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薄霧新晨
-
2 # 使用者怪人養蜂
中蜂是中國土生土長的一個物種,據說有幾萬年的演化史。在不斷的演化中不斷的進化,使自己能頑強地生存到現在。說白了,中蜂就是個野東西,雖然人類在積極的訓服它們,但它的野性仍然十足,乞今為止,它的野性人類還是捉摸不透,難以掌握和控制。它野的具體表現,莫各其妙的飛逃,不耐大群,就是成了大群也維持不了多長時間,它能一二在,在二三的分蜂,直至無力分群為止。這也有它好的一方面,有利於種群的增多。強了變弱,弱了變強,再由強變弱,如此年復一年。鑑於它的這些習性,人類可以利用加以控制,使它處於不強不弱的狀態,就能充分發揮它的效應。把中蜂利用好了,一能增加群量,二能生產更多的蜂產品。一味地追求強群或過分弱小的蛋群,都不能顯現它的作用。
-
3 # 梅州石扇金柚
廣東梅州梅縣石扇鎮中蜂養殖戶和金柚種植戶為您解答:為什麼中蜂的群勢經常處於波動當中?
一、工蜂的出生和死亡率使得中蜂的群勢經常處於波動當中蜜蜂有出生就有死亡,這時大自然亙古不變的法則,而蜜蜂的壽命除蜂王和雄蜂外,壽命都是短暫的,平均壽命在6個星期左右。當出生率大於死亡率,中蜂群勢增長(春秋季);出生率低於死亡率(夏冬季),中蜂群勢衰減;出生率等於死亡率(各個小蜜源期),中蜂群勢趨於穩定。所以中蜂的群勢經常處於波動當中,其實也就是工蜂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在不斷的變化。
工蜂死亡二、理論上來理解中蜂群勢的波動理論上計算:蜂王是優質的,每天可以產卵2000粒卵,外界蜜粉源充足,氣候條件也適宜,那麼三個星期後每天將有2000個工蜂羽化。工蜂的壽命以平均壽命6個星期來算,那麼六個星期以後,每天都有2000只工蜂到達生命的盡頭,此時出生率等於死亡率,以同等數量的新羽化蜜蜂更替死亡的蜜蜂,群勢穩定。這種情況只有小蜜源期且各方面的條件都適合的情況下才會存在,其他絕大多數時候都不存子啊,甚至有些地區根本沒法實現。自然界永遠無法長時間或者根本不會提供這樣穩定的適宜條件。
中蜂群勢三、實踐養蜂中中蜂群勢的波動1、工蜂工作量的多少引起中蜂群勢波動
工蜂正常孵化以後,就好像一個不可充電乾電池,每天都在釋放著電能,隨著時間推移,電量不斷被消耗,工作越多越勞累,衰竭越快。有大量工作要做的時候,蜜蜂很快就衰竭。由於死亡率超過出生率,蜂群群勢衰減。
蜜蜂採蜜繁忙2、蜂王產卵的多少引起中蜂群勢波動
蜂王只能按一定的速率產卵,雖然在更換了新王或者蜜粉源豐富的時候,蜂王每天產卵可突破2000以上的記錄,但這隻能在一個短時間內出現,要達到這樣的產卵量,蜂王需要晝夜不停地在一分鐘內產兩粒的卵,如果蜂王維持這種產卵力,但每天死亡蜜蜂超過2000只的話,群勢還是逐漸下降的。再說蜂王也是需要休息的,所以長時間維持這種狀態是不可能的。對於中蜂來說蜂王產卵並不是固定的量,蜜粉源好,產卵多,反之則少或者乾脆停止產卵,而且蜂王所產的卵,並不是全部都能孵化的,卵期也會患卵乾枯病(夏季常出現),會讓蜂卵孵化的更少。
密集的子脾圈3、其他情況引起中蜂群勢波動
(1)惡劣氣候阻礙外勤蜂採集花蜜和花粉時,幼蜂每天按2000的比率羽化,成蜂只有少數的死亡,則在一星期內,群勢將能不斷增加,直到出現分蜂熱。
(2)疾病,也阻礙著蜂群向最高的群勢發展。蜜蜂有幼蟲病和成蜂病,對這些病症不瞭解或者沒有及時採取有效治療措施,也是蜂群群勢波動的影響因素之一。
(3)花粉缺乏意味著許多已孵化的幼蟲得不到充足的飼餵,甚至還未到達蛹期就死亡(出現爛子病)或者勉強孵化也可能成為短命的成蜂。
綜上所訴,蜂群群勢的波動取決於工蜂的出生和死亡率之間的關係,而這些關係又決定於一年中的時期和氣候和養蜂者的管理水平。氣候條件我們很難或者不可以改變,但是管理則可以,水平越高的養蜂者越能透過保護、飼餵和控制蜜蜂,使其維持在很小範圍內波動。所以我們在養蜂過程中要正確理解蜂群群勢的波動,並嘗試去控制它,讓它為我們服務,否則,養蜂者不過是一個擁有蜜蜂的人。
-
4 # 蜂語語
中蜂是在中華大地綿綿數千年的土生蜂種,比較適應複雜多變的氣候環境,中蜂是按年來計算發展週期的,中蜂的群勢在一個發展週期內,會隨著外界氣候環境和蜜源條件不斷波動,起伏有序、週而復始。
春繁,漸漸熱鬧起來的蜂巢,蜂群從復甦走向蜂群的繁盛一、群勢,從復甦走向蜂群的繁盛
早春的Sunny,將大自然從冬季沉睡中喚醒。積雪消融、萬物復甦,紅色的,黃色的,紫色的各種小花,點綴著綠色的山川田野。隨著氣溫的升高,蜂巢漸漸熱鬧起來,蜂群越冬後,巢內都是老齡工蜂,春繁工作又加速了工蜂的衰老。蜂群從早春排洩、春繁開始,一直到第一批子脾羽化岀房前,蜂群都呈衰退趨勢。新蜂壽命長,哺育、採集力強,隨著新蜂不斷羽化出房、加脾擴巢,經過大約60天左右的繁殖,積累了大量的青年工蜂和封蓋子脾,新蜂漸漸替代老蜂,蜂群逐漸走向繁榮昌盛時期。
二、繁忙的養蜂人
(1)促蜂排洩、適時春繁
隨著蜂群逐漸熱鬧,養蜂人也逐漸忙碌起來了。外界溫度氣溫上升後,就要促蜂排洩,調整蜂巢、獎勵飼餵蜂群。選擇氣溫在10度以上的晴天中午。開啟蜂箱,清除箱內垃圾,飼餵1:1糖水促使工蜂出巢排洩。抽除多餘巢脾,密集蜂群,蜂路調整為8-10mm。獎勵飼餵糖漿、花粉,促進蜂王產卵、工蜂哺育。
(2)強群繁殖、循序漸進
早春繁殖,必須做好蜂群保溫工作,短期寒流(7天以內)多喂濃糖漿,長期寒流(10天以上)不宜喂蜂。從繁殖開始,必須進行飼餵花粉,一直喂到外界有足夠花粉為止。繁殖初期速度易慢不宜快,第一張子脾岀房一星期左右才加第二張巢脾,繁殖中期適時加脾擴巢,繁殖後期適時分蜂、解除分蜂熱。 合併弱群,強群開繁,蜂多於脾。弱群保溫、哺育能力差,發展緩慢,往往很難發展起來,在加上,早春氣候不穩定,容易出現棄子、爛子現象。
(3)育王分蜂
一般在當地春季最後一個蜜源結束前30天培育蜂王,當巢門出現雄蜂時就可以開始育王。培育大量新蜂王用來更換老蜂王、組建新分蜂群。培育蜂王到蜂王產卵大約需要26天。產卵力強的新蜂王,才能帶領蜂群迅速發展、預防分蜂熱、抵禦外界干擾和病蟲害。
(4)培育適齡採集蜂
18-30日齡的工蜂具有最強的採集能力,培育適齡採集蜂是獲得高產的保證。從蜂王產下第一粒卵,到第一隻工蜂羽化需要21天,羽化18天左右開始從事採集活動,如果從培育蜂王開始算起,適齡採集蜂的培育必須在大流蜜期到來前的65天開始。一般情況,養蜂人培育適齡採集蜂,都是結合春繁同步進行的。
夏季,伴隨收穫的喜悅,蜂群逐漸“停工”進入度夏期一、逐漸衰退的群勢
初夏的天氣總是陰晴不定,伴隨著龍眼、荔枝、烏桕等大量蜜源植物開花流蜜,驅使蜜蜂更加賣力地採集花蜜和花粉。採集期的工蜂壽命最短,一般只能活30-45天,因此,流蜜期的蜂群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衰退。隨著流蜜期結束,外界溫度不斷升高,蜂王產卵量不斷減少,甚至出現停產,逐漸“停工”的蜂群進入了度夏期。因為從事採集的工蜂不斷老死,極少或沒有工蜂岀房補充蜂量,蜂群呈銳減趨勢,度夏期越長、停產時間越久,蜂群衰退越嚴重。
二、滿懷收穫的喜悅的同時,給蜂群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
(1)組織強群採集
強盛蜂群才有儘量多的採集蜂,才能獲得蜂蜜高產。組織強群採集、弱群繁殖,既能獲得蜂蜜高產,又能讓衰退的蜂群得到補充。流蜜期前10天左右,用繁殖群的封蓋子與強群卵蟲脾對調,增加蜂群的採集力。流蜜後期,用繁殖群的封蓋子補充衰退嚴重的蜂群,讓全場蜂群均衡發展。
(2)適當控制蜂王產卵
適當控制蜂王產卵,讓從事其它工作的工蜂一同加入採集行列。將蜂王用隔王柵控制在2-3張巢脾上產卵,適當調寬蜂路,只取蜜脾上的蜜,不取子脾上的蜜,取蜜後再用空脾把子脾置換出來,既可實現子蜜分離,還能增加蜂蜜產量。
(3)及時取蜜
養蜂取蜜,天經地義,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流蜜初期,可以多取蜜、強取蜜;流蜜中後期,慎取蜜、不取蜜,留足蜜蜂飼料。蜜蜂飼料,以留為主、以喂為輔,子脾上端的封蓋蜜,是蜜蜂飼餵幼蟲的,取蜜時,不可見蜜酒取、一掃而光。
(4)控制分蜂熱
自然分蜂是蜂群繁殖的規律,也是種族繁衍生存的需要。發生自然分蜂的時間並不一致,主要集中在春末夏初。分蜂熱的蜂群,蜂王產卵顯著下降,工蜂怠工,嚴重降低蜂蜜產量。控制分蜂熱主要從更換蜂王、加礎擴巢、及時取蜜、降低巢溫著手。
(5)給蜂群營一個造安靜舒適的環境
1.隨著外界溫度不斷上升,工作量不斷增加加快工蜂衰老,蜂王產卵逐漸減少。透過蜂箱遮蔭、蜂場供水、喂水,加強蜂箱空氣流通,可以降低蜂巢溫度。降低巢溫,可以增加並延長蜂王產卵,延緩蜂群衰退速度。
2. 流蜜後期,留足飼料的同時,抽出多餘的巢脾,保持蜂多於脾,及時清理箱底,防止巢蟲滋生。度夏期間,儘量少開箱、少打亂蜂群。加強蜂場巡視,及時消滅胡蜂。胡蜂、巢蟲是度夏期間蜂群最大敵害,也是引發蜂群飛逃的主要原因。
秋繁,一年之計在於秋,蜂群復壯播下來年春繁種子一、蜂群復壯
秋天的來臨,外界氣溫逐漸降低,酷熱的天氣越來越涼爽,隨著秋季蜜源植物的開花流蜜,度夏期間衰退的蜂群得到慢慢的復壯。秋季繁殖,對養蜂人尤其重要,除了復壯蜂群外,還要儲備蜂群的越冬飼料,繁殖越冬蜂為來年的春繁打下良好基礎。南方還要採集大量的秋冬蜜源。例如,野桂花、鵝掌柴、野壩子、枇杷等。
二、一年之計在於秋
(1)培育越冬蜂
蜂群復壯、儲備越冬飼料、培育越冬蜂,一般都同步進行,可參照春繁進行。越冬蜂指的是秋季最後繁殖的、沒有參加採集、哺育工作的、順利完成飛翔排洩的幼蜂。越冬蜂,體力充沛、充滿活力,能活3-6個月,它們才能度過漫漫冬季,成為來年春繁的力量。秋繁,一般從當地主要蜜源流蜜開始,根據群勢提前35-75天,群勢越小,繁殖時間越提前,應在當地冬季第一個寒潮來臨前10天結束。
(2)預防盜蜂
秋末,外界蜜源缺乏,是盜蜂較嚴重的季節。盜蜂是蜂群間搶奪食物引發的戰爭,主要的表現形式為,強群盜弱群,有王群盜無王群,意蜂群盜中蜂群。盜蜂預防措施:飼養強群、提早飼餵越冬飼料;選擇傍晚飼餵,以當晚吃完為宜;清理蜂具和不慎滴落的蜂蜜或糖水;以箱外觀察為主,不開箱或儘量少開箱檢查;做到場內均衡發展,巢內蜂脾相稱;中蜂和意蜂不要同場飼養。
冬季,蜂群結團越冬,進入半蟄伏狀態一、不斷減員的越冬蜂團
當外界溫度低於8度,中蜂就開始越冬,形成橢圓形內鬆外緊的蜂團,蜂團表面溫度維持在7度左右,內部溫度在10-30度,內部溫度低於10度時,蜂團中心蜜蜂透過吃蜜產生熱量,由內向外傳導,使蜂團表面始終保持在7度左右。漫長的越冬期,蜂群沒有新蜂的補充,而參加過秋季採集和繁殖的老蜂會不斷地老死,整個蜂群呈銳減趨勢。合併弱群、強群越冬,保證充足優質飼料,可以提高越冬成功率。
二、養蜂人的冬天
(1)越冬前的準備
1.補喂越冬飼料。越冬前儲備的越冬飼料,繁殖蜂群會消耗掉一部分,要及時補充,用1.5:1的濃糖漿飼餵,3-5天喂足。
2.緊蜂縮脾,強群蜂脾相稱,弱群蜂多於脾。儘量合併弱群,保持強群越冬。
3.。隨著外界溫度越來越低,蜂王產卵越來越少,適時關王斷子,可以保證越冬蜂的數量。拓寬蜂路,加大巢門,降低巢內溫度,也能促使蜂王停產。
(2)越冬期管理
1.遮擋巢門,防止蜜蜂空飛。越冬期間,不宜開箱、不檢查、不震動、不搬移,讓蜂群處於相對安靜、封閉環境。
2.防止保溫過度,溫度過高導致蜜蜂散團,增加蜜蜂巢內外活動,消耗越冬蜂體力,影響蜂群越冬。
3.如果越冬後期飼料不足,不能飼餵糖漿,應補充蜜脾,預熱12小時後,割開蜜脾小部分,噴少量溫水,靠近蜂團飼餵。
總結:中蜂的群勢在一個發展週期內,會隨著外界氣候環境和蜜源條件不斷波動,起伏有序、週而復始。蜂群從早春排洩、春繁開始,一直到第一批子脾羽化岀房前,蜂群都呈衰退趨勢。新蜂壽命長,哺育、採集力強,隨著新蜂不斷羽化出房、加脾擴巢,經過大約60天左右的繁殖,積累了大量的青年工蜂和封蓋子脾,新蜂漸漸替代老蜂,蜂群逐漸走向繁榮昌盛時期。採集期的工蜂壽命最短,一般只能活30-45天,因此,流蜜期的蜂群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衰退。隨著流蜜期結束,外界溫度不斷升高,蜂王產卵量不斷減少,甚至出現停產,逐漸“停工”的蜂群進入了度夏期。秋天的來臨,外界氣溫逐漸降低,酷熱的天氣越來越涼爽,隨著秋季蜜源植物的開花流蜜,度夏期間衰退的蜂群得到慢慢的復壯。漫長的越冬期,蜂群沒有新蜂的補充,而參加過秋季採集和繁殖的老蜂會不斷地老死,整個蜂群呈銳減趨勢。
-
5 # 薄霧新晨
中蜂,又稱中華蜂、中華蜜蜂、土蜂。是東方蜜蜂的一個亞種。為什麼中蜂的群勢經常處於波動中?要用什麼方法,才能穩定中蜂的群勢呢?下面我來淺談一下;
群勢,通常群勢表示的是一個蜂群中蜜蜂的多少,而蜜蜂數量多少一般我們採用蜂脾來進行劃分。我們常說的一框蜂,指的是一個巢框上蜜蜂j緊挨著佈滿蜂脾,不重疊則為一框蜂。對於目前國內常用的標準箱而言,實際上採用的是郎氏蜂箱的設計思路,所以一框蜂箱的蜜蜂數量大約是3000只。
天氣影響
當外界溫度過低或過高,超過蜂群的承受能力。就會迫使蜂王停產,來降低蜜蜂的勞動能力,由於溫度的調控能力差,導致早春蜂王產卵遲,夏季蜂王停產早,容易造成蜂群早衰,影響蜂群群勢發展。。天氣對蜜源的影響
多數蜜源植物泌蜜需要悶熱而潮溼的天氣,在適應的範圍內,高溫有利於糖的形成,低溫有利於糖的積累,在晝夜溫差較大的情況下,有利於花蜜分泌,惡劣天氣導致蜜源短缺,影響蜜蜂的繁殖和採集花蜜活動。。蜂種選擇不良
例如黑王;野性強、易飛逃、易分蜂、易發怒愛蜇人,維持不了強群。棗紅王;產量一般,抗病能力差,抗巢蟲能力也差。蜂種選擇不良,難以達到強群的群勢。加強管理
1:調整蜂群,平衡發展。2:保溫防溼。3:保持蜂團緊密。4:造脾擴巢,互調子脾。所以加強管理,可以有效的加強蜂群群勢。總結:蜜蜂繁殖和採集都要適宜溫度,天氣,是影響蜜蜂養殖的主要因素。這個因素,養蜂人無法改變,只能適應。未雨綢繆,提高風險應變能力,降低惡劣天氣帶來的影響,品種選擇合理,利於群勢的發展。
-
6 # 使用者怪人養蜂
中蜂是中國土生土長的一個物種,據說有幾萬年的演化史。在不斷的演化中不斷的進化,使自己能頑強地生存到現在。說白了,中蜂就是個野東西,雖然人類在積極的訓服它們,但它的野性仍然十足,乞今為止,它的野性人類還是捉摸不透,難以掌握和控制。它野的具體表現,莫各其妙的飛逃,不耐大群,就是成了大群也維持不了多長時間,它能一二在,在二三的分蜂,直至無力分群為止。這也有它好的一方面,有利於種群的增多。強了變弱,弱了變強,再由強變弱,如此年復一年。鑑於它的這些習性,人類可以利用加以控制,使它處於不強不弱的狀態,就能充分發揮它的效應。把中蜂利用好了,一能增加群量,二能生產更多的蜂產品。一味地追求強群或過分弱小的蛋群,都不能顯現它的作用。
-
7 # 梅州石扇金柚
廣東梅州梅縣石扇鎮中蜂養殖戶和金柚種植戶為您解答:為什麼中蜂的群勢經常處於波動當中?
一、工蜂的出生和死亡率使得中蜂的群勢經常處於波動當中蜜蜂有出生就有死亡,這時大自然亙古不變的法則,而蜜蜂的壽命除蜂王和雄蜂外,壽命都是短暫的,平均壽命在6個星期左右。當出生率大於死亡率,中蜂群勢增長(春秋季);出生率低於死亡率(夏冬季),中蜂群勢衰減;出生率等於死亡率(各個小蜜源期),中蜂群勢趨於穩定。所以中蜂的群勢經常處於波動當中,其實也就是工蜂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在不斷的變化。
工蜂死亡二、理論上來理解中蜂群勢的波動理論上計算:蜂王是優質的,每天可以產卵2000粒卵,外界蜜粉源充足,氣候條件也適宜,那麼三個星期後每天將有2000個工蜂羽化。工蜂的壽命以平均壽命6個星期來算,那麼六個星期以後,每天都有2000只工蜂到達生命的盡頭,此時出生率等於死亡率,以同等數量的新羽化蜜蜂更替死亡的蜜蜂,群勢穩定。這種情況只有小蜜源期且各方面的條件都適合的情況下才會存在,其他絕大多數時候都不存子啊,甚至有些地區根本沒法實現。自然界永遠無法長時間或者根本不會提供這樣穩定的適宜條件。
中蜂群勢三、實踐養蜂中中蜂群勢的波動1、工蜂工作量的多少引起中蜂群勢波動
工蜂正常孵化以後,就好像一個不可充電乾電池,每天都在釋放著電能,隨著時間推移,電量不斷被消耗,工作越多越勞累,衰竭越快。有大量工作要做的時候,蜜蜂很快就衰竭。由於死亡率超過出生率,蜂群群勢衰減。
蜜蜂採蜜繁忙2、蜂王產卵的多少引起中蜂群勢波動
蜂王只能按一定的速率產卵,雖然在更換了新王或者蜜粉源豐富的時候,蜂王每天產卵可突破2000以上的記錄,但這隻能在一個短時間內出現,要達到這樣的產卵量,蜂王需要晝夜不停地在一分鐘內產兩粒的卵,如果蜂王維持這種產卵力,但每天死亡蜜蜂超過2000只的話,群勢還是逐漸下降的。再說蜂王也是需要休息的,所以長時間維持這種狀態是不可能的。對於中蜂來說蜂王產卵並不是固定的量,蜜粉源好,產卵多,反之則少或者乾脆停止產卵,而且蜂王所產的卵,並不是全部都能孵化的,卵期也會患卵乾枯病(夏季常出現),會讓蜂卵孵化的更少。
密集的子脾圈3、其他情況引起中蜂群勢波動
(1)惡劣氣候阻礙外勤蜂採集花蜜和花粉時,幼蜂每天按2000的比率羽化,成蜂只有少數的死亡,則在一星期內,群勢將能不斷增加,直到出現分蜂熱。
(2)疾病,也阻礙著蜂群向最高的群勢發展。蜜蜂有幼蟲病和成蜂病,對這些病症不瞭解或者沒有及時採取有效治療措施,也是蜂群群勢波動的影響因素之一。
(3)花粉缺乏意味著許多已孵化的幼蟲得不到充足的飼餵,甚至還未到達蛹期就死亡(出現爛子病)或者勉強孵化也可能成為短命的成蜂。
綜上所訴,蜂群群勢的波動取決於工蜂的出生和死亡率之間的關係,而這些關係又決定於一年中的時期和氣候和養蜂者的管理水平。氣候條件我們很難或者不可以改變,但是管理則可以,水平越高的養蜂者越能透過保護、飼餵和控制蜜蜂,使其維持在很小範圍內波動。所以我們在養蜂過程中要正確理解蜂群群勢的波動,並嘗試去控制它,讓它為我們服務,否則,養蜂者不過是一個擁有蜜蜂的人。
-
8 # 蜂語語
中蜂是在中華大地綿綿數千年的土生蜂種,比較適應複雜多變的氣候環境,中蜂是按年來計算發展週期的,中蜂的群勢在一個發展週期內,會隨著外界氣候環境和蜜源條件不斷波動,起伏有序、週而復始。
春繁,漸漸熱鬧起來的蜂巢,蜂群從復甦走向蜂群的繁盛一、群勢,從復甦走向蜂群的繁盛
早春的Sunny,將大自然從冬季沉睡中喚醒。積雪消融、萬物復甦,紅色的,黃色的,紫色的各種小花,點綴著綠色的山川田野。隨著氣溫的升高,蜂巢漸漸熱鬧起來,蜂群越冬後,巢內都是老齡工蜂,春繁工作又加速了工蜂的衰老。蜂群從早春排洩、春繁開始,一直到第一批子脾羽化岀房前,蜂群都呈衰退趨勢。新蜂壽命長,哺育、採集力強,隨著新蜂不斷羽化出房、加脾擴巢,經過大約60天左右的繁殖,積累了大量的青年工蜂和封蓋子脾,新蜂漸漸替代老蜂,蜂群逐漸走向繁榮昌盛時期。
二、繁忙的養蜂人
(1)促蜂排洩、適時春繁
隨著蜂群逐漸熱鬧,養蜂人也逐漸忙碌起來了。外界溫度氣溫上升後,就要促蜂排洩,調整蜂巢、獎勵飼餵蜂群。選擇氣溫在10度以上的晴天中午。開啟蜂箱,清除箱內垃圾,飼餵1:1糖水促使工蜂出巢排洩。抽除多餘巢脾,密集蜂群,蜂路調整為8-10mm。獎勵飼餵糖漿、花粉,促進蜂王產卵、工蜂哺育。
(2)強群繁殖、循序漸進
早春繁殖,必須做好蜂群保溫工作,短期寒流(7天以內)多喂濃糖漿,長期寒流(10天以上)不宜喂蜂。從繁殖開始,必須進行飼餵花粉,一直喂到外界有足夠花粉為止。繁殖初期速度易慢不宜快,第一張子脾岀房一星期左右才加第二張巢脾,繁殖中期適時加脾擴巢,繁殖後期適時分蜂、解除分蜂熱。 合併弱群,強群開繁,蜂多於脾。弱群保溫、哺育能力差,發展緩慢,往往很難發展起來,在加上,早春氣候不穩定,容易出現棄子、爛子現象。
(3)育王分蜂
一般在當地春季最後一個蜜源結束前30天培育蜂王,當巢門出現雄蜂時就可以開始育王。培育大量新蜂王用來更換老蜂王、組建新分蜂群。培育蜂王到蜂王產卵大約需要26天。產卵力強的新蜂王,才能帶領蜂群迅速發展、預防分蜂熱、抵禦外界干擾和病蟲害。
(4)培育適齡採集蜂
18-30日齡的工蜂具有最強的採集能力,培育適齡採集蜂是獲得高產的保證。從蜂王產下第一粒卵,到第一隻工蜂羽化需要21天,羽化18天左右開始從事採集活動,如果從培育蜂王開始算起,適齡採集蜂的培育必須在大流蜜期到來前的65天開始。一般情況,養蜂人培育適齡採集蜂,都是結合春繁同步進行的。
夏季,伴隨收穫的喜悅,蜂群逐漸“停工”進入度夏期一、逐漸衰退的群勢
初夏的天氣總是陰晴不定,伴隨著龍眼、荔枝、烏桕等大量蜜源植物開花流蜜,驅使蜜蜂更加賣力地採集花蜜和花粉。採集期的工蜂壽命最短,一般只能活30-45天,因此,流蜜期的蜂群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衰退。隨著流蜜期結束,外界溫度不斷升高,蜂王產卵量不斷減少,甚至出現停產,逐漸“停工”的蜂群進入了度夏期。因為從事採集的工蜂不斷老死,極少或沒有工蜂岀房補充蜂量,蜂群呈銳減趨勢,度夏期越長、停產時間越久,蜂群衰退越嚴重。
二、滿懷收穫的喜悅的同時,給蜂群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
(1)組織強群採集
強盛蜂群才有儘量多的採集蜂,才能獲得蜂蜜高產。組織強群採集、弱群繁殖,既能獲得蜂蜜高產,又能讓衰退的蜂群得到補充。流蜜期前10天左右,用繁殖群的封蓋子與強群卵蟲脾對調,增加蜂群的採集力。流蜜後期,用繁殖群的封蓋子補充衰退嚴重的蜂群,讓全場蜂群均衡發展。
(2)適當控制蜂王產卵
適當控制蜂王產卵,讓從事其它工作的工蜂一同加入採集行列。將蜂王用隔王柵控制在2-3張巢脾上產卵,適當調寬蜂路,只取蜜脾上的蜜,不取子脾上的蜜,取蜜後再用空脾把子脾置換出來,既可實現子蜜分離,還能增加蜂蜜產量。
(3)及時取蜜
養蜂取蜜,天經地義,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流蜜初期,可以多取蜜、強取蜜;流蜜中後期,慎取蜜、不取蜜,留足蜜蜂飼料。蜜蜂飼料,以留為主、以喂為輔,子脾上端的封蓋蜜,是蜜蜂飼餵幼蟲的,取蜜時,不可見蜜酒取、一掃而光。
(4)控制分蜂熱
自然分蜂是蜂群繁殖的規律,也是種族繁衍生存的需要。發生自然分蜂的時間並不一致,主要集中在春末夏初。分蜂熱的蜂群,蜂王產卵顯著下降,工蜂怠工,嚴重降低蜂蜜產量。控制分蜂熱主要從更換蜂王、加礎擴巢、及時取蜜、降低巢溫著手。
(5)給蜂群營一個造安靜舒適的環境
1.隨著外界溫度不斷上升,工作量不斷增加加快工蜂衰老,蜂王產卵逐漸減少。透過蜂箱遮蔭、蜂場供水、喂水,加強蜂箱空氣流通,可以降低蜂巢溫度。降低巢溫,可以增加並延長蜂王產卵,延緩蜂群衰退速度。
2. 流蜜後期,留足飼料的同時,抽出多餘的巢脾,保持蜂多於脾,及時清理箱底,防止巢蟲滋生。度夏期間,儘量少開箱、少打亂蜂群。加強蜂場巡視,及時消滅胡蜂。胡蜂、巢蟲是度夏期間蜂群最大敵害,也是引發蜂群飛逃的主要原因。
秋繁,一年之計在於秋,蜂群復壯播下來年春繁種子一、蜂群復壯
秋天的來臨,外界氣溫逐漸降低,酷熱的天氣越來越涼爽,隨著秋季蜜源植物的開花流蜜,度夏期間衰退的蜂群得到慢慢的復壯。秋季繁殖,對養蜂人尤其重要,除了復壯蜂群外,還要儲備蜂群的越冬飼料,繁殖越冬蜂為來年的春繁打下良好基礎。南方還要採集大量的秋冬蜜源。例如,野桂花、鵝掌柴、野壩子、枇杷等。
二、一年之計在於秋
(1)培育越冬蜂
蜂群復壯、儲備越冬飼料、培育越冬蜂,一般都同步進行,可參照春繁進行。越冬蜂指的是秋季最後繁殖的、沒有參加採集、哺育工作的、順利完成飛翔排洩的幼蜂。越冬蜂,體力充沛、充滿活力,能活3-6個月,它們才能度過漫漫冬季,成為來年春繁的力量。秋繁,一般從當地主要蜜源流蜜開始,根據群勢提前35-75天,群勢越小,繁殖時間越提前,應在當地冬季第一個寒潮來臨前10天結束。
(2)預防盜蜂
秋末,外界蜜源缺乏,是盜蜂較嚴重的季節。盜蜂是蜂群間搶奪食物引發的戰爭,主要的表現形式為,強群盜弱群,有王群盜無王群,意蜂群盜中蜂群。盜蜂預防措施:飼養強群、提早飼餵越冬飼料;選擇傍晚飼餵,以當晚吃完為宜;清理蜂具和不慎滴落的蜂蜜或糖水;以箱外觀察為主,不開箱或儘量少開箱檢查;做到場內均衡發展,巢內蜂脾相稱;中蜂和意蜂不要同場飼養。
冬季,蜂群結團越冬,進入半蟄伏狀態一、不斷減員的越冬蜂團
當外界溫度低於8度,中蜂就開始越冬,形成橢圓形內鬆外緊的蜂團,蜂團表面溫度維持在7度左右,內部溫度在10-30度,內部溫度低於10度時,蜂團中心蜜蜂透過吃蜜產生熱量,由內向外傳導,使蜂團表面始終保持在7度左右。漫長的越冬期,蜂群沒有新蜂的補充,而參加過秋季採集和繁殖的老蜂會不斷地老死,整個蜂群呈銳減趨勢。合併弱群、強群越冬,保證充足優質飼料,可以提高越冬成功率。
二、養蜂人的冬天
(1)越冬前的準備
1.補喂越冬飼料。越冬前儲備的越冬飼料,繁殖蜂群會消耗掉一部分,要及時補充,用1.5:1的濃糖漿飼餵,3-5天喂足。
2.緊蜂縮脾,強群蜂脾相稱,弱群蜂多於脾。儘量合併弱群,保持強群越冬。
3.。隨著外界溫度越來越低,蜂王產卵越來越少,適時關王斷子,可以保證越冬蜂的數量。拓寬蜂路,加大巢門,降低巢內溫度,也能促使蜂王停產。
(2)越冬期管理
1.遮擋巢門,防止蜜蜂空飛。越冬期間,不宜開箱、不檢查、不震動、不搬移,讓蜂群處於相對安靜、封閉環境。
2.防止保溫過度,溫度過高導致蜜蜂散團,增加蜜蜂巢內外活動,消耗越冬蜂體力,影響蜂群越冬。
3.如果越冬後期飼料不足,不能飼餵糖漿,應補充蜜脾,預熱12小時後,割開蜜脾小部分,噴少量溫水,靠近蜂團飼餵。
總結:中蜂的群勢在一個發展週期內,會隨著外界氣候環境和蜜源條件不斷波動,起伏有序、週而復始。蜂群從早春排洩、春繁開始,一直到第一批子脾羽化岀房前,蜂群都呈衰退趨勢。新蜂壽命長,哺育、採集力強,隨著新蜂不斷羽化出房、加脾擴巢,經過大約60天左右的繁殖,積累了大量的青年工蜂和封蓋子脾,新蜂漸漸替代老蜂,蜂群逐漸走向繁榮昌盛時期。採集期的工蜂壽命最短,一般只能活30-45天,因此,流蜜期的蜂群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衰退。隨著流蜜期結束,外界溫度不斷升高,蜂王產卵量不斷減少,甚至出現停產,逐漸“停工”的蜂群進入了度夏期。秋天的來臨,外界氣溫逐漸降低,酷熱的天氣越來越涼爽,隨著秋季蜜源植物的開花流蜜,度夏期間衰退的蜂群得到慢慢的復壯。漫長的越冬期,蜂群沒有新蜂的補充,而參加過秋季採集和繁殖的老蜂會不斷地老死,整個蜂群呈銳減趨勢。
回覆列表
中蜂,又稱中華蜂、中華蜜蜂、土蜂。是東方蜜蜂的一個亞種。為什麼中蜂的群勢經常處於波動中?要用什麼方法,才能穩定中蜂的群勢呢?下面我來淺談一下;
群勢,通常群勢表示的是一個蜂群中蜜蜂的多少,而蜜蜂數量多少一般我們採用蜂脾來進行劃分。我們常說的一框蜂,指的是一個巢框上蜜蜂j緊挨著佈滿蜂脾,不重疊則為一框蜂。對於目前國內常用的標準箱而言,實際上採用的是郎氏蜂箱的設計思路,所以一框蜂箱的蜜蜂數量大約是3000只。
天氣影響
當外界溫度過低或過高,超過蜂群的承受能力。就會迫使蜂王停產,來降低蜜蜂的勞動能力,由於溫度的調控能力差,導致早春蜂王產卵遲,夏季蜂王停產早,容易造成蜂群早衰,影響蜂群群勢發展。。天氣對蜜源的影響
多數蜜源植物泌蜜需要悶熱而潮溼的天氣,在適應的範圍內,高溫有利於糖的形成,低溫有利於糖的積累,在晝夜溫差較大的情況下,有利於花蜜分泌,惡劣天氣導致蜜源短缺,影響蜜蜂的繁殖和採集花蜜活動。。蜂種選擇不良
例如黑王;野性強、易飛逃、易分蜂、易發怒愛蜇人,維持不了強群。棗紅王;產量一般,抗病能力差,抗巢蟲能力也差。蜂種選擇不良,難以達到強群的群勢。加強管理
1:調整蜂群,平衡發展。2:保溫防溼。3:保持蜂團緊密。4:造脾擴巢,互調子脾。所以加強管理,可以有效的加強蜂群群勢。總結:蜜蜂繁殖和採集都要適宜溫度,天氣,是影響蜜蜂養殖的主要因素。這個因素,養蜂人無法改變,只能適應。未雨綢繆,提高風險應變能力,降低惡劣天氣帶來的影響,品種選擇合理,利於群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