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蟲崽
-
2 # 魔方歷史觀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發生之後,清朝的朝堂也好,那時的國家也好,都不缺少動盪。特別是晚清時期,實際掌權者不是坐在龍椅上的皇帝,而且後宮的太后。在晚清時期,由於列強的入侵,局勢的變換,清朝也進行過一些變革,如“洋務運動”,如光緒帝時期的“維新變法”。光緒帝實行“維新變法”時,已經是他自己“親政”了,而也由於慈禧太后一方的阻撓,使得最後變法失敗。那麼在“百日維新”時,光緒帝為什麼不直接逼宮或是暗殺慈禧太后呢?這與當時的局勢有著很大原因,先從光緒帝本身說起。
“龍椅”上的傀儡皇帝在同治帝駕崩後,因為同治帝沒有子嗣,而慈禧太后與慈安太后又出於“垂簾聽政”的考慮,於是年幼的載湉就被立為了皇帝,也就是光緒帝。
在慈安太后崩逝後,光緒帝開始被慈禧太后一人牢牢的“攥在”手中,自幼在宮中長大,被慈禧太后言傳身教,幼年時,朝政大事由慈禧太后代他這位皇帝決定。哪怕是在光緒帝親政後,也必須將朝中大事向慈禧太后“稟白而後行”。這時名義上雖然歸政於光緒帝,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光緒帝,雖為皇帝,但也不過是坐在龍椅上的“傀儡”。這樣的皇帝有何資本去對手握實權的太后去“逼宮”或者“暗殺”呢。
“百日維新”的無奈雖說大權在慈禧太后手中,但是光緒帝作為皇帝,也不能說一點兒話語權沒有。特別是列強的入侵,使得光緒帝意識到民族危機的嚴重。而“維新變法”也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在了歷史舞臺。
“維新變法”是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透過光緒帝進行的改良運動。為了國家的振興,光緒帝頒佈了“明定國是”詔書,實施變法,準備大刀闊斧的變革一番。但有句話怎麼說來著,“夢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變法的實施損害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利益,從而遭到了抵制和反對。結果就是譚嗣同、康廣仁等“戊戌六君子”被殺於北京菜市口,光緒帝被囚禁於中南海瀛臺涵元殿。歷時103天的“維新變法”宣告失敗。
“維新變法”也可看做光緒帝與慈禧太后之間的一次掰手腕。結果顯而易見,光緒帝輸了,不只是輸給了慈禧太后,也輸給了那個時代。光緒帝的皇帝生涯,沒有什麼實權,更不可能去忤逆慈禧太后,一生都被慈禧太后抓在手中。沒有什麼自己的勢力,更別提去逼宮和暗殺了;而慈禧太后掌權這麼長時間,勢力根深蒂固,也不是隨便就能動的了她的。
-
3 # 唐俊龍55398571
大清以孝治天下,從孝莊太后開始至慈禧太后終垂簾聽政都不過是皇帝不能臨朝的應便之策,依照祖宗之法,一旦皇帝大婚即需還政,光緒帝在大婚後獲得親征的機會,可是慈禧太后臨朝多年養成極強權力慾望,她在還政於自己過繼來兒子光緒之時設定了諸多前置條件,朝堂上的文武官員忠於她的被任命要職,其中控制北京和天津的軍隊權力交給了自己的親信榮祿,光緒皇帝雖然可以自己聖斷和下旨了,可是一切都必須先請示老佛爺後進行。
經歷了中法戰爭和甲午大海戰,光緒皇帝內心憂憤不已,自己的師傅翁叔同按照祖宗之法嚴格培養他的文治武功,光緒皇帝自己在內憂外患中成長自己的謀略和眼界,日本的明治維新在甲午海戰中表現出來極大成功,不想做亡國之君的他開始關注列強新法,欽天監的監正莊士敦為他提供了許多資料和講解理念,這些理念與理想匯合最終在《馬關條約》簽署後爆發成了維新變法。
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卻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機遇中勇於決斷,光緒皇帝后來回憶變法時心態稱自己已經做好了死亡準備,他遇到比自己先祖雍正皇帝更大阻力,雍正皇帝當年推行的攤丁入畝和火耗歸公等措施雖然有違祖制但終究是內部調整,可是光緒皇帝在時代變革與西方入侵的時刻需要徹底拋棄祖宗之法學習西方政治經濟軍事體系,這可以說是前無古人的,慈禧為代表的守舊派自然不甘示弱積極阻止。公車上書事件後,光緒帝會見康有為和梁啟超及譚嗣同瞭解了變法的綱要,同時任命勳貴大臣出洋考察列國變法,事實上自咸豐帝開始已經推行過變法,變法是由睜眼看世界的林則許主導的,後來鴉片戰爭戰敗導致變法流產,光緒帝這一次勵精圖治可以說是下了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
維新變法下,各地成立了強學會和新軍,康有為和梁啟超等負責全盤統籌排程,袁世凱負責新軍的訓練,一切似乎都按照軌道執行,可是一切卻是徒有其表,頤和園的老佛爺時刻控制變法推向深入,直隸總督榮祿的密探遍佈京城,各省保守派的總督巡撫都處在觀望狀態,北洋領袖李鴻章更是韜光養晦暗地裡扶持反對派,光緒皇帝與自己小圈子每天披星戴月的政令基本出不了京城。百日的辦法最終被老佛爺叫停了,光緒皇帝讓康有為等變法團隊想辦法,大家都束手無策,唯一的指望就是強學會的張延年與袁世凱可以發動政變圍困頤和園殺掉老佛爺,可是袁世凱審時度勢投靠了直隸總督榮祿靠上慈禧太后這棵大樹,形勢發生逆轉,慈禧太后連夜回宮宣佈再度垂簾聽政,光緒皇帝被軟禁頤和園贏臺。
光緒皇帝軟禁期間開始變得更加沉默了,慈禧太后的嚴密監視似乎對他作用不大,心如死灰的君王沒有太多的理想了,後來慈禧太后專政垂簾聽政發動對八國戰爭造成了《辛丑條約》的惡果。從山西逃亡到返回北京,光緒皇帝恢復了自由重新臨朝,曾經胸懷壯志的君王變得麻木了,抑鬱和苦悶心情拖垮了光緒皇帝,此時此刻大權在握的慈禧太后也病入膏肓。光緒皇帝在自己日記裡寫到,自己雖然不久於人世,可是老佛爺一定會比自己先走,那麼自己會堅決殺掉袁世凱和李蓮英。大太監李蓮英獲知訊息後向慈禧告密,慈禧太后堅決不讓自己死在自己侄兒前頭,於是老太太熬死了光緒皇帝,袁世凱繼承了李鴻章的政治遺產,小德張取代了李蓮英位置。
流亡海外的康有為繼續打著光緒皇帝的旗號招搖撞騙,梁啟超拿起筆桿子繼續與革命黨孫中山輿論戰探討中國的前途,袁世凱撐起了滿清最後的榮耀直到發動政變,大清滅亡十七年後也就是1928年,一個地方小軍閥孫殿英派兵包圍清東陵以演習名義封鎖該地區大肆盜墓,慈禧太后被肆意凌辱。一個充滿變革的時代,如果可以穿越過去,我們會是什麼角色呢?光緒皇帝,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榮祿,袁世凱還是慈禧太后,李蓮英呢?
-
4 # 官小妙易經文化
這個問題哈,本人認為,作為一個有良心的人,有正義的人,有抱負的人哈,都不會做出殺害慈禧太后這種大逆不道之事哈。
我們再來看,為什麼維新不能成功,原因也很是簡單,第一光緒親政以來,乾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甲午戰爭,最後以失敗告終,賠錢賠人,大失威望哈。第二就是滿著慈禧搞維新,光緒的維新只是康有為等人的不成熟的延續,沒有實質的安排和過程。所以當時的官員皆偏向慈禧太后哈。
所以這樣一個沒有威望的皇帝,怎麼能做出成就來哈。
有些人會有疑問哈,那這個皇帝為什麼不廢掉哈。原因也很簡單,如廢了,也必然要再立一帝。以免再發生時局混亂哈,所以還是不立,而囚光緒是最好的選擇,是最符合當時之時局哈。
-
5 # 西紅柿大戰皮皮蝦
慈溪雖然做了很多錯事,但是她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歷史發展,並且解放了部分婦女,相比光緒,慈溪做的貢獻反而要更大
-
6 # 酩饕餮
百日維新就是鬧劇,康有為偽裝聖人的變法,就是爭權奪力,沒有什麼實質實際的有益於國於民的東西,有的只是用來偽裝的口號和大義旗號,他就是個大政治騙子。慈禧並非不支援革新,六王爺做的實事比康有為多了去了!康有為利用自己沒有搞明白本質的變法名詞,忽悠純真的臣子和本來順利登位的皇子,為了權力,顛覆母子親姨甥血系關係,妄圖兵諫,視他人為工具,用之即可丟棄,袁世凱早看透你了,譚祠同就是被利用的純真的傻子。破壞和斷送了清朝本來趨好的變革趨勢,爭權不成功,則把壞名頭讓慈禧揹負,象康有為這樣子的玩政治的騙子可賺名聲了,真是經典例子。康有為這種型別和典型的人,才是中國近代的劫難。他能力還不如明朝末期爭風的東林黨,因為貪財東林黨幹掉了閹黨人後,可以放心作肉食者。
-
7 # 京寧話說歷史
百日維新時期,光緒雖然早已親政行使皇權,但居住在頤和園的慈禧仍然遙控著清廷紫禁城的一切實權,光緒也想借助掌握兵權的袁世凱除掉慈禧而真正掌握皇權,奈何:1.手裡沒有實質的用人權;2.手裡沒有忠於自己的軍隊;3.錯誤地相信袁世凱被出賣了;4.低估了慈禧對政局的操控。一句話,槍桿子裡出政權,光緒是一位沒有軍權的虛君,手裡沒刀如何殺慈禧?
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從光緒是如何做上皇帝說起。清朝光緒帝是其堂兄同治帝病死後,因無兒子繼承皇位,被其親伯母和親姨媽慈禧太后以違背祖制的“兄終弟及”的方式但又變通以過繼給其親伯父咸豐為子的名義而立為皇帝的。
光緒長大後,按照祖制也確實“親政”了,但以光緒為首的帝黨始終不是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後黨的對手。慈禧太后名義上還政於光緒,但始終幕後操控著清廷人事權和軍事權。
即便是在戊戌變法期間,光緒獲得老師翁同龢與維新派康梁等人的大力支援,進行學習西方君主立憲制度、發展資本主義、進而挽救民族危亡的戊戌變法,其勢力也很有限,慈禧太后也始終牢牢掌握著清廷人事權和軍事權,以至於當光緒進行的維新變法觸動慈禧頑固派的根本利益時,慈禧能任用親信榮祿發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屠殺維新派,廢除變法法令。
戊戌變法是光緒一生行使皇權的最高峰,變法失敗後,他被慈禧太后長期軟禁於中南海贏臺,從此徹底失去了人身自由,帝黨勢力也隨之徹底瓦解,更不要說親政和形成自己的勢力了。
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太后西逃時,因擔心光緒被八國聯軍利用,妨礙慈禧日後繼續“垂簾聽政”,掌控清廷大權,慈禧順便將光緒也帶上一起西逃(西逃時慈禧下令將光緒喜歡的珍妃溺死在故宮一口井中),此時的光緒沒有任何勢力可以依靠,“泥菩薩過河”,光緒連活命都需要慈禧“保護”,更遑論能殺掉慈禧太后再次親政了。
-
8 # 有趣的歷史段子
光緒帝作為清朝第十一位皇帝,也是大家比較熟悉的皇帝之一,一直是人們茶餘飯後熱議的一位頗有爭議的歷史人物。
他令人深刻的印象就是慈禧太后的傀儡,身體很弱,還有他的死也是很神秘也很令人費解。
其實在歷史上光緒還是一個暴脾氣,但是他心有心無力。雖然光緒十五年他親政,但是無論是後宮還是說朝廷的控制權都是慈禧太后牢牢把控。當然了,光緒帝也有過嘗試,在甲午戰爭中他極力主戰,但是清廷還是以慘敗告終。1898年光緒帝實行歷史上著名的“戊戌變法”,但是他確實是脾氣很爆也沒有耐心,有些用力過猛,導致以慈禧為首的頑固守舊勢力極力反撲。光緒帝有硬氣的表現,比如革職了阻撓維新變法的禮部尚書懷塔布,將李鴻章逐出總理衙門,光緒帝其實意識到慈禧太后要廢掉他,也曾讓康有為譚嗣同等人聯絡袁世凱設法救助自己,不過都以失敗告終。
雖然光緒帝在1898年起被囚禁在瀛臺十年,但他也沒放棄學習,他在對德齡公主的自白中表達了苦衷:“我有意振興中國,但你知道我不能作主,不能如我的志。”從這也能看出光緒帝壯志未酬的無奈。
或許我們對光緒帝的評價應該更全面一些,他也算一位努力的皇帝,只是時運不濟罷了。
所以說光緒帝為何不逼宮,是因為他一沒有兵二沒有權力,但有這方面的意願。
-
9 # 華語歷史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百日維新,又叫戊戌變法。是康有為、梁啟超等為代表的維新派倡導學習西方國家。歸根結底是資產階級改良運動。採取的措施是改革政府機構,興辦新式學堂。傳播新思想。廢除八股科舉考試。
最後失敗了。第一,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薄弱,沒有廣泛打動群眾。第二,慈禧守舊派實力雄厚,掌握實權。百日維新歸根結底是觸動了慈禧為首的守舊派的利益。慈禧肯定不會願意。於是發動戊戌政變。光緒被囚禁。失敗告終。
光緒沒法逼宮,國家的實權在慈禧手中,支援光緒變法的也沒有軍事支援,也沒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光緒不是沒有想過逼宮,他想過軟禁慈禧,譚嗣同希望袁世凱包圍慈禧居住的地方。但是訊息走漏風聲。袁世凱為了防止自己被牽連,上報了榮祿。慈禧肯定也得到訊息。提前下手。導致最後失敗。逼宮失敗,暗殺就不可能了。慈禧直接囚禁光緒。
-
10 # 淺廢
此問題不存在。百日維新本就想逼宮或暗殺慈禧,只是失敗了。
首先,光緒透過維新,大量安排維新派人士進入朝延委以重任,排擠守舊老臣。試圖對朝堂勢力進行洗牌以便逼宮,奈何光緒操之過急,維新派根基未穩,動作過大,引起守舊老臣覺察,慈禧大權更是握而不放。其實,一開始慈禧對光緒是有信任的且有放權的,但至此而止
其二,逼宮不成,康有為決定斬首行動,刺殺慈禧,光緒不表態,畢竟屬於軾母(但相當於默許)。刺殺行為後來由於袁世凱等人洩密而失敗。
自此,百日維新失敗,慈禧全面反攻倒算,康有為出逃,菜市場斬七君子!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很簡單,以下具體
首先第一點,光緒沒權。慈禧是清帝國實際掌權人,先不說光緒身邊有多少丫鬟太監監視者他,朝中掌權的大臣是都支援慈禧的,因為慈禧代表了他們的利益。支援光緒的變法派既沒軍權也沒政權,如何幫光緒刺殺。
第二點,光緒沒膽,慈禧執政多年,光緒一直被架空,大權長期旁落,他哪裡來的膽量刺殺。退一步講,就算光緒刺殺慈禧成功了,接下來怎麼辦,沒有人支援他,恐怕第二天他也就被推翻廢除殺掉了。
總之核心就一個,權,尤其是軍權,這是你革命的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