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寶寶生病醫生總推薦灌腸,那麼灌腸到底有沒有副作用?
9
回覆列表
  • 1 # 柯大夫兒科科普教育

    寶寶生病能夠灌腸的藥物非常有限,常見高燒嘔吐狀態下小兒退熱栓,和驚厥發生時靜脈通路一時建立困難情況下安定灌腸。而且是有條件,高燒首先口服退燒藥,如伴有嘔吐嚴重才考慮塞肛,在沒有靜脈通路情況下才考慮安定灌腸,有科學依據。不是那樣隨意給寶寶灌腸給藥,除了藥物本身副作用外,另外灌腸本身也有腸粘膜損傷風險,交叉感染機會大大增加。

    為什麼正規兒童醫院不推薦

    1、小兒直腸粘膜在外來皮管刺激下,容易損傷直腸粘膜,造成直腸出血可能性。

    2、因為消毒不嚴格而容易發生交叉感染風險。

    3、國家藥典能夠提供給寶寶灌腸治療的藥物很少,但為什麼卻如此氾濫,缺乏監管。

    4、如果一日3次的話,必然造成孩子緊張與哭吵不安。

    5、基本上看到很多不能直腸給藥的藥物用來直腸給藥,包括抗生素,中成藥針劑等,藥物說明書基本沒有直腸給藥途徑說明,基本是自創一套。

    6、藥物大多經過直腸靜脈吸收,也會彙集肝臟,也會有肝臟損害可能。

    7、灌腸位置比較深,也會造成寶寶腸道滲透壓改變,出現腹瀉,消化不良情況。

    寶寶生病用藥原則

    1、安全原則,但一個皮管插進寶寶肛門內到直腸,也屬於類似“介入治療”,容易交叉感染風險,所以在不得已緊急情況下考慮,所以不推薦。

    2、有效原則,任何藥物都有自己理化性質和作用途徑,有臨床試驗資料,在藥物常規試驗中很少去研究灌腸給藥,所以根本沒有資料基礎,那來的治療有效性。甚至多種藥物一起灌腸。

    3、便捷原則, 在可以口服情況下,寶寶當然選擇口服。

    4、不痛苦不傷害原則 看到很多寶寶腹瀉,有些醫生會開思密達灌腸,真想不通,為什麼不口服,難道一日三餐都灌腸嗎?腹瀉一週要灌腸一週嗎?

    總之,寶寶生病,我身邊的醫生給予灌腸治療基本沒有,但個別醫院所謂大專家或者診所醫生會選擇這樣方式給藥,我個人強烈反對,理由如上。有些媒體也在鼓吹灌腸效果等同輸液效果,甚至有寶寶腹瀉灌腸治療的論文發表也很多,我想寶寶的任何診斷和治療,應該建立在安全、科學、有效基礎上的診治,而不是任意妄為,不是什麼藥物都可以給寶寶灌腸,否則都在耍流氓。(圖片來自網路,如侵必刪,請聯絡本人)

    柯大夫為兒科主任醫師,臨床工作經驗豐富,擅長兒童消化,呼吸系統疾病,慢性咳嗽,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異常,慢性腹瀉,牛奶蛋白過敏等疑難雜症及嬰幼兒營養髮育及餵養諮詢。與健康為伴,與醫生為友,歡迎轉發點贊、評論關注,點贊分享更是一種美德。有問題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時間會對典型提問針對性回答。

  • 2 # 心連心好月嫂

    因為寶寶的針打不上,無法靜脈用藥,目前很多診所開始流行灌腸療法,美其名“綠色療法”。

    什麼藥都灌, 什麼病都灌, 不管你是發熱、嘔吐、腸炎還是肺炎等等 不管您是中藥、抗生素、還是激素等等

    灌,灌,灌 父母按著,醫生強行給予灌腸;

    很多家長把灌腸療法神話化了,認為它是無所不能的,包治百病的。其實不然!到底哪些藥物、哪些疾病可以保留灌腸治療?

    一,什麼是灌腸治療法?它的缺點有那些?

    直腸滴入是將藥液透過直腸給藥,以達到治療目的。它並不是什麼新興的醫療技術,就是原來的小劑量保留灌腸,直腸壁有黏膜和動脈、靜脈、淋巴叢,具有一定的吸收功能。

    直腸滴入治療不能作為常規治療,更不要相信“百病可治”的宣傳。此治療方法存在如下缺點:

    1,直腸缺乏有規律的蠕動,體液容量僅為3ml,直腸中糞便存在,妨礙藥物與直腸粘膜接觸,吸收進入血藥迴圈的藥量十分有限。

    2,直腸滴入不是一種安全、無菌的給藥方式,腸道內含有很多細菌,有可能隨著滴入液進入腸道深處,造成汙染。長期或多次直腸滴入給藥,會導致直腸生理功能和環境的改變,損傷腸道。

    3,藥物需要酶代謝、需要酸鹼度而解離才能吸收,直腸部位不適合藥物代謝。這種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用藥方法,未按藥品說明書用藥,一旦出現藥物損害,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二,小劑量保留灌腸治療,哪些情況才能在兒科使用?

    臨床上灌腸治療的目的:灌腸治療區域性的炎症或止血;促進腸道蠕動,解除便秘,減輕腹脹;清潔腸道,為檢查或手術作準備;清除腸道有害物質,減輕中毒。

    兒科以下幾種情況可用:1、瀉藥灌腸,可用來治療便秘和糞便嵌塞。一般使用水(機械作用)、磷酸鈉溶液(因從血液裡吸水到直腸,比水更有效)或者開塞露(甘油潤滑、軟化糞便)。 新生兒我們用生理鹽水3ml+開塞露3ml。

    2、鎮靜抗驚厥水合氯醛、地西泮也可透過灌腸給藥。

    3、腸道區域性疾病,寶寶口服藥物困難的情況下:如腸炎灌腸治療,蒙脫石散是腸粘膜保護劑,可以加用黃連素或利福平;用可的松類或水楊酸製劑灌腸治療結腸炎,以減少對身體其他部分的副作用;去甲腎上腺素+生理鹽水保留灌腸治療鮮紅色血便。

    4、手術、檢查(如結腸鏡)之前用來清理腸道,一般用磷酸鈉。

    三,灌腸不當會給寶寶帶來哪些危害?

    因為孩子小,有時候不配合吃藥,孩子血管小不好打針,這是「灌腸」應用在兒科的原因。一灌腸就好了當然可能會有,而且應該會不少。孩子發燒大部分呼吸道、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基本都是自愈性疾病,灌入藥物本身可以帶走部分熱量有助降溫外,另外灌入藥物如對乙醯氨基酚也可以起到退燒效果。

    一般正規醫院不會濫用灌腸,灌腸出現的併發症病情都比較重,有導致死亡的病例。1,用藥的不合理、不安全。一般多合併3-5種藥合併灌腸,包括抗生素、退燒成分等,合併起來後它的副作用到底有多大?個別診所醫生為迎合家長追求見效快,使用大量激素灌腸,會引起免疫力受損;

    2,過敏的產生。灌腸治療之前不可能會做皮試的,家長也不清楚具體用藥,一旦出現過敏性休克,可能會導致嚴重後果;

    3,腸道菌群失調和水電解質紊亂,灌腸用藥會引起菌群紊亂,特別是抗生素類藥物會殺滅腸道有益菌而導致腹瀉;腸道病毒感染的孩子也會逆行至大腦(腸道經灌腸會損壞區域性毛細血管),引起敗血症;

    4,遠期的後果無法估計。多次直腸用藥會導致黏膜損傷、酸鹼度的改度,是否會因此引發直腸細胞的變性、穿孔、壞死、甚至惡變,是無法判斷的。

    5,對特殊的病人來說,如過敏性紫癜(腹型)等,本身腸道處於應激狀態,如果灌腸給藥,因壓力過大等原因會造成腸道痙攣、出血或穿孔,嚴重者還會有失血性休克、昏迷等症狀。

    灌腸治療在不少地區都有流行,而且花樣百出,發燒、感冒、腹瀉、肺炎、便秘都給灌。灌的有鹽水,有亞胺培南高階抗菌素,也有利巴韋林抗病毒藥,地塞米松這樣的激素自然不在話下,更少不了柴胡、板藍根、喜炎平等。這些是極其錯誤的,家長要謹慎對待!

  • 3 # 涼z心

    流感時候掛針10多天,吃藥10多天,一個月了還沒好,剛開始吐,發燒,好了又拉肚子,又咳嗽,一直看著病,沒辦法了不去醫院去別的地方灌腸一次,拉肚子好了,咳嗽流清水鼻涕一直沒好,又去別的地方,中醫,貼肚臍,胸口,脖子後上方,4貼好了,盜汗(出汗特別多)我都不熱他一直冒虛汗貼3貼,後來在感冒,發燒,咳嗽,我就去給他貼,那個中醫看的挺好,去看的人(小孩子)也好多,有時這邊人都給我打聽去哪裡貼,個人覺得還不錯,

  • 4 # 營養師元寶mommy

    灌腸:顧名思義就是透過肛門這個入口,讓液體進入體內。

    灌腸的方式:大量不保留、小量不保留、保留灌腸。針對不同的灌腸需求,採用的方式不一樣。

    灌腸的目的:

    促進排便,比如使用開塞露。

    稀釋腸內毒素、清洗腸道等

    供給藥物、營養、水分等。

    那麼寶寶灌腸,一般會採用小量不保留的方式。

    合理使用灌腸:

    1、對於便秘寶寶,我們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清理宿便,所以可使用開塞露通便。

    2、對於需要藥物治療的寶寶,灌腸是一種治療方式,比如寶寶高溫、脫水嚴重的寶寶、嘔吐嚴重的寶寶。因為現在不提倡給寶寶輸液,所以很多家長會透過灌腸,給寶寶治療。

    灌腸使用注意事項:

    1、寶寶在一次的灌腸治療中,建議不超過3次。而且這3次的灌腸,建議在6-9天內完成。因為灌腸的液體,如果溫度把控不好的話,多次灌腸,寶寶肚子容易受涼,進而引起拉肚子;而且頻率過高的話,寶寶心理會很緊張。

    2、用於灌腸的藥物很有限,家長需要了解醫生用於灌腸的藥物是否可以用於灌腸,可詢問醫生。比如抗生素是不能用於灌腸的。

    3、做過灌腸的家長應該都知道。因為灌腸簡單易行,所以一般都是在家門口的診所完成的。而診所的衛生程度相對醫院可能沒那麼嚴格,所以用於灌腸的管子的安全性也有待考慮。小孩子的腸粘膜嬌嫩,容易受到感染。不要出現“把啞巴治成聾子”的情況。

    4、如果寶寶是腹瀉的情況,一定和醫生溝通下液體的溫度。不要加重了腹瀉。

    什麼事情都在一個度,大家瞭解一些注意事項之後,注意使用方式就好了。

  • 5 # 兒科醫生雨滴

    灌腸靠譜嗎?我個人覺得是並不靠譜的,我們先來看一看什麼叫灌腸退熱?

    其實就是把藥物透過肛門注入到腸管內的這種直腸給藥方式,達到降溫。

    這種療法其實並不少見,特別是一些不正規的小醫院小門診,在邊遠的地方,甚至還有臭氧灌腸。

    首先灌腸包治百病,不但能用於感冒、腹瀉、肺炎、連便秘咳嗽都可以。

    灌腸的的藥五花八門,感覺能吃的能點的都上了,比如常見的生理鹽水、板藍根、喜炎平、慶大黴素等等,更有甚者連激素類藥物也上。

    而將上根本搞不清楚這些藥物對孩子造成什麼傷害。首先會容易引起肝腎受損,有些藥物還對造成過敏,區域性潰瘍;插管灌腸操作不當還可能引起腸道損傷,導致出現甚至穿孔等風險。

    我就搞不明白了,為什麼吃藥能解決的事,非得灌腸呢?

    我們常用的給藥方式通常是口服和注射。通常首選口服,因為口服更方便安全,劑量準確,口服的吸收速度和程度一般高於直腸給藥。

    注射用藥分為靜脈給藥和肌肉注射,主要用於危急重症病人,優點是給藥更快,吸收更快,用藥量準確,藥物不會被胃腸道所消化破壞。

    直腸給藥比如退熱栓,藥量是固定的的,孩子體重變化大,這樣給藥劑量不容易準確。而且藥物容易外洩,吸收面積小,不確定因素比較多。往往都是在孩子不願意配合,或者是腹瀉厲害的情況下才使用退熱栓,否則能吃就儘量口服。

    而且很多藥物屬於注射和口服藥物,根本不是專門為直腸給藥的栓劑。在中國所有的指南里面沒有看到說藥物可以直接灌腸的,那麼請問你們這些所謂的灌腸療法是不是屬於違規操作呢?

  • 6 # 暖蛋3

    我不講科學道理,我講身邊的兩個例子,老家有個很厲害的兒科大夫,在農村來講很厲害,為什麼很厲害。就是因為用了特效藥。抗生素之類的。給小孩兒稱體重打針輸液。最小的孩子十個多月就給人家輸液,我看到這種療法,覺得這是庸醫。農村人受文化水平影響只看結果,覺得她看得好,她什麼療法流行他就用什麼,曾經有一種不是打針不是輸液的療法,推靜脈,在他的治療下,我變成了大頭,對,身子小,臉卻很大。我只記得那種藥很貴,是激素。推靜脈拔我們班裡好幾個同學都搞成了大臉,他說停藥會消腫,我今年都三十歲了,還是大臉。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流行灌腸了,她也跟進,療效確實好,退燒快。我也在我兒子小的時候給他灌過一次,但不是在她這裡。兩年前聽老家人說,她把人家三歲兒子灌腸灌死了,那小孩我見過好幾次,很聰明。她嚇得躲起來,然後給人家賠錢幾十萬了事,村醫不差錢。另一件事,就在這個冬天,我們縣城一個老牌診所也灌腸死了一個小孩子,這個醫生是個成功的商人,但醫術醫德我覺得一般,也算庸醫,剛開始是個牙科,後來開始看病,什麼病都敢看,微波治鼻炎,專搞一些噱頭來坑人,然後在感冒咳嗽這方面下藥比較猛,療效比較快。最重要的是比醫院便宜,所以門庭若市,在縣城十字路口盤踞多年早已盆滿缽滿。今年冬天把小孩兒灌腸灌死了。你們那裡有沒有灌腸灌死的案例?但是農村越來越多的診所開始有灌腸了。他們都不怕嗎?站在醫生角度,他們知道肯定有風險,但是打針輸液也同樣會出醫療事故啊。打疫苗也有風險,但唯獨灌腸我開始拒絕了。拒絕這種療法,因為醫院裡沒有。

  • 7 # 輕鬆育兒學堂

    寶寶生病能口服藥物治療的,就不需要灌腸,不是一生病就首選灌腸,灌腸並不能包治百病。

    1.灌腸不能隨意用藥

    灌腸要去正規醫院,不要選擇小診所。有些藥物會引起寶寶過敏,並不是所有藥物都適合灌腸。

    2.灌腸器具消毒不徹底

    灌腸器具消毒不嚴格會造成寶寶感染,原本生病的寶寶抵抗力就差,更容易交叉感染加重病情。

    3.容易傷到寶寶直腸

    寶寶的腸粘膜非常脆弱,用力不當,會損傷寶寶腸粘膜,引發感染。

    4.寶寶不配合

    直腸給藥會讓寶寶緊張哭鬧,不配合時,會增加操作難度,加大寶寶受傷風險,且藥物吸收率差。

    5.直腸給藥,會傷及寶寶肝臟,還容易引起寶寶腹瀉。

    經常用到的肛門給藥的就是退熱栓,是再寶寶高燒不退,普通退熱藥不起作用時,才使用的,其他的直腸給藥要謹慎選擇,寶寶生病,要去正規的醫院接受治療,不要盲目相信小診所的“偏方”!

  • 8 # 家庭醫生線上

      孩子的身體抵抗力比較差,容易出現多種疾病,如果是成年人出現這些普通疾病,正常的吃藥就可以治療,但是給小孩子吃藥是比較困難的,所以,為了給孩子用藥,就會採取透過胃腸道給藥的方式,也就是所謂的灌腸

      那麼,灌腸對孩子有什麼危害?

      1、降低免疫力灌腸治療多在診所進行,往往還被掛上綠色療法的牌子。由於專業知識的不足,所謂無知無謂,什麼藥都做灌腸。有時候,個別診所醫生為迎合家長追求見效快,使用大量激素灌腸,會引起免疫力受損。

      2、引起過敏灌腸治療之前不可能會做皮試的,家長也不清楚具體用藥,一旦出現過敏性休克,可能會導致嚴重後果。

      3、腸道菌群失調人體腸道內有很多對身體有益的細菌,叫益生菌。灌腸用藥會引起菌群紊亂,特別是抗生素類藥物會殺滅腸道有益菌而導致腹瀉。

      4、引起腸道功能紊亂如果經常灌腸,還會使肛門括約肌更為鬆弛,以致對便意的敏感性更差。經常洗腸容易引起腸道菌群混亂,導致腸道功能紊亂,引起腹部脹氣、腹瀉等症狀。

      5、引起其它併發症由於灌腸操作本身屬於侵入性操作,具有一定風險,同時由於肛腸構造的特殊性,非專業人士的操作會導致各種嚴重併發症的機會大大升高。臨床上觀察到,灌腸操作所導致的併發症從輕到重分別有:肛周面板損傷,腸道粘膜損傷,大便失禁、腸道感染、出血、甚至腸穿孔、破裂、水電解質紊亂、虛脫等。

      另外,注意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照顧好寶寶的飲食,均衡孩子的營養,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增強免疫力和抵抗力,才能減少孩子生病的次數。生病就醫一定要去正規的醫院,及時觀察孩子的身體狀況,不要延誤最佳的就醫時間。

  • 9 # 小兒外科龐軍良

    小兒灌腸,一般是在寶寶遇到便秘、大便排不出、腸道積氣等情況時會使用,臨床上沒有見過什麼明顯副作用。一般灌腸用到的多為生理鹽水和肥皂水按比例混合,現在也有人透過這種方式給寶寶體內輸送一些營養或藥物,透過腸道吸收。

    灌腸的方法還是要根據寶寶的身體健康狀況來判斷,尤其是寶寶的消化道健不健康,會直接影響到灌腸的效果以及之後所產生的反應。所以當寶寶需要灌腸治療時家長也要對孩子健康情況有個大致瞭解,當發現有什麼問題要及時聯絡醫生。

  • 10 # 醫楨致聖

    灌腸就叫做直腸給藥,不同於醫院那種外科的灌腸,這也是很多家長最容易誤解的問題。

    直腸給藥,其實就是把一些藥物,透過灌腸管經過肛門推送到直腸,透過直腸粘膜把藥物吸收。比如說消炎藥,退燒藥,中成藥等等。

    目前在臨床上使用的還是比較多,一些大醫院也有在用,下面基層門診使用比較廣泛,特別是對於發燒,腹瀉用的比較多。

    由於灌腸療法沒有痛苦,不疼不癢,在很短時間就搞定了,比較容易被小孩子接受,在很大程度上也代替了靜脈輸液,這也是灌腸的最大好處。

    好多人都對灌腸有很大的排斥感,其實相比於口服藥物,還需要透過胃腸道,肝腎進行吸收以及排洩,明顯減少了藥物對內臟的毒副作用。相比於靜脈輸液,更是明顯,不僅不刺激血管,也不容易傷害脾胃,更重要的也大大減少了藥物過敏的機率,真的是一舉多得。

    當然了,給孩子灌腸好不好,還要看給孩子灌腸用的都是什麼藥,如果能夠儘量選擇中藥灌腸,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藥物對直腸粘膜的刺激。

    只要不是頻繁的進行灌腸,同時在灌腸過程中操作手法要柔和,注意區域性消毒,不可暴力損傷粘膜,因為直腸粘膜部位容易滋生細菌,如果操作不當,否則非常容易導致區域性感染,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不管是哪種治療方法,都有它的適應症,有利無弊,就看醫生根據孩子病情,如何進行權衡,一方面要保證對孩子副作用比較小,另外還要保證治療效果好,只有這樣才能做一個合格的有醫德醫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區塊鏈與比特幣未來的方向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