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聯合防務
-
2 # 王凌top
一戰時德國戰敗了,並不是因為軍事力量不夠強,而是在敗在了國內的民眾手裡。一戰時的戰鬥只發生在前線,國內民眾未受到影響,隨著戰爭的持續國內的各類物資開始緊缺,人民反戰情緒滋生,最終促成了戰爭的結束。
即使當時能佔領巴黎,面對巴黎武裝的各類反抗活動,德國也沒有足夠的軍事力量進行鎮壓。
個人見解,還望各位大神進行補充。
-
3 # 利刃號
仔細研究歷史,就會發現不少曾經發生的事件最後可能會演變為另一種結果,比如《高堡奇人》中的那個協約國獲得了勝利的世界。但是仔細想想,二戰德軍在面對盟軍時幾乎沒有任何優勢,獲得最終勝利的可能性太低了。但是在一戰,協約國與同盟國的實力對比情況就大有不同。
在一戰開打前,德國在南美、非洲和東南亞都有殖民地,加上本土就有豐富的煤鐵資源,並且普及了基礎教育,國內的經濟、醫療以及科技水平都稱得上是一流,在戰前是僅次於英法的殖民帝國,而且還是一個工業、經濟、軍事強國。
為了獲得更多的資源,德國只能尋找更多的殖民地,但是他們已經找不到任何一塊無主的土地了,因此德國制定了格里芬計劃,計劃穿過比利時,包圍並攻佔巴黎。不難想象,德國在成功實施了這個計劃後,它就有能重演1871年攻佔巴黎的輝煌,並藉此機會獲得更多的殖民地,最後可能還是會產生一個由德國主導的“凡爾賽體系”。
然而這僅僅只是幻想而已,格里芬計劃早在第一次馬恩河戰役時就已失敗,德國面對的是戰鬥力完全不輸他們的英法聯軍,想要在西線戰場速戰速決是不可能的。而在東線的沙俄軍隊也是不可小覷的力量,在戰爭已開始俄軍就攻入了東普魯士,對的意志第二帝國的大後方形成絕大威脅,就算有奧匈帝國的加入,同盟國集團的整體實力也不佔優勢。
最後的結果就是雙方陷入了拉鋸不斷的塹壕地獄,不斷吞噬著士兵和物資,這時候英國研發出了革命性武器“坦克”。深受啟發的第二帝國陸續推出自己的A7V坦克和衝鋒槍,是很有希望打破塹壕戰的僵局一舉擊敗協約國的。但是,當時的德國民生凋敝、經濟崩潰已經沒有更多的物資來支援戰爭,走向失敗是在所難免的事情了。
回覆列表
推到巴黎也沒用,德軍當時已經是強弩之末,戰略物資十分匱乏,東線戰場的勝利雖然騰出來數十萬大軍,但是俄國割讓的土地和人口來不及消化,不充不了德軍匱乏的物資。德軍1918年初在西線的進攻是孤注一擲,集中了所有能夠動員的物資和絕大部分兵力,試圖趕在美軍大量登陸歐洲大陸之前擊敗英法軍隊。
魯登道夫發起的攻勢雖然猛烈,打得英法聯軍節節後退,但是英法聯軍的主力並沒有被德軍殲滅。所以,德軍儘管打到巴黎城下,甚至調來了3門巨型火炮(也就是巴黎大炮)轟擊巴黎,但整個德軍已經精疲力盡,而法軍則調來了幾乎所有能夠調集的兵力迎戰。數月的激戰導致德軍人員損失數十萬,戰略物資消耗殆盡,要想攻下巴黎基本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再者說,即便德軍攻下巴黎也沒用,因為只要法軍和英軍仍舊有大量的有生力量,德軍就無法取得戰爭勝利。
而在德軍發起攻擊的時候,美軍則開始大量登陸歐洲。英法聯軍能夠在戰場上頂住,與美國的參戰有很大關係。隨著登上歐洲大陸的美軍兵力越來越多,德軍的失敗已經不可避免。當時德軍在前線推不動,士氣急劇下降,開始抵抗命令,甚至發生了起義。德國國內民眾也是反戰聲音此起彼伏。在這種情況下,德國除了投降,再無其他路可走。所以,當時的世界局勢已經不是德軍在最後賭一把能夠改變的。(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