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胡生亮雲課堂
-
2 # 九妹94250
孩孑進入叛逆期,家長應以疏導為主,不能強制或霸道地去抵制。
我們都是從那個年齡走過來的,換個立場去想,如果是我們自己,會怎麼做,會希望家長怎麼對待,也許做為家長的我們就沒那麼焦慮了。
有的家長也許總拿自己當年和孩子比,覺得現在孩子越來越不靠譜,你都不想想,現在時代變化這麼快,你的思想也要與時俱進,與其他家長多交流,多談討,多引導孩子與你溝通。
當孩子與我們家長出現了矛盾,不要盯著訓的沒完沒了,這隻會讓孩孑厭倦。要旁敲側擊去開導他,讓他說出自己的想法,多給予鼓勵和支援,指出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法讓他去試一下。
這個年紀的孩孑內心都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什麼都懂,根本不想聽家長的那套言論,你說的多了,反而事得其反,叛逆是必然。所以少說多做,用行動去讓他們感知,多溝通,以疏導,引導為主,不強制,過了這幾年就會好些,會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的。
-
3 # 獅子貓她爹
首先是耐心,沒有這個前提,說啥都沒用。其次要對症下藥,孩子叛逆,家長不能聞雞起舞。要有的放矢,細心,看看孩子的需求在哪裡?合理的支援,不合理的要讓他她知道為啥?開頭處理好了,接下來就容易很多。所以要有耐心,還得有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家長也可以和孩子打成一片,相向而行。這樣由父子或者父女關係,變成朋友關係。處理問題就容易多了。當然家長也要與時俱進,不能抱著老皇曆不放。畢竟時代不同了,知識跟不上去,家長在孩子面前也是丟面子的。
-
4 # 心中無苦就是樂
叛逆是為了鄣顯自己的個性。一個乖乖聽活的孩子,不一定能獨立。父母最主要的是做好表率作用。關心!孩子的成長,以無私的愛去感化孩子。切不可暴力相向,把孩子推向萬丈深淵。相信孩子經過艱難之後,會收斂個性,迴歸自然的。
-
5 # 雲隨風遠
除了耐心還是耐心。作為家長,同樣也經歷過類似時期,對孩子現在表現出來的叛逆,理當以理解、寬容的姿態對待。注意儘量避免,來不來以老子自居,動輒責備求全;這樣只會產生、加深,家長與孩子間的隔閡與矛盾。對正處在叛逆期孩子的成長,只會產生負面作用。家長一方面要身作表率,除了關心孩子的學習、起居飲食,更應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根據情況,及時與孩子交流和溝通,幫助緩解出現的情緒波動。時代不同了,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也應該是與時俱進。不管怎樣鬧心,為了孩子能健康成長,做父母的必須勞心、勞力。
-
6 # 象蟲凢
治標的辦法,懂自己+懂孩子,前者是提升自己內在的,後者是真正理解孩子的需求,慢慢的會不斷最佳化完善,會懂很多以前認為不可能的事情,這些都慢慢會在你的行為態度言語中不自覺的顯出來。否則,經常會出現,有辦法的實施中,不斷的感覺,不如從前。
-
7 # 殷俊同學
這個問題確實是一個常見問題,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遇到,結合我自己的工作經歷,和遇到的叛逆期孩子的引導方法,分析叛逆期孩子的特點,對家長提出一些建議,希望對家長們有幫助,陪伴孩子更好的度過叛逆期。
孩子的叛逆期時期1、不同的叛逆期
(1)2-3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稱“寶寶叛逆期”。
(2)6-8歲時,則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
(3)12-18歲時,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這是大家最常見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孩子叛逆期的特點
人有三個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個性發展、心理生理發育特點。
(1)感受並學習處理更多的情緒
1.5-2歲的學步兒會開始試著去控制令他們苦惱的人或物。他們也會透過和同伴說話或玩玩具等策略,因應需要等待點心或禮物的挫折。
(2)追求自主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認為,1-3歲是人格發展成“活潑自動”或“愧懷疑”的關鍵。這個階段兒童必須學習自主──吃飯、穿衣、大小便等。若無法獨立自主,孩子可能會轉而感覺羞愧、懷疑自我能力。
(3)變得更為依賴
這個時期也會發展出另一個極端:更倚賴。在嬰兒時期膽大包天的孩子,可能突然變得黏人、膽小、怕陌生人、怕分離、怕黑或打雷。
(4)公然挑戰父母,愛說不要
學步期的孩子愛說不,因為孩子突然發現,這個簡單的字竟然可以拒絕大人的指示。在小孩心中,大人世界原來是絕對權威的,當他敢挑戰、敢嘗試碰撞原來很權威的大人世界,正是成長的宣示。
(5)以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
以為別人所想、所見、所感覺的,理應跟他一樣,無法理解每個人有不同的想法。經常遇到的例子是:玩捉迷藏時,他把頭埋進棉被而露出整個屁股,卻喜孜孜以為自己躲得很好。或把最喜歡的東西送給你,以為他喜歡的東西,全世界也都喜歡。
孩子產生叛逆的原因1、我已經長大了,我能行
一般在孩子2-3歲時會出現孩子的第一反抗期。當孩子能夠熟悉地運用“我”這個詞時,家長應該感到高興,因為孩子的自我意識已經開始萌生,獨立意識也在迅速發展。經常說‘不’,是孩子希望自己能夠影響周圍。孩子能力的增長,也讓他急於向別人表現:“我已經長大了,我能行。”
2、為什麼我不能
父母在對孩子平時的教育中,自己也要以身作則。比如要求孩子不能多看電視,家長也不要一坐到電視前就是幾個小時。如果家長本身就存在這樣的缺點或做法,在教育孩子時,自然會遭到反抗和頂撞。家長只有積極地改正這些缺點,才能讓孩子認可並接納家長提出的要求。
3、試探家長的底線
孩子透過這種語言上和行動上的反抗,來測試成人的耐心,他想知道成人對他的頂撞和反抗會有什麼反應,同時也告訴大人:“我已經不是個小屁孩了。”
家長在遇到孩子這種試探底線式的頂撞和反抗時,一定要明確地表明自己的態度,允許或不允許都要徹底地執行。除了危險和有悖原則的事不能讓孩子做主之外,在其他事情上還是要給孩子多一些權利,讓他能夠按自己的意願來做。
4、想受到關注
他可能知道,要是乖乖地把積木收拾好拿到裡屋去,爸爸就會一直和叔叔在客廳裡談話,就不會陪伴他了。而此時,他只需要頂個嘴,爸爸的全部注意力就會集中到他身上。如果家長常常陪伴孩子,常帶孩子參加各種親子活動,那麼孩子就會認為自己受到了重視。
5、我在表達自己的觀點
如果家長屬於權威型,則孩子會處於弱的地位,沒有機會展示自己和得到鍛鍊。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有話不敢說,有想法也不敢表露,從而導致其獨立做事能力差,優柔寡斷,缺乏主見,應變能力差。
孩子叛逆期該如何引導反抗行為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父母要進行及時幫助和有效的引導,孩子才能順利度過叛逆期。
1、食物環節法
情緒緊張的孩子更易反抗在孩子疲憊和飢餓的時候,就該讓他們休息或者吃一些平常喜歡的零食,有助於緩解緊張的情緒,而不是教他學習新東西或做事情。
周圍環境的變換也會讓孩子緊張,反抗心理加重。比如,當孩子生病時,通常他們的情緒很低落,容易和父母對著幹,這時父母應理解孩子,在他生病的時候不妨多寬容他們一些。
2、及時溝通法
保護孩子的安全孩子的危險意識不強,因此,他們會做出一些可能會產生危險後果的行為,發現後,父母應立即制止,然後你要好好地和孩子溝通,讓他了解自己行為的後果。比如說,孩子在大街上跑得非常高興,但可能被車子撞倒。你要告訴他:“媽媽不能讓你在大街上跑,因為這裡車子很多,如果被車子撞到,會受傷,非常疼。”
3、正面肯定法
讓孩子學會與人合作舉例告訴孩子,詢問與命令產生的效果截然不同,比如“把書拿給我,好嗎?”和“把書拿給我!”。還有,告訴孩子做什麼而不是不要做什麼。例如你想要孩子小心一點,你可以說“輕輕地拿起那個杯子”,不要說“不要把杯子打壞!”
要給孩子傳遞傳遞正面資訊,明確告訴孩子要怎麼做,不要說不能怎麼做。
運用示例:孩子到處亂寫亂畫,把牆壁弄的一團糟。這時父母可以告訴孩子:畫畫要在畫板上。注意不要指責孩子亂畫。
4、平和講道理
父母的要求應合理對小孩子來說,讓他跟小朋友交換玩具比讓他無償地把自己的玩具給小朋友更容易。讓孩子用語言表達要求,但不能縱容他的不良習慣。如果你遇到孩子在超市裡大吵大鬧地要蛋糕,不要因為周圍人的目光讓他得逞。你可以把他帶出來,用平靜的語言告訴他:“因為你的表現很差,所以媽媽不能給你買蛋糕。如果你想吃蛋糕應該對媽媽說。”慢慢地孩子就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5、以身作則法
做好孩子的榜樣父母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思想和行為,因此,父母要控制自己的行為,不要讓牴觸情緒控制自己,特別是在孩子面前,要進行言傳身教。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確實毫無原因地產生抵抗行為,不要因為覺得煩而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這樣做對孩子、對你自己都是很好的選擇。
父母,做孩子的榜樣。運用示例:孩子愛打人,打過許多小朋友,甚至家裡人也打過。這種情況下,父母若用“打”來教育孩子,只會讓孩子變本加厲。
七個引導孩子叛逆的小技巧1、激將刺激
利用孩子唱反調的心理,想要孩子做什麼,就偏偏不讓孩子做什麼。
運用示例:父母讓孩子吃飯,孩子偏不吃。父母可採取激將法,要求孩子不吃飯,孩子反而拼命要求吃飯。不讓孩子關燈,孩子反而要求關燈。注意:使用這一方法時語氣盡量真實平靜,要根據孩子情緒適當調整。此外相反的“你去做XX”的激將法並不有效。
2、冷處理,裝作沒看見。
運用示例:孩子到處扔東西以吸引父母注意力,裝作沒看見,繼續和爸爸聊天。孩子看見沒引起她想要的效果,就自動停止。
3、把問題交給孩子
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
運用示例:孩子吃蘋果是故意亂扔蘋果皮,就是不肯扔到垃圾箱。父母可以等蘋果吃完,裝作才看見的樣子,大吃一驚問孩子:怎麼亂七八糟的,怎麼辦?讓孩子想辦法,孩子多半會主動扔到垃圾箱,注意不要問是誰弄得亂七八糟。
4、藉助權威
透過孩子特別喜歡或佩服的人,告訴孩子怎麼做。
運用示例:去幼兒園上課的時間快到了,再不走就來不及了,但孩子在公園玩沙,就是不走。這時按響手機鈴聲,假裝幼兒園老師打電話來:幼兒園老師打電話讓你快去幼兒園,孩子會立刻起身離開。
5、運動發洩法
精力旺盛的孩子逆反行為越強,透過運動遊玩,使孩子精力有發洩的渠道。
運用示例:孩子在家,一會要吃零食,一會要看電視,到處搞破壞,就是不肯乖乖玩。可帶孩子去公園或遊樂場,或與孩子一起玩一些消耗精力的遊戲。
-
8 #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我估計您說的應該是青春期的孩子,關於叛逆期,其實是孩子內在追求自主獨立而又受到外在控制過多而產生的反抗行為。
叛逆並不一定會發生,不少孩子在進入青春期後不一定會叛逆,這裡面也包括我自己。
我從來沒有過叛逆的心態,沒有發生過和父母之間的不愉快。可能您會說,個別例子,不代表普遍現象。沒錯,大部分孩子都會在初高中出現一定程度的叛逆現象,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我還是從自己開始思考,因為我爸爸幾乎不管我,所以我跟媽媽互動比較多。而我媽媽對我是絕對的信任,絕大多數事情都是我自己做決定,自己負責。所以到了青春期的時候,其實我和媽媽之間的互動還是老樣子,我自己做決定,所以不會有衝突。
那麼如果對於以前被父母控制比較多的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後如何引導?這就必須要明白,孩子這個時期在爭取自主權。作為父母,需要適當地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決定的權利。
我身邊有很多的例子:很多孩子小學的時候很聽話,特別是男孩子,到了初中就開始不聽話了,父母感到很詫異,一時間適應不了。甚至有些父母開始懷疑孩子是不是應該去看心理醫生,感覺孩子和以前差別太大。
這樣的例子不僅發生在成績差的孩子身上,成績好的也同樣發生。
對於成績好的孩子,建議多聽聽孩子的想法,不要輕易地否定孩子的想法。我有個朋友,他的女兒特別優秀,但是高中談了一次戀愛,平時做作業會聽音樂。他的父親和她談了這些問題,她並不接受父親的想法,她也不認為自己叛逆。最後高中放棄保送清華的機會,去了美國。這個例子說明,即便是很多聽話的成績又好的孩子,都會出現一些看起來挺讓大人覺得叛逆的行為。
對於成績差的孩子,別硬逼這孩子學習,適當地給他一定的空間,不要總讓孩子感覺被監督被控制。很多孩子週末想跟同學去打打球,大人可能就會說:馬上就要考試了,成天就知道玩,打球能打出什麼名堂出來?
青春期的孩子,從科學上來講,是體內分泌激素產生了成長和冒險的衝動。這時候的孩子特別需要運動。因為有研究表明,青春期的孩子血清素含量大幅下降了40%,而血清素是控制我們的情緒的重要物質。
運動能夠大幅提升孩子的身體產生血清素,從而達到放鬆情緒的效果。所以我建議青春期的孩子,家長要儘量鼓勵孩子參加運動,即保持運動對於改善青春期問題非常重要。
接下來是跟孩子多聊天,大部分遇到問題的家庭都是沒有和諧的親子關係的。為什麼?因為大家說不到一塊去。很多家長反映孩子根本不和自己說話,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和孩子溝通。這個問題確實很棘手,因為是長期積累的問題。
如果家長自己無法跟孩子溝通,建議讓孩子信任的親戚朋友來和孩子談心。當然,不要等到和孩子發生激烈衝突之後再來,平時都要做好這方面的疏導,及時掌握孩子的內心動向。
最後,如果男孩子能夠跟父親一起做一些活動,往往能夠讓孩子有歸屬感;同樣的,如果女孩能夠跟媽媽一起參加自己喜歡的活動,孩子一樣會比較容易和家長產生親密感。
我初中的時候幾乎不玩遊戲,但是有一次媽媽陪我打三國志到凌晨兩點,那種感覺真的是特別的好。陪伴孩子,不要總是按照我們家長自己的意願來做,適當地順從孩子內心的渴望,你就容易走入孩子的內心,孩子也更容易跟你交心。
-
9 # 侯媽家庭教育
孩子進入叛逆期,這時的孩子已經由兒童過渡到大人了,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能夠獨立地處理自己的問題,不再需要父母的陪伴,把自己和父母隔離起來。多數父母沒有意識到孩子身上發生的變化,還是安以前和方式進行管教,這時的孩子與父母容易產生矛盾,甚至孩子與父母對著幹,父母拿孩子也沒有辦法。侯媽專注親子教育十幾年,現在教大家怎樣引導叛逆期的孩子。
1. 父母要站在孩子的立場想問題,孩子已經長大成人了,與孩子交流時要平等對待,要以商量的口吻與孩子交流,注意自己說話時的語氣。
2. 多尊重孩子,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很強,父母不能打擊孩子的自尊心,特別是在有外人的情況下,不能打和罵他們,不拿他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
3. 多傾聽孩子的心聲,瞭解他的想法,幫助孩子並與他一起完成,從而取得孩子的信任,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這樣孩子就不會與父母對著幹了。
4. 父母要學會放手,要相信孩子自己能夠處理自己的事情。對孩子要多表揚和鼓勵,多欣賞和正面的評價孩子,對孩子不要管教太嚴,不要只關心他的學習。
5. 青春期的孩子思想還沒有真正地成熟,價值觀正在形成中,不能認清是非,父母要對孩子作正確的引導,不要讓孩子誤入歧途。
回覆列表
家長一定要有耐心,不可因為工作中的事,影響自己的對孩子的正確引導。
孩子之所以叛逆,是因為他們有了自己的想法與主見,已經不再是言聽計從的小孩,他們對待事物開始有自己的認知,他們希望自己的想法得到家長的認可,最好是能夠支援自己喜歡的事。
作為父母首先要認清這一點,這樣才能知道孩子不聽家長並不代表他們對家長有意見,他們只是覺得父母沒有尊重自己的想法,這時父母應該積極主動的跟孩子溝通聊天,並且不要一言堂。應該更多的聆聽孩子的想法,因為只有這樣父母才能知道,自己孩子的想法,這樣也才可能說服自己的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但往往很多父母一聽見孩子的想法與自己的意思不一致時,就急於阻止孩子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時孩子當然就會對著跟父母幹,孩子這也就自然成了父母眼中的叛逆小孩,久而久之父母與孩子之間代溝就越深。
父母在孩子叛逆期時,如果處理不當,就會致死孩子在青春期的性格非常的浮躁,給其人生髮埋下嚴重的隱患。
叛逆並不是孩子的真實本意,只是他們覺得自己只有透過自己的這種方式發聲,才會引起父母的重視和尊重,所以他們屢試不爽。
父母一定要按耐住自己的情緒,傾聽自己孩子的想法,要做孩子忠實的聽眾,要對其錯誤的想法,提出自己的質疑,讓孩子覺得自己一直堅持的觀點是自己選擇出來的,這樣他們才會樂於的執行。
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他的好與壞全在父母的以身作責,偶爾有時要原諒孩子的任性,他們或許沒有安照你的想法繪畫他的人生,但做父母的要給自己孩子犯錯的機會,這樣他們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明白自己跟父母之間的差距在哪裡!孩子才會信服自己父母對自己人生觀點的建議。這時家長們就會發現所謂的叛逆,其實只是孩子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並不是對父母的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