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厚德揚善文化小館

    資本主義經濟是擴大的商品經濟。最初,資本主義的商品經濟是建立在工場手工業的基礎之上的。18世紀中葉,當英國工業革命開始之後,資本主義的商品經濟便建立在機器大工業的基礎之上。

    英國的工業革命是從瓦特發明蒸汽機開始的。從此,英國進入了機器大工業生產的新時代。隨著英國工業革命,農業和交通也進行了技術革命。

    工業革命帶來了巨大的社會經濟後果。首先工業產品成倍增長。這就為發展國內外貿易創造了條件,英國的工業產品很快在世界市場上佔據了壟斷地位,英國成了“世界工廠”。其次。工業革命把機器和蒸汽動力用於生產,由於機器和蒸汽動力的複雜化,這就必須組織社會化大生產,把許多人集中在一個工廠裡來,在統一的管理下有機地進行生產勞動,這種企業形式就是工廠制度。

    工廠制度的確立,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正如恩格斯所言:“新生的工業能以這樣成長起來,只是因為它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廠代替了作坊,從而把中等階級中的勞動分子變成工人無產者,把從前的大商人變成了廠主”。這種嶄新的勞資關係是隨著工廠制度的出現而形成的新生產關係。新生產關係的特徵是,工廠勞動者向工廠主出賣勞動力,領取工資,勞動力的勞動變成了商品;工資勞動者在勞動中創造了比工資更多的價值,這個超出值,就是剩餘價值。剩餘價值被資本家全部佔有。

    工業革命還帶來巨大的政治後果。隨著工業革命而產生的工業資產階級在工業大發展之後,依據自己強大的經濟實力,要求掌握政權。工業資產階級的政治鬥爭是圍繞議會改革而展開的。這一運動稱為英國急進主義運動。透過鬥爭,許多工業家代表進入議會。1783年,小威廉·庇特組成新內閣、擔任首相,他制定了各種政策來滿足工業家的需求。急進主義運動也就壽終正寢了。

    工業無產階級和工業資產階級的矛盾和鬥爭,規定著英國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方向。這是工業革命的第二個政治後果。

    工業革命也相繼在法國、德國和美國出現,為西方資產階級工業文化奠定了物質基礎。

    幾乎與工業革命發生的同時,法國的啟蒙運動也蓬勃興起。啟蒙運動是法國資產階級發動和領導的一次波瀾壯闊的思想解放運動。這場偉大的思想革命幾乎延續了整整一個世紀,湧現出一大批啟蒙思想家,創造了法國曆史上一個光輝燦爛的時代。啟蒙思想家推崇理性,憧憬建立資產階級的“理性王國”。他們把封建專制制度比作漫漫長夜,呼喚用理性的Sunny驅逐現實的黑暗,消滅專制主義,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羅馬天主教是法國封建專制主義的精神支柱,啟蒙思想家首先把鬥爭的矛頭指向教會。

    最初的一批啟蒙思想家是信教的,但對宗教仍採取激烈的批判態度,有的到最後還走上叛教的道路。例如伏爾泰,在臨終前,拒絕舉行宗教仟悔儀式。而後來的《百科全書》派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們,都成了徹底的無神論者,他們與宗教完全斷絕了關係,並決心剷除宗教。例如,狄德羅認為,上帝是沒有的,上帝創造世界是一種妄想。愛爾維修認為,神是掩蓋無知、阻撓探索的煙幕,是愚昧無知的代名詞。既然世上沒有神,那麼作為神的世界的宗教,也自然沒有存在的權利了。因此,霍爾巴赫說:“可以有充分的權利稱神學為矛盾的科學。任何宗教都是為了調和最不可調和的矛盾而虛構出來的一種體系”。羅馬天主教當然也在其中了。既然宗教是虛構的,假的,那麼就沒有存在的理由了。

    啟蒙思想家們對宗的批判和大力宣揚無神論,這就為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作了思想準備。正因如此,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給教會以猛烈的衝擊。大革命爆發後,制憲會議對教會問題透過一系列法案,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①從政治上取消夭主教的特權和宗教歧視。在1789年的《人權宣言》中承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非天主教徒可以擔任政府公職。②從經濟上剝奪了教會財產和徵收什一稅的權力。③在組織上,削弱教會勢力,取締所有修道院。當時天主教會有一千一百座男修道院和六、七百座女修道院,全部被關閉,財產收歸國庫。④改組天主教會、削弱主教權力,由一百三十六個教區壓縮到八十三個。把神職人員及教會活動置於國家管理之下。⑤割斷法國天主教會對羅馬教廷的從屬關係。

    1792年秋,巴黎人民起義勝利,摧毀了法國君主政體,結束了立憲派的統治,由人民選舉的國民公會代替了立法會議,宣佈成立共和國,並宣告羅馬天主教是共和國的敵人。在整個法國大革命過程中,主張無神論成為群眾對待宗教問題的主流。科學的理性主義成為當時的口號。群眾大張旗鼓地揭露教會的黑暗與罪行,要求剷除教會。許多地方的群眾衝進教堂,沒收教會財產,搗毀祭器。1793年,在國內保王黨叛亂、國外敵人聯合入侵時,大多數神父參加了反革命活動。人民對叛國的神父十分憎恨,在城鄉展開了反對天主教及其他教派的運動。城市和鄉村的教堂都予以封閉,教堂的鐘改鑄大炮,金銀裝飾品改鑄貨幣,後來又進一步把宗教儀式用的物品一律銷燬。儘管後來拿破倫恢復了天主教會,並作為資產階級的統治工具,但他仍然提倡宗教信仰自由。

    啟蒙運動和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始終貫穿兩個主題,即民主和科學的精神,它鑄造了資產階級機械唯物主義的無神論文化,即工業文化。1775年的美國獨立戰爭,以及爾後的各種重大歷史事件,都進一步充實了資產階級文化的內容,並形成以下六個文化特徵。

    一、機械唯物的自然主義

    從自然主義的發展史來看,資產階級文化的自然主義屬於機械唯物主義的自然觀。唯物主義一詞是18世紀才開始使用的,是無神論的同義詞。這說明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是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的最初的典型代表。

    法國唯物主義哲學家狄德羅曾指出,世界並不是被神創造出來的,而是永恆的,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這樣。這是因為,只有物質是世界上唯一的存在物,物質是永恆的,是構成世界的唯一的資料。霍爾巴赫更加明確地指出,自然世界是客觀存在的,自然界中的物質是永恆的,它變化多端,配合的方式無窮,從而構成各種事物。世界上沒有什麼造物主那樣超自然的東西存在。同樣,啟蒙思想家在人類的起源上也堅持唯物主義自然觀。拉美特利認為,人和動物都產自物質材料,只是自然以不同的方式變化了這種材料而已。狄德羅對人的起源問題的認識又前進一步,他從生物進化的觀點出發,認為原始物質以元素的形式而存在,這種元素相互結合則構成胚胎,胚胎經過各個長期發展階段,最後形成具有高組織的人類。

    啟蒙學者還把人的思維歸之於物質的屬性。霍爾巴赫認為,人的思維源於物質,同感情和意志一樣都是物質分子運動的結果。這樣就把思維和物質統一起來,從而否定了關於靈魂的唯心主義邪說。

    可見,法國唯物主義者們,徹底剷除了基督教文化的神秘主義自然觀,恢復了自然的本來面貌。

    19世紀德國唯物主義哲學家費爾巴哈在批判黑格爾的絕對精神外化的自然觀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唯物主義自然觀:自然界是不依賴人的意志而客觀存在的;人類是自然界的產物,自然界是人類賴以存在的基礎;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東西,人們的宗教幻想所創造出來的上帝等最高存在物,只是人類所固有的本質的虛幻反映。很顯然,他對法國唯物主義者的自然觀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無論是啟蒙思想家,還是費爾巴哈,他們的自然觀都是機械唯物主義的自然觀。他們從力學的觀點來看待自然世界,整個宇宙及其各個部分都是機械體系,人身體的性質和動物全部性質,以及太陽系的結構也是機械體系;一切事物都服從機械規律。這是資產階級文化自然主義的本質特徵,同時又是它的侷限性。它這種侷限性,只能由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加以克服。

    馬克思主義產生於1848年。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揚棄了以前的所有自然觀,是最科學的自然觀。在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理論新體系中,自然、人、社會構成了一個新體系,在這個新體系中,客觀辯證法決定了我們在考察人類、人類社會時,不能忘記自然界,在考察自然界時不能忘記人類與社會。在這個體系中,人具有雙重性質,即自然的性質和社會的性質。因此,人與自然的關係也包括人的自然方面和社會方面的關係。特別應當指出的是,人是透過勞動使自然界受自己支配的。而勞動是社會的人的勞動,不是單個人的勞動,總是在一定的社會形式中進行並藉助一定的社會形式進行。這樣,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有三個明顯的特徵,即客觀實在性,社會歷史性和人的實踐性。

    總之,馬克思主義以前的哲學家們,只一般地滿足於對抽象的自然與抽象的人的肯定,滿足於抽象的自然與抽象的人的對立,沒有把自然與人的具體的階級性和社會性聯絡起來。而馬克思則賦予了自然與人之間的具體的、歷史的、現實的關係。

    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點是無產階級的自然觀,它是資產階級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的直接的揚棄。它的發展趨勢是共產主義的自然觀。共產主義是人與自然界矛盾的真正解決。馬克思對共產主義的自然觀是這樣評論的:“作為完成了的自然主義,等於人道主義,而作為完成了的人道主義,等於自然主義。”一旦自然本體與人的統一得以實現,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實際存在的分離也就可以真正克服。“自然科學往後將包括關於人的科學,正象關於人的科學包括自然科學一樣:這將是一門科學。”

    二、人道主義(Humanilarianism)

    人道主義是法國啟蒙思想家提出的思想武器,它是人文主義的進一步發展,但二者有很大區別。人文主義是人與神的對立統一,而人道主義是人與封建專制政權、奴隸制殘餘和一切非民主、非正義的權勢的對立統一。雖然其中也包含了人與神的對立統一的因素,但已不佔主導地位了。

    18世紀,法國封建專制制度已成為腐朽而反動的制度,對外進行擴張,對內進行殘酷的政治壓迫。封建專制工權在與神權和封建割據勢力作鬥爭時,具有進步性,一切進步勢力都傾向於它,它是人權的代表。但專制王權戰勝神權和封建割據勢力之後,它就開始與一切進步勢力相對立,開始推行非人道的政策。這正如馬克思所說:“專制制度的唯一原則就是輕視人類,使人不成為人。”法國啟蒙思想家堅決反對封建專制的非人道行為,因而舉起了人道主義的旗幟。

    西方殖民主義者在進行殖民擴張時,都復興了早已死亡的奴隸制度,把大批的非洲黑人販運到美洲,賣為奴隸。這些新時代的黑人奴隸主要在美洲西方殖民者的種植園裡從事勞動。奴隸沒有人身自由,被當作會說話的工具買賣。在進步的資產階級思想家看來,這是非人道的。經過黑人奴隸和白人進步群眾的長期而艱苦的鬥爭,最終迫使西方各國政府相繼廢除了奴隸制。例如,丹麥在1792年宣佈禁止奴隸貿易;法國在1794年2月廢除奴隸制。英國在1807年禁止奴隸貿易,1833年宣佈解放奴隸;美國在1808年1月1日禁止奴隸貿易,1862年9月22日,林肯總統釋出“解放黑奴宣言”;巴西在1888年也廢除了奴隸制。反對奴隸貿易和奴隸制度,這是18至19世紀人道主義運動的明顯特徵。

    資產階級思想家一般都是以自然人或從自然主義人性論來作為人道主義的理論基礎的。他們從這一理論出發,提出了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

    資產階級思想家所說的自然人是離開了具體的歷史條件,離開人的社會性和階級性,是僅有生物意義的人。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正如馬克思和思格斯所解釋的:“每一個企圖代替舊統治階級的地位的新階級,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就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說成是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抽象地講,就是賦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為了達到奪權的目的,這樣的階級往往大力宣揚自己的階級利益,高高舉起普遍利益的旗幟,藉以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壯大自己的聲勢。

    當然,這種全人類的共同本性,這種全人類的自由、平等和博愛是虛假的,在階級社會里是不存在的。實際上,資產階級思想家所宣揚的自然主義人性,是資產階級人性;他們所津津樂道的自由、平等和博愛思想,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必然產物,所謂自由就是貿易自由,所謂平等就是買賣平等,所謂博愛就是金錢關係。

    人道主義的基本原則就是尊重人權。所謂人權,就是自然規律與人的自然權利的密切聯絡。

    自然規律和自然權利之說,是法國啟蒙思想家藉以進行政治鬥爭的理論工具。這裡所說的自然規律含義複雜,包括人性本質、行為規範、乃致所有制原則等等在內。它與本來意義上的自然規律不同,是一個政治概念。拉美特利從人性論的觀點出發,強調人和一般動物一樣,都受同樣規律的支配。這個規律銘記在心,不可磨滅。為了維護自己的生存和幸福,人們必須遵循。他所說的自然規律,實際上是人的本性的代名詞,在人與人之間是毫無差別的。在他看來,自然規律或人的本性應該受到尊重,人們可以據此來衡量社會制度的好壞。狄德羅則認為,自然規律建立在善與惡之間本質的區別上,應該作為我們的行為規範,是永遠不變的東西。在愛爾維修那裡,自然規律向趨樂避苦的傾向推移,最終彼此融合在一起;如果加以區分的話,可以說前者是以後者為具體內容的。此外,自然規律還有維護所有權的含義,是一切法律的前提。霍爾巴赫尊奉自然規律為無上權威,認為它能夠教誨人們既要享受幸福,又須剋制情慾,是人們用以衡量現實的政治和法律的尺度。他還認為,自然規律超越地域和時代,普遍而永恆,是自然置諸人心的正義;只要人有理智,就不能不予以肯定。

    啟蒙思想家們為什麼要如此強調自然規律的重要性呢?其目的無非是想透過自然規律來申張自然權利。何謂自然權利?照啟蒙思想看來,自然權利就是一切人都應該享受的權利即天賦人權。

    啟蒙思想家從反對封建專制特權出發,賦予自然權利以具體的內容。狄德羅認為,只要個體有理性,就應享有自由、平等和私有財產的權利,這些權利來自於天,即來自於自然,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可見,啟蒙思想家所說的天賦人權就是自由、平等和所有權。在階級社會里,人只是經濟範疇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階級關係和利益的承擔者,沒有脫離社會關係的純粹的或抽象的人。因此,他們心目中的人不過是資產階級關係中可以攫取利益和出買勞動力的人,他們的理論也只能是資產階級向封建制度挑戰的工具。

    資產階級的人權思想以法律的形式載人1776年的美國《獨立宣言》和1789年的法國《人權宣言》。人權思想在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具有反封建的和反殖民主義的進步性,但隨著資階級革命在歐美範圍內的結束,人權思想往往被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用來作為侵略和於予別國內政的工具。

    三、種族主義(Racism)

    種族主義是一種反科學的理論,它認為人們在遺傳上的體質特徵同個性、智力、文化之間有一種因果關係,因而主張世界自古以來就分為劣等種族和優等種族。前者沒有達到文明境地的能力,註定要論為奴隸;後者是文明的唯一代表者,負有剝削者的使命。

    種族主義思潮的策源地是西歐。一般學者認為,種族主義在近代史上的出現是與18世紀歐洲環境主義的影響有關。這種理論認為,一個民族的物質背景,包括自然資源、氣候、地理上的便利條件,在其文化形成中是主要的決定因素。

    19世紀,各種各樣的種族主義理論才開始出現。這時達爾文創立的生物進化論被一些人引伸到社會領域,產生了社會達爾文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對種族主義理論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種理論認為,影響人口變異的自然選擇過程,將導致最強競爭者的生存和人口的不斷改進。這一理論被人用於支援政治上的保守主義:窮人是生存競爭中的“不適者”,不應予以幫助;在生存競爭中,財富是成功的標誌,在對待社會問題上,社會達爾文主義成為種族主義政策的哲學基礎,支援自種人特別是日耳曼人在文化上和生理上優越的說法。

    在編造種族主義謊謬理論方面,有兩位較為有名的人,即尼采和斯賓賽。尼采認為條頓人是負有統治世界使命的“老爺民族”,而其他弱小民族自然就是被其奴役的民族。斯賓賽認為,文明民族就其本質說來,有統治低階種族並領導其文化發展的使命。很明顯,他們這種種族主義理論,是為侵略戰爭和殖民掠奪進行辯護的。甚至有些戰爭狂人以種族主義理論作為侵略擴張的思想工具。例如,德國法西斯匪徒的頭子希特勒執政後,就把種族主義作為法西斯獨裁的官方思想,並以這種思想為旗號,對內屠殺猶大人,對外侵略和奴役其他民族。

    在現實生活中,種族主義主要表現在種族偏見、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三個方面。

    就世界人種而言,有白人、黃種人和黑人。後二者又稱為有色人種。因西歐人是白人,是殖民主義者,是統治民族,在種族主義思想的毒害下,他們都有一種民族優越感,卑視有色人種,因而形成一種根深蒂固的民族偏見和種族偏見。種族歧視巳帶有政治性的色彩,白人政府對有色人種的公民,實行一種不公平的政策。例如,某些職務不許有色人種的人擔任,從事同樣的工作,白人和有色人種的工作人員的待遇高低不等。民族隔離政策,是種族主義最突出、最主要而且影響最大的表現。

    種族隔離是一種根據種族或所謂的種族,將人限制在一定範圍內的做法,如一定的居住區,一定的機構(學校、教堂)和一定的社會設施(公園、運動場、餐館、休息室)。西方殖民主義者曾實行種族隔離政策來保護白人的特殊的政治和經濟利益。例如,美國南部諸州,從19世紀五十年代就實行過這種隔離政策。實行種族隔離政策最突出和最長久的國家是南非聯邦。南非當局把人分為四個種族等級:白人、亞洲人、黑人、有色人。他們對這四種人實行種族隔離政策,非白種人在旅行、財產繼承、就業、入學、婚姻、選舉等方面,都受到法律上的種種限制。南非當局至今還未完全放棄種族主義隔離政策,因而受到世界各華人民的堅決反對和經濟制裁。

  • 2 # 儒墨道

    遠古文化可能有共通之處,已不可考。經過時間的打磨,西方龍與中國傳統龍不一樣,西方龍代表惡魔,龍有翼,面醜。中國傳統龍除了應龍外,好像都沒有翼,不過中國龍面貌威嚴,猶如中國強盛時的樣子。

  • 3 # 123擠擠

    首先,龍作為一種圖騰文化,是遠古時期人類先祖對不能理解的自然事物的假象。說簡單點,一是溫飽解決後的精神世界空虛的寄託,如此而來的遠古神話故事;其次,對自己不能接受事物的歸納,就像中世紀西方人拜上帝一樣。

    關於形象,中國龍是鹿角 蛇身 魚鱗 馬面 鷹爪等等各種動物的特點合成的生物 ,是神話傳說中的神秘生物 ,象徵著吉祥 也象徵權貴皇帝自稱真龍天子,是褒義的 ,是中華文化的代表。西方龍則是類似恐龍的尖牙大嘴,一般能噴火什麼的,張翅膀什麼的 ,沒事搶個公主,破壞世界和平,然後在佈滿亮晶晶的老巢裡被勇士殺死,代表的則是邪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越來越多的女生選擇考研?是不是導師偏向於錄取女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