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礪劍堂

    衣阿華級戰列艦是1938年研製,1943年建成服役的,美國海軍最後一款戰列艦。在冷戰中,為了對抗蘇聯海軍最強大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1981年時的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批准將4艘衣阿華級戰列艦啟封,並重新加入現役。為了能夠適應1980年代全新的海戰環境,美軍為衣阿華級戰列艦進行的大規模改裝升級。其中主要有:安裝8組四聯裝“戰斧”巡航導彈發射裝置,“戰斧”巡航導彈射程2500公里,並且可以攜帶5萬噸級戰術核彈頭。安裝了“戰斧”導彈後,衣阿華級戰列艦也具備了一定的戰略打擊能力,成為當時美國海軍中除航母外,作戰能力最強的水面艦艇。同時美軍還拆除了數座雙管127毫米炮,騰出來的空間安裝4組四聯裝“捕鯨叉”反艦導彈發射架,從而讓衣阿華級戰列艦具備了齊射16枚捕鯨叉反艦導彈的能力,大幅提升了其反艦作戰水平。美軍還為該艦安裝了4座“密集陣”20毫米六管速射炮,用於提升該艦的防空能力,密集陣速射炮可以有效攔截掠海反艦導彈,從而確保戰列艦的安全。同時將衣阿華級戰列艦艦尾原先的水上飛機搭載平臺拆除,改為直升機起降平臺,可以起降CH-46等中型直升機,加強了和美軍其他軍艦的聯絡能力。

  • 2 # 軍情作家陳曦

    "衣阿華"級戰列艦,是美國在二戰期間建成下水的主力艦,也是世界上最後出現、也是最先進的戰列艦。美國海軍4艘該級艦,在戰後依然長期服役,堪稱老而彌堅!而在漫長服役過程中,其最重要的改進,就是裝備導彈武器,尤其是威力巨大的"戰斧"巡航導彈!

    美國海軍長久以來,一直將航母艦載機,視為壓倒一切的戰役打擊力量。這在二戰中得到實踐大量檢驗,戰時,航母替代戰列艦,佔了海軍主力艦的C位!但是到20世紀70-80年代,美國海軍發展出現新變化。一方面蘇聯海軍崛起,對美國海上霸權構成挑戰!另一方面,美國自己不行了,尤其二戰艦隻大量退役,新艦因為經濟危機、預算緊張,根本補不上了。所以20世紀70年代,美國海軍實力一路走跌,從二戰的1000萬噸排水量,到1980年跌破400萬噸,而蘇聯此時313萬噸,已經快趕上來了!尤其是,美國8艘"埃塞克斯"級航母退役,此時僅剩15艘航母,而且又要反潛又要突擊,捉襟見肘……

    此時,航母艦載機肯定不夠用,於是,新出現的武器——"戰斧"巡航導彈成為新翹楚!"戰斧"導彈最大射程遠,BGM-109B型對海483km,水面艦的BGM-109A1型對地2600km,公算圓偏差僅35米,打擊距離和精度足夠。另外飛得低,突防能力強。最重要的是,能帶20萬噸當量的W80-0型核彈頭,打擊威力巨大,而且還不用飛行員駕駛,不會死人!里根上臺後,美國全面擴軍。海軍也要與蘇聯決一死戰,搞了"600艦"計劃,瘋狂造艦,並且給大艦都裝上"戰斧",要直接打蘇聯海軍基地。但新造軍艦哪能那麼快?於是美國翻箱倒櫃,到處找大艦,什麼"長灘"、"弗吉尼亞"、"加利福尼亞"級核動力巡洋艦,都裝上"戰斧",但還是不夠……一抬頭,自己不是還有4艘戰列艦麼?於是,美國海軍在1984年的改裝中,給4艘"衣阿華"級戰列艦,安裝MK-143裝甲箱式發射架4座/8座,用於發射"戰斧"巡航導彈。另外還裝備魚叉反艦導彈16發。另外,艦上原有的大殺器——MK7型406毫米50倍口徑主炮,保留不變。這樣一來,"衣阿華"級戰列艦就成為美國海軍,新時期除航母外最強力水面艦,而且遠(戰斧)中(魚叉)近(艦炮)距離,都有殺手鐧,端得是全面均衡!美國海軍在航母戰鬥群之外,還編列了幾個"戰役導彈打擊叢集"。這種叢集,可打擊對手沿海地區和海軍基地,以攜帶"戰斧"導彈的大艦作為旗艦,而最初的旗艦,正是4艘"衣阿華"級戰列艦!下為MK-143"戰斧"裝甲發射箱!

    "衣阿華"級戰列艦改裝完畢,老爺艦加了新裝備,必須要"小試牛刀"!在1991 年1月16日,也就是海灣戰爭第一天,下午1點40分 ,"密蘇里"號戰列艦率先發射了6枚戰斧導彈,打響戰場第一槍!第二天晚上, 該艦又發射 13 枚戰斧導彈,到1月20日,該艦共發射了 28 枚戰斧導彈 。而另1艘"威斯康辛"號戰列艦同樣參戰,先後發射24枚戰斧導彈。海灣戰爭中,美國海軍共計18 艘艦艇,發射了 288 枚戰斧導彈,顯然,戰列艦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但打完海灣戰爭後,4艘戰列艦陸續退役封存。有的直接變成了博物館……之後美國先後折騰了武庫艦計劃、CGX計劃,想完美替換這幾艘鉅艦,但都未能實現。最後,3艘DDG-1000型"朱姆沃爾特"級打擊驅逐艦,憑著155毫米AGS重炮,和MK57大型垂直髮射裝置,勉強繼承了戰列艦風骨。下圖為武庫艦計劃,再下圖為DDG-1000。

    老兵不死,但是會退役,還可能成為博物館……

  • 3 # 區域拒止

    衣阿華級戰列艦是美國最後一款戰列艦,也是全世界第二強大的戰列艦。衣阿華戰列艦擁有厚實的裝甲,修長的艦體,密密麻麻的防空炮,統一的全自動防空指揮系統和主炮火控系統,以及9門威力巨大的MK7型406/50毫米艦炮,除了日本的大和級戰列艦之外,幾乎無人能敵。

    美國在二戰期間總共建造了4條衣阿華級戰列艦,並在1958年將其全部退役封存。到1981年,羅伯特·里根提出了“六百艦隊 ”計劃,四艘本已經封存的衣阿華級戰列艦也全部在現代化改裝之後重新投入現役。

    在武器方面的主要改裝內容包括:拆除原有的40mm博福斯高炮和厄利空高炮,拆除4座127mm雙聯裝高平兩用炮,加裝4座“密集陣”近防炮、18枚“魚叉”反艦導彈和32枚戰斧巡航導彈。

    此外,衣阿華級戰列艦原有的水上飛機彈射器也全部拆除,改為無人機彈射器或者直升機起降平臺,搭載5架無人機或者4架直升機。

    船電方面的改進是最大的。經過現代化改裝後,衣阿華級戰列艦安裝了AN/SPS-49防空雷達、SPG-55F型127毫米炮瞄準雷達、AN/SPS-67地面搜尋雷達、AN/SPQ-9海面搜尋/火控雷達;AN/SLQ-32,AN/SLQ-25“Nixie”誘餌系統;衛星通訊系統等,徹底從二戰戰列艦變身為現代化戰艦。

  • 4 # 懂個球球哦

    1986年,衣阿華級戰列艦的現代化改裝包括:

    1.裝設戰斧巡航導彈及魚叉導彈發射器,以及密集陣近程武器系統。

    2.8座四管箱型戰斧巡航導彈發射器

    3.4座Mk 141 四管魚叉導彈發射器

    4.4座密集陣近程武器系統

  • 5 # 崎峻戰史

    #碧海爭鋒#這個問題我來談談!(長文預警)在1991年爆發的海灣戰爭中,美國海軍衣阿華級戰列艦“密蘇里”和“威斯康辛”號用406毫米重炮和“戰斧”巡航導彈完成了大艦巨炮在戰爭舞臺上的謝幕演出。它們之所以能夠參戰,得益於衣阿華級在20世紀80年代初接受的大規模現代化改裝,在保留全部主炮的前提下,加裝了先進的導彈武備,升級了電子裝置,但從整體上說依然保持了戰列艦的傳統外觀。回望衣阿華級的服役歷史,其實早在二戰時期美國海軍就已經在考慮為衣阿華級實施改裝,以適應戰爭形式的變化和軍事技術的進步,而相比那些曾經討論過的改裝方案,1980年代的改裝是最為保守的選擇。

    1985年完成現代化改裝後重新服役的“紐澤西”號戰列艦。

    毫不誇張地說,衣阿華級是戰列艦這一艦種的終極發展形態,在擁有強勁火力和優良防護的同時,衣阿華級具備了超越以往任何同類戰艦的高機動性,做到了三大作戰要素的完美均衡,33節的高航速使衣阿華級成為當時唯一能夠伴隨快速航母編隊作戰的戰列艦,這也是該級艦得以在二戰後繼續長期服役的關鍵因素。在冷戰時期,導彈武器、噴氣式戰機、軍用電子技術的迅速發展徹底改變了海軍的裝備結構和作戰方式,如何讓傳統海戰模式下的戰列艦適應新的戰場環境和作戰需求,一直是美國海軍多年探討研究的課題之一,其主要的改進方向是導彈化和航空化,即以導彈武器取代傳統艦炮,增加航空裝置,具備相應的航空作戰能力。

    1945年9月2日停泊在東京灣的“密蘇里”號戰列艦上舉行了日本投降簽字儀式。

    早在二戰尚在進行時,美國海軍就計劃將衣阿華級的5、6號艦“伊利諾斯”和“肯塔基”號按照埃塞克斯級的標準改建為航空母艦,但從工期和施工難度考慮沒有實施這一方案,繼續按照快速戰列艦建造,同時將9艘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的船體改建為輕型航母,即獨立級。日本投降後,“伊利諾斯”和“肯塔基”號停建,前者很快被拆解,而“肯塔基”號被考慮改建為導彈戰列艦,並提出了多個改裝方案,比如將後部主炮塔拆除,安裝導彈發射裝置,類似的改裝已經在“密西西比”號戰列艦上進行,用於測試 “小獵犬”防空導彈。時任美國海軍艦船效能委員會主席的門登霍爾少將對導彈戰列艦的改裝非常贊同,提出了一項非常激進的改裝方案,為“肯塔基”號配置射程1900公里的“獅子座”巡航導彈和“黃銅騎士”防空導彈,406毫米主炮也將配用核炮彈!這項改裝預計耗資1500萬到3000萬美元。然而,所有改裝方案最終都束之高閣,“肯塔基”號於1958年被出售解體。

    戰後“密西西比”號戰列艦被改裝為導彈測試平臺,圖為該艦發射“小獵犬”防空導彈。

    1954年,美國海軍再度提出將衣阿華級改裝為導彈戰列艦的意向。1958年,設計部門提交了相應的改裝方案:拆除全部406毫米和127毫米艦炮,安裝2座“黃銅騎士”防空導彈、2座“韃靼人”防空導彈、1座“阿斯洛克”反潛導彈、1座“獅子座II”巡航導彈,此外增設旗艦設施,加裝聲吶和直升機,全面升級電子火控系統,還額外增加8700噸燃油搭載量,可以為巡洋艦和驅逐艦補充燃料。整個改裝工程預計耗資1.78億到1.93億美元,被認為過於昂貴。設計部門又提出將防空導彈數量減半,配置2座“獅子座II”導彈,重建上層建築,預算減至8500萬美元,後來又以搭載“北極星”彈道導彈為目標提出了更多的改裝計劃。然而,所有改裝都沒有獲得批准,理由是艦體日漸老舊,改裝耗資過巨。美國海軍還在1962年、1974年和1977年三次計劃為衣阿華級加裝“宙斯盾”雷達系統,均未能實施,部分原因在於這些脆弱的電子裝置極易被406毫米主炮開火的爆風和震動所損壞。

    美國海軍“獅子座”巡航導彈,曾經是衣阿華級改裝的備選武器之一。

    隨著時間流逝,軍方對於衣阿華級改裝專案的興趣日漸減退,畢竟現有的核動力航空母艦的作戰能力遠比戰列艦更強。然而,1980年裡根當選總統後,大力加強美國的軍事力量以對抗蘇聯,將冷戰爭霸推向高潮,而擴充海軍是里根的軍備強化政策的重要一環。當時,蘇聯海軍建造了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是二戰之後除了大型航母和兩棲攻擊艦外最大的水面作戰艦隻,是名副其實的“武庫艦”,具備強大的攻擊能力,而美國海軍中沒有與之對應的戰艦。作為對基洛夫級的迴應,美國海軍決定將封存多年的4艘衣阿華級戰列艦重新啟用,並對其進行現代化改裝。

    蘇聯海軍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因為噸位大、導彈搭載量多而被西方稱為“戰列巡洋艦”。

    關於衣阿華級的改裝方案,在五角大樓和海軍內部引發新的爭論,各種方案競相出臺。有人主張將後部主炮塔拆除,安裝可以容納和起降12架AV-8B垂直起降戰鬥機的航空設施,還有方案建議將全部炮塔拆除,以垂直導彈發射裝置替代,並加裝飛行甲板以起降艦載直升機,最激進的方案是將衣阿華級徹底改裝為航空母艦,加裝包括斜角甲板、彈射器和阻攔裝置在內的全套航空設施,能夠起降F/A-18戰鬥機。然而,上述所有方案都因為需要對船體和上層建築做大幅改動,耗資巨大而被放棄。最終,美國海軍決定在基本保持船體結構和保留全部主炮的前提下對衣阿華級進行現代化升級,使之成為新的遠端導彈打擊平臺和對岸火力支援平臺。

    衣阿華級戰列艦現代化改裝方案之一,換裝96具垂直導彈發射筒,並增加2座八聯裝“海麻雀”防空導彈。

    在最終實施的改裝方案中,衣阿華級最大的變化是主要攻擊武器的導彈化,在保留全部406毫米艦炮的同時,增加了“戰斧”巡航導彈和“捕鯨叉”巡航導彈,大幅提高了對各種海陸目標的打擊範圍和攻擊精度。由於無法在艦體內部設定大型垂直導彈發射裝置,只能將導彈武器佈置在上層建築上,為此將全部舊式防空炮和4座127毫米副炮拆除,在上層建築中後部設定了發射平臺和導彈儲備庫,安裝了8座四聯裝“戰斧”導彈發射箱和4座四聯裝“捕鯨叉”導彈發射架,總共48個發射單元。“戰斧”巡航導彈的射程在1250~2800公里之間,“捕鯨叉”導彈的射程在120~160公里之間,都遠遠超過406毫米艦炮38.7公里的射程,在射擊精度上也絕非傳統炮彈所能比擬,使衣阿華級成為史上打得最遠、射得最準的戰列艦。據“綠色和平組織”宣稱,衣阿華級裝載的“戰斧”導彈搭載了W80型可變當量核彈頭,但美國海軍對此既不承認,也不否認,如果屬實則衣阿華級具備了戰略或戰術核打擊能力。

    “密蘇里”號戰列艦上呈開啟狀態的“戰斧”巡航導彈發射裝置。

    在提升攻擊能力的同時,衣阿華級的防禦能力,尤其是防空能力也進行了現代化改造。美國海軍計劃為其加裝“海麻雀”防空導彈,但是反覆研究後發現,受到主炮射擊爆風的影響,無法找到合適的安裝位置,不得不作罷,只在上層建築兩側安裝了4座20毫米“密集陣”近防炮,作為貼身防禦手段,有效射程約3700米。為了彌補防空能力的不足,衣阿華級還配置了5具“毒刺”單兵防空導彈,防禦4800米以內的敵方飛機。考慮到衣阿華級基本上不會單獨作戰,因此可以由伴隨的護航戰艦提供防空掩護。

    “紐澤西”號戰列艦上層建築中部的“捕鯨叉”反艦導彈發射裝置,還可見一座“密集陣”近防炮。

    與配置現代化導彈武器同步,衣阿華級的電子裝置和作戰指揮系統也全面更新換代,對空警戒雷達更新為AN/SPS-49型,對海警戒雷達更新為AN/SPS-67型,對空中目標的最大探測距離可達474公里,對海面目標的最大探測距離為104公里。在火控裝置方面,增加了SWG-1\2型火控系統,用於“戰斧”和“捕鯨叉”導彈的射擊控制。此外,衣阿華級還配置了AN/SLQ-25型反魚雷誘餌系統和SLQ-32型電子戰系統以及Mark 36型干擾火箭系統,提升高對水下和空中威脅的軟防禦能力。衣阿華級還增設了新型衛星通訊裝置,提高了各艦及編隊間的通訊能力。

    衣阿華級戰列艦的主炮火控雷達。

    在航空設施方面,早在冷戰初期,衣阿華級就取消了舊式的水上飛機,並進行了搭載直升機的嘗試。在1980年代的改裝中,衣阿華級的艦載機配置為5架RQ-2“工蜂”無人偵察機,這種無人機航程185公里,機上裝有電視攝像機,可以為操縱人員提供戰場實時影像,可執行偵察和校射任務。“工蜂”無人機利用助推火箭從艦尾甲板起飛,返航時利用艦尾張開的阻攔網捕捉回收。在海灣戰爭中,“密蘇里”和“威斯康辛”號都成功地利用了這種無人機。此外,衣阿華級的艦尾甲板還可以起降6種型號的直升機,包括HO3H-1、UH-1、SH-2、CH-46、CH-53和SH-60B,但直升機並不是戰列艦的固定配置。

    海灣戰爭期間在“威斯康辛”號戰列艦後甲板上準備起飛的“工蜂”無人機。

    經過一番改造後,衣阿華級成為一型具備遠端打擊能力和電子戰能力的現代化導彈戰列艦,不過從外觀而言與改裝之前其實變化依然不大,保持著傳統戰列艦的古典之美,其滿載排水量幾乎沒有改變。即便是沒有對總體結構進行大幅改造,衣阿華級的現代化改裝依然耗資巨大,單艦改裝費用相當於一艘佩裡級導彈護衛艦的造價,而美國海軍在1981年至1988年間為啟封和改裝4艘衣阿華級花費了17億美元。現代化改裝後的衣阿華級戰列艦成為獨立的戰列艦戰鬥群的核心,戰鬥群還包括1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1艘基德級或阿利·伯克級驅逐艦、1艘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3艘佩裡級護衛艦和1艘支援艦艇。

    1987年,“衣阿華”號戰列艦與“中途島”號航空母艦及其他護航支援艦艇在編隊航行。

    美國海軍耗費巨資為衣阿華級續命,讓它們的服役時間延長約10年,並贏得了大艦巨炮最後的戰場亮相機會。“紐澤西”號在1983年至1984年間參與了干涉黎巴嫩內戰的軍事行動,向岸上目標發射了超過300發406毫米炮彈,這是自北韓戰爭以來美國海軍第一次實施如此猛烈的對岸炮擊。儘管聲勢驚人,但其有效性頗受質疑,戰後調查表明部分炮彈偏離目標達9公里,並造成無辜平民傷亡。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密蘇里”和“威斯康辛”號參與了“沙漠風暴”行動,對伊拉克目標實施火力打擊,在作戰期間累計發射“戰斧”導彈52枚,406毫米炮彈1102發,藉助無人機的引導,取得了良好的打擊效果,甚至直接迫使伊軍舉白旗投降,驗證了戰列艦炮擊的心理震懾效果。

    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威斯康辛”號戰列艦發射“戰斧”巡航導彈。

    雖然衣阿華級威猛依舊,但是高昂的改裝和維護費用讓美國海軍難以承擔。隨著垂直導彈發射裝置的發展,比戰列艦小得多的巡洋艦、驅逐艦都可以充當巡航導彈的發射平臺,同時都具有遠勝衣阿華級的防空能力,其406毫米艦炮和厚重的裝甲在現代海戰環境中也近乎無用,因此衣阿華級的存在價值迅速下降,在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陸續退役,幸運的是它們都成為博物館艦被儲存下來,得以頤養天年。

    戰列艦這一艦種雖已遠去,但其主炮齊射的壯觀場面永遠讓軍艦迷們熱血沸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GMAT邏輯怎麼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