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淯水乘風
-
2 # 菊長有車
幽州:今北京 順州:今北京順義
儒州:今北京延慶 檀州:今北京密雲
薊州:今天津薊州區 涿州:今河北涿州
瀛州:今河北河間 莫州:今河北任丘北
新州:今河北涿鹿 媯州:今河北懷來
武州:今河北宣化 蔚州:今河北蔚縣
應州:今山西應縣 寰州:今山西朔州東
朔州:今山西朔州 雲州:今山西大同
也就是山西北部(雁北地區,大同及朔州)、河北北部(張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島)、北京及天津的部分地區。
再來詳解一下它的地形:
幽雲十六州其實是可以分成兩塊區域,即雁北地區和華北平原,分界線就是太行山脈。西邊的雁北地區差不多就是今天的大同市及朔州市,因為在雁門關以北,所以叫雁北地區。這塊地區位於黃土高原東北邊緣地帶,內多山脈和盆地海拔較高。而東邊就是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從燕山山脈一直到黃河邊,除了有部分河流之外,沒有其他的阻礙。
幽州、順州、薊州、涿州、瀛州、莫州、檀州這七個州位於太行山以東的華北平原
儒州、新州、媯州、武州、蔚州、應州、寰州、朔州、雲州這九個州位於太行山以西的雁北黃土高原。
好了,幽雲十六州的地理情況介紹完了,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北宋和遼的行政版圖:
上圖中的黑線是澶淵之盟後北宋和遼的邊界。澶淵之盟簽訂後,宋遼約定以白溝河為邊界(上圖中海邊到太行山的那一段黑線),遼歸還宋莫、瀛二州。所以,實際上北宋是佔據了幽雲十六州的其中兩個州的,遼國佔據了另外十四個州。涿州左邊紅虛線和黑實線圍成的那一塊三角形的區域是易州,是澶淵之盟宋讓給遼的。
那麼,說到這兒,宋朝面對的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局面呢?再上一張圖:
終於看見宋朝國都開封了,位於黃河以南。這張圖已經非常清楚得表明了開封的位置有多糟糕:
首先是宋遼邊界,圖中很明顯得可以看出,從渤海到太行山腳下有很長的一段距離,沒有任何阻礙(華北的河流冬季都會結冰,白溝河及滹沱河沒有抵擋作用),敵軍可以選擇這條線上的任意位置突破,界河也就是個形式。
過了宋遼邊界就是宋軍在北方的三座軍事重鎮——真定,中山及河間。真定,現在叫正定,防守的主要是從太行山西邊(一般是來自太原)的敵軍。中山,現在叫定州,與河間(瀛州)一起防禦著南下攻宋的軍隊。
看似有這三座城池在,應該可以抵擋敵軍軍,其實屁用都沒有。原因無他,地處大平原,如此開闊的地形和距離根本沒法做到相互照應,敵軍可以利用圍點打援(不知道的百度一下,這裡不細講)的戰術將其一一攻克。以宋軍的野戰能力加上騎兵的匱乏,這三座城也就能拖延一下時間。
下面以金軍南下攻宋為例來說明這片從平原和山地行軍的差異。
金軍攻陷燕京後,第一次南下攻宋的路線入下圖:
東路軍:由完顏宗望率軍,從幽州出兵,先後攻克中山、真定等重鎮,然後一路南下,抵達開封城下,開始了第一次開封圍城戰。
西路軍:由完顏宗翰率軍,從大同出發,進攻太原。但是未能攻克,於是便讓部下繼續圍攻,自己前往開封。這便是太原之戰。
戰爭的結果是宋金議和,宋答應割讓太原、中山、河間,金軍撤兵,留下一部分繼續圍攻太原。
金軍第二次南下攻宋的路線如下圖:
第二次比第一次糟糕的是,太原終於被攻破了,並且西路金軍一路南下,攻克了上黨地區及西京洛陽,切斷了潼關內外的聯絡,把最精銳的西路軍(把西夏揍得落花流水)擋在關外,使其無法前來勤王。兩路軍在開封城下會師,這就是第二次開封圍城戰。
戰爭的結果是,徽、欽二帝被俘,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恥”。
這場戰役很好地說明了地形對於作戰的重要性,處在山間盆地的太原依託有利地形(山脈中狹窄的地帶)阻擋了金軍的南下,相比起金軍騎兵在華北平原上縱橫馳騁,山地地形顯然更適合防守。真定、中山及河間看似穩固,實則完全沒有起到作用。
好了,說了那麼多,再回到幽雲十六州本身。幽雲十六州到底有多重要?如果宋朝有了幽雲十六州會具備哪些優勢?
幽雲十六州又一個很多人不知道的一點,那就是它的界線本身是長城的一部分:
圖中黑色虛線就是長城的路線,除了渤海到紫荊關的這一段,其他都和長城重疊。長城在靠近居庸關的位置分成兩道,北部的叫外長城,也叫邊牆,南部的叫內長城,也叫次牆,內外長城圍成的區域就是前文說的雁北地區。
內長城在山脈缺口處設了關口,圖中就是幾個最著名的關口,居庸關、紫荊關、倒馬關,合成內三關。偏關、寧武關、雁門關,合稱外三關。
其實我認為,宋朝並不需要完整的幽雲十六州,只要能擁有華北平原上的七個州就能使局面得到徹底的逆轉。其實大家都已經發現了,控制了華北平原,宋朝就等於完全控制了內長城,即擁有了完整的太行山脈——外三關防線,原來北部邊界上那麼大的一個缺口被太行山脈給堵上了,不明白的我再上一張圖:
這是我照上面的YY繪製的奪取華北平原的宋遼邊界圖。宋朝原先需要防守一個面,現在只要防守幾個點就行,這個差別是巨大的。
首先,原先的“面”地處平原,防守難度大,投入兵力多不說,騎兵還很容易利用機動性的優勢逐一攻破,宋朝的步兵根本無力抵擋,這一點前文的參考戰例已經說明了。
現在,新的邊界完全位於山脈之中,地勢險要,不利於大規模騎兵展開。而且,由於防守的是幾個“點”,宋朝只要將原先養大量禁軍的經費用來加固這幾個重鎮,用少量兵力(相較於之前)重點佈防,再修幾段長城就行。如果不出意外,以當時遊牧民族的攻城能力來看,很難對長城內構成威脅。
如果宋朝有了全部的幽雲十六州呢?那就更好了,雁北地區既可以作為戰略縱深而存在,先行抵擋遊牧民族的進攻,也可以作為向草原進軍的橋頭堡,甚至當中原王朝強盛時,可以以此作為奪取河套地區的跳板,西夏可能早就承受不住宋朝的打擊而亡了。此外,雁北地區是產馬區,宋朝如果掌握了這塊地區那就可以自產軍馬了,這也是一個不小的優勢。所以皇帝對其念念不忘
-
3 # 夜狼文史工作室
北宋統治者對燕雲十六州念念不忘,實在是因為燕雲十六州對趙氏王朝來說,太重要了。
今天的讀者要想了解宋遼金關係,就一定要對燕雲十六州有一個較為細緻的瞭解。
燕雲十六州,也稱為幽雲十六州,最初是指在後晉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割讓給契丹的位於今天北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北北部的十六個州,到後來泛指五代以來被陷於遼之長城南部諸州的一個統稱。
燕雲十六州的範圍大致以太行山為界,位於太行山東南方向的有七個州,分別是的方幽州(今天的北京市)、檀州(今天的北京密雲地區)、順州(今天的北京順義地區)、薊州(今天的津薊縣)、瀛州(今天的河北河間地區)、莫州(今天的河北任丘北地區)、涿州(今天的河北涿州)七州,當時在北宋通常稱 為山前七州。遼帝國擁有此七州,便可沿平原直衝河、洛,直插中原漢民族心臟,擁有隨時南下的便利,而位於太行山西北有九個州,分別是儒州(今天 北京延慶地區)、新州(今天的河北涿鹿地區)、媯州(今天的河北懷來地區)、武州(今天的河北宣化地區)、蔚州(今天的河北蔚縣)、應州(今天的山西應縣)、寰州(今天的山西朔州東)、朔州(今天的山西朔州地區)、雲州(今天的山西大同地區),當時通常稱這九州為山後九州。
山前山後互為依託,就形成了歷代中原漢民族統治者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一道最佳天然屏障,而北宋在立國之前的五代中原大亂,遼帝國趁中原大亂佔據了燕雲十六州,北宋帝國從建立伊始就赤裸裸地暴露在遼帝國的鐵蹄下。
擁有燕雲十六州讓遼帝國的基本經濟結構從畜牧業為主轉向半畜牧半農耕化。而軍事上,據有燕雲十六州契丹人在與大宋王朝的對抗中就處於可攻可守,可進可退的極佳戰略地位。
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中原的扛鼎者又且能不知,所以無論是周世宗柴榮,還是結束五代十國之亂建立大宋王朝的趙氏王朝,都企圖收復燕雲,宋太宗統一中原後馬不停蹄召集二十萬大軍北伐旨在收復燕雲,卻以慘敗告終。
之後遼宋你徵我伐幾十年,皆以燕云為核心爭奪目標,最後遼發動長途奔襲逼北宋簽下城下之盟,保住了燕雲十六州,還每年讓宋人上貢歲幣,無論在軍事上還是政治上都佔據了上風。
遼宋雖然達成了百年和平,但宋人對燕雲十六州一直念念不忘,宋神宗搞變法,就是想富國強兵,收復燕雲,他死前甚至立下遺訓,復燕山(指燕雲十六州)者,雖異姓亦可封王。所以後來當遼帝國落毛鳳凰不如雞的時候,宋人又起了心思,走出了聯金滅遼,以圖收復燕雲十六州的臭棋,結果引狼入室招來了靖康之難滅頂之災。
歸根結底,都是燕雲十六州這真肥肉惹的禍。
-
4 # 靜夜史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簡單說來,你家防盜門被別人搶走了,你說你心裡著急不?
燕雲十六州是一個具有北宋特色的國防陣地!
為什麼這麼說呢?
1、契丹:創業立國早半百
契丹,是一個搶走北宋防盜門的狠角色!
唐朝的滅亡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標誌性事件,因為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兼收幷蓄的王朝,少數民族入朝從政掌軍的不計其數,使得唐朝成為中國封建時代的最高峰。
伴隨著少數民族的前來,唐朝的先進科技因為人員的流動擴散到少數民族邊疆地區,帶動了少數民族地區文明的進步。
從長遠來看,民族融合是大勢所趨,少數民族的科技進步有利於鞏固對邊疆地區的統治,鞏固大一統局面。但是對於北宋而言,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災難。
因為從唐朝滅亡,中原王朝還在經歷重新洗牌的半個多世紀時,契丹已經在北方建國了!而且因為長期吸收中原先進文化,契丹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遊牧民族政權,而是一個封建化的遊牧民族二元制帝國!
聽起來很牛,實際上確實很牛。因為佔據了北方大部分地區,而中國地形又是自北向南傾斜,所以對整個中原形成了高屋建瓴的威脅!
936年,石敬塘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
燕雲十六州本來不是什麼戰略要地,特別是唐朝時期。但是因為契丹佔據了整個北方,對中原形成嚴重威脅,因此此時位於交界處的燕雲十六州就不得不成為“大門”!
燕雲十六州包括:燕(幽)、薊、瀛、莫、涿、檀、順、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共十六州。包括了今天的北京市全部、天津市北部,以及河北省北部、山西省北部、內蒙古自治區南部地區等。北為崇山峻嶺,南為大平原,地理位置非常險要。
對於北方遊牧民族而言,佔據這裡可以加強漢化,同時作為跳板入侵中原;而對於中原王朝而言,擁有這裡可以依託長城防線抵禦遊牧民族騎兵衝擊,對於保衛華北平原以及江淮江南都有重大意義。
但是,遼國捷足先登,北宋陷入先天沒有防護的尷尬境地中!
2、北宋:重文輕武很坑爹
雖然燕雲十六州很險要,但是決定戰爭成敗的根本原因還是人,也就是說,只要軍隊實力足夠強,總有奪回防盜門的一天!但是宋太祖趙匡胤,不怕軍隊奪不回防盜門,而是怕奪回大門的同時,把自己的皇位也給奪了!所以心存忌憚的他將整個軍隊進行了改革,形成了“重文輕武”的格局。
至此唐朝以來文武並重的局面不復存在,文人徹底取代武將成為朝廷的主角。
應該說,趙匡胤的出發點是好的。如果不這樣改革,北宋會成為繼五代之後的第六個短命王朝,這對於中原地區而言將繼續生靈塗炭的災難。本著穩定第一的原則,身為武將的趙匡胤選擇了文官作為自己的左膀右臂,並透過“杯酒釋兵權”實現了對武將軍權的瓦解!
然後,北宋軍隊的戰鬥力也迎來了瓦解!雖然武人當國不復存在,但北宋也徹底陷入“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怪圈中,並深刻影響了其後明朝的政治結構!
文人基本沒有扛過槍,對軍事可謂一竅不通,而恰恰這樣的群體還掌握著生殺予奪的權力,這讓武將很憤怒,但也很無奈,北宋就在這樣詭異的結構中延續了下去。
而這樣的軍隊的戰鬥力,也是可想而知的!
針對丟失的燕雲十六州,趙匡胤制定了贖買和武力奪取兩個路線,而到了宋太宗趙光義,則直接向遼國發起了挑戰,但是兩次北伐均慘敗而歸,並從此讓北宋朝堂得了恐遼症。
沒有騎兵嚴重製約了北宋戰鬥力的發揮,士兵們平時只能騎木馬進行訓練,這樣窘迫的境況,也昭示了北宋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悲慘結局。
事實正是如此,宋徽宗時期,宋金結盟,北宋進攻燕雲十六州,結果被遼軍打得一敗塗地!
可憐終北宋一朝,始終沒有徹底收復燕雲十六州!而這片土地也直到1368年才徹底回到了中原王朝懷抱!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5 # 君山話史
燕雲十六州,又稱為幽雲十六州。
這十六州,一直以來是中原華夏政權之土地。在五代時,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借契丹之兵,滅了後唐,建立後晉政權。公元938年,割幽雲十六州予契丹。
此後,中原政權曾多次出兵,試圖奪回燕雲十六州,但此時的契丹(遼)國力強盛,軍事力量也很強大。周世宗柴榮曾大舉北伐遼國,不幸在攻打幽州時染病,只得退兵,不久因病去世,遂使北伐事業付諸流水。
大宋開國後,宋太祖把主要精力放在掃蕩地方割據勢力上,一時間騰不出手解決燕雲十六州的歷史遺留問題。他曾經想過以購買的方式收回中國失地,為此建了一個“封樁庫”,就是一個錢庫,打算積蓄到一定數額後,向契丹人購回土地。倘若契丹拒絕購地計劃,則以錢庫的儲備,作為北伐的軍費。
宋太祖去世後,公元979年,宋太宗滅掉北漢,消滅最後一個軍閥割據政權,便挾勝利之威,欲一鼓作氣,收回燕雲十六州,把契丹這個異族勢力徹底逐出中國境內,這才算真正完全統一大業。在滅北漢後僅半個月,宋太宗便下詔伐遼,目標是奪取幽州、薊州,進而光復被契丹所佔領的全部土地。然而,此役宋師大敗,宋太宗落荒而逃。
在此後幾年,北宋多次出擊攻擊幽燕,均未有大的進展。公元986年,宋太宗發動規模空前的雍熙北伐,卻以慘敗收場。
其實,燕雲十六州之地,並非完全被遼國佔領。在瓦橋關以南之地,在周世宗柴榮北伐時收復,後來也成為大宋的領土。到了宋真宗時,與遼國締結澶淵之盟,實現兩國和平。當時遼國提出一個條件:要求索取關南之地。遼華人的看法是,他們得到燕雲十六州是完全合法的,既不是偷也是搶,因此大宋必須把關南之地歸還。
這個條件,宋真宗無法答應。大宋帝國繼承後周的政治遺產,從開國始,關南之地就屬於大宋,怎麼可能割讓呢?談判陷入困局了。怎麼辦呢?最後,宋真宗做了妥協。首先,皇帝明確一點,土地問題,決不可割讓,否則只能血戰到底了;其次,大宋帝國每年可以提供一定數額的金帛給遼國,以換取和平。
最後,遼國蕭太后開出一個不低的價碼:大宋帝國每年向遼國交納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澶淵之盟終止了宋遼兩國戰爭,嬴得了長期和平的局面,和平的代價就是帝國雄心的喪失,從此,收復燕雲十六州便遙遙無期了。
直到北宋末年,宋與金達成海上之盟,相約攻遼,並約定打敗遼國後,大宋帝國將收回後晉石敬塘割讓給契丹的土地,也就是幽雲十六州。
然而,大宋帝國在軍事上的表現實在太蹩腳了。在整個滅遼的戰爭中,大宋軍隊根本沒有像樣的表現。由於受方臘起義的影響,宋師並沒有如期發動進攻;後來,宋師大舉出兵攻打燕京時,沒有按約定通知金國;宋師雖然出了兵,幾乎沒打什麼勝仗,燕京乃是金人憑藉自己的力量攻下來的。
現在大宋要接收大片被契丹遼國侵佔的燕雲十六州,金國顯然認為吃虧了。
在土地問題上,宋、金之間的爭議驟起。宋朝廷要求收回所有淪陷的漢地,而金太祖譴責宋朝方面失約失期,只肯交還燕京以及薊、景、檀、順、涿、易六個州的土盤。這麼一來,雙方的口水戰不可避免了。
宋徽宗派趙良嗣使金,金太祖毫不客氣地指責說:“數年相約夾攻,而宋國不出師,復不回報,今將如何?”他還不無譏諷地說:“為何寡人到燕京師,竟不見貴國一兵一卒呢?”
不僅如此,在移交燕京之事上,金國方面條件也很苛刻。金太祖表示,燕京移交後,其州縣所得的租稅歸金國所有。對此趙良嗣大為震驚,提出異議說:“土地與租稅豈能一分為二呢?”就在這時,金國大將完顏宗翰喝斥道:“我得燕京,稅賦自然應歸我。”
在土地問題的談判上,宋朝處處屈於劣勢。
別看大宋國土遼闊,在軍事上很難稱為強國,沒有強大的國防力量作為後盾,在外交上豈能折衝樽俎呢?經過雙方的討價還價,最後達成妥協:宋國接收燕京及六州之地,每年向金國輸銀二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金國不再提出收取租稅,作為補償,宋朝另外年輸一百萬緡的“燕京代稅錢”。
即便是收回的六州之地,也只是曇花一現。不久後,宋金戰爭爆發。不要說燕雲十六州,整個淮河以北都丟掉了。直到明代,中原漢政權才又重新奪回幽燕之地。
回覆列表
燕雲十六州是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結合帶,易守難攻。遊牧民族得到他作為積累力量南下的根據地,農耕民族得到他也可以屯田憑藉顯耀據守。這是一個可攻可手的戰略要地,北宋拿不下華北平原就沒有保障,遊牧民族騎兵很容易一打就到黃河邊,讓他沒有安全感。你說這麼一塊重要地方,能不念念不忘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