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錦小馬
-
2 # 秦皇漢武
很多古裝影視劇中的攻城戰,都是士兵扛著梯子登城攀爬,最先登城計程車兵不是被守城士兵射殺或砸死,便是從梯上跌落摔死,受影視劇的誤導,很多人會誤以為攻城戰中第一批登雲梯計程車兵肯定是送死的炮灰,進而很好奇,為什麼會有士兵甘願第一個爬雲梯,當炮灰呢?
其實,歷史上真正的城池攻防戰遠比這個立體和複雜的多。《孫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是古代戰爭中最不得已的選擇,因為這個攻城戰不僅傷亡大,更重要的是需要滿足的條件非常多。第一個條件是兵力要求,《墨子》曾經專門論述過:4000人防守的城池,就需要10萬人的兵力才能攻打;
第二個條件是器械要求,古代攻城可不是到了城池腳下,然後由士兵扛著梯子攀爬這麼簡單,這是讓士兵去送死,當然,士兵也不傻,不會這麼一波一波的去白白送死。所以,古代但凡決定攻城,軍中必須配備懂得製造攻器技藝的軍匠,以及城池周圍有符合製造攻城器械的樹木。
北宋名將劉昌祚在與西夏打靈州之戰時,就因為靈州稱附近的樹木“皆細小樸拙不可用”,而他軍中又沒有工匠,結果總兵力達30萬宋朝遠征軍,只能枯坐城外,選擇圍而不打,最終被對方絕地反擊。
同樣,與西漢打了幾十年仗的匈奴,史書中“匈奴寇邊”的記載比比皆是,但卻幾乎沒有匈奴攻克西漢城池的記錄,匈奴抄掠的往往是西漢沒有城牆的鄉野,西漢陣亡或失守的邊郡,也都是因為主動出擊所導致,而並非匈奴攻克的。韓安國守漁陽時,只有700殘兵,但靠著城池,匈奴騎兵也是無可奈何。
之所以舉這兩個例子,就是為了說明,古代是不會輕易發動攻城戰的,特別是缺少攻城器具的情況下。
那麼當攻城條件具備之後,也還是得有士兵第一個登城吧,那麼這個時候這名士兵心理是怎麼想的呢?又或者說他為什麼願意第一個爬上雲梯呢?第一,衝在第一個不一定會死。上文提到,如果純粹讓士兵上去堆人頭,再忠誠計程車兵也不會這麼白白送死。這個時候就需要有攻城器械登場了,古代的攻城戰非常立體,可以說是“海陸空”作戰。首先,高處會有臨車或修建土臺對城池進行居高臨下的火力壓制,而城門正面則有尖頂木驢衝撞城門,城池地下,則會挖掘地道通向城內,在城池遠處,則會有遠端重型投射武器發石車。
在這種立體打擊之下,城池的防禦力量會被大大分散,這個時候透過雲梯登城計程車兵才會登場,而他們所受到的火力攻擊其實是有限的,這個時候士兵就會有“僥倖心理”,畢竟攻城的人那麼多,城上的守軍怎麼會碰巧打到我呢?
比如劉邦打下邑和齧桑時,第一個登城的是周勃,而打濮陽和城陽時,第一個登城的是樊噲,這哥倆後來不也活得好好的嗎?可見,第一個登城的,不一定會死。
第二,首登有重賞。除了給士兵活的希望,還需要給士兵發達的美好願景。自古攻城戰,對於登城計程車兵都是不吝重賞的,第一個登城的,往往會從士兵直接提拔為校尉,即使不幸戰死,自己的家人也會得到豐厚的賞賜。唐高祖李淵手下有位叫張士貴計程車兵,因為登城有功,直接被賞賜奴婢80人,金銀不計其數。
第三,將軍會做榜樣。光讓士兵送死,那可不行,所以,很多情況下,帶隊第一個登雲梯的,其實是做將軍的。比如趙匡胤打太原時,東西班都指揮使李懷忠、袁州刺史石漢卿等多名戰將,都被流矢射死。將軍都衝在前面了,士兵自然也會跟著衝的。不衝?不好意思,後邊有督戰隊。
-
3 # 簫默
雖然說“上兵伐謀,最下攻城。"但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還是城市攻防戰。冷兵器時代,世界各國都論述自身攻防的專著。一般而言,蟻附攻城這種熱血澎湃的電影鏡頭,只會在己方擁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出現。第一個衝上去的人真不一定會死,反而獎勵豐厚,屬於價效比不錯的買賣。
首先,攻城不是如同李雲龍打平安城一樣,一窩蜂的猛攻。而是在開戰前,由主帥分配好主攻方向與輔攻方向。常規模式下都是輔攻打得熱火朝天,送了無數人頭後,主攻偷襲得手輕鬆推塔,當然也有可能反過來。無論哪種模式下,出其不意都是攻城的核心要點。所以主攻方向的先登手,未必有多大的傷亡率。
第二,裝備強度超出想象。我們印象中雲梯就是幾個人抬著,然後嗷嗷叫地往上衝,實際上雲梯是下圖那樣的。功能酷似今天的裝甲運兵車,從戰國一直用到明代,火炮大規模使用後才退出歷史舞臺。另外先登軍士自身的防護也相當給力,多數著雙甲,特殊情況還會著三層甲冑。雖然會造成機動性下降但是隻要不是正對火力面,很難對士兵造成傷害。在己方遠端兵種的壓制下,在薄弱環節走上城樓也不是沒有可能。
-
4 # 楊過的大仙
有個詞叫捷足先登,這裡面的先登兩個字,在古代就是指第一個登上城牆的人,作為吃螃蟹的人,第一個登上城牆的勇士,所面臨的是十死無生的風險,不過正所謂富貴險中求,風險越大,收益越大,只要能第一個攻入敵城,並且活了下來,那後世的榮華富貴自然是享之不盡。
《韓非子》裡記錄了一個吳起攻打小亭的故事,攻城前,吳起給士兵是這麼做心理動員的:“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國大夫,賜之上田宅。人爭趨之,於是攻亭一朝而拔之”。
再說唐朝名將張士貴,就是那個小說裡陷害薛仁貴的那位,這人打仗特別勇猛,一次跟唐太宗出征時,他第一個攻上了城牆,戰後太宗是這麼和他說的:“公先登之勳,有超恆準,賜奴婢八十口、絹彩千餘段、金一百卅挺。”不說以後的提拔重用,就這些賞賜也夠吃上一輩子了。
而秦末時,劉邦攻打下邑,最先登城的是周勃,攻打濮陽,樊噲是第一個上去的人,想想這倆人在漢朝是什麼地位,就知道為啥打仗要衝在最前面了吧?
另外在現代戰爭裡,我們也經常能見到一些所謂的敢死隊,原理基本都差不多,無非就是愛拼才會贏。
不過能先登的人,大都是真有本事,有勇有謀的人,要是隻靠著一腔熱血,沒腦子的往前衝,那最後的結局就基本上就是當了炮灰。所以先登雖好,也得量力而為,畢竟人沒了,有錢也沒啥用呀。
-
5 # 怪獸小火龍
古代攻城器械很多,如衝車,攻城塔、投石機等;《孫子》雲:“攻城之法,為不得已”。武器有矛就有盾,要想攻入城池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古人發明了轒轀,外形是尖頭木驢及頭車。劇《神機制敵太白陰經》記載,“轒轀,四輪車,上以繩為脊,犀皮蒙古之,下藏十人。填隍推之,直抵城下,可以攻掘”。 有一種床弩可射出“踏橛箭”,把箭成排地射在城牆上,士兵攻城可把這些箭當作腳踏點然後攀上城牆。你說的為何要冒死,打仗本來就是危險的,一般那樣願意當炮灰的人,大多是軍中犯過罪的人,他們要將功折罪;一個就是有激勵制度如可給錢和封官等;比如少數民族政權如蒙古,女真等他們攻打城池時都是讓偽軍乾的……
-
6 # V52J地生璽玉富貴春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另外人生能有幾回搏,還是因為功名利祿富貴榮華嗎?就是現在人也是一樣的。但是有的人是為了名垂青史,成為人們心中的英雄。
-
7 # 伏羊羅漢
古代人參軍基本就是把生命置之度外了,在家也是餓死,勇猛殺敵如果死了,家人會收到一筆錢,戰場上收割人頭的行為就是為了記功!軍功也是能加官晉爵的,所以,古代人打仗時候不缺乏衝在前面的勇士!除了利益還有榮譽感!項羽哪次打仗不是衝在前面?人家可是富二代哎
-
8 # 軍武次位面
這個,得益於中國橫店影視城的建築物誤導與古代戰爭電影軍事顧問水平的普遍不及格,大多數人對於古代戰爭時期到底怎麼攻堅,怎麼攻城,怎麼守城都完全沒有概念。
記得革命軍事博物館的一層有一個專門的古代戰爭展廳(現在改造完了不知道還有沒有了),裡面算是非常詳實地用模型的形式展現了一下古代中國戰爭中的城市攻防戰。哪位要是看完這個展覽就會基本明白了,古代戰爭中的城市攻堅,只靠雲梯登城的攻城方式有一個專門的名詞叫“蟻附登城”,意思是士兵像螞蟻一樣一個一個往城牆上爬。這種攻擊方式效率低,力量弱,一架雲梯一次只能投入幾個士兵(電影裡面架的雲梯都是錯的,真正的雲梯應該是比較寬的那種,上面帶倒鉤以便於勾在城牆上,一次可以站上去三四個人而不是跟平常的家用梯一樣一次只能上去一個),除非是情況緊急搞不到足夠的原材料或者攻城部隊沒有熟練工匠,否則哪支部隊也不會傻到搞蟻附登城這種戰法——你這是千里送人頭啊。
因此,古代戰爭的攻堅方式如果加以總結,一般可以分為空中、地面、地下攻堅三種攻擊模式,多個部隊,多個兵種密切配合進行——簡單來講,古代攻堅首先要做的是突破對手的城外防禦體系,按照宋代陳規《守城錄》的說法,在城市城牆圍廓外百步距離上還另有一道防禦工事,同城牆的瞰制地形互相配合壓制敵軍迫近城牆。攻堅部隊先要突破這一層防禦,把對手壓制到城市圍廓的範圍內,然後空中使用鵝車、呂公車、巢車這種攻城塔與雲梯互相配合,地面上則用衝車衝撞城門,甚至派出士兵去挖掘城牆的牆角、填塞垃圾土石,地下有的時候還會挖掘地道試圖挖穿城牆,總的原則是去奪取城門,因為大部隊沒法從城牆上過去,得先奪取城門,開啟城門後再放大部隊進城巷戰。在這種情況下,你說負責哪一塊計程車兵最危險?是站在攻城塔上面的還是推著衝車往前衝的還是挖牆角的還是挖地道的?我看都好不到哪去。既然如此那還不如玩一把富貴險中求,畢竟將領們好歹也知道物質激勵,先登城著封侯或者賞銀,如果戰死了還給喪葬費給老婆孩子撫卹金,實在是非常人性化嘛。
-
9 # 於左
原因很簡單,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冷兵器時代,兩軍對壘時,一支隊伍的氣勢非常重要,你在氣勢上壓倒了對方,你就有了一半的勝算。而氣勢是由這支隊伍中將士們計程車氣、勇氣來決定的。
人類活動中存在著羊群效應,就是群體往往會跟隨領頭者行動,在軍事活動中也是如此。第一個攻入敵陣,或者在攻城時第一個登上高牆的人,就是一隻領頭羊,對於後來者有很強烈的示範和引領作用,同時,這也意味著撕開了對手的防禦,給對方的心理防線施以強大的衝擊與震懾,瓦解他們的鬥志。
也因此,古代人在作戰時,往往會對這些率先登城者、率先闖陣者給以重賞。這些重賞可以是金銀、財物,比如攻陷城池之後一般都能得到大量的財物和女子,在分配這些勝利品時,先登者得到的數量會比別人高得多。獎勵也可以是官爵,比如朱元璋帳下的胡大海就是一員猛將,經常“搴旗斬將或操蝥弧以先登”,屢立奇功,官職也升得很快,迅速做到了右翼統軍元帥。
再比如,永樂四年,明成祖朱棣任命新城侯張輔佩掛徵夷將軍印,擔任總兵官,率領數十萬大軍遠征安南。張輔聯合雲南的沐晟軍隊,兵分兩路進入安南。在多邦城之戰中,安南守軍數量龐大,建起來一道高高的土城進行防禦,城下深挖城濠,溝濠之中佈置了大量的竹刺,溝濠外面也有大量的陷井。
張輔安排明軍在別處佯攻,分散安南軍隊的注意力,又派都督黃中組織起一支敢死隊,每個人“持炬火銅角”。張輔鼓勵他們立功報國,誰能最先登上城牆,將有重賞。
夜深時刻明軍開始行動,大家悄悄越過城濠,靠近城牆樹立起雲梯。一位名叫蔡福的都指揮第一個登上城牆。死士們跟隨而上,在城頭吹響號角、一齊燃起火炬。安南守軍頓時陷入混亂,明軍趁機鼓譟入城,經過激烈的混戰最終奪下多邦城。
以後蔡福升任都督同知、都督等,但後來他被安南人俘獲,幫助過他們,後來安南人把他送回,被明宣宗處死。
明朝建立以後,在獎勵軍功方面有一些變化,把財物獎勵和功名獎勵分開。一個人立功之後,可以選擇銀子,或者選擇升職。比如明末的遼東大將滿桂在戰場是一員猛士,每戰都有斬獲。可他每次立功,都選擇銀子,所以官職一直不高。
也有一些時候,將士們搶先登城,不是為立功,而是被逼迫。比如雙方苦戰良久,攻城一方會驅使士兵拼死奪城,否則處死。大家明知道退卻是死路一條,不如硬著頭皮闖一闖,也許會有活命的機會。
-
10 # 長安城不良人
首先“先登”確實是一個大功,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因素讓你不得不"奮勇爭先"。
第一,軍紀嚴明。
兵臨城下,攻擊陣型排好了,你是第一排就是第一排,是第二排就是第二排,爬雲梯的就是爬雲梯的,扛雲梯的就是扛雲梯的,說你先上怕雲梯,你說不幹,我怕死,我得站第二排給大夥兒扛梯子?後面督戰隊手起刀落當時就能給你砍了,腦袋掛起來還能以示軍威。現代戰爭直接就給你送上個軍事法庭,古代雖然沒有軍事法庭,但是相應的處罰條例也是相當完備的,再不濟也會秋後算賬吧。
所以你只有認命遵守命令的份,你沒有選擇的機會。也就是說,第一個爬上雲梯的,可能就是安排好的。
第二、軍令如山。
這句話大家可能都聽爛了,軍令如山,讓你前進你不能後退,讓你後退你不能左轉,敢挑戰軍令,平時可能會打板子蹲號子,戰時是可以直接砍了你的。讓你衝你不衝,直接就給你一刀子,根本不給你辯解的機會。你以為古代的督戰隊、今天的憲兵隊
是幹什麼的?就是督戰的,打起仗來,包括軍官和督戰隊都有隨時處死抗命軍人的權力。
第三、賞罰機制。
這才是治軍的關鍵。孫子大家應該都知道,除了孫子兵法,孫子為人所知最有名的故事估計就是孫子為吳王練兵的故事了。當時吳王讓孫子演兵,就讓他以宮中的宮妃和宮女做演示,“分為二隊,以王之寵姬二人各為隊長,皆令持戟。”
大家都以為開玩笑,那些美女嘛,更是笑嘻嘻,當成了陪大王玩的一場遊戲。結果再次申明軍令之後,孫子直接把作為隊長的吳王兩個寵姬直接給砍了。這下效果明顯,“用其次為隊長。於是復鼓之。婦人左右前後跪起皆中規矩繩墨,無敢出聲。”
再比如,明代名將戚繼光,就非常重視賞罰的問題。在他的《紀效新書》中就專門有賞罰一章,主張賞罰要公正,賞不避仇,罰不避親,最後更是直接把長子給處死。
當然,光罰,光殺肯定是不行的。這畢竟是讓人提著腦袋賣命的事情,所以賞格也一定得重。
乾隆時期的名將福康安就是一個重賞的典型。和他打仗,只要有功的,賞起來絕對是眼都不眨。這甚至成了當時朝臣攻擊福康安的一個手段,說他“濫賞”,幸好乾隆信任他才沒出事。福康安給手下的賞格是當時一般將軍的數倍甚至十倍之多。
本來在封建社會,王侯將相就是有種的,出身不一樣一生就不一樣。寒門難出貴子啊,家境貧寒你連讀書參加科舉的機會都沒有,要想出人頭地,那怎麼辦,只得拼命了。舉個例子:
當年劉邦在追擊項羽的時候,見到項羽只有二十八騎,於是對周圍的人說道:只要能夠殺死項羽,或者可以得到他身體一部分,歸來都可以拜將封侯。其實當時很多人當了一輩子兵,除了養家餬口之外,誰都想有朝一日可以靠軍功魚躍龍門變金龍。於是有了劉邦的這句話,這些人卯了勁的往上衝。
等到項羽走到烏江畔的時候,看到身旁基本上沒剩幾個人,於是生了自殺的心思。恰好在這時項羽的同鄉呂馬童,前來對他進行勸降,並且告訴他劉邦說過:“得項羽人頭者賞萬戶”。當時項羽聽後哈哈大笑,對呂馬童說道:想不到我的人頭如此值錢,念在你我是同鄉的情誼上,我就把這個便宜讓給你了。說完這句話就揮劍自刎。
眾人看到項羽自刎之後,於是所有人一窩蜂的湧了上來。有的人拉他的大腿,有的人扯他的胳膊,有的人去砍他的頭顱。不過王翳、楊喜、呂馬童、呂勝、楊武五人,得到的最多。其中楊喜在混亂當中,砍掉了項羽的一條大腿。於是這5個人帶著各自的戰利品,來到劉邦面前求賞賜。劉邦也兌現了自己的諾言,讓他們平分食邑萬戶,各自封侯。
楊喜在這之前只是郎中騎,最多相當於一個騎兵隊小隊長。只不過因為獲得項羽的一條大腿,得以封侯,在漢朝排在開國功臣當中的第103位。但是他的後人因此物質基礎卻出了2皇帝,12宰相。
魏晉時期,楊家地位又再次變得聲名顯赫起來。因為當時晉武帝的兩個皇后就是出自楊家,因此朝政也開始被楊家把持,號稱是當時第一大家族。等到楊震的第十四世孫楊忠的時候,當時已經是北周時期。可能有些人對於揚忠並不熟悉,但是他的兒子是楊堅,也就是後來的隋文帝。
這幾百年的時間,林林總總加起來超過了11個宰相,其他大大小小的官職就不再細說。一條大腿的機緣,竟然改變了幾十代人的命運。(文中只是簡略寫了下弘農楊氏,大家感興趣可以百度下)
回到開始的問題,也就是說,你參了軍,你是上也得上,不上也得上。硬挺著不上,還得捱上一刀,名聲還不好聽;還不如拼死一搏,博個封妻廕子,滿門富貴。
回覆列表
一句話,為了money而奮鬥,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刀劍無情,衝在最前面死亡率肯定是比較高的。但是為什麼還有人願意衝在最前面送死呢?大多數人都想為了自己的前途搏一搏,打贏活下來了功勞大有了戰功就有個往上升的可能,就算死了朝廷也會家裡給一筆很豐厚的獎賞。因為這些,總有士兵願意第一個爬上雲梯,人生能有幾回搏,此時不搏何時搏,衝啊!
衝上去,活著,後半輩子是沒問題了,死了,家裡後半輩子基本沒問題了。而且,一般戰前都好吃好喝的吃了一頓,死也是個飽死鬼。
可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富貴險中求,第一個爬上城頭的功勞最大,率先登城者,獎千金。率先登城的叫做先登,在歷代都是頭功,賞格甚至超過斬將奪旗。原因很簡單,一是攻城戰很艱苦,二是第一個上城的人,雙方的全軍都能看見,對士氣和信心的激勵,對敵人信心的摧殘都是決定性的。
還有一點就是,古代打仗為了避免士兵臨陣脫逃,都有督戰隊,真要是輪到你了不上的話,後面督戰隊也不會手下留情,不論怎麼樣都得上,拼了,真是不要命的往上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