首頁>Club>
是暴斃而亡,還是被隋煬帝所殺?
7
回覆列表
  • 1 # 明月山脈

    楊堅是隋朝開國皇帝,他代周滅陳,統一南北,創立開皇之治,同時建立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度,被北方少數民族尊為“聖人可汗”。關於他的死,由於在隋書中有完全不同的記錄,因此眾說紛紜,各執一詞。

    認定楊堅暴斃而亡、楊廣沒有弒父的一方,其依據來自《隋書·高祖本紀》。其文曰“秋七月乙未……甲辰,上以疾甚,臥於仁壽宮,與百僚辭訣,並握手歔欷。丁未,崩于大寶殿,時年六十四。”

    但是仔細察看這段文字,其中的予盾和荒誕昭然若揭。根本經不起推敲和論證。可以這麼說: 這段來自隋書高祖本紀的記載恰恰證明了篡位的存在!

    一、既然楊堅疾甚,醫生怎敢不竭盡全力治療而宣佈無藥可救?又怎麼可能安排“與百僚辭決”?又不是遺體告別!

    二、百僚也太多了吧?皇帝臨死前一般會會見幾個重臣託孤,怎麼可能見百僚(大幾十個)? 三、既是會見大臣,握手歑欷,怎麼皇帝說的話史官一句也沒有記下來?

    由此可見這段話純屬楊廣的篡改和捏造! 由此可見楊玄感造反時所提“楊廣軾父”的罪名句句是真! 另外楊玄感造反時,楊廣是把楊玄感救濟的百姓幾萬人一起坑殺的!楊廣的理由居然是人太多了?!這恰恰說明楊廣在殺人滅口!

    此外有人認定李世民篡攻隋史。但是李世民不過借閱了他和李淵的起居注,還是刪剪版!對照起居注和舊唐書,所改不過三處,1玄武門2晉陽起兵主謀3李淵後宮事宜。這些都是史官的粉飾之詞,與隋書無關,更非李世民篡改!

    隋書是在隋朝史官的記錄文字基礎上由剛正不阿、拼死諫言聞名於世的魏徵主持修訂的,不僅對《隋書·高祖本紀》中關於楊堅死亡的記錄未做改動,而且對楊廣本人的功勞也從未抺殺,不泛讚譽之詞,堪稱公正修史、秉筆直書之典範。

    因此可以肯定楊廣弒父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 2 # 似夢蝴蝶

    史料記載四年春正月丙辰,大赦。甲子,幸仁壽宮。乙丑,詔賞罰支度,事無鉅細,並付皇太子。夏四月乙卯,上不豫。六月庚申,大赦天下。有星入月中,數日而退。長人見於雁門。秋七月乙未,日青無光,八日乃復。己亥,以大將軍段文振為雲州總管。甲辰,上以疾甚,臥於仁壽宮,與百僚辭訣,並握手歔欷。丁未,崩于大寶殿,時年六十四。

    ——《隋書文帝本紀》

    四年春正月丙辰,大赦。甲子,幸仁壽宮。夏四月乙卯,上不豫。六月庚午,大赦。有星入月中,數日而退,長人見於雁門。秋七月乙未,日青無光,八日乃復。甲辰,帝疾甚,臥於仁壽宮,與百僚辭訣,上握手歔欷。丁未,崩于大寶殿,時年六十四。

    ——《北史隋本紀第十一》

    宣華夫人陳氏,陳宣帝之女也。性聰慧,姿貌無雙。及陳滅,配掖庭,後選入宮為嬪。時獨孤皇后性妒,後宮罕得進御,唯陳氏有寵。晉王廣之在籓也,陰有奪宗之計,規為內助,每致禮焉。進金蛇、金駝等物,以取媚於陳氏。皇太子廢立之際,頗有力焉。……初,上寢疾於仁壽宮也,夫人與皇太子同侍疾。平旦出更衣,為太子所逼,夫人拒之得免,歸於上所。上怪其神色有異,問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無禮。”上恚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獨狐誠誤我!”意謂獻皇后也。因呼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巖曰:“召我兒!”述等將呼太子,上曰:“勇也。”述、巖出閣為敕書訖,示左僕射楊素。素以其事白太子,太子遣張衡入寢殿,遂令夫人及後宮同侍疾者,並出就別室。俄聞上崩,而未發喪也。

    ——《隋書後妃列傳第一》

    及上不豫,素與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巖等入閤侍疾。時皇太子入居大寶殿,慮上有不諱,須豫防擬,乃手自為書,封出問素。素錄出事狀以報太子。宮人誤送上所,上覽而大恚。所寵陳貴人又言太子無禮。上遂發怒,欲召庶人勇。太子謀之於素,素矯詔追東宮兵士帖上臺宿衛,門禁出入,並取宇文述、郭衍節度,又令張衡侍疾。上以此日崩,由是頗有異論。

    ——《隋書楊素列傳第十三》

    會高祖崩,徵之不赴,遂發兵反。總管司馬皇甫誕切諫,諒怒,收擊之。王頍說諒曰:“王所部將吏家屬,盡在關西,若用此等,即宜長驅深入,直據京都,所謂疾雷不及掩耳。若但欲割據舊齊之地,宜任東人。”諒不能專定,乃兼用二策,唱言曰:“楊素反,將誅之。”

    ——《隋書文帝子列傳十》

    上寢疾於仁壽宮,尚書左僕射楊素、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巖皆入閣侍疾,召皇太子入居大寶殿。太子慮上有不諱,須預防擬,手自為書,封出問素;素條錄事狀以報太子。宮人誤送上所,上覽而大恚。陳夫人平旦出更衣,為太子所逼,拒之,得免,歸於上所;上怪其神色有異,問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無禮!”上恚,抵床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獨孤誤我!”乃呼柳述、元巖曰:“召我兒!”述等將呼太子,上曰:“勇也。”述、巖出閣為敕書。楊素聞之,以白太子,矯詔執述、巖,系大理獄;追東宮兵士帖上臺宿衛,門禁出入,並取宇文述、郭衍節度;令右庶子張衡入寢殿侍疾,盡遣後宮出就別室;俄而上崩。故中外頗有異論。

    ——《資治通鑑》

    野史記載

    高祖在仁壽宮,病甚,追帝侍疾,而高祖美人尤嬖倖者,唯陳、蔡二人而已。帝乃召蔡於別室,既還,面傷而發亂,高祖問之,蔡泣曰:“皇太子為非禮。”高祖大怒,齧指出血,召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巖等令發詔追庶人勇,即令廢立。帝事迫,召左僕射楊素、左庶子張衡進毒藥。帝簡驍健官奴三十人皆服婦人之服,衣下置仗,立於門巷之間,以為之衛。素等既入,而高祖暴崩。

    ——《大業略記》  

    上有疾,於仁壽殿與百僚辭訣,並握手虛欠欷。是時唯太子及陳宣華夫人侍疾,太子無禮,宣華訴之。帝怒曰:“死狗,那可付後事!”遽令召勇,楊素秘不宣,乃屏左右,令張衡入拉帝,血濺屏風,冤痛之聲聞於外,崩。

    ——《通曆》

    以上是關於隋文帝去世的史料內容。

    具體分析

    第一:

    從仁壽四年四月起,老皇帝已經開始生病,一直拖到了七月份,七月甲辰日,皇帝“疾甚”,病入膏肓。皇帝已經知道自己快要不行了,所以與百僚辭訣,並握手歔欷,交付後事。到丁未日,三天時間,很符合從病重到去世的時間。

    而且“四年春正月丙辰,大赦。甲子,幸仁壽宮。乙丑,詔賞罰支度,事無鉅細,並付皇太子。”“恆令上監國”等史料記載,說明從正月起,隋文帝已然不再管理政務,自己到仁壽宮避暑玩樂去了,而是把軍國政事、大小事務一起交付給皇太子楊廣。

    楊廣已經行駛皇帝權力,那麼他還有什麼必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寧願揹負千古罵名而弒君?

    第二:

    首先,后妃列傳裡記載宣華夫人陳氏在楊廣“陰有奪宗之計”時規為內助,說明宣華夫人和楊廣是政治上同盟,雙方有利益關係。就是這樣,在隋文帝行將就木之際她還跑去跟皇帝告狀“太子無禮。”這太未免匪夷所思,她難道就不擔心老皇帝去世之後她的性命問題?指不定楊廣繼位後一刀就剮了她。而且當時陳氏子弟還有很多,她就不怕她的家族因此而遭到劫難?

    其次,按照隋書煬帝本紀載“上尤自矯飾”。那至少說明楊廣是個擅長偽裝的人,當時一個三十二歲心性成熟的成年人,而且已經偽裝了二十幾年,那麼怎麼可能還有幾天時間都等不急,直接去“非禮”宣華夫人?所以,所謂的楊廣調戲宣華夫人之事,應該是子虛烏有,屬於後世史官編撰的故事而新增進史書,以塑造隋煬帝荒淫的形象。

    楊素時稱貴幸,朝臣莫不讋憚,述每陵侮之,數於上前面折素短。判事有不合素意,素或令述改之,輒謂將命者曰:"語僕射,道尚書不肯。"素由是銜之。俄而楊素亦被疏忌,不知省務。——《隋書列傳第十二》

    從隋書列傳第十二看得出,柳述和楊素生平素來不和,柳述和元巖是廢太子楊勇一黨的,同楊素是政敵關係。那麼隋文帝讓柳述和元巖去叫楊勇,而他兩出閣寫信之後,居然把信交給楊素,這於情於理都說不通。

    仁壽宮在大興城西邊的岐州(今寶雞市鳳翔縣),而廢太子楊勇被囚於大興城的東宮內。大興城離仁壽宮相距320裡,在古代幾百裡的來回走一趟,即便快馬也得一天一夜,臨終前的隋文帝不可能不知道要從大興城把楊勇召喚過來,不是一時能召喚得過來的。而楊廣就在身邊,楊廣隨從侍疾,楊堅時日無多,又怎會如此大費周章?隋文帝身邊的近臣,也就柳述元巖是可信賴的,柳述元巖一走,隋文帝身邊就只有楊素楊廣了,隋文帝就不擔心自己的安危?顯然隋文帝派柳述元巖召楊勇,其可信度也是非常之低的。

    第三:

    楊素傳裡說 “時皇太子入居大寶殿,慮上有不諱,須豫防擬,乃手自為書,封出問素。”而後妃傳裡載“初,上寢疾於仁壽宮也,夫人與皇太子同侍疾。”

    這就又出現矛盾了,到底皇太子是在大寶殿裡侍疾,還是在大寶殿裡被隋文帝防擬(防備)?隋文帝和楊廣是父子,而且楊廣是皇太子,隋文帝知道早晚天下都是他的,這有什麼好“防擬”的?

    煬皇帝,諱廣,……高祖第二子也。母曰文獻獨孤皇后。上美姿儀,少敏慧,高祖及後於諸子中特所鍾愛。——《隋書煬帝本紀》及上疾篤,謂稠曰:“汝既曾葬皇后,今我方死,宜好安置。屬此何益,但不能忘懷耳。魂其有知,當相見於地下。”上因攬太子頸謂曰:“何稠用心,我付以後事,動靜當共平章。”——《隋書列傳第三十三》

    從上面兩段史料記載“高祖及後於諸子中特所鍾愛”“上因攬太子頸”來看,隋文帝和楊廣的感情還是非常深厚的,隋文帝對其還寄予厚望。

    第四:

    被指控為謀害隋文帝的兇手張衡,隋書裡稱他“幼懷志尚,有骨鯁之風”,他為煬帝出謀劃策,奪得太子之位。隋煬帝繼位後,打算建造汾陽宮,他進諫道:“比年勞役繁多,百姓疲敝,伏願留神,稍加折損”,結果招致煬帝疏忌,後因謗訕朝政而被賜死於家。唐朝李淵以“以死非其罪,贈大將軍、南陽郡公,諡曰忠”。如果張衡果真是弒君兇手,那麼隋煬帝繼位之後為何不立即將他滅口?李淵也決不會為他平反,更不會給他“忠”的諡號,因為這是國家賴以維持的倫理道德問題,決不容有絲毫的含混。

    第五:

    如果隋文帝當真是被害身亡,那麼漢王楊諒舉兵時怎麼不打出“先皇被弒”這種旗號呢?這個顯然比“楊素反,將誅之。”這種清君側的旗號要有號召力得多。

    而最早打出文帝被弒這種旗號的是隋末祖君彥為李密寫的《檄洛州文》。“先皇大漸,侍疾禁中,遂為梟獍,便行鴆毒。禍深於莒僕,釁酷於商臣,天地難容,人神嗟憤!”

    先皇大漸,便行鴆毒。都大漸了還有什麼必要去鴆毒。李密都起來造反了,檄文肯定是能寫多壞就寫多壞,這樣才能突顯出當權者昏庸無道的形象,從而能提升自己“替天行道”的正確性嘛。

    第六:

    大業十四年(618年)的時候,宇文化及等發動兵變,弒逆煬帝,焚燒宮室,導致江都宮所藏書籍毀於一旦。

    貞觀二年(628年),李世民攻入洛陽,又將洛陽紫微宮中所獲圖書全部船載運往長安。但途中書船竟然觸礁沉沒,圖書“皆被漂沒,其所存者,十不一二。”

    由於戰亂導致很多第一手資料喪失,造成很多歷史事件的失傳,只能靠當事人記憶口述再編成書籍,這樣就會有很多事件的失真。而當時在仁壽宮的核心人員都全部不在人間了。

    綜上結論

    《大業略記》是唐人趙毅所著,《通曆》是唐人馬總所著,大業略記更是把陳夫人變成了蔡夫人。二人相距隋時甚遠,且連第一手資料都不具備,所記載的又怎會真實可靠?概莫道聽途說再添油加醋罷了。

    而《資治通鑑》,書名為宋神宗所定,取意「有鑑於往事,以資於治道」。字面意思就是“給所有治理國家社會的人做借鑑”。說白了就是歷史教科書,而司馬光編輯資治通鑑時摻和了很多假史、野史資料,有人曾統計其錯誤之處高達八百多例。

    很多史料要麼自相矛盾,要麼漏洞百出,要麼資料失真,要麼經不起推敲,只要仔細分析便會從中發現破綻。

    綜上,我個人認為隋文帝是由於獨孤皇后去世之後內心空虛,晚年過度縱慾而不加節制才導致一病不起,直至病故。從文帝病重到去世之間的整個過程是相當平穩的,沒有什麼變故。

    彌留之際的隋文帝才想起了獨孤皇后,幡然醒悟,謂侍者曰:“使皇后在,吾不及此”。

    仁壽二年八月甲子,月暈四重,己已,太白犯軒轅。其夜,後崩於永安宮,時年五十。葬於太陵。其後,宣華夫人陳氏、容華夫人蔡氏俱有寵,上頗惑之,由是發疾。及危篤,謂侍者曰:“使皇后在,吾不及此”雲。——《隋書後妃傳》
  • 3 # 史無止境

    隋文帝是隋朝的開國皇帝,是中國歷史上非常有魄力的一個君主。他的死亡方式卻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因為一些史書對他死亡的記載十分離奇。

    隋文帝到底是如何死亡的是很多人關注的熱點。事實上,隋文帝的死亡事件至今仍然沒有定論,很難說得清楚。隋文帝楊堅是中國歷史上實現第二次大統一的關鍵人物,有人認為他是可以和秦始皇、宋太祖、元世祖相提並論的政治家。在他執政的時期,他建立了一個鞏固的中央集權的政權,出現了社會穩定的局面,並採取和推行了一系列有利於社會生產發展的措施。然而隋文帝在皇儲問題上的失誤直接導致了他最終離奇死亡的結局。

    581年,楊堅以後周外戚國丈的身份取得了帝位,建立了隋朝,史稱隋文帝。隋文帝共有五個兒子,都是文獻皇后所生。隋文帝稱帝之後,立長子楊勇為太子,次子楊廣為晉王。後來,又將楊勇廢為庶人,立善於偽飾的晉王楊廣為太子。仁壽四年四月,隋文帝得病,七月病重,不久死於仁壽宮。隋王朝在楊堅的統治下,社會出現了繁榮安定的局面。楊堅認為,不但他的國家安定,他的家庭也同樣安定。楊堅的皇后獨孤氏生下五個兒子,因此楊堅曾驕傲地說:“從前的帝王,姬妾太多,兒子們有不同母親,所以往往分黨相爭。不像我的五個兒子,一母同胞,親如手足。”那麼,為什麼還會出現在儲位上的失誤問題呢?先了解一下兩個爭奪儲位的人—楊勇和楊廣。楊勇是一個大而化之的花花公子,疏闊豪爽,不拘小節獨孤皇后最討厭男人三麥四妾,楊勇偏偏有許多姬妾;楊堅最討厭大臣花天酒地,楊勇偏偏喜歡音樂歌舞,常常通宵飲宴。楊廣就從這些細微之處下手,離間父母與楊勇的關係。楊廣只有妻子蕭妃一人,家裡的樂器上都佈滿灰塵,有的連弦都斷了。楊堅夫婦每次到兒子的府裡去,楊勇總是禮數淡薄,而楊廣夫婦一定是雙雙站到門口親自迎接楊廣出鎮江都,每次入朝辭行時,都痛哭流涕,依依不捨。楊堅夫婦見兒子如此孝心,也流下眼淚,不忍他遠離膝下。再加上楊廣有很好的文學素養,對任何人都很誠懸,謙虛有禮,因此朝中一片頌之聲。楊廣,小名叫阿摩,從小就聰慧過人,深得父母的歡心581年,隋文帝立長子楊勇為太子,將楊廣封為晉王。楊廣在南下滅陳和抵禦北方突厥的戰鬥中立有大功,見父親立了哥哥做繼承人,開始對楊勇心懷妒恨,私下裡與楊素勾結,想奪取太子的地位。後來,楊廣見楊堅漸漸疏遠了楊勇,便在獨孤皇后面前言,說楊勇要加害自己,還在父親生病的時候詛咒,希望父親早點死。獨孤皇后不斷對楊堅訴說楊廣的好處,這讓核堅最終在600年下詔,廢太子楊勇為庶人,改立楊廣為太子。602年,獨孤皇后病逝,兩年後,文帝也病重臥床。楊廣認為登上皇位的時機已到,迫不及待地寫信給楊素,請教怎樣處理將要到來的文帝后事。不料送信人誤將楊素的回信送給了文帝,文帝讀後大怒,馬上宣召楊廣入宮,要當面責問他。此時,文帝最寵愛的宣華夫人衣衫不整地跑進來,哭訴楊廣乘她換衣時無恥地調戲她,文帝明白受了楊廣的矇騙,拍著床子大罵:“這個畜生如此無禮,怎能擔當治國的大任?皇后誤了我的大事。文帝急忙命身旁的大臣柳述、元巖草擬詔書,廢黜楊廣,重立楊勇為太子。

    楊廣早在文帝身邊安插了爪牙,聽說文帝要廢了自己,忙與大臣楊素商量,帶兵包圍了皇宮,趕散宮人,逮捕了柳述、元巖。楊廣的部屬張衡猛擊文帝的,文帝口吐鮮血,立時死亡。

    楊廣即位後,馬上假傳文帝遺詔,要楊勇自殺。楊勇還來不及作出回答,就被來人殺死了。楊廣的弟弟漢王楊諒不服,在幷州起兵,楊廣即令楊素率兵鎮壓,楊諒降後被幽禁死去。不久,楊廣又派人毒死了楊勇所有的孩子,清除了家族中對自己構成威脅的對手。根據史書的記載,促使隋煬帝殺害隋文帝的原因是調戲陳夫人不成,這是否有根據呢?早在文帝病重之前,想要奪取太子之位的楊廣就與陳夫人打過交道,當時他經常送陳夫人貴重物品,博得陳夫人的好感,讓她自己說話。而開皇二十年(600年)更換太子陳氏也“頗有力焉”,說明他們之間曾經有過政治合作關係。所以,在文帝病危之時,楊廣已經是合法的皇位繼承人,陳氏沒有理由得罪楊廣有的學者正是看到了這一點,認為調戲陳氏一事充其量只是一種偶然性的促發因素,導致仁壽四年宮廷政變的真正原因是當時的中央政治變動。另外,有學者認為隋文帝並非是楊廣所殺,而是病死的。

    在隋末唐初的特定歷史環境中,人們對隋煬帝是深惡痛絕的,在記述文帝死因問題上不可避免要摻雜個人的思想感情,從而加深人們對隋煬帝的憎恨。隋文帝自仁壽四年春就已經退出政治舞臺,此時楊廣雖位居太子,實際上已經掌握了權力。朝廷之事,“事無鉅細,並付皇太子”,楊廣用不著再冒殺父罪名。仁壽四年七月,文帝已病入膏,死亡已是遲早的問題,楊廣只需要等待,沒有必要再弒其父。況且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已對楊廣構不成任何威脅;此外,根據文獻的記載,自楊廣繼太子之位起與其父的關係一直很融恰,一切盡在掌握之中,是不會愚蠢到謀殺垂死的父親,授人以柄的。

    那麼,文帝不是死於他殺,那麼到底是如何死的呢?有學者認為文帝確如史書所說是因病而死,死前已作好了後事安排。也有人認為是因晚年縱慾過度而亡。文帝的死因,最終成為一個歷史謎案,供人們去猜測和回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遊記》是什麼,你看過嗎?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