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中雲山

    大概個人終結兩方面吧

    首先,是戰爭理念發升巨大變化,尤其是武器運用理念,對比如同一戰的機槍出現。

    機槍一戰前世界各國都有,連清王朝都有,但是沒有誰如德國般運用。這跟二戰坦克裝甲一樣,大家都有,甚至法國的比德國更好,但是運用上出錯了。

    在一戰前還有排隊槍斃的習慣 ,等法國遇上大量機槍裝備的德軍,就成割麥子般被成批成批殺光。前期大量殺傷法軍,為德國一戰前取得巨大優勢,甚至持續到戰爭結束。

    其次,武器變革導致戰爭破壞力擴大,同時對手反應時間縮短。

    簡單一戰,德國依靠機槍取得優勢,但是其作戰範圍速度並沒有提高多少。第一從開戰到達到馬恩河,花了一個月多月時間 ,給了法國反應時間。第二殺傷在法軍承受範圍之內。然後法國大量機槍裝備 ,相應的戰壕出現,然後出現對耗了。

    二戰裝甲坦克出現了,戰爭時間加快,德國用半個月時間打出巨大優勢,基本圍殲其主力部隊 ,就要兵臨巴黎,法國根本來不及時間反應,只能跪了。

    至於為何遇上蘇聯不行, 主要原因跟一戰法國一樣,有了反應時間。蘇聯依靠其廣闊國土贏得反應時間,依靠相應人力物力承受前期傷害。最後運氣也不錯,遇上冬季,美國支援。

  • 2 # 宇澤歷史

    二戰初期德軍為何能迅速橫掃歐洲,其戰法精髓當然無非就三個字“快、準、狠”,因為德軍首次運用了“閃擊戰”,其次在這裡我個人認為還有兩個原因。

    首先第一個原因就是希特勒在發動戰爭開始之前,就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以及進攻路線。並且在戰爭初期德軍武器裝備精良、後勤補給充足以及首次將“閃擊戰”這種新戰術代入了歐洲戰場中,以至於第一個面對“閃擊戰”的國家波蘭,在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被德國與蘇聯雙方夾擊,並在很短時間之內就亡國了。正是因為德國名將古德里安首次建立了“閃擊戰”這種戰爭模式,才能使得德軍迅速橫掃東歐,從而兵臨蘇聯城下。

    德國既然已經閃擊了東歐,那麼必定要對西歐的法國以及英國動手。所以德國於1940年5月開始向法國進軍,而德軍此次運用的戰法便是很巧妙的利用空降兵佔領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國為跳板以及古德里安的機動部隊繞過了法華人的馬奇諾防線,從而深入法國境地,打了英法聯軍一個措手不及。最終法國在抵抗了四十來天就宣佈投降,英法聯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也就此拉開序幕。

    縱觀德軍在戰爭前期的戰法,無非就是“鋼鐵洪流”配合“閃擊戰”的模式,從而迅速橫掃整個歐洲大陸。當然,德國站前的準備也是相當充足的,但很可惜最後由於希特勒的指揮有誤,德軍在蘇聯境內開始節節敗退,最終失敗投降,那麼德軍在蘇聯受阻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第一德軍所裝備的武器、坦克以及士兵的軍服,都不適宜在蘇聯境內長期作戰,因為蘇聯氣候相對德國來說要寒冷的多,更湊巧的是1941年蘇聯的冬季又比往年早來了一個月,天氣更為異常寒冷。但德軍士兵卻是身著夏衣,武器坦克也沒有做好充足的防凍措施,基本上就是一堆廢鐵根本無法使用。第二由於希特勒的指揮失誤,沒有聽取部下的建議一舉拿下莫斯科,而是眼饞烏克蘭基輔的糧食與頓巴斯的煤礦,調集部隊圍攻基輔。而這樣的做法剛好就中了蘇聯方面朱可夫的調虎離山計,希特勒的這一做法不僅延誤了戰機也直接導致了兩個月後德軍進攻莫斯科的失敗。

    第三德國不管是在國土、資源以及人口方面都遠不及蘇聯,再加上前期希特勒的指揮失誤已經損耗了大量兵力、坦克以及武器裝備。在蘇德戰爭後期,再加上德國東西雙線遭受打擊,戰時武器裝備不能很好的開赴前線也沒有更多的資源、人力去生產建造,而此時蘇聯的武器裝備生產速度要遠高於德國,這也是德國在蘇聯戰場受阻的一個最為直接的原因。

  • 3 # 麻辣戰爭

    閃擊戰的戰法精髓是:首先是裝甲軍高速突擊,使得敵人來不及阻止有效防禦,只要初期被裝甲軍擊敗,就會一路潰敗來不及組織像樣的防禦;

    其次是大縱深迂迴包抄,利用裝甲摩托化部隊的高速突擊,一直突入到敵人的深遠後方,切斷敵人的後勤供應,對敵人進行鉗形包圍,從而一舉全殲敵人。

    此後爆發的法國戰役,使得閃擊戰一舉聞名世界,德軍裝甲部隊從英法聯軍認為無法透過的阿登森林地區衝出,一下繞開馬奇諾防線,從中路將法國防線腰斬,裝甲軍高速到達馬斯河防線,隆美爾等名將一舉突破兵力薄弱的馬斯河防線,高速向巴黎防線大迂迴包抄,最後將幾十萬英法聯軍主力包圍在敦刻爾克。

    閃擊戰在蘇聯其實並未受阻,在德軍開始執行巴巴羅薩計劃後,半年時間用閃擊戰一路攻城掠地,勢如破竹,中路一直打到莫斯科城下,閃擊戰已經無用,變成了城市攻堅戰和消耗戰。

    這時,德軍實力不足,冬季作戰沒準備好的弱點暴露無遺,莫斯科會戰大敗。

    接下來的斯大林格勒會戰,前期德軍依然是使用閃擊戰勢如破竹打到斯大林格勒城下,此後的城市巷戰,德軍遭到蘇軍優勢兵力的反包圍,最終第六集團軍被蘇軍包圍在斯大林格勒城內,最後全殲。

    由此可見,並不是閃擊戰本身不行,而是德軍的總體實力不如蘇軍,蘇軍龐大的戰爭動員能力,源源不絕的軍火和兵員生生壓垮了精銳的德軍。

  • 4 # 紅色手電筒

    閃擊戰已經成為了現代戰爭的標準作戰模式。其實,用一句中國話說就是,天下武功,無堅不摧,唯快不破。閃擊戰對應的就是這個唯快不破。

    在各國的軍事理論中,進攻一般都是要高於防禦,因為進攻才能大量的殲滅敵軍,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而防禦是一種被動的作戰方式,歷來各國的軍隊都是不喜歡防禦。不過一戰改變了這種情況,一戰的特點是塹壕戰,陣地戰,誰進攻誰倒黴,最後演變成消耗戰,戰爭的結局就是看誰把誰的血先流乾。這種下面的代價是誰也無法承受的,而一戰後期出現的飛機坦克一類新式武器使得戰爭形勢可能會改變一戰的靜態戰爭,不過當時的飛機坦克還有很多自身的缺點,這些缺點還沒有改善,戰爭就結束了。

    對於德國來說,德華人從開始就不認為自己是被打敗的,所謂的背後一刀說法就是這種想法的最明顯的標誌。不過,德華人也意識到自己的國土有限,有沒有廣大的海外殖民地,拼消耗肯定是拼不過英法等國家的,要想取得戰爭的勝利就必須避免消耗戰,要在英法等國發揮出來人力物力優勢以前,把他們打敗。

    其實,閃擊戰的精髓就是快準狠。快就是要在敵方國家進入戰時體制之前贏得戰爭,準就是要準確的打擊敵方的重心,就是指揮中心什麼的重點目標,狠就是打擊力度要大。

    德軍在西歐作戰,由於這些國家體量小,同時都沒有進行戰爭動員,英法雖然對德宣戰,但是國內根本沒有進行動員,還是按照平時的方式來進行戰爭,自己相對充沛的人力物力沒有很好的利用,結果被德軍一戰打垮,這個時候再想起來進行動員為時已晚,英國靠著海峽暫時挺了下來但是已經是毫無還手之力了。

    而到了蘇聯,快準狠這幾個要素,快執行的還可以,也是夠狠,但是準就差多了,德國對於蘇聯的情報工作,由於蘇聯方面保密工作的嚴格,錯誤很多,比如只估計蘇軍有180個師,其實蘇軍有303個師,數量上就有很大的誤判,同時蘇聯人把地圖當作秘密檔案,沒有地圖德軍真的是有一點又聾又瞎,當時蘇聯公開出版的地圖除了等高線是真實的,其他都是假的,經常是前方標寫的是一座城市,但是什麼也沒有,前方應該是大片的森林結果卻冒出來一座巨大的城市。

    對於閃擊戰來說,如果沒有在敵方轉入戰時體制前把敵方打垮,那麼對於德國來說是非常不利的,而蘇聯由於國土面積巨大,德軍的進攻速度再快也無法抵消蘇聯國土面積的影響,所以才有蘇聯從戰區搬遷了1500家各種工廠,依託這些工廠,蘇聯轉入了戰時體制,當蘇聯也轉入了戰時體制時,德國和蘇聯開始拼消耗的時候,德國的敗局就已經確定無疑了。

  • 5 # 國平軍史

    二戰中,德軍不僅武器裝備精良,而且準備工作非常充分,提前規劃好了進攻路線,並根據戰場態勢及時修正。

    空軍航空兵很好地配合了地面機械化裝甲部隊強勢出擊,採取快速的奇襲戰術,在對方出其不意的方向,迅速地突破陣地,快速向對方縱深推進。

    特別是其中裝甲部隊馬不停蹄地向前推進,摩托化部隊緊緊跟上,以機動靈活的方式深人敵縱深,迫使對方無法有效重整旗鼓,組織新的防禦陣地,最終把攻勢深入對手的後方,首都淪陷即戰爭基本就見分曉了。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軍北方集團軍群突然出動58個師,2800輛坦克,2000架飛機和6000門大炮,向波蘭發起“閃電式進攻”,僅二十餘天時間,就佔領了首都華沙,閃電戰牛刀小試,獲得了極大成功。

    此後,德軍利用快速的閃電戰,迅速侵佔了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國,繞過了固若金湯的馬其諾防線,挺進法國境內作戰,打得英法聯軍一路潰敗,佼幸從海上逃之英國本土。

    初期,德軍橫掃歐洲大陸時,武器裝備是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但最關鍵的是德軍戰前準備充分,其戰法就是以強大的航空兵有力配合地面裝甲部隊以鋼鐵洪流快速推進,出其不意的閃電戰術打得對手措手不及。

    此外,歐洲國家國土面積都不大,無法憑藉大的戰略縱深和德軍周旋,且打的都是正規戰,所以一旦首都淪陷,則軍民皆無抵抗意志,全都向德軍繳械投降,戰爭很快就結束了。

    1941年6月22日,德軍發起代號為“巴巴羅薩”的行動,標誌著納粹德國開始入侵蘇聯的作戰行動,開戰第一天蘇軍就損失了1800架飛機,僅在明斯克和基輔戰役中就消滅了200多萬蘇軍,戰爭爆發半年,蘇聯就損失了700萬軍隊,18000輛坦克等。

    但最終,蘇軍反敗為勝,除了有盟國大量的軍援戰略物資支撐外,在歐洲戰場取得輝煌勝利的德國上下瀰漫的輕敵思想,也是德軍戰敗的主要原因之一,試想進攻莫斯科的德軍連過冬的棉衣都準備不足,希特勒和總參謀部的高官都認為戰爭將在年底前結束,結果莫斯科的大雪,零下40多度的嚴寒,就造成了德軍大量非戰鬥減員損失慘重。

    由於蘇聯有廣袤的國土面積,大範圍的戰略縱深可供部隊和德軍巧妙周旋,其機械化部隊一路攻城拔寨,即使未予頑強抵抗,但卻依然遙遙無期,不知何處是盡頭。

    蘇聯國土實在是太大了,大到德軍的後勤補給根本就跟不上了,特別是供汽車和坦克、自行火炮的燃料供應不上,有時機械化部隊不得不停下來,等後面的補給跟上來。

    就貽誤了許多寶貴的戰時,讓蘇軍有了調兵遣將、趁機突圍、鞏固防禦陣地的有利時間,整個戰爭期間,蘇軍就是以時間換空間,慢慢消耗德軍實力,贏得了對德軍的最後勝利。

    戰時蘇聯領袖有鋼鐵般的意志,鼓舞了全國軍民抗戰到底的勇氣和決心,德軍閃電戰在莫斯科城下失效,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時,拖拉機廠都開始生產坦克,蘇聯的戰爭潛力徹底爆發出來了,動員了3500萬人參戰,有源源不斷的兵員向前線輸送。

    綜上,德軍挾在歐洲大陸征服波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等國等餘威,對蘇聯展開“巴巴羅薩”軍事行動,企圖在1941年底前讓蘇聯屈服,從而統治整個歐洲大陸。

    但由於蘇聯有廣袤的國土,大範圍的戰略縱深可供其軍隊和德軍周旋,築起了一道道老固的防禦陣地,導致德軍在歐洲戰場屢試不爽的閃電戰術徹底失效。

  • 6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德國開戰初期用主要是二號和三號坦克,這些對於英、法、蘇聯的主戰坦克基本上是不佔優勢的,但是德國又擁有著自己三大獨特的優勢,這些優勢就成為德國戰爭初期勝利的原因。

    1.德國每一輛坦克都擁有一臺無線電,這個優勢是其他歐洲各國坦克沒有的,正因為每一輛車都擁有無線電,古德里安能駕車走在一線戰場,能做到戰場資訊的快速收集、整合,並且更加快速的根據戰場形式調配部隊。而其他國家的坦克和後方基本沒有聯絡。注意車長頭上帶的無線電耳麥

    2.伯樂與千里馬。希特勒用人不拘一格,在初期任用許多優秀人才,其中就有後來的坦克之父古德里安,並且聽從他們的建議,將坦克部隊作為一支獨立的兵種,並且大力支援坦克部隊的發展。而此時的歐洲其他各國坦克仍然是屬於騎兵部隊,或者是步兵支援武器。並沒有作為一支獨立的兵種進行快速戰略戰術投送。

    3.完整的理論體系引導。從1935年開始,古德里安就深入一線部隊調研坦克部隊未來的發展以及戰術運用。並在一次次演習中論證自己的理論,許多將領都寫許多戰術理論,這成為以後德國閃電戰的理論指導。

    至於為什麼在蘇聯莫斯科城下停止閃電戰的腳步。這又不得不提到1942年的那個冬天,糟糕、寒冷的天氣使得德軍大量非戰鬥性減員,以及蘇聯糟糕的基礎設施建設使得整個後勤補給體系幾乎完全崩潰。所以德軍閃電戰的腳步到此就結束。俄緩過氣來的蘇聯確認日本不會對遠東進行威脅並從遠東地區調來朱可夫的軍隊。從此就拉開了蘇德戰爭的城市是拉鋸戰。

  • 7 # 戰略論

    二戰德軍橫掃歐洲之關鍵就是在於對裝甲部隊的集中使用,利用其強大的火力和裝甲擊破對方的防線,然後縱深挺進,由於裝甲部隊的高機動性,可以遠遠的甩開對方大量預備部隊的圍殲,而少量的部隊就無法同如此大規模的裝甲部隊抗衡,最終裝甲部隊突擊到關鍵的戰略要點,合圍住撤退中敵方軍隊,這些絕大部分是步兵師,根本跑不過擁有輪子和履帶的裝甲師,被合圍是必然的。

    至於對於作戰的受阻,其實並不是戰法的問題,而是武器裝備的不適應。因為即使到後來蘇軍的大規模反攻,也是在學習德軍的進攻套路,即大規模的集中使用坦克部隊,突破前線防禦後向縱深挺進,儘可能的合圍德軍。同德軍的“閃擊戰”大同小異,所在在對蘇作戰中,德軍的基本作戰方法沒有問題,關鍵的問題就是對同蘇聯的作戰的嚴峻性認識嚴重不足,沒有準備足夠的作戰物資,而假使德國在1941年即轉入總動員是完全可以滿足德軍的需求的。

    就軍事角度而言,蘇聯同歐洲最大的區別就是復員遼闊,無論在戰線的寬度還是縱深都非常廣大,這使得德軍的裝甲部隊需要做更為深入的突破,這就對德軍的裝甲部隊的機動性提出了嚴重的挑戰。不同於西歐,蘇聯的交通設施非常原始,公路非常少,鐵路也只有少數幾條,而1941年的德軍裝甲部隊基本還是靠數千輛的輪式車輛來提供機動的,履帶式車輛很少,這使得德軍裝甲部隊極度依賴路況良好的公路,所以正是蘇聯原始的交通設施極大的延遲了德軍的進攻速度,為其後方的動員爭取呢時間。

    假使一開始德軍的裝甲部隊就裝備大量的履帶式車輛和半履帶式車輛,具備強大的越野能力,恐怕蘇聯真的要在1941年就要涼涼了。但是無論如何,關於大規模集中使用裝甲部隊的戰法是已經得到確定的,無論在東線的蘇德還是西線的英美都有著深刻的認識,只不過在這一方面蘇聯和德國做到了極致而已。

  • 8 # 劉權林

    一戰雖然出現了坦克、飛機等方式,但都是出於輔助的進攻手段,主要還是靠士兵持槍衝鋒,但機槍的出現讓衝鋒傷亡太大,所以就打成了塹壕戰,就是雙方都挖塹壕,架上機槍,如果對方衝鋒,機槍及開始突突突,對方就死一大批,最後誰也不敢衝鋒,就這樣僵持著。為了打破這樣的僵局,德國開始使用毒氣,英法損失慘重,後來英法明白過來了,也開始使用毒氣,德國損失慘重。

    但到了二戰,坦克、裝甲車、飛機變成了主要進攻手段,步兵是跟著坦克、裝甲車後面,這樣戰爭的形態就完全變了。坦克、裝甲車不但難以摧毀,而且移動速度很快,可以快速的穿插、包抄,而英法的戰法還停留在塹壕戰的方式,比如馬奇諾防線,就完全是按照塹壕戰的方式修建的,可以德國快速移動到了馬奇諾防線後面,法國還沒有時間反應。

    所以德國閃擊戰一開始,英法、波蘭就完全招架不住,德國也因此橫掃歐洲,從此德國也把戰爭形態帶到了機械化戰爭。

    但德國打蘇聯就不一樣了。德國閃擊戰要的就是速度,但蘇聯比歐洲經濟差很多,最大的體現就是沒有路。坦克、裝甲車進攻、移動就得有公路啊,但恰恰蘇聯經濟比較落後,修的路太少,路的質量比較差,德國佔領了波蘭後,為了進攻蘇聯,在波蘭修路一直修到蘇聯邊境,可坦克、裝甲車到了蘇聯後,發現蘇聯的道路狀況太差,德國的機動性優勢發揮不出來。

    而蘇聯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沒有速度優勢,沒有辦法快速滅亡蘇聯,蘇德戰爭就打成了消耗戰,蘇聯資源多、人多,德國消耗不過蘇聯,最後就失敗了。

  • 9 # 漩渦鳴人yy

    很簡單,很多人打仗都會以為打仗嘛,就是在吃食物,把所有食物吃光了才算贏,但是閃電戰認為並不是這樣,閃電戰認為你的對手就是一個人一個活生生的人,他有自己的弱點,比如說腦袋,心臟,或者說還有一些不重要的東西,比如說手臂,胳膊,還有大腿。

    閃電戰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將你手裡面所有的精銳力量化成一把尖刀,朝著敵人的心臟和脖子,給敵人致命一擊,讓敵人迅速癱瘓,如果人的心臟或者大腦或者是脖子遭到了重創的話,那這個人是否還有抵抗能力呢?

    但是地圖就那麼大,軍隊也就那麼多,沙盤大家模擬了無數遍,都知道彼此的弱點和差距在哪裡,所以說要想找到敵人的弱點是很難的,敵人也知道你的進攻路線,所以將自己的手臂或者是大腿護住自己重要的地方,比如說心臟,比如說脖子,比如說大腦,然後將你設為的尖刀奪下來,或者是把它砸碎,接著跟你進入肉搏戰,這樣的話,底子越厚,國家資源越多的國家將會擁有更大的勝面。

    但是在打前蘇聯的時候,希特勒猶豫了,其實在進攻莫斯科這個問題上面,希特勒再一次犯了兵家大忌,他把閃電戰最終演變成為了一場吃食物的戰爭,眼前所有的東西全部消滅光以後才打算對一個人的心臟開始下手。趁此機會,斯大林趕緊把自己有力的手臂護在自己的心口,然後擋住了敵人的致命一擊。以後雙方陷入到了肉搏戰,兩線作戰的德國軍隊活生生鮮血流乾致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秋末氣溫低,釣魚用什麼餌最佳?鯉魚餌最好用什麼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