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田間地頭旅行者

    當今社會對於整容來說,已經很普遍了,人人都有一顆愛美之心,都想把自己變得越來越漂亮,整容的存在,確實給一部分愛美人士提供了方便,整容的成功給好多人帶來了自信,可以找一份滿意的工作,也可能找到屬於自己比較滿意的人生伴侶,不過整容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問題,愛美沒有錯,安全更重要。

  • 2 # 周先生的精選

    第一部分

    一、前言

    南韓整容之流行世人皆知。那麼南韓到底有多少美女是“人造美女”呢,南韓《數碼北韓》最近報道稱,調查顯示,20-30歲未婚女性中曾接受過整容手術的人佔15%,認為身體某部位不完美,想透過整容手術進行調整的人也很多,佔70%。而在新加坡的年輕人中持有如果容貌不出眾、身材不動人,那麼你的前途將是一片暗淡,要想改變命運,就請去做手術整形這種觀點的人大有人在。

    那在中國的年輕人心裡又持怎樣一種觀點呢,近幾年來隨著就業形勢的日趨嚴峻和醫療技術的發展,在一些大中城市甚至小城市越來越多的的大學生採取整容的形式來增強其在找工作中的潛在競爭力。除了一些容貌和身體畸形、缺陷、不足的大學生要求手術外,許多客觀上面部和體型均無畸形、五官端正、與自己容貌基本協調的大學生也提出手術要求,來達到錦上添花的目的,以期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實現社會流動,融入“上層社會”。

    在佔有較多文化資本的前提下,他們究竟懷著怎樣的一種心態加入了這樣一種行列,這些心態的背後又隱藏著哪些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呢,整容這一行為本身並無對錯之分,美容整形外科是整形外科的一大分支,是用外科手術方法改善或增進人的容貌美與形體美的一個分支學科,但選擇整容的動機是否都具有其價值和意義呢,影響人們做出這種選擇的因素有哪些,

    二、調查報告分析

    調查內容:大學生對整容的看法

    調查物件:大學一年級學生

    調查人數:103人

    男女性比例:男性49人,約47.6%;女性54人,約52.4%

    調查方法:網上調查問卷

    1.對王貝整容事件的關注度。

    在103人中,僅有1.9%的人對“王貝整容事件”表示非常關注,而有50.5%的人表示僅僅瞭解,剩下47.6%的人表示不關注。從這個問題可以看出在大學新生中對整容這個話題關注度並不高,他們大多數人把“王貝整容事件”看做是一個社會事件,而不是一個與整容行業相關聯的手術事故。

    2.“請問你贊成整容嗎,”在103人當中,有51.5%的人表示“不贊成整容”,有45.6%的人表示“無所謂”,僅有2.9%的人“贊成整容”;

    “你覺得自己將來會去整容嗎,”同時在103人當中,有54.4%的人表示“一定不會去整容”,有39.8%的人表示“不知道”,有2.9%的人表示“技術更高價格更低就去”,剩下表示“有錢就去”“老了就去”“周圍的人都去就會去”的人各佔1%;

    “如果身邊的人去整容,你會不會接受,”在這個問題中,103人當中僅有1%表示“非常支援”,有23.3%的人表示”難以接受”,有75.7%的人表示“無所謂”。

    以上3個問題反映了大多數人都不太反對整容,大多數都是懷有“只要不是自己整容就無所謂”的心態,說明了在現階段的大學生並不太能接受自己去整容,同時也不太認可整容,但確認為別人整容沒有太大的所謂。。

    3.“如果你不去整容,因為什麼原因,”在103人當中,有51.5%的人表示“擔心對身體造成傷害”,有31.3%的人表示“對自己的現狀非常滿意”,剩下的17.5%的人表示“無法接受人造美人”

    “如果你去整容,最關注的問題是,”在103人當中,有58.3%的人表示擔心“有無後遺症”,有26.2%的人關注“醫療保障”問題,有14.6%的人關注“效果”問題,僅有1%的人關注“價錢”問題。

    以上2個問題可以反映出大多數人不贊成整容主要因為擔心整容會帶來對身體造成傷害和帶來後遺症的問題,以及對整容行業的技術和醫療保障的不放心。也有少數人是覺得無法接受人造人,說明社會上對整容這一話題還有一定的抗拒性,以及傳統觀念對現代人在整容這一話題上的影響還比較深。

    4.“你對整容的看法”。有44.7%的人認為“我們應該更加註重內在美”,有28.2%的人表示整容“更加完善自我,提高自信心”,有11.7%的人表示“無所謂”,有9.7%的人表示“不喜歡人造人”,剩下的5.8%的人認為整容“僅僅是追求潮流”

    以上問題說明人們對整容還有一定抗拒性,覺得內在美比外在美重要,受傳統觀念影響還很大。而且也反映了人們對外貌並不是很看重,反而覺得對內在素質的培養比較重要。

    以上是對大學一年級的學生所做的調查報告,從報告中可以看出他們並不熱衷整容。可是在在現實社會中,我們所看到的實際現象卻並不是這樣的。

    三、實際的社會現象

    或許是受鋪天蓋地的整形廣告的影響,或許是迫於當前的就業壓力,一股學生整容潮在各地暗中掀起。一項調查顯示,學生已經成為醫學整形美容大軍中第二大群體,其中近6成大學生整容為了增強就業競爭力。

    1、6成學生整容為就業

    繼“向招聘單位承諾三五年內保證不戀愛、不結婚”、“女扮男裝去應聘”以及“拍個袒胸露背的寫真集去打動面試官”等求職怪招後,部分大學生甚至開始藉助醫學整形美容“打造面子工程”來為自己的求職加碼,趕在畢業前換張臉在大學生群體中悄然流行。

    記者在跟一些在校大學生進行交談時發現,不少自認為相貌平平或者面部略帶瑕疵的女生都有透過整容提升個人形象的願望。“雖然很多企業宣稱自己更注重應聘者的個人能力,但是現實生活中美女找工作肯定比一般人更容易。”正在廣州某高校讀美術專業的大三學生小青就打算在畢業前去做一個雙眼皮。

    而據深圳某機構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學生已經成為了醫學整形美容大軍中的第二大群體,其中有60%左右的大學生整容是為了增強自己的求職競爭力。也有一組資料表明,前去整容的學生中,80%及以上都是為了謀求更好的職位。

    四、探 討

    1 、整容心理

    根據求術者(做整容手術的人)的心理進行分類,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A、“自我陶醉型”,此類群體客觀上無需做整形美容手術,容貌、體型正常,有的在常人眼裡看來甚至屬於比較漂亮,但他們十分關注自身形象,並希望透過手術使自己變得更完美。

    B、“迫於壓力型”,他們自身無明確、強烈的手術願望,但迫於其他個體、組織的要求和壓力而選擇手術。如親人、朋友的要求和勸說、同輩群體的對他們體型、容貌的議論、侮

    辱,這使他們對自己的身體質疑,有的甚至陷入自卑或痛苦而求助於整形美容手術。

    C、“缺陷自卑型”,此類小群體由於先天原因或後天的意外,而造成身體缺陷,心理十分苦惱,常常會感到焦慮、自卑,迫切希望透過手術來改變自己的形象,提高自我效能感。

    在三種心理型別的基礎上,對求術者的動機進行分類,可分為外部動機和內部動機兩類。外部動機指求術者希望於透過容貌、體型的改變,從而改善自身所處的社會環境,提高社會認同感。如改善人際關係,在戀愛、工作中獲得更多機會。內部動力機制則指透過容貌、體型的改變而改善自身感覺,提升自信,提高自我認同感。

    《孝經》中有這樣一段話: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 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 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古代,容貌是父母賜予的,會伴隨你的一生,不會改變,若改變則是對父母的大不孝。但隨著科技和經濟的發展,個人意識的甦醒,如今整容現象已司空見慣,整容行業已經成為一個熱門行業,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這一巨大改變,

    2、原因分析

    大學生對整容找工作的態度與性別有關。女生比男生更加註重自己的外貌。

    具體來說,女生更傾向於支援整容行為和採取整容行為,這種現象的形成當然與我們的社會環境、傳統文化、大眾觀念及個人的理性選擇是分不開的。社會性別是以生物性別為基礎的社會建構,指的是社會文化中逐步形成的屬於男性或女性的性別認同。西蒙娜.德.波伏娃的那句“女人不是天生為女人的,而是變成女人的”成為社會性別論者反對生物決定性別的有力武器。人從出生起,就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男孩、女孩便被賦予了不同的社會期待,男人多被描述為聰明、勇敢、獨立,女人則多為描述為美麗、溫柔、依賴人。同時,對於女性的容貌特質關注多於男性,而對於男性的品質特質關注多於女性。女孩可能在小時候就開始被灌輸社會建構的美的標準,強化傳統的父權價值,造成女性的被動角色和女性身體商品化的片面印象。這就使女人心甘情願地忍受痛苦、限制身體的主動性,依社會認同的美的性別標籤來整形美容,改變自己的形象。

    而社會建構論認為人的成長是基因與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社會性是人活動的首要因素。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整容手術可以看做是一個社會的過程。

    大學生對整容找工作的態度與經濟狀況有關。在其他情況相同的前提下,經濟狀況好的學生更容易對整容找工作持寬容態度,甚至傾向於採取這種行為。

    根據馬斯洛的“層次需求理論認為:生理需求是人的最低層次的需求,同時也是不可或缺的需求。由以上的論述我們可知:經濟狀況對大學生是否透過整容找工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大學生對整容找工作的態度與家庭背景和所受的的教育有關。來自於兩代同堂家庭的大學生比來自於三代及三代以上同堂家庭的大學生對整容找工作更多的是持寬容態度;低年級的同學比高年級的同學在較大比例上贊成整容找工作。

    五、專家的看法和建議

    在全球金融風暴的影響下,各國的就業市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失業率不斷攀升,企業的招聘需求也一再緊縮。而今年,中國又將有611萬大學應屆畢業生進入求職市場,就業競爭可謂空前激烈。

    在這種壓力下,大學生想方設法提高自己就業競爭力的精神值得鼓勵,但是靠醫學整容來打造面子工程的做法似乎是背離了正途,甚至有些極端。

    外表對求職的幫助到底有多大?透過整容真的能為求職者加分嗎?企業會認可為就業而整容的做法嗎?這種做法可能存在哪些後遺症?

    1、各方面的專家從不同角度作出了迴應。

    心理專家:整容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不自信

    這種做法只是在尋求一種“外表認同”。但事實上,外表的變化或許能給你帶來暫時的自信,但是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心底的不自信,因此是不能長久的。而且即便是你透過整容順利進入了企業,如果你的個人能力不夠,還是不能順利透過試用期的考驗的。這樣反而容易給人帶來雙重打擊。

    此外,醫學美容往往是美麗與風險並存,雖然近年來醫學美容技術越來越進步,但是整形失敗的案例還是屢見不鮮。而一旦失敗,就會自己帶來終生遺憾和心理負擔。我們看到,直到現在還有人無法從多年前整形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

    “我建議大學生與其把希望放在那些表面的功夫,倒不如從內在上下功夫”劉玉斌指出,大學生在就業前可以透過參加求職培訓等方式,一方面真正發現自己的優勢,另一方面瞭解企業的用人需求和真實想法,並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

    “內在提升比外表變化給就業帶來的促進作用是更持久、更有效的。”劉玉斌表示。

    而心理學博士安雲則告訴本報記者,在心理學中的確有一個名詞叫“首因效應”,俗稱“第一印象”效應。研究發現,一般人與一個人第一次會面時會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內產生一個“第一印象”,其在本質上是一種“優先效應”,當各種不同的資訊混合在一起的時候,人們總

    印象”往往是難以改變的。可見“第一印是傾向於相信第一印象中的資訊。而且這種“第—

    象”的重要性。

    “這可能是很多學生選擇透過整容的方式提升就業競爭力的理論依據。”不過,安雲指出,這也凸顯出他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然而讓這些以提升就業競爭力為目的而進行整容的大學生失望的是,多數企業對他們的做法並不贊同。其實,與個人形象相比,企業更注重的是應聘者的能力。

    事實上,這個“第一印象”並不只在於一張臉,而是依靠面部表情、談吐、衣著打扮等多個方面來判斷一個人的性格特徵、內在素養和基本的能力。即便是擁有了一個姣好的面容,但是談吐和衣著打扮上不出彩的話,也很難給招聘人員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更不要說為求職加分了。

    因此安雲建議,大學生要想真正為自己的就業提高印象分,除了好好學習、多參加社會實踐來開闊眼界,參加一些社交禮儀和衣著打扮方面培訓也是很必要的。

    2、面試攻略

    A、職場顧問:重視形象應有度

    職業顧問則認為,“就業競爭力”包括很多方面,如:綜合素質、工作能力、發展潛質等,個人形象也是其中的一項,但不同崗位這一因素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

    對於某些外向型的崗位,如:公關、接待等“個人形象”所佔的比重會稍微大一點,但絕大多數崗位,個人形象在崗位總體要求中所佔的比例還是偏小的。

    事實上,企業招聘和升遷一名員工首先看重的是他(她)的工作能力和業績,然後才是其他因素,美好的事物固然是大家喜歡的,但你不要忘記,沒有哪位老闆願意花錢買個“花瓶”用來

    擺設。

    說到這裡,可能會有不少人會頗有微詞,因為當前確實有不少企業在招聘的時候存在“以貌取人”的偏見,出現這一現象的一種情況可能是因為招聘方自身的素質和水平,另一種情況也可能是因為某些特定的崗位需求造成的。但作為求職者來說,應該要清楚的一點就是,在職場當中,能力和素質永遠是排第一位的。

    B、企業HR:企業招人更看重能力

    對於大學生在畢業前透過整容來增加求職競爭力的做法,處於招聘第一線的企業的HR們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隨機採訪了10餘位企業的HR,其中近8成的人士表示不贊同大學生的這種做法。

    廣州某加工製造類企業的招聘經理吳先生告訴記者,“企業大部分崗位招人都是以能力論的,相比美麗的外表,公司更注重員工的工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不過,對於前臺接待等職位的人員的形象要求會稍微高一點,但是不會要求你是天仙美人,只要相貌端莊即可。”

    對此專家建議,有整容計劃的大學生一定三思而後行,搞面子工程不但要承擔手術的風險,其效果還遠不如提升真本事來得有效,來得長久。

    第二部分

    二、對大學生戀愛的看法

    大部分大學生在踏入大學校門的第一刻都有個想法,我一定要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有些人是為了宣洩他們在中學時代被越束縛越強烈的想法,有些小女生是看多了言情小說,對戀愛充滿了嚮往,還有些人是真的遇到了對的人。大學生就這樣一對對的牽手走在校園的每個角落......

    走進大學,有那麼一種感受,是就中學戀愛和大學戀愛的區別而言,中學時代連牽手都需要勇氣的戀愛在現在看來不知道用幼稚還是用單純來形容,可見大學校園中部分成熟和性感的戀愛讓人有種窒息的感覺。每次在女生宿舍樓下見到的擁抱與吻別,並不是那麼讓人羨慕,感覺那是一種並不值得我去珍惜的愛情,但是或許幾年後想起來,也是一種能夠讓人回憶起來會流露出笑容的。

    一步步的熟悉了大學,感覺自己也要試著接受那些時遠時近的人生,不知道是什麼的也耳濡目染了許多,大學生聊天中點選率最多的事情應該就是羅曼史了,有那麼些沉浸在戀愛中的人,肯定有學業和戀愛二者不能均衡的困惑,我想這也並不是什麼問題,當然是學業為重,戀愛為輔,自始以來都是。不會有人傻傻的將前途丟了,只要戀愛,愛情應該帶來的是正

    能量,互相鼓勵,互相支援,有責任感的人都會將以一個美好的未來生活藍圖為戀愛的基礎。

    對於問題,我相信找對了人,都沒有問題。所以不要輕易接受一個人的追求,或許這個人並不是你想要的,所以需要一雙慧眼,去識別到底誰最適合你。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大學生戀愛應該還沒有涉及那麼是深的地方,只是想我喜歡你,你喜歡我,那就在一起吧。

    還有異地戀,這恐怕會讓很多愛情受阻,因為不在一起,曾經有那麼一句話:你住的城市下雨了,很想問你有沒有帶傘,可我還是忍住了,因為我怕你說沒帶,就像是我愛你,卻給不到你想要的陪伴。或許有些人認為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我想,喜歡一個人不一定要和他在一起,信任是最重要的,所以相信他,他一直把你放在心裡,我想他的手機裡面也會留著你住的地方的天氣,他也會對你噓寒問暖,愛情是相互的。

    或許大學生還有那麼一群沒有目標,沒有理想的人吧,不知道怎麼奮鬥,不知道如何在沒有壓力的條件下學習,就只顧著和男(女)朋友一起逛街,一起旅遊,整體啊黏在一起無所事事。這就是需要長大,需要更多的歷練,人是會變的,或許下一秒就會懂得他們需要幹嘛。

    戀愛在我們這群血氣方剛的少年內心像那火紅的石榴,我們不能陷入愛,不能像是中了毒,不能像是受了催眠,不能被命運的鎖鏈給鎖住,我們需要勇氣去面對一份突如其來的愛情,或許哪一天我們會發現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未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柴榮機關算盡,在去世之後,為什麼趙匡胤還是奪走了後周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