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家有小萌娃呀

    孩子喜歡扔東西,和發脾氣一樣,都是情緒不好、控制不了自己情緒的表現。

    對待孩子,要採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在正確的道路上一路堅持!

    孩子喜歡扔東西,分為兩種,一種是無意識的扔,一種是壞情緒導致的扔。而3歲孩子早已過了無意識期,應該是發脾氣導致的壞心情的釋放。這種時候,家長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趕走壞脾氣。

    趕走壞情緒有三個步驟:

    1、向孩子描述情緒。家長要用客觀的用語言描述出孩子的情緒,比如孩子因為積木沒有拼好,生氣,可以說寶貝因為積木總是倒,所以有點不開心,甚至有點生氣了對嗎?

    2、思考情緒產生的原因。這一步,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回想,生氣是從哪裡來的,以及怎樣消除壞情緒,可以說,是不是因為積木下面基座不穩,你看如果我們在下面多放一些積木,這樣是不是就不會倒了呢?

    3、回顧並且反思發脾氣的過程。拿上面的例子,家長可以說:剛才因為積木總是倒,寶寶覺得很傷心,也很生氣,所以就把積木扔了,但是這樣好像並沒有什麼效果,那下次咱們別這麼做了,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跟媽媽說,我們一起想辦法怎麼樣?

    經過多次的練習,相信寶寶會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扔東西的情況也會減少,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也要耐著性子,不要對寶寶發脾氣,正確的引導才是正確的幫助寶寶的方法。

  • 2 # 李姥姥話育兒

    三歲的孩子比較有自我的認知和自我的想法,他們喜歡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不聽從別人的勸告,所以如果孩子有喜歡扔東西的情況,家長朋友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引導。

    【1】家長不要反覆提醒孩子扔東西的這個事實

    三歲的孩子喜歡扔某一個東西,最初可能是無意為之,並不是有心之舉。而家長朋友的的反映會使孩子感覺自己受到關注,而去有意為之。導致扔東西的行為成為常態,而且樂此不疲。家長朋友們在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一定要表情平淡,語氣和緩,不要有過激的反應,讓孩子會以為非常有趣。

    【2】幫助孩子擬定好規矩

    孩子是一個願意遵守規則的個體,幫助孩子改掉某個壞習慣的時候,一定要先制定好規則,讓孩子知道怎麼做是錯誤的,這樣才能讓孩子遵守。剛開始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在某一個區域內可以扔自己的玩具等等,但如果出來這個區域,再扔東西就要受到懲罰,比如要沒收掉扔的東西,或是沒收一個自己喜愛的玩具,或是要靠牆站10分鐘等等。在制定懲罰制度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孩子的脾氣性格來制定,找到孩子喜歡的、在意的東西來做懲罰。比如TA喜歡小汽車,如果扔東西就把小汽車沒收,讓孩子知道這種做法會有什麼結果。這樣孩子就會比較遵守規矩了。

    【3】規矩制定要全家人共同執行

    在和孩子約定好應該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以後要全家人一起共同執行,不管是爸媽在面前的時候,還是爺爺奶奶在面前的時候都要一併如此。千萬不能在爸媽面前扔東西就會被懲罰,而在奶奶爺爺面前扔東西就沒有問題,這樣會讓孩子的道德評判有兩個標準,會使孩子學會“見人下菜碟”,為以後的教育也會埋下隱患。

    在給孩子定規矩的時候,一定要先和老人家商量好,這樣才能夠幫助孩子徹底的改變壞習慣。千萬不要因為老人家的一時“寬容”,造成孩子無法改正的習慣。

  • 3 # 小微變變變

    從心理學上講,孩子扔東西這個行為,有兩個原因:

    第一,探索和學習的需求

    0-6歲是兒童大腦快速發育的時期,一個人聰明與否,取決於其大腦中連線神經元的網路連線點的數量,而神經元之間的網路連線,絕大部分是因為受到外界的刺激而產生的。所以說大腦的成長髮育,要靠外面世界對它的刺激,尤其是視覺、聽覺、語言、嗅覺、肌肉控制及理解等能力的發展。

    所以孩子需要不斷地接觸新事物,並且不斷地去運用他的器官和身體做出配合。日常中我們見到有些孩子很頑皮,這看看,那摸摸,甚至拆開玩具、打破東西,雖然這個過程令大人不厭其煩,但對孩子來說,卻是非常寶貴的探索和學習期。

    扔東西也一樣,當孩子從無意間扔東西中體會到成功,他會認為自己又多了一項本領,因此會非常高興地進行多次重複。扔東西的過程也是孩子手眼協調以及大腦控制肌肉活動的過程。他們在反覆的體驗中,觀察不同物體墜落的軌道、方式,甚至落地的聲音,還有扔東西時大人們的反應,這對孩子來說,是成長的必經階段,孩子從出生起就在不斷地探索世界並學習適應。

    第二,想引起家長的注意

    孩子掌握了一項新技能,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讚揚,這是孩子尋求價值感的體現。另外,家長也要注意,是否平時對孩子的陪伴少了,孩子扔東西除了學習,也在尋求關注度,孩子可能會透過“扔”這個行為來發洩情緒,表示抗議:我缺愛,要你陪。

    針對以上原因,給家長的建議如下:

    首先,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提供最大化的自由度

    既然我們知道孩子扔東西並非“亂扔”,而是一種探索式的學習,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成長,就不需要大驚小怪,限制孩子。父母要做的,就是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可靠的環境,比如玻璃器皿、貴重物品等要收好。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不易損壞的玩具,比如毛絨玩具、塑膠、橡膠制等無傷害性的玩具。

    其次,給孩子及時肯定適當鼓勵

    對孩子扔東西的行為,看具體情況給予不同處理。比如和孩子玩扔球遊戲時,當孩子成功把球扔到對面時,要及時肯定孩子,給予表揚“力氣大,扔得遠”。即使孩子扔了不該扔的東西,也不要嚴厲責備孩子,否則孩子會以為亂扔東西就能讓大人情緒失控,可以引起大人注意,如果下次他想讓你注意到他,就會選擇扔東西,久了就可能演變成破壞性的習慣。

    最後,給孩子足夠的陪伴和關愛

    孩子的情緒感知能力很強,但解讀能力很弱,大人一個微小的表情變化孩子都能覺察到,但他們不明白大人為什麼突然生氣,在思考為什麼的過程中,他們很有可能採取一些不當的行為來引起大人的注意,比如亂扔東西。請給孩子多些陪伴,可以透過和孩子一起扔玩具,來滿足孩子探索的需求,同時促進良好的親子關係。

  • 4 # 初心育兒指南

    浩浩今年三歲半,愛扔東西的毛病也是讓小蘭頭疼不已,不僅在家裡這樣,去別人家也是照摔不誤,有一次小蘭帶浩浩去朋友家玩,只聽嘭的一聲,一看是浩浩用"儲錢罐"把朋友家的玻璃給打碎了,雖然朋友沒說什麼,但是這讓小蘭感覺很不好意思。幾乎每個小孩都有扔東西的壞習慣,想要改掉孩子扔東西的壞習慣之前,讓我們先看看孩子為什麼對"扔東西"如此痴迷!

    扔東西是孩子自己開發的一款遊戲。小孩子如果在家裡玩,那陪伴孩子的大多數就是玩具了,當孩子玩夠了只能在手裡玩玩具的這種模式後,便會使其失去興趣,那麼孩子就會自己去尋找更好玩的遊戲,尋找的過程中他們會發現把玩具扔出去更好玩,從此便喜歡上了這種"遊戲方式"。

    扔東西想引起父母和他人的注意。嬰幼兒時期的孩子經歷了從孕育、分娩、到出生這個艱辛的歷程,來到了這個新世界,總是想讓父母瞧瞧他萌萌的小樣子,當父母忙家務或者別的事情的時候,寶寶自己一個人無聊就會用扔東西來告訴父母,快跟我玩吧,看看我多厲害。

    好奇心致使孩子扔東西。2-6歲的孩子對新鮮事物相當敏感,看到什麼都比較好奇,就拿扔東西來說,扔東西發出來的聲音,或者砸到某一物體發出的聲音,還有父母對之的反應,都會讓孩子感到好玩,特別是父母越不讓孩子就越開心。

    在“世界著名大學校長論壇”上所說:“如果沒有好奇心和純粹的求知慾為動力,就不可能產生那些對人類和社會具有巨大價值的發明創造。”孩子處在這個"壞壞"的年齡段,父母如何權衡孩子的這種做法?首先不能破壞孩子這種好奇心和自我學習的特點,其次也不能過於放縱。

    父母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給孩子一些不容易傷人或者傷到自己的柔軟玩具。

    2.告訴孩子扔哪些東西和往哪裡扔是正確的,例如,玻璃製品,鐵製品,生活用品,是不可以扔的,把裡面的厲害關係告訴孩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有分辨能力的意識,加以父母在邊上的督促,會很快改掉不考慮後果的亂扔。

    3.利用孩子的爭強好勝的心裡加以改正。當孩子不聽的時候可以經常找與之大小差不多的孩子在一起玩,我們都有體會,當兩個孩子在一起的時候,都喜歡互相比,其中一個不亂扔,那麼另一個肯定也會說我也不扔,我要跟他一樣乖巧,這樣可以同時改掉兩個孩子亂扔的習慣。

    孩子天性都是純真的,就看後天父母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了。

  • 5 # 鄉村謙仔

    孩子脾氣大,發脾氣時還總是亂扔東西,至少說明兩點,一是孩子內心正淤堵著很多無法宣洩的情緒,所以很容易被一點小事引爆,導致情緒崩潰,二是孩子既不懂得究竟該如何表達內心的感受,同時也充滿了不被理解的無力感和憤怒感。孩子喜歡扔東西,和發脾氣一樣,都是情緒不好、控制不了自己情緒的表現。

    孩子脾氣大的背後,藏著很多脆弱無助的感受,你可以把孩子的這些表現,解讀為孩子的“求助訊號”。所以,要想幫到孩子,第一步,你需要先看到孩子憤怒背後真正的資訊是什麼。如果你在第一時間就被孩子激怒了,也陷在自己的情緒裡,你就會失去“看見”孩子的機會。

    孩子有可能是因為挫敗感,一件小事自己怎麼也做不好的那種自責和自我否定,也有可能是內心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比如,希望得到你的關注和陪伴但總是遭到拒絕,等等,這些都需要你自己去看到。

    當你真正理解了孩子的感受後,孩子的憤怒很有可能會轉變為眼淚,他可能會大哭不止,這個時候,不要急著去阻止他的眼淚,就讓他在你的懷裡,把那些淤積的情緒都宣洩出來。

  • 6 # 霓安然

    “喜歡”扔東西,是哪種情況下呢?

    如果是在玩遊戲,玩玩具的時候,喜歡把東西推倒或是從高處拋灑扔下,而且還非常喜歡自己的做法,高興的反覆扔推和觀看那就是孩子到了探索空間的敏感期。

    孩子透過拋灑,移動物體來探索空間,感知他和物品,和空間的關係。比如我和物體的關係,上面和下面的關係,裡面和外面的關係。這種情況下,家長可以多準備一些可以推扔和拋灑的東西,來讓寶寶探索體驗。

    如果是稍大一點的寶寶,玩具在玩過後,扔的屋子裡到處都是,不懂得收撿歸位,希望寶寶養成自己整理物品的好習慣。建議先提前讓他了解為什麼我們要整理物品,如果沒有好好整理的會有什麼結果,讓他自己體驗。比如東西會不容易找到,丟失,弄壞等等。下次如果寶寶沒有整理歸位,家長不妨把玩具藏一藏,讓他自己好好找一找,這樣他就明白收納物品的原因和好處了。

    也可以,和他玩一些歸位物品的小遊戲,看他是否能記得所有東西的位置再放回去,增加收納的興趣和成就感。

    孩子的玩具和物品也不能過多,物品一旦過多,就不容易珍惜,容易多亂雜,亂扔亂放,對孩子的專注力的養成也有不好的影響。

    還有一種是寶寶在生氣有情緒的時候,可能會拿手邊的物品發脾氣。大人生氣的時候有時候也會有同樣的情況發生。孩子在面對情緒的控制力上是沒有大人的成熟的。而且孩子的表達力往往還沒有到可以完整表達事情的程度,也還沒有能力很好表達自己的情緒和處理問題。

    所以首先去了解原因,讓他把事情講清楚,再著手處理孩子的情緒和解決具體的問題。最後告訴他,下次遇到問題不要再摔東西了,摔東西是解決不了問題,好好告訴爸爸媽媽,我們來一起解決。

  • 7 # 運動寶貝早教棲霞中心

    一般這樣的寶寶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寶寶扔東西想引起你的注意,讓你關注他;一種是寶貝就是喜歡扔東西,喜歡聽東西掉在地上的聲音。當然還有其他的可能,最主要的大概就是這兩種了。

    如果是第一種,家長就要注意反思了,是不是對寶寶的關注度不夠。

    如果是第二種,那家長可以引導寶寶如何正確的扔東西,在哪裡在什麼時候才可以扔東西,什麼東西是可以扔的……

    每個寶寶都是有優點和缺點的,家長們就要好好的引導了,如何改正寶貝的缺點,增強寶貝的有點,任重而道遠~加油~

  • 8 # 米糖的小日子

    小baby總愛扔東西,讓大人去撿,然後笑的呵呵的覺得很好玩。三歲很多事都懂了,喜歡扔東西,先要搞清楚他為什麼這麼做。

    不要試圖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跟他們講道理

    孩子一般都是生氣發脾氣才會扔東西,這個時候不要野蠻鎮壓,孩子只是暫時屈服於你的武力,並不能徹底解決問題。也不要急於講道理唐僧念,最好等孩子情緒穩定後,再跟他溝通,這個時候講道理他們更容易接受。

    孩子年齡小,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

    大人有脾氣,孩子也有。大人會控制,甚至是轉移負面情緒。孩子這方面自然差很多。孩子扔東西有時也是一種情緒的宣洩。我們除了告訴他們這是不對的,還要了解孩子為什麼會這樣,並引導他們正確的去排解自己的壞情緒。

    家長是一面鏡子,不要做錯誤示範

    有一次寶寶摔玩具,我說這樣可不好,她說,媽媽那你為什麼可以摔爸爸手機。我頓時啞然。有了寶寶真的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共勉。

    還有家長態度要堅定,這種行為是不對的。要讓孩子明白自己扔的東西,哭著也要自己撿起來。摔壞的玩具就沒有了,要學會珍惜愛護任何物品。

  • 9 # 丁媽親子時光

    相信很多寶媽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一次又一次的把寶寶扔掉的玩具給他到底對還是不對呢,寶寶為什麼要扔玩具呢?

    有可能有以下兩種原因

    第一,寶寶覺得好玩,在跟爸爸媽媽互動

    當孩子學會抓扔玩具以後,就會覺得自己的小手特別的厲害和神奇。所以他會反覆的進行嘗試。如果爸爸媽媽這時候把玩具撿回來,他會再一次扔出去。他以為爸爸媽媽在跟自己玩遊戲,所以碰玩具的時候是開心的,激動的。

    第二,寶寶不開心發洩情緒

    當然了,寶寶小的時候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會透過其他的方式進行發洩。比如說扔玩具,哭鬧,抓耳撓腮等等。

    如果寶寶在扔玩具的時候表情憤怒哭鬧,表現得很急躁,那就是寶寶生氣的一種表現。

    所以,就不要再把玩具一次又一次的給寶寶,給他了反而加重他的不良情緒,他會更加生氣,扔的更遠更有力。這時候就要要耐心的安撫他,輕輕的拍一拍他,告訴他別生氣,詢問他怎麼了等等,引導他用正確的方式表達憤怒。

    扔東西成為孩子的習慣,如何糾正?

    1.耐心的告訴孩子什麼東西可以扔,什麼東西不可以扔。

    當孩子扔了不可以扔的東西嚴肅的告訴孩子並做出示範動作,如孩子扔了水杯,告訴孩子,水杯不可以扔,是用來倒水喝水的,並給孩子倒水。

    2.孩子因為生氣、憤怒扔東西,父母應該及時瞭解孩子生氣的原因,並引導孩子的情緒,如用孩子用需要表達生氣、或者深呼吸、還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遊戲釋放孩子的憤怒等。

    3.告訴孩子扔出去東西要自己撿回來,這樣可以有效的減少孩子亂扔東西的毛病。

  • 10 # 笨點點

    0歲到3歲正是寶寶活潑好動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寶寶很多都喜歡亂扔東西,那麼媽媽們應該怎麼糾正引導呢?怎麼讓寶寶養成良好的習慣呢?

    3歲的孩子喜歡亂扔、亂放東西怎麼辦?

    孩子的所有壞習慣都是在幼兒時期,由於大人的疏忽和縱容慣成的。而這些壞習慣伴隨著孩子的長大而很難改正的。

    就好像一棵樹苗從小彎曲了,長大你要更正它,那是得下很大功夫的。其實我們成年人也一樣,各自都有自己的不太好的生活習慣,有時我們也想改,但是真是太難啦。

    而對於小孩子亂扔東西的習慣行為,大人應該監督他,在孩子玩時由他儘性玩。

    等孩子玩累了,玩完了,你就和孩子說,讓我們一起把地上的東西收拾起來,放回原處吧,要不地上亂亂的,多不好呀,寶寶最乖了,最愛勞動了,爸爸媽媽幫助你一下好不好?

    如果孩子上幼兒園了,你們可以和幼兒園老師溝通一下,等幼兒園開班時,讓老師把孩子帶到臺前,向全班小朋友誇獎他,昨天某某幫爸媽幹活了,多愛勞動呀,他是一個愛乾淨,愛幹活的好孩子呀,讓我們一起為某某鼓掌吧……。所以,孩子是應該鼓勵的,因為孩子的小脾氣反覆無常,大人必須要有十分好的耐心和原則。

    不好的習慣一定要幫孩子戒掉,這樣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將來踏入社會是很有好處的。

    寶寶亂扔東西怎麼引導?

    孩子亂扔亂東西,這種習慣很不好,養成習慣,長大以後幹事沒規律,這就要求大人要在這方面嚴格要求孩子做事要有規律,不要亂放亂扔東西,告訴他養成習慣不好的重要性,因為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

    太小的時候對各種東西都好奇,所以亂翻亂動亂扔是正常的,但也要從小開始灌輸這種思想,從哪裡拿的放回哪裡去,自己扔的自己撿回來,大人要時刻監督,最好定下相關規則,有獎有罰,養成良好的習慣,切不可將就或者給她收拾爛攤子,該說的就要說,該怎麼教育還得怎麼教育!

    孩子四五歲就可以學漢字了哦~推薦一款幼兒識字軟體【貓小帥學漢字】,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不僅可以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讓孩子開心地學習漢字。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總之功能是比較全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泰國有哪些豆瓣高評分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