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尚文史
-
2 # 暮雨夜行歸何處
其實這種言論的出現也不知道是後人的過分解讀還是羅貫中的有意為之。
這種言論就是很多人口中的陰謀論了。
理性的來看,司馬懿率著十五萬大軍來攻,前者魏軍街亭大勝,蜀軍深受重創,已無力再與曹魏交戰;諸葛亮肯定知道這一點,依司馬懿的才智,肯定能看得出。一個空城,就算有伏兵計,你犯得著嚇得撤兵幾十裡嗎?就算不進城,也完全可以圍而不打,萬箭齊發。
這一點的不合理,給了後人揣測的空間,也促成了陰謀論的出現:司馬懿為了有時間慢慢的接手西北軍政大權,因此必須要留下諸葛亮,因為有外患的存在,曹魏才能無比重視司馬懿這個軍事統帥的存在,他那麼聰明,那麼會隱忍,肯定懂得“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而後來的《軍師聯盟》電視劇也用的是這個看法。
這種說法也很有可信度,也正因如此,這種說法受到了很多人的信任。
但是這件事兒最大的缺陷就是——歷史上許多人都玩過空城計,但從記載上來說,諸葛亮是真沒玩過這一手。
真的玩過的人是趙雲漢水一戰的那次,用空營疑兵之計,偃旗息鼓,嚇退了曹兵。
羅貫中把它加到了諸葛亮的身上是為了更好的塑造一個智謀的形象,而且也十分成功,後代眾人也是十分的尊崇諸葛亮,據這件事改編的戲曲和影視作品也很多,而且傳唱度和精彩程度極高。
因此,司馬懿配合諸葛亮空城計演戲這個說法針對《三國演義》這本書,根據司馬懿的才智和性格,可以說是有一定的可信度 。但是如果深究起來,確實沒啥可信度。
這種事兒見仁見智,只能說大家看著開心就好,沒必要過分深究和解讀。
-
3 # 吉祥流年
諸葛亮的空城計是小說三國演義裡的場景,歷史上沒有考證出確有此事。司馬懿配沒配合諸葛亮演出空城計,咱慢慢分析就能知道。
當時的背景是,諸葛亮一出祁山,勢如破竹,長驅直入,取下曹魏很多城池。這時,曹魏朝廷請出司馬懿為平西大都督,帶兵拒敵西蜀軍。
司馬懿和諸葛亮都是當時軍事頂尖高手,兩人都看到了佔領街亭的重要意義。所以,司馬懿派大將張郃為先鋒來奪取街亭。諸葛亮派馬謖、王平鎮守街亭。
街亭的重要意義在哪呢?首先,是西蜀軍運糧的必經之路。其次,如果西蜀穿過街亭直取長安,街亭被曹魏佔領的話,西蜀軍就相當於進了曹魏的口袋。
可惜的是,馬謖不聽諸葛亮將令,把營寨紮在了山上。曹魏斷了西蜀軍水源,西蜀軍軍心大亂,街亭丟失。
街亭丟失,諸葛亮痛心疾首,無奈只得兵退漢中。諸葛亮部署退兵,想把屯在西城的軍糧帶回西蜀。諸葛亮帶五千人西城運糧,派出武將和三千兵士帶糧車先退。這時,司馬懿十五萬大軍壓境。西城只有兩千名士兵和一些文官,武將都被派出。跑,跑不掉。打,打不過。守城,守不住。萬不得已,諸葛亮鋌而走險使用了空城計。空城計具體實施:1、全城滅火停吹。2、西城四門大開。3、每個城門都有二十個老軍穿上百姓衣服,拿著掃帚清掃城門街道。並安排不讓這些老軍交頭接耳、大聲喧譁。4、諸葛亮帶兩名小童城頭撫琴。
司馬懿看到此情此景,又聽諸葛琴音絲毫不亂,想到諸葛一生謹慎,從不弄險。據此判斷城中必有埋伏。諸葛亮空城計成功。
至於,是不是司馬懿配合諸葛亮,我們可以開啟腦洞,司馬懿能想到衝進城裡殺死諸葛亮,進而滅了西蜀。自己勢必會被曹魏政權罷了兵權,削職為民。自已父子三人勢單力薄,將無法完成雄霸天下的野心。我想即便這樣,司馬懿也會想到此一時、彼一時的道理,不會放過諸葛亮。
所以,司馬懿配合諸葛亮演出空城計不成立。
-
4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新年好!我是雞湯。
演義的事情,演義的思維答。
不管如何“細思極恐”,司馬懿顯然都不可能故用意放走諸葛亮。
諸葛亮:我的經歷已夠悲情了,好不容易得了個空城計還被說成司馬懿的表演。因為,即使諸葛亮被捉,司馬懿也會受重用。
後面的歷史也證明了這點。在諸葛亮去世後,司馬懿依然長期擔任了軍政要職,並上演了經典的“平遼東”之戰。
司馬懿軍事生涯最輝煌一戰,發生在諸葛亮去世後。因此,司馬懿是否受重用,跟諸葛亮關係不大。
演義中,倒是諸葛亮離間計使司馬懿被冷落了一陣。但魏明帝君臣,即然明,那麼不會長期上當的。想司馬懿平孟達之亂,若非君臣互信,夾著尾巴的司馬懿又怎敢輕易不走流程調兵?留看孟達起勢,魏朝廷不更仰仗他嗎?
我就是沒想到,司馬懿敢不走流程再者,魏明帝根本無須忌憚司馬懿。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魏明帝23歲,司馬懿50歲。你認為魏明帝會擔心司馬懿權勢大威脅後來時魏帝嗎?
-
5 # 星下靜思
如果諸葛亮真有空城計,嚇退司馬懿退軍幾十裡的話,是不是太低估魏主曹睿的智商了?
曹丕剛死,司馬懿就乞兵守西涼,這分明是一種守身之策。新皇帝大都不喜歡前朝之臣,司馬懿看的很透,主動帶兵戍邊去了,既擁兵有權,又可安身立命!
但這麼個計策,曹睿卻看破了。借用蜀國馬謖的反間計,順勢試探司馬懿。司馬懿不知是計?結果司馬懿裝的更實在,藉口耀武揚威武裝迎接曹睿,故留把柄,讓曹睿抓住把柄削職為民。司馬懿為什麼會這樣做呢?他明白“君疑臣死”的道理,既然已經被曹睿懷疑,索性裝傻到底或許有希望!他要用實力重新獲得曹睿的重視!
蜀魏開戰後,諸葛亮攻城掠地,孟達造反在即,在形勢一片不利聲中,曹睿決心用司馬懿了!知錯就改,曹睿不愧為一個明智的皇帝!司馬懿在家卻一刻也沒閒著,對戰爭形勢瞭如指掌。在接到任命後,決定在新皇面前露一手,先斬後奏,剋日擒殺孟達,率軍直攻街亭。馬謖兵敗後,司馬懿的進攻方向更加精準,率十五萬大暈直奔西城。
於是有了諸葛亮的空城計,司馬懿能擒孟達、能取街亭,無不判斷精準,能看不出來?一戰而勝諸葛亮是情理之中的事。而面對空城,司馬懿率十五萬大暈後退幾十裡,羅貫中美化了諸葛亮、揣測了司馬懿,卻忽視了曹睿的智商。以曹睿的智慧,在見識了司馬懿的快、準、狠的作戰節奏後,大軍對小城而突然後撤,能分析不出其中貓膩?果有此事的話,司馬懿危矣!
幸虧空城計,是羅貫中為了美化諸葛亮而虛構的,否則司馬懿讓曹睿給扣個欺君帽子,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
6 # 日青繁花
司馬懿才是空城計中最大的贏家。甚至可以說是蜀魏戰爭中最大的贏家。
但是要說空城計是司馬懿配合諸葛亮演的一齣戲,也不盡然。
司馬懿知道留著諸葛亮對自己的意義重大。這一觀點不僅在空城計中,也表現在司馬懿與諸葛亮對陣的多次戰役中。司馬懿知道,只有敵人在,他作為武將才能在曹魏生存下去。
同時,我們大家所看到的這一點,想必諸葛亮也能看到,自己的存在對司馬懿來說並不是壞事。
這才是棋逢對手,高手對決。
-
7 # 左稻故事匯
前幾天,構思了一篇遊戲之作司馬懿寫給諸葛亮的信,發在這個問題的回答上,因為寫得辛苦,看到類似的問題小修改了下就兩發了,結果小悟空把其中一篇進行了摺疊處理,也造成有些朋友誤認為是轉載的,所以我把這個問題下的回答刪除,今天重新再來說說空城計。
空城計為演義虛構,不足為憑首先要明確,歷史上關於空城計的記載是沒有的,屬於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的創作。在談空城計之前先來看看諸葛亮首次伐魏前後的整體背景:諸葛亮曾在《出師表》開頭就提到“益州疲弊”,既然如此又為何要出兵伐魏?首先諸葛亮的戰略思想是聯吳抗魏。他在初見劉備作“隆中對”時就已提出兩條進軍路線形成“鉗形攻勢”:一條是從荊州進攻宛洛;一條是從益州進攻關隴。
但隨著形勢發生變化,名將關羽失去荊州三郡,即南郡、武陵、零陵,長沙、桂陽兩郡已於劉備得到西川后先期歸還江東,先主又在猇亭之戰的豪賭中把多年積聚的季漢精銳葬送近半,帶來的直接後果是益州的豪強和南方的夷族紛紛叛亂。彼時,曹魏除遼東外已基本一統北方,在政治、經濟、人口、軍事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東吳則控制了長江中下游,經濟力量厚實,只有季漢侷促於西南一隅,“益州疲弊”指的正是這一艱難局面。
在劉備故去後大約五年的時間裡,諸葛亮於內政、外交等方面勞心竭力做了大量工作,先後平定了豪強雍闓、牂柯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叟王高定和南中孟獲的叛亂,接著重新和吳國通好,避免了北、東兩面受敵。又用了兩年的時間儲備物資、整軍經武,併成功策反了魏國新城郡太守孟達作為伐魏的內應。至此,首次伐魏的條件和時機都已成熟。
諸葛亮首出祁山,關中震動公元228年正月,季漢建興六年(魏太和二年),諸葛亮首次伐魏,自統大軍進攻祁山,由於此役季漢戰前準備充足,諸葛亮治軍嚴明,出兵後軍容嚴整,史稱“戎陣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加上“上兵伐謀”策反了上庸郡的孟達,又以趙雲、鄧芝為疑兵,由箕谷擺出要從斜谷道攻取郿城的架勢引誘魏軍,曹真督諸軍屯於郿城,與趙雲率領的少量季漢軍隊對峙。
隴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三郡相繼叛魏應蜀,魏將姜維也投誠了諸葛亮,一時間曹魏隴西地區陰霾密佈,有被季漢翻盤的危險。關中震恐,魏明帝曹睿親率大軍馳援,坐鎮長安,派遣張頜統軍救援祁山。
孔明識人不明,街亭失守從這裡開始,算是首次伐魏的分割線,季漢的不順旋踵而至,讓人不由得感嘆真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啊!先是新城郡孟達反叛時間過早,並且輕於防備,導致上庸很快為司馬懿兵貴神速的奇兵所破,兵敗被殺。其二,諸葛亮本身識人不明用人不當,馬謖作為上好的參謀人才是不適合統兵獨當一面的,這類人才往往跳躍性思維敏捷,常有很多奇思妙想,但需要有人去拿捏和判斷這類計謀有沒有可行性,而馬謖自身是很難去判定自己想法具體的可執行性的。表現在戰場上,當需要馬謖獨自臨敵決斷時,或一意孤行或優柔寡斷。總之,戰略要地街亭的失守,讓季漢在初出祁山戰役前期積累的優勢蕩然無存,諸葛亮自食惡果,也給了《三國演義》中空城計的上演以充分的故事背景。
憑欄而坐焚香操琴,彈指退兵關於空城計的具體過程,按演義的說法就是諸葛亮偃旗息鼓敞開西城四門,撥了八十個軍士扮著百姓,作灑掃街道狀,他自己披鶴氅、戴綸巾,同手捧麈尾、寶劍的左右童子,端坐於城樓之上焚香操琴,一曲琴音勝過了十萬雄兵,彈指間便退了曹魏呼嘯而來殺氣騰騰的十五萬精兵。為此,也勾起了千年以後,後人的疑問:空城計是不是司馬諸葛兩人演的一出雙簧戲?一個要保季漢伐魏大軍全身而退,一個要延闔族老少身家性命,彼此心照不宣配合默契。與某上一篇遊戲之作裡信件敘述的理由相反,個人認為是沒有這種可能性的。
曹操的顧忌和司馬氏的人脈司馬懿彼時尚屬大魏純臣,很多人受《三國演義》和電視劇《虎嘯龍吟》的影響,或從惟結果論來推導,認為司馬懿從曹操在世時開始就備受打壓,苟全性命處心積慮的要篡奪曹魏天下。關於“三馬同槽”,“鷹視狼顧”的典故更是家喻戶曉。究其實,某認為曹操在世時主要還是忌諱司馬氏的不配合。東漢薦舉制度中薦舉人和被薦舉人關係密切,有的甚至有父子般的感情。司馬防作為曹操早年任洛陽北部尉的舉薦人,一度兩家的關係非常親密。司馬懿祖父又曾為潁川太守,因此司馬氏與曹操所倚仗的潁川士族也深相接納。然而當司馬懿經荀彧舉薦,被曹操強行徵辟後,司馬防和曹操的關係逐漸疏遠,甚至讓司馬懿迎娶東漢外戚伏氏為妾。應該說司馬防是心存漢室的,曹操對他籠絡無效,遂以年老為由任命騎都尉的閒職排擠出朝廷。
司馬氏的底牌,士族武裝赤壁之戰後,曹操軍隊中,豪強武裝有二十萬,士族武裝有十萬,他接受司馬懿建議讓二十萬豪強武裝也開始軍屯,更加倚重司馬氏為首計程車族武裝,為預防司馬防擁漢對司馬氏武裝的影響,曹操把恩公免去了實權,卻提拔不再反對曹魏代漢的司馬懿任丞相司馬。亂世裡依靠的是軍隊,實力才是最好的護身符,四世三公的頂級門閥楊修之父楊彪,因沒有武裝,也被曹操下獄考掠。有德如司馬徽、胡昭等只能歸隱,靠教育人才來影響社會;有才如孔融、蔡邕等名士,因無法保證自身安全也只能依附於軍閥。司馬氏組建的兗州士族武裝在司馬朗去世後,由和司馬氏有密切關聯的人指揮,包括王昶、裴潛、鄧艾、州泰等,雖名義上不是司馬氏世襲領兵,實際卻受其轄制,成為曹魏重要的武裝力量。 因此終曹操一朝,位卑職小的司馬懿才備受忌憚,除了自身才幹外,還因為他背後站著的是以司馬氏武裝為首的十萬士族軍隊。
曹丕的信任和吳質的推薦曹丕繼位後,司馬懿作為曹丕四友之一,自然是備受重用。曹丕對司馬懿的忠心和能力是信任和倚重的。文帝過世時遺命陳群、曹真、司馬懿為託孤重臣,還對曹睿說:“有間此三公者,慎勿疑之”,由此可見魏文帝對司馬懿真是引為知己推心置腹啊!士為知己者死,若說司馬懿此時就有反心,是沒有任何依據可佐證明的。公元230年,同為曹丕四友的吳質被徵調入朝,擔任侍中,成為輔弼大臣。他嚮明帝陳述安危大計時指出:司空陳群乃平庸之輩,非國相之才;又稱讚驃騎將軍司馬懿,忠貞機智,是國家棟梁。明帝採納了他的意見,這對曹魏後期政局的變化產生了重大影響。
客觀條件不允許其養寇自重再說回空城計,此時司馬懿還屬於初掌戎機,正是建功立業之時,尚未有懼禍待罪之憂。一戰能擒滅諸葛乃不世之勳,對司馬懿的吸引力相當大。更何況魏明帝曹睿坐鎮長安,於此時玩寇自重無異於玩火自焚。事實上,即使六年後司馬懿在五丈原熬死了諸葛亮,其後依然有徵遼伐吳等事蹟,他在徵遼時路過老家,見父老故舊,悵然有感,作歌:“天地開闢,日月重光。遭遇際會,畢力遐方。將掃群穢,還過故鄉。肅清萬里,總齊八荒。告成歸老,待罪舞陽。”古人說歌為心聲,到此時司馬懿才有了功高震主的不賞之憂,從歌詞最後兩句,可見司馬懿懼禍的心境。
諸葛亮也不可能做配合另外作為一個有情懷的名士和政治家,諸葛亮也是不恥於唱這麼齣戲的,他關心的是能否復興漢室。 未出茅廬前就自比管仲、樂毅,而不是把自己比之於張良、陳平,即可見諸葛亮的志向。張良、陳平固然輔佐劉邦統一天下,卻是以推翻前朝為代價的。諸葛亮的志向是興復漢室,與管仲主張的尊王攘夷不謀而合。樂毅相燕時拯救燕國,聯合諸侯打敗齊國,和漢末朝廷名存實亡的情形差相彷彿。從他自比管、樂這點上,也可看出為什麼會選擇名義上的漢朝皇叔劉備,而不是投奔周公吐脯、天下歸心的曹操,又或者去輔佐知人善任的江東孫權了。
-
8 # 木説歷史
在回答問題之前我們要明確“空城計”這是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中的情節而並不是歷史事實。
在《三國演義》中,因為馬謖違背諸葛亮“當街下寨”的戰術部署選擇“據山而守”進而導致在街亭之戰中被張郃截斷水源因此大敗。
馬謖兵敗街亭之後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吞併隴右”的戰略規劃因為缺乏有效支點不得不放棄。但是司馬懿的大軍追來,諸葛亮身邊僅剩不足500老弱殘兵,因此使用“空城計”嚇退司馬懿。
在“演義”中羅貫中之所以要加入“空城計”的橋段無外乎詮釋兩點:1.主要人物諸葛亮“半人半神”的智慧無敵一般的存在;2.反面人物司馬懿常有“兔死狗烹”的憂慮。
因此,在演義中的“空城計”很難說是司馬懿配合諸葛亮而是雙方的某種默契的結果。“演義”中的諸葛亮算出司馬懿有顧慮而“演義”中的司馬懿需要“空城”來說服其它人給自己一個不殺諸葛亮而避免自己“兔死狗烹”結局的理由。
在新劇《軍事聯盟》中,司馬懿與諸葛亮的心神交流是有司馬懿配合諸葛亮演戲的成分的,但實際上“空城計”雙方都有配合對方演戲的成分而不僅僅是司馬懿。
另外,在實際歷史中並沒有“空城計”這個橋段的歷史依據,而且根據當初的情況“空城計”發生的可能性極低。
1.諸葛亮北伐主力大約八萬人,馬謖所率領的不足兩萬人,也就是說諸葛亮手裡應該還有五萬人左右,不需要“空城”
2.街亭之戰時司馬懿並不在與諸葛亮對戰的前線,與諸葛亮最近的是張郃。
3.孔明聽到街亭之戰失敗的訊息之後迅速遷徙百姓退回漢中並沒有機會施行空城計。
因此,“空城計”只是演義的橋段,大家看看就好不必深究,作者想要表達的就是諸葛亮“智力超群”司馬懿“瞻前顧後”,雙方相互配合完成了這一橋段。
回覆列表
“空城計”是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杜撰出來的一個小故事,目的是為了歌頌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並不是為了表現司馬懿,如何如何老謀深算;所以!司馬懿不可能識破諸葛亮的“空城計”!!
“演義”中的諸葛亮,無疑是三國第一智囊,他神機妙算,精通陣法,善於發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玩政治,亦能運籌帷幄,是一個全能型人才;他可以借東風,可以借箭,可以氣死周瑜,罵死王朗,普通一封信,足了讓曹魏名將曹真死於非命;諸葛亮無疑是“演義”之靈魂人物,他身上的“主角光環”,司馬懿沒有;所以,即便在北伐戰役中,司馬懿多次挫敗諸葛亮,也無濟於事,照樣無法掩蓋諸葛亮的出彩,敗者比勝者更出彩,更高明;
所以,你說羅貫中筆下的司馬懿,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只是老謀深算,識破不道破,為了怕“高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敵國破,謀臣亡!”,抱歉,我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