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季我努學社

    康熙皇帝無論是在西學方面的成就還是在鞏固邊疆方面的功勞,在封建社會的皇帝中都是出類拔萃的。他的前半生幾乎是在拼命地做事,而後半生卻只能眼睜睜看著主要的九個兒子為了皇位爭得你死我活。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以九龍奪嫡為背景的穿越劇《步步驚心》

    首先是因為康熙過早地將二皇子胤礽立為皇太子。康熙之前的皇帝人選實行的是推舉制,這使得最終的皇帝人選能在最大程度上眾人心服。但是胤礽被立為皇太子是康熙出於對皇后赫舍裡的愧疚和懷念仿照之前漢人朝廷設立的,過早地木秀於林,當然就會風必摧之。而且康熙的兒子們真的是“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康熙對兒子們各有不同的培養讓皇子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同時,也培養了他們與太子進行抗衡的實力。尤其在對胤礽兩廢兩立之後,原本被壓抑的爭奪儲君之心再次浮出水面。翅膀硬了,想要再讓鳥兒們聽話,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康熙皇帝劇照

    其次我們從一個普通父親的角度來看,便是康熙對親情十分看重。父親順治在康熙八歲的時候去世,而母親在他10歲的時候也去世了。清朝祖制,皇子們出生一直由奶媽撫養,所以康熙在八歲登基之前一直和母親很少見面,好不容易在他成為皇帝的這兩年內和母親接觸頻繁,母子感情逐漸升溫,母親佟佳氏卻在短短兩年後因病去世。缺愛的童年讓他想要把這種愛極力彌補在孩子們身上,於是便親自教兒子們騎射、處理政事。出行時,必定會帶著眾皇子們開眼界,對兒子們用心栽培,與他們共同成長,真是超級奶爸範兒十足,但在批評教育上就沒有那麼有範兒了。面對太子的驕橫,兩廢兩立,面對大阿哥的僭越,幽禁在家,面對八阿哥的“賢王美譽,可做太子”,多次訓斥,看得出康熙是在儘可能地降低對兒子們的傷害,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縱容式的保護,他沒有用自己在軍事戰場上的雷厲風行來解決這件棘手但是危害重大的奪嫡,而是在逐漸降低自己的標準,以最小的傷害促成最希望看到的局面,卻適得其反,讓皇子們的奪嫡越來越難以控制,最終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兒子們自相傷害。

    康熙和他的皇子們

    所以說,一生兢兢業業的康熙會對九龍奪嫡無可奈何,是因為對太子胤礽過度關愛和對其他皇子們的縱容管束,讓太子形成了自己的黨羽對皇權構成了威脅,又在對其他皇子們不夠徹底的教育中失去了先機。

    一場九龍奪嫡是皇子們對無上權力的迷戀,也是康熙陷入親情彌補的陷阱難以走出的迷局。

    參考文獻

    楊珍:《康熙帝教子論析》,《滿族研究》,2001年第3期

    李泊潭:《康熙帝書法教子探析》,《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4年第1期

    白新良:《康熙朝諸皇子奏摺考辨》,《南開學報》,2005年第9期

  • 2 # 青言論史

    我個人感覺,與其說他對奪嫡束手無策,倒不如說他是有意引導而為之的,不是我陰謀論,而是從帝王心術出發得出的結論。

    康熙的所謂九龍奪嫡,其實主要是太子胤礽,以及四阿哥和八阿哥之間的鬥爭。因此,要說清楚九龍奪嫡,就得說清楚胤礽為什麼被廢,以及為什麼四阿哥和八阿哥斗的時候康熙不管。

    胤礽的被廢,其實是個司空見慣的問題,中國歷史上活過六十八歲的皇帝,到康熙這就沒有一個能讓太子成功接班的,不是自己弄死了就是自己病死了。因為原因很簡單,當爹的確實希望兒子優秀,但也不希望兒子接班太早,尤其是自己還沒死就惦記著接班。從戾太子劉據開始,這種怪圈就存在,胤礽也概莫能免。

    而四爺和八爺的鬥爭,則是康熙在被胤礽傷心後有意為之的現象。因為對於自己來說,需要時間來考察,到底哪個兒子才最合心意,最適合接班。這種考察是不能搞等額的,只能是差額。所以,在兒子裡面脫穎而出的四阿哥和八阿哥,就需要為此作出血腥的博弈和對抗,直到老皇帝決定他倆到底誰接班為止。

    叢林法則其實一直都在,皇家更不例外而已。

  • 3 # 史說童話

    幼年基本上都是單打獨鬥過來,因此對於兒孫們這份親情他是格外珍惜;晚年康熙年紀大了,對於很多事沒有年輕時候那麼嫉惡如仇了,很多老人犯了法也不加以重懲,致使吏治崩壞,也是康熙心生倦怠了,畢竟一生都在奮鬥奮戰,感覺自己也是一生無憾,可以說是要歇息了;對於兒孫,因為自己兄弟較少,孤獨長大,因此抱著多子多福的心思,兒子女兒一大堆,有能力的兒子不少,朝中上下相互勾連,可以說千絲萬縷,一刀切是不行的,單單拿下一兩個兒子也是解決不了問題,同時呢鑑於之前二阿哥胤礽的教訓,不能草草立下一個太子儲君,這樣就難免步胤礽的後塵,到時候國將不國,自己晚年難以善終。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八阿哥一黨的勢力實在不小,從六部到上書房,再到下邊的地方封疆,盤根錯節,一時是難以濾清政治的。

  • 4 # 樂樂愛收藏

    康熙皇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挺有作為的皇帝,他在生育方面的能力也是很強的,呵呵,據說他有35個兒子,20幾個女兒。女兒就不說了,最後有20幾個兒子存活下來。參與皇位繼承人爭奪的,基本上有九人,他們共分為五個派別,以長子胤禔為首聯合大學士明珠的皇長子派。以皇太子胤礽為首聯合索額圖的太子黨。三皇子胤祉為首的三爺黨,因為都是文人,所以實力很弱。這其中八爺黨實力最強,以胤禩為首,聯合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14阿哥胤禵以及侍衛額倫岱大臣阿靈阿等。還有就是四爺黨,以胤禛為首聯合年羹堯等。 因為皇太子胤礽是皇后所生,皇后因生他難產而死,所以康熙立他為太子。當了二三十年的太子,本身就有對權利的渴望,向康熙爭取更多的權利。再加上受到其他幾派的挑撥,特別是以胤禔為首的長子派。造成的康熙對胤礽立了廢,廢了立。最終還是廢了,也造成索額圖被囚至死。對於三阿哥一派文人,因為實力太弱,康熙並不放在心上。由於由於八爺派的勢力太過強大,惹得康熙都要時刻提防,怕被八阿哥奪了皇權,對胤禩採取遠離,提防的態度,對於他那一派採取了無情打擊。以四阿哥胤禛為首的四爺派,其實剛開始並沒有參與皇位之爭,而是支援太子派。後來因為太子的兩次立廢,最終也沒有確定繼承人。他才有了自己的想法,於是 他暗地裡聯絡年羹堯,在朝廷安插眼線,為自己擴充實力。胤禛為人比較狡猾,是個典型的兩面派。在父親康熙面前極盡奉承之能事,在眾人面前都表現出對皇位不感興趣,總是以“宮廷第一閒人”自居。而背地裡卻不斷地在擴充自己的實力。不排除老謀深算的胤禛將自己的兒子弘曆介紹給康熙為自己能登皇位增加籌碼。果不其然聰明伶俐,英姿瀟灑的弘曆深得康熙喜愛,很小就招進宮特別教養。養育宮中”對於康熙時代的皇孫來講是極大的“恩遇”。因此也不排除康熙因為喜愛弘曆,想讓孫子弘曆做皇帝,而選擇將皇位讓給四阿哥胤禛繼承。隨著幾個派別的爭奪,最終四爺派胤禛笑到了最後,登上了皇位

  • 5 # 茹叔敬

    當時,孝誠皇后不幸在生胤礽的時候難產而亡,康熙與孝誠皇后十分恩愛,孝誠皇后的意外身亡,使康熙悲痛不已,為了安慰愛妻的在天之靈,因此,康熙帝在第二年便立了剛剛一歲的胤礽為皇太子。皇帝將對孝誠皇后的全部感情轉移到她用生命誕育的皇子身上,然而讓她永遠想不到的是,太子兩度被廢,最終在牢獄中結束了悲苦的一生。但令康熙失望的是,胤礽的再次被立,並沒有使其反省過來,他一如從前那樣對父皇的位子虎視眈眈。胤礽再被立為皇大子後,一些官員開始向他靠攏,組成了新的太子黨,胤礽的所作所為卻還是應了中國那句俗語: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胤礽的不爭氣和諸皇子的爭奪儲位,使康熙既羞愧又氣憤以至生了重病。康熙皇帝的忍耐終於在康熙五十年十月達到了極限!!他再也不能容忍了,於是,下令審訊太子黨人,將託合齊等太子的死黨處死!!並與第二年九月底再次下令拘禁太子於鹹安宮,並在諭旨中痛責胤礽與惡小人結黨,狂疾末除,大失人心,認為:祖宗宏業斷不可付託此人,再次廢掉儲君,並對其加以囚禁。皇子們爭奪儲位鉤心鬥角,全然忘了手足之惰和父子之愛,甚至威脅到康熙的生命與安全,給年邁的康熙皇帝以很大的打擊,於是他作一個決定:下令不許大臣們再上奏立太子之事,他決心不再立太子。

  • 6 # 象眼觀天下

    二月河《康熙大帝》裡,康熙私下裡認為,應對這個問題是有辦法的,一個是“水落石出”,一個是“水漲船高”。前一個是漢朝、唐朝、明朝這種中原農耕民族建立的王朝的辦法;後一個則是匈奴人、蒙古人這種草原民族的辦法。

    “水落石出”的辦法,就是一旦老皇帝確定接班人之後,其餘的皇子就要封王、出京、就藩。藩王的權力被嚴格限制,不得參與政治、不得與地方官結交、不得干預地方政務,身邊會遍佈密探,嚴格監控藩王的一言一行,以防止他們有大逆不道的想法。漢景帝選擇了劉徹為繼承人之後,他的弟弟梁王就必須到開封一帶就藩,不能在繼續留在京城;唐朝的親王,如果不就藩,就會被御史彈劾;明朝的藩王被朝廷當豬來養,唯一的任務就是生兒子,美其名曰延續血脈——這種廢掉太子之外其餘皇子能力的辦法,就是“水落石出”的辦法。

    《漢武大帝》中的梁王劉武,儘管有竇太后的支援,也被迫出京就藩,就是為了防止他威脅太子劉徹的地位。

    明朝永樂皇帝朱棣之子,洪熙皇帝朱高熾弟弟,漢王朱高煦,封王后一直不肯出京就藩,被洪熙、宣德兩代皇帝嚴防死守。最終謀反失敗,死在了侄兒宣德皇帝手中。

    康熙明確指出,漢唐明的這種辦法可以有效防止諸王謀反、奪嫡等等,但是副作用太大,也就是宗室子孫都被養成了廢物。南明危機時刻,朝臣們甚至找不出一個合格的繼承人。所以康熙不認為這是一個好辦法。

    另一種辦法就是“水漲船高”。這其實也是蒙古人等草原民族的做法,放任諸位皇子去競爭、爭鬥,甚至內戰,最終的優勝者可以即位,而且這種優勝者必然不會是一個窩囊廢。——這種做法體現著農耕民族和草原民族的文化差異。

    死在政變之中的元英宗

    死在內戰之中的元朝泰定帝之子,無帝號。

    康熙認為,後一個辦法遠比前一個更好,當然副作用也很大,比如元朝皇位的更迭就充滿了血腥和暴力,造成國家動盪,所以康熙的做法是有限制地採用後一個辦法,諸位皇子可以競爭,但是不得使用武力。

    使用這個辦法,康熙先後淘汰了太子胤礽、直郡王胤褆、廉親王胤禩等,最終選擇了雍親王胤禛。康熙自認為這個辦法對於國家是最有利的。失敗的兒子要麼被圈禁、要麼在大義的名分下老老實實輔佐新皇帝,至少一輩子榮華富貴、不愁吃喝是沒問題的。

    康熙認為,還是後一種辦法更好,並相信自己有能力控制皇子們的爭鬥

    當然,實際過程中也存在很大問題,政治鬥爭的後遺症沒有那麼容易消失,整個雍正朝,雍正都被迫面對奪嫡鬥爭帶來的影響,而且這種方法對於康熙沒問題,它能夠很好掌控大局,但是對於能力差的帝王,根本就無法控制大局,很可能被皇子們反噬。所以雍正就定下“密詔傳位”的辦法。

    當然我們知道,無論是康熙的辦法,還是雍正的辦法,其實都無法避免皇子能力的退化。後來乾隆朝、嘉慶朝、道光朝,皇帝的選擇都不多,至於咸豐以後,根本沒得選,要麼是獨苗、要麼根本生不出兒子來。雍正的傳位密詔辦法一次也沒用上。

    康熙和雍正的辦法再好,也沒有辦法防止皇帝能力的退化,一代不如一代,是對所有封建王朝的詛咒。

  • 7 # 南柯多萌

    文韜武略成就的千古一帝康熙,將大清的皇帝都生完了,眾多兒子當中隨便揪出一個都能獨擋一面,都是一個合格的皇帝,只能說康熙的兒子太優秀了。

    九龍奪嫡其實剛開始的時候是不存在的,因為在這之前東宮大位是一直由二皇子胤礽坐鎮,是未來大清帝國未來的繼承人。 直到後來太子胤礽透過賣官鬻爵,還補國庫欠款,與康熙的妃子鄭春華偷情,而後派兵熱河兵變,這兩件事讓康熙對太子徹底死了心。

    康熙廢太子之後,眾位皇子認為這就到了自己表現的時候了,所以處處就要表現自己,只要有了表現機會的時候,那就不遺餘力的費勁一切心思的想要抓住。康熙也遲遲不公開太子人選,九龍奪嫡這才拉開帷幕

    面對九龍奪嫡的局勢愈演愈烈,康熙為什麼會束手無策呢?

    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康熙在位時間長,兒子也多,九龍奪嫡參與的皇子太多,這是直接原因。

    2、西北局勢進一步惡化,此刻宣佈儲君,定會不打自亂。

  • 8 # 陳小皮

    當了皇帝,站在權力的巔峰,很難一輩子都做一個好皇帝,也許康熙年輕時候有宏圖偉志,有遠大抱負,但是人老了都會犯糊塗,就像一代梟雄李世民,年輕時候多麼厲害,老了竟然迷戀長生,天天吃丹藥,死於汞中毒,康熙也不能避免這種錯誤,老了的康熙在決定後繼者的問題上也是受人蠱惑,左右為難,正是康熙的優柔寡斷,才造就了後來的九龍奪嫡,但是康熙在世時候,是沒有預見後來的九龍奪嫡的!

  • 9 # 張明揚不說話

    康熙時代所謂“九龍奪嫡”其實多少有些名不副實,雖說號稱有九個兒子參與奪嫡之爭:大阿哥胤禔、二阿哥(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

    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但是,真正有可能性成為儲君的也就是胤礽、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禵這四個人。

    大阿哥胤禔出局相對早,康熙四十七年便被康熙削爵囚禁;三阿哥胤祉專攻編書和文學,對儲位之爭基本造成不了啥威脅;九阿哥十阿哥都是八阿哥的“跟班”,只能是是作為“配角”參與了儲位之爭;十三阿哥則是四阿哥的班底,也是配角。

    “九龍奪嫡”有些誇張,但儘管對於康熙而言,他之所以對晚年的儲位之爭“束手無策”,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出色的兒子太多,的確很難去選。即使不考慮後來被廢掉的太子胤礽,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禵這三個兒子都可謂“人中龍鳳”,客觀上說都有帝王之才,哪一個即位都有很大可能做一番事業出來。康熙面臨的煩惱恰恰與乾隆晚年選儲君時的情境和煩惱完全相反,乾隆活著的幾個兒子裡都沒有特別出色的,嘉慶也是靠矮子裡挑將軍才上位的。

    第二個原因,和康熙對太子胤礽的糾結感情也很有關係。康熙無疑是喜歡胤礽的,但知子莫若父,也很明白這位太子無論從德行還是從才能而言都未必配得上太子這個位置,和其他幾個兒子的綜合呢你有差距,康熙在感性上想保住胤礽的太子之位,在理性上又想換掉他,廢了再立,立了再廢,在太子身上浪費太多時間和精力。

    第三個原因,康熙可能是出於鍛鍊皇子們辦事能力的考慮,讓多位皇子擔任了權力很大的實職,也讓皇子們有機會搭建成勢力龐大的“奪位集團”。比如八阿哥,身邊就聚攏了很多康熙朝的重臣,也就是著名的“八爺黨”。諸如“八爺黨”這些朋黨集團的入局,讓康熙面臨的“九龍奪嫡”情況更為複雜,更難處理。

  • 10 # 西堤讀文史

    說康熙帝對九子奪嫡束手無策,一方面恐怕是沒認真讀過清朝的歷史,另一方面恐怕是太小瞧康熙帝了。

    咱們就說說奪嫡最激烈的八爺黨,就被康熙帝狠狠地打壓下去了了。怎麼能說康熙帝束手無策呢?

    九子奪嫡,看起來像是在說九個皇子競爭皇位,實際上核心人物只有五位,而後期的老四和老十四奪嫡的時候,康熙已經病重,況且康熙已經為儲君雍正做了萬全的準備了。

    九子奪嫡最激烈的,是老大,老二,老八。

    老大奪嫡的時候,太子還在位,所以他搞了一些上不了檯面的事,包括在太子東宮搞魘鎮,包括太子被廢的時候說要替康熙殺了太子。

    老大作為庶子,之所以敢有野心奪嫡,無非兩個原因,一則是他母親家族的明珠作為宰相,對他的支援,二則是他有些戰功。但是從老大做的這些事上來看,此人有勇無謀,敗了也是意料中的事。

    關鍵的是老八這個人,從太子被廢以後,康熙帝一直沒有復立太子,他就認為時機已到,開始顯示八爺黨的實力。

    此時八爺黨實力有多大呢?

    皇子裡面,包括奪嫡失敗的老大,其他幾個有實力的皇子老九老十老十四,都是支援老八的。朝廷裡的百官呢?皇親國戚裡面,因為黨爭失敗的明珠家,富察家,號稱佟半朝的佟國維佟家,這些大家族都支援老八。光一個佟國維家支援老八就已經非同小可了,還有一幫滿漢大臣也支援老八。

    這麼大的勢力,你說康熙能不警覺?能放心的下麼?老八如果真的當了太子,做了儲君,恐怕整個朝廷都會成了老八的,康熙只好提前退休了。

    所以康熙藉著重新議舉太子的機會,讓八爺黨的勢力浮出水面,藉機會一舉壓制了八爺黨,老八也被降為了閒散旗人。

    我甚至懷疑,康熙之所以在沉寂很久之後,終於把重立太子的事提上臺面,就是為了引蛇出洞,把八爺黨搞散。太子被廢以後,康熙久久不提復立太子的事,而且下嚴旨說,誰敢提立太子的事,殺無赦。在此期間,八爺黨搞的小動作實在太多,康熙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等到八爺黨被搞得樹倒猢猻散以後,康熙又把利用完的太子給廢了。

    康熙帝如此高明的手段,怎麼像是對九子奪嫡束手無策呢?

    自從打掉八爺黨以後,有機會奪嫡的,也就一個老四和老十四了。但是我們再看康熙帝的佈局。

    他把佟家唯一不支援八爺黨的隆科多弄到九門提督的位置上去,把老四的人年羹堯弄到川陝總督的位置上去,透過糧草後勤的轉運,鉗制帶領西北大軍的老十四。

    我們看年羹堯這個人,康熙末年就是川陝總督了,而此時的雍正還在雍王府蟄伏呢。就算他不是雍正的人,至少他也是康熙的人。

    隆科多上去,是為了防範京城裡八爺黨乘勢作亂,年羹堯上去是為了鉗制老十四手裡的大軍。

    此時老八老大等人,已經沒有任何奪嫡的可能了,康熙唯一的擔心就是老十四啊。

    康熙臨死都還做了完全的準備,保證接位的人萬無一失。

    這麼高明的手段,我看比朱元璋給他那個皇太孫朱允炆安排的都好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沙姆解放組織指揮官被擊斃,敘利亞伊德利卜總攻將要結束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