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湖小曉生

    十常侍作亂,殺掉了大將軍何進。如果只是十個宦官的話,大家覺得能夠辦成這件事嗎?事實上,宦官手裡掌握著一定的軍權。

    當然了,十常侍手裡的軍權,遠不及大將軍何進手裡的西園軍,所以他們要想自保,那就得騙何進入宮,隨後再實行他們的計劃。

    那個時候,袁紹遠沒有董卓的實戰能力強。

    袁紹一直都是何進的跟班,跟曹操類似,其實都沒有什麼軍旅生涯的經驗,所以他們當時也就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什麼都要去學習才行。

    而董卓就不同了,當時的董卓已經是涼州刺史,手裡真正掌握著一支強大的涼州兵。董卓早就已經是成熟的軍閥了,而袁紹還只是一個剛畢業的學生,這兩者的差距還是很大的。

    袁紹雖然有四世三公的背景,可是當時的他並沒有建功立業,開疆拓土的打算。那麼這層身份,對他來說,其實也沒什麼太大的作用。

    大將軍何進與司隸校尉袁紹謀誅諸閹官,太后不從。進乃召卓使將兵詣京師,並密令上書曰:"中常侍張讓等竊幸乘寵,濁亂海內。昔趙鞅興晉陽之甲,以逐君側之惡。臣輒鳴鐘鼓如洛陽,即討讓等。"欲以脅迫太后。卓未至,進敗。中常侍段珪等劫帝走小平津,卓遂將其眾迎帝於北芒,還宮。時進弟車騎將軍苗為進眾所殺,進、苗部曲無所屬,皆詣卓。---《三國志》

    反倒是董卓,雖然沒有什麼太深厚的背景,可是他本人就是他自己最大的背景。我們會發現,他本人擁有非常成熟的戰鬥經驗,是鎮守一方的封疆大吏。

    袁紹這個時候跟董卓是無法比較的,當時何進被殺了以後,局勢發生了巨大的震動,袁紹和曹操這些剛出道的人壓根就沒辦法解決。

    在這萬般無奈之下,袁紹只好請董卓帶著人馬進入洛陽,安定宦官作亂的事情。由此可見,當時的董卓無論是名氣還是實力,都是不可小覷的。

    作為實習生的袁紹,只能眼睜睜看著董卓把宦官集團給收拾掉,他什麼都沒辦法做,只有一張嘴。手裡沒有兵馬,也只有如此了。

    董卓順帶著把何進的西園兵給收了。

    何進是東漢王朝的大將軍,是何太后的親哥哥,手裡掌握著兩萬人馬的西園軍。這是一支非常強大的力量,因為都是由訓練有素的洛陽子弟組建而成的。

    雖然平時沒有戰亂之事,可是西園軍的戰鬥力卻不容忽視。在這種情況下,十常侍敢動何進,那也算是魚死網破了。因為當時何進也打算宰了他們,彼此之間已經勢同水火了。

    結果何進還是中了招,被十常侍給宰了。這個時候西園兵馬到底是怎麼做的呢?他們並沒有為何進報仇而跟宦官火併,他們居然自己就亂成了一團。

    進敗,以兵屬董卓。卓敗,以兵屬呂布。---《三國志》

    群龍無首的西園兵壓根就沒有統一的號令,誰也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任何人說的話,似乎都抵不過何進的話,所以現在何進死了,他們壓根就不知道該聽誰的。

    袁紹顯然也沒有這個能力,把兩萬人馬給吞了。所以這個時候關鍵人物董卓出現了。董卓手裡的三千涼州兵馬,雖然人數上不佔優勢,可是訓練有素,軍隊的紀律是沒的說的。

    他們對董卓的命令堅決執行,所以戰鬥力是槓槓的。這個時候董卓帶領三千人馬,把宦官集團給滅了,拯救了大漢王朝,也為何進報仇雪恨了。

    那他就是西園軍的恩人,所以董卓順道就把西園軍給收了。我們看曹操此前並沒有什麼軍旅生涯,可是他帶兵的能力卻很強。

    我認為曹操是在董卓這裡實習了一段時間,從董卓這裡學到了一套有精髓的東西,這才在逃出去以後,立刻自己創業了。

    董卓雖然霸道,卻也沒有篡漢的心思。

    董卓給人的感覺,那就是篡漢的反賊。其實我們不能被影視作品所影響了,真正的董卓,其實並不想像王莽那樣,改朝換代。

    因為董卓知道,改朝換代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老劉家在天下人心目中早就是正統的情況下,改朝換代無異於找死。

    董卓只是想要做下一個霍光而已,他喜歡權力,所以一直都想要牢牢掌握權力。可是他更希望大漢王朝延續下去,畢竟當時誰也沒有改朝換代的思路。

    數與百官置酒宴會,淫樂縱恣。乃結壘於長安城東以自居。又築塢於郿,高厚七丈,號曰“萬歲塢”。積穀為三十年儲,自雲:“事成,雄據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畢老。”嘗至郿行塢,公卿已下祖道於橫門外。卓施帳幔飲設,誘降北地反者數百人,於坐中殺之。先斷其舌,次斬手足,次鑿其眼目,以鑊煮之。未及得死,偃轉杯案間。會者戰慄,亡失匕箸,而卓飲食自若。諸將有言語蹉跌,便戮於前。又稍誅關中舊族,陷以叛逆。---《董卓傳》

    所以董卓看漢少帝劉辯腦子不行,立刻將他給廢了,換上了聰明伶俐的漢獻帝,這要真的想篡漢,當然是選擇腦子不好的來做皇帝了。

    而董卓偏偏就是喜歡讓聰明人來做皇帝,漢獻帝被扶上皇位以後,董卓儼然就是漢獻帝的霍光,成為了天下真正的主宰者,這就夠了。

    很可惜的是,當時天下的英雄人物太多了,一切都超出了董卓的掌控。天下局勢逐漸惡化,董卓本人也失去了掌控天下的能力。

    總結:和董卓比,袁紹才是真正的陰謀家。

    董卓的所有無恥行徑,基本上都是明著來的。他廢掉了漢少帝,接管了西園軍,趕走了袁紹等等這些都是董卓比較厲害的地方。

    而這一切全都是董卓明著表現出來的,他從來不藏著掖著,這種人也是比較特別了。在三國英雄當中,像他這種直白的人,註定是走不遠的。

    所以董卓早早就被滅了,而曹操、劉備這些喜歡藏著掖著的英雄,才終於走到了幕後。其實跟董卓相比,袁紹就噁心太多了。

    他沒有本事跟董卓爭奪權力,所以負氣離開洛陽。為了爭奪地盤,假借討伐董卓的名義,袁紹發起了十八路諸侯,其實他是為了從中謀取利益罷了。

    當時袁紹沒有地盤,一心想著佔領富庶的冀州,所以把冀州牧韓馥和幽州牧公孫瓚當傻子一樣耍,由此可見袁紹這個人實在是太差了。

    等到袁紹做大以後,他又開始不思進取了。完美地錯過了跟曹操決戰的所以好時候。等曹操把自己內部的問題全都解決了以後,袁紹這才恍然大悟,已然來不及了。

    參考資料:

    《三國志》

    《三國演義》

    《董卓傳》

  • 2 # 煮酒議古今

    誅殺宦官後勝利的果實為什麼被董卓摘得,就得從他被請到京城說起了。

    董卓,隴西的豪強,在與西羌的連年作戰中培養了自己的軍事力量,以軍功官至前將軍,幷州牧,擁兵河東。隴西屬涼州管轄,豪強擁有自己的部曲,再加上他出任幷州牧,所以說董卓擁有涼州軍、幷州軍,但實際上都是自己的私軍,而不是國家軍隊,這種軍隊都以出身地域為軍隊的代稱。因為軍隊常年以羌人作戰,所以幷州的軍隊的戰鬥力不可小視。

    東漢末年,宦官可以干政,擁有一定的權力。漢靈帝時的宦官集團,是以張讓和趙忠為首的“十常侍”,皇帝駕崩以後,少帝成為了皇帝。大將軍何進想要徹底剷除宦官團體,但訊息走漏,宦官的領頭人去巴結了太后,太后就不同意大將軍何進殺了十常侍,袁紹當時是司隸校尉,他給何進出了個主意,建議讓朝廷外的諸侯進到京城,殺死這些宦官,於是他們在再三斟酌之後,選擇了董卓。

    董卓接到徵召,喜不自勝,立即率軍入京,在他進京的這段時間,京城發生了重大事件,大將軍何進被殺,袁紹也把那些宦官都殺死了。這個時候京城就沒有了領軍人物,董卓剛好這時候到京城了。在那個年代,只要你有軍隊,就有威信,董桌當時只帶了幾千個人進京,但是他知道京城有數萬的人馬,想要能壓得住陣腳,就得智取。於是他就想了一個辦法,他命令手底下的人在白天正大光明的進入京城,然後到了晚上再偷偷的跑出來,就這樣持續了好多天,他這樣做就沒有人真正知道他到底帶了多少人,只能看到他每天會帶著很多的人進來。

    大將軍何進被殺,京城群龍無首,大家覺得董能力很強,所以就很多人投奔了他。董卓先是招誘和拉攏何進何苗兄弟的部下,接著又利誘呂布殺了丁原吞併了丁原的軍隊,實力大震,董卓掌權後,大肆拉攏士族,特別是對士族首領袁家百般討好,董卓冊封了袁術為後將軍,又封了袁紹為渤海太守。他增強了自己的實力,後得以據兵擅政,廢黜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為漢獻帝,卓遷太尉領前將軍事,更封為郿侯,進位相國。又逼走袁紹等人,獨攬軍政大權。

    董卓進京那會,袁紹認為以自己的實力,覺得董卓進京後不敢亂來,而且也可能會站在自己這一邊。畢竟四世三公的顯赫家庭,但是董卓的一系列操作後,董卓的實力漸漸的超越了袁紹,袁紹覺得情勢不對,後面就逃出了京城。

    董卓是袁紹提議召來京城,袁紹的真正目的其實就是想利用董卓除掉何進,就是袁紹向何進說要董卓進京來幫忙的,結果何進被宦官給弄死了,自己又控制不了董卓,搞得朝局大亂,之後就是袁紹為盟主導演的一場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大戲了。

  • 3 # 北疆同心聊歷史

    西涼董卓進京輔政的決定是大將軍何進下的——大將軍何進,才是這幕戲劇中轉眼即逝的主角。而此時的袁紹、曹操還只是潛力股,還不具備獨擋一面的實力。

    何進憑藉外戚的身份,佔據著權高位重的大將軍高位。但卻是個無才無德之人,也可以說是德才不配其位。他既沒有韜略也沒有遠見,這樣的人想要去謀劃大事,其危險性不言自明。

    漢靈帝駕崩前後,十常侍擅亂朝政,還操縱著禁軍之權,氣焰非常囂張。不僅激起了忠於漢室的臣子的憤恨,而且也影響到了何進的利益,因此何進決心使用武力剷除他們。

    於是何進便在曹操、袁紹等屬下的支援下,準備對宦官們動手。不過因為畏懼宦官的強大實力,何進不顧曹操的勸阻,竟然想到了召董卓入京共謀大事的主意。

    而董卓也並不是《三國演義》中描繪的那樣無能,他也是一員威震西涼的驍將,而且他的實力也很雄厚,那些西涼豪強紛紛投奔到他的麾下效力。

    何進的謀劃還沒有實施,秘密就洩露了。於是何進就被宦官搶先動手殺掉了。何進的部下袁紹等人誅殺了宦官,清除了他們的勢力。但卻已經無法阻止董卓進京了。而這時由於皇帝年少,主少國疑人心不穩,京城一時之間出現了混亂局面。

    董卓在進入洛陽以後就收編了何進的部隊,還掃除了反對派丁原,攏絡了悍將呂布。然後憑藉兵權威逼群臣,迫使他們同意廢掉皇帝,改立劉協做了漢獻帝,想以擁立之功挾天子以令諸侯。

    董卓的倒行逆施激化了他與袁紹的矛盾,而袁家雖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但卻因為在洛陽的力量不足,而無法和董卓對抗,於是被迫離開了洛陽到外地去發展軍事力量。

    而這時在京城已經沒有人能夠制衡董卓了,因此董卓才得以控制皇帝,掌握朝政大權。至此,誅殺宦官的勝利果實便落入了董卓之手。

  • 4 # 笑看三國風雲

    當何進的頭顱被丟擲宮門的時候,袁紹和袁術等人就知道事情已經非常危急,再遲疑下去,讓宦官佔據先機,勢必引來滅族大禍,因此袁紹等人立即攻破宮門,肆意屠殺宮內的宦官。

    等到他們完成了誅殺宦官大業之後,突然發現一番廝殺後的果實被董卓給摘去了,自己竹籃打水一場空,什麼也沒有撈到,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袁紹在幹什麼呢?為什麼眼睜睜的看著勝利果實被董卓摘去了呢?

    我們一起分析一下,其中曲折吧。

    第一,董卓搶先迎得皇帝。

    董卓能夠搶先找到失散的皇帝,看似是偶然相遇其實就是必然,並非僥倖遇見,而是步步謀劃的結果。

    第一步:董卓一直在謀求進京,希望透過擁兵入京來獲取更大的利益。董卓在接到何進的詔令後,毫不猶豫的帶兵進入河南境地,但是京城的事情發生過了變化,何進又讓諫議大夫種邵阻止他繼續前進,眼看到嘴的肉快掉了,董卓不甘心,就繼續前進。

    種邵看到東州不停命令,就嚴厲的譴責他。董卓看到事情鬧僵了,才不得不屯兵夕陽亭等候進一步的訊息。

    第二步:皇宮大內袁紹等人和宦官已經打得熱火朝天,有人放火焚燒宮殿。董卓看到洛陽方向已經是火光沖天,事情非常緊急,董卓在沒有收到任何命令的情況下直接帶兵進京,及時果斷的行動讓他佔有了先機,這點也是袁紹這些人沒有預料到的。

    第三步:當董卓兵到洛陽城西的時候,聽說皇帝不在城內,就立即趕往北邙山。董卓緊趕慢趕剛好遇到落難的皇帝的部分大臣們。

    其他大臣讓董卓退兵回去的時候,董卓豈會錯失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立即嚴詞斥責這些大臣,認為他們沒有做好輔助皇帝的責任,實為禍國殃民的無能之輩,也就沒有資格做出攔截的行為。更重要的一點是董卓將皇帝帶到軍中,看起來是為了他們的安全,實際上已經完全落入了他的掌控之中。

    從以上三個步驟來看,每一步都是步步相環,每一步都是緊緊相連,絲絲入扣,分毫不差,由此看出,所有的行動都是董卓精心策劃的結果。

    根據《資治通鑑》記載:

    吳匡等素怨苗不與進同心,而又疑其與宦官通謀,乃令軍中曰:“殺大將軍者,即車騎也,吏士能為報仇乎?”皆流涕曰:“願致死!”匡遂引兵與董卓弟奉車都尉旻攻殺苗,棄其屍於苑中。

    而何進的弟弟何苗之死也和董旻脫不開關係,何進死後,吳匡很快就投靠董卓就是一個明證。從另外方面來說,吳匡早就被董旻策反,他們就串通起來殺死何苗也是董卓的主意。這樣就造成了北軍和西園軍群龍無主,為董卓入京創造了條件。

    在內應外合之下,董卓就順利取得了迎得皇帝的先機,從而為後來掌權鋪平了道路。

    第二,袁紹智謀不足。

    當袁紹和袁術率兵攻打宮門的時候,他們只顧著誅殺混亂的宦官,完全忘記了宮中最重要的一個人,那就是皇帝。任何政變必須是以挾持皇帝為先機,而袁紹等人恰恰忘記了這麼重要的事情。在宦官將皇帝挾持出宮的時候,他們沒有將主要精力放在尋找皇帝身上,反而放在誅殺那些無足重輕的宦官身上,從而喪失了這麼重要的先機。

    在董卓等人迎回皇帝之後,袁紹和袁紹又表現的驚慌失措,忘記了採取補救措施。此時的袁術依然還統領著護衛皇宮的虎賁軍,完全有理由和機會繼續護衛皇帝和太后,然而在董卓的恐嚇和威嚇之下,袁術等人居然自動放棄了抵抗,將所有的虎賁軍撤出來,喪失了最後的機會,將皇帝拱手讓給了董卓。

    無論是在尋找皇帝的行動上,還是和董卓力爭上,袁紹明顯的顯示出智謀不足的一面,從而讓他步步落後於董卓。最終將這場誅殺宦官的勝利果實拱手相讓,造成了東漢以來最大的失誤。

    總而言之,董卓能夠順利的摘取這場勝利的果實並非僥倖,而是來自長遠的謀劃結果,可見董卓無論是在謀略和膽量上遠勝於袁紹,也充分的表現出袁紹多謀寡斷,後勁不足的特點。

  • 5 # 小小的酸奶

    誅殺宦官的勝利果實會被董卓摘得,這是袁紹當初為何進出謀劃策,提出召外兵入京而埋下的伏筆。

    《後漢書·袁紹傳》:靈帝崩,紹勸何進徵董卓等眾軍,脅太后誅諸宦官,轉紹司隸校尉。《後漢書·董卓傳》:及帝崩,大將軍何進、司隸校尉袁紹謀誅閹宦,而太后不許,乃私呼卓將兵入朝,以脅太后。

    可以說一切有因必有果。而董卓接到詔令,立馬帶著軍隊來到了洛陽周邊。雖然當時董卓帶的兵馬不多,僅僅三千人馬,但是最後還是控制了洛陽。而董卓可以控制洛陽有三個原因:

    董卓找到了被張讓等人挾持出洛陽的漢少帝和陳留王,並且將他們牢牢地把控在手中。這就讓董卓可以挾天子令朝臣。董卓雖然只有三千人馬,但是洛陽城中的人們不知道董卓的虛實,董卓也用了一個瞞天過海之計,騙了洛陽的朝臣。洛陽的軍隊雖然多,但是基本都掌握在何進和何苗的手中。袁紹等人雖然手中也有著兵馬,但是並不能掌控洛陽大局。而何進死後,何苗也被董卓部將所殺,兩支洛陽的主力軍群龍無首,最後都歸降了董卓。《後漢書·董卓傳》:卓遠見火起,引兵急進,未明到城西,聞少帝在北芒,因往奉迎。······初,卓之入也,步騎不過三千,自嫌兵少,恐不為遠近所服,率四五日輒夜潛出軍近營,明旦乃大陳旌鼓而還,以為西兵復至,洛中無知者。尋而何進及弟苗先所領部曲皆歸於卓,卓又使呂布殺執金吾丁原而並其眾,卓兵士大盛。《三國志·董卓傳》:中常侍段珪等劫帝走小平津,卓遂將其觽迎帝於北芒,還宮。時進弟車騎將軍苗為進觽所殺,進、苗部曲無所屬,皆詣卓。卓又使呂布殺執金吾丁原,並其觽,故京都兵權唯在卓。那麼袁紹當時正在做什麼呢?何進被殺的那個晚上,洛陽城一片混亂,袁紹等人見到何進被殺,就是帶著所率領的部隊衝進宮,殺宦官,救皇帝。《後漢書·宦者列傳》:而紹勒兵斬忠,捕宦官無少長悉斬之。《後漢書·董卓傳》:未至而何進敗,虎賁中郎將袁術乃燒南宮,欲討宦官。《三國志·袁紹傳》:術將虎賁燒南宮嘉德殿青瑣門······紹既斬宦者所署司隸校尉許相,遂勒兵捕諸閹人,無少長皆殺之。也就是說袁紹等人那個晚上做的事情就是除宦官,等到發現皇帝被挾持出洛陽後,已經來不及了,因為皇帝被董卓先找到並控制。但是袁紹等人不是說沒機會翻盤,但是袁紹沒有行動。根據記載,鮑信曾經勸袁紹除掉董卓,但是袁紹不知為何恐懼董卓,不敢動手。《後漢書·袁紹傳》:及卓將兵至,騎都尉太山鮑信說紹曰:“董卓擁制強兵,將有異志,今不早圖,必為所制。及其新至疲勞,襲之可禽也。”紹畏卓,不敢發。也就是說,袁紹在董卓進城後什麼事都沒做,錯失了除掉董卓的良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無筋豆雞脆骨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