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航空視界
-
2 # 恆實說
德軍與蘇軍哪個最強?這個問題真的不好回答。因為從二戰初始來講,論單兵素質、整體配合、武器配備種種因素,相比之下德軍最強。可是你要說德軍最強的話,二戰的結果確實蘇軍取得了勝利。
又有朋友說道:二戰時德軍進攻前蘇聯,打到莫斯科時,只用了五個月時間,而前蘇聯反攻到柏林時,整整耗時將近三年。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這件事,就要從二戰開始說起了。1939年,因前蘇聯的“十月GM”,與“英、美、法”帝國主義國家意識形態皆然相反。前蘇聯之所以與納粹德國修好,目的是有利於保護前蘇聯在東歐的利益。而納粹德國此時則想著進攻波蘭,不想過早與前蘇聯為敵。因此前蘇聯與納粹德國各取所需,雙方秘密簽署了一份協議:《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大家請注意這份條約的第一條:1.締約雙方保證不單獨或聯合其他國家彼此互相使用武力、侵犯或攻擊行為。
好了,咱們的故事也就從這開始了。1940年,納粹德國橫掃西歐無敵手。芬蘭、比利時.....也阻擋不了納粹德國的鐵蹄踐踏。號稱歐洲最強的法國也淪陷了。整個西歐也只剩下孤島英國在苦苦支撐。而英國之所以能苦苦支撐住,一方面與老牌帝國英國軍民一心有關、也與美國在後面大力支援戰爭物資脫不開關係。納粹德國在攻英不成,逐漸陷入消耗戰的局面下,只得將戰略目標移向了他曾經的協議夥伴---前蘇聯。希特勒的理想就是將前蘇聯閃電般拿下,再利用前蘇聯豐富的資源扭頭再攻英國,即使美國再支援也只是螳臂擋車了。
於是在1941年,納粹德國夥同義大利、羅馬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芬蘭......等同盟國及僕從國們共500多萬軍隊,對前蘇聯突然實施了代號“巴巴羅薩”計劃。從三個方向同時向前蘇聯進行了德軍招牌式的“閃擊戰”。
由於斯大林的嚴重地判斷失誤,此時的前蘇聯一點也沒有戰爭預備計劃。這就導致了戰爭前期,幾個月時間裡,就喪失了幾百萬兵力和無數戰爭資源。而此時的美國,忙於太平洋戰場。英國則是因納粹德國轉移了攻擊目標,大大鬆了一口氣,注意力也開始移向北非戰場。
美英之所以前期沒有幫助前蘇聯,主要是三個原因:一、意識形態的問題、二、蘇德有一段美好時光,美英大為不滿。三、坐山觀虎鬥。如果納粹德國勝,美英就趁納粹德國剛打完前蘇聯的疲憊修整期,進攻德國。如果前蘇聯勝,就省心省力地摘取柏林這顆誘人的桃子。三、如果雙方兩敗俱傷,美英就趁機都收拾了。這也就造成了前期美英不幫助前蘇聯抵擋納粹德國的進攻的主要原因。
而希特勒千算萬算,真的少算了前蘇聯的潛力。雖然幾個月就攻至了莫斯科。如果大家看下地圖,就會驚歎前蘇聯真的是:國土竟然大得變態。在經歷了莫斯科、期大林格勒幾大戰役後。由於天氣劇寒、道路泥濘、德軍的優勢:機械化無法展開、巷戰.....一步步將希特勒從英國這個深坑中拖向了前蘇聯這個隕石坑中。
1943年庫爾斯克戰役後,前蘇聯開始了戰略反攻。雖然此時的納粹德國已成潰敗之勢。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前蘇軍一路進攻、納粹德國一路抵抗。還是單兵素質、武器裝備、整體配合起了很大作用。在納粹德國抵抗過程中,曾多次擊退蘇軍,甚至把斯大林的兒子也俘虜了。
“不怕打不過,就怕有豬一樣的隊友。”現在流行的這句話用在納粹德國身上真的很適用。在抵抗蘇軍進攻的過程中,希特勒多次與統兵將領的戰術意見不合。這也就造成了雖然區域性地區獲勝,但是影響不了整個戰局的態勢。在納粹德國的苦苦抵抗下,前蘇軍耗時約三年才攻克了納粹德國的首都柏林。
由此或許能看出前蘇軍和納粹德軍究竟是誰更強一些。
-
3 # 魚歌唱晚曲
因為德國是偷襲,蘇聯還沒做好準備就迎戰,所以損失慘重,後來唉到了冬天,蘇聯的優勢就來了,已空間換取時間,加德國補給線太長,所以最後蘇聯把入侵的德軍消滅了,走向戰略反攻,最後攻佔柏林
-
4 # xiayuan-wang
這個問題很大, 回答起來非常繁瑣, 恐怕你也不見得有耐心看完, 簡單點說, 就是德國憑藉先進的戰爭理念和先進的武器裝備迅速佔領歐洲大陸並一氣打到莫斯科, 而蘇聯依靠寒冬天氣和耐嚴寒部隊成功保衛了莫斯科, 以後更是依靠強大的協約國的支援和本國不斷生產和研發實用的武器在卓越的指揮官指揮下一路打到了柏林。為什麼德國用了半年而蘇聯用了三年? 一是距離不等, 德軍是從蘇聯邊境出發, 而蘇軍是衝過邊境橫掃歐洲打到柏林, 二是難度不同, 打個比方: 一個是從山頂往下跑, 另一個是從山腳往上攀, 速度肯定不一樣。
-
5 # 前鋒35
如果單純從蘇軍與德軍單兵戰鬥素質,技術戰術的運用與配合,各軍兵種的的協調配合,武器裝備保養到使用,火力的發揮效能,基層軍官的指揮水平,軍隊紀律與上級命令的執行力等綜合戰力方面德軍無疑是天下第一強軍。不僅蘇軍比不上,美軍,英軍,日軍也都比不上,這一本事是德軍敢於發起歐戰並二次大戰的優勢資本。假若世界軍隊搞一次世界盃軍事競賽,進行一對一比班,排,連,營,師,軍種比賽,還是飛機,坦克,裝甲車,單兵綜合軍事素質競賽,指揮員指揮藝術競賽,無疑是德軍會拿到大多數單項比賽的冠軍。只可惜的是:國家戰爭其根本比較的是綜合國力,戰爭資源,國土面積,民族人口數量,軍隊後勤供應能力,國家領導層面的決心與毅志,人民對於戰爭的支援力度,國際外援幫助的規模與效力,……如此種種。有些國家戰力就在一年,二年,或是八年,十年,日本侵略中國佔那麼多地盤,八年抗戰耗盡了日本國力,最後只有屈膝投降!德國是小國,他與蘇聯,美國等強國戰爭打個五年就維持不下去了。戰爭講究你能把戰爭維持多少年?玩到最後的才是真正的贏家!~這是戰略層面的思維!
-
6 # 北京最大的四合院
這要看怎麼說了。1941年6月22日,德國單方面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並於凌晨3:45分出動190個師550萬兵力,兵分三路閃擊蘇聯,蘇德戰爭爆發。在開戰初期,由於德國準備充分,而且又是閃擊戰,而此時的蘇聯還沉浸在《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框架內,沒有料到德國會突襲蘇聯。而在此之前,蘇聯剛剛經歷了一次大清洗~許多高階將領以及元帥被迫害。由此對比,一個是精心準備、策劃的,一個是內部剛剛遭到地震(將領清洗)的。其結果就是在開戰的最初階段,蘇聯的前線機場全面被毀、戰鬥機也損失殆盡,與此同時,蘇聯的地面部隊損失慘重~以至於整集團軍、整方面軍的被殲、被俘。自身受到極其慘重的傷害。
而就在德軍抵達莫斯科郊外時,蘇聯歷史上最寒冷的冬季開始了,這是德國沒有料到的。與此同時,由於珍珠港事件導致美國參戰,大批的軍用物資源源不斷的從北冰洋航線運抵蘇聯。而蘇聯在歐洲地區的各種工廠被迫全面遷往西伯利亞,以儲存實力伺機反擊。正是因為蘇聯的戰略縱深大,所以蘇聯的大部分兵工廠得以保留,再加上盟軍的物資以及天氣的幫忙。使得蘇聯成功的守住了莫斯科、列寧格勒(現聖彼得堡)、斯大林格勒等大城市。1942年6月,斯大林格勒戰役(全殲保盧斯的第六集團軍)的勝利吹響了蘇聯反攻的序幕。其間進行了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大戰~庫爾斯克大會戰(也是二戰史上規模最大的單日戰爭)。最終,德國在蘇聯與美英盟軍的共同打擊下,宣佈無條件投降。
其實,我覺得論戰鬥力,德國強於蘇聯。兩個集團軍加上一個裝甲叢集就能對蘇聯的一個方面軍(標配4個集團軍及裝甲部隊)進行合圍,戰鬥機的效能、坦克的機動性都比蘇聯強。但是,德國的戰略縱深太小、物資方面也是不足以維持它的發展、而且德國屬於侵略國家~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反觀蘇聯,本身的戰略縱深就是德國無法比擬的,何況它的工業體系不比德國差,再加上前面說的天氣、盟軍的支援,使得蘇聯迅速恢復元氣~T-34坦克源源不斷的開往前線、美國援蘇的P-51戰鬥機、“斯大林管風琴”~“喀秋莎”多管火箭炮的大規模服役,以及盟軍在西歐開闢的第二戰場~“諾曼底登陸”的實施,此時的德國無論哪方面都已經不行了。
說到柏林戰役,我想是盟軍不想因為進攻柏林而使得自己元氣大傷~此時的柏林守軍總兵力也在50-100萬,而蘇聯進攻柏林時動用了三個方面軍250萬人以及大量的裝甲部隊、火炮、飛機等。但就是這樣,蘇聯的損失數字也比德國多了不少。由此可見,德國軍隊的戰鬥力還是比蘇聯高。
(注:幾乎蘇聯的所有反擊戰戰役的總兵力都多於德國)
-
7 # 楚狂接與
德軍比蘇軍軍事實力強那是肯定的。
我們從幾個方面做個對比就可以知道了。
軍事理論方面
德國是首先把閃電戰理論運用到實踐中的國家,二戰之初德國的軍事思想比其他諸如英法美蘇等國要高出一個世代。當敵人的思維還留在一戰塹壕中的時候,德華人已經在用閃擊戰思想武裝了自己的頭腦。動態作戰、立體攻勢、多兵種協同作戰等等這些戰術思想都是由德軍率先實踐並取得了極大的戰果。
反觀蘇聯,由圖哈切夫斯基元帥提出的大縱深戰略思想由於元帥的被害幾經討論差點就要被全面推翻,這個思想在蘇德戰爭初期還很不完善,蘇軍在不斷的戰鬥和總結中發展了大縱深作戰理論。二戰後期蘇軍將領的兵團指揮在大縱深戰略的原則指導下才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就軍事理論而言德軍前期是優於蘇軍,後期差別不大。
戰術方面
二戰德國在戰術方面也極其卓越,德國是第一個設立總參謀部的國家,普魯士軍官團的軍事傳統讓德國的軍官素質一直都在世界前列。在二戰中德國的戰鬥也是比較精彩,各種穿插、切割、包抄那是打得有聲有色,經常以少勝多。而美蘇等國基本就是靠數量平推,戰術層面乏善可陳。
就戰術層面來說,德國還是要比蘇聯要強。
兵員素質
德軍的單兵素質非常高,是當時公認的世界第一。這跟普魯士的軍事傳統是分不開的,並且士兵們榮譽感極強,紀律性非常好,戰鬥技巧也是十分優秀。
而蘇軍在經歷大清洗後,軍隊缺乏訓練、基層中級軍官軍事素養低下。很多時候士兵們都是在靠本能戰鬥,談不上什麼戰鬥技巧。
單兵層面德軍也是完爆蘇軍的。
所以蘇德戰爭前期德軍才能勢如破竹的用五個月的時間攻到了莫斯科近郊,先鋒甚至看到了紅場的尖頂。
但是蛇口再大難吞象,德國其實可以說是以一家之力單挑美英法蘇的。義大利是個豬隊友派不上用場還拖後腿,日本雖然軍力比較強,但是遠在東亞不能聯合德軍作戰,並且不一起夾擊蘇聯就算了反而要去打美國,也是個豬隊友。
就算這樣在美國的大量軍事援助下蘇聯仍付出了2000萬人傷亡的代價,德國二戰傷亡500萬,英國和法國傷亡100萬,美國傷亡30萬。其中蘇聯和英法的傷亡基本是德國造成的。而在蘇德戰爭中,蘇軍逐漸強大了起來,而德國不斷遭到削弱,這是一個動態過程。這也是蘇軍最後要花了將近四年的時間才徹底打敗德國的原因。
-
8 # Prussia
德軍中央集團軍群佔領明斯克、奧爾沙、斯摩稜斯克、維捷布斯克等地後,抵達莫斯科時其實只是三個月時間………。
一九四零年十二月十八日,希特勒簽署了第二十一號作戰令,並以德皇菲德勒·巴巴羅薩(腓特烈一世)的名字“巴巴羅薩”作為突襲蘇聯的作戰行動代號。該計劃將奪取列寧格勒和烏克蘭(基輔)作為主要目標,最後才是莫斯科。希特勒聲稱在冬天到來以前,德軍的重要目標不在於佔領莫斯科,而是要佔領烏克蘭和列寧格勒:佔領烏克蘭可以得到富足的糧食和頓巴斯的煤,以及高加索的石油;佔領列寧格勒可以打擊蘇聯軍民計程車氣………。
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凌晨,納粹德國的三個集團軍群從北、中、南三個方向,分別向蘇聯實施了‘’巴巴羅薩‘’突襲作戰行動。同年七月十六日,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先後攻佔了明斯克、奧爾沙、斯摩稜斯克、維捷布斯克等地域,從而打開了通往莫斯科的通道。同年九月一日至九日,蘇聯西方面軍被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圍殲:三十多萬蘇軍成為德軍俘虜。蘇聯西方面的潰敗,以及明斯克(白俄羅斯)、奧爾沙、斯摩稜斯克、維捷布斯克等地域的失守,最終導致了西方面軍司令員巴甫洛夫等一批高階將領被蘇聯最高軍事法庭判處死刑。
得到加強的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古德里安的第二裝甲叢集,以及德軍第二集團軍並兩個裝甲師的加盟,最終於一九四一年九月十七日攻陷了基輔,蘇軍西南方面軍被德軍圍殲,蘇軍被俘六十六萬五千多人,西南方面軍司令員基爾波諾斯上將在突圍中戰死,鐵木辛哥、赫魯曉夫等乘飛機逃離基輔。號稱蘇聯大糧倉的烏克蘭落入德軍之手,從而解決了德軍的糧食供應,以及獲得高加索石油的戰爭後勤問題。從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戰爭爆發,至一九四一年九月三十日德軍進攻莫斯科的‘’颱風行動‘’,前後僅三個月時間。
一九四四年六月二十二日,德國突襲蘇聯三週年之際,百萬蘇軍大反攻:向德軍發起了旨在收復白俄羅斯的排山倒海的‘’巴格拉季昂‘’作戰行動。隨著德軍二十八個步兵師被蘇軍殲滅,基輔暨烏克蘭也等地也被蘇軍收復。至一九四五年四月十七日,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和烏克蘭第一方面軍打響柏林戰役時,蘇軍從蘇聯本土大反攻打到德國柏林,其實只用了一年左右的時間。
-
9 # 鏡鑑青年
這個題其實應該分為兩部分來回答,第一部分,蘇軍和德軍誰更強:
我們先來看看蘇軍在 1941年有多少軍隊。步兵:177個步兵師,2個摩托化步兵師,19個山地步兵師。炮兵:110444門火炮和迫擊炮,14個加農炮團,60個榴彈炮團,9個獨立炮兵營,12個獨立加農炮營,2個獨立重炮連,除此之外還有94個炮兵團分散到步兵軍裡。空軍:47.6萬人,擁有17745架戰鬥機,79個航空兵師。加上雜七雜八的什麼內務部隊,汽車、工兵,軍隊數量約500萬人。
然而德國的軍隊雖無法統計各兵種人數,但多數資料估算在1941年,納粹部隊擁有1000多萬軍隊。數量上,德軍完勝,質量上,德軍同樣完勝。
怎麼說呢,先不談士兵的素質,蘇聯在1934年剛剛經歷了大清洗,五名元帥給搞掉三個,剩下兩個瑟瑟發抖,四個一級集團軍將領殺了三個,二級集團軍將領一個沒留,整個蘇聯看得過眼的,幾乎只剩了個剛從哈拉哈河勝利歸來的朱可夫。而德國,希特勒帶隊的國防軍最高統帥部,幾乎是兩個世紀以來最強的指揮部,再有德國三大名將曼施坦因、隆美爾和古德里安撐腰,蘇軍確實弱了不止一點。更何況,咱們還根本沒有計算滿身黑科技的普通德軍士兵呢。
所以光論軍隊來講,德軍遠遠超過蘇聯。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德軍進攻到莫斯科用了5個月,蘇軍反攻卻用了3年?
朱可夫幾乎是指揮了所有對德關鍵戰役,在他的《戰爭回憶錄》中,我們可以得到這個問題的解答。德軍在1941年6月21日晚對蘇聯宣戰,而這件事出乎斯大林所料。剛剛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協議》的蘇聯還沉醉在蜜月期,雖然蘇聯已經做了一些必要準備,但是斯大林仍然堅信戰鬥不會很快爆發,用朱可夫的話來說就是沉迷於“赫魯曉夫的豐收報告“。
開局戰況慘烈是小事,最可怕的是一個月逃跑了4個集團軍將軍。蘇聯幾十萬軍隊,看到德軍開過來直接就地投降,就這種軍隊素質,堅持到5個月才被突破到莫斯科腳下就算是很厲害了。當時誰能想得到,世界第二經濟強國開戰半年就損失了400萬軍隊。
本國實力弱,英法等國居然還在坐山觀虎鬥,求助無援的蘇聯只好自己找機會,還好這個時候朱可夫站了出來,先是守住了列寧格勒、莫斯科,給蘇聯極大的喘息時間,隨後還帶隊把德軍從斯大林格勒攆了出去。
反擊德國總計用了兩年半,之所以比德軍進攻時間長,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德軍實行閃電戰,且戰爭前期投降較多。前期蘇軍戰鬥力極弱,幾乎剛接觸就被擊潰了,5個月的時間到莫斯科還算是德軍比較拖沓的。德軍轉攻為守,收復失地比較麻煩。解放基輔用了兩個月,隨後轉線繼續收復失地,直到1944年7月收復了白俄羅斯,才開始出國征戰。沿途解放淪陷國。收復本國失地挺麻煩,畢竟地大物博,解放波蘭立陶宛還算是比較輕鬆,但也是比較費時間啊,也用了半年。後期補給不健全。1944年底蘇聯就進入了德國領土,但是由於後勤交通線太長,緩下來等蘇聯建全補給線,所以又緩了三個月,直到1945年4月才開始攻打柏林。穩紮穩打避免損失。帶隊將領朱可夫本來就是穩,最喜歡用炮兵多打少,幾乎重要戰役都要準備很久,攻入柏林前還進行了好幾次演習。蘇聯雖然耗時兩年半,但那不還是贏了?雖然德國實力強,可是你四路開花,這仗怎麼能不輸?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也很有意思。在二戰期間,德軍進攻蘇聯又稱蘇德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龐大、戰況最激烈、傷亡最慘重的戰場。此次戰役是突然襲擊,且德國為此花費了很長時間去準備人員和裝備。
德軍也是下了血本,出動了190個師550萬人、3700輛坦克、4900架飛機、47000門大炮、190艘戰艦,劃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並一直推進到莫斯科附近,但同樣也花費了五個月的時間。
蘇聯軍隊雖然一開始節節敗退,但在後來科爆發斯大林格勒會戰,德軍進攻受挫,後蘇軍憑藉驚人的戰鬥意志和人力物力上的優勢逐漸佔據主動,並在隨後的戰役中成功解圍,進入戰略反攻階段。隨後蘇軍發動一系列的戰略反攻花了三年時間攻進了德國首都柏林。德軍和蘇軍二者皆沒有在雙方完全準備充足後,再進行過對決,很難分出勝負,但在二戰的蘇德戰爭的表現看,蘇軍還是強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