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韭小白

    三國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的一段歷史,

    三國時期風流人物雲集,文臣武將享譽後世的多不勝數,下面就來看看都有哪些驚才絕豔的謀士武將。

    1、諸葛亮:可能還是受電視劇影響,對那個能掐會算、呼風喚雨、機關奇巧、排兵佈陣無所不能的臥龍先生,實在是佩服得五體投地。而未出茅廬即預見天下三分、更充分體現出諸葛亮的大格局與智慧

    2、司馬懿:年輕時的司馬懿恃才放曠,但在面臨曹操猜疑時能忍辱負重、韜光養晦。其性子堅忍,即便是諸葛亮數次北伐,也沒討到便宜

    3、周瑜:若論三國之中計謀最強的統帥,恐怕無人能出其右,二十幾歲便統帥三軍、指點江山。輔助孫堅奠定基業、抵擋外敵,赤壁之戰立下首功,威名天下盛傳,智謀雖然不及諸葛亮老辣、不急司馬懿隱忍,但也可以算是頂尖了。

    4、龐統:“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能與諸葛亮齊名,足可見其有真材實學。但35歲即英年早逝,實在可惜

    武將

    1、呂布: 最無爭議的三國第一英雄,不論在影視還是動漫遊戲,一直以來都是以三國最強的形象出現,虎牢關戰三英為其巔峰,獨身戰曹營六將的表現也非常亮眼,轅門射戟也更是其精準箭藝和對武藝絕對自信的體現,排名第一當之無愧

    2、趙雲: 三國第二一直以來都有爭議,而趙雲無疑是人氣頗高的一位,長板是其巔峰,一生斬將無數,僅在少年時期戰平文丑,晚年平姜維,即便是車輪戰體力不支的情況下仍能殺退張郃,一槍調殺與張郃其名的高覽,可見其戰力強悍

    3、關羽:有人說他有名無實,號稱無敵而非無敵,然而,卻無人否認其勇猛確實是萬人之敵。只一個回合斬殺董卓手下頭號猛將華雄,官渡之戰誅殺顏良文丑,當時文丑正在追殺徐晃,氣勢正盛,關羽躍馬揚刀截住廝殺。絕非浪得虛名

    我個人更喜歡趙雲

  • 2 # 抖音火火哥

    觀今且觀史,無古不成今!三國雖然是虛構的,但單從文學角度說,我最喜歡曹植和曹操。曹植七歲就寫成七步詩,神童!曹操詩詞賦無所不精,流芳百世!如果從正統儒家思想來說我最喜歡劉備和諸葛亮。劉備正統皇室血脈,一生為了扶主救國可以說是九死一生,歷經挫折,這不正是道之所向,符合民眾的共同價值觀嗎?這樣的老闆追隨者肯定很多吧,為人隨和,不擺官架子,所以才有趙雲百萬軍中單槍匹馬血戰長坂坡救阿斗,關雲長單刀赴會掛印封金過五關斬六將尋劉備。這樣的老闆員工猛幹不要督促。還有身為人臣的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堪稱做臣子的楷模,做員工的榜樣!有責任,有擔當,能屈能伸,更是男人中的男人!有勇有謀,還特別帥,簡直就是美貌與智慧並存,忠心和勇猛合體!!!哪個老闆不喜歡這樣的員工??臥龍鳳雛得一者可安天下,此言不虛!!!

  • 3 # 夭夭影視

    那當然是——諸葛亮。

    那麼諸葛亮與其他歷史人物相比,魅力究竟何在?我以為諸葛亮已成了歷史上的獨一無二。也許正因如此,死了一千八百年,又被《三國演義》寫得“多智而近妖乎”,而且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周瑜總是年少英俊,諸葛亮總是一把鬍子,卻很少人在意:周瑜比諸葛亮還大了六歲。。

    一、儀表。陳壽說,諸葛亮身長八尺。漢尺一尺合23公分,諸葛亮有184公分高,身材偉岸。三國時,大家並不那麼高,《三國志》裡,連太史慈七尺七寸約合177公分,都要提一句,諸葛亮在當時,“身長八尺,容貌甚偉”,高而且帥,兼且“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周瑜的相貌之好,天下皆知,然而史書上也不過“瑜長壯有姿貌”。僅論描述,還未必勝過諸葛亮。

    據《太平御覽》卷七百零二《服用部·扇》引晉·裴啟《語林》記載,諸葛亮和司馬懿在渭河邊上對壘,開仗之前,諸葛亮坐著不加裝飾的車子,戴著葛布做的頭巾,拿著白羽扇,指揮三軍將士,軍人們都隨著他的指揮前進或停止。再往後,南朝梁·殷芸《小說》卷六的記載相同,諸葛亮和司馬懿出兵作戰,將要開仗了,司馬懿穿著軍服進行指揮,司馬懿派人偷偷的觀察諸葛亮,發現諸葛亮坐著不加裝飾的車,戴著葛布做的頭巾,拿著白羽扇,指揮三軍將士,軍人們都隨著他的指揮前進或停止。司馬懿知道後,感嘆道:“諸葛亮可以說是名士啊。”

    到了北宋,又由於說書行業的興盛,那把羽扇也漸漸被稱為了諸葛羽扇,那方巾也被叫做了諸葛巾,"羽扇綸巾"用來形容諸葛亮。

    二、謀略:作為三國時代政治家、軍事家的諸葛亮,以其謀略和戰功久享稱頌。陳壽在《三國志》裡,說諸葛亮可以和管仲、蕭何、子產、召公這些前代神話宰相相提並論。

    諸葛亮給劉備佈置了隆中對,讓劉備第一次試圖擁有自己的領地,諸葛亮的戰略思想體現出獨特的個性。這種個性就是韜勇抗威、不畏強敵、力佔先機的進取精神。在赤壁之戰前,在曹操絕對優勢和劉備方處在絕對劣勢的情況下,諸葛亮居然敢隻身一人過江東,說服孫權連劉抗曹,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後來又協助劉備掌握了荊州,控制了西川和漢中,三分天下。到此為止,他的計劃很成功。劉備從當一個縣級幹部的秘書,一直推到了三分天下的君王位置。

    當然,三國時,許多人都做了類似的戰略規劃。比如,魯肅、甘寧和周瑜,但他們的構思,始終是構思;而諸葛亮的隆中對,在整整十二年後,完全實現了——公元219年,劉備平了漢中,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關羽從荊州北伐,打得曹操意欲遷都…

    季漢官員(四川人) 楊戲在 諸葛亮死後,寫了一篇 季漢輔臣贊 這樣評價諸葛亮 " 忠武英高,獻策江濱,攀吳連蜀,權我世真。受遺阿衡,整武齊文,敷陳德教,理物移風,賢愚競心,僉忘其身。誕靜邦內,四裔以綏,屢臨敵庭,實耀其威,研精大國,恨於未夷。"

    劉備評價諸葛亮:“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認為他比曹魏皇帝厲害十倍。

    劉禪評價諸葛亮:惟君體資文武,明睿篤誠,受遺託孤,匡輔朕躬,繼絕興微,志存靖亂;爰整六師,無歲不徵,神武赫然,威鎮八荒。

    孫權更是在蜀吳兩國的正式盟書中直書“諸葛丞相德威遠著,翼戴本國,典戎在外,信感陰陽,誠動天地”。

    而且還對諸葛亮之侄諸葛恪稱讚孔明“丞相受遺輔政,國富刑清,雖伊尹格於皇天,周公光於四表,無以遠過”,毫無半點身為盟國君主的矜持。

    三、影響力

    在季漢國內,無論是後主劉禪,還是蔣琬、費禕、董允、姜維等諸重臣到各大小臣僚,可說無一人不是孔明粉絲;“丞相”這個詞在季漢便是孔明的專屬稱呼,論政者言必稱之,代表著和“先帝”劉備等同的最高政治正確。

    諸葛亮死後,季國的軍士和百姓都異常悲痛,紛紛在路邊祭奠他。各地多上書請立諸葛亮廟,但朝堂以此違背禮制不納,於是百姓在四時的節日於道路上私祭諸葛亮。

    當然,有許多人說,這是劉禪對諸葛亮懷恨在心,其實禁止給諸葛亮立廟,這其實是後世不讀史者,誇張訛傳。

    秦漢禮制唯天子可立廟,本無臣子單獨立廟之禮。有功大臣只能配享帝王的太廟,這是國家制度,從無例外。無論開國之蕭何、張良;開疆之衛青、霍去病;中興之鄧禹、吳漢,都不可能被單獨立廟。

    劉禪最後肯為諸葛亮開此先例,亦算難得不易。帝王破例給臣子官方立廟,千年以來就出了劉禪對諸葛亮這麼一回。北宋時還專門有人批判劉禪這樣是為君臣私情而破壞禮制,大大不對。可笑到了後世,居然有人反過來,竟以為這是劉禪懷恨諸葛亮的表現。

    蜀漢滅亡之後,蜀中百姓便在成都為諸葛亮修建了武侯祠,不但要建,而且還建了多座,還偏偏要把紀念諸葛亮的祠廟建在成都劉備墓葬的旁邊。

    明朝初年,朱元璋第十一子朱椿被封為蜀王,就藩成都。到了成都之後,朱椿發現諸葛亮的武侯祠與劉備的昭烈帝廟在城中並立,而且祭祀諸葛亮的百姓明顯要比劉備的多。這讓重視君臣等級名分的朱椿非常不高興,決定要整頓一下。他為劉備整修陵廟時,提出武侯祠逼近“惠陵”,於祀制不合,並以“君臣宜一體”為理由,把成都武候祠拆了,把諸葛亮請進昭烈廟,置於殿東,關羽、張飛置於殿西。

    作為孔明的宿敵之孫,諸葛亮是司馬炎一生心念地偶像,便是這個讓自己祖父畏之如虎的敵國勁敵。某種意義上,司馬懿的子孫征服了天下,卻又在精神上敬服於諸葛孔明。

    有一年,三國時期蜀漢大臣樊建來到洛陽,被司馬炎任命為給事中。樊建是諸葛亮的部下,曾經跟隨諸葛亮北伐,很熟悉他的治國策略。樊建毫不猶豫地告訴司馬炎:“聞惡必改,而不矜過,賞罰之信,足感神明。”

    司馬炎感嘆說:“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意思是說,我如果得到諸葛亮的輔佐,還像今天這樣辛苦嗎?

    樊建當著司馬炎的面表揚老上司,司馬炎竟然不生氣,還跟著說“真厲害”,由此足見司馬家對諸葛亮的態度。

    諸葛亮之孫諸葛京,因其祖父之名,授東宮舍人,累官至江州刺史高位。終晉一朝,琅琊諸葛氏皆是士林敬重的高門大姓,代代簪纓。

    再者,司馬炎之後的晉朝同樣秉承了開國君主的態度。東晉一朝每當幼主即位,託孤權臣,無不說「如諸葛武侯、王丞相(王導)故事」,將孔明更置於東晉政權的實際奠基人王導之前。東晉還特意追封孔明為武興王,亦是史上首次追封孔明王爵。

    王羲之也評價諸葛亮之才是真正的命世大才,以天下為心者,處世面面俱到。

    四、政治

    劉備死後,四十三歲的諸葛亮,成為為蜀漢實際的統治者。他所做的事兒:撫慰百姓,規定禮儀,確立官職,制訂制度;開誠佈公。實事求是,不搞虛的。結果是整個蜀漢對諸葛亮,是“畏而愛之”。又怕他,又愛他。為什麼?因為諸葛亮的治政風格,不是濫好人和稀泥,而是嚴刑峻法,行事狠辣。為什麼沒有抱怨呢?因為他老人家處事太公平了,沒人能抱怨。

    諸葛亮身為丞相深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他不僅帶頭廉政,樹起一面旗幟,同時還把廉政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設來抓,對蜀漢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重大影響。諸葛亮時期的廉政建設,首先表現在對蜀漢宮城規模和惠陵規模的嚴格控制上。

    在執法上,立法公開、執法公平,有異於同時代封建的法律思潮。諸葛亮一再告誡、反覆強調法在治理國家過程中的重要性“夫一人之身,百萬之眾,束肩斂息,重足俯聽,莫敢仰視者,法制使然也。”不僅如此,諸葛亮還進一步從反面強調了不以法治國的嚴重後果“若乃上無刑罰,下無禮義,雖有天下,富有四海,而不能自免者,萊紛之類也。夫以匹夫之刑令以賞罰,而人不能逆其命者,孫武、攘直之類也。故令不可輕,勢不可通。”

    此外,他還親自起草了各種科條律令數十則,其內容包括了《八務》、《七戒》、《六恐》、《五懼》等條規。

    在漢中休士勸農期間,利用了漢中的經濟條件,因地制宜地採取了一系列發展生產的得力措施,使北伐軍資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決,諸葛亮死後,蜀漢軍撤退,魏軍還在蜀營中“獲其圖書、糧谷甚眾”。這正說明了諸葛亮休士勸農,實行軍屯耕戰的效果。當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來更多的人口,使地廣人稀的漢中重新得到發展,逐步到達人多、糧多的良性迴圈,使百姓“安其居,樂其業”。

    經諸葛亮“踵跡增築”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還是漢中地區灌溉面積最大的水利工程。據李儀祉先生考察而知,“山河堰尚灌褒城田八千餘畝,灌南鄭縣田三萬零六百餘畝,灌酒縣七千餘畝,共四萬六千餘畝。”漢中市的六大名池,至今仍被利用。據考古調查統計,全區至今尚保留有漢以來的古堰七十多處,一些堰渠經歷代使用維修,一直延用至今。

    五、軍事發明

    諸葛亮作為軍事家在歷代兵家也得到了較高的認可。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看到諸葛亮的營壘,稱讚其為“天下奇才”。

    唐太宗與李靖在《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中多次提到諸葛亮的治軍之法與八陣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並且表明陳壽在《三國志》中對諸葛亮的評價是“史官鮮克知兵,不能紀其實跡焉”。唐朝時亦將諸葛亮評選為武廟十哲之一,與張良、韓信、白起等九位歷代兵家享同等地位。

    諸葛亮亦作諸多軍事著述,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對中國軍事界有一定的貢獻。諸葛亮在技術發明上亦有靈巧的表現,如改良連弩。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陣圖,直至唐代將領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諸葛亮用一州的土地,跟曹魏比起來,也就是九分之一的實力對比,結果因為耕戰安排得當,刑法整齊,反客為主,幾萬步卒,居然有氣吞天下之勢;司馬懿佔據十倍的實力,手握精銳,居然沒有擒諸葛亮的意思,只是忙於自我保全,讓諸葛亮自來自去。假設諸葛亮不死,那麼魏國從西北到中部,無法解甲釋鞍。到這地步,勝負也很明顯了。

    別忘了,曹操出征時,後方主持日常工作的荀彧,有專門負責出謀的荀攸,有問啥意見都懂的賈詡,有給他下決定的郭嘉,有程昱、劉曄、蔣濟、司馬懿們。而諸葛亮,在劉備出征漢中時負責日常工作,在與劉備初遇時給他規劃未來行程,給劉備下決定,最後自己親自負責規劃國家、制定法度、選拔官吏、訓練、整飭、日理萬機之餘,還能搞搞小發明。

    諸葛亮並不是羅貫中筆下全知全能的妖道,而是一個得吃飯喝水,會緊張會驚懼,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品格來應對亂世的普通人。

  • 4 # 愛大家的天哥哥

    三國時期屬於中國歷史上的亂世,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其實三個國家每個國家都有一個我很喜歡的歷史人物,分別是鄧艾,呂蒙和魏延。

    鄧艾從小家境不好而且口吃,但是愛學習,成年後在軍中做了一個小官,每當看到高山大湖就和周圍的人說哪裡適合安營紮寨,哪裡適合屯兵種田,大家都笑話他,但是司馬懿覺得他很不一般,他便跟隨司馬懿。諸葛亮死後姜維攻打魏國,朝廷派鄧艾防守,期間多次把姜維擊退,六十多歲的還能翻越劍閣天險,偷渡陰平,彷彿神兵天降,也擊潰了劉禪想要再反抗一下的信心,滅亡蜀國。後來因為居功自傲被鍾會從中挑撥,收到司馬昭猜忌而被殺。

    呂蒙年輕的時候是個愣頭青,只知道打仗不願學習文化知識,孫權知道後教育他說自己作為君主都要抽出時間學習,難道你不應該多讀讀書嗎?呂蒙從此發奮學習,後來魯肅有一次路過呂蒙防地與呂蒙交流後對呂蒙印象大大改觀,並與之結拜,臨終時向孫權舉薦呂蒙為大都督,孫權同意了,之後呂子明白衣渡江,降糜芳傅士仁,擒關羽奪回了荊州,可惜突發疾病英年早逝,不然成就會更高。

    這三個人裡我最喜歡的是魏延魏文長。他絕不是像三國演義中說的什麼有反骨,其實真實的魏延是一代忠臣,為劉氏家族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從劉備降韓玄開始魏延就跟隨劉備,劉備非常器重魏延,當時劉備攻下曹操的漢中要回成都時需要派大將守城,所有人都以為會派張飛,張飛自己也是這麼想的,結果劉備宣佈魏延為漢中太守,大家全都震驚了。劉備當著所有人的面問魏延說‘’現在我讓文長你來當漢中太守,你有什麼想法說出來聽聽‘’魏延說‘’如果曹操帶領全天下的兵馬攻打漢中,我就幫主公攔住他,如果他派一個將軍率領十萬兵馬攻打漢中,我就吃掉他們‘’。魏延確實是有這個實力的,在他當漢中太守的任期裡曹操沒有派兵侵犯過一次漢中。他有主見有謀略有勇武,但是性格比較傲慢,蜀漢軍中只有諸葛亮能壓得住他,他的很多主張都比較冒險,諸葛亮很謹慎所以好多意見都未被採納,他就老是發牢騷,軍中其他人都給他面子,唯獨楊儀不給,他們之間的關係就很差。後來諸葛亮病死前知道再沒有人能壓得住魏延,關於遺言到現在也是眾說紛紜,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魏延絕對不是謀反,他自始至終都想伐魏,魏延謀反是被楊儀誣告,魏延的實力肯定是比姜維強的,但是就算是讓魏延來帶蜀國面對司馬懿照樣是贏不了的。魏延對蜀漢有大功無大過,最後被夷三族,太慘了,魏延直到死後好多年才被平反

    鄧士載 呂子明 魏文長都是三國名將,他們都憑藉自身實力,達到了自身實力所本應該達到的成就,即使死了幾千年,後世仍然有人覺得他們有實力,想成為向他們一樣的人。我認為三人皆可為帥,呂蒙本來就是帥,鄧艾和魏延都是大將,但是他們的性格都有點高傲,最後也是因為他們的性格缺陷死於非命,我們作為後來人應該學習他們的優點,同時吸取其中的經驗教訓,這樣自己才能進步,這是我的觀點,歡迎大家一起交流探討。

  • 5 # 瀟瀟談歷史

    我本人多歷史是特別感興趣的,提起三國,當然諸葛亮是我心中的偶像,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人,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在早年的時候過著隱居的生活,因為生逢亂世,想著憑藉自己的才華可以為國家出力,等待著民主的出現,剛好劉備想著光復漢室的江山,在三顧茅廬後,請的諸葛亮出山相助。

    在劉備三顧茅廬見到諸葛亮的時候,遂請教統一天下方針,諸葛亮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先圖荊、益為根據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東吳孫權,等待時機成熟,進而統一全國的贊略思想,也為劉備提出天下三分的策略。

    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可以說是立下了豐功偉績,憑藉過人的智慧幫助劉備攻城略地,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用兵如神打過很多漂亮的戰役,包括草船借箭,火燒赤壁,舌戰群儒等。

    劉備死後傳位於後主劉嬋,諸葛亮繼續輔佐劉嬋打天下,可能是蜀漢也到了氣數,無論諸葛亮做出多少的努力都沒能挽回敗局,因為當時的劉嬋比較昏庸,聽信了奸人的讒言,多次阻擋了諸葛亮的計劃,最後累死在了五丈原,留下了赫赫有名的《出師表》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膾炙人口的詩句。

    千百年來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其傳奇故事所被後人傳頌,足智多謀,並且還善於發明,他曾革新連弩,可連續發射十箭,製作木牛流馬,便於山地的軍事運輸,還推演兵法,創造出八陣圖,所以說他是三華人物中我偶像的不二人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籃到底差在哪裡?宮魯鳴:我們隊員一上飛機,看的是綜藝節目。你怎麼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