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兩編千片白雪繭,六百二斗青銅錢。不辭破費十日產,要向几上追前賢。前賢已死不可慕,世上流傳只佳句。不尋斷簡賞心符,定自前賢無覓處。鄭翁知我用意誠,雲有甲乙分餘明。盧仝書到孟郊富,李老被酒張翁醒。當時儲館典讎校,今日取送傳芳馨。分多析少每如此,翁甑百金盃千羹。北鄰老子苦好客,懸簞過午須賓食。昨朝喚客啖鵝炙,十字浮光湯餅滑。須臾碾畔百塵飛,語是奴音破珪璧。此翁香串數百枚,啖客當千回。啜香飽炙勘詩譜,但度流年無所苦。——王洋《戲鄭曾二老》
2、我的豐功偉績,值得澆鑄於青銅器上,銘刻於大理石上,鐫於木板上,永世長存。當我的這些事蹟在世上流傳之時,幸福之年代和幸福之世紀亦即到來。
3、我想要個刺青,就是犯桃花沾染的那種古銅綠,透著靈魂已死去的青銅器物的冷漠,沒有任何生機的感覺。刻在心口,一筆一劃極其妖冶,烏黑的血詭異地附在其中,勾勒出的龍口張著彷彿要止息生命。
4、學古者昌,似古者亡。宋人寫不了唐詩,元人寫不了宋詞。忽必烈說:文明只能強姦掠奪,不能撫摸沉溺。周樹人的文字,凌厲如青銅器,周作人的文字,內斂如定窯瓷器。他們用功的地方不是如皮肉的文字本身,而是皮肉下面的骨頭,心肝,腦漿。
5、我們離驍勇善戰的“青銅器時期”遠了,心鏽的連收廢鐵的都直接丟掉。
6、在殷墟發掘的遺物中,還發現大量的青銅器皿、兵器,種類很多,製作很精巧。有一個叫做“司母戊”的大方鼎,重量有八百七十五公斤,高一百三十多釐米,大鼎上還刻著富麗堂皇的花紋。這樣大的青銅器,說明在殷商時期,冶銅的技術和藝術水平都是很高的。但是也可以想象得出,像這樣巨大的精美的大鼎,不知道滲透著多少奴隸的血汗哩!
7、我們一起登高情人峰,用青銅器的厚重
8、孤管叫秋月,清砧韻霜風。天涯遠夢歸,驚斷山千重。群物動已息,百憂感從中。日月矢雙流,四時環無窮。降陰夷老物,摧折壯士胸。壯士亦何為,素絲悲青銅。——歐陽修《秋懷二首寄聖俞》
9、楚文化的傳承,不僅是精神的傳遞,更是物質文化上的繼承。在湖北恩施,至今仍然有一批靠割漆生存的人,正如同今天這些漆樹的基因,仍然來自兩千年前的種子,楚國古老的髹漆技術依靠這些人傳承至今,同樣,荊州地區的藝人經過多年摸索,已經完整地復原了楚系青銅器的製造技藝,幾千年前那些精美絕侖的楚國青銅藝術重獲新生。
10、明發覽青銅,寸白墜華簪。懸知不能免,豈意遽見侵。憶昔隨群兒,總角混青衿。縱弱不好弄,既冠知惜陰。時開磊塊胸,澆之以古今。二十偕計書,進士路欹嵌。遲遲十四年,一第酬苦心。今年已六六,暮景來侵侵。一發照我眸,眾發立森森。忽然一失笑,政要渠相尋。有田願種玉,有腰願重金。富貴豈不好,勞鹿那能禁。何如一床書,侑之綠綺琴。遠參蘭茝香,清玩山水音。高歌月滿架,醉臥鬥橫參。待教頭半白,掛冠老山林。飲犢青草浦,盟鷗白沙潯。憑虛喚張陸,聽我白髮吟。——五邁《白髮吟》
1、兩編千片白雪繭,六百二斗青銅錢。不辭破費十日產,要向几上追前賢。前賢已死不可慕,世上流傳只佳句。不尋斷簡賞心符,定自前賢無覓處。鄭翁知我用意誠,雲有甲乙分餘明。盧仝書到孟郊富,李老被酒張翁醒。當時儲館典讎校,今日取送傳芳馨。分多析少每如此,翁甑百金盃千羹。北鄰老子苦好客,懸簞過午須賓食。昨朝喚客啖鵝炙,十字浮光湯餅滑。須臾碾畔百塵飛,語是奴音破珪璧。此翁香串數百枚,啖客當千回。啜香飽炙勘詩譜,但度流年無所苦。——王洋《戲鄭曾二老》
2、我的豐功偉績,值得澆鑄於青銅器上,銘刻於大理石上,鐫於木板上,永世長存。當我的這些事蹟在世上流傳之時,幸福之年代和幸福之世紀亦即到來。
3、我想要個刺青,就是犯桃花沾染的那種古銅綠,透著靈魂已死去的青銅器物的冷漠,沒有任何生機的感覺。刻在心口,一筆一劃極其妖冶,烏黑的血詭異地附在其中,勾勒出的龍口張著彷彿要止息生命。
4、學古者昌,似古者亡。宋人寫不了唐詩,元人寫不了宋詞。忽必烈說:文明只能強姦掠奪,不能撫摸沉溺。周樹人的文字,凌厲如青銅器,周作人的文字,內斂如定窯瓷器。他們用功的地方不是如皮肉的文字本身,而是皮肉下面的骨頭,心肝,腦漿。
5、我們離驍勇善戰的“青銅器時期”遠了,心鏽的連收廢鐵的都直接丟掉。
6、在殷墟發掘的遺物中,還發現大量的青銅器皿、兵器,種類很多,製作很精巧。有一個叫做“司母戊”的大方鼎,重量有八百七十五公斤,高一百三十多釐米,大鼎上還刻著富麗堂皇的花紋。這樣大的青銅器,說明在殷商時期,冶銅的技術和藝術水平都是很高的。但是也可以想象得出,像這樣巨大的精美的大鼎,不知道滲透著多少奴隸的血汗哩!
7、我們一起登高情人峰,用青銅器的厚重
8、孤管叫秋月,清砧韻霜風。天涯遠夢歸,驚斷山千重。群物動已息,百憂感從中。日月矢雙流,四時環無窮。降陰夷老物,摧折壯士胸。壯士亦何為,素絲悲青銅。——歐陽修《秋懷二首寄聖俞》
9、楚文化的傳承,不僅是精神的傳遞,更是物質文化上的繼承。在湖北恩施,至今仍然有一批靠割漆生存的人,正如同今天這些漆樹的基因,仍然來自兩千年前的種子,楚國古老的髹漆技術依靠這些人傳承至今,同樣,荊州地區的藝人經過多年摸索,已經完整地復原了楚系青銅器的製造技藝,幾千年前那些精美絕侖的楚國青銅藝術重獲新生。
10、明發覽青銅,寸白墜華簪。懸知不能免,豈意遽見侵。憶昔隨群兒,總角混青衿。縱弱不好弄,既冠知惜陰。時開磊塊胸,澆之以古今。二十偕計書,進士路欹嵌。遲遲十四年,一第酬苦心。今年已六六,暮景來侵侵。一發照我眸,眾發立森森。忽然一失笑,政要渠相尋。有田願種玉,有腰願重金。富貴豈不好,勞鹿那能禁。何如一床書,侑之綠綺琴。遠參蘭茝香,清玩山水音。高歌月滿架,醉臥鬥橫參。待教頭半白,掛冠老山林。飲犢青草浦,盟鷗白沙潯。憑虛喚張陸,聽我白髮吟。——五邁《白髮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