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大秦鐵鷹劍士

    《商君書》是法家名士衛鞅的追隨者根據衛鞅生平的言行和教化寫出的法家經典,是先秦法家的重要典籍。《商君書》是一部講治國的書,是一部反應人性本質、社會本質、國家本質的書,是歷代帝王的必修課程,也是理民治國的經典教程,也是當代管理學的高階教程。

    很多人將《商君書》視為一本邪書,認為這是一部教統治者如何玩弄國民的巨惡之書。有不少腐儒根據儒家經典總結出《商君書》的五大御民邪術是:愚民、弱民、疲民、辱民、貧民!這其實是他們對法家的治國思想不瞭解,或者故意曲解的結果。比如“愚民”法家的本意是讓百姓只從事農耕與打仗,以法律為師,不學習儒家的詩書禮樂;而儒家理解成把百姓控制成沒有思想的木偶。比如“弱民”法家的本意是削弱百姓不守法的本性,而儒家理解成把百姓變成虛弱不堪;又比如“疲民”法家的本意是無所事事的流氓無癩,而儒家理解成使百姓疲於奔命!

    《商君書》目前共有26篇存世,還有三篇遺失了。儘管時代在不斷的前進,科學技術在不斷的革新,新材料、新技術在不斷的問世,但是人類社會的本質並沒有改變,人類面臨的社會問題並沒有改變。衛鞅站在聖人的肩膀上看穿了人類社會的本質,看透了人性的本質,也看到了國家的本質,法家的觀點“時移事異”就是今天的”與時俱進“!《商君書》提出“法者,所以愛民也”是最先進的法制觀點。

    《商君書》中的十句明言:

    其一、法者,所以愛民也。

    其二、國之所以興者,農戰也。

    其三、以刑去刑,國治;以刑致刑,國亂。

    其四、過匿,則民勝法;罪誅,則法勝民。民勝法,國亂;法勝民,兵強。

    其五、民弱國強,國強民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

    其六、同列而相臣妾者,貧富之謂也;同實而相併兼者,強弱之謂也;有地而君,或強或弱者,亂治之謂也。

    其七、是故聖人不必加,凡主不必廢;殺人不為暴,賞人不為仁者,國法明也。

    其八、聖人不宥過,不赦刑,故奸無起。

    其九、立民之所樂,則民傷其所惡;立民之所惡,則民安其所樂。

    其十、古之民樸以厚,今之民巧以偽。故效於古者,先德而治;效於今者,前刑而法。

  • 2 # 雲端美

    《商君書》是一本講述怎麼統治人民的書,它提出御民五術:愚民、弱民、辱民、疲民、貧民。因為它太邪惡,通常只做為皇帝枕邊書;嘴上還是講仁義道德。儒表法裡是中國統治階級的治國之道。

    大清退位詔書頒發,宣佈帝王統治結束。《商君書》完成歷史使命。

    國家主權誰搶來就是誰家的,這樣的道德認知和思想認知之下,如何千秋萬代統治這片土地和人民,確實是一個大問題。讓被統治的人民愚昧、孱弱、沒有自尊、疲於奔命、沒有經濟實力可能是商鞅的洞悉,如此方能千秋萬代。

    李鴻章“三千年未有之變局”認識不深刻嗎?集權、分封都無法挽救國家落後的局面。暗示,只有虛君立憲改革,歸還人民主權,讓人民自我實現的發展,才能讓國家強大。

  • 3 # 楊朱學派

    法家的使命,就是幫君主馴服奴才。《商君書》講的就是馭民之術。

    一、尚奸。

    《商君書-去強》有曰:“以善民治奸民,必亂至削;以奸民治善民,必治至強。”與儒墨提出的尚賢不同,商鞅主張尚奸。選拔重用奸惡之人,目的是更好地幫統治者壓榨、盤剝人民。

    張湯、來俊臣、周興等法家酷吏,便是商鞅所言之奸,亦是韓非所言之賢。此統治者之鷹犬與爪牙,流氓加惡棍,便是法家重用的物件。

    二、惡政

    惡政必然尚奸,尚奸必出惡政。商鞅推崇的惡政如下:

    1、扼殺人權。生命權和發展權是最基本的人權。

    生命權:

    商鞅主張“刑用於將過”,不僅“疑罪從有”,甚至“無罪從有”。不但實行烹煮,抽筋,,凌遲,車裂等酷刑。甚至是一人死罪,連坐十戶,夷滅三族。這是對人生命權最大的無視和踐踏。

    發展權:

    《商君書-弱民》曰:“民弱國強,民強國弱。治國之道,首在弱民。”,“政作民之所惡,民弱,政作民之所樂,民強。”為了弱民,不能使“農有餘食”。必須瘋狂地剝削、壓榨他們,使其在貧困線上掙扎。商鞅的弱民思想,是對人民發展權的扼殺。

    2、扼殺自由

    商鞅主張剝奪人民享受生活的自由和權利:為了使人民努力耕地開荒,必須使其在貧困線上掙扎。“農有餘食,則薄逸於歲。”

    剝奪人民學習知識的權利和自由:“民不貴學問,則民愚。”

    剝奪人民出行交往的自由,若百姓想去其他的郡縣探望遠親和故友,都是法家所反對的,商鞅謂之——“廢逆旅,私交。”韓非謂之“民不越鄉而交。”

    在法家眼中,人民生命的全部意義,就是致死為君主盡忠。理所當然,不該有任何自由和權利。

    三、法治的死敵。

    世人皆知,諸子百家中,最提倡法治的是法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

    法家所謂之法,就是透過賞賜和誅殺,使人民致死為君主效忠——“善治者,塞民以法。使民之見戰,如餓狼之見肉也”,“怯民使以刑,必勇。勇民使以賞,必死。怯民勇,勇民死,必王。”最終是 “賞使之忘死,威使之苦生。出死而為上用。”使“苦生忘死”的人民皆死於法令。

    若以刑法作為奴役人民和捍衛君權的手段,是極端的人治——治人(整死你,治死你)。

    在諸子百家中,法治思想最完善的當屬儒家。孔子提倡立法為民,司法獨立,疑罪從無,不罪無辜的思想,已具備了法治的基本雛形。而法家則是法治的死敵。

    四、儒以文亂法

    《商君書-去強》有曰:“詩、書、禮、樂、廉、恥、孝、悌、仁、智。國有十善,上無使戰。”韓非謂之:“儒以文亂法。”

    法家只允許青年男女就近結婚,反對娶外鄉女子。在法家眼裡,婚姻的唯一職能,是生產下一代的耕戰之民。為下一代君主致死盡忠。若與外鄉締結姻親,難免探親,民越鄉而交。就會耽擱耕戰,就影響專心為君主盡忠。

    而《詩經》中的《關雎》、《卷耳》等篇,無疑是在告訴人們,致死為君主盡忠並不是人民生存的唯一價值。人世間還有美好的愛情。人民便會有一顆“不安分”的心。

    而《尚書》中,疑罪從無,利用被告的無罪推定論。與法家的“刑用於將過”針鋒相對。這無疑是在煽動人民群眾,質疑秦國推行的是惡法、王法。

    儒家十分重視音樂,認為音樂可以明禮儀,善民心,養民性,謳歌愛情,陶冶情操,移風易俗。而法家反對詩書禮樂,有充分的依據。在李連杰主演的電影《狼犬丹尼》中,丹尼原本黑老大巴特爾手下的一條狼犬,一個殺人工具,沒有思想,沒有情感,唯有兇殘。後來無意間遇到了盲人鋼琴調音師山姆及其女兒維多利亞,並接觸了音樂。終於使他從行屍走肉,迴歸到人類。使他知曉世間有愛,有更美好的生活。

    鄙人以前雖讀過《商君書》和《韓非子》,卻一直沒有真正理解法家的“國有十善,上無使戰”和“儒以文亂法。”直到看過《狼犬丹尼》後,才真正理解法家此論的真諦。

    巴特爾馴養的狼犬丹尼最終被音樂拯救,便是“儒以文亂法”,導致“愚民”失敗的一個反面教材。

    唯有閹割掉一切詩書禮樂,仁義廉恥,才是使人民成為永遠無法被拯救的狼犬,君主才能高枕無憂,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五、弱民與愚民

    《商君書-弱民》有曰:“民辱則貴爵,民弱則尊官,民貧則重賞。”除了使人民辱、弱、貧外,還有更加邪惡的愚。

    法家的愚民思想源自老子:“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使民無慾無知。”又曰:“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但老子的愚民不僅僅針對人民,而是在愚民的同時,還愚己:“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在愚己的同時,又愚君:“以智治,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老子之愚,是使人類迴歸純真質樸的自然本性,反對以智術治國。卻被法家篡改為禁錮思想,限制言論,使人民愚昧無知。並且,法家即不愚己,更不愚君,單單愚民。

    老子的愚民思想原本是十分精華,被商鞅全部剔除,又添加了幾分糟粕——“民愚則易治”,“民愚,則君以智而王”,“民不貴學則愚,愚則無外交。”

    韓非則繼承和發揚了商鞅的愚民思想——“智者不以言教,而慧者不以藏書”,“民不越鄉而交,貴賤不向逾,愚智提衡而立。治之至也”,“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行。”

    在法家看來,愚民是比刑法更重要、更有效的奴役人民的手段和工具。可以有效地預防“國有十善,上無使戰”和“儒以文亂法。”杜絕《狼犬丹尼》中的一幕重演。最終使人民成為行屍走肉,任由君主驅使。

    六、斯德哥爾摩綜合徵

    在電影《電鋸驚魂》中,豎鋸劫持了一男一女。給二人頭上戴上了特製的機關。然後是豎鋸的廣播:二人要割肉稱重,在規定時間內,誰割的肉多。誰就可以活下來,而對方會被頭戴的機關穿腦而死。一開始男子割自己肚皮上的肉。眼看時間快到了,女的奮力砍下自己的胳膊,扔進天平裡。女的終於保住了性命。而男子則被機關穿腦而死。女子被救後,則說“我要感謝豎鋸,是他救了我。”

    商鞅變法後,大悅的秦民,以及《電鋸驚魂》中,砍掉自己胳膊,而活下來的女子,都把斯德哥爾摩綜合徵展現的淋漓盡致。

    《商君書.說民》謂之:任奸,則民親其制。

    《商君書-去強》謂之:重罰輕賞,則上愛民,民死上;重賞輕罰,則上不愛民。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應改名商鞅綜合徵。

    七、耕戰

    耕戰是商鞅變法的基本國策, 且看其耕戰之奇計:

    1、耕

    在《墾令》篇中,為了讓百姓專心耕地,必須剔除人民耳之所聽,目之所視。讓他們眼睛不亂看,耳朵不亂聽,嘴巴不閒聊。

    這不禁讓人想起了毛驢拉磨時,為了讓驢專心致志,就把它的眼睛蒙上。法家比驢的主人慮事更加周全。不但蒙上人民的眼睛,還要封住嘴巴,塞住耳朵。

    2、戰

    在《畫策》篇中,為了實現“民之見戰,如餓狼之見肉。”必須將戰士們的兄弟、父母、妻兒扣留為人質。士兵若不在戰場上致使為君主盡忠,那他的骨肉至親便會“離法失令,鄉治之,行間無所逃,遷徙無所入。”

    在耕戰國策之下,政府如同劫匪強盜,整個秦國如同煉獄。人民在這煉獄之中,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法家捍衛君權的手段,令人不寒而慄:將人民100條生路中的99條全部堵死,只留一條——致使為君主盡忠。法家邪惡的、反人類的本質昭然若揭。

    八、高效

    《商君書-開塞》有曰:“刑用於將過,則大奸不生。刑加於罪所終,則奸不去。”韓非謂之:“禁奸於未萌。”

    依商鞅之言,周克華為什麼能殺人放火。就是因為沒有做到“刑用於將過,禁奸於未萌。”若周克華在幼兒園時,就把他槍斃,他就無法作惡了。

    於是,法家積極推行告奸與連坐制度。一人犯罪,誅連十戶,夷滅三族。告奸者可免罪。只有如此,政府才能更加高效:“有奸必告之。治國貴下斷:十里斷弱,五里斷強。斷君弱,斷官強,斷家王”,從而“治不聽君,民不從官。君主不躬於事,而禁奸於未萌。”君主固然輕鬆自在,但人民卻互相告發,互相監視,生活在恐懼之中。

    法家之高效,真令人不寒而慄。易中天老師稱,法家是“殺人的刀。”可謂實話說。

    《商君書》這部邪惡、反人類的獨裁聖經,影響了後世兩千年,至今餘毒未盡。梁啟超稱,中國唯一領先世界的,是法家的防民之術。華人最大的劣根性,是奴性。

    法家是民主、法治、憲政的頭號死敵。法家思想不滅,中華民族不興!

  • 4 # 文開石

    《商君書》從本質上來講,是中國其後兩千餘年能夠實施大一統,能夠成為中央集權國家的啟蒙性法家鉅著。

    《商君書》內容的本質

    後世很多人都把《商君書》看成厚黑書、君王書,造成這種片面錯誤的原因有兩點:

    《商君書》真實的揭露了儒家思想在實際的治國中虛而無用的本質,導致被掌握話語權的儒家無數的詆譭。

    《商君書》從大一統國家治理的法家思想角度,說了太多不適合公開說的實話,導致很多人聽著”不舒服“。

    《商君書》的意義和高度

    《商君書》從實際出發,又能站在足夠的高度看待問題,解決了在當時條件下實行變法的理論基礎問題,提出了變法的幾大原則,既有宏觀理論闡述,也有具體的法令軍規,至今仍有借鑑意義。是一本真正的跨時代的鉅著。

    在還處於多國分割混亂的時代環境下,就能準確的判斷形式預判形式,為真正能支援一個國家穩定發展的法治思想,奠定了真正的基石。

    秦國完成大一統,以及其後的歷代朝代,都能以大一統作為基本的目標,《商君書》代表的法家思想起了絕對性的作用。

    在所有人都虛無的談道德、談禮數的的環境下,能夠跳出所有束縛找出真正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辦法,這種前瞻性是無與倫比的。

    《商君書》的思想先進性法者,所以愛民也;禮者,所以便事也。是以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

    法度,是用來愛護百姓的。禮制,是為了方便辦事的。所以聖明的人治理國家,如果能夠使國家富強,就不必去沿用舊有的法度。如果能夠是百姓得到益處,就不必去遵循就的禮制。

    這種客觀、真實、務實的論調,才是真正能保證政權穩定國家富強的根本。

    《史記》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跡其欲幹孝公以帝王術,挾持浮說,非其質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將卬,不師趙良之言,亦足發明商君之少恩矣。餘嘗讀商君開塞耕戰書,與其人行事相類。卒受惡名於秦,有以也夫!

    司馬遷對商鞅的評價很低,但依然不得不承認商鞅變法給秦國帶來的變化。

    《商君書·弱民》:"三官生蝨六:曰歲,曰食,曰美,曰好,曰志,曰行……六蝨成俗,兵必大敗。"亦以禮樂﹑詩書﹑修善孝弟﹑誠信貞廉﹑仁義﹑非兵羞戰為"六蝨"。見《商君書·靳令》

    《商君書》把儒家推崇的禮樂詩書、忠孝仁義列為"六蝨",稱為被後世批判的最主要原因。為什麼商鞅要這麼說呢?可以參考老子對孔子推崇的的”仁義“的評論:

    道德經甲本(38)第三十八章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也,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彼而取此。

    翻譯:所以失道後就宣講德,失德後就宣講仁,失仁後就宣講義,失義後就宣講禮。“禮”是道、德、仁、義、禮的末端,是最沒有忠信的東西,用禮治天下表明當時社會的精神面貌已處在最混亂的時候。以前的書中有關用禮治天下的記載,那都是“道”的華麗的外表,也是最容易迷惑人欺騙人的東西。所以大丈夫學習恆無名的道“居其厚”,而不學習以前書中記載的禮“居其薄”;用道治天下“居其實”,而不用禮治天下“居其華”,所以去彼而取此。

    這個和網路上的一種行為一個性質:我和你講道理,你和我談感情;我和你談感情,你和我講人品,我和你講人品,你和我耍流氓。

    在沒有任何基礎的情況下,去單純的講仁義;在天下已經大亂的時候,試圖用禮儀去改變。只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而膽大的揭露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必然會受到攻擊和打壓。

  • 5 # 孤舟釣江雪

    《商君書》共24篇約30000字,由商鞅所作,是戰國時期法家的《代表作》。

    《商君書》的根本思想是維護和實現“君王之道”,該書將封建君主的治國手段闡述的淋漓盡致,所談論的問題,基本上圍繞著“富國強兵”這一核心展開,因此是歷代君王的必讀教材。

    該書主要的內容有:

    一、以弱去強,以奸馭良。即用思維簡單的人去消滅思維複雜的人,任命奸詐的人為官,來統治善良的百姓。這樣才能統一思想,讓國家政策貫徹執行下去。

    二、注重教育。這裡的教育不是開化教育,而是統一思想忠君愛國的教育,完成君主對民眾意識形態的控制。

    三、製造一個無恆產的社會。主要是剝奪個人資產,讓民眾沒有安全感,從而依賴體制,按照體制規定去辦事,這樣他們就會更加勤勞地習武耕種,更加依靠國家的強大。在失去財產之後,他們在戰場上就會殺人如麻,這樣國家就會掠奪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積蓄力量擴充實力。

    四、辱民、弱民、貧民。讓人民沒有尊嚴,使他們覺得身份卑微,鼓勵大家輕賤自己的生命,搞殺敵者、戰死者有賞這一套,這樣大家就能奮勇殺敵。主張連坐,查出一家有罪,身邊的人跟著獲罪,讓人與人之間相互監視,這種行為就是弱民。另外,賦稅很重,這種手段就是賤民。

    五、發動戰爭。該書認為,戰爭可以“殺掉”其他的國家,可以削弱對方,也可以把本國的強民“殺掉”。另外,戰爭還可以增加人民的恐懼感,這樣可以凝聚人心。

    《商君書》從短期看成效顯著,書中的理念讓秦國迅速強大起來,為秦國統一六國打下了制度基礎。但在該書思想的指導下,秦國是一個無聲的世界,它抹去了任何一個特殊的個體,個人只是實現國家目標的手段和工具,在這個獨裁的社會中,國家的意願往往也是君主個人的意願,其意願的合理性難以保證,因此從長遠看,《商君書》也是秦朝滅亡的禍根。

  • 6 # 我行吾素2019

    只要一種民,農民。

    只做一件事,耕戰。

    只要一種獎罰,獎耕戰。

    只要一種教育,服從。

    強行齊整,把多樣性的民眾變成單一性的“鐳射”,為統治者的擴張私慾服務。

    極端的飄風驟雨不會長久,鐳射同樣不是常態。商鞅之法,短期可以滿足君王私慾,長期來看是苦了人民害了國家。秦國雖然戰勝了六國,但隨即自己也滅亡了。

  • 7 # 青山居士說

    如果說,大家的想法都是一模一樣的,那這個世界還有什麼趣味可言呢?所以我認為首先第一點我們就要明白,求同存異,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我們再來談談商鞅和他的《商君書》。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年輕的時候就十分推崇法家的刑名法術之學。當時法家的主要思想就是依靠法律,制度來治理國家,管理人民,達到一種富國強兵的狀態。

    我們都知道戰國時期是一個混亂的時代,分裂的時代。因為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關係的變化,各個國家都想著富國,強兵,兼併土地,擴大地盤,實現利益最大化。

    搶錢,搶地盤,搶女人,估計這口號在那時候喊得很響。呵呵。

    商鞅原來是衛國的王氏後裔,但是衛國畢竟是個小國,商鞅認為自己一身本事,呆在衛國實在施展不了才華,於是他就跑到了魏國。

    魏國的國相公叔痤瞭解了商鞅之後,發現這小子是個人才。於是向魏國國君魏惠王大力舉薦商鞅,讓惠王給他個高階職務乾乾。說按照他的方法去做,肯定能讓魏國更加強大。

    然而,當時魏惠王並沒有聽從公叔痤的建議,還認為是他年老痴呆,躺在病床上說胡話呢。於是拒絕了公叔痤的建議。公叔痤一看惠王不聽,就建議惠王把商鞅殺掉,以免將來留下後患。

    然而,魏惠王還是不在意,覺得商鞅不過是個渾頭小子,怎麼看怎麼都不起眼,沒什麼大出息。公叔痤氣憤交加,轉身就叫商鞅趕緊離開魏國。

    商鞅一看情勢不對,也是沒帶二話的,離開魏國直接奔秦國去了。當時的秦國正是秦孝公時代,秦孝公一直想著富國強兵,圖謀霸業,正在招攬天下人才呢。商鞅的到來正合他意。

    秦孝公聽了商鞅的改革變法之術後,那是兩眼放光,精神抖擻,覺得霸業可期。於是他授予了商鞅很大的權力,讓商鞅大膽地去幹。

    商鞅感覺到自己的高光時刻即將到來,也是倍加珍惜這次揚名立萬的機會。他在改革變法之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樹立威信。

    具體的有一件事情,他貼出公告讓人把一塊木頭搬到城頭,就給十金。當時的老百姓都覺得這不太現實,搬一根木頭就給那麼多錢?怕是騙人的吧?

    後來商鞅又增加到了五十金。大多數老百姓還是不太相信,結果偏偏有一個相信的小夥子,把木頭搬到了城頭。最後,他得到了商鞅賞賜給他的五十金。

    這個故事叫做徙木之信。從此商鞅的威信就樹了起來。他開始大搞改革,變法。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戰。刺激農業生產、抑制商業發展、重塑社會價值觀,提高農業的社會認知度、削弱貴族、官吏的特權,讓國內貴族加入到農業生產中、實行統一的稅租制度等改革方略。

    二是改革戶籍制度,實行什伍連坐法、明令軍法獎勵軍功、廢除世卿世祿制度、建立二十等爵制。

    三是制定嚴峻的法律,嚴懲私鬥,改法為律。制定秦律、推行小家庭制等。

    四是開阡陌封疆,廢井田,制轅田,允許土地私有及買賣、推行縣制。

    五是移風易俗,統一度量衡、燔詩書而明法令,塞私門之請,禁遊宦之民、執行分戶令,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居一室。

    商鞅的改革變法力度十分之大,但是也取得了很明顯的功效。透過這次改革變法,秦國變得更加強大和富裕起來。

    舉一個例子。公元前341年,秦國聯合齊、趙兩國攻打魏國。同年九月,秦孝公派商鞅進攻魏河東,魏派公子卬迎戰。

    兩軍對峙時,商鞅派使者送信給公子卬,說:“我當初與公子相處的很快樂,如今你我成了敵對兩國的將領,不忍心相互攻擊,我可以與公子當面相見,訂立盟約,痛痛快快地喝幾杯,然後各自撤兵,讓秦魏兩國相安無事。”

    公子卬相信了,赴會時被商鞅埋伏的甲士俘虜,商鞅趁機攻擊魏軍,魏軍大敗。魏惠王被迫割讓河西部分土地求和,此時的魏惠王說:“寡人真後悔沒有聽公叔痤的話。”然而,世間沒有後悔藥可吃。

    商鞅因戰功獲封於商十五邑,號為商君。商君也因此迎來了他人生的高光時刻,風光一時無倆。

    客觀地說,商鞅的改革變法,對於秦國的強大,以及後來秦國統一天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凡事都有利弊兩面。商鞅的改革變法,不可避免地觸及到了權貴階層的利益。比如“獎勵耕戰,實行軍功爵制”,雖然為平民進入上層打通了通道,但卻打破了延續幾百年的貴族的世襲制,因此得罪了貴族勢力。

    而且商鞅的法律過於嚴酷,觸犯到了許多權貴的切身利益。變法一年後,有一次,太子犯法了,商鞅就說:“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本來要處罰太子,但考慮到太子身份尊貴,就處罰了太子的師傅公子虔和公孫賈。後來公子虔又觸犯法令,又被處以劓刑(割掉鼻子)。

    再者,商鞅不懂得高處不勝寒的道理,在秦孝公病重期間,他獨攬軍政大權,使秦國內部權力鬥爭激化。

    如此,商鞅最後的結局就已經註定了。等到秦孝公死後,秦惠王即位。之前對商鞅懷恨在心的公子虔等人,便羅織罪名,汙衊商鞅謀反。

    秦惠王十分憤怒,下令立即捉拿商鞅。商鞅聽見風聲後東躲西藏,逃到邊關,想要在客舍留宿。

    結果客舍的人見他未帶憑證,告訴他商鞅制定的法律,沒有憑證留下他是犯法的。

    商鞅被自己制定的政策所阻,真可謂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不知道那時候的商鞅心理是何想法?這也說明,他的法令執行得真好。

    商鞅又想跑到魏國去,結果魏國的人因為他騙了公子卯,也沒有收留他。最後迫不得已商鞅只能回到自己的封地,並起兵開戰。

    但是他那麼一點點兵力,怎麼和強大的秦軍抗衡呢?商鞅隨後很快兵敗而亡。他的屍身也被秦軍帶回到咸陽,處以車裂之刑示眾。秦惠王還不解氣,又下令將他的全族誅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oppo開機有點慢,是什麼原因。有時候聲音還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