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昱丞

    這是個好問題,

    首先,孩子不聽教,不願意家長輔導,這肯定不是突發的狀況,所以追根溯源,要嘗試找出根本原因。

    怎樣找根本原因?有句話叫“家長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家長在自己的父母跟前聽教嗎?對父母恭敬,如果自己做不到,你如何要求孩子做到?

    除了這個根本原因,再有就是方式方法的選擇了。孩子一天天長大,自己的主見也跟著增長,對人對事的看法和父母開始不一個致。這個非常正常,要承認孩子是獨立個體、不要抱著讓孩子完全接受你所有說教的幻想。要學會傾聽,你理解孩子,孩子才會願意去理解你,

    輔導作業,你是教孩子做呢,還是教他們方法,還是隻是批評?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但總的原則是教會他們學習方法最重要,當孩子學會獨立思考時要及時鼓勵,教學過程中不能太多批評,聽了太多批評,孩子自然不願意聽你的了。

    最後說下教育者該持有的態度。孩子成長是有規律的,過分被打壓,沒了主見,教育不成功;如果孩子沒有適當的約束和正確的引導,教育也不成功。所以,承擔教育任務的師長,要有戰戰兢兢、如屢薄冰的態度。

  • 2 # 人生與健康

    你教育他的資本沒有了就是這樣的結果。教育他(她)的資本就是親密關係。在她遇到困難時,在他需要陪伴時,在他需要安撫時,在他需要擁抱時,在他無聊時,在他玩耍時……你在哪?從小就很獨立,她(他)的世界裡你有沒有真正的來過,如果沒有,恭喜你,她(他)很獨立包括思想,現在獨立到只需要你的錢和飯,不需要也不喜歡你涉足其他的。如果還想挽救,那就做他真正意義上的朋友,別去說教就好了,她(他)已經是一個獨立的人,只是社會經驗沒你豐富而已,試想,你的同事或朋友總以命令或教育的口吻與你說話並要求你去做事,你會接受嗎

  • 3 # 興子土申

    其實做父母的有一個逃懶的方法,其實也是父母應該首要去做的事,那就是在家,樹立孩子老師的威信,引導孩子課堂上去認真聽課,向老師認真學習,討教。這才是王道!這樣也就不用家長費時間,費精力在家輔導孩子作業了!也就不用家長費錢去給孩子報孩子不願意去上的輔導班了!

    這樣,網上的所有和教育相關的問題,也就都能迎刃而解!

  • 4 # 雲生萬瓊

    作為父母,當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很自信,但自信不是天生的。以下是打造自信孩子的28個具體的小方法,你不妨試試。

    1.認真對待孩子的要求。當他在電話裡滿懷期望地提出:“媽媽,牛奶。”你在外面一時不能滿足他,告訴他具體時間:“回到家,媽媽給你拿,好嗎?”經常忽視孩子的需要,會讓他因不被重視而失去信心。

    2.週末帶孩子出遊,徵求他的意見,但不要問“你想去哪裡”,而是這樣問“你想去動物園還是水族館”,給他選擇的範圍,讓他自己做出選擇,會增添對自己的信心。

    4.孩子提出問題,耐心傾聽,如果你回答不了,老實告訴他。讓他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打消他對別人的敬畏心理,從而增加自信。

    5.用商量的口氣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把報紙拿給媽媽,好嗎?”讓孩子知道被人需要,是提高他自信心的最好方法。

    6.讓孩子在家中最醒目的牆面上張貼他的塗鴉之作;在櫃子上為孩子做個陳列架,陳列他的小製作。榮譽感最能激發孩子的自信心。

    7.給孩子一個房間,沒有條件的,可以給他房間的一部分,讓他有一個自由玩耍、不受束縛的小天地。因為擁有自己的“領地”的他心中充滿驕傲感,這會讓他平添自信。

    8.不要總是因為孩子房間裡或者桌面上很亂而責備孩子,而是教他自己收拾散落的玩具,並且跟他一起做。媽媽的寬容是培養孩子自信的土壤。

    9.不對孩子說:“妹妹已經會數數了,你還不會,你可真笨!”哪怕他真的比別的孩子差。總是拿比他強的孩子和他比較,最能挫敗孩子的自信。

    10.帶孩子去超市,把待付款交到他手裡,讓他交給收銀員。他還不會算賬,但至少讓他知道錢能買東西。逐漸讓孩子自己掌握零用錢,讓他當家,會增加他生活的自信心。

    11.給孩子購買衣物,讓孩子自己挑選顏色和款式。也許他選的顏色你並不喜歡,但不要否定他的眼光。孩子的意見被尊重是他自信的開始。

    13.讓孩子獨立清洗自己的小襪子、小手帕,哪怕洗不乾淨。孩子的自信來自於每件小事中你對他的認可。

    14.當孩子表演背詩、講故事和唱歌的時候,給他打拍子,表示應和。鍛鍊他敢於從容登臺表演,就是鍛鍊他的自信心。

    15.讓孩子接近陌生小朋友,積極鼓勵他與各種年齡的人自由交往。培養他的社交能力其實就是在培養他的自信心。

    16.幫助孩子擬訂詳細計劃,並提醒他執行。比如幫孩子制訂練琴計劃,制訂計劃時和他協商時間。執行時提醒他“孩子,我們現在該練琴了,對吧?”讓他養成按計劃做事情的習慣。做事胸有成竹,做人才能充滿自信。

    17.孩子玩可樂瓶、鞋盒等各種廢棄物,不要武斷制止他。孩子喜歡探索他感興趣的東西,你制止他的興趣,也就挫傷了他探索的信心。

    18.孩子在拼七巧板時遇到困難,要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這些困難。實在想不出辦法時,你可以側面指點。戰勝困難可以讓他自信倍增。

    19.和孩子相處時,經常尋找值得讚許的具體理由,用讚許的語言鼓勵他,但不要空洞地表揚孩子。可以說:“孩子知道自己小便了,有進步嘛。”不要說:“孩子你真聰明,媽媽好喜歡你。”具體的稱讚給他自信,空洞的表揚會讓他自大。

    20.本來並不想帶他去麥當勞,卻隨口答應他去,承諾了卻不去實現。你的失信讓他失去自信,也失去對你的信任。

    21.幫助孩子發揮個性中積極的方面,讓他成為有個性的人。孩子是急性子,就鍛鍊他做事的速度;是慢性子,就鍛鍊他的條理性。強迫他改變秉性會讓你對他失去信心,更讓他失去自信。

    22.教他從小認可自己的長相。比如告訴他雖然他不是大眼睛,但小眼睛只要有神就很好看。很多不自信往往源於對自己相貌的不認可。

    23.向孩子提供書籍和材料,支援他幹自己夢想做的事。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才幹和能力,他才會更有自信。

    24.儘量讓孩子在生活中脫離依賴。上幼兒園要準時,爭取讓鬧鐘叫醒他而不是媽媽一遍遍呼喚。生活能自理的孩子才能在沒有依靠的處境中充滿自信。

    25.讓孩子從小學會遊山玩水。帶孩子旅遊時多給他講述所遇到的動物、植物、地理、典故等各種知識。見多識廣才能自信倍增。

    26.不用辱罵來懲罰孩子的過錯。辱罵不僅打擊孩子的自信,還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27.孩子遭遇挫折,用緩和的語氣同他一起分析這次經歷,下次就不會有同樣的錯誤。重新鼓起他的自信心,尤其重要。

    28.父母遵循合理的行為標準,做受人尊敬的人。父母在社會中不受人尊重,最損傷孩子的自信心。

  • 5 # 六六好孕

    孩子可能已經不是第一天不願意聽你的教導了,從小可能就有,只是父母以為他還小,他不懂事;

    小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是受父母影響非常大的,他現在不願意聽教導,可能是他對你的教導產生了混沌,比如他小時候,在家裡大吵大鬧,這時候父母會跟他說不要吵鬧,但其實我周邊很多父母朋友也是以大吵大鬧地方式對待孩子的,所以孩子會想“你不是不讓我大吵大鬧麼,為什麼你還那麼大聲地對我,這樣是對的嗎?”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一次兩次可能沒什麼,但次數多了,孩子就會混淆;

    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是真的要以身作則,給他定下的規矩,自己也要執行,這樣他才會以你為榜樣,願意聽你的教導~

  • 6 # 教育有故事

    看到這個問題,深有感觸,先分享一下自己當年做家教時的一個故事,正好也算是回答了這個問題。

    讓我想起了以前上大學做家教時,家教物件是一對雙胞胎兄弟,初中一年級,13歲,學習成績也比較一般,調皮就不用說了,兩個人在家要是不管,就能夠掀屋頂的那種。估計很多家裡有雙胞胎兒子的感受可能會更深一些。

    雙胞胎媽媽身體不是特別好,爸爸工作非常忙,於是兩個孩子疏於管教。兩個小夥子性格略有差別,老大稍微要調皮一些,老二相對本分一點。兩個小夥子,人長得特別帥氣,兩人同上一所中學,加上是雙胞胎的原因,格外引人注目,經常有小女生圍著轉。後來知道,老大早戀了。

    當我剛開始接手這對雙胞胎的時候,一聽情況,其實頭是有點大的,小時候自己調皮過來的,深知一個人調皮就算了,家裡兩個人都調皮,基本上是可能要廢了。但是,盛情難卻,硬著頭皮接下了這份家教。

    先說結果吧,教了一年,兩個孩子的成績都有所提高,習慣也變好了很多,最後還成了他們家的常客,當成了朋友往來。

    剛開始介入做家教的時候,雙胞胎的媽媽基本上也是在家,我知道其實是想看看輔導孩子學習的水平怎樣。加上跟我也不是很熟悉,前幾次家教還是非常老實。終於到了第一個週末,只有我們三個人在家的時候,成了我瞭解他們的最好時機。那個週末,沒有給他們上課,重點是聊天,打探他們倆的真實情況。終於瞭解到他們為什麼不願意聽父母教育,平時學習也不認真的主要原因:

    第一、父母管教太嚴

    按說父母管教得嚴格,孩子應該聽話才對,然而對於這兩個孩子來說,顯然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根據他們的描述,他們兩從生下來,大概兩歲左右, 為了讓他們兩聽話,提前就送到了早教機構。然後家裡的電視從兩歲開始到現在,一直就沒有開過,不準看電視,不準玩手機,不準玩遊戲。所有這些父母認為可能會影響學習的東西,全部實行了“一刀切”。

    然而這樣的做法,事與願違。不但抹殺掉了他們從小應有的好奇心,而且在長大稍微懂事後,經常借用同學的手機或遊戲機玩耍,有時候甚至上課都玩。有時候放學或者週末,也會到同學家玩電腦遊戲。當然這些,他們的父母都不知道。到了初中後,開始出現叛逆不聽話了,父母有點管不住了。

    第二、父母的期望太高

    由於是雙胞胎兄弟,特別引人注目,容易成為大家的關注點。兩個兒子,整個家庭是寄予了厚望。雙胞胎的爸爸出生農村,吃苦長大,靠自己本身讀大學,最後成了省城某單位領導。孩子媽媽出生于軍人家庭,自己也是文藝兵轉業。他們都希望孩子未來會有個更好的前程,不能被人笑話。

    這種從小就存在的期望,對兩個小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孩子媽媽時不時還會嘮叨,只是簡單粗暴地告訴他們倆,應該好好學習,將來要做人上人。

    第三、兩個孩子之間經常是惡性競爭

    由於是雙胞胎,而且都是兒子,所以從小不管做什麼,穿什麼,吃什麼,都是幾乎一模一樣。特別是上學後,兩人也都是在同一學校,但幸好不在同一班級。兩個人之間沒有形成你追我趕的氛圍,反而經常出現“向差的看齊”。比如,弟弟考差了點,不是弟弟向哥哥學習,而是從此哥哥開始玩耍,成績向弟弟靠攏,造成了這種惡性的迴圈。

    大概知道他們兩的問題所在,心裡有數了。那個週末,在徵得了孩子父母同意後,將他們帶到學校宿舍,讓他們隨意撒了個歡,盡情玩了一天。先是跑到宿舍,兩人搶著玩電腦,然後是帶著他們兩去打籃球,1Vs2,最後還吃了他們非常想吃但平時吃不到的KFC,那一天,他們兩絕對是做了很多自己想做的事,全由他們自己做主,顯然,他們確實非常放鬆,也玩得非常開心。當然,對於我來說,是為了跟他們搞好關係的第一步,也是取得他們的信任,便於以後的管理。

    在之後的家教中,主要採取了以下幾條措施:

    第一、約法三章

    對於雙胞胎兄弟來說,由於平時很調皮,缺乏一定的紀律性,以前做作業經常是做一半就開始玩耍打鬧。

    跟他們約定的第一件事,就是當天的作業必須是當天完成,而且是在我家教時間內要完成,包括作業、複習以及明天的預習,而且必須是一口氣完成,如果作業太多,允許中途休息5分鐘。

    約定的第二件事,上課必須認真聽講,放學後半小時內必須到家,晚上家教時間要隨時抽查,沒聽懂的可以先記筆記本上帶回來主動先問我。

    約定的第三件事,不能過分找同學玩手機遊戲、電腦遊戲等。

    第二,建立了相互監督機制

    雙胞胎兄弟兩人在同一學校,既是壞事,但同時也是好事。畢竟平時在學校裡的一舉一動,不在學校裡,是沒有察覺的,那麼讓兩個人之間相互監督可能是最好的辦法了。包括平時的學習,課堂裡的一些表現,都可能從另一個嘴裡知道。為了避免他們兩“串供”或者相互包庇,允許他們兩私下“打小報告”,為了得到更多的獎勵,顯然年齡還小的兄弟兩,是不會包庇對方的,就要形成這種監督的壓力。

    第三、約定了獎懲制度

    跟雙胞胎兄弟約法三章,全是他們必須要完成的任務,顯然他們是不願意乾的。當然需要一定的激勵獎勵。於是,跟他們約定的第四件事,在平時能夠按時高質量在完成所有作業的前提下,每週末可以允許去我大學宿舍玩半天,是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可以玩手機、玩電腦、可以打球等,做他們任何喜歡做又可以做的事情。這些都是他們平時在家不可能玩的,對他們來說,是最大的誘惑。

    但同時也有懲罰制度,這種懲罰就是,只要平時發現有任何違反約法三章的時候,只要發現一次,不管是兄弟兩中間任何一個有違反約定的,本週末取消獎勵。

    對於兩兄弟平時的表現,在獎懲時,也會區別對待。比如表現差的,在週末玩電腦的時間上要壓縮,讓給表現好的。如果表現太差,只能在旁邊看著另一個玩。這招特別管用,因為看著別人玩,自己又不能玩非常難受。

    透過這樣一個學期的堅持,期末考試兩個人成績都從班級裡中等偏下成績,進入到了班級中等偏上水平,前進了十幾名。等到第二學期結束後,兩人真的形成了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老二的成績進入了班級前10名,老大也進入了前20名。最重要的是,我跟他們兩個小兄弟,成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沒有代溝,而且非常聽話。

    結束語:對於有兩個孩子的家庭,可能是劣勢,但利用好也可以轉換為優勢。發現問題時,在善於抓住他們的“軟肋”,比如用他們最喜歡但平時又得不到的東西來做為獎勵激勵,鼓勵兩個孩子之間形成學習上的競爭,將“爭上游就有獎”變成家庭裡的規矩,慢慢引導,就有可能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

  • 7 # 教培行業老宋

    針對這位老師的提問有兩個問題,一個是不聽父母的教育,另外一個是不聽老師的輔導,在此我僅憑個人經驗做以下分享,希望對您有幫助。

    一,分析原因

    首先要搞清楚孩子不聽父母話的原因是什麼?一般有以下幾個原因:

    1.孩子處於叛逆期,這個階段的孩子有自己的認知和思考,所以如果父母溝通方式不當的話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反感和叛逆。

    2.父母教育方式有問題,一般歸納為父母的溝通模式、行為模式、情緒模式不夠專業而導致孩子無法接受或者理解,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反感和叛逆。

    3.孩子所處環境的影響,也就是孩子有沒有受其他同學的影響。

    二,解決方案

    1.針對處於叛逆期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學會尊重和理解,遇到問題和障礙,父母要學會換位思考,將心比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並給予正確的引導。

    2.父母要多學習關於兒童心理、教育孩子等課程內容,便於更專業的教育和引導孩子。

    3.平時多和孩子溝通,尤其瞭解其周圍環境和同學朋友對他的影響,給予及時糾正和引導。

  • 8 # 數學會說話

    【兩點建議】

    第一.禁而不止,適得其反

    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很多禁止,這個不能幹那個不能幹。但是很多時候,你禁止孩子乾的事情,好像孩子都幹了。“你不許玩,你不許看電視,你不許打遊戲,你不許和壞孩子玩等等”。有一個心理效應“白象效應”,咱們做一個測試,手機前的你“不要想白象”,看看你想了嗎?禁止有用嗎?沒有道德,違反法律的事情我們不能幹。有的事情可以放寬禁止,可能會好一些。

    第二.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我班裡就有這樣的家長,對孩子希望很大,要求很高。在我看來,這明顯超出了孩子的能力範圍。一旦孩子達不到期望值,這樣的家長心理落差很大。一次兩次三次這樣的家長最容易對孩子失去信心。對孩子有期望值,給孩子目標是好事,但是家長也要認清現實,降低期望,當孩子有些許改變,及時給予認可。

    作為父母,多去學習,多去反思,孩子慢慢會好的。

  • 9 # 131號渡老師王愛麗

    不知道怎麼辦事,也許什麼也不做,就是最好的做法。

    每一個父母都是希望孩子更好的,只是講道理進行教育,真的有用嗎?

    小孩子很多時候是聽不懂大人的道理的。

    比如說,大人經常說:孩子到學校以後要認真聽老師講課。”這句話說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孩子也點頭表示認可。這是不是說明孩子已經理解了爸爸媽媽講的道理,然後去執行呢?其實很多時候真的未必。因為他認為的認真聽講和大人想象的認真聽講,可能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我們對孩子說話的時候,不妨把要求再說具體些。比如,“孩子,你到學校之後要認真聽老師講課。”都不如說成“孩子,你把老師上課講的內容記住,回來之後給媽媽講講”這樣的話,更能讓孩子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 10 # 根本幸福

    關鍵是你有沒有教育能力,有沒有教育水平?有沒有教育方法?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榜樣。

    教育好孩子是天大的事,需要父母的聰明才智。

  • 11 # 賴頌強講孩子抑鬱休學

    家長期望孩子說了就聽,其實是希望孩子服從自己。

    聽話應該有兩個含義:你聽我的,我聽你的。

    往往彼此傾聽得出的結果執行力更好。

    “我以前兇吧,態度不好,他不聽我理解,可是現在我好好說了,他還是不聽。”這是家長困惑的地方。

    常常家長會走進一個誤區,是什麼呢?

    如果我放下身段,跟你好好說,那麼一定能到達我的目的:“讓你好好聽我的話。”

    家長的目的就是要:你聽我的。

    這個想法有個根本性的問題:沒有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上。

    想想看配偶間如果這麼要求對方:你要聽我的,顯然會有矛盾,那麼放在孩子身上也一定遲早會出現矛盾,且隨著孩子年齡增長,矛盾會增大或激化。

    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有哪些?我們一起來看看

    (1)孩子的想法和大人的期望不一致

    那麼孩子的想法呢?我還沒玩夠呢,等我玩夠了再說啊

    所以家長的期望和現實就存在差距了,所以矛盾就出來了。

    大人的感受就是,我的孩子不聽話

    (2)孩子的好奇心讓他一而再而三地嘗試

    比如說,商場裡面亮晶晶的商品,可能昂貴,也可能是易碎的;但是孩子對商品的價格和材質沒有概念,他對自己的能力認知不足,他也沒有辦法以預判形式是什麼樣。他沒有我們大人的社會概念,比如說碰壞了要賠,賠還要不少錢,而且這個錢賠出去沒有回報,是冤枉錢,這些孩子統統沒有概念;即使家長跟他說:“不要碰哦,壞了媽媽要陪的”這樣的話,他也只是聽,對他來說,不能理解是什麼意思。但是商品呈現出來的漂亮的樣子或者功能在實際地吸引他,讓他去一探究竟,所以他沒法聽大人的“離得遠遠的”

    給大人的感受就是,這孩子越說越做,不聽話

    (3)這是孩子一個個性化過程,對說“不”的產生的力量很享受

    有的時候孩子說“不”或者反抗家長的時候,家長的激烈反應,讓孩子體會到“不”這個詞真的很有力量,那麼大的孩子很享受這樣的力量感。

    比如說今天是規定的穿校服上學的日子,孩子說“我不想穿校服”。家長就著急了,“今天是規定要穿校服的,你不穿校服,你穿什麼?其他小朋友都穿,你不穿?”家長就噠噠噠,一頓講道理,目的是要說服孩子,給孩子的感覺就是被大人控制了,也感覺到我只要說“不”,就能把大人搞得雞飛狗跳,這個很有意思,所以他會常常來刺探一下大人

    給大人的感受是,這孩子怎麼就說不聽呢,真不聽話

    (4)孩子對“不要”的理解和大人不一樣

    比如說,過馬路,大人認為過馬路就是快步走,謹慎前行,注意前後左右的行人啊,拐彎的車輛啊,總而言之要小心地儘快走到安全的地方

    孩子聽到大人說過馬路不要跑,他拉著你的手,一蹦一跳,因為紅燈變綠了,大傢伙一快往前走的人流很讓人興奮啊,我是其中一個很讓人開心啊,剛才停著等,現在齊步走,這個很讓人激動啊,所以他的動作完全表現出他的感受和心情,他沒法理解那些個危險和緊張。

    那麼大人的感受是:這孩子真是越是危險,他就越做危險動作,真是不會聽話的熊孩子

    (5)大人不傾聽孩子

    有沒有過這樣的情形,孩子說:“媽媽,快快,快看我”,他可能把你的大衣服披在身上了覺得很好玩,他可能把枕頭、玩具或者水桶頂上頭上了,他想要跟你分享他的創意,通常家長們沒有感受到危險,或者正在忙著的時候,都是很敷衍地看一眼,“哦,看到了”或者很不耐煩“唉呀,正忙著呢,沒看到嗎”於是這樣的反應也給孩子做了個榜樣,他也學到了,下一次,他也會這樣對待大人叫他比如吃飯啦,睡覺啦

    這個時候家長忘記了自己曾經做過的示範,他只感受到當下孩子的行為:怎麼叫都不聽,真是不聽話哦。

    那麼解決方案是什麼呢?

    (1)審視自己的行為

    每次孩子來找我們的時候,你覺察一下自己的行為,你有沒有在認真地聽孩子說話,你有沒有敷衍孩子,有沒有給孩子做“不聽話”的榜樣?

    這個可以觀察一下自己或者你的配偶或者家人,當孩子叫你們或者跟你們說什麼事的時候,你的迴應方式是什麼,記錄下來

    然後從現在開始,可以很認真地迴應孩子的每一次呼叫,即使你手裡正忙,正在炒菜,也可以把火先關掉,然後蹲下來,看看孩子是什麼事情,如果是需要花很長時間的,可以跟孩子說:“我聽到你叫我啦,我現在正在炒菜,吃完飯我們一起玩,好嗎?”或者你們可以約個時間,每天一個固定的時間一起交流的,讓孩子把要跟你做的事放到那個時間去,這個固定時間稱之為特殊時光。

    (2)給孩子權力和選擇

    比如孩子今天要穿一條紗裙子上學,可是天很冷;可以讓孩子先穿上衫裙子在門口試一試,讓她自己決定要不要穿;可以這麼說:“今天天氣比較冷,媽媽打算要穿絨的衣服。你如果要穿紗裙子的話,可能會冷,也可能不會冷;或者你可以先穿了在樓下走一走,再來決定穿不穿,好嗎?”

    當然也可以根據裙子的厚薄和大小,給孩子有限的選擇:“你打算在裙子裡穿保暖衣還是穿外套呢,這個由你決定”——當然我們說這個有限選擇給出的選項是大人能接受的,就比方剛才那個例子,不管是穿保暖衣還是穿外套,大人都可以接受,就可以給出來做為選項,大人不能接受的,就不做為選項來提供。

    (3)傾聽,進入孩子的內心

    比如孩子一定要去看看那個電飯煲,可以抱著他在安全的範圍內,去看一看你是怎樣把米和水放進去的,是怎樣按鍵的,或者也可以抓住他的手指,讓他按正確的鍵。讓他體會參與的快樂

    或者是孩子睡覺前怎麼也捨不得玩具,還想玩,可以跟他說:“嗯,這些玩具都很有意思,你一定想要玩到不想再玩為止,現在是睡覺時間,是你自己收玩具還是媽媽和你一起收?” 用共情的方法去理解孩子,讓他覺得被關注到。

    (4)運用幽默

    比如說洗了澡,不及時穿衣服,可以先用被子把孩子先圍起來,孩子通常很喜歡不一樣的處理方式,他會很享受光魯魯在被子裡的感覺。這個時候你還可以跟孩子玩遊戲,拿著他的衣服說:“嘖,這件衣服是誰的呢?他找不到他的主人了,是椅子的吧?........”

    (5)尊重孩子,留出時間

    通常我們說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不讓孩子受打擾,就是在他看書,玩玩具的時候不讓他在那個場景中被打斷。如果剛好到吃飯時間了,怎麼辦呢?提前一點知會孩子,讓孩子有一個心理預期,不要讓他立刻放下手裡的工作。

    可以這樣說:“我們馬上就要吃飯了,你需要多長時間可以過來?”

    也可以說:“還有五分鐘就要吃飯啦,你可以準備一下嗎?需不需要小鬧鐘提醒你?”如果孩子同意,那麼按個小鬧鐘,孩子可以聽到鬧鈴響之後按計劃行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梁為什麼會說“凡是和孫儷搭過戲的人都有壓力”,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