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貓旁旁
-
2 # 小俠皮皮
可怕的兩歲”說好的性格是從“可怕的兩歲”中培養出來的,真正的育兒從這一刻開始。 "可怕的2歲,可怕的3歲,難以忍受的4歲!" 我相信很多父母都聽說過這句話,它不是毫無根據的,它是真實的。如果有一天,你突然發現你的孩子變得不可理喻,不是因為你的孩子有任何問題,而是因為你已經迎來了你自己必要的階段。 作為父母,一個人必須首先了解孩子在這個叛逆時期的表現。此外,一個人必須學會正確地幫助孩子度過這一時期,把“糟糕的兩年”變成“可愛的兩年”,並培養出一個品格良好的孩子。 如何讓孩子把“糟糕的兩年”變成“可愛的兩年” 面對可怕的兩歲,我們無助嗎?當然不是,我們也應該藉此機會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格。 1.有效溝通 我們知道,兒童的反叛是這個年齡組的一個必要階段,因為我們太關注他們了。因此,我們應該理解孩子,而不是責罵他們,讓他們在平靜的狀態下慢慢過渡。
《可怕的孩子》中提到的有效溝通的三個原則非常實用。你不妨使用這種方法。 原則1在語言上是明確的:不要使用孩子們不懂的語言,比如“做好人”,而要說“你必須坐在車裡!”如此特殊的語言。 原則2語言簡潔:用5個單詞而不是50個單詞,例如,讓孩子從椅子上下來,說“從椅子上下來!”簡單明瞭。 原則3命令而不是要求:不要和你的孩子討價還價。事實上,這個年齡的孩子不會受到任何好處的誘惑。如果孩子們直接說“我希望”和“你應該”這樣的命令,他們會更容易理解。
2、父母少說“不” 當我們看到一個孩子做危險的動作時,我們會下意識地說“不要爬椅子”、“不要鑽到桌子下面”和“不要碰電扇”。這些禁忌的話只會讓孩子覺得你想讓他這麼做。他聽到的是“爬椅子”、“鑽桌子”和“摸風扇”。這個孩子認為做這些事情會讓你快樂,但是他馬上就做了。結果,他受到了批評,使他不知所措。 因此,第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有效溝通非常有用。簡單直接地告訴孩子“爬下來”、“鑽出來”和“離開它”。有了這些簡單直接的單詞,孩子一聽就能理解。 3.注意安全 這個孩子活潑好動,不能限制他的活動,所以他必須注意孩子的安全。檢查你的家庭環境並採取所有安全措施。 如果餐桌和茶几的角是方形的,很容易傷害活躍的兒童。使用毛巾或專用工具包來抬高邊角。孩子們喜歡把手放在插座的插座裡,他們應該注意密封插座。孩子們喜歡爬得高,不要把東西堆在雙層床或窗戶下面,以免孩子們利用漏洞。孩子們喜歡從餐桌和椅子上站起來。不要把孩子們單獨留在餐桌和椅子上。 4、樹立規則意識 對孩子溫柔而堅定。魏博士說:“溫柔不是讓步或遷就,而是接受孩子的情感,傾聽他的想法。”堅定不是限制兒童的自由,而是堅持原則,基本底線不能妥協。 例如,吃飯時,孩子們不想洗手,不洗手就不能吃飯。他們必須堅持這一原則。你可以透過玩遊戲輕輕地帶你的孩子去洗手,一邊洗手一邊唱歌,“第一步捲起袖子,第二步弄溼手,第三步用肥皂,第四步洗手,第五步把手擦乾淨”。這樣,你的孩子會覺得有趣,他會積極合作。慢慢地,孩子們會喜歡這個過程,養成習慣,然後有意識地洗手。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全心全意地致力於孩子的培養。如果我們想讓他像30歲時那樣,我們應該從兩歲開始,那時他會好好管理他的孩子。
-
3 # 茉莉花味麵包
兩歲的小孩因為自我意識的形成會有逆反心理和執拗心理,依賴心理等,孩子兩歲的時候會有想獨立可是獨立能力又不夠,就會造成你幫她她不高興,不幫她也會不高興,兩歲的小孩只能用哭來表達他的情緒,在孩子有這些情況的時候,作為父母不應該苛責孩子,去接受孩子的情緒,在撫平他的情緒,教會他怎麼去準確的表達她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充分的去滿足他的想法和孩子一起去實踐一下她自己的要求,父母不應該急躁,不耐煩,要做給孩子做一個正確的榜樣,讓孩子在耳渲目染的環境下慢慢的學會表達情緒發洩情緒,做父母很難,慢慢磨鍊,時刻學習,應對熊孩子的發展變化,
-
4 # 松達媽媽
想要“可怕的兩歲”變成“可愛的兩歲”,媽媽需要一些小技巧!
育兒這條路上,沒有母親是孤獨的。
不同的娃,不同的生長環境,卻擁有同樣恐怖的2歲!
2歲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個叛逆期,但並不嚴格侷限在2歲,而是從1到3歲的範圍,孩子叛逆有早有晚,有輕有重。
叛逆具體表現在:◆喜怒無常,說翻臉就翻臉!
◆逆反,什麼都是“我不!”
◆有自己的主意,固執,任何事都喜歡自己做
◆領地意識強,不經同意不得碰他的東西
◆不接受失敗的結果
為什麼孩子會在2歲的時候出現叛逆期,表現如此可怕呢?1、自我意識萌發
嬰兒期,孩子沒有自我意識,以為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直至兩歲左右,孩子開始意識到“我”的存在,也意識到“我”是和別人不同的。從心理發展學來看,這其實也是孩子的一場“獨立戰爭”,目的是為了自我、自由和自立。
吃飯吧?不。
穿衣服吧?不。
出門了。不。
這個時候的小孩子們,就是行走的說“不”機器。他們迫切需要用“不”,來感受和證明自己的獨立。
2、好奇心爆棚
這個時期,負責邏輯的左腦開始發育,寶寶對世界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心,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喜歡問“為什麼”。
為什麼月亮在天上?
為什麼蚊子會咬人?
為什麼小狗不會說話?
孩子對什麼都充滿了好奇,想要去了解。腦子裡裝了十萬個甚至二十萬個為什麼,分分鐘會被逼瘋!
3、情緒控制能力差
孩子年齡小,大腦前額葉尚未發育成熟,無法很好地控制情緒。加上對挫折的容忍度低,遇到稍不如意的事,很容易感到挫敗和沮喪,情緒容易爆發。
透過一次又一次發脾氣,孩子也會認識到自己的不同情緒,逐漸掌握到情緒控制與調節能力,形成自己的情商能力。
怎麼做才能讓孩子順利度過可怕的兩歲呢,家長們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1、溝通時要有技巧
用選擇來代替命令,減少孩子說不的可能。
比如穿衣服,我們如果說“來,穿衣服啦。”孩子很可能會說不。
但如果我們那兩件衣服,問孩子你要穿哪一件,孩子可能會在思考選擇後配合你的行動。
除了選擇,我們還應該給孩子更多的激勵。
比如,當走路回家的時候,孩子很可能會拒絕,不願意走路。
但當你換種說法,比賽誰走得快,誰先到家,孩子可能會更有興趣。
2、不要孩子一哭就妥協
孩子其實很聰明的,當你沒有滿足他的要求時,他會用哭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如果你扛不住,妥協了,他會記住在什麼情況下你會妥協,將這個作為自己的必殺絕招。
因此,不要孩子一哭一鬧就妥協。
3、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不和孩子一般計較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不止大人,孩子也一樣,一樣會有情緒不好,失落的時候,需要進行發洩。所以不要孩子一不聽話或者有抗拒表現的時候就想要教育孩子,懲罰孩子。
我們真正要做的是,瞭解孩子為什麼會抗拒,尊重孩子的想法,幫助孩子建立情緒管理意識……
-
5 # 兒科趙大夫
上一秒還賴在懷裡,撒嬌玩鬧,下一秒就強人所難,蠻橫不講理,從嗷嗷待哺的小嬰兒,一下變成不可一世的小霸王,父母苦惱極了,“可怕的兩歲”為什麼這麼可怕?怎樣才能變成小可愛?
兩歲寶寶有“自我概念”了
心理學上說,2歲前,孩子和媽媽處於共生階段。在ta的認知裡,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我就是媽媽,媽媽就是我。媽媽笑了,我就是開心的,媽媽不高興,我也是難過的。
兩歲後,孩子的自我概念開始發展,心理逐漸分化。ta知道,自己和別人不是一回事,我是我,媽媽是媽媽。自己的情緒、願望、需要、想法、喜好,可以和別人不一樣。
“玩具是寶寶的”,“我要吃飯”等,這些話,都是兩歲寶寶自我意識的體現。
既然,我是我,你是你,兩歲寶寶就要搞事情,覺得自己是主宰,開始不聽父母話。
絕對自信
這種自信,有些盲目。
兩歲寶寶覺得,爸爸媽媽就是為他們而存在的,就要關注他們,為他們做事,圍著他們轉:逛商場時,從大人身邊跑開,把大人的話當耳旁風,把飯菜弄得到處都是,在兩歲寶寶的小腦袋裡,“我就是太陽,大家都要圍著轉”!
他們想當然認為,爸爸媽媽能讀懂自己的心思:心裡想喝橙汁,嘴上說喝牛奶。大人把牛奶端過去,寶寶很生氣,你明明該懂我的——推翻,要橙汁!給了橙汁,可能又嫌杯子不好看……,
像上面提到的20個月的女寶,“一言不合就哭鬧”,兩歲男寶,“說話不如意就把東西扔地上”,就是這樣情況。
他們覺得,大人就該知道自己的想法,就該懂我,該順我的意,不按想法來,就哭就鬧,不消停。
缺乏挫折耐受力
積木沒搭好,想要的沒得到,想要的說不出來,都可能崩潰大哭,亂作亂鬧。
兩歲的寶寶,對挫折,真的承受不來。
好奇心重,想弄清所有事情
兩歲寶寶好奇心也很重,什麼事都想弄清,也什麼都想插手。“媽媽的口紅能不能當畫筆”,“馬桶的水能不能喝”兩歲寶寶總想一探究竟……
怎麼樣,知道兩歲孩子為什麼討人嫌了吧?不是故意的!他們也不想,一切都是因為他們在成長!
問題就是機遇。
只要善於引導,就是改變的開始,兩歲寶寶也不例外。
可怕的兩歲,標誌著孩子進入新的自主探索階段,父母要針對孩子身心特點,培養好性格,從兩歲起。
1、 做“兼職媽媽”
寶寶兩歲前,父母,尤其是媽媽,整天圍著孩子轉,24小時貼身保姆。
兩歲後,媽媽要有意識重新定義角色,既然寶寶長大了,有了自我意識,想要說了算,何樂不為?
媽媽也要改變,不再做孩子的保姆、僕人,慢慢退後,做“兼職媽媽”,減少為孩子做事,把屬於孩子的責任一樣一樣給他們,自己的事自己做,增加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讓他們得知道,“我能做什麼,我能做到什麼,我還做不到什麼”。
飯自己吃、衣自己穿,這樣放手,鍛鍊獨立,又增加親子感情,寶寶的性格也會變好。
2、讓孩子做選擇
兩歲的寶寶,自我概念開始確立,凡事也想說了算,不按父母說的做。
父母何不投其所好,讓寶寶多參與,一切都是大人做主,寶寶當然對著幹。
朋友說,有一天,突然降溫,她想讓寶寶穿外套。可她27個月的女兒,說什麼也不穿,強行穿上,就脫下來,扔在一邊。
朋友很生氣,覺得女兒太不聽話。問我怎麼辦。
我說,遇到這樣的情況直接拿兩件外套,讓女兒選,想穿哪件。朋友一試,果然,寶寶乖乖選了一件,什麼也沒說,就穿了。
別看孩子小,兩歲寶寶也想刷存在感,讓ta做選擇,投其所好,自然不哭不鬧。
3、引導孩子說出來
兩歲寶寶不講理,常常因為有理“講”不出,語言表達力差,說不出,不會說。
要引導寶寶說出來,孩子一言不合就大哭,要直接和ta說:“寶寶你哭,媽媽也不開心,可是,媽媽並不知道你為什麼哭,能告訴媽媽嗎?”
幫孩子學會覺察自己的情緒,對別人情緒有迴應,慢慢學會管理情緒,情商高,性格好。
4、要學會劃界
在行為、心理、情感上與孩子劃出界限,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要做的事,不能總圍著他轉。
“媽媽現在要做飯,不能陪你玩了,你可以在旁邊,但不能總叫媽媽。等媽媽做完飯,咱們一起捉迷藏……”
讓孩子學會等待,給孩子立規矩,讓孩子有界限感,學會尊重別人,“可怕的”兩歲,當然變成“可愛的”兩歲,你說呢?
-
6 # 喜仔麻麻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了解為什麼孩子在兩歲時會被稱為“可怕”。
瞭解了孩子的身心發育特徵後我們才有可能對症下藥,激發出孩子性格特徵中積極的一面,疏導孩子情緒中不良的成分。
一、兩歲孩子的性格特徵
1.什麼都喜歡說“不”
兩歲的孩子多半有個口頭禪——“不”,他不僅喜歡違背大人的意願,就連自己的意願他也不一定遵循。比如他明明想要“白的”,卻偏要選“黑的;本來想做某件事情,當你問他他偏說“不”。在這樣的極端下,他不斷探索、發現這個世界。或許大人會覺得很惱火,但這卻是他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對秩序出奇的敏感和執拗
兩歲的孩子,進入一個秩序的敏感期,對一切都要求“一致”。任何一件事,不管是它發生的順序、方式,還是地方,他都要求其保持不變,家裡的每件東西都必須放在他認為應該放的地方,且固定不變。
他也要求某件物品是誰的就是誰的,不能給別人。
3.執著於自己做決定,卻又無法做選擇
兩歲的孩子覺得“做選擇”是件異常艱難的事情,這時的他常常認為可以又都不可以,他經常做決定,但很快又會反悔。
他會經常因為做矛盾的選擇而和父母起衝突,令人頭疼不已。
4.固執、不聽話,其實是為了獲取安全感
兩歲多的孩子就是固執、不聽話的代名詞。其實,對於孩子來說,世界仍然是不確定的,無法掌握的,他霸道、不講理,只是為了證明他的小小世界他能做主,這樣的掌控感會讓他感到安全。
當他感到情緒緊張的時候,經常會有誇張的行為表現,遇到一點點小事就會大發雷霆。為了和兩歲的孩子順利對話不致激起他強烈的反抗,家長需要使用完全肯定的敘述句,比如“該做…了”、“你一定要…”。
5.以自我為中心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願意和小夥伴分享自己的東西,不願意和別人合作玩遊戲,互相搶奪玩具的事情經常發生。他會經常說“這是我的”,對屬於自己的東西產生了保護意識,他不想別人碰他的東西。除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他基本不會注意其他人。
6.用攻擊行為進行溝通
這個階段的孩子經常表現出“打人”的行為,對他來說,“打”並不代表不喜歡或者生氣,而是他能夠掌握或使用得最好的一種溝通方式。他可能並不真正理解“打人”的含義,他只知道這樣會引起注意。
那麼對待孩子這些正常的“叛逆行為”,家長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讓“可怕”變“可愛”,和孩子愉快的相處呢?
二、“可怕”變“可愛”,與孩子愉快相處
1.和孩子提前約定好規則
一般情況下,只要提前和孩子約定好,孩子都會按既定規則行事。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孩子會有反覆,這是非常考驗家長耐心的,如果家長總是著急,想著“完成任務”,會被孩子看穿心思。所以不要總是因為家長自己的原因去縮短或減少孩子執行規則的程式。
提前跟孩子約定好一套切實可行的程式,並協助孩子長期堅持不懈,對我們和孩子都是明智的選擇。
2.接受孩子追求“一致”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允許孩子保持他的小小執拗,按照他的意願把他自己的玩具及其他物件擺放在家裡固定的地方,並且要他養成自己擺放東西的習慣。
3.對孩子下指令時儘量用肯定句敘述
在對孩子下指令時,不要把自己圈定在沒有任何迴旋餘地的要求裡。比如說,你想要孩子乖乖吃飯,與其說“不好好吃飯就沒有點心吃”,不如說“點心是飯後吃的哦,我們好好把飯吃完就可以吃點心了。”
4.想辦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對倔強的兩歲孩子來說,如果他不喜歡我們想讓他做的事情,要儘量避免與他硬碰硬地正面衝突,如果和孩子硬來,只會最後惹得你大發雷霆。明智的做法是一邊跟他說說話,轉移他的注意力,一邊做你想讓他做的事情。
5.轉移關注點或者帶他離開
兩歲多的孩子對事情的專注度並不高,注意力很容易被轉移,如果遇到他鑽牛角尖的情況,想方設法把他的關注點轉移到另一個事物上,或者迅速“撤離”事發地點。
6.對他的哭鬧置之不理
哭鬧是這個年齡的孩子反抗父母的法寶,遇到孩子耍賴,家長最好的辦法是置之不理。如果孩子一發脾氣,你就對他百依百順,那麼哭鬧就會成為他的“必殺技”,而且會愈演愈烈,一旦你無法滿足他的要求,他的哭鬧也就不會停歇。重要的是家長要堅持一貫的原則,不能一時不理,一時又犯“可憐孩子綜合徵”,心軟答應孩子的要求。
7.給孩子做選擇的權利
讓孩子有所選擇,這會讓他覺得自己是重要的,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而不是一定要按照爸爸媽媽的意願來。這種感覺對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非常重要,一旦孩子覺得自己有了決定權,他會很容易接受你給他的選擇。比如,你問孩子“你是看完動畫片再吃飯,還是吃完飯再看動畫片?”(他一般會選擇後一個,後面的更容易讓孩子記住,所以,你更傾向哪一個,就把哪個儘量放在後面。)
雖然我們有這樣那樣的溝通技巧去努力和孩子和諧相處,但不要期望孩子事事都會順你的心,聽你的話。
接受孩子的天性,不要因為孩子的固執和執拗而生氣,這只是他人生當中很短暫的一段時光,孩子會成長,而有些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等待他成長。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要看兩歲的孩子出現了什麼問題,比如說她想要的東西你不給她,她就撒潑打滾,這個時候的你就要如何教育孩子改正這個不良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