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闊天空411
-
2 # 寶樹白石
清朝的八旗軍很長時間沒有打仗了,已經失去了兩百年的的軍事能力了,他們只會古老的戰法,而沒有跟上現代化的軍事程序,而清朝政府裡面也沒有了謀略家,所以,清朝八旗軍隊不能打贏具有現代化火器的八國聯軍。
但是,八國聯軍裡面有軍事家,他們打了就走,而不敢在中國久待,因為他們知道,一旦華人知道他們的底細,他們失敗的命運在等著他們。
八國聯軍首領知道,他們深陷中國腹地,彈藥補給,糧食,都是一個致命的問題,久而久之,一旦彈藥耗盡,糧食耗盡,他們就會被華人消滅,華人就會像圍圈動物一樣的把他們消滅掉。
而清朝政府許多方面不清楚,而不敢和洋人對著幹,只能屈服,因為國家內部不穩定,太平天國造反,自然災害,都使清朝政府不敢輕舉妄動。
清朝延續了明朝的國家制度,閉關鎖國,和外國不打交道,失去了學習別人長處的機會,而使中國落後於列強國家。
明朝的閉關鎖國政策有明朝的道理,因為開國之後,外族的勢力就會進入中國,而麻煩眾多。
元朝蒙古人就是這樣進來的,阿拉伯人也是這樣進來的,他們不但帶來了異國物產,也到來了異族的精神,比如回教,基督教,嚴重影響了皇帝的愚民政策,而使華人不再按照古老的封建規範思想問題,而會被異族的精神洗腦,嚴重影響到了皇帝的權威,使皇帝的愚民政策幼稚可笑。
清朝政府就是這樣做了。
但是古老的城牆會破舊,經不起歷史進步的風浪衝擊,最後清朝政府垮臺充分證明了這點。
-
3 # 三橫兩豎的毛
以滿清當時具備的物資能力,完全可以擊敗深入內地的八國聯軍,而當時的滿清因為長期的愚民教育,連自己的核心力量都已經無能不堪,任何一個宋,遼,明三代裡的騎兵指揮都不會把騎兵壓縮在狹小正面去衝擊步兵佇列。遼太祖對於騎兵的應用已經明確定義為列陣不戰,如果曾頭把這數萬騎兵撒出去深入聯軍後方打破襲,保持警惕吃掉聯軍外放的單獨騎兵,聯軍沒有能力攻下紫禁城這個堅城。很明顯,這種低能戰法,說明曾可能已經被收買,輸這一仗的可能性很高。至於評論裡的那些滑稽言論,我只能說二。
-
4 # 青汁帶你看歷史劇
提到清末八國聯軍侵華這段屈辱的歷史時,許多人都是咬牙切齒的。在我們的印象中,當時的中國軍民是用大刀長矛來對抗洋人的洋槍大炮的,但最終也未能阻擋侵略者的步伐。
而那個時候的清朝大臣們,只會躲避推卸,互相推諉,全然沒有人敢像林則徐一樣站出來。這樣的軟柿子,八國聯軍怎麼可能不去捏?
八國聯軍的火槍火炮這一類的熱武器,和弓箭這樣的古老的兵器來相比,確實是存在很大的優勢的。即使當時對抗八國聯軍的清軍很多,也依然會遭受巨大的衝擊。
反觀清朝,我們都知道清朝有“閉關鎖國”的行為,他們總認為自己才是天下無敵,盲目自信,就算是有先進的武器也不使用,堅持自己的大刀長矛,所以,在面對火槍火炮的時候,清軍才會輸得異常慘烈。然後簽下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導致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
5 # 公道話至尊
其實有個比較可惜的重點:當時的政府是滿清政府,是少數民族,以少馭眾,不夠自信底氣不足,不方便利用民族情緒來搞統戰,因為國內太平天國這些事已經讓他們有了心裡陰影,治下的漢人再集結起來,洋鬼子是收拾了,保不齊不會“養虎為患”調轉槍頭。如果換成是明末或者宋末那種對局,可能反而就把八國聯軍滅了,因為當時來的這批洋鬼子人數還是太少,戰力總值其實不是那麼高,沒有後方彈藥糧草等物資補給,只能短期作戰,速戰速決,如果全中國跟他死磕,拖入持久戰,他們即便能暫時深入中國腹地,這片土地也佔不下來。當代戰爭這類例子很多,譬如美越戰爭。當今世界,幅員遼闊,跨洲跨海,很多大國強國,決勝萬里,能把對手揍一頓,但不論是實際操作還是國際形式,都很難做到強佔遠方了。
-
6 # 穿越再現彼岸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指揮八里橋戰役的法國指揮官孟託班回到法國,受到拿破崙三世的熱烈歡迎,封他為“八里橋伯爵”,並讓他出任參議員。這引起其他參議員的不滿,稱他沒打多大的勝仗,聯軍僅僅陣亡了12人而已!讓他做參議員過了。據法國記載,八里橋戰役法軍陣亡3人,傷18人,英軍陣亡2人,傷29人,其他陣亡者為殖民地兵源。(法軍司令孟託班照)
英法聯軍和清軍對比如何?1860年8月21日,大沽口戰役失利後,僧格林沁率領一萬多步兵,7000多騎兵退守通州、八里橋一線,在這裡建立防線,抵禦英法聯軍進攻北京。咸豐皇帝陸續增兵僧格林沁,最終兵力達到30000人左右;而英法聯軍進攻通州、八里橋一線的兵力約8000人。
戰役雙方對比如下:
清軍主力:蒙古馬隊10000人,步兵20000人;
清軍統帥:勝保、僧格林沁、瑞麟;
兵器配置:少量進口和仿製舊式滑膛槍、鳥槍、抬炮、抬槍、大刀、長矛、弓箭等,步兵和騎兵混編。
戰術使用:冷兵器時代的衝鋒陷陣,切割包圍戰術。(清朝騎兵衝鋒圖)
英法聯軍主力:英法聯軍各4000人,共計8000人,法軍據前,英軍據後;
英法聯軍統帥:總指揮孟託班(法)、雅曼(法)、格蘭特(英)、科林諾(法)。
兵器配置:大量配置前膛燧發槍和滑膛炮,部分配置線膛火炮和線膛步槍。
戰術使用:遠距離火炮打擊,近距離空心方陣和三排陣列的戰列步兵線。(八里橋之戰中的英法聯軍圖)
這是近代一場由最具近代化代表的英法聯軍部隊同主要以冷兵器為主的清朝步騎軍隊之間發生的嚴重不對稱戰爭。
這些英法聯軍的主力在拿破崙戰爭中得到近代化戰爭的洗禮,更是在1853-1856年克里米亞戰爭(英、法、奧斯曼帝國、撒丁王國等同沙俄之間的戰爭)中取得勝利,是世界上最能作戰的近代化部隊。清朝的軍隊近代化作戰經驗少,肯定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八里橋之戰清軍如何慘敗?1860年9月21日,英法聯軍和僧格林沁指揮的清朝精銳在北京八里橋展開激戰,清軍的蒙古騎兵作戰英勇,衝鋒陷陣,被英法聯軍遠距離炮火打擊,近距離步兵排槍射擊,幾乎很少能衝到英法聯軍的陣地,沒有短兵相接就被團滅了。埋伏的清軍部隊,還沒有進入戰場就被英法聯軍的炮火攻擊,很快就潰退了。
整個戰役在1860年9月21日7時開始,到12時差不多就結束了。英法聯軍陣亡12人,清軍陣亡1200人(清軍陣亡清朝統計3000人,英法統計1200人),很多人負傷,僧格林沁等主要將領潰逃。也有資料稱清軍30000人傷亡過半。
英法的傳教士在這場戰爭中扮演了非常不光彩的角色,他們利用自己傳教士的身份,瞭解作戰區域的地形,通報英法聯軍清軍駐防情況,戰爭開始前英法聯軍對清軍的作戰部署已經有了非常清楚的瞭解。
僧格林沁應該瞭解熱兵器和冷兵器的差距,自己不應該和英法聯軍展開野戰衝鋒,用血肉之軀同鋼鐵大炮子彈對抗;死守八里橋,成為英法聯軍炮火打擊的固定目標,換來的是慘敗。(現代八里橋景色)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慘敗也有慘敗的好處,至少讓清朝統治集團清楚了一個問題,軍隊一定要近代化,不能再單純依靠大刀長矛,改變才是嶄新的開始。
-
7 # 使用者174629721
慘敗,英法聯軍火燒了圓明園,滿清也失去了最後一支能打的‘中央軍’。辛亥革命能成功和民國能建立,1860年的八里橋之戰造成滿清精銳的覆滅,可以說影響深遠。
-
8 # 意心450
英法是當時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而滿清已經是搖搖欲墜的封建王朝。在軍隊的裝備、戰術運用、軍隊的指揮與組織系統等方面而言,滿清與英法聯軍相差太遠,完全不在一個層次。滿清愚忠的軍隊即使比3萬人再多幾倍都無濟於事,當面大兵團列陣對決,失敗是必然的命運。可以說,勝利的偶然性都沒有。也可以說,制度的優劣,在根本程度上影響著戰爭的勝負。
-
9 # 北疆同心聊歷史
該問題問的是什麼呢?是指1860年英法聯軍與清軍的“八里橋之戰”嗎?如果是,那麼其結局不是人所共知的嗎?英法聯軍大勝清軍!假如此題是在提問清軍為什麼失敗得那樣慘重,倒是可以做出如下淺析。
一、清軍戰法、戰術落後。仍試圖在十九世紀中使用十七世紀的戰法去應敵!企圖憑藉落後的火器加上冷兵器及騎兵衝鋒去擊敗佔據火力優勢的英法聯軍是不現實的!
二、清軍指揮官僧格林沁,對於對手沒能做到知己知彼!從而造成了″以己之短,攻彼之長″。致使人數佔據優勢的清軍,在火力劣勢的情況下,沒能發揮出任何有效的戰鬥力。反而遭到了佔據火力優勢的英法聯軍的大量殺傷!
三、清軍沒有釆取對什強敵應該釆用的:小股部隊誘敵,大部隊對敵人進行兩翼包抄,加上突然襲擊的方式去儘量縮短敵人優勢火力的有效殺傷範圍!
四、即便是清軍的裝備是以冷兵器為主,去與英法聯軍的熱兵器為主去對抗,也不應該與優勢對手以"堂堂之陣″相對抗!而是應該釆取機動、靈活的戰法,並應儘量釆取擇險拒守的防禦方式,構築防禦工事,釆用正面頑抗,側後偷襲的辦法。儘量避免與敵人野戰。
-
10 # 使用者92780611160
實話實說,打敗是肯定的,至於輸成什麼樣就不好說了。先說說當時的清軍在當時時期國內的情況,清朝人口眾多,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有意思的是,清朝軍隊數量卻是有史以來最少的一支武裝力量。咸豐時期,兵力總數約為60萬,其中八旗20萬,基本駐紮在大城市裡面,綠營約40萬,分駐全國各地,防止地方動亂。軍隊總數不多,能投入戰場的兵力則更少。
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帶領太平軍反清復明,攻打武昌時,當時武昌城內的清軍只有兩千多人。情急之下,曾國藩命令湖北布政司、肚將分別率兵三千人回援武昌。但是此兩人見太平軍人多勢眾,行軍至漢陽就不敢往前走了,武昌城內的湖北巡撫遇召其湖北布政司入城協助,他拒不從命,坐視武昌戰局的成敗。副將王國才倒是的趕到了武昌,然而等他趕到城下時,武昌城早已經被太平軍攻下,但是這位老兄卻渾然不知武昌此時已經易主,還大搖大擺的在城下叫門入城。由此可見當時清軍的統帥的軍事素質和思想根本就是為了保全自己和盲目行動。
至於說當時清軍和西方列強的差距,不客氣的說,軍事上完全就是不在一個層面上的事。卜卜山戰鬥,法軍三千,清軍一萬五,並且還擁有工事的優勢,結果法軍一個衝鋒,清軍死傷三千多,法軍僅傷亡八十多人。鎮南關大捷,一千多昏了頭的法軍被清軍包圍,結果法軍士兵居然靠著拼刺刀,硬是殺出了重圍。清軍並非畏戰,純粹就是打不過。
因為清朝的 “自閉”不論什麼都已經落後西方國家,當時的沙俄已經算是經濟,軍事都很強大的國家了。這樣一個與英法差距沒那麼大的帝國尚且被英法打的 “暈頭轉向”,何況是落後且封閉自大的清朝呢?所以清軍與西方列強的戰爭,本來就是不對等的戰爭,士兵怕死與否,只能影響雙方的傷亡數字,但卻無法影響雙方的戰爭結果。
回覆列表
這是問的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進攻北京在八里和的戰鬥嗎?不用說,清軍慘敗,聯軍進入北京,咸豐皇帝跑了,圓明園被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