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草根歌手饅頭
-
2 # 易道浩然正一劉羅煒

肖邦要求他的學生以嚴肅的態度對待專業學習和音樂藝術,他在教學中採用了一種經過充分思考的學習與練習體系。肖邦非常喜歡克拉莫,克列門蒂,莫舍列斯的練習曲,他認為這些作品對於訓練指觸清晰,準確,流暢,均勻是十分有益的。肖邦對車爾尼練習曲的單純技術練習並不推崇,他更喜歡克拉莫和克列門蒂練習曲中那種既有技術訓練又有音樂價值的完美和統一。他讓學生採用各種方式練習:快的和慢的、強和弱、跳音和連音、附點節奏等等。

關於手指的訓練,肖邦認為花費許多時間進行機械的練習是得不償失的。練習曲和高難樂句必要的重複練習是為了技術技巧的發展,但必須是在注意力集中控制聽覺器官的條件下把它減少到合理的最低限度。他讓自己的學生每天練琴不要超過3小時,把更多的時間花在用腦去思考怎樣去練琴。他是這樣準備自己的音樂會的:“兩個星期閉門不出彈巴赫的作品”。

肖邦對手指伸張能力的訓練十分重視,為此,他編了專門的練習曲來練習,如練習曲Op.10之1和11}他讓自己的學生每天早上用很慢的速度練習Op.10之1,他認為這樣做可以使手指得到擴充套件,將來演奏琶音會像天衣無縫一樣流暢。
他的學生曾這樣評價:“他那雙靈活的,真正的演奏家的手能夠演奏任何和絃和任何長度的琶音,而別人要做到他那樣的演奏是極為困難的。他的關於發展手、手指及整個手掌的靈活性與敏銳性的學說,使他在戰勝困難的樂句及演奏遠距離和絃的方法上獲得了成功”。特別是他獨創了在黑鍵上使用1,5指的新指法,堪稱鋼琴演奏法上的一次革命。

肖邦的教學曲目極為廣泛,其中包括亨德爾、斯卡拉蒂、莫扎特、克列門蒂、杜舍克、菲爾德、洪梅爾、里斯、貝多芬、威伯、莫舍列斯、門德爾松、吉勒爾、舒伯特以及他自己的作品。

肖邦認為巴赫的賦格和洪梅爾的樂曲是掌握鋼琴演奏技術的關鍵。在肖邦的寫字檯仁放著巴赫作品集,並親自對巴黎的版本做了校訂。他讓學生學習巴赫作品的主要目的是要學生們瞭解復調音樂的理論並掌握分辨各種聲音的能力。
肖邦認為巴赫在為古鋼琴寫的樂曲中曾是顯露出一種意圖(這一點與肖邦相似),就是力求用樂器來歌唱,力求演奏的連貫及聲音色彩的多樣性。他建議自己的學生要經常研究巴赫的前奏曲與賦格,認為這是成為演奏家的最好途徑。

-
3 # 每天學習一點悅耳鋼琴
肖邦對於彈琴時的狀態要求很高,甚至具體到坐的姿勢。他的學生回憶他上課說過的要求“彈琴時要坐得稍高一點,坐在鋼琴中間,不要偏左或偏右,這樣可以很方便地彈到鍵盤兩端的音。右腳儘量保持放在踏板上,手的肘部自然下垂,方便於手的左右移動。”正確的手型是手指運動的前提,肖邦建議用E,升F,升G,升A,B,五個音來找到正確的手指位置。這樣一來,最長的手指在黑鍵靠裡的部分,最短的手指在白鍵靠裡的部分,形成了最基本的手型。手型具有柔韌性,手指不能太直,手腕,前臂,大臂沒一個部分都是透過手型來找到自然的位置。與很多演奏家不同,肖邦認為2指是手的中軸,當手指撐開的時候,2指作為支點,把手掌平分為兩個部分。這個觀點在大跨度的技術中,很具有實際意義。肖邦1829年完成的《練習曲》(Op.10,No.1)是當時的練習曲中跨度最大的一首,如果按照以前的觀念,以3指為中軸,很多跨度大的琶音很難完成,而2指為支點加上手腕的運動,則增加了手指運動的寬度,提高了準確性。這個觀點不僅有易於完成肖邦的作品,同時還可以被更廣泛地運用到其他作曲家的作品當中。
柔韌性是肖邦最強調的部分,他總是要求學生將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都參與到演奏中來。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學會的就是放鬆。想想看,僵硬的身體如何能夠把重量傳送到手指尖上呢?不必要的緊張只會阻礙手指機能的正常運動。肖邦在給學生上課的時候,經常提到:“放鬆!把肩膀放下來!”這個簡單的動作確實可以讓聲音變得不同。演奏者只有先將身體放鬆下來,才能做到柔韌性和靈活性。
為了讓學生容易理解,肖邦在不涉及任何音樂風格的情況下,單獨對技術種類進行分類,他稱其為“基本原理”,並劃分為三個部分: 相鄰音的練習,主要為全因音階,半音音階和顫音;超過全音和半音距離的練習,特指手指間的距離為一個全音加上一個半音,即小三度音程的練習;雙音練習,即三度,六度,八度的練習。 在肖邦看來,純技術訓練的種類最多如此,除此以外就是練習的習慣和方式了。他建議每個學生每天最多的練琴時間為3個小時,並且要和其他事情交替來做,例如:讀書或者散步。因為正確的練習不是機械的而是遵循學生的才智和意願,一味地長時間地重複訓練沒有任何效果。而李斯特則一直認為鋼琴演奏者應當透過一些有力的,結實的觸鍵練習來訓練手指,並且要堅持不停地練習到手指不能堅持的程度。這種觀點正是肖邦所反對的,他建議的這種練習方法則將純技術的機械訓練降到最低,並且在練習的時候,他還要求彈奏者具有演奏時的氣質和狀態,從而使練習效果迅速得到提高。
-
4 # Share的音符
首先我先介紹下弗裡德里克·肖邦。
1810年,肖邦出生于波蘭;1817年開始創作;1818年登臺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華沙國家音樂高等學校學習作曲和音樂理論。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鋼琴家的身份在歐洲巡演。後因華沙起義失敗而定居巴黎,從事教學和創作。1849年,肖邦因肺結核逝世於巴黎。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蘭民間歌舞為基礎,同時又深受巴赫影響,多以鋼琴曲為主,被譽為“浪漫主義鋼琴詩人”。
肖邦從事教學20餘年,培養了許多當時非常著名的鋼琴家。肖邦要求他的學生以嚴肅的態度對待專業學習和音樂藝術,他在教學中採用了一種經過充分思考的學習與練習體系。他讓學生採用各種方式練習:快的和慢的、強和弱、跳音和連音、附點節奏等等。
技術分類
為了讓學生容易理解,肖邦在不涉及任何音樂風格的情況下,單獨對技術種類進行分類,他稱其為“基本原理”,並劃分為三個部分:
1、相鄰音的練習,主要為全因音階,半音音階和顫音。
2、超過全音和半音距離的練習,特指手指間的距離為一個全音加上一個半音,即小三度音程的練習。
3、雙音練習,即三度,六度,八度的練習。
依肖邦看來,純技術訓練的種類最多如此,除此以外就是練習的習慣和方式了。他建議每個學生每天最多的練琴時間為3個小時,並且要和其他事情交替來做,例如:讀書或者散步。
手指的柔韌性訓練
肖邦對於彈琴時的狀態要求很高,甚至具體到坐的姿勢。他的學生回憶他上課說過的要求“彈琴時要坐得稍高一點,坐在鋼琴中間,不要偏左或偏右,這樣可以很方便地彈到鍵盤兩端的音。右腳儘量保持放在踏板上,手的肘部自然下垂,方便於手的左右移動。”
柔韌性是肖邦最強調的部分,他總是要求學生將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都參與到演奏中來。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學會的就是放鬆。想想看,僵硬的身體如何能夠把重量傳送到手指尖上呢?不必要的緊張只會阻礙手指機能的正常運動。肖邦在給學生上課的時候,經常提到:“放鬆!把肩膀放下來!”這個簡單的動作確實可以讓聲音變得不同。演奏者只有先將身體放鬆下來,才能做到柔韌性和靈活性。
肖邦對手指伸張能力的訓練十分重視,為此,他編了專門的練習曲來練習,如練習曲Op.10之1和11}他讓自己的學生每天早上用很慢的速度練習Op.10之1,他認為這樣做可以使手指得到擴充套件,將來演奏琶音會像天衣無縫一樣流暢。手臂的自然運用是肖邦所強調的,他在課上常常說:“手臂服從於手指,自然地使用,也可以說是有點被動的。特別是在演奏歌唱性段落的時候,手指伸直一點,與手臂形成一個整體,再加入手臂的自然重量,會使聲音洪亮圓潤”。
觸鍵與聽覺
肖邦在最初的課程中,就開始磨練學生的觸鍵,學生暴露問題最多的就是聲音太硬或太過粗糙。肖邦最基礎的觸鍵方法是:“無論彈強音還是弱音,手指都應該下落,落到琴鍵的最深處,然後把手指從內側拉回。”再此之上,我們再根據不同音色的要求來進行變化。
例如,我們在演奏夜曲的時候,聲音往往婉轉憂鬱,我們需要使手指的觸鍵面更多一些,手指稍稍伸直,慢速度落到鍵底,最重要的是手指要很被動地脫離琴鍵,使聲音延長。這樣我們就可以發出像絃樂器般,或是肖邦所推崇的義大利歌唱家般的聲音。
一個音可以有很多種觸鍵方法,肖邦經常讓學生在一個音上用多種方式來觸鍵。在連奏方面,肖邦在傳統的連奏訓練基礎上有所改進。傳統的訓練方法是:清晰,均勻,準確,手指下鍵要具有一定的速度,聲音顆粒性強。肖邦在此基礎上提出歌唱性的連奏練習, 不僅僅把音符連起來,並且要把它們綁在一起,就像弓子觸到琴絃一樣,透過調整落到琴鍵上的重量和琴鍵的快慢,來獲得不同的聲音色彩。因此,他建議從最簡單的相鄰兩個音開始,做最慢速的連奏練習。
肖邦在每個學生的第一節課就開始培養他們的聽覺,他不認為這是有了一定技術基礎以後的事情,而是鋼琴基礎教學的一部分。肖邦的學生髮現他在演奏的時候會習慣性地一直往左上方看,於是就去問肖邦為什麼會有這個習慣,肖邦回答說:“當我們可以熟練地背譜演奏的時候,我們可以在黑暗中進行練習。因為,只有在我們看不到樂譜與鍵盤的時候,我們的聽覺才開始發揮作用,當我們真正聽到我們所演奏的音樂時,就會發現一些聲音問題,而這些問題是我們在關注樂譜與鍵盤的時候所發現不了的。”
因此在最初的教學中,我們要培養學生用耳朵來辨別好的聲音,確立一種最基本的聲音概念和判斷聲音好壞的能力。在這之後,就要與我們的觸鍵訓練相結合,先明確我們所需要的聲音,根據這個聲音找到正確的觸鍵方法,最後再用耳朵來隨時進行鑑定和調整。無論對於初學者還是程度很深的演奏者,這種習慣都應始終用於我們的演奏和練習當中。
手指的獨立性
對於手指的運用,肖邦有著自己革新式的見解。長期以來,我們為了達到聲音的均勻,運用了許多練習方法,其實這些都是反自然運動,是肖邦所不提倡的。
因為,每個人的手指都有各自的特點,手指的形狀決定了它們的力量特點,肖邦對他們的分析是:大指是最有力,最寬,最自由的手指;小指是手的另一端;3指是中間的中軸;2指和4指是最弱的手指,因為它們和3指用同一條韌帶活動,如果想把它們練成和3指一樣靈活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
正因如此,不同的手指產生了它們各自不同的聲音,肖邦認為手指的獨立性指的是:“在瞭解每個手指特點的基礎上,發揮手指的優勢,達到靈活地自由運用。”這一點一直被運用到他的教學之中。肖邦在上第一節課的時候,就開始培養手指的獨立性,這是很多老師所沒有意識到的。
肖邦的教學付出
肖邦是一位傑出的鋼琴教育家,他把教師的責任看得很重。他力求使他的學生熱愛和理解音樂,要求學生以嚴肅的態度對待音樂藝術。他勸他們學習音樂基本理論,彈合奏,彈四手聯彈,要求他們常聽音樂,包括好的歌唱家的演唱。他既關心他們的技藝,也關心他們的心腦。
肖邦的英年早逝,給鋼琴藝術的發展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失,否則會給我們留下更多的鋼琴作品,培養更多的鋼琴家。儘管如此,肖邦花費畢生精力創立的鋼琴藝術的新學派極大地豐富了鋼琴藝術寶庫,為鋼琴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5 # 舞姿魅
偉大的波蘭鋼琴家肖邦不僅是一位天才的演奏家,同時又是一位傑出的鋼琴教育家。他從事教學20餘年,培養了許多當時非常著名的鋼琴家。
肖邦要求他的學生以嚴肅的態度對待專業學習和音樂藝術,他在教學中採用了一種經過充分思考的學習與練習體系。肖邦非常喜歡克拉莫,克列門蒂,莫舍列斯的練習曲,他認為這些作品對於訓練指觸清晰,準確,流暢,均勻是十分有益的。肖邦對車爾尼練習曲的單純技術練習並不推崇,他更喜歡克拉莫和克列門蒂練習曲中那種既有技術訓練又有音樂價值的完美和統一。他讓學生採用各種方式練習:快的和慢的、強和弱、跳音和連音、附點節奏等等。
關於手指的訓練,肖邦認為花費許多時間進行機械的練習是得不償失的。練習曲和高難樂句必要的重複練習是為了技術技巧的發展,但必須是在注意力集中控制聽覺器官的條件下把它減少到合理的最低限度。他讓自己的學生每天練琴不要超過3小時,把更多的時間花在用腦去思考怎樣去練琴。他是這樣準備自己的音樂會的:“兩個星期閉門不出彈巴赫的作品”。
肖邦對手指伸張能力的訓練十分重視,為此,他編了專門的練習曲來練習,如練習曲Op.10之1和11}他讓自己的學生每天早上用很慢的速度練習Op.10之1,他認為這樣做可以使手指得到擴充套件,將來演奏琶音會像天衣無縫一樣流暢。
他的學生曾這樣評價:“他那雙靈活的,真正的演奏家的手能夠演奏任何和絃和任何長度的琶音,而別人要做到他那樣的演奏是極為困難的。他的關於發展手、手指及整個手掌的靈活性與敏銳性的學說,使他在戰勝困難的樂句及演奏遠距離和絃的方法上獲得了成功”。特別是他獨創了在黑鍵上使用1,5指的新指法,堪稱鋼琴演奏法上的一次革命。
回覆列表
偉大的波蘭鋼琴家肖邦不僅是一位天才的演奏家,同時又是一位傑出的鋼琴教育家。他從事教學20餘年,培養了許多當時非常著名的鋼琴家。
肖邦要求他的學生以嚴肅的態度對待專業學習和音樂藝術,他在教學中採用了一種經過充分思考的學習與練習體系。肖邦非常喜歡克拉莫,克列門蒂,莫舍列斯的練習曲,他認為這些作品對於訓練指觸清晰,準確,流暢,均勻是十分有益的。肖邦對車爾尼練習曲的單純技術練習並不推崇,他更喜歡克拉莫和克列門蒂練習曲中那種既有技術訓練又有音樂價值的完美和統一。他讓學生採用各種方式練習:快的和慢的、強和弱、跳音和連音、附點節奏等等。
關於手指的訓練,肖邦認為花費許多時間進行機械的練習是得不償失的。練習曲和高難樂句必要的重複練習是為了技術技巧的發展,但必須是在注意力集中控制聽覺器官的條件下把它減少到合理的最低限度。他讓自己的學生每天練琴不要超過3小時,把更多的時間花在用腦去思考怎樣去練琴。他是這樣準備自己的音樂會的:“兩個星期閉門不出彈巴赫的作品”。
肖邦對手指伸張能力的訓練十分重視,為此,他編了專門的練習曲來練習,如練習曲Op.10之1和11}他讓自己的學生每天早上用很慢的速度練習Op.10之1,他認為這樣做可以使手指得到擴充套件,將來演奏琶音會像天衣無縫一樣流暢。
他的學生曾這樣評價:“他那雙靈活的,真正的演奏家的手能夠演奏任何和絃和任何長度的琶音,而別人要做到他那樣的演奏是極為困難的。他的關於發展手、手指及整個手掌的靈活性與敏銳性的學說,使他在戰勝困難的樂句及演奏遠距離和絃的方法上獲得了成功”。特別是他獨創了在黑鍵上使用1,5指的新指法,堪稱鋼琴演奏法上的一次革命。
肖邦的教學曲目極為廣泛,其中包括亨德爾、斯卡拉蒂、莫扎特、克列門蒂、杜舍克、菲爾德、洪梅爾、里斯、貝多芬、威伯、莫舍列斯、門德爾松、吉勒爾、舒伯特以及他自己的作品。
肖邦認為巴赫的賦格和洪梅爾的樂曲是掌握鋼琴演奏技術的關鍵。在肖邦的寫字檯仁放著巴赫作品集,並親自對巴黎的版本做了校訂。他讓學生學習巴赫作品的主要目的是要學生們瞭解復調音樂的理論並掌握分辨各種聲音的能力。
肖邦認為巴赫在為古鋼琴寫的樂曲中曾是顯露出一種意圖(這一點與肖邦相似),就是力求用樂器來歌唱,力求演奏的連貫及聲音色彩的多樣性。他建議自己的學生要經常研究巴赫的前奏曲與賦格,認為這是成為演奏家的最好途徑。
除了巴赫之外,莫扎特是肖邦最喜歡的作曲家。他認為莫扎特的音樂才能永遠是天才水平的;他甚至要求在他死後下葬時演奏莫扎特的安魂曲。他在給學生的一封信中稱莫扎特是“我們的大師,偉大的創造者”。
肖邦對洪梅爾的作品有極大的偏愛,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在藝術風格和鋼琴方法上有許多相似。他把洪梅爾與莫扎特和貝多芬相提並論,並十分願意把洪梅爾的作品教給學生。他還非常喜歡同時代的鋼琴家、教育家和作曲家莫舍列斯。肖邦不止一次地與莫舍列斯同臺演出四手聯彈,並把其作品列人白己的教學曲目。肖邦對菲爾德的夜曲有偏愛,並時常在演奏時即興做一些十分華麗的裝飾。他要求學生們應從菲爾德的作品中瞭解、喜愛並掌握漂亮的、輕柔的、歌唱的聲音及連音。
從肖邦的教學曲目中可以看得出這位波蘭作曲家對於同時代作曲家作品的取捨,取決於他們對古典主義創作原則的態度,在創作卜既不落俗套,也不允許浪漫到極限,這就是他的思想和原則。
肖邦是一位傑出的鋼琴教育家,他把教師的責任看得很重。他力求使他的學生熱愛和理解音樂,要求學生以嚴肅的態度對待音樂藝術。他勸他們學習音樂基本理論,彈合奏,彈四手聯彈,要求他們常聽音樂,包括好的歌唱家的演唱。他既關心他們的技藝,也關心他們的心腦。
肖邦的英年早逝,給鋼琴藝術的發展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失,否則會給我們留下更多的鋼琴作品,培養更多的鋼琴家。儘管如此,肖邦花費畢生精力創立的鋼琴藝術的新學派極大地豐富了鋼琴藝術寶庫,為鋼琴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