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之策

    趙王使使者視廉頗尚可用否,……趙使者既見廉頗,廉頗為之一飯鬥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

    這是出自《廉頗與藺相如傳》一文,也有了後來的成語: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然而廉頗一頓飯真的可以吃下一斗米,十斤肉,一斛酒嗎?

    Δ古人吃飯

    之所以顯得古人吃的這麼多,主要是因為古人與我們現在的計量方法不同。古代的一升相當於現在二百毫升,一斗也就是四斤多,一斗米也就三斤重。雖然一頓飯能吃三斤,即使已經很多,但是相對來說還在人類承受範圍內。

    而十斤肉有多少呢?在古代是半斤對八兩,如果這樣計算,十斤肉就對應於現在的五斤肉。再者只是說一頓飯有這麼多,但是真的做這麼多會全部吃下嗎?或者說一斗米與十斤肉只是原材料,未必要全部吃光。

    Δ喝酒吃飯

    至於所說的一斛酒。根據古代的計量方式,一斛是十升,一升是十鬥,摺合起來一百多斤。然而古代的酒水都是沒有經過蒸餾的,度數一般很低在十五度左右。

    就算是十個人在一起吃飯,一頓飯也喝不了一百斤水,更不要提是一百斤的酒了。所以這個說法相對來說有點假,醉不醉不知道,但是肯定喝不下去。如果是十個人吃一天飯,還有可能喝下這麼多酒。

    Δ大口喝酒

  • 2 # 豆子人民藝術家

    這個問題是這樣問的哈:

    古人吃飯動不動「一斗米十斤肉一斛酒」,他們是怎麼做到的?不會撐不會醉嗎?

    一個一個說。

    古人為何能吃一斗米?

    你說的這個古人,是特定指的廉頗,不是說別人。廉頗從小飯量就大如牛,他吃一斗米很奇怪嗎?最近有個影片很火,是一個年輕女孩上節目,她的飯量是常人的十倍。家裡都被她吃窮了,她去相親,與相親物件見面,本來這個飯店兩人的正常消費就一百多,結果那男子很紳士,她自己又想吃,就放開膽子吃,結果一結賬,花了一千多。廉頗一頓飯吃一斗米,不奇怪。在演義小說中,薛仁貴也是一頓飯吃一斗。

    漢朝及以前,一斗是多少?

    是現在的兩斤。

    正常人一頓飯吃多少米?

    五兩。

    也就是說,單論米飯,不算菜餚,廉頗即便是老了,一頓也能吃常人四倍的量。古代的普通人,飯量與當今並無太大不同,只是菜餚很少,米飯也是三兩到半斤。

    古人為何能吃十斤肉?

    你按照現代的斤兩換算,十斤肉當然很多很重。但是你得按漢代及漢代以前的計量單位算,廉頗是戰國末期趙國名將,顯然就是漢以前的人士。那時候的一斤是現在的250g,這個重量定製的金餅、馬蹄金,都叫做“一金”,剛好也是250g。

    十斤肉,按照重量算,是現在的2.5千克,也就是現在的5斤。

    普通人吃肉,吃火鍋、燒烤,做多也就吃個一兩斤。人家廉頗是能吃,到老了,一頓飯能吃一斗米,就著十斤肉。相當於這老頭,一頓飯吃四大碗米飯,三大摞肉塊。那麼,古代的普通人能吃多少肉呢?

    答案是,一般吃不上。能吃上的,也就是幾兩到兩三斤不等。

    古人為何能喝一斛酒?

    說自己喝一斛酒的這傢伙是劉伶,眾所周知的海量酒鬼,也不是普通人。劉伶說自己一飲一斛,應不是吹牛。古的一百升,等於一斛,那時代的一升,等於現在的200ml,也就是一斛為現在的兩萬毫升。一瓶啤酒600ml,酒鬼劉伶蹲在酒缸裡,說他一口氣能喝一斛,也就是相當於現在有個海量的人,說自己一回能喝30瓶。(古代酒度數雖然低,但只是與白酒相比,比啤酒是要高)

    這很恐怖麼?

    對普通人來說,是有點恐怖。但對劉伶來說,可能真的沒有問題。宋代有個叫張齊賢的,人家是宰相,以能吃能喝垂名青史,一頓飯能吃一桌。有人為了看他到底有多能喝,抬了一大桶酒讓他喝,人家喝完以後,他們就看張齊賢的肚子,結果並沒發現有多大變化。可是那個桶是和張齊賢的腰一般粗的,中途他還沒上廁所。

    你說為啥?

    但是,這依然是特例。你不能因為有些人,一個人一次能喝一兩箱子酒,就說“現在人為什麼都能喝一兩箱?”所謂“一斗米十斤肉一斛酒”前兩個是廉頗幹出來的,後者是劉伶幹出來的,都不是普通人。古人還三碗不過崗呢,饑荒過後還吃二兩米就撐死呢,拎出特例當常態,然後一陣感慨,不是傻是什麼?

  • 3 # 麼麼兔小小隻

    去問問家裡經歷過饑荒的老人,都經歷過什麼,看見過多嚇人的大胃王,就知道這並非虛言。武松體重500斤,楊排風腰圍4尺,古代體力活重。

  • 4 # 鍾二

    這個量確實有些誇張了,一般沒人能吃掉這麼多食物。我們看《水滸傳》中好漢們進酒館就喊:小二,來二斤牛肉再來一斤酒。這個量還是比較合理的。

    “一斗米十斤肉”是有出處的,這個“一斛酒”就不清楚了,可能是後來人們自己附會上的。

    先說“一斗米十斤肉”史書中記載有這本事的有兩位,他們都是武將出身。分別是廉頗和張興。

    廉頗是戰國末期的趙國明將,《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有記錄說:趙王派使者看看廉頗還能不能啟用,廉頗為了顯示自己還很年輕就吃了一斗米,十斤肉,披掛上了戰馬。在和使者的聊天的過程中,總共上了三次大號,真正的能吃能拉。所以使者向趙王彙報說廉頗老矣,尚善飯。

    張興是唐朝的大將,《新唐書》中記載說他一頓飯可以吃一斗米,十斤肉,善用陌刀,756年史思明的叛軍攻打饒陽因寡不敵眾被捕鋸解。

    再說古代一斤和現在我們的認識是不一樣的,一斤大約就是現在半斤,一斗米的量大約有現在三斤重。這樣就可以理解為一頓飯吃三斤米,五斤肉,這種事情在武將身上還是有可能出現的,畢竟力氣大吃的多,一般人就不要想了。

    最後說一斛酒,一斛是多少呢?其實就是一石。《夢溪筆談》中記錄說一石重92.5斤,按照古時一斤等於現在半斤算取整就是46斤。就是喝水也沒人能喝下去這麼多。所以這個就是誇張了,或許是為了表現自己的勇猛豪爽而說的酒話罷了。

  • 5 # 薩沙

    第一,古人吃肉少,所以偶爾吃一頓很厲害

    古代的華人其實很少吃肉,副食嚴重不足。

    人不吃肉,肚子裡面油水不足,吃主食就會特別多。

    以北韓為例,人民軍戰士一天定量為800克,也就是1.6斤。

    這1.6斤的米,給看這篇文章的人來吃,10個有9個怕是吃不下。

    但北韓人民軍戰士,幾乎人人都不夠吃。

    為什麼?

    解放軍戰士的主食定量,其實一天也有650克,但肉類有200克以上,這才能夠適應訓練的消耗。

    相反,人民軍戰士沒有這200克肉,只有800克糧食,自然覺得不夠吃了。

    這個科長第一次出國,親戚知道他在那邊沒油水,不敢請他吃大魚大肉怕腸胃受不了,就請吃麵條。誰知道,這個30歲左右的科長,一次竟然吃了1個大鐵鍋的麵條。

    平時早飯,能吃10幾個包子或者10塊燒餅。他最厲害的一次,曾經吃下了16個小籠包!

    如果不是親眼看見真不敢相信。

    道理也是這樣,古人平時吃主食是很厲害的,酷似今天的大胃王。

    如果偶爾讓他們吃一頓主食夾肉,自然能吃多少吃多少,就像我們今天吃自助餐一樣。

    第二,古代的計量單位不同。

    古代的斤兩要比今天小得多。

    古代的一斗,也分大斗小鬥,大概是今天的1到2公斤,也就是2到4斤米。

    2到4斤米雖然誇張,但古代的米多少還有殼子的,舂米以後剩下的也就1到3斤多。對於體力勞動者,一頓還是能夠吃的下的。

    至於肉,秦和西漢時期,一斤相當於258.24克,而不是今天的500克。

    10斤肉也就是2580克,2.5公斤。

    一頓吃下5斤肉,似乎不太可能,但如果是帶骨頭的肉,除去骨頭肉也就是3斤多,還是吃得下的。

    話雖如此,如果一次吃1到3斤米加上3斤多肉,一般人恐怕還真不行。

    得要大胃王來了。

    第三,這是誇張的表現,一般展示這個人身體好

    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能吃的大漢一般都能幹活。

    在俄羅斯,地主僱傭臨時工時,一般先請他們吃一頓,然後選擇吃的最多的。

    一般認為,吃得多,說明消化能力強,新陳代謝好,身體肯定壯,體力也好。

    所以,這些古人的資料,不可避免又誇張的成分,主要是讚揚這個人身體多麼的好。

    其實古書很多數字都是靠不住的,習慣就好。

  • 6 # 靜話詩詞

    看了幾個答案感覺有點扯。提問者所謂的古人也有很大出入,因為從夏商周至元明清都屬於古代。如果唐宋以後說受到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影響的話,那是有點扯了。那以後的度量衡有了很大改變,一諾覺得如果古人真的說這種話,也是用的漢代計量方式。我們先說酒,漢代計量方式是,一斛等於二斗,大概是27市斤。一市斤摺合今天大概320多克,一斛大概摺合今天的斤稱大概8.5公斤,那時候酒的度數偏低,也就是相當於今天的12瓶啤酒左右的量,估計今天能喝下12瓶啤酒的人大有人在。

    再說米一斗米也就是13.5斤。摺合今天大概是4300多克。八斤多的米而已。普通上班族大概需要三四兩至半斤左右的量。咱們也不說能否吃下,這個量大概就是如此。

    再說肉也是如此,10斤今天的3200克左右。六斤多肉。一個大肘子就有五斤去了骨頭,也就是兩個比較小的肘子了。

    一諾曾經親見兩個能吃的人。一個老頭他家祖上屬於清代的鎮邊王爺,在今天的河北承德境內,在一諾十多歲時老頭六十多歲,那時候吃玉米餅,能吃一鍋圈,加上海碗三碗玉米麵粥,一盆菜。如果這個概念有些網友不懂的話一諾給大家做個參照。那個餅比現在的蚊香盒小一圈,也那麼厚,一圈大概十五六個左右。海碗就是我們去飯店盛湯的盆大小,一盆菜的量,大概是飯店東北砂鍋的四五個那麼多吧。老頭功夫很好。也人高馬大的。

    還見過一個算是和我本人比較熟悉,那是我見過最能喝酒的人。他平時飯量酒量就大,有一次我們吃飯,我們每個人兩個肉餅,(參照物蚊香盒那麼大,比那個薄一般),他四個還需要一大碗麵,三瓶啤酒。我們吃完了他還在吃,問他還能不能喝,他說再來兩箱也沒事,我們誰都不信,打賭喝酒,搬來兩箱特意為他點了倆菜,他把酒倒在盆裡,捧著盆喝,不帶吹牛的,沒用半小時,兩箱幹掉,(一箱12瓶)沒喝完我們就傻眼了。但是那人也真的特有勁,兩百斤的東西不需要幫忙自己扛起來就走。

    一諾一直相信古代打仗吃幾斤米十斤肉很正常。當時條件艱苦,打仗體力又大,很可能吃飽一次兩天吃不上飯。個人覺得是真的。

  • 7 # 海無涯爾

    沒研究。前年有次中午去吃麵條,見四個幹裝修的工人師傅,四盤冷盤,一碗板面辣椒,四個雞蛋,一塊蘸豆腐(一斤),一人一大碗麵,兩瓶啤酒~~北方的大碗麵,你懂的幹體力活的人,真的靠吃東西喝酒抽菸頂著的

  • 8 # 墓誌銘中

    提問者恐怕是受影視小說影響,按水滸傳的朝代宋算 一斤大概650克左右, 宋 一石10鬥,一石為92斤,一斗為9斤餘,為現在10斤左右。這不算完,還有10斤肉,一斛酒 一斛等同於石約100升 只是不知道宋一升與現今的升有多少差距,但是100升 92斤,接近1:1的比重了。 另外米並未說明是按單位的糧食來煮還是算現成的熟食,元之前還是以粟米小米為主食,漲份不算大,若按明清時候的大米算,煮出來不知道要多少斤了。

    算下總重有多少了 姑論10斤米十斤飯好了 還有10斤肉 90-100斤的酒。試問,普天之下能有幾人?改革開放以前也是物資緊缺,農民也基本沒得肉吃,也沒聽說誰一頓吃這麼多的。

    個人理解,不對請指出。

  • 9 # ID困獣

    說個我自己的事,本人山東農村的,零四年時因為打架在看守所呆了40天,出來的當天我爸和我四大爺去接我,出門之後就找了個羊湯館去吃飯,應該是上午九點左右,每人一碗30塊錢的羊肉湯(半斤肉),加一塊鍋盔(山東人叫鍋餅半斤左右)然後開吃,他們倆剛開始吃我的那份就吃的差不多了,我爸估計看我沒吃飽,又給我叫了半斤肉加一碗湯,還有一塊鍋盔,我也沒說啥,狼吞虎嚥的就吃了,半小時之後去買衣服理髮,路上買了兩個大甜瓜(2斤左右)也被我吃了,11點開始坐車回家,車站有賣小籠包的,買了一籠,回家路上就吃完了,半小時後到家,媽已經做好飯了,又吃了兩個饅頭加一碗麵條,吃完大概中午1點多了,之後開始煮栗子吃,吃了30個左右,然後晚飯之前沒吃東西,晚飯吃的少,20幾個水餃,半夜12點左右餓醒了,起來泡了個大碗麵,吃了倆雞蛋,總之肚子撐的難受,但還是覺得很餓,第二天也差不多吃了那麼多,兩天沒上廁所,第三天熬不住了吃了點瀉藥,兩小時之後……小樹林裡兩個狗撐死了

  • 10 # 165520668

    別的不知道,我就覺得一頓能吃三斤米飯不太可能,我巔峰時期一頓能吃四斤涮羊肉,但是最多能吃一斤二兩米飯,米飯密度小,三斤胃裡真心裝不下。

  • 11 # 酒痴15

    過去的人出多大的力氣啊,別說太遠了,七十年代根治海河每天人拉排子在拉土數十方,吃的玉米麵,少油無鹽,碰上改膳一頓白麵饅頭吃二十多個正常,哪時工地上饅頭一個二兩乾麵,頂現在二個不止

  • 12 # 位長海

    古人不知道,我父輩有兩人,一個外號八大碗,一個外號一盆多。本人五十多歲,小時很少吃肉,很少油水,二十歲時大碗拉麵,六碗也就是連湯喝完,與人打賭,也不覺得撐。過去人能吃,力氣也大,我十六歲時七百斤的樓板都是倆人抬一塊,硬抬。

  • 13 # 空谷山人

    只是文學藝術作品的一種藝術化的語言,其實就是能吃。文學作品不能說能吃,為了說明這人比一般人能吃,所以就用了誇張的手法來具體形象的描述。讀者一看吃的太多了,超出一般人的飯量。就達到目的了。

  • 14 # 東方廣明

    有些人生下來就開始運動鍛鍊,到了青春時期飯量非常驚人。我親眼目睹過有一個壯漢吃了十二斤饅頭,還外加三大碗湯和一大碗菜。當時不知道他把東西吃到哪裡去了,回想起來到現在還在懷疑人生。

    我年輕時最多一次只喝了十二升啤酒,但是啤酒透過小便揮發得快。吃飯最多也就是個二三斤,可能是因為從小自身鍛鍊身體的結果。我如今還也納悶,胃就那麼點大飯都吃哪去了?很多事情就是讓人不可思議,有時候非常令人費解還不得不信。

  • 15 # 小頭爺爺胡諞

    是吃不了的,但是也差不多,因為古代的一斗大約現在的二十斤,菜品也很少,肚子裡沒有油,那時也沒機器,全靠人力,人的勞動量也大,食量自然就不會小,不過多少也有誇張的意思在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家的寶寶從多少歲開始用牙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