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不把犯人流放到外興安嶺呢?
6
回覆列表
  • 1 # 南朝居士

    流放犯人不往最苦的地方往哪裡流放呢?你以為宋朝那樣流放杭州、蘇州?

    哪個朝代都一樣,清朝是關外、新 疆、雲貴等地,寧古塔位於黑龍江牡丹江市,當時是原始森林,寒冷、落後、寸草不生,滿清設定了寧古塔將軍鎮守,

    從三皇五帝開始就流放犯人到老少邊窮地區,比如舜把堯的兒子流放,禹把舜的兒子流放。不僅古代中國喜歡流放犯人,毛子喜歡流放西伯利亞,日本喜歡流放北海,還有最有名的拿破崙,被流放小島做島主

    流放的目的,一個是讓他們開荒戌邊,增開人口,開發當地,二個顯示皇帝仁慈,不殺生,三個實際就是折磨人,讓其他人看到,犯事的下場是自己被砍頭,家人被流放為奴隸,起震懾作用。

    流放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大致意思是流放到寧古塔,給當地的滿人、官僚為家奴,也就是奴隸,當然,一般是軍人,所以叫“披甲人”。

    蘇軾也被多次流放,一次比一次偏遠,一次比一次苦,先黃州,再杭州,在廣東惠州,再海南島詹州,海南島當時是蠻荒煙瘴之地。

  • 2 # 坐看雨收雲散

    清劇中,龍顏震怒的皇上的一句,發配寧古塔為奴,永世不得進關!嚇得犯事大臣當場昏死,比說拉出去砍了,還驚恐!到底寧古塔有什麼可怕之處?比殺頭還可怕嗎?

    寧古塔其實是個地名,範圍很大在今天的海林市和寧安市。三百多年前這裡是苦寒之地,人煙稀小,寸草不生,氣侯極其惡劣。最冷時能達到零下三四十度,來這裡服刑的犯人受盡凍,餓折磨而死。基本沒有生還的。除非皇恩浩蕩免你的罪,讓你回去。犯人到達寧古塔要做披甲人的奴隸。披甲人就是守衛邊疆非旗人的土兵。清政府為了穩定軍心,鞏固邊防把犯人賜給土兵當奴隸使喚。東北地區是大清王朝的龍興之地,雖然苦寒不毛,但清廷為了它的安全設立了寧古塔將軍專門負責這裡的邊防和生產建沒,以及這裡稅賦管理。寧古塔再向北就是老毛子的地界,寧古塔邊防軍更是為了防止老毛子侵入清朝的龍興之根。清初的文字獄把大批的文人,達官發配到寧古塔。由於大多數是南方人,沒到寧古塔在半路上就凍餓而死的佔去一大半,後有僥倖沒死的人說了一句令人不寒而礪的話,人說黃泉路,去一次寧古塔頂去黃泉路十次!

    清代的流放,也稱謫戍,發譴,充軍等,儘管名字有差異,但實質是一樣的。都是把犯人或家屬分給披甲人當奴隸,或給旗人官兵做僕人使用。運氣好的給當官的做個僕人還有生還的可能。不好的只有受盡寒苦折磨而死!!

  • 3 # 戴你看歷史

    我們在一些清朝影視劇中會看到,某某人犯罪,被流放到“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這裡首先要高畫質吃兩個詞,一個是寧古塔,一個是披甲人。

    寧古塔在哪,是什麼地方,我們先來看地圖地理位置。

    寧古塔就是一個邊荒之地,今為黑龍江省海林市長汀鎮舊古城村。寧古塔其實沒有塔,寧古塔是滿語“六個”的意思,相傳有六個兄弟在此各佔一方,寧古塔由此得名。在清朝寧古塔是清朝統治東北邊疆的重鎮。但是這個地區在當時地廣人稀,氣候惡劣,生活極其艱苦。除了寧古塔鎮上有些人外,其他地方都沒有人,有的只是森林、沼澤和野獸,如果你想逃跑,那還會死的快些。

    披甲人是什麼呢?按照字面意思就是穿盔甲之人,就是指滿洲八旗兵卒。披甲人在全國各地都有駐守,不僅僅是寧古塔地區。寧古塔駐兵平時打獵承差,遇到戰事,則出征為披甲人。

    由於寧古塔地廣人稀,為了加強該地區的經濟建設,清政府往往將犯罪之人及其家屬流放到此地,給披甲人為奴,為期服苦役。一般發配到的寧古塔的人,基本上判了死刑。

  • 4 # 雨後青山秀

    寧古塔是一個地名,位於東北邊陲的黑龍江,但並不是因塔而得名。相傳清皇室遠祖有六個兄弟在此居住,滿語中“六個”就是“”寧古塔”,因此而得名。清朝順治年間,規定寧古塔為犯人流放之地,大量的明朝官員也被流放至此。

    由於寧古塔地處北疆苦寒的區域,一年中有一半的時間都是嚴寒的氣候,環境嚴酷,人跡罕至,關內的人根本無法承受,所以沒有人願意去。於是清廷就採取強制的手段,將犯人流放到那裡去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是指戰爭中投降的人,民族不一,被編入旗下,他們幫清朝統治者守衛邊疆,平日裡以狩獵耕田為生,到了戰時則披甲上陣。披甲人地位極低,流放給披甲人為奴,後果可想而知。

    人犯被流放到寧古塔後便開始服苦役,每天從事挖山砸石、開荒種糧、修橋鋪路等等的高強度高體力勞動,很多人沒有房子,只能搭建簡陋的窩棚居住。這不僅是對人犯肉體的折磨,更是對心靈和精神的折磨。

    《大清律》中規定:“凡盜竊臨時拘捕,為首殺人者,照強盜律,擬斬立決。為從者,應發往吉林、烏喇、白都諾、寧古塔等處披甲人為奴”。

  • 5 # 閩東小村66666

    相信大家經常在清宮劇裡看到這樣的臺詞:流放寧古塔,永世不得入關。許多人寧願自殺也不想被流放”寧古塔“。

    寧古塔在哪?

    寧古塔並不是塔,在滿語裡”寧古“意為”六“、”塔“意為”個“,所以意思是”六個“。

    寧古塔曾經是金國國都,寧古塔將軍的駐地,北方重鎮。所以清朝在寧古塔有大量的軍隊駐紮,那的軍人便稱”披甲人“。

    古時的寧古塔就是現在的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長汀鎮古城村。

    寧古塔為什麼這麼可怕?寧願自殺都不去

    寧古塔常年冰封,氣候寒冷,荒無人煙。被流放寧古塔意味著被判了死刑,但是卻比死亡更可怕。

    許多達官貴人、皇親國戚過慣了養尊處優的生活,受不了寧古塔的艱苦條件,往往死於來寧古塔的路上,即使到了寧古塔有的人也受不了酷寒等被凍死。被流放到此的犯人缺衣少食,還要從事高強度的體力勞動。因此來寧古塔的犯人死亡率特別高。

    從順治年間開始,清朝將犯人流放寧古塔。有兩點原因:

    一是因為寧古塔條件艱苦,寸草不生,適合改造罪犯,將犯人流放至此懲罰他,並讓他反思反省,接受風沙的洗禮。

    二是為了彰顯清朝實力,犯人到此給披甲人為奴,開墾荒地,修橋築路。將女真家族老家建設的更好,並給當地滿人當牛做馬,以顯示祖上的榮耀。

  • 6 # HuiNanHistory

    誰說清朝流放犯人只會流放到寧古塔?

    根據《清史稿·刑法志》的記載:“初第發尚陽堡、寧古塔,或烏喇地方安插,後併發齊齊哈爾、黑龍江、三姓、喀爾喀、科布多,或各省駐防為奴。乾隆年間,新疆開闢,例又有發往伊犁、烏魯木齊、巴里坤各回城分別為奴種地者。”

    以上短短一段文字,已較為全面地總結了內地漢民可能被朝廷流放的去向,其中不僅有東北地區的寧古塔——三姓等地也都是清前期不斷開拓後,才正式納入到統治體系內——還有蒙古、新疆乃至各省八旗駐防。

    以新疆為例。乾隆二十九年(1764)八月,刑部奏:“應發新疆各項人犯,一體解交陝甘總督衙門,分發烏魯木齊、伊犁等處,給種地兵丁為奴。” 隨著清朝相繼取得對準噶爾汗國、回部的軍事勝利,新疆地區被正式納入到版圖。因此,清朝必須要移民實邊,並組織足夠的人力進行耕種,以滿足當地軍府的糧食需求。在此背景下,各種被判處流刑的罪犯,自然會被髮配到新疆。

    乾、嘉年間的發遣,主要是伊犁等北疆地區,直到道光時期,朝廷才決定更改流放地點,“擇其情有可點,充實南疆”,要求這些犯人承擔開闢南疆地區農業的工作。

    當然,漢人的流放地點是邊疆,而清朝統治之下非漢族群的犯人,流放地點卻是內地。

    例如,《理藩院則例》就規定,凡蒙古之人盜取馬匹者,一、二匹流放山東、河南等處,三至五匹發往湖廣、福建、江西、浙江、江南等處,如果數量達到六至九匹,則直接流放到雲南、貴州、兩廣等煙瘴地方。除此以外,還有像引發兩次廓爾喀之役的紅帽喇嘛十世夏瑪巴,他的駐錫地西藏羊八井寺的紅帽喇嘛,全部被流放到福建、廣州、浙江和江西等地。

  • 7 # 冰檸紅茶Besion

    流放是古代一種刑罰,殘忍程度僅次於死刑,不管流放哪裡,肯定都是不毛之地。

    寧古塔並不是塔,而是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一個村鎮,是當時北部邊疆重鎮,我覺得把犯人流放到寧古塔,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北疆苦寒,流放過程路途艱辛,從肉體上進行懲罰;

    2、遠離家鄉,古人對家鄉感情身後,從精神上進行懲罰;

    3、人們對寧古塔的認識都是人間地獄,有去無回,增加了人們對流放的恐懼;

    4、北疆人煙稀少,流放至次可以增加當地勞動力,更好地發展建設;

    其實寧古塔並不是一無是處,作為滿族人的龍興之地,那裡物產豐富,野味遍地,僅僅是缺少開發,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說的就是這裡。

  • 8 # 孤獨的人209381559

    清妖入關後,為了保護所謂的“龍興之地”的“風水”,就對山海關外廣mao的中華東北,實施了禁邊政策,禁止關內的人民進入這片土地生活。隨著中俄《尼布楚條約》的簽訂,清妖對今日內外東北的封禁更加嚴苛。第一大島庫頁島,只是每隔五十年派人上島巡查一次,政府機構,最遠只設置於黑龍江下游的廟街。而格爾畢齊河-外興安嶺-北海一線的邊境地區,每年只巡查一次。清中期以後,只是委託邊民巡邊,官方的巡視幾近於停止。而寧古塔,已經是清妖政府機構在內東北的最遠設定之處。所以,清代犯法而被流放的犯人,最遠只到寧古塔,而不是外興安嶺。(圖片源自網路)

  • 9 # 軍武最前哨

    "流放"作為古代刑法手段之一,目的地通常都會被選在位置偏遠、環境惡劣的地方!比如唐代的韓愈曾被流放至潮州、宋朝的蘇東坡被流放至海南島。

    看過清史影視作品的朋友應該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臺詞:發配至寧古塔,予披甲人為奴,永世不得入關!這裡所說的"寧古塔"通常就是清朝政府流放犯人的首選之地!

    那麼,清朝為何會將寧古塔作為犯人的主要流放地呢?首先,在地理位置上寧古塔屬於東北邊陲,自然環境異常惡劣,屬於北境苦寒之地!而流放的目的就是為了懲罰犯人,讓其在身心上皆受折磨!

    所以說,寧古塔的自然環境十分符合懲戒罪犯的要求。

    其次,寧古塔在清朝時期除了是流放犯人的主要接收地以外,還是當時重要的邊塞重鎮。駐紮有大量戍邊的將士,也就是前文提到的"披甲人"。犯人被流放至此地後,不僅可以協助戍邊事務,也經常被當作軍士們差遣的奴隸。

    再次,當時主導政權的滿人將寧古塔視為"龍興之地",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發源地!傳說清太祖努爾哈赤的曾祖父福滿的六個兒子曾居住於此,而滿語中"寧古"意為"六","塔"意為"個",合在一起就是"六個"的意思。

    雖然滅明後滿人入關住進了紫禁城,但卻時刻沒有忘記自己的"孃家"寧古塔。於是,為了支援家鄉建設,多把犯人流放至那裡從事各種基礎建設工作。

    而至於為何沒有選在外興安嶺,主要是因為那一帶早在康熙年間就與沙俄爭議不斷,歸屬問題跌宕起伏,雙方時常還會發生交戰。如此一來,對於原本要限制流動性的犯人不利於管理。

  • 10 # 張賜宏

    寧古鎮可能是滿人的發源地。加上流放的犯人大多是宮廷內部,勾心鬥角的失敗者,還有文人犯罪,科場犯罪等都被流放到寧古鎮。有的全家流放,有的全族流放。為什麼清朝不把犯人流放到外興安嶺,而流放在寧古鎮呢?可能是清朝讓這些犯人回原發地去,靜心改造,為發源地服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了工作而努力的理由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