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品點歷史

    光武帝劉秀是東漢的開國皇帝,在王莽亂政之後,重新將江山奪回劉姓手中,延續大漢國祚近200年,是歷史上著名的一代雄主。如果要問在劉秀從一個落魄皇族後裔到當皇帝的路上,誰對他的幫助最大,那我覺得,非他哥哥劉縯莫屬。

    西漢後期,朝綱混亂,大權落入了以王太后為首的外戚手中。漢哀帝(看這個諡號也知道這個皇帝過得挺悲慘的)死後,王太后的侄子王莽獨攬了朝政,但是王莽這個人,書生氣太重,過於迂腐,他起初並不敢稱帝,而是想效仿周公輔政,連續立了兩個小皇帝,自己則在背後攝政。後來他覺得這樣做就是脫下褲子放屁,太多此一舉了,於是乾脆廢了皇帝,自己登基稱帝,史稱新莽王朝,西漢滅亡。

    王莽建立新朝之後,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幣制改革,土地改革,人身依附關係改革,憑良心說,這些改革本質上都是好的,是進步的,代表了歷史車輪的前進方向。但是,前進的速度太快了,俗話說,步子太大容易扯著蛋,這句話用在王莽身上簡直再合適不過了。經過一系列的艱苦卓絕改革之後,我們的王莽同志終於不遺餘力的,把整個社會上至士大夫、地主階級,下至平頭老百姓,統統得罪了個遍,全國各地的造反就沒有消停過。

    說了這麼一大堆,終於我們的主角劉縯,就是劉秀他哥,出場了。劉縯是南陽郡蔡陽縣人,與劉秀是同母的兄弟。這兄弟倆的性格可是完全不一樣,按現在的話說,一個是“自來熟”,一個是“悶葫蘆”。史書記載,劉縯“性剛毅,慷慨有大節。自王莽篡漢,常憤憤,懷復社稷之慮,不事家人居業,傾身破產,交結天下雄俊”,是不是和漢高祖劉邦的行事風格很像,事實上,這位劉縯老兄也不客氣,就時常把自己比作漢高祖,而將性格沉悶、穩健的弟弟劉秀比作劉邦的兄長劉仲。地皇三年,就是王莽當政的第三年,劉縯就開始在家中豢養賓客,結交豪傑,準備起事。這時候,膽小的劉秀有點慫了,怕哥哥舉事不成牽連到自己,跑到新野去避風頭了。劉縯依照計劃,在舂陵舉兵,共得兵士豪傑七千於人,打出的口號是“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舉兵後,劉縯將自己所部稱為柱天都部,意思就是自己是大漢的擎天柱,這位老兄的氣魄可見一斑。劉秀一看,得,他大哥把這誅九族的罪全犯了,自己躲也沒用了,於是也在宛城起事,不久就合兵一處。

    雖然口號喊得震天響,但是現實還是很殘酷的。南陽大部分地盤都在新朝的控制中,劉縯他們只能在南陽周邊打打游擊。為了改善局面,劉縯兄弟和南陽境內的另外兩支綠林軍,新市兵和平林兵取得聯絡,決定共同抗擊官兵。但是首戰就遭到慘敗,新市和平林兩支兵馬損失慘重,十分怯戰,準備跑路了。越是在危難關頭,越能展現一個人的能力。這時候,恰巧有一支5000人的綠林軍正往南陽移動,劉縯抓住時機,極力勸說他們聯軍一處,終於,他們被劉縯說服了,同時又反過來影響了新市、平林兩支兵馬,三方達成一致目的,慷慨拒敵,並公認劉縯做老大。在劉縯高超的指揮下,綠林軍大破王莽新軍,佔領南陽,總算是站穩了腳跟。此後,劉縯又帶兵不斷與官軍作戰,取得勝利,成為王莽眼中的頭號死敵,並放出狠話“凡殺死劉演者,獎勵食邑5萬戶,黃金10萬斤,並賜上公的官位。”

    這時候發生了一件事,起義軍不斷壯大後,大家覺得公開叫板的時機到了,準備在劉氏宗親中立一個皇帝,一來籠絡人心,二來在道統上對篡位的王莽取得優勢。當時有兩個人選,一個是同為漢室宗親的劉玄。另一個就是劉縯。本來,劉縯的功績大家有目共睹,是當之無愧的皇帝。但是,在推舉時,很多綠林軍將領心裡都打著自己的小九九,他們認為劉玄性格軟弱,日後好操控,所以反而推舉了劉玄當皇帝,是為更始帝。劉縯雖然心有不甘,但是他明白此時起義軍還相對弱小,決不能搞內部分裂,於是大度的表示,服從決定,被更始帝任命為大司徒。

    劉縯憑著自己的赫赫戰功,威名遠播。在圍攻新野時,守城的新野縣令在城頭高呼:“"得司徒劉公一信,願先下”,意思就是隻要你劉司徒一句話,我立馬就投降。等劉縯趕來,新野縣令果然舉城而降。大哥的風頭一時無兩,弟弟劉秀也不甘示弱,同年,劉秀在昆陽以區區數千人,大破王莽四十萬大軍,取得了昆陽保衛戰的勝利,震動天下。

    俗話說,樹大招風。劉氏兄弟的赫赫威名,讓更始帝寢食難安,大有被架空的趨勢。於是,為了坐穩自己的位置,他派人謀殺了劉縯。此時,劉秀正取得昆陽保衛戰的勝利,訊息傳來,悲痛欲絕,但他明白,自己不能表現出任何一點不滿,否則,下一把刀就插到了自己的心口。於是,他假意臣服,甚至公然支援更始帝的做法。更始帝也被劉秀的高超演技矇騙了,反而覺得自己也許是真的做的過分了,就沒再追究劉秀,為了彌補自己的歉意,還給劉秀加官進爵。後來,劉秀日益壯大,羽翼豐滿,公然與更始帝決裂,並擊殺了更始帝手下的多員大將,也算是為兄長劉縯報了仇。

    不可否認,劉秀作為一代雄主,自身能力確實很強。但是在前期,基本上跟在兄長劉縯的身後一步一步走上來的,怎麼看劉縯才是那個真命天子。後來又因為兄弟兩人風頭太盛,導致劉縯被殺,劉秀靠裝孫子才躲過一劫。所以說,對劉秀幫助最大的,非兄長劉縯莫屬了。

  • 2 # 文史磚家

    光武帝劉秀本是一介農夫,他之所以能建立東漢帝國並統一天下,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得到了許多奇人異士的襄助,其中對他幫助最大的,莫過於族兄、安成侯劉賜。那麼,劉賜是何許人也?他都在哪些方面幫助過劉秀?

    劉賜是西漢長沙定王劉發的後裔,跟更始帝劉玄、光武帝劉秀屬於同族同宗。王莽篡漢建新後,不遺餘力地打擊劉姓宗室成員,州郡官員聞風而動,肆意凌辱、欺壓他們,由此引起後者的強烈反彈。當時,蔡陽國釜亭候長醉酒後曾辱罵劉玄的父親劉子張,後者便在盛怒之下將他刺死。

    十餘年後,亭長的兒子替父報仇,便殺死了劉玄的弟弟劉騫。劉玄為替弟弟報仇,便結交豪傑準備刺殺亭長之子,不巧訊息走露,迫使他逃往外地避難。此時,劉玄的族兄劉顯(劉賜之兄)為替劉騫報仇,便也打算刺殺亭長之子,結果計劃提前洩露,遭官府逮捕後被殺。

    劉賜為替兄長報仇,便與侄兒劉信一起變賣家產,用換來的錢財結交江湖豪客,最終不僅殺死逮捕劉顯的官吏,還把釜亭候長家殺了個雞犬不留。此後,劉賜、劉信叔侄亡命江湖多年,直到遇到朝廷頒佈大赦,才得以返回鄉里居住。正因為這段複雜的經歷,劉玄對劉賜感激不盡。

    由於王莽推行的“託古改制”失敗,使得社會矛盾更趨尖銳化,加之災害四起、外族入侵,使得百姓無以為生、怨聲四起。在這種情況下,綠林軍、赤眉軍紛紛起兵反抗,並形成兩股最主要的反莽勢力。地皇三年(22年)七月,等到綠林軍經過平林聚時,逃難至此的劉玄加入其中,並跟大將朱鮪、張卬等人建立起親密的關係。

    同年十月,劉玄的族弟劉縯、劉秀兄弟在舂陵舉兵,劉賜叔侄也參與其中。因為勢力單薄,劉縯兄弟便主動加入到綠林軍系統中,並且憑藉著過人的軍事才能,屢敗王莽大軍。地皇四年(23年)二月,為增強綠林軍的凝聚力、號召力,朱鮪、張卬等人在極力阻斷劉縯稱帝之路的情況下,將劉玄扶上帝位,史稱更始帝。

    劉玄稱帝后,雖然冊封劉縯為大司徒,但對他猜忌極深,不久便在朱鮪、張卬的唆使下將其誅殺。劉縯遇難後,劉玄為報答劉賜的恩情,便任命他為大司徒。當年九月,綠林軍攻佔長安,新朝覆滅。但在此時,河北各州郡並不服從劉玄的命令,而赤眉軍又縱橫于山東、河南一帶,嚴重威脅著關東的安全。此時,劉賜便向劉玄提出建議,請求派劉秀前往招撫。

    對於這個提議,朱鮪等人極力阻止,並勸劉玄除掉劉秀,劉玄也一度所有動搖。此時,劉賜極力堅持自己的主張,併力保劉秀不會滋生異心。劉玄出於對劉賜的一貫信任,最終還是答應把劉秀派往河北(“更始欲令親近大將徇河北,未知所使,賜言諸家子獨有文叔可用,大司馬朱鮪等以為不可,更始狐疑,賜深勸之,乃拜光武行大司馬,持節過河。”見《後漢書·卷十四》)。

    就在劉秀啟程後沒多久,劉賜被任命為丞相,並先行入關修繕宗廟、宮室,並於次年(24年)迎奉劉玄還都長安。還都長安之後,劉玄在李松、趙萌的建議之下,下詔大肆分封王爵,劉賜因此得以獲封為宛王。此後,劉賜改任前大司馬,並與朱鮪等人鎮撫函谷關以東地區。沒多久,劉賜回到封國宛地去居住。

    然而劉玄在關中並未維持多久,便被赤眉軍擊敗後俘獲,不久後被殺,時在更始三年(25年)九月。與此同時,赤眉軍也攻破宛城,迫使劉賜退守淯陽。就在赤眉軍攻滅劉玄期間,在河北站穩腳跟的劉秀稱帝建國,史稱光武帝。劉賜在聽聞劉秀稱帝的訊息後,便到洛陽去朝拜他,並表示歸順。

    如果沒有劉賜當年的力薦,劉秀不僅無法獲得安撫河北的機會,甚至連性命都將不保,而稱帝建國一事更是無從說起,因此可以說劉賜是他最大的大恩人。所以為了報答劉賜,光武帝便封他為慎侯,極盡優寵之能事。建武十三年(37年),光武帝又改封劉賜為安成侯,不僅增加其封地的戶數,還經常命他參與朝會。

    在這種情況下,劉賜安享榮華富貴長達27年時間,直到建武二十八年(52年)壽終正寢。劉賜去世後,光武帝哀傷不已,不僅命人為他營造墓室、建立祠廟,還為其設定守陵官吏士卒,標準跟舂陵孝侯劉仁(光武帝的堂祖父)的相同。

  • 3 # 狐筆春秋

    在我看來,光武帝一生中最該感激之人,莫過於帶了十萬精兵做嫁妝的郭聖通。所謂亂世爭雄最重要的就是兵馬,光武帝雖然雄傑傲世,文武兼資。但如果沒有兵馬在側,縱有通天之能,又豈能攪動風雲?

    但後人卻只看到光武帝的故劍情深,不忘糟糠,卻不見他對郭聖通的始亂終棄,這個曾為劉秀的帝業做出巨大貢獻的女人,最後卻被貶封國,鬱鬱而終~就此而言,一代明主,未免有負郭聖通。

    一:身居嫌疑之地,命若琴絃

    西漢末年,王莽篡漢,倒行逆施霍亂天下,天下英雄趁勢而起,昆陽之戰後,劉秀的哥哥劉縯因功高蓋世而被更始帝殘忍殺害。自保心切的劉秀迅速趕回宛城道歉,不但不敢發喪,言語行動更是一如平常,這樣一來,反倒搞的更始帝有些羞愧,於是拜劉秀為討虜大將軍,封武信侯。

    但更始帝會羞愧,卻並不代表他會心軟,帝王心術何曾有過溫情?劉秀的收斂和韜晦給自己招來了更大的麻煩。更始帝打著準備遷都洛陽的藉口,給了劉秀一個破虜將軍代行大司馬的虛職,讓他去收復北方。而那時候的北方地區混亂的就像一鍋粥一樣。

    在當時北方,成氣候的政治勢力主要有:

    1、以真定王劉楊為首的北方劉氏宗室勢力,實力強悍,根本不把更始帝放在眼裡。

    2、背靠匈奴的王朗叛軍,假託成帝之子的名義,招亡納叛,影響甚大。

    3、西北地區還有以隗囂為首的地方士族勢力,主要目的是自保,暫且並無異心。

    就整體形勢而言,對孤身深入腹地的劉秀是相當不利的,但所謂吉人自有天相,到處碰壁的劉秀遇在信陽遇到了宗室劉植,深受其信用,於是劉植自告奮勇主動做起了拉煤保纖的工作,為劉秀和劉楊牽線,結成軍事政治同盟,共謀天下。作為締盟的條件,劉秀迎娶了劉楊的外甥女——郭聖通

    二:劉楊反叛被誅,皇后孤立無援

    與妻(陰麗華)久別的劉秀很快就被知書達理,性情溫順的郭聖通所吸引,深深的愛上了她。但也因此在心中埋下了對原配陰麗華的愧疚之情。

    天定之人自有天助,得了郭聖通十萬精兵悍將的劉秀迅速平定河北,並以此為根據地,命將四出收復失地,公元25年,劉秀正式稱帝,建號“建武”,冊封郭聖通和陰麗華為貴妃。

    建武二年,真定王劉楊陰謀造反,光武帝命前將軍耿純持節收捕誅殺之,郭聖通背後的政治勢力遭遇巨大打擊。

    同年,為了安撫真定王一系政治勢力,光武帝封劉楊之子為真定王。由於此際陰麗華尚未有子,且頗為謙退,而郭聖通已經為劉秀育有一子——劉強,於是光武帝冊封郭聖通為皇后,母儀天下。東漢政權得以穩固,光武帝能夠騰出手來平定天下。

    三:始亂終棄,終為聖明累

    建武十七年,妖巫李廣等藉著光武“度田清戶,以充歲入”的政策在貴族集團和民間造成的巨大恐慌,揭竿而起佔據了宛城,一時間,天下盜賊蜂聚,再加上天象示警,災異不斷,以至於朝堂百官震恐,黎民百姓人人自危。剛剛站穩根基的東漢王朝再次風雨飄搖,搖搖欲墜。

    為了魘勝災禍,穩定人心,打壓河西集團安撫南陽勳貴的目的,光武帝劉秀以“心懷怨懟”有“呂霍之風”的理由廢后。並順勢封原配陰麗華為後。一場政治危機就此消弭。

    所謂母以子貴,建武十九年,素稱賢能的東海王劉莊也隨之水漲船高,而深得謙退直到的太子劉強在師傅郅惲的建議,“引愆退身”退守蕃屏。

    不得不說光武帝不愧明主之稱,被黜退的郭聖通以中山王太后的身份去了其子劉輔的封地中山國,之後,劉輔改封沛王,郭聖通隨遷而往。其家族不僅沒有受到牽累,反而以諸侯王母族的身份備受寵遇,一切待遇皆與陰氏相同,顯赫一時。

    建武二十八年,郭聖通去世,光武帝將她安葬於邙原之上,號為北陵。

    四:政治無情人有情,郭聖通善始而善終

    總括光武帝待遇郭聖通事蹟,我們大抵可以看出,兩人雖是政治婚姻,但光武帝對其也是用情至深,不然在真定王劉楊被殺之後,固然為了穩定河西軍事集團才封賜郭聖通為後,但從之後郭氏依然為光武帝生下子嗣的情況來看,郭劉二人應該是有真感情的。

    “娶妻當娶陰麗華”作為少年劉秀的夢中情人,劉秀對陰麗華的感情已經不是簡單的愛情可以概括。可以說劉秀能夠成就帝業很大程度上有陰麗華的功勞。它雖然也喜歡郭聖通,但這種一開始就是被強扭的感覺宛如一根尖刺,始終縈繞心間,難以拔除。此外,出於對陰麗華的愧疚和彌補,可以說劉秀在廢后之前和廢后之後,內中始終的掙扎而煎熬的,這也是為何郭聖通至死都能享崇隆殊遇的原因。

    光武帝雖然賢明,但不代表就沒有偏私阿好之心,南陽集團作為光武帝的起家之資,在一開始便和河西集團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而郭聖通作為河西集團的利益代言人,就如同陰麗華是南陽集團的代言人一樣。無論是出於穩定朝政還是彌補自身愧疚,廢郭氏而立陰氏在當時就是最合適也最恰當的選擇。

    政治無情人有情,郭聖通為劉秀做出的巨大貢獻,光武帝始終不曾或忘,只是他的補償未免讓人覺得遺憾罷了。

  • 4 # 沉香輕語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每一個好漢都應該感謝他身邊的幫手。

    每一個開國皇帝都是好漢,他們的身邊都不會缺少功臣良將,如劉邦有蕭何、韓信等人。劉備有諸葛亮、關羽、張飛等。東漢朝開國皇帝劉秀身邊也有不少這樣的能臣,如鄧禹、吳漢等。這些人後來被漢明帝也就是劉秀的兒子列入了雲臺二十八將,名留青史。但在這二十八個人之中有一個人,是對劉秀幫助最大的。他就是馮異!

    馮異,字公孫,穎川郡父城人。在劉秀攻打父城時,馮異看出劉秀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決定跟隨劉秀。從此以後,他一路跟著劉秀過關斬將,給了劉秀非常大的幫助,為東漢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可以說是對劉秀幫助最大的人。

    那麼馮異對劉秀的幫助到底有那些呢?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生活上的,一個是事業上的。

    在生活中,馮異最初跟隨劉秀時,正好在昆陽大戰之後。劉秀的大哥劉伯升被更始帝劉玄殺害了,悲憤不已的劉秀不但不能替自己的哥哥報仇,每天還得在人前強顏歡笑,以瞞過更始帝的耳目。

    那個時候劉秀身邊可以信任的人很少,馮異就是其中的一個。細心的馮異知道劉秀心中的苦,曾經在無人的時候偷偷安慰劉秀說道:“劉將軍不要太悲傷了。”那段時間是劉秀最難的一段時光,許多人都舍他而去。但馮異卻一直支援著劉秀,對他不離不棄,可以說馮異就是劉秀的精神支柱。

    後來劉秀被更始帝派往河北招安時,被另一個河北政權追得滿河北跑。最困難的時候,劉秀髮著高燒,三天滴米未盡,又是馮異不知道從那來弄來了豆粥和麥飯,救了劉秀和軍士們的性命。後來因為這事,劉秀還開玩笑說:“公孫是一個好廚子。”登基以後,還常常唸叨著馮異的豆粥和麥飯。

    如果說從這兩件事我們能看出,馮異在生活中對劉秀的幫助是非常大的。那麼從另外兩件事上,我們就能看出馮異在政治上對劉秀的幫助同樣是非常大的。

    第一件事是,幫助劉秀爭取到了去河北招安的名額。前面我們也說過,劉秀的大哥劉伯升是被更始帝劉玄殺死的。劉伯升死後,更始政權需要找一名招安大使去河北招撫,這個時候派誰去就成為了一個大難題。

    但是對於劉秀來說,這卻是一個天大的機會。因為一旦他去了河北,就不會再被困在更始帝身邊,天天被人監視,才有機會發展自己的勢力。

    馮異也看到了這個機會,他用自己的智慧為劉秀贏得了這個機會。當時,更始政權上分為兩部分人,一個是和劉秀同為劉姓宗室弟子的劉賜,他同意派劉秀去河北招撫。另一個是綠林軍出身的朱蔚,他強列反對派劉秀去河北。更始帝劉玄左右為難,遲遲不能下決心。

    這時,馮異為劉秀出了一個主意,讓他去找當時的左丞相曹竟和曹竟的兒子,為劉秀爭取到了關鍵的一票。這一票終於讓更始帝劉玄下定決心,派劉秀去河北招撫。正是這個決定,才讓劉秀如虎出牢籠,最終建立了自己的政權。

    第二件事則是,馮異除了自己誓死跟隨劉秀外,還為劉秀推薦了不少人才。如銚期、叔壽、苗萌、段建、左隆等人。這些人,後來都在開創東漢王朝的過程中立下了戰功。

    所以說,馮異是劉秀最應該感激的恩人,相信劉秀也是這樣認為的。因為他曾經對馮異說:”將軍之於國家,義則君臣,恩猶父子。”表達對馮異的感激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單用美白產品達不到美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