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廣龍子真
-
2 # 貓叔說歷史
先說說,李承乾。李承乾這不爭氣的玩意兒居然也想效仿自己的父親,來一次山寨版的玄武門之變,奪取皇位。只可惜,手藝潮了點,運氣背了點,隊友蠢了點,正所謂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失敗只是時間問題。李承乾最後被廢為庶人,很快就被髮配到黔州掏鳥蛋去了。樹倒猢猻散,跟著李承乾混前程的那幫傢伙自然也都逃脫不了懲罰,漢王李元昌被賜死,侯君集被斬首,一家老小被流放到嶺南,連皇帝的女婿杜荷都落了個身首異處的下場。於是乎,一個政治小團體就這麼灰飛煙滅。
廢太子已去遠方,這次,該立新太子了吧,畢竟這事兒關係著國本。這時候的李泰簡直是志得意滿,天天唱著過,高興到要飛起來。這也難怪啊,即使是輪,也該輪到他了,嫡次子嘛,況且又那麼受父親的待見,在群臣中的威望又高。李承乾前腳剛倒下,這些按捺不住激動的大臣就開始行動了,你一本我一冊,到處都在為李泰吹風。看這陣勢,李泰當太子已經是煮熟的鴨子,難不成還能飛起來?還別說,這煮熟的鴨子還真就能飛,怎麼回事兒呢?
本來,李世民也已經想好了,並且親口告訴了李泰,要立他當太子。李泰一聽,那真是激動萬分,趕緊翹起尾巴給自己的父親一頓馬屁,說出一句令人後怕的話:我就有一個兒子,您要是立我當太子,我就把他殺了,等我百年之後,就傳位給我的弟弟晉王李治。這頓馬屁,還真給拍到了馬蹄子上了。此時的李世民畢竟也上了點年紀,對親情相互殘害的事情很敏感,也很反感。估計,這時候已經對李泰有看法了。當然遠遠沒有這麼簡單,後面發生的一系列事情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我給他總結了一下。
第一、立李泰為太子,群臣意見不統一,尤其是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兩位深受信任的重臣不支援李泰,是煮熟的鴨子飛走的重要原因之一。褚遂良的建言非常耿直有力,戳到了李世民的軟肋。他說了:陛下要是立李泰為太子,不如現在就把晉王李治殺掉,即使您不殺,將來您百年之後,晉王李治也活不成。這話在點子上,以李泰的性情,這事兒他幹得出來,李世民聽了之後居然潸然淚下,這個長孫皇后給他留下的幼子,實在是令人擔心。於是,保全各個兒子的性命成為李世民選太子的第一要素。那麼,長孫無忌為什麼不支援李泰呢?這也正常,畢竟,他跟李泰平日裡關係比較遠,讓李泰當太子當然對他不利,況且李泰已經成人,很多事都有主見,不太好控制,李治多好啊,才十幾歲,是個聽話的乖寶寶,立李治對長孫一脈有利。作為一個跟了李世民大半輩子的好基友,同時又是大舅哥,長孫無忌的意見當然至關重要,於是,李世民開始傾向於李治。
第二、毒蛇死而不僵,又反咬一口。李承乾被抓後,李世民出於憤怒,親自提審了他,質問他為何要造反。面對嚴厲的父親,李承乾哭了個稀里嘩啦,一五一十把真相都告訴了李世民。按照《資治通鑑》的記載,他大概是這樣說的:我已經貴為太子,將來就是皇帝,我為何還要謀反呢,要不是李泰苦苦相逼,我肯定不會走到今天這步田地。李世民的優點很明顯,那就是善於接受納諫,同時,也是耳朵根子軟的意思,聽了李承乾的哭訴,他頓時動了惻隱之心,潸然淚下。這事兒,使李世民對李泰的看法也急轉直下。估計李泰機關算盡,也沒想到已經被廢的李承乾還會給他來一隻致命小鞋。
第三、李泰飄過了頭,手握一副好牌卻打得稀巴爛。怎麼回事兒呢?舉個例子吧,李泰覺得自己的太子之位已經妥妥的了,卻不知為啥,腦子抽風,找到弟弟李治,給他來一場恐嚇。由於漢王李元昌平日裡比較喜歡李治,平日裡二人關係不錯。這就給李泰把柄了,他對李治說:聽說你跟咱那個叔叔李元昌私交不錯,現在那位壞叔叔都已經死了,你難道不怕被牽連嗎?這下子,還真把李治給嚇到了,畢竟只有十幾歲嘛,天天惶恐不安,很快,這個異常現象便被細心的李世民發覺,在追問之下,李治把被恐嚇的事情一五一十都告訴了父親。得,這下壞菜了,李世民聽後勃然大怒,好你個李泰,還沒當上太子就開始恐嚇自己的弟弟,要是將來當上了皇帝,還不把自己的弟弟當雞殺啊!
第四、群臣支援李泰用力過猛,反而弄巧成拙。這邊李承乾還沒涼透,那邊已經敲鑼打鼓為李泰唱讚歌了,鼓吹李泰是合格的太子人選。這反而引起了李世民的猜疑,您想,一個親王,按理說不應該有這麼大的能量,既然今天有這麼大的陣仗,說明你平時背地裡不少經營,要不然,這些人不可能這麼支援你。細思極恐,原來這孩子是個心機婊啊。於是,李世民對李泰的看法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從喜歡到厭惡,僅僅用了幾天時間。
至此,李世民心裡的主意算是定了下來。就這樣,李泰不但沒當上太子,還被剝去了封賞,降為郡王,軟禁了起來,李治很快被宣佈為新任太子。就這樣,大哥跟二哥掐,大哥被髮配到遠方掏鳥蛋,二哥被關起來數蛐蛐,李治就成了最大的黑馬,躺在床上被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砸暈,你說,找誰說理去。
-
3 # 閒看歷史
李承乾是唐太宗的嫡長子,李世民玄武門兵變後登基馬上就立年僅8歲的李承乾為太子。唐太宗對李承乾可謂寄於厚望,請當朝最德高望重的大臣輔佐太子,還很早就讓他學著處理政務。李承乾從小就聰明,學的快,處理政務也有板有眼,“頗能聽斷”。於是唐太宗每次外出巡幸,常令李承乾留在京城監國。這說明唐太宗對李承乾還是比較滿意和放心的。
唐太宗像
但是治理國家光有聰明機靈是不夠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李承乾性格中的缺陷逐漸暴露了出來。李承乾太貪玩,且自控能力弱。飛鷹走狗,遊畋無度,以致荒廢學業。開始李承乾還怕他老爸責怪,於是耍起了人前一套人後一套的小聰明。在太子府的屬官面前,李承乾經常高談忠孝,談到深切處還眼淚鼻涕一大把,讓這些屬官也很感動。但一回到太子府,就關起門來與群小相褻狎。屬官有想勸諫,李承乾每次都能先揣知其意,還沒等人開口就先迎拜,然後一臉嚴肅、正襟危坐危坐,引咎自責,滔滔不絕,弄得勸諫的屬官都沒功夫開口。所以一開始太子府裡的那些齷齪事,外人還都不知道,輿論還認為李承乾賢。
隨著年齡的增長,李承乾自控能力不但沒增強,反而更肆無忌憚。於是李承乾的這些褻狎行為漸漸也掩飾不住,或則根本就懶得去掩飾了。且看他都幹了些啥。李承乾派人作了八尺大的銅爐、六隔大鼎。招募逃亡的奴隸去偷老百姓的馬牛,然後親自烹煮,與所幸廝役一起分吃。堂堂太子竟然偷牛吃,還親自動手。李承乾喜歡突厥語及其服飾,選左右長的像突厥的,五人為一組,梳突厥式樣的辮髮,穿著羊皮牧羊,作五狼頭纛及幡旗,設帳篷,自處其中,收拾肥羊烹煮,用佩刀割肉吃。又對左右說:“我來扮演可汗死,你們來效法下可汗的葬禮。”於是僵臥於地,左右都號哭,在“可汗遺體”旁跨馬環走,還得按照突厥的風俗割破臉表達悲痛。玩夠了還說:“一朝有天下,當帥數萬騎獵於金城西,然後解發為突厥,投身到思摩(突厥大將)手下,衝鋒陷陣一定不居人後。”李承乾還大修宮室,沉溺於靡靡之音,還特別寵暱宦官,和他們形影不離。
李承乾(劇照)
李承乾這樣胡鬧,太子府的屬官們肯定得勸諫。李承乾以前還能裝裝納諫的樣子,現在也不耐煩了。太子詹事于志寧因屢次上書切諫,李承乾就派了兩個刺客去刺殺于志寧。結果刺客到了于志寧家,看到他家很簡陋,竟然沒忍心下手。左庶子張玄素勸諫李承乾不要揮霍無度,要節儉,要居安思危。李承乾竟然派手下奴才在張玄素上早朝的時候用大棍子毆打,差點把他打死。
李承乾和叔叔漢王李元昌親善,喜歡一起胡搞。李承乾和李元昌弄了兩隊人,各帶一隊,披盔帶甲,手操長槊玩打站遊戲。還規定必須真打,要見血,有不用命的就綁在樹上打,有的甚至被打死。李承乾還叫囂:“假如我今天當皇帝,明天就在宮裡弄個萬人營,與漢王分領,觀看兩隊戰鬥,這難道不很快樂嗎!”還說:“我要當了天子,一定極情縱慾,誰敢勸諫就殺誰,不過殺數百人,就誰都安靜了。”
李承乾的性取向也有點問題,有同性戀傾向,天天和太常樂童稱心同臥起。唐太宗知道後大怒,把童稱心給殺了,並嚴厲警告李承乾。李承乾反而怨恨在心,對童稱心思念不已,還在太子府給他弄了房間,立像,每天早晚祭奠,還徘徊流淚。還在花園裡給童稱心修墳,立碑。唐太宗知道後更不高興。李承乾知道老爸不高興,卻也不在乎,反而以腳有毛病為由不上朝了。
李承乾如此“失德”,大家都是看在眼裡的。這樣的人怎麼能繼承大位?唐太宗的另一個兒子魏王泰看在眼裡,就有了奪嫡之心。魏王泰處心積慮,處處給人一種和李承乾相反的樣子。李泰好學,模仿李世民當年做秦王時的措施,大開館舍,廣延時俊。於是魏王府人物輻湊,門庭如市。魏王泰的行為深得李世民好感。唐太宗給魏王的撥款甚至比給太子的還多。唐太宗還一度讓魏王泰搬到武德殿居住,要知道武德殿曾是唐高祖和唐太宗曾經住過的地方。魏王泰還派人收買人心,交結朝士,重金賄賂權貴,散佈“魏王聰明,宜為太子”的輿論。
李承乾看到唐太宗對自己不滿,魏王泰又在後面步步緊逼,心裡非常焦慮。陰養刺客紇幹承基等及壯士百餘人,謀殺魏王泰。正好開國功臣吏部尚書侯君集不滿意自己待遇,勸李承乾謀反。漢王元昌也勸李承乾謀反。於是李承乾下了謀反的決心。但是謀反還沒施行就敗露了。原來李承乾手下的衛士紇幹承基因為齊王謀反的事被下獄,為保命,紇幹承基供出了李承乾謀反的陰謀。就這樣李承乾的太子被廢。
李承乾的太子地位被廢后,唐太宗向李泰當面表示要立他為太子。李泰可能被這巨大的喜訊衝昏了頭腦,他一下子撲到唐太宗的懷裡,說到:“今天就是我的再生之日。我要是能當上太子,我就把自己的兒子殺了,這樣我百年之後還能傳位給弟弟李治”。唐太宗李世民估計也被立儲的事弄得頭昏腦漲,居然被這句話感動得不得了。一個人為了照顧弟弟,可以把自己的親兒子殺掉,這是多麼有仁愛的哥哥啊。但當唐太宗把李泰的這句話告訴手下大臣褚遂良的時候,褚遂良馬上一針見血地指出:那有自己當皇帝后殺掉親兒子傳位給弟弟的呀,我看李泰繼承大位後,李治的性命就難保了。一句話就點醒了唐太宗李世民:這李泰也泰虛偽了,絕不能讓他當太子。於是唐太宗在廢掉李承乾太子之位的同時,也把李泰流放,選了老實的李治當太子。李治就是後來的唐高宗。
-
4 # 攜酒說古今
很多人都認為帝王家是無情的,畢竟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皇家出現過很多的殺兄弒父事件。可是單單以此否定所有的皇帝,是不是就有些過分了呢?其實中國古代還是有很多皇帝,都有著普通父母的心。就比如說清朝時期的康熙,畢竟這傢伙寵兒子可是一把好手。
不過我們今天的主題並不是他,而是一位來自於唐代的著名皇帝李世民。那李世民他在現代的名氣可不小,哪怕是一個孩童,也能知曉李世民的部分事蹟。而提到李世民的兒子,想必大家都會有一個疑惑,為何最後是李治呢?要知道他最疼愛的孩子可是李承乾。 要知道這位和皇后的感情是非常的深,而李承乾又是他們兩人之間的孩子,所以被受關注,在6歲的時候就得到了很多名師的教導。也正是因為如此,李承乾在很小的時候就可以熟讀詩,禮,甚至還頗有小天才的跡象。
也正是因為如此的李世民登基之後,才直接將其立為了太子,而對於他也是越來越重視,一直把他當做新任帝王培育。要知道在12歲的時候,李世民就讓他上朝旁聽,其目的就是讓他接觸國家政事,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李世民對於李承乾的寵愛。 而在歷史上,李世民是一個不相信任何神話宗教的人,可是在李承乾病重的時候,他居然邀請了道士和尚前來祈福,要知道這可以說是頭一遭。而在李承乾病好之後,李世民還修建了道觀以及寺廟。可是在貞觀7年的時候,李承乾在一次重病,沒有辦法,李世民就請來了天竺高僧。
而這一件又一件的事情,難道不足以證明他在李世民心中的重要性嗎?如果按照這樣的劇情發展下去,接替李世民的必定是李承乾。可是隨著年紀的不斷變化,李承乾便變得十分的荒唐,而這便讓李世民對其十分的失望。 可是哪怕如此,李世民仍然在堅持,他認為自己的兒子還是有救的,於是乎便整出了10多位老臣,前往東宮教育太子。但我知道當時李世民可是頂著多大的壓力,面對著朝中各臣子的諫言,一次又一次的壓下廢除太子的言論。
可惜的是最後李承乾犯下了大罪,不僅僅太子的位置不保,按照律法,甚至連性命都難以留下。而李世民為了保護自己的兒子,再一次想盡了辦法。 當時文武百官認為應該立李泰為太子,可是李世民卻在心中否認了他,於是乎便讓李治做了太子。
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李治性格軟弱,溫和。如果他當上位,一定不會對自己的兄弟下手,但是選擇李泰作為太子就不一樣了,在他坐上皇帝之後,為了保護自己的政權,極有可能會屠殺自己的兄弟,而首衝其次的莫過是李承乾。而李世民會封李治,說到底還是因為父母心
-
5 # 小喇叭的歷史觀
在古代的皇宮中,歷來都是腥風血雨的爭奪,兄弟之間,父子之間都少不了爾虞我詐的猜忌,一切都是為了權力和皇位,在唐太宗時期他自己經歷了玄武門之變,所以對於選擇繼承人問題上非常謹慎,害怕出現兄弟相爭的局面。
長孫皇后當時育有三個兒子,分別是李承乾、李泰和李治,因為李承乾是嫡長子,所以從很小的時候就被冊立為太子,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成年後的李承乾慢慢暴露出來不少缺點,比如他生活比較奢侈,而且沉迷於玩男寵,這件事讓唐太宗很不舒心,後來父子之間也有了隔閡,李世民也慢慢覺得李承乾難成大器,就有了廢太子的想法。
李泰是一個聰明的人,當時也非常受寵,但是他的人緣不太好,所以開始沒人支援他,後來發現李世民和李承乾之間有了嫌隙,他覺得機會來了,就開始討好李世民,李世民也有意傳位於李泰,結果這件事讓李承乾知道了,擔心自己太子之位不保,所以就聯絡了一幫大臣打算逼宮,這件事情暴露後,李世民大怒直接廢黜了李承乾,但是之後的李泰卻聰明過頭了,向李世民保證,說要以後做了皇帝后殺了自己的兒子,立弟弟李治為太子。
大臣們這個時候都不滿意李泰的做法,所以聯合起來擁立李治,李世民這個時候也發現李泰心機太重,為了避免出現兄弟相殘的局面,最終確立了比較老實的李治繼承皇位。
-
6 # 希望星晨58298869
李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長子,唐太宗即位後,根據封建社會立嫡立長的正統法理原則,被立為太子,時年八歲。小時候,他聰明可愛,有上進心,頗得太宗與朝臣喜愛。
但是稍事年長後,由於自身有腿疾,行為出現不端與不良。開始對父親陽奉陰違、又不聽師長勸勉,甚至還曾派人刺殺自己的老師。而同母弟弟李泰是才華橫溢的人,素有奪嫡之念,天長日久,兄弟交惡。
貞觀十六年(即公元642年),李承乾試圖暗殺李泰,事情敗露後,遂與漢王李元昌、城陽公主的駙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相勾結,密謀先下手為強起兵逼宮,結果被彈壓。唐太宗廢黜了他的太子之位,他本人被判充軍到黔州。
李世民與長孫皇后有三位嫡子,分別是李承乾、李泰、李治。按理,現在應該立李泰為儲君了,但,李泰雖然有本事卻心術不正。
李世民說“我若立泰,則是太子之位可經營而得。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窺伺者,皆兩棄之,傳諸子孫,永為後法。且泰立,則承乾與治皆不全;治立,則承乾與泰皆無恙矣。”《資治通鑑》
意思是李治不爭不搶,對皇位無奢望,品德比李承乾、李泰優秀。李治上位後會保護自己兄弟們的生命安全。所以,有能力保護兄弟的安全,足以說明他能力不差,而品質是最好的。
這樣,我們再來理解:李世民明明立了李承乾為太子,為何後來把皇位傳給了皇九子李治?
1.李治有一定的能力。他不爭奪皇位,說明他心地純正,無私心雜念。李承乾為鞏固太子位,竟然要殺弟弟,還想發動政變把老爸趕下臺。兩廂對比,,品格立見高下。
李泰在李承乾被廢黜之後,為討李世民的歡心。曾對李世民說:我如果得到皇位,將來殺掉自己的兒子,把皇位傳給弟弟李治。這樣的表述,在透過玄武門之變上位的李世民面前太小兒科了。彰顯了李泰是心機很重的人。所以,李世民否決了他。
2.李治講孝道,在父母面前有兒臣之禮。李承乾想提前登基,這是大逆不道的行為。
李治曾在李世民出征時,就擔心得痛哭流涕。李世民生了大毒瘡,李治用口吸吮膿血。他母親長孫皇后薨逝時,他哭得死去活來。在忠孝立國的古代社會,這樣的兒子最得父親賞識了。
3.李治與人為善。如李承乾和李泰卑鄙行徑與卑劣伎倆他從來沒有沾染過。李承乾還搞 同性戀,李泰廣培勢力為己所用,而李治是清白的。
事實證明,李世民是知人善任的。李治登基後,聯手朝臣開創了永徽之治。又開疆拓土,描述了中國唐代歷史上最大的版圖。還推行各種政策,使全國戶口得以大幅度增長。這一切都說明,李治是有作為的皇帝。至於李治把朝政問題交給武則天來處理,這是由於他個人生病導致的。況且,他的老婆武則天確有治國安邦之才。後來,改唐為周,這就不是食人間煙火的李世民所能預測到的,他是帝王,不是算命先生。
-
7 # 鏡鑑青年
01
太子李承乾,曾經是唐太宗李世民非常看重的兒子。
小時候的他,聰明可愛,上進好學,讓大臣們連連讚揚,讓李世民頗為驕傲。
同時又因為是嫡長子,八歲時,就被李世民立為太子。
可是隨著慢慢長大,李承乾又身有腿疾,在很多因素的作用下,李承乾漸漸發生了一些變化。
他不再聰慧好學,而變得陽奉陰違,行為不端,同時敏感多疑,動不動就想派人刺殺別人。
俗話說:“德不配位,必有災殃。”身為太子的李承乾,還沒等災殃降臨,就因為“犯事”被李世民從太子位置上拎了下來。
而一向名不見經傳的皇九子李治,卻“白白撿了個大便宜”。
02
大唐武德二年,在一代賢后長孫皇后的產房裡,一個小嬰兒呱呱墜地。
這個小嬰兒是李世民的嫡長子,從一出生就被寄予厚望,取名為李承乾。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登基為唐太宗,改元貞觀不到兩個月,當即封時年8歲的李承乾為當朝太子。
從幼時起,李承乾是聰慧好學、德才兼備,史書記載李承乾乾“性聰敏”“特敏惠”“丰姿峻貌、仁孝純深”,各個方面都表現優秀,非常符合一代優秀儲君的典範,這讓李世民頗為滿意。
李世民也將這位嫡長子作為下一任繼承人培養,給他選了德高望重的老師們,比如李綱、房玄齡、魏徵等初唐名臣,讓他們來悉心教導太子。
太子李承乾早期尊師重教,為人頗為穩重,李世民也常常把一些朝政事交給他,也能處理得很好。
然而,從貞觀十年開始,李承乾的性情就發生了大變,很多史料記載大多偏於負面。原本穩重懂事的太子,忽然變成了一個性情乖戾的人,做了許多荒唐事。
比如他開始蓄養男寵稱心,甚至寵愛到一起吃飯、一起睡覺的地步。唐太宗知道了這事非常生氣,一怒之下處死稱心,而李承乾卻因此大受打擊,甚至在宮中掛起稱心的畫像,做了稱心的雕像放在宮門前,讓宮人拜祭。
比如他開始叛逆無道,原本的尊師行為消失不見,他變得越來越叛逆,面對老師們的建議和批評,他再也不能謙虛聽取了,反而憤怒地想要殺掉老師張玄素。
更過分的是,他還常常在東宮模擬突厥人的行為,抽出佩刀割羊肉吃,大聲對別人說“我作天子,當肆吾欲,有諫者,我殺之,殺五百人,豈不定”這種話。這樣的肆無忌憚和瘋狂無度,儼然與昔日的穩重太子判若兩人。
03
讓李承乾失掉皇位的直接原因,是懷疑弟弟李泰威脅自己的太子位而刺殺,進而逼宮謀反。
雖然李承乾是長孫皇后所生的嫡長子,可同樣是皇后所出的嫡子,除了他,還有兩個人,分別是三子李泰和九子李治。
貞觀十七年,李世民尤為寵愛三弟李泰,而這種寵愛在李承乾看來,絕對是危險的訊號。
李承乾自知自己的荒唐行為讓老爹失望,一旦自己被廢,那麼下一個被立為太子的,就數李泰可能性最大。
出於對自己太子位的捍衛,李承乾再也不顧手足之情,決定先下手為強,派人去刺殺李泰,剷除對自己有威脅的一母同胞。
然而刺殺失敗,李承乾越想越不放心,他既害怕李泰向李世民告狀,加劇自己被廢,又害怕李世民知道了這事,不會輕易放過自己。於是,心一橫,索性效仿老爹吧,逼宮。
當然,他的謀反再次失敗,被李世民鎮壓。謀反逼宮這問題本是嚴重的,可畢竟是自己的嫡長子,李世民還是心軟,將他貶為庶民,相關參與其中的大臣們也被斬盡殺絕、處理乾淨,這事就算那麼過去了。
可兩鬢斑白的李世民再立太子,回想起這事,想必也不禁會無限後悔:好好一個孩子,是怎麼變成這樣的?
04
或許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太子這個身份的壓力。李承乾8歲就當上了太子,那時他爹剛當上皇帝,而初唐時期大局並不穩定,開創貞觀盛世也是後期的事。李承乾小小年紀,就被強行扶上了那個位置,被無數直言進諫的大臣和老師告誡:你是未來的儲君,你應當承擔更多責任。
所以年少時的他,是很懂事也很努力的,但他的努力卻並沒有被看到,只被他爹李世民和一眾大臣們視為理所當然,他做好事情是應該的,如果做錯就是應該責罰,包括我們後世在討論起他時,第一想到的是他未來儲君身份,而忘記了他也是個孩子。
更何況,他還不是個完全健康的孩子——他有腿疾。可以想象到他身處太子這個位置,李世民和大臣們都對他期望很高,而“腿疾”卻成了他的缺陷和軟肋,再加上其他孩子對他的冷嘲熱諷,心理問題不知不覺滋生出來。
尤其是後期他變得叛逆而癲狂,對男寵稱心“不正常”的寵愛,更像是一種宣洩的突破口。而他覺得李泰是危險的,大機率是敏感察覺到了李泰對自己的威脅和攻擊性,李泰有這個想法和表現,才會讓李承乾尤其戒備與警惕。
05
而皇九子李治,則純粹屬於“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無辜型選手。
雖然廢了太子李承乾,按理說李世民那麼寵愛三子李泰,應該把皇位順其自然地給他才對啊,可結果並沒有。
據《資治通鑑》記載,李世民說了這樣一句話:“我若立泰,則是太子之位可經營而得。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窺伺者,皆兩棄之,傳諸子孫,永為後法。且泰立,則承乾與治皆不全;治立,則承乾與泰皆無恙矣。”
李世民這句話說得特別有智慧,選擇李治成為他的下一任接班人,也是保全三個兒子比較好的一個決定。
李泰或許是有當太子這個想法的,如果廢了李承乾,緊接著立李泰,旁人就會以為太子這個位置,可以透過算計謀劃得來,會給其他人立下不好的榜樣,更何況李泰一旦成為太子,被廢為庶民的李承乾,也必然不得好下場。
只有皇九子、也就是最後一個嫡子李治成為太子,才能保證他們兄弟能相安無事。
或許,這就是李世民的“為君之道”。
參考資料:李一鳴《太子李承乾被廢之謎》、《資治通鑑》
回覆列表
因為太子李承乾喜好聲色、陽奉陰違,在忌憚同樣深得父親寵愛的魏王李泰時竟然試圖暗殺李泰,失敗後遂與漢王李元昌、杜荷、侯君集、李安儼、趙傑等人勾結造反,起兵逼宮,後遭鎮壓被廢。
而魏王李泰嬌生慣養、持著李世民對自己的疼愛圖謀不軌,萌生奪太子之意,而且越演越烈,使得李世民對其失去信任,未能立其為太子。
經過這次的兵變之後的李世民,認識到個別兒子也學習楊廣為了奪皇位不守子道、兄弟相殘、還有弒父之心,而晉王李治性格溫順,與世無爭,孝順父母,聰明好學,故而李世民改立九皇子李治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