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在華夏

    當然造的出,只是民用相機非事關民生的戰略物資,造出來了,因市場,銷售等原因肯定幹不過日系,價效比不高。所以無需求全,反過來,日本對我們相機禁運的話會怎麼樣?你生活會有什麼變化,無所謂。不還有手機嗎?

  • 2 # 口袋裡的影像世界

    前段時間看過國內製造衛星相機的一個專家回答網友的問題,說中國能造衛星的相機怎麼就造不出數碼相機,專家回答說能造出來不過數碼相機有幾間房子那麼

  • 3 # 雨宬lofoto

    準確地應該這樣說,目前能生產數碼相機核心元器件CMOS(CCD)的國家確實比能生產衛星的國家還要少。

  • 4 # 黑白筆記

    是真的,這方面確實設計了很多專業領域,而且除了能不能製造出來以外,還有就是成本控制,技術越成熟,越領先,成本也越能得到控制。日本在精密製造這方面確實處於領先地位。在我看來,就連美國在這方面的和小日本也沒有很強競爭力。

    同時也希望中國能在這方面有所提高,畢竟有的時候不得已拿著別的國家的產品,而自己國家沒有這種能力,心裡有些不舒服。

  • 5 # 我也看天下

    這個觀點比較靠譜,但也值得商榷。

    記得上大學的時候有個老師說過:我們神舟飛船都上天了,造個直升機還不是分分鐘的事兒……可事實證明造個直升機還真不是分分鐘的事兒,類似美國“黑鷹”這樣的大型戰場運輸類直升機,我們好像到現在也沒有。

    數碼相機雖然是個小物件,但裡面的科技水平可一點都不低,什麼成像元件、影像處理晶片都是很高階的科技,且需要時間來積澱、打磨,靠市場來競爭、淘汰,再打磨、再進步。

    不過,從另一方面看,數碼相機對一個國家來說不能算是“必需品”,純粹的一個生活用品讓國家花大力氣來搞不靠譜,所以這可能也導致了很多國家並不想搞,也許很多國家只要下定決心是可以搞出來的,至少可以達到能用的水平。

    相比較而言,人造衛星對一個大國來說絕對是“必需品”,如果沒有,往往會舉全國之力搞一個出來,“兩彈一星”就是最好的例子。但是衛星其實很大程度上可以看成是“一錘子買賣”,成功送入軌道能正常工作起來就行,“效能”的觀念可能不是很強。

    但一個國家的真正工業水平往往都是在“效能”上體現出來的。

    就目前看來,數碼相機幾乎是日本壟斷,人造衛星至少已經有二十個國家擁有了吧……從這個角度來說,本問題的論斷沒錯。

  • 6 # 岊艸

    愚蠢。。。中國50年代就會造單反了,比尼康佳能還早,,紫金山Z-135 型相機瞭解一下,成像不輸萊卡,現在一臺紫金山價值十萬以上。。。。現在的手機就是數碼相機,只是數碼單反能換鏡頭而已,,技術上沒門檻。。現在的中一光學廠瞭解一下,中一研發的手動鏡頭同價位成像秒殺尼康佳能,但只能造手動頭,為什麼,不是因為沒技術。。。。是因為,單反是商品,很多元件別人都有專利權,你能造不一定能賣,沒利潤還被告,上個世紀80年代,第一個開發全自動相機的美能達,如日中天,一舉成為單反的世界王者,結果大賣了幾年後被柯達告了,柯達告美能達的自動對焦元件侵犯了它的專利權,結果美能達賠了好幾億,一下成欠債王了。。被美國陰了,美華人就是這麼猥瑣,陰悄悄的搞個元件申請了專利就藏著不管了,等幾年後有人不小心用了這技術、賣了很多錢之後,他就冷不丁的跳出來說,不好意思,你賣的錢都是我的。。。。專利就是搶劫的工具。。所以,你造單反幹嘛?辛苦半輩子給別人作嫁衣嗎?。。。。。自行研發一整套,成本太高,也沒利潤。。。商品沒利潤造毛線,沒人投資啊。。。這種工具,別人能造就等他們造去,他們造我們用,其實是他們在為我們打工而已。。。。還有,有些小國要生存,你要人家有條活路嘛,非要趕盡殺絕?。。

    衛星不一樣,衛星是國家戰略、軍事、通訊、科研、幾乎整個社會執行的構架平臺。。必須自己造。。

  • 7 # mbbgzm

    顯而易見。

    能完全靠自己技術,獨立造出一架完整數碼單反三大部件(自動對焦機身,鏡頭,感光原件)的國家有幾個呢?答案是隻有一個,日本!

    我們現在能造出數碼單反嗎?答案是: 不能! 技術落後40年以上,估計再過20年也造不出數碼單反!

    民用數碼單反簡單改裝就能作為高解析度衛星相機嗎?答案是完全可以! 佳能就用5d數碼單反簡單改裝,解析度媲美我高分系列衛星。

    風雲四號衛星總師承認:我們的衛星相機技術,根本造不出市面上這種數碼相機!那些幻想我們可以用衛星相機技術造數碼相機的可以死心了!

    鳳凰光學承認用幾十年也無法趕超跨國公司掌握的數字相機核心技術!

    《對話》 20180304 我是總師——風雲衛星總師

    影片地址:http://tv.cctv.com/2018/03/05/VIDE9QXvDAvcjd6IQXVO4MOn180305.shtml

    影片 先是說風雲四號衛星相機是最世界最頂尖之一,大概20分鐘時,總師承認,中國這種衛星相機技術,根本就造不出現在規格的數碼相機,他自己本人用日本奧林巴斯相機,如果他們這幫人去做數碼相機,體積將無比巨大,主持人只好說,那就別去造了,我們還是希望用小巧一點的數碼相機。

    剛剛造出華人第一支自動對焦單反鏡頭的永諾承認中國產單反鏡頭遠遠落後幾十年。

    鳳凰光學自己的新聞稿承認用幾十年也無法趕超跨國公司掌握的數字相機核心技術,全文見(江西日報 江仲俞)。

    海鷗稱核心技術被壟斷。

    單反上天!日本佳能小衛星上天,相機是5D3簡單改裝,軌道600公里,解析度1米媲美我高分系列衛星

    注:高分一號配置了2臺2米解析度全色/8米解析度多光譜相機,4臺16米解析度多光譜寬幅相機,軌道高度645公里。 高分二號”也是光學遙感衛星,但全色和多光譜解析度都提高一倍,分別達到了1米全色和4米多光譜;“高分三號”為1米解析度;“高分四號”為地球同步軌道上的光學衛星,全色解析度為50米;“高分五號”不僅裝有高光譜相機,而且擁有多部大氣環境和成分探測裝置,如可以間接測定PM2.5的氣溶膠探測儀;“高分六號”的載荷效能與“高分一號”相似;“高分七號”則屬於高解析度空間立體測繪.

    佳能電子在印度成功發射首枚日本民間研發衛星

    2017年06月24日 15:09 新浪綜合

      【共同社6月24日電】日本電子機械製造商佳能電子公司(位於埼玉縣秩父市)23日用印度火箭將超小型衛星發射升空。

    據悉,這顆衛星的製造成本只有不到十億日元(相當於不到1000萬美元),這僅僅是常規衛星製造成本的零頭。

    佳能的衛星重量為65公斤,尺寸為85釐米X50釐米X50釐米,將會安裝光學成像裝置,一些技術也來自其EOS相機產品。

    據稱,這顆衛星的執行軌道距離地球為600公里,每天繞行地球十五次,拍攝的地面照片精度可以達到一米,這樣的精度對於一顆迷你衛星來說已經比較高。

    現在證實了,佳能這顆衛星就是裝eos5d3普通單反上太空的。 尺寸 50×50×85cm 重量 65Kg以下 控制 3軸控制 軌道 太陽同期軌道(600Km) Up Link S-Band 64Kbps Down Link X-Band 2Mbps Bus電壓 +15V 任務機器 望遠鏡相機 (狹域) 形式 Catadioptric 主鏡徑 φ400mm 焦點距離 3,700mm 檢出器 EOS 5D mK Ⅲ 掃幅 6Km×4Km GSD 1m 望遠鏡相機(廣域) Power Shot S110

    最近看到很多說法,比如造出了CMOS就能造數碼單反,我們軍事科技牛,造民用單反不在話下,只是市場小,不願意造,偵查衛星技術比單反牛等等,全部都不值一駁,造不出數碼單反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技術落後太多!

      軍事真的牛嗎,軍事牛民用就牛嗎,軍事科技就比民用科技牛嗎,只知道衛星都是固定焦點無限遠,嫦娥1號的數碼相機只有一百多萬畫素,還是黑白,嫦娥3號的數碼相機4百萬畫素,我們無人機裝佳能單反做偵查,潛艇裝佳能相機,蘇聯就買日本東芝民用機床造潛艇使噪音大大降低,東芝因此被美國重罰,佳能1992年的EOS5單反就能眼控對焦。

      恰恰因為市場巨大,有利可圖,諸多中國產相機品牌爭先恐後進入相機市場,由於技術差距太大,最後幾乎全軍覆沒。

      世界上曾經相機品牌最多的國家——中國 中國曾有過50多個相機品牌,包括:東風、長城、珠江、百花、甘光、神龍、海鷗、鳳凰、紅梅、菊花、西湖、風光、幸福、勞動、躍進、孔雀、藍天、上海、星光、萬林、友誼、太湖、熊貓、華鎣、東方、華夏、虎丘、天鵝、曲美、鐵光、普樂、神龍、華山、紅旗、華光等。   在數碼時代,又有方正,愛國者,聯想,海爾等一大票IT企業進入。

      單反相機市場明明很大,要不當年我們為什麼50多個牌子都去造相機,牌子數世界第一,   連兵器工業部的幾個廠都來分一杯,四川華鎣五廠金光,明光,永光,華光,興光造過珠江,明佳,華西,,河南雲光造過華夏等單反,現在又有中一,永諾,老蛙等一大批企業造鏡頭,這些鏡頭大都是偏門焦段,手動對焦,市場比數碼單反狹窄得多。

      有人猜測我們的工業實力,af系統,感測器,鏡頭應該都造得出來,但從來沒有見過商業化產品,反而是鳳凰,海鷗,永諾公開承認落後幾十年,最有發言權的就是國內相機廠商,他們說造不出來那就是造不出來。

      還有說因為造出來成本高所以不造,這本身就說明技術不行,我們成本本來應該比日本低的。 基礎科技差的太遠,沒有過關的工藝,給你圖紙也造不出來 。

    潛艇,無人機,神舟飛船先後用日本賓得,佳能,尼康

    九十年代初買不起自動對焦的尼康,佳能,美能達,賓得等單反,只能退而求其次省吃減儉用買了一臺手動對焦的理光XR-P單反,有三種程式曝光模式、光圈先決半自動曝光模式、快門先決半自動曝光模式,全手動曝光模式、可拍電視與電腦螢幕,最高快門速度為1/2000秒,當時與搞相機研究的工程師打賭,我說你們20年後也造不出與理光XR-P水平相當的相機,至今已過20年,預言變成現實,看一看鳳凰DN66的工藝(可能是2005年),再看看1982年生產的尼康FM2,其它不說,僅從外觀的做功精細程度,鳳凰DN66無法與FM2相比。   

    我們現在單反相機工業是個什麼水平?至今為止,從技術先進性上,海鷗鳳凰只能實現光圈優先和手動曝光,相當於曰本70年代中期的水平;機身質量,比不上德國,日本50-60年代質量水平,總體落後40-50年。   

    即使在50年代,我們相機水平和曰本差距就很遠,不要以訛傳訛認為當時我們和曰本差距不大!即使某些人所謂的當時我們鏡頭好,也就是仿製蘇聯和德國的50mm標準鏡頭等為數有限的幾種中心解析度較高,但邊緣低,鍍膜差,色彩還原差,逆光差,鏡頭種類款式少得可憐,整體水平偏低。以當年舉全國之力造的東風,紅旗20相機為例,東風是仿哈蘇500C,前幾臺直接用的就是德國蔡司鏡頭,當時為了所謂趕超哈蘇的康盤中心快門五百分之一秒,要實現1千分之一秒,投機取巧利用中心快門特性,只能在鏡頭小光圈下實現,實用價值大打折扣,而且很容易壞。紅旗20完全仿萊卡M3,機身指標一樣,和徠卡一樣有35,50,90毫米三隻鏡頭。東風紅旗20相機,勉強出來了,不但造價驚人,而且不少指標達不到原型機標準,比如鏡頭分辨力,快門,取景對焦系統壽命和準確性,機械故障很高,以至大部分機器無法正常使用!可參見上照廠廠長孫晶璋回憶錄。可以說東風和紅旗20就只是哈蘇和萊卡不成功的仿製品。

    而50年代曰本相機工業就擺脫了仿製開始了對得國相機的超越!請查1957年的尼康SP,有28-135毫米6種鏡頭適配取景框線,金屬鋼片快門,快速卷片馬達,整體技術先程序度超過了萊卡M3,鏡頭群款式規模更是萊卡無法相比的,比如50mmF1.1。紅旗20當年才生產了300臺,生產年代1973-1979,尼康SP生產年代1957,比紅旗20早了15-20年,是僅尼康一個公司的行為,生產了2萬臺,無論從技術先進性,工藝水平,可靠性耐用性,鏡頭質量款式規模,舉國之力的紅旗20完全無法和早20年的尼康SP相比,可以說當年我們和日本相機差距至少20年。

      數碼單反是集光,機,電一體的尖端精密儀器,某種意義比神7,比航母難度還要大,其難度決非一般人所能想象得到的。一個明顯的事實就是能造數碼單反的國家比能造人造衛星上天的國家還要少!它對電子,機械,材料,光學,加工等技術要求很高,而且發展很快,很多技術至今只有曰本掌握(如自動對焦)造這種反覆使用的精密儀器恰是我們的弱項,就象我們能造一次性的火箭,導彈,飛船,卻一直搞不好發動機一樣!   

    事實上,目前能夠完全靠自己力量,造出數碼單反三大部件:優質鏡頭群,自動對焦機身,感光元件(CCd,CMOS)的國家只有一個,那就是曰本!德國萊卡可造鏡頭,造不出自動對焦機身和感光元件;柯達,三星,以色列例圖,丹麥飛思,造不出鏡頭和自動對焦機身,可造感光元件;瑞典哈蘇,現在只能出牌子,機身和鏡頭由富士造,CCD由索尼和歐美廠家造。   

    別的不說,當你按下一次快門,單反就將完成以下一系列動作,(以自動對焦膠片單反為例,設定為程式自動曝光模式,連拍,連續自動對焦模式)   

    1.鏡頭光圈從最大收縮到預定光圈,這個預定光圈是根據測光情況,主體距離遠近,主體運動情況等並參考相機內儲存的大量攝影師的實際拍攝資料,由相機智慧程式自動選定的   

    2.根據檢測模組反饋,相機驅動鏡頭自動對焦,自動對焦要考慮主體距離遠近,主體運動情況連續進行,反光鏡上翻後檢測模組失效,相機還將根據檢測模組失效前最後記錄的主體運動加速度等情況進行三維焦點預測,在快門開啟前將繼續驅動鏡頭到預測的位置上.   

    3.反光鏡上翻,切斷取景光路,   

    4.快門開啟,按照相機智慧程式自動選定的快門時間曝光,這個快門時間和光圈一樣,是根據測光情況,主體距離遠近,主體運動情況等並參考相機內儲存的大量攝影師的實際拍攝資料,由相機智慧程式自動選定的.   

    5.快門關閉,  

     6.反光鏡回落復位,恢復取景光路,  

     7.鏡頭光圈重新開到最大,保證取景亮度,   這個過程任何一步出現偏差,都會導致故障!以佳能eos1DX每秒連拍12-14張為例(1DX是數碼單反,上述過程中還要加入資料處理,對焦系統和測光系統互相反饋資訊等過程),快門壽命40萬次,就是說上述一組動作要在每秒12-14次下連續保證精度無故障執行最少40萬回!   

    單就一個快門,要能實現1/8000秒的精度和耐用性就很難,八十年代中國國家標準快門壽命為三千次,自拍機構更是150次就合格,而當時尼康 F3為十五萬次,現在D4有40萬次,後來鳳凰引進曰本精工技術,快門壽命才達到了幾萬次.海鷗,鳳凰八十年代引進美能達和雅西卡最低檔的單反X-300和FX-3後,苦苦掙扎二十餘年,至今仍不能在技術上前進半步,現在水平還停留在人家七十年代的水平上,自動對焦等不能實現,工藝粗糙,快門,反光鏡,光圈,對焦等動作故障率明顯偏高,這是材料,設計,加工,裝配落後等綜合因素造成的。   

    再談談看似最簡單的機身工藝,佳能2000年的EOS1V就採用了一種叫噴射鑄造鎂合金技術,可以將鎂合金加工成曲面流線型,這項技術估計國內也沒掌握。   

    數碼單反的技術含量遠遠超出了中國目前的技術水平,我覺得除非引進生產線,單憑自己,即使舉全國之力,也很難造出來,造出來也難以保證質量!典型例子就是當年舉全國之力造出東風,紅旗相機,結果勉強出來了,但不少指標達不到原型機標準,故障很高,以至大部分機器無法正常使用!

      現在國內廠家放棄數碼單反是無奈之舉!

      多說一點,不要把萊卡等歐州相機神話,他們現在整體與曰本廠家實力差距太大,可以說是勉強維持生計。電子技術就不談,現在也只有部分光學和機械技術(注意是部分)值得驕傲了,某種意義是在吃老本。機械上,鋼片快門是曰本考派發明的,1/4000秒,1/8000秒,1/12000秒都是曰本最先實現,快門壽命,尼康F3八十年代初快門達到了十五萬次,現在D4達到40萬次,而萊卡80年代的R3,R4用的是美能達電子快門,壽命10萬次。高速連拍,尼康佳能很早就達到10張/秒以上,萊卡現在都沒有超過5張/秒,即使是光學上,多層鍍膜技術,超低色散鏡片,CRC浮動鏡片技術,IF內對焦,RF後對焦,非球面鏡片技術,等等,恰恰是日本人首先發明的。80年代萊卡和哈蘇就用美能達的對焦屏,

      哈蘇現在的生產的數碼單反H系列從機身到鏡頭都是富士生產的,機身和鏡頭上都明確打著富士商標,特別是鏡頭拋棄了使用多年的德國蔡司,只能用富士龍鏡頭,哈蘇官網稱:富士龍H系列鏡頭超過了哈蘇原來的德國卡爾蔡司鏡頭,是最好的數碼鏡頭,其中35-90是哈蘇有史以來最好的變焦鏡頭

    萊卡唯一一款數碼單反S2從機身到鏡頭都也是瑪米亞生產的. 無忌創始人西老爆料萊卡S   2是瑪米亞製造

      飛思,例圖機身和鏡頭是曰本瑪米亞生產的。

      飛思和瑪米亞幾乎一模一樣

    附:  

      嫦娥一號40公斤太空立體相機 畫素竟然只有130萬

    嫦娥三號只有400萬畫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秋季節如何防治辣椒落花落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