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理學分析

    是不是心理疾病,需要進行體檢,讓醫生檢查,最好看下心理醫生,才能蓋棺定論。

    一上來就說自閉症的,請不要誤人子弟,及其不負責任的回答。

    健康和疾病是一個動態的平衡關係,不輕易察覺和發現。但是影響因素確實可以及時提前有效干預和預防。

    原生家庭找問題

    感覺孤獨,回憶一下自己小時候,是不是離開過父母,跟著爺爺或者其他親戚一起生活過。

    父母,是不是在你小時候經常不顧你的感受,選擇性忽視你的意見。

    父母是不是經常小肚雞腸,家庭是不是在你小的時候是做生意的。

    等等,這些因素你必須一一找清楚,因為這些都是潛在的影響因素。

    最近是否遇到工作或者感情上的挫折

    感覺到孤獨是最近才有的嗎?還是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最近工作或者情感如果出了問題,很有可能會導致你對生活的態度的轉變。

    這些挫折很容易使你產生一種焦慮,需要你及時疏導和發洩。

    怎樣讓自己跳出這種困境

    1.思考自己的這種感受,溯本求源

    找到小時候的境遇,找出誘發現在感受的原因。

    這是關鍵,從健康管理角度來看,就是健康蒐集資訊,這是之後病情分析的基礎。

    2.實施行之有效的措施

    可以看看心理學書籍,或者是情緒情感管理、原生家庭的一些知識,為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3.如果無計可施,求助於心理諮詢師

    現在心理諮詢也並沒有想想中那麼貴,可以先諮詢下,聽聽專業人士的建議。

    總而言之,現在的感受一定是有根可循,試著找出來是解決的前提。

    空了看下書籍和節目,增加自己的方法,給自己進行自我療愈。

    最後選擇心理醫生或者諮詢師。

    ---------結束語---------

    因為分享,所以更強。

  • 2 # 思言情感療愈師

    題主這個問題,其實算不上是一種心理疾病,最多就是自己對一些人和事務的看法和理解罷了。而每個人基於自己的不同立場,理念,看法,觀點都會對很多事情有著屬於自己的評判標準,但如果把這種評判上升到心理疾病層面,那實在不需要啊。

    然後回到題主的問題,感覺孤獨,這本身是一個點。誰也不想親近,這是第二個點。沒人理解自己,這是第三個點。人的交往都是利益關係,這是第四個點。利益關係人包括父母,這是第五個點。一個提問,其實是可以細化出來五個具體小點的。我會比較好奇題主很想從哪裡入手,開始聊起。因為見不到題主本人,所以我想試著稍微聊聊這5個點,僅供參考哦。而且,這5個點,也只是我自己的拆分罷了,歡迎其他不同理解的小夥伴和我一起交流呀。

    第一個,感覺孤獨。其實這是個非常正常的心理狀態,因為過度本來就是人與生俱來的感覺,要誰沒有孤獨,大概這才是需要討論的問題了。因為這就好像有些人沒有痛覺,這等於喪失了一個人類生存的基本預警方式。所以感覺孤獨,這本身是一種提醒,或者說狀態描述而已,告訴題主處於一個怎樣的狀態下。至於處在這個狀態下,要怎麼做,就是題主的選擇了。同樣的怎樣看待孤獨也是屬於每個人不同的定義。因為定義不同,每個人選擇也是不同的。有些人非常歡喜自己的獨處,這個世界可安靜了,我終於可以做點自己想做的事情了。也有的人會因為感覺孤獨而要發狂了,整個世界都遺棄我了,我要怎麼辦啊!還有的人是,哦,我現在挺孤獨的,到此為止了,很平靜面對和接受這個情況了。

    第二,誰也不想親近,這是屬於面對孤獨的做法了。並不是孤獨就一定要去親近誰呀。要是覺得孤獨,又不想親近誰的話,完全可以考慮自己一個人呀。一個人看書,一個人彈琴,一個人冥想,一個人瑜伽,這些都是可以一個人做,並且不親近別人的方式呀。這些做法也沒有好壞的區分,只要題主覺得這樣做都很舒服,那就一點問題都沒有了。

    第三,沒人理解自己。一般這樣講的人,其實心裡的吶喊的聲音可能是我很渴望有人理解。如果用動物形容的話,刺蝟或者螃蟹吧?看起來外表都屬於不太好親近的,但其實如果可以穿透這層外殼,那麼裡面包裹的是一顆非常柔軟的心。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問題可能就變成了,你能允許別人透過這層外殼,看到你的心麼?進一步的問題是,你敢把這層外殼去了,袒露出來自己的心麼?再後面的問題是,有沒有可能,這是一種潛意識的測試呢?那些有足夠時間和耐心通過考驗的人,才是值得交往和信任的呢?

    第四,人和人的交往都是利益關係。這個結論,是真的麼?我確實不否認,很多人和人之間的交往,都是基於利益關係,但真的是百分百,所有的麼?有沒有哪怕一個反例,可以證明人和人的交往,也有不是基於利益關係的呢?下一個問題是,基於利益關係的,人和人交往,這是好的,壞的,還是中性的呢?基於利益交往的關係,就一定和真心,感情相互矛盾,相互排斥了麼?開始基於利益合作,後面不可以發展成為朋友關係麼?或者本是朋友關係,就不可以一起共事合作麼?同樣夫妻店的存在,就一定得被否決麼?

    第五,包括父母都是利益關係。這個結論,我也很好奇,是怎麼出來的?大部分的父母養育孩子都是基於愛,基於血脈的延伸。基於血脈延伸也是被歸到利益範疇麼?如果是的話,我來猜一下也許題主真的非常渴求父母無條件的愛呀。這個渴求沒有問題,但問題是,父母也是凡夫俗子,他們有這個能力提供這樣的愛麼。如果他們基於他們的理解給予的愛,被孩子定義成為了利益關係,那是不是也需要和父母來交流一下呢?

  • 3 # 徒步全球

    如果你害怕“孤獨”,說明你還未覺察自我,沒有學會與心靈對話。你需要某個人或者某一群人來證明你自己嗎?完全不需要,你的成就,你的落寞,以及你的一切言行都是隨心流轉,為何需要別人來證明?你要明白一點,你的信念創造實相,你活在自己的信念建構的世界,不是活在別人嘴裡說出的世界。

    我做身心靈多年了,經常遇到網友說,我感覺自己很孤獨,不相信人性,不相信任何人。我跟他說,人性不需要你去相信,做你自己就行,當你試著愛了,你就不會覺得孤獨了。我不認為喜歡獨處和拒絕與人交往是一種心理疾病,不要覺得自己病了,你只是沒找到一種合理的方式開啟心扉。

    學會與大自然做聯結,你會發現,你的朋友不單單是“人”,花鳥蟲魚,山川河流皆是你的朋友。在這個世界上,你從來都不孤獨,一切萬有愛著你。你是來地球旅遊和玩耍的,在這顆藍色星球上積累經驗,你所做的每件事,深入去剖析,都是宇宙事件。先接納自己,再擁抱世界。

  • 4 # 使用者LJY

    從言詞的反映,或許你應該去尋求心裡醫生的幫助了,潛意識裡你是有意識的在迴避著“生活”,生活裡發生的事,包括家人在內的(內容)都屬於“正常”現象,也是因為自己的性格反映相對的各種(現實)情況,沒必要太過於執著或糾結,否則可能會進入生活的“角落”無法自拔,時間久了總是那樣的話“抑鬱”症的發生不是不可能的。

  • 5 # 隋秀華111

    現在社會,這樣的人比較多,以後也會很多,人心險惡,人們為了避免傷害,才選擇了這條路,這是一種社會生存法則,比喻,現在社會離婚率之高,可以說創中國世界紀錄,那麼這些缺爹少媽的孩子,就會走向這條心靈和精神以及財產不受傷害的道路。當社會存在歧視,當社會存在金錢主義,這種現象就會存在。人不可以欺負人,但是人也可以不被他人欺負,要想做到不被他人欺負就要遠離欺負人的人。

  • 6 # 嚼芳吐華

    真誠一點,總有一個人會讀懂你的脆弱和無助!雖然,也許,最終,會因愛而分開,但是,不是所有的相愛都會修成正果!只願你,餘生,有人陪伴有人懂!即使天涯又何妨?

  • 7 # jsunshine

    不是,只是一時的困頓

    所謂熙熙皆為利來,所謂攘攘皆為利往

    人和人之間皆為利,利他,利己

    請依舊相信有人依舊圖的是你這個人

    只因是你,不為其他

  • 8 # 真誠緣伴一生

    這並談不上什麼心理疾病,只是自己的認知方面有些偏激。比如說到自己的父母,那是一份永生難還的恩情與親情為先的關係,怎麼能在物質利害上去算計得失?

  • 9 # 草狼的平淪

    這種感覺我也有,除了與父母、孩子不是利益交換外,包括媳婦都是。這很正常。人生來就是孤獨的,作為六零後,父母都已駕鶴,孩子在外地,親戚、朋友,也就那麼回事吧。本來付出與回報就不是用價值可以衡量的,想開,人生就是如此。

  • 10 # 博睿迪

    先給你一個肯定的回答:是心理衝突。至於是不是疾病,還需要更多的證據。

    從你的問題裡可以看到:

    1.你感到孤獨,這是你有人際交往需求。然而,你卻不願意進行人際交往。你給到自己的理由:是沒有人理解自己。

    從這一點上來看,你有被理解,被支援的要求。當這個要求得不到滿足時,你會產生孤獨感。

    你的需求和你的行為是不相符的,這是一個心理衝突的狀態。因此,可以確定是心理問題。

    2.對於人際交往,你的認知都是基於利益關係,包括父母。這裡有一個不合理的認知在裡面:人際關係都存在價值交換,而你的主觀思想否定這種關係,把合理的當成是不合理的。

    媽媽花費時間,物力和財力,對你進性培養,有沒有要求你聽話要好好學習?這個就是利益交換。我們沒有辦法否定這樣的關係。

    而你把自己的認知當成是事實的時候,你的主客觀有點混淆了。

    因此:

    1.你的主客觀混淆。

    2.內在需求和外在行為也不統一。

    3.影響到了你的正常生活。

    初步判斷,你有心理衝突,或者叫心理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大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服務建設工作如何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