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冰雹藍天

    防空導彈一旦失去所要跟蹤並努力擊毀的目標,就會自爆,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這枚導彈不自爆,又無法擊中目標觸發爆炸裝置,那就只能在燃料耗盡後呈自由落體,高速墜向地面,或許傷了平民,也有可能砸向己方的裝備或者人員,那豈不是成了笑話。

    但是這並不是最可怕的,一旦沒有爆炸落入了敵人的手裡,那很多此型別號導彈的機密資訊將會被破解,對手逆向研究就會找到反制手段,並開發針對性的武器,比如干擾武器等,這豈不是損失大了,前蘇聯當年引以為傲的薩姆6就是如此命運。

    針對以上這些情況,防空導彈會在內部裝自毀裝置,導彈會設定一個啟動自毀時間,如果導彈丟失目標超出攻擊範圍後仍在飛行,那自毀延遲爆炸引信就會啟動“5、4、3、2、1、砰”。

    但是這種自毀裝置也分兩種,一種是簡單粗暴型,出現目標丟失就直接啟動自毀爆炸;另一種就比較職能,同樣的情況下,導彈自毀裝置會向地面發射指揮平臺發出準備自毀的訊號,是否自爆則由地面指揮台再發出確認自毀指令後才會“砰”。

    第二種較為科學,如果是在平時的訓練演習等情況下,打靶機沒有擊中,地面指揮完全可以在確定安全的情況下不下達自毀指令,這樣導彈被找到後可以詳細的研究其未擊中目標的原因,便於改進和升級。

  • 2 # 軍武最前哨

    隨著軍工科技的突飛猛進,各型作戰用途不同的導彈層出不窮,但不可忽視的是:在各國強調"精確制導"的當下,所有導彈仍然無法保證百發百中!

    對於導彈無法成功命中目標的情況,我們可以將其稱之為"導彈脫靶"。也許很多人會疑問:脫靶後的導彈命運如何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通常而言,現代的所有空對空、地對空導彈在設計時就已經考慮到了脫靶的可能!因此,為了避免偏離目標後傷及無辜,或者被對方繳獲(未爆炸的啞彈),一般都在導彈內部安裝了"自主銷燬系統"!

    這是一套能夠實現自我判斷、自我觸發的系統,一旦導彈檢測到自己出現脫靶現象,會立即啟動自毀程式完成空中爆破。當然,導彈既然不存在百發百中的命中精度,那自主銷燬系統也會有短路的意外。曾有一架俄羅斯客機就是這樣被擊落的!

    而且自主銷燬系統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如果導彈擊中目標後爆炸引信失靈,那自主銷燬系統啟動可以起到完成二次爆炸的作用!

    那麼,如果脫靶後導彈的自主銷燬系統也恰好失靈了該怎麼辦呢?一般情況下,相關軍事機構會立即將脫靶導彈鎖定為新目標,再次發射導彈或者派出戰鬥機發射導彈進行被動摧毀!

    至於洲際彈道導彈,因為其戰鬥部一般裝載的都是威力巨大的核彈頭,所以洲際導彈的爆破條件十分嚴苛:彈體內的對比裝置擁有識別目標,非預定打擊目標不會觸發爆炸引信!而且除此以外洲際導彈還設有多重保險防止誤炸。

    另外,洲際導彈也存在偏離預定目標和發射失敗的可能,遇到偏離目標的情況,技術先進的國家可以操控改變導彈至較安全區域後爆炸,技術差的國家只能任其自由飛翔!而發射失敗則可能和火箭一樣半空解體爆炸……

  • 3 # 諸葛小徹

    自從防空導彈的出現,讓敵方的戰機再也不能輕易入侵一個國家的領空了,但是,在實戰或者是測試中,經常發生防空導彈脫靶的事件,一旦防空導彈脫靶,那麼它將何去何從?萬一誤將客機當作目標,將會造成嚴重後果,同時最怕的也是這一種後果。那麼為避免這種後果,通常都是如何解決的呢?

    二戰後,出現了高炮射程範圍外的高空轟炸機和偵察機,為解決這一問題,防空導彈應運而生。防空導彈可由地面、潛艇或者船艦進行發射,攔截空中的目標。雖然各國都在強調精準制導,但是還是不能保證百分百的命中率。導彈未能命中目標被稱為“導彈脫靶”,導彈一旦脫靶,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呢?應當如何處置呢?

    一般情況下,所有的防空導彈在設計的時候便已經將“脫靶”作為重要的考慮因素,所以為了避免導彈在未能準確擊中目標而造成誤傷,或者導彈動力不足啞火被敵方所捕獲而造成洩密,所以防空導彈中一般會裝置“自主銷燬系統”。

    “自主銷燬系統”能夠進行自主預判以及觸發,這套系統會在第一時間檢測到導彈脫靶,一旦出現脫靶,導彈便會在空中自行爆破。如果碰巧“自主銷燬系統”也失靈了,那麼軍方便會再次發射後一枚導彈鎖定鎖定脫靶物件,並將其摧毀。

    不過“自主銷燬系統”並不是萬無一失,17年前,烏克蘭在進行軍事演習的時候,一枚防空導彈脫靶,不幸擊中一架俄羅斯客機,導致機上78名乘客無一生還,而這些乘客大多數是以色列人,也因此引發了一場國際紛爭。

  • 4 # 狼煙火燎

    100%的命中率,“發現即意味著擊落”,這些空戰導彈的諺語專家們給我們普及了不少。確實現代空戰導彈確實非常強,不但對付大目標的飛機,對付導彈也都不在話下,但是這個100%命中率只有理論上可能,現實當中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戰鬥機與空戰導彈就是矛與盾的存在:防空導彈目前確實彎道超車了,效能強到戰鬥機擺脫不了,但是戰鬥機的水平也在不斷上升,對付空戰導彈的辦法也是越來越多!

    就拿戰鬥機來說,現在都裝了雷達告警裝置,對付紅外格鬥彈怎麼辦?於是又裝了尾焰告警裝置,而且現在大多數戰鬥機都還裝有電子對抗干擾系統,針對不同導彈進行不同的干擾,比如紅外製導的就釋放紅外誘餌、金屬箔條等措施,有人說現在導彈都能認清楚假目標,沒用?但是如果是滾轉機動滿屏放干擾呢?比如這樣:

    還能保證紅外成像能夠準確的抓住目標嗎?個人還是比較懷疑的,甚至如果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戰機釋放的誘餌彈炸開了就是一個飛機的形狀呢?對於主動雷達制導的空射導彈,戰機可以對導彈實施干擾,並採取一系列的戰術動過規避。導彈在受到外界環境干擾(紅外、電磁干擾等)、自身發生故障等都可能出現“丟失目標”的情況,這很正常。甚至未來AI技術到達一定程度,面對來襲導彈,計算機會自動計算出一套機動規避導彈的戰術動作,自動駕駛提高反應時間等等!

    舉個例子來說,在2017年6月18日的時候,美軍一架F18“超級大黃蜂”戰機與敘軍蘇22對地攻擊機在空中相遇。三代機碾壓二代機的段子,而且還是對地攻擊為主的二代機。F18能輕易佔據主動併發射一枚AIM-9X近距空空導彈(紅外導引近距格鬥彈),這是AIM-9的最新型號,也是世界最先進的近距格鬥彈,命中率號稱100%,結果大跌眼鏡,蘇22釋放了紅外干擾彈,AIM—9X脫靶,美軍飛行員補射了一枚AIM—120才將F22擊落!各國軍隊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武器並不總像軍火商吹噓的那麼靈。

    AIM—9X

    擊不中目標或者失去目標當然就“脫靶”了,那麼脫靶的導彈最後怎麼處理的呢?

    導彈自誕生以來很快就用上了自毀引信,簡單的說就是在引信解鎖後引信內的計時器開始工作,在計時器達到某個時間點的時候啟動自毀裝置,自毀裝置就會直接引爆在彈體上的自毀炸藥從而引爆導彈戰鬥部達彈體徹底炸碎。如果是某些大型導彈、衛星等,還會撞上遙控自毀引信,在導彈出現異常或者目標不正確的時候透過人工遙控的方式對導彈進行自毀操作。導彈都裝有自毀裝置,在脫靶後飛不多遠就會啟動自毀程式,最終自毀——目的是以免造成意外傷害,再有就是防止洩密。

    比如去年6月,某島國試射導彈失敗,導彈在發射後,“彈體發生不規則的滾動”,失去控制,測試人員啟動了導彈的自毀程式,導彈自毀。這是導彈發射失敗採取的措施,同樣也適用於那些脫靶的導彈——不僅僅是防空導彈,還包括空空導彈、空地導彈、反艦導彈等大多數都裝有自毀裝置。當然對於空空導彈這種小型導彈來說,一般就是延時引信!

    當然這個自毀裝置其實也會經常出問題,也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可靠,比如炸南~聯 盟使 館被炸那次,美國的鑽地導彈經過強烈的衝擊後損壞了,有1枚就沒炸,自毀裝置也沒有啟動,不就是失效了嗎?

    還有2001年10月4日,烏克蘭進行S200防空導彈的訓練,就有一枚導彈脫靶,又飛了320公里,最終又鎖定俄羅斯的一架圖154M客機並擊落,機上78人全部遇難。

    就在去年又是S200,只是這次是敘利亞的S200在發射升空後丟失了以色列的F16目標,反而將俄羅斯軍方的伊爾20偵察機給打了下來

    也是在去年西班牙在波羅的海演習中,一架颱風戰機誤射了AIM-120飛向俄羅斯方向,最終這枚導彈落在愛沙尼亞森林裡,自毀裝置也是啟動失敗,這次事件真是驚出一身冷汗!

    還有去年俄羅斯繳獲美國戰斧的事。在去年4月美、英、法空襲敘利亞過程中,美國的2枚戰斧巡航導彈沒有爆炸也沒有啟動自毀裝置失效,法國的一枚巡航導彈未啟動自毀裝置,這些導彈全部給敘利亞繳獲並被俄羅斯笑納了,而且俄羅斯運回國後還在媒體上公佈了這條訊息“噁心”一下美國,俄方正在對戰斧進行研究,不就應該就會開發出新的干擾裝置了。

    還是那句話:武器並不總像軍火商吹噓的那麼可靠。

  • 5 # 航空視界

    防空導彈是目前用來進行國土防空的一種武器裝備,防空導彈根據射程分為短程,中程和遠端防空導彈,防空導彈打擊來犯的敵機的是無法做到100%的命中率的。當年中國在針對來偵察的U-2高空偵察機的打擊就是採取兩發導彈先後發射的方式進行,這樣就能提高擊中U-2高空偵察機的機。在上個世紀60年代中國利用從蘇聯引進的和自己研製的地空導彈打下了5架U-2高空偵察機,創造了世界上其他國家都無法打破的記錄。

    防空導彈飛到空中如果沒有擊中目標在一定的時間內就會啟動自毀裝置,這個自毀的時間是設定好的,自毀有幾個作用,第一個是避免導彈砸向地面的時候造成附帶損傷,另外也是為了保密,導彈是精密的武器系統。導彈的自毀是有幾個時間節點的,當導彈發射過程中失敗也會使用自毀裝置,而導彈發動機燃料用盡已經沒有足夠的動能的時候也會進行自毀程式。

    當然也會出現導彈該自毀的時候沒有自毀,最終砸向地面的狀況的發生,如果在人口稠密的區域發生這種情況是相當危險的。導彈的命中率是做不到100%的,對於來襲的敵機也會進行相關的干擾動作,包括釋放箔條或者紅外干擾彈等,這些反制措施就會對於防空導彈的命中率產生很大的影響。

    導彈在設計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了發射過程中的失敗或者脫靶的情況,在有些過程中地面控制人員也能夠進行導彈的自毀裝置的啟動,這個就要看特殊情況了。導彈上一般都會安裝有敵我識別系統,如果這個儀器失效的話將是有很大的風險的,這些也會是會和自毀裝置連結在一起。

  • 6 # 軍武資料庫

    如果防空導彈錯過了目標,在持續飛行一段時間後就會自爆(Self-destruct)。這樣就可以防止戰鬥部對地面的傷害。同時大型的防空導彈的設計中包含了空中解體的單元。

    在導彈戰鬥部爆炸後,其內部的支撐系統會同時炸碎,使導彈的整個彈體失去支撐束縛導致導彈彈體的直接解體。

    第一張圖是一枚PAC-3高空動能彈,裝備在愛國者系統中,主要用於城市和戰區防禦。

    如果看整體的導彈結構是這樣的:

    導彈前部有兩組姿態發動機,可以在高速飛行的時候調整導彈路徑。而這枚5.31米長的導彈如果沒有擊中目標那麼墜落到地面上也就會造成巨大的傷害了。

    那麼在這枚導彈中就包含了自毀裝置,在自毀的時候,爆炸螺栓將會讓整個導彈解體,分解成更小的碎片。這樣每片碎片擊中地面目標的時候傷害就降低到可以承受的範疇之內了。

    在啟動爆炸螺栓破壞支撐結構後,導彈會被炸成三截,同時導彈的控制舵會分離。這樣化整為零的掉落地面。

    幾乎所有的導彈系統都有自毀裝置,第一是為了防止墜落地面的時候造成過大傷害,其次則是為了防止在交戰過程中導彈落到地面被敵國拾獲。

    其實就連最簡單的火箭榴彈RPG-7 在飛行900米後如果不碰到目標也會自己爆炸以減小傷害。

  • 7 # 軍武視界

    答案,會自毀!

    不論是在任何時候,有矛便有盾。眾所周知,隨著軍工技術的迅猛發展,戰機是出了一波又一波,不同型號、不同規格、不同層次。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其主要目的一直以來都沒有發生過改變,那就是當戰爭爆發後,最大限度的對敵軍造成傷害,能摧毀就摧毀。而此時,戰機的出現就相當於矛,有矛的情況下,不論是敵對國家還是自身,當然會透過舉一反三的腦袋瓜想到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如果敵軍戰機向我方發動攻擊怎麼辦呢?所以,便有了防空導彈的出現。

    然而,當防空導彈出現後,麻煩便又接踵而至,那就是題主提到的這個問題,防空導彈發射後,這萬一打不到敵機,落下來對自己國家的國民造成傷害可怎麼辦!哎呀,腦瓜疼,不行乾脆銷燬吧!別敵機沒打到,在傷到自己。

    咦?你說啥?銷燬,哎呦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那我們不妨乾脆研製一個自動摧毀裝置,打不中就直接銷燬唄。因此,便有了我們現如今在導彈上出現的銷燬裝置,畢竟誰都不能百分百保證能夠一擊入魂。當然,軍火商除外。

    不過,摧毀裝置也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容易擊發,許多時候摧毀裝置會經過長時間存放後,出現失靈的情況。畢竟,防空導彈沒有爆炸鑽到土裡的案例可是不少。

  • 8 # 想感受到你的存在

    由於自身所攜帶的燃料有限,每種型號的防空導彈都有射高和射程。

    有的導彈是接觸引信,也就是說它只有接觸到目標才會引爆,如果打不到飛機,它就會因為燃料耗盡掉下來。

    有的是延遲引信,從發射到引爆的時間是提前設定好的,所以不管打到沒打到都會爆炸。

    還有更先進的帶有雷達的防空導彈,導彈的自帶雷達會探測與目標飛機的距離,進入有效傷害範圍,自己就會引爆。

  • 9 # 科羅廖夫

    答案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導彈自己自爆了。導彈特別是防空導彈打不中目標的情況是非常常見的。防空導彈在丟失目標後,在沒有後續目標指令的情況下,就會自己主動/地面手動啟動導彈上的自爆裝置,讓導彈爆炸解體,以免防空導彈耗盡燃料墜地後彈頭等部分對地面造成意外傷害。

    導彈的自爆系統是非常聰明智慧的,除了有爆炸物質以外,自爆裝置還由一系列的感測器組成。這些功能不一的感測器會實時監控導彈的飛行狀態,主要檢測導彈飛行的方位、高度、速度、時間以及導彈本身的工作狀態。一旦出現導彈的飛行姿態失控、偏離預設軌道空域、導彈本身故障無法繼續飛行等情況,導彈的自爆系統就會及時啟動。

    與此同時,地面上的指揮控制中心如果需要讓飛行中的導彈立即停止執行預定打擊任務,也可以透過發出自爆指令的方式讓導彈自毀。自爆系統的爆炸物設定位置也需要進行多方面的綜合考慮,能夠讓導彈完全爆炸解體,包括彈頭部分,防止導彈在墜地後對地面目標造成傷害。當然了,讓導彈自爆也有防止導彈技術洩露等方面的考慮。

    不過,導彈自毀裝置有時可靠,有時卻未必可靠,有時又太過於可靠了。例如在2001年10月,烏克蘭正在進行防空導彈的實彈發射訓練,其中一枚S-200防空導彈脫靶,不過它並沒有及時自毀,而是主動搜尋瞄準了200多公里外的圖-154M客機,最終將這架客機擊落,機上78人全部遇難,震驚一時。

    而在2017年7月,美日兩國正在滿懷期待的進行“標準-3”Block 2A導彈的攔截試驗,在此前“標準-3”Block 2A導彈的兩次攔截試驗都已失敗告終,美日兩國自然非常希望這次試驗獲得成功。不過,天意弄人,原本這枚“標準-3”Block 2A導彈的發射飛行都是非常正常的,有望取得首次攔截成功,但此時負責戰術資料鏈傳送的美方操作人員不小心按錯一個按鈕,把靶彈錯誤標記為“友軍”,接到“友軍”資訊後的“標準-3”Block 2A導彈“懸崖勒馬”,立刻啟動了自毀裝置,在空中爆炸解體,令美日兩國欲哭無淚。

  • 10 # 軍器戰位

    自從在上世紀初人類發明了第1架真正意義上的“飛機”,隨之,飛機也在第1次世界大戰中被應用到了戰爭之中。那麼自然有作為攻擊武器的“飛機”,也必然會出現它的剋星“防空武器”,這樣的作戰也被俗稱為“打*機”。最初最早被用於戰場的防空武器為高射機槍、高射炮等,因為在二戰結束以前的戰鬥機大多都為螺旋槳的飛機,這些螺旋槳戰鬥機相比於現代戰機的最大缺點為低空、低速。而當時使用高射炮與高射機槍組成的防空火力網,就完全可以對付這些螺旋槳戰鬥機。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特別是二戰結束後冷戰開始時,大量噴氣式等新型戰鬥機相繼問世,這些噴氣式戰鬥機無論在飛行高度、飛行速度或航電系統上,相較於老式的螺旋槳戰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在這樣的情況下普通的高射機槍,以完全不能用於對付這些速度甚至超音速的噴氣式戰鬥機。所以,利用雷達或紅外導航、並且射擊速度極快的防空導彈相繼問世。

    那麼,這些在發射後並沒有百分百擊中目標的“防空導彈”,最後都去哪了呢?

    一般情況下,防空導彈在發射後都會利用其搭載的雷達對目標進行跟蹤,再由導彈舵機操控飛行方向,進而直擊目標進行摧毀。 如果防空導彈在飛行過程中丟失目標、或沒有擊中目標的情況下,那麼這些導彈上的電子系統會指揮導彈再次尋找目標進行打擊。 如果這枚導彈在燃料即將耗盡的情況下依然沒能鎖定目標的話,那麼導彈上的自毀裝置將會啟動,自毀裝置啟動後的導彈將會在空中被引爆解體。各國對失去目標的防空導彈在空中進行自毀程式,其主要原因是為了不讓導彈落入敵方手中造成洩密。並且將導彈在空中引爆也是防止失去目標的防空導彈亂竄,對己方的地面設施與人員造成額外的損失。

    釋出:牧小明

    作者 : 感謝我們生在這個和平的年代,願世界沒有戰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好萊客全屋定製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