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和自由9
-
2 # 嗨皮歷史
老班章在布朗山鄉政府北面,是一個哈尼族村寨,實際叫法是叫老班章村 。乘車從勵海到打洛的公路行10多公里後到達勐混鄉岔路口,從岔路口向東沿田壩中的車路行車10多公里後開始進入山區,再沿山路行約30來公里就到達老班章。
老班章也叫下班章,有114戶,460人,海拔1700米,古茶園就分佈在寨子周圍和寨子中。在去老班章的路旁就有古茶園。茶園生態環境非常好,與森林共生,樹齡古老,都是標準大葉種,茶樹粗大年代久遠。茶樹齡和生長的野生環境決定著老班章的茶質好、茶氣足、山野氣韻強。
-
3 # 愚石工坊
據載公元300年前後,今日老班章村所在地,就已是現老曼峨寨布朗族先民世居轄地,如今依然星羅棋佈在老班章村古茶園中生機勃發的千年喬木大茶樹,就是這一歷史變遷的見證。
● 據傳公元1476年,老班章村的哈尼族先祖——愛伲人,自毗鄰的格朗和山遷徙至此。慷慨的老曼峨寨布朗族先人,應到來的愛伲人請求,將老班章村周邊的山地、林木、田壩及已是數百年樹齡漫山遍野的大樹茶一併出讓給客居的愛伲人,為此老班章愛伲人自建寨先民直至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歲歲年年向老曼峨寨奉獻谷種及牲畜,以示世代不忘布朗族的恩典。
● 公元1800年前後及公元1950年左右,老班章村因人丁興旺,先後經歷二次人口遷出,其中60年前搬離的人群移居距老班章村一山之隔約20餘公里處生活,為區別於遷出地故取名“新班章”,稱老寨為“老班章。”
● “班章”二字源自傣語:“巴渣”,意為:“一條魚”。漢語音譯為:“班章”。這就是班章的含義及新、老班章的由來。
● 1954年3月,地轄老班章村的布朗山成立了全國唯一的布朗族鄉人民政府。老班章村的愛伲人民自此改變了千百年只由“龍巴頭”統領,信奉鬼神巫師的歷史傳統。
● 1987年,老班章村實施按人分田地、茶地和山地到戶的承包制,結束愛伲人世代狩獵種地缺衣少食的貧困歷史進入到人人溫飽的年代。
● 1992年,老班章寨全村竭力集資數萬元,青壯人人出工,從原始森林中的羊腸小道,人背肩扛將百根水泥電杆抬上布朗山,終結了世代靠火塘和松脂照明的“黑暗”年月。
● 2002年,政府修通了老班章村通往外界的鄉村路,結束了千百年來老班章人與世隔絕的歷史。自此秘藏深山的千年老班章茶漸為外界所認知,獨特品質漸為人們所喜愛,價值漸顯。至2007年,老班章村100餘戶茶農,戶年均收入近10萬元,已告別溫飽步入小康生活。
-
4 # 小學歷史研究生
我們都不知道你說的這個村是屬於哪個省哪個市哪個縣的,這種歷史你可以去問問這個村的老一輩,他們可能知道一點,還有,你們也可以去查查這個村的族譜。或許有一點線索。實在沒有,你可以看看村裡的古建築,古墓,調查調查你可能會有新發現。
-
5 # 歷史超乎想象
● 據載公元300年前後,今日老班章村所在地,就已是現老曼峨寨布朗族先民世居轄地,如今依然星羅棋佈在老班章村古茶園中生機勃發的千年喬木大茶樹,就是這一歷史變遷的見證。● 據傳公元1476年,老班章村的哈尼族先祖——愛伲人,自毗鄰的格朗和山遷徙至此。慷慨的老曼峨寨布朗族先人,應到來的愛伲人請求,將老班章村周邊的山地、林木、田壩及已是數百年樹齡漫山遍野的大樹茶一併出讓給客居的愛伲人,為此老班章愛伲人自建寨先民直至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歲歲年年向老曼峨寨奉獻谷種及牲畜,以示世代不忘布朗族的恩典。● 公元1800年前後及公元1950年左右,老班章村因人丁興旺,先後經歷二次人口遷出,其中60年前搬離的人群移居距老班章村一山之隔約20餘公里處生活,為區別於遷出地故取名“新班章”,稱老寨為“老班章。”● “班章”二字源自傣語:“巴渣”,意為:“一條魚”。漢語音譯為:“班章”。這就是班章的含義及新、老班章的由來。● 1954年3月,地轄老班章村的布朗山成立了全國唯一的布朗族鄉人民政府。老班章村的愛伲人民自此改變了千百年只由“龍巴頭”統領,信奉鬼神巫師的歷史傳統。● 1987年,老班章村實施按人分田地、茶地和山地到戶的承包制,結束愛伲人世代狩獵種地缺衣少食的貧困歷史進入到人人溫飽的年代。● 1992年,老班章寨全村竭力集資數萬元,青壯人人出工,從原始森林中的羊腸小道,人背肩扛將百根水泥電杆抬上布朗山,終結了世代靠火塘和松脂照明的“黑暗”年月。● 2002年,政府修通了老班章村通往外界的鄉村路,結束了千百年來老班章人與世隔絕的歷史。自此秘藏深山的千年老班章茶漸為外界所認知,獨特品質漸為人們所喜愛,價值漸顯。至2007年,老班章村100餘戶茶農,戶年均收入近10萬元,已告別溫飽步入小康生活。
-
6 # 粵聽越有味
老班章村
老班章在布朗山鄉政府北面,是一個哈尼族村寨,乘車從勵海到打洛的公路行10多公里後到達勐混鄉岔路口,從岔路口向東沿田壩中的車路行車10多公里後開始進入山區,再沿山路行約30來公里就到達老班章。老班章也叫下班章,有114戶,460人,海拔1700米,古茶園就分佈在寨子周圍和寨子中。在去老班章的路旁就有古茶園。茶園生態環境非常好,與森林共生,樹齡古老,都是標準大葉種,茶樹粗大年代久遠。茶樹齡和生長的野生環境決定著老班章的茶質好、茶氣足、山野氣韻強。
中文名稱
老班章村
行政區類別
村
所屬地區
雲南省勐海縣布朗山鄉
人 口
460人
老班章普洱茶
班章在普洱茶界被認為具有“茶王”的地位。新班章也叫上班章,是哈尼族寨子,新班章寨是從老寨遷出建起來的。新班章距老班章7公里山路。新班章的老茶樹主要分佈在老寨周圍,海拔1600米,與老班章一樣:茶樹粗大古老,與森林伴生,生態環境好,茶質好、茶氣足、山野氣韻強。新班章的老茶園已無居民。為防止外面茶葉流入,保證班章茶的質量和名聲,新班章村民組織起來在路口值班檢查進入人員,嚴禁外面茶葉進入。新班章寨子周圍的茶園則是遷出後種的,已有40年樹齡。
老班章是標準的大葉種茶,因此條索粗壯,芽頭肥壯且多絨毛,很少有其他茶區的茶有如此壯的條索、芽頭的。
老班章生態好、樹齡長,有強烈的山野氣韻,嗅散茶和茶餅有很突顯的古樹茶特有之香,香型似乎在蘭花香與花蜜香之間。
老班章的香氣很強,在茶湯、葉底、杯底上都可以嗅到,而且杯底留香比一般古樹茶更強更長久。
3年內的老班章湯色金黃明亮,3年之後金黃開始向黃紅轉變。
老班章的苦澀退化很快,一分鐘左右就轉而回甘,飲過老班章之後整個口腔和咽喉會感到甜而滑潤,而且時間會很長,如果沒有吃什麼刺激性食物,這種甘潤感會持續幾個小時。
老班章長於山野,樹齡久遠,故而老班章的茶氣強,在飲時可以感覺到,而且飲後手、腳、頭、背等會發熱微汗,當然這種發熱感因各人的身體感悟不同會有差別。
在正常投茶量的情況下可以沖泡十多道仍有香甜和回甘,且葉底也有老樹茶特有香氣,不會出樹葉味。
老班章葉底應該比較整齊,若非解餅時撬碎則應該葉、芽完整,而且葉、芽粗壯,三五年內的葉底黃綠色。
-
7 # 時間小達人
從勐海縣城出發十多分鐘,車窗外的道路已經從縣道變成了山區常見的鄉村路。窄窄的水泥路也不太平整,錯車時往往給我一種與旁車乘客擦肩而過的幻覺。索性閉上雙眼,不去理會。
再行十餘分鐘,連鄉村路都走到了盡頭,車身開始顛簸,睜眼一看:得,水泥路都沒了,如果一地的碎石子兒都能叫路的話,這條路修建的時候一定沒考慮過轎車的感受。“還是去年鋪的石子兒,再早些時候,這樣剛下完雨的第二天,我都不敢帶你們進山。”顯然,二土對這一地的石子兒非常滿意。
(剛開始的這段還比較平整,但不時有較大的石塊,稍不注意轎車可能掛底)
不知轉過了幾道山樑,再行過幾處山丘,一束Sunny照耀在我臉上。往窗外望去,竟然看見了雲海!山上的空氣清新而純淨,習慣了都市生活,身處此間,每一次呼吸心情都愈加愉悅。
(老班章村海拔約1700米,半山腰上遇到了“雲海”景觀)
“賀開古茶園”就在這裡。往園內走去,大樹參天,小樹密佈。一次性見到這麼多古茶樹,隨行的攝影師開始興奮起來。二土在一旁“幸災樂禍”:照你們這種拍法,等會到老班章,到處都是古茶樹,膠捲都不夠用了喲!
(遇見一方古茶園,趕緊進去參觀一番,反正不收門票,哈哈哈)
短暫停留,繼續出發。越往大山的深處,周圍的氣氛也變得越加淳樸。連附近居民餵養的小豬都不怕生人,大模大樣地在路邊啃食不知從哪兒弄的竹筍。看它憨態可掬的樣子,我們也不忍心多加打擾。
(當地居民的小黑豬,對著鏡頭還有些好奇)
倘若不是道路難行且深處大山,其實一路上的風景更像是某條旅行路線。不,應該慶幸的是人們只發現了老班章茶葉的甘醇,而忽略了這裡如詩如畫的美景,否則不敢想象沿路都是旅遊大巴的話,這隻小憨豬還敢不敢這麼肆無忌憚地覓食?
再往前,二土開始囑咐我們抓牢車內的扶手。幸好聽從了他的建議,因為沒想到石子路之後,還有更加坎坷的一段爛路等著我們。車輪似乎不是滾動了,而是跳躍,沒錯,在頭頂與車頂親密接觸過幾次之後,我肯定了一點——想進老班章,還是戴個頭盔比較靠譜。
(崎嶇坎坷的道路,若是準備前往老班章的茶友,千萬注意行車安全)
第一次探尋:老班章的故事
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上午11點,我們終於抵達了老班章村。望著這座剛竣工不久的“寨門”,我們憧憬著門那邊的景緻:因為門的另一端,是哈尼族人的土地,也是老班章的故鄉。
(竣工不久的老班章“寨門”,即將開始探尋這處普洱名茶的故鄉)
“老班章村民小組29號”是二土家的門牌,一隻小狗最先意識到我們的到來,並吼了幾嗓子以示熱情。二土家與想象的不太一樣,這哪裡是偏遠小山村應有的模樣?三層小樓寬敞明亮,每層樓至少500平米,還有舒適的觀景陽臺。這不叫民宿,這是別墅!
(超大的陽臺還可以用作日光萎凋的場地,好想跟小狗一起曬太陽!)
“是茶樹成全了老班章,我們的世代守護著這裡的古茶樹,茶樹也給了我們回報。”二土的岳父“科圖”剛從茶園回來,作為曾經的老班章村民小組副組長與村裡輩分很高的科圖,由他開始探索老班章是最好的選擇。
(科圖,漢名“李政明”。曾任老班章村村民小組副組長,哈尼族第58代子孫)
斟水、泡茶。市場上價格不菲的茶葉,在這裡只有最原始的功能——為遠方的客人一解旅途的疲乏。
“老班章的土地以前屬於老曼峨的布朗族。我們哈尼族最先從墨江遷徙至大勐龍,後來才從大勐龍遷徙到老班章。但是這個時候的老班章與現在的地方還不相同,由於戰亂與匪患等原因,我們曾經三次搬離村寨,現在的老班章村就是第三次搬回來所住的地方。我家祖上的墳山就有三處(每經歷一次遷出與搬回,都要換),這也可以證明曾經的歷史。”科圖早年曾經當過兵,是村子裡第一個聽懂普通話以及會說普通話的村民。
(讓人魂牽夢縈的老班章,在村寨中品飲又是一番美妙感受)
氤氳的茶氣中,科圖的話匣子也打開了。“還好當年的土匪只在乎村子裡的財物,貌不驚人的茶樹卻倖免於難。不過2005年以前,我們哈尼族都是以打獵和種田為生,茶葉只算是生活中的一個小副業吧。”
2001年的老班章是什麼模樣?從科圖的描述中可以大概看清當年的輪廓:茶葉鮮葉僅值五毛錢一公斤,漫山遍野的古茶樹也沒人管理,山裡的狗熊、野豬常常糟蹋這些作物。偏遠的山區道路難行,極低的價格也要趕緊處理掉,否則就無人問津。2005年老班章開辦了初制所,鮮葉每公斤能賣到三塊七左右,但這是較好的等級才能達到的價格。
(布朗族、傣族、拉祜族、漢族,這些民族的語言科圖都會)
科圖家的茶品質好,所以一年能有400元左右的收入,在當時算是一筆重要的經濟來源。而別家,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2006年茶葉價格開始上漲,每公斤鮮葉能賣到320元,一年之後的春茶,這個價格更是達到了讓人瞠目結舌的800元!憑藉著賣茶就能滿足一家人的開銷,而且歲末還有結餘,從這時開始,老班章居民的生活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今的老班章村,幾乎看不到以前的老房子了)
從科圖懂事開始,就跟著家裡人採茶做茶,哈尼族的生活與茶葉息息相關。他的父親告訴他自家的茶樹大概有多少年曆史,是什麼群體種分類,怎麼種下的……這是當地‘父子連名’的民俗,更是一種文化傳承。(父子連名:科圖的姓是父親的名,科圖的兒子名叫“圖大”,而孫子則是以“大”為姓)
例如科圖家的“十三釵”古茶園,200多年前,老班章的居民並不多,娶妻成了一大難題。科圖的高祖父(約四輩之前,哈尼族沒有自己的文字,所有的記錄以口口相傳為主)娶了一位帕沙村的姑娘。新娘臨行前抓了一捧帕沙的茶籽,期盼在新家能感受到故鄉的味道。其中十三粒茶籽長成大樹並繁衍至今,這片古茶園裡的茶樹就取名為“十三釵”。
(“十三釵”古茶園,見證著一段故事)
類似的歷史,早已根植在科圖的腦海裡,也是圖大剛懂事時,科圖就必須傳承給他的重要知識。或許在如今看來,這樣的方式不免“愚笨”。但對於哈尼族來說,他們就是靠著這樣的方法世代根植在老班章。也將憑藉這樣的民俗繼續演繹茶樹與人類的故事。
第二次探尋:邂逅漫山古茶園
聽著科圖的描述,手捧著一杯老班章,關於這座村寨實在有太多的神奇等待著人們探尋。時近中午,不免叨擾一頓。本以為茶樹就是這裡最亮麗的風景,何曾想地道的哈尼族美食更是讓人慾罷不能的所在!
(一頓地道的哈尼族飯菜,景美、茶美、美食更美!)
(這道小雞熬的稀飯是哈尼族的特色菜品,當地宴席必不可少。據說如果結婚的時候沒有這道菜,那就還不算成婚!)
(生牛肉醬輔以各種調料,也是印象深刻的美味,可惜未敢多食)
打著飽嗝,此行還有最後一道難題還未得到答案:為什麼老班章的茶這麼好喝,是環境因素還是人為影響、是獨特的土壤或是特殊的環境?二土大手一揮,“我們去古茶園看看就知道了。”
(村寨周圍全是古茶園,相較於來時的激動,現在已經興奮到麻木了)
老班章村茶王樹,是老班章的“先民”布朗族種下的,屬於“老曼峨種”。在當地,4980畝古茶園(據科圖介紹:此資料為古茶園面積,不包含2000年以後栽種的茶樹)中,老曼峨種與帕沙種是最主要的兩大群體種分類。前者的來歷基本源自布朗族歷史遺留,而後者則主要來自幾百年前老班章與帕沙的相互往來(例如娶親等)而栽種至此。
(老班章村茶王樹,同樣是來自布朗族栽種的“老曼峨種”)
西雙版納的原始密林中,古茶樹靜靜地生息繁衍,動植物多樣性儲存完好且未經過度人為干預的自然環境,讓這裡的茶樹基本免受病蟲害的發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古茶樹得以最大限度的健康生長,所以根本用不著化肥或農藥。
(優異的自然環境就是對古茶樹的最好保護,老班章歷史中幾乎沒有大的病蟲害發生)
另一方面,老班章通路至今也才十餘年,現在還有幾公里的泥濘小道通行困難。與其運化肥進村,還不如帶一些生活用品,畢竟前者在這裡毫無用處,是徹徹底底的“垃圾”。
除此之外,土壤也是一大因素。雖然目前還沒有相關的文獻可以佐證老班章土壤與茶樹的關係,但是生長在老班章的“老曼峨種”與生長在別處的相同群體種分類還是有明顯區別。管窺一豹,這也從旁證實了老班章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
(茶樹伴生植物豐富,這樣的景色在老班章古茶園隨處可見)
讓人驚歎的是,哈尼族對茶的情感並非因為近年市場的火熱而產生。二土小時候居住的茅草屋,即使破舊急需修復,也絕不會砍伐古茶樹。哈尼族在老班章世居這麼多年,也從未聽聞誰砍了茶樹用作其他用途……這是祖輩留下的傳統,也是祖輩留下的財富。
(右上角的茅草屋就是二土小時候的家,茶樹是重要的生活物資,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護
-
8 # 茶呲
老班章村屬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布朗山布朗族鄉管轄。
據載公元300年前後,今日老班章村,就已是現老曼娥寨布朗族先民居轄地,如今老班章村古茶園中生機勃發的千年喬木大茶樹,就是這莪一歷史變遷的見證。公元1800年前後及公元1950年左右,老班章村因人丁興旺,先後歷經二次人口遷出,其中60年前搬離的人群移居距老班章村一閃之隔約20餘公里處生活,為區別遷出地故取名“新班章”,稱老寨為“老班章。”
“班章”二字源自於傣語:”巴渣“,意為”一條魚“。漢語音譯為:”班章“。
回覆列表
老班章在布朗山鄉政府北面,是一個哈尼族村寨,實際叫法是叫老班章村[1]。乘車從勵海到打洛的公路行10多公里後到達勐混鄉岔路口,從岔路口向東沿田壩中的車路行車10多公里後開始進入山區,再沿山路行約30來公里就到達老班章。
老班章也叫下班章,有114戶,460人,海拔1700米,古茶園就分佈在寨子周圍和寨子中。在去老班章的路旁就有古茶園。茶園生態環境非常好,與森林共生,樹齡古老,都是標準大葉種,茶樹粗大年代久遠。茶樹齡和生長的野生環境決定著老班章的茶質好、茶氣足、山野氣韻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