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花277
-
2 # 油城大嘴巴
中國的民謠?現代民謠有嗎?如果從艾敬的<我的1997>算起,到趙雷的<成都>,中國現代音樂中,大約是有民謠的,但這些歌,給我們留下了什麼呢?
如果把中國早期,比如<走西口>等一類的民歌叫做民謠的話,我們是有民謠的。但遺憾的是,中國的民族組成是以漢族為主,而漢人,恰恰是沒有藝術細胞的人群,載歌載舞這個詞,從來都不是用來形容漢人的。所以說,中國少民謠!偶然出現的幾首民謠,早就被浩如煙海的其它歌曲淹沒了。
-
3 # 江西張琳芸
文學創作方面,敘事為主,敘事不應太複雜,大起大落的情緒,大起大落的轉折應少一點。
音樂方面,大跳音程,不協和音程因該少一點。複雜的切分,先現音,延留音應少一點。
唱法方面。搖滾唱法,帶電聲效果的技巧應少一點。最多的應該是那種比較響亮,稍顯響亮的自然之聲。
關於民謠的型別。應該有:民歌民謠,鄉村民謠,城市民謠,校園民謠等等。另外也可以有軍營民謠,還有遲志強唱的獄中民謠,打工民謠,浪人民謠
陳楚生的歌似於 老狼 葉培 朴樹這些歌手風格
-
4 # 笨鳥音樂民謠是一群有理想有個性的的年輕人,唱出來的心聲。它是現實主義的代言詞,但又是浪漫主義的濃縮語。它樸實,情感真實,曲調婉轉,其實不用太複雜的解釋,顧名思義,民,即貼近生活:謠,要有音樂性,適合流傳,現在民謠圈子好像並沒有做到口口相傳這一點,這跟民謠歌手的特性以及歌曲的傳唱度有關係。但也有一些傳唱度比較高的比如《成都》就是這其中比較有的代表性的作品。
真實的民謠應該是非常具有故事性的,即便沒有故事,也應該是非常接地氣的,而一些人對於民謠的偏見,認為玩民謠的都是一些很裝的文青,整天無病呻吟,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音樂型別,可以客觀評價,但不要過激。
聽民謠歌曲,特別是經過了一天緊張的工作結束,回家路上聽上幾首民謠,心情頓時格外放鬆舒暢。
-
5 # 張三打娛
民謠歌曲主要是以敘事加上輕快的節奏的音樂。民謠的起源可以說是音樂曲風中最早出現的音樂,很多歌曲型別也都是從民謠演變而來。民謠歌曲中基本都是在敘述一個簡單的故事,有表達鄉愁、愛情、親情等等。民謠的樂器非常簡單,基本上一把吉他就可以完成。而且民謠的創作過程非常簡單,大多數民謠都是在作者有靈感時創作,所以民謠聽起來讓人感同身受。夜深人靜時,當你聽到一首符合當時你心靜的樂曲,你可能也會潸然淚下。這也就是民謠的魅力所在吧!我個人非常喜歡民謠音樂,近幾年民謠又再次的進入大眾的視野,又出現了一批優質民謠創作者,比如趙磊的《成都》,宋冬野的《董小姐》,朴樹的《生如夏花》,還有很多優秀的創作者。
-
6 # 安醫吉他
個人平常喜歡彈唱,喜歡民謠,寫過一些民謠歌曲,也參加過大大小小的演出,駐唱。我對民謠有些個人的想法。
民謠,先從定義來講:民間流行的、賦予感情色彩的歌曲,稱為民謠。也是民族歌曲的一個分支。
拋開定義,我認為今天的民謠分兩種。幾年前快男左立的一首《董小姐》,讓民謠爆火。這幾年的發展,從宋冬野到馬頔,從李志到陳粒。不得不承認,所謂小眾的民謠音樂,在今天分分鐘能創造幾百萬上千萬的價值,已經可以稱得上是商品音樂了,簡單來說,就是可以賺錢的音樂。這也正是我理解的第一種民謠。
第二種民謠則是現在許許多多獨立民謠音樂人在創作的音樂。他們不求大火,只求能有人聽懂他們的音樂,分享他們的故事,能理解他們的人不多,但也足夠了。典型的歌手有花粥,風子,老k……同時這也是傳統意義上的小眾民謠音樂。
我喜歡民謠也正是因為我能從茫茫的歌曲海洋中找到幾首自己感同身受的歌曲,在我眼裡,民謠是最能夠傳遞情感的音樂,這不正是音樂最初的作用嗎?
-
7 # 方子說說啊說
如何看待民謠這個問題上:
1.都說民謠是窮的,民謠窮嗎,出名的民謠顯然不窮,隨便一個音樂節賺的都不少,初期他們當然過了不少苦日子。把苦日子熬成漿糊吞下去搞不好就變甜了。最近幾年民謠的春天來了,門檻也低了,玩的人也多了,他們當中有大部分人不再是以貧窮起步,裝置都是頂級的,玩的好玩不好另說,姑且叫做民謠吧。
2.以前的民謠更深刻一點吧,像野孩子,周雲蓬,蘇陽,萬曉利……,由於前幾年麻油葉(還是油麻地,忘了)火了,導致日後興起一批矯情的產物,民謠多了些情情愛愛傷春悲秋的,南方北方遠方姑娘也越發的多起來,姑且叫做這些是民謠吧。
4.民謠是音樂,您愛聽他們也愛唱,這就好了。
以下是多年前的想法:
格局決定一個樂隊的檔次。萬青,木瑪,…一問世就躋身大師,音樂裡沒有矯情,沒有為賦新詞。丟火車每首歌不可否認都很好聽,可是總覺得差很遠。布衣也算老派,《三十里鋪》《三峰》《羅馬錶》《丟》《蓮花》…作品多經典多,總體感覺差一點,這一點也許終身尋不到,有人生下就有。低苦艾完全可以憑一首《蘭州蘭州》坐吃等死,最後還是集齊了一套嗅不懂的花草樹木。
科班痛仰是多變的痛仰,若能不每首歌都重複幾句歌詞,我想黑的人會少些。李志的牛逼在於可以“單刀赴會”也可以“勾三搭四”;可以“我愛南京”也可以“我們也愛南京”,聽的多也覺得矯情,當然矯情裡面夾雜些憤怒,更多是裝逼,當中聽出木瑪聽出國外經典也不足為奇。
麻油葉的聰明就像馬桶臺,他們懂得製造氛圍,迷惑人們深陷其中,因為他們知道大多數人喜歡什麼。如此直接導致湧現出一批故作深沉把木吉他彈得騷柔至極,詞曲又媚俗至極的“新民謠”歌手。
朴樹許巍鄭鈞汪峰生活在地下也生活在地上。至於魔巖三傑,不管是死是仙是瘋是魔,九十年代不會重來,何勇長不大永遠活在那個年代,感覺上是完全可以憑《鐘鼓樓》秒殺一片,卻偏偏混的不如《縴夫的愛》之流。張楚入世出世,出世入世終究撿不起來,想突破經典卻再也創造不出經典。竇唯火了黑豹,黑豹打著老牌旗號招搖撞騙垂死掙扎,竇唯永遠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唐朝丁武出現在山東衛視咆哮著《夢迴唐朝》時我躺在義烏的某個賓館床上,他無力我也無力,或許因為永遠有新人關注,所以冷飯一直在炒,唐朝張炬的梗就像野孩子小索的梗似乎永遠也過不去。
蘇陽是土的,土裡長出的聲音,卻可以像野孩子一樣讓人不想挑剔,或許和李逼混久了,樂隊換人,電箱都換成吉普森。張佺周雲蓬萬曉利小河老狼張瑋瑋郭龍民謠屆的良心,和李逼混在一起有一種走下神壇的感覺。
最後我們都去聽音樂吧,祝安。
-
8 # 一路有家駒
之前看完周雲蓬的《綠皮火車》一書,寫了一篇關於中國民謠的內容,應該可以解答很多人對中國民謠的迷惑。
----
藝術,不可能脫離生活,尤其是民謠這種源自民間的音樂形式更是如此。可令人感到費解的是,在當下的流行音樂圈兒,那些沉默探求藝術的民謠音樂人,只能忍受貧困和冷清,而那些套套和絃、以民謠外表做苦情流行歌的人,卻大把收割著名氣和金錢。這,全然顛倒了。
二蛋有個“民謠夢”
兩年前有一次見到二蛋,他發狠地說:“我發誓要跟音樂死磕到底,一入民謠深似海,其他音樂皆枉然。”說這話時,他眉宇間掛著英氣,鼻溝裡躺著鼻涕。
看到一個高二的學生有如此的追求和信心,我當然很欽佩,不過,這麼小的年齡真的能駕馭這麼厚重的民謠麼?
二蛋緊緊地抱著吉他,雙眉鎖起,緩緩而歌,臉上露出一副與他的年齡和家境都不相符的愁苦,熟悉的和絃裡飄出似曾相識的旋律,歌詞裡除了鬱悶就是理想。聽完後,我沉默了。
“怎麼樣?表舅。”他一臉的興奮。表情從愁苦到興奮,他能做到無縫切換。
我一時語塞了,不知道該怎麼跟他說,既不想打擊他的愛好,也不想讓他繼續傻愁下去。“二蛋,你對現在的生活不滿嗎?”
“挺好的啊,想買什麼就買,就是作業太多,高考壓力大。”
“你……覺得你剛才這是民謠?”
二蛋有點發蒙,“當然了,這百分百是民謠啊,木吉他+愁悶+緩慢,妥妥的民謠啊。”
“是這樣,二蛋,你可能對民謠有些誤解……”
“怎麼可能,我和同學們天天聽,耳朵都磨出老繭了,民謠就是這樣的。表舅你知道嗎,現在那些民謠歌手特吃香,老紅了,據說一場演出下來百萬到手,這還不算廣告什麼的……”
我忍住了搶過吉他砸在他臉上的衝動,“二蛋,先別想那麼遠,民謠沒那麼簡單,姑且不說詩化的歌詞、深沉的主題、精湛的演奏和一些底蘊類的東西,單說你的創作初衷就有點歪了。”
“反正我覺得我這些作品不輸音樂軟體上那些當紅的民謠歌手。”二蛋有點不樂意了。
“是,你很有天賦,可能比眼下走紅的歌手還要厲害,但如果你真想做民謠,怕是已經走了彎路。假如你想套一些旋律,然後靠刷榜快速走紅,那是另一回事,而且你可能不知道,光是包裝運作的費用,你爸媽也是付不起的。”
兩年後,二蛋當然沒有走紅,雖然偶爾還會寫歌,但是大部分時間裡都在一邊聽歌一邊練琴,他聽得越來越寬了,也終於明白了兩年前我說的話。
我聽了他後來的歌,比最初好多了,至少我聽到了真誠。
中國民謠怎麼了?
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的民謠,也可以叫民歌。這些作品是在生活中提煉出來的,不僅娓娓動人,更雋永耐聽,尤其是歌詞,簡練樸實,蘊含哲理。不誇張地說,在民謠裡你能聞見時代的氣息,也能摸到民族文明的烙印。民謠影響過很多音樂型別,比如鄉村音樂、民謠搖滾等。
詩經裡的《國風》,堪稱中國最早的民謠精粹。在詩經以外,還有歷朝歷代的各種民間小調,或關乎勞動,或關乎愛情,或關乎時局。這些帶有濃郁華夏色彩的民謠,如今依然有人在深挖和傳承。大眾認知範疇裡的民謠歌曲,當然不是此類作品,它們也已經不符合當下的時代。
上世紀70年代,受日式搖滾和西方民謠的影響,臺灣的校園民謠總算步履蹣跚地熱了起來,最知名的領軍人物是羅大佑。80年代,這股風颳到了內地,在那個音樂資源並不豐富的時代,主打青春牌的校園民謠爆發了,並在90年代唱遍了大江南北。高曉松、老狼、水木年華、朴樹等人的名字,一時間人盡皆知。
那時的中國民謠作品,兼顧藝術美感和大眾口味,於是得以迅速風靡。
不過,中國民謠顯然不願過度迷戀青春氣息,而是希望更加厚重多元,於是它的發展步調在千禧年後走得更加暢快。隨著網際網路的下沉和普及,網路音樂勢不可擋,獨立民謠時代就此開啟。成蹊更喜歡將這一時期稱為個性民謠時代。
2000年之後的十餘年中,一個個名字相繼橫空出世,萬曉利、張瑋瑋、周雲蓬、小河、大喬小喬、左小祖咒、周東野……他們踏著大地抒寫生活,他們的歌裡有苦悶和希望,琴裡有閱歷和足跡,詞裡有詩意和光芒。接地氣的真誠創作,才能打動更多人,也才有可能做到藝術的獨立與個性。
那些年,人們最常在他們作品裡聽到的是,南方、北方、姑娘、孤獨等詞彙。雖然意象相對比較單一,但那是時代的喉管裡發出的真實聲音,故此依然動人。
我見過很多樂評人對獨立民謠時代的歌手大肆批判,指責他們太迷戀西方民謠的氣質,這樣的核心根本不適合當今的時代,甚至有人說應該再流行一點,寫年輕人都喜歡的歌。實話實說,這些人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無論如何,他們的創作初衷和作品都透出一股子真實,先不說其他指標,獨立民謠時期的作品還沒到抄襲成風、虛偽做作的地步吧?
這,已經相當難得了。
他們的歌詞裡也塞滿了南方、北方和姑娘,但唯獨缺了真誠。
兩件外表差不多的事物,本質可能截然相反。別忘了,形易仿,神難似。
一系列長得像民謠卻不是民謠的歌成了流量高地,民謠真的出圈了,民謠真的成了主流,可惜此時的民謠早已面目全非。歌手們將這樣的歌叫做民謠,一些專家搔著頭皮說應該叫流行民謠,可更多人喜歡冷笑著叫它們偽民謠或假民謠。
曾有個朋友說:“我覺得當下的民謠挺好的,這也算是創新了。”我苦笑一聲懶得解釋。藝術應該始終引領市場,而不能放任市場去主導藝術,否則只能是每況愈下。好歌手難出頭,好作品不見了,人人想著靠套路速成,還談什麼創新?
前幾天,一位“流行民謠”歌手的新作上線,瞬間引發巨大轟動,因為他是音樂平臺上當之無愧的流量巨星。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新歌剛上架,就被發現宣傳文案是抄的,人們剛想說幾句,又發現歌詞也是抄的,太不像話了,這時旁邊有人說了,歌曲封面也是抄襲的……幾乎原封不動把華晨宇的作品抄了個底兒掉,這就是某些歌手的創作態度。
見到偶像的抄襲被實錘,粉絲們有沒有很生氣?完全沒有。他們說:“我不瞭解什麼是抄襲,抄花花啥了?歌嘛,好聽就行了,都挺不容易的。”此外,還有粉絲因不能為偶像分擔壓力而痛心不已。
劣幣最討厭的不是驅逐良幣,而是毀掉大致公平的規則,並讓大眾無從分辨哪個才是良幣。
就在此類流量民謠歌手在音樂平臺上呼風喚雨時,那些真正玩民謠的人卻悄然消失了,因為根本不是人家的對手。三十六計,走為上。
綠皮火車裡最宜安放靈魂
看《綠皮火車》一書,純粹是想了解民謠歌手的生活和心理狀態。這本書7年前就出版了,沒想到在這本老書裡,竟然藏著當今民謠為何尷尬的答案。
《綠皮火車》,作者周雲蓬,書裡基本上只寫了兩件事,一是分享他遊歷各地和參加演出的感受,二是向讀者傳達他對世界和音樂的態度。哦對了,周雲蓬是一個雙目失明的民謠音樂人。
有人說他是中國民謠的良心,也有人說他最具人文氣質。2008年,獲第八屆華語傳媒音樂大獎“最佳民謠藝人”。《不會說話的愛情》,曾獲得2011年度人民文學獎詩歌獎。
周雲蓬,1970年出生於瀋陽鐵西,從九歲起就雙目失明。15歲開始彈吉他,21歲寫詩,24歲四處流浪。
流浪這個詞往往很虛假,很容易讓人想起“世界那麼大,我要去看看”之類的話,但把這個詞安在周雲蓬身上就很實在。從90年代至今,他遊歷過南京、上海、浙江、湖南、山東、西藏、雲南、廣西等多個省市,甚至還流去了法國。
周雲蓬:“許多人心中都有一個流浪的夢,一種離開的情懷,是背起行囊的情懷,是背起行囊就出發,是仗劍走天涯,而火車正好承載了關於離開和遠行的意義,彷彿站在火車邊上,就已開始流浪。在一個地方待久了,心裡也總想著遠方,或惦記著什麼時候出走一下。而今時間慢慢過去,流浪似乎真的就只是種情懷了。”
一路風景,化成一葉滄桑。半生奇遇,凝作清冷一笑。眼盲,心亮。
原以為賣唱這件事只是說說而已,怎麼說也是藝術家嘛,不成想周雲蓬卻幾乎以此為樂。農村鄉野,大學禮堂、音樂節、街邊橋下……舞臺無處不在,觀眾唾手可得。一路走,一路歌。
這本書裡出現了N多獨立民謠時期的音樂人,張佺、左小祖咒、張瑋瑋、萬曉利、郭龍……從周雲蓬的描述看來,本該成為樂壇中流砥柱的他們,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淡出,或平靜生活,或默默創作,或歸隱田園。
關於歸隱,你既可以認為他們是想躲起來深耕藝術,也可以理解為是自命清高的避世,更可以理解成不屑與所謂的流行為伍。
總之,《綠皮火車》只是一小扇窗,但是透過它,你能看懂許多關於中國民謠的未解之謎。
周雲蓬:“落伍也是一種風格,只要你堅持夠久,時代的審美還會轉回來。我們可以耐心等,幸福可以來的慢一些,只要它是真的。”
這些人可能性格不同風格各異,但他們都具有一個共性,不喜歡套路,無法虛偽,也不想妥協或被綁。在這群人身上,搖滾精神是那麼清晰。
回頭看一眼世間繁華,然後不帶留戀地登上綠皮火車,迴歸到真切的生活裡去。住在綠皮火車裡的,是一顆顆與藝術永不解綁的死硬靈魂。
看完這本書才發現,周雲蓬並不是想寫他乘坐的綠皮火車,而是他自己就是一列綠皮火車,永遠行駛在鏗鏗的道軌上,慢悠悠地扎進未知卻鮮亮的遠方,同時也開進了你的心間。
周雲蓬:“要永遠熱淚盈眶,永遠不聽話。不相信規定的方向,只願意見招拆招,這樣才不會被什麼綁架,包括自我。”
我覺得有個問題很有必要再強調一遍,什麼是真正的民謠?文化底蘊是它的根基,雋永耐聽是它的特質,安靜思考是它的魅力,真實深刻是它的意義。
很明顯,時下各大音樂軟體上那些風頭無兩的“民謠”歌曲與此標準是恰好相反的,因為寫下他們的人根本不在意真誠與否,也從沒想過要讓歌曲的壽命很長,能紅一時就夠了。
中國民謠為何沒落到這步田地?想必你已經知道了答案。
你去你的未來
我去我的未來
我們只能在彼此的夢境裡
虛幻地徘徊
徘徊在你的未來
徘徊在我的未來
徘徊在火裡水裡湯裡
冒著熱氣等待
期待更美的人到來
期待更好的人到來
期待我們往昔的靈魂附體
重新回來
回覆列表
我認為真實的民謠應該是非常具有故事性的,即便沒有故事,也應該是非常接地氣的,而一些人對於民謠的偏見,認為玩民謠的都是一些很裝的文青,歌詞裡充滿了孤獨,姑娘,故事和酒,整天無病呻吟,對於以上看法我不做評價,也不想解釋和反駁,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音樂型別,可以客觀評價,但不要詆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