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遼寧盤錦管燈
-
2 # 軍武資料庫
不請自來
關於蘇聯在二戰時期的單兵反坦克能力一直是讓人詬病的。
除了反坦克手雷就是燃燒彈。除了這兩種,還有一種就是14.5毫米反坦克槍。
就是它
不過這東西也就是打打二號坦克那種還行,像德國後期的虎式豹式坦克,這種槍是完全不夠看的,所以可憐的蘇聯步兵就只能肉搏坦克。
在這方面蘇聯有自己的方法,比如這東西。
152毫米自行火炮,被稱為動物殺手。被這種炮的炮彈擊中的話,坦克會被直接炸成碎片。
不過戰鬥民族對於火炮的口徑不會滿足的。所以又有了這東西
就在這樣大口徑的碾壓下,裝甲部隊漸漸抵抗不住蘇聯的戰車了。
而88炮這種東西數量十分笨重,難以適應靈活的反坦克需求,所以德國最終被迫設計出一種單兵反坦克武器。
他就是鐵拳。也有一種稱呼是反坦克榴彈發射器。W君更喜歡前者。
這個東西其實不是我們現在的火箭筒,而是一種小型的預裝填無後坐力炮。
由於沒有火箭動力,所以鐵拳的發射距離很近,大概是在80米左右。而且還是一次性的。
由於這種東西操作簡單,威力也很大,聚能破甲彈頭可以在30度傾角的情況下擊穿200毫米的裝甲。
而鐵拳出來不久,德國又研製出了能夠重複使用的火箭筒。
那就是坦克殺手
蘇聯的坦克部隊對這種東西感到十分的頭疼。1945年,德國最終投降,蘇聯就找來了一些德國的火箭筒,自己研發製造了。
沒過多久,RPG就出現了。
在設計上,蘇聯也採用了聚能破甲彈,和美國巴祖卡以及坦克殺手不同的地方是,RPG是超口徑的,而後兩者是等口徑。只在威力方面,RPG的威力會更大。
RPG是Rocket-propelled grenade的縮寫,意思是火箭推進榴彈。
RPG最著名的型號就是RPG-7了。
它不止能反坦克,還能發射反步兵的榴彈。
這款武器在各種國家廣泛流傳,可以說是用的最多的火箭筒了。
但是RPG-7也有缺點,第一個就是頭重腳輕容易受到風的影響,第二個在於沒有串聯戰鬥部,所以無法對付反應裝甲。
-
3 # 新一代11
俄式拳擊有以下幾大特點:
一. 發力科學 很多俄國拳手的重拳幾乎都是輕描淡寫之間打出來的 但威力卻很驚人!代表人物:茨尤 戈洛夫金 這樣的發力能讓俄國熊們輕鬆的打出重拳但又不耗體力 並能持續施壓
二 特色的節奏感 俄式拳手很少見那種速度超人 但他們的節奏很有特色 並依靠大量的腰部晃動 代表人物:茨尤 小黃毛
三 漂亮的前手 極強的控制力 跟第二點相輔相成 俄羅斯拳手的拳臺控制力都是一流的!
“美式拳擊” 單單本身 就有偽命題的嫌疑。因為美華人種多 民族多 包容性強 所以一直沒有統一的打法!看看泰森 倫納德 瓊斯 福爾曼 阿里 弗雷澤 霍亞 等等等等 這些拳王都是美華人 但卻沒有那兩個風格完全一致!
側面也說明了美華人對個性的包容性
總體來說 兩國拳擊都很厲害 但個人感覺美式對身體素質的要求更高 看看那些美國拳王 十有八九都是萬里挑一的天生好身體 或天生神力 或快如閃電 相比之下 俄華人的身體素質就太普通了
-
4 # 王司徒軍武百科
RPG是現代重要的步兵反裝甲、反工事武器,關於它的設計自二戰末期就已經開始了,主要的參考物件是德國的幾款反坦克武器,如“鐵拳”、“坦克殺手”,以及美國的“巴祖卡”火箭筒。
或者我們可以連一條脈絡,美國發明瞭“巴祖卡”,德國透過巴祖卡製造了“鐵拳”和“坦克殺手”,之後蘇聯又整合了三者的長處,繼而開發出了自己的RPG。
美國火箭專家、液體火箭發明者、現代火箭之父羅伯特·哈金斯·戈達德(Robert Hutchings Goddard)是最早的火箭筒先驅,他設計了很多火箭,並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開始了火箭軍事化應用方面的設計,並將研究方向首次放到了較為輕型的“單兵步兵裝備”上。
上圖.戈達德博士
戈達德設計出了一門長達1.68米,重3.4公斤的輕型火箭筒,還開發了一種510mm長,3.63公斤的專用火箭彈。在阿伯丁武器試驗場的試射中,戈達德火箭筒射出了685.8米的成績。
上圖.戈達德博士設計的火箭筒
不過,此時已經是1918年了,11月時德軍宣佈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戈達德的新武器不僅喪失了本該大顯身手的舞臺,更失卻了繼續開發下去的動力。
上圖.1918年版的戈達德火箭筒
但美國的火箭筒專案並沒有就這樣結束,1939年,曾在阿伯丁試驗場任職講師的陸軍上校萊斯利·阿爾弗雷德·斯金奈(Leslie Alfred Skinner)接到了軍械部的調令,將他從夏威夷基地重新調回執行“秘密工作”,這是一個關於“利用火箭作為武器使用”的計劃,陸軍軍械部希望藉助斯金奈豐富的裝備知識,以評估和嘗試開發這種新概念武器,他們的大致意思是,透過火箭向目標投擲一枚反坦克手榴彈。
上圖.斯金奈
半路上,斯金奈被派往馬里蘭州,成為克拉倫斯·N·希克曼領導下的火箭實驗室工程師,開始了小型化火箭系統的研究。1940年12月,斯金奈繪製出了第一個工程草圖,這是一個肩扛式的管狀火箭發射器,採用了類似無後坐力炮的設計,火箭彈在管內進行發射。
當年最大的問題是火箭彈的殺傷意義,這種武器如果只是單純的飛出去轟炸敵人,那麼它的實用性還不如一門曲射的迫擊炮,過小的裝藥讓火箭彈對裝甲目標根本發揮不出威力。
上圖.空心聚能裝藥的反裝甲原理
不過這時候軍械部得到了一個好東西,他們為了開發反坦克槍彈,從瑞士移民學者Henry Mohaupt手中搞到了“空心聚能裝藥技術”,Henry Mohaupt為美國陸軍設計了M10反坦克榴彈,這成為那個年代美軍重要的反坦克武器專案。
上圖.M10縮水版的M9反裝甲榴彈
美國陸軍開發的M10反坦克榴彈並不好用,HEAT雖然好,但它重達1.8公斤,根本不能打多遠,只能讓人去接近並掛在坦克上面使用。無可奈何的美軍只好轉而開發輕量版的M9型,M10被當做雞肋扔到了一邊。
正在開發火箭筒的斯金奈看到這東西后,簡直覺得天上掉下餡兒餅——他有成熟的發射系統和尾翼穩定彈體方案,陸軍的M10榴彈的戰鬥部從尺寸到質量都與自己的火箭彈超級契合,而且HEAT無視彈丸速度的破甲特性,完美的解決了火箭彈威力的問題。
斯金奈之後將發射器設計工作交給了海軍的愛德華·厄爾(Edward Uhl)上尉幫忙,他自己則全情投入了火箭彈的設計中。愛德華·厄爾從一堆廢棄物中找到了幾根鋼管,焊接出了第一個火箭筒管,然後用一副衣架製造了瞄具。而斯金納則將一箇舊滅火器罐改造成了火箭外殼,當融合進M10的戰鬥部後,第一挺實用型的肩扛式火箭筒工程原型就這樣誕生了。
1942年5月,兩人扛著這門炮進入了阿伯丁的試驗場,軍械發展部負責人馬庫斯·巴恩斯准將當時剛巧路過,他看到了斯金奈與厄爾正在炮擊坦克,火箭筒發出了巨大的呼嘯和火焰。巴恩斯湊上去問斯金奈他們在幹什麼,於是他也得到了試射的機會,並且一炮就轟掉了一輛坦克。
無語的沉默後,被巴恩斯喚來的高官們接管了火箭筒,他們試射完了全部的彈藥,包括十幾枚假彈。僅僅就在當天,美軍停掉了幾乎全部的反裝甲武器專案,然後勒令把這根能反坦克的管子趕緊生產出來,馬上送上戰場。
於是呼,斯金奈火箭筒眨眼就成了美軍制式武器,通用電氣也在當天簽署了30天生產5000門的訂單,M1火箭筒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快的武器開發-生產合同。
10月時,北非的美軍得到並使用了這些武器,他們甚至沒有經過訓練,卻打得德軍坦克聞風喪膽。之後美軍對盟軍公佈了火箭筒技術,並且將之列入“租借法案”的武器援助清單。
上圖.樂器巴祖卡
隨著M1型火箭筒在盟軍中快速蔓延,它一時之間收穫了大量的好評,繼而也得到了許多亂七八糟的名稱,比如“約翰的大XX”。為了阻止士兵們愈演愈烈開車行為,美軍最後選擇將“巴祖卡”(Bazooka)這個來自樂器的外號推廣並固定了下來。
實際上正是因為“巴祖卡”的出現讓德華人找到了靈感,繼而仿製和發揚了火箭筒武器。二戰期間的德軍對單兵反坦克武器相當看重,它們幾乎毫無遺漏的設計和複製了對手們全部的相關裝備,連蘇軍的“莫洛托夫雞尾酒”都不放過,火箭筒這麼特殊的反裝甲武器當然不會被忽略掉。
“巴祖卡”在坦克與重炮成群的蘇軍中並沒有蕩起太大的漣漪,但德軍卻關注上了這款武器,北非和蘇德戰場上繳獲的“巴祖卡”被送到了德國國內,德華人沒多久就弄清了空心聚能裝藥的秘密,並研製出了RPzb43/54型反坦克火箭筒。
RPzb43/54口徑比“巴祖卡”要大,德華人不知是出於什麼心態,在這款火箭筒上也使用了88mm的口徑。除此之外,RPzb43/54與“巴祖卡”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因為德華人的火箭彈技術不過關,配套的RP.G.4322火箭彈燃燒延遲較大,這樣很容易令RPzb43的發射者被尾焰毀容,所以1943年後續開發的RPzb54型增加了護盾。
如果沒有護盾板,那麼發射RPzb43時最好佩戴上防毒面具再操作這支武器,而且這樣還可以避免吸入其固體燃料的毒煙,要知道RPzb43/54的煙霧不是一般的濃稠。如果可能的話,連石棉手套也最好也一併佩戴,很燒手的。
這種放大的德國版“巴祖卡”被被稱為“坦克殺手”,它光發射筒就長1米8,重約10公斤,炮彈重3.25公斤,德軍開發了好幾種炮彈,最遠的射程可以接近200米,傾斜破甲深度160mm,當時蘇軍的坦克完全擋不住它的炮擊。
但“坦克殺手”作為重複使用的火箭筒,開發的速度並不快,1944年它才磕磕碰碰的真正投入實戰,而且它的發射藥型別居然還分夏季和冬季。
正在“坦克殺手”研究的同時,透過吸收“巴祖卡”技術,HASAG公司為德國陸軍送上了一份新武器樣品——“Panzerfaust klein”型反坦克武器,他迅速引起了德軍的極大關注。
“Panzerfaust klein”又被暱稱為“小夥子”(Gretchen),它並不能算“火箭筒”,只是個簡易榴彈發射器;其戰鬥全重3.2公斤,戰鬥部重1.5公斤,內部填充了400克梯黑炸藥,而發射管裡則裝填了54克的發射藥。HASAG公司聲稱它能在40米(實際30米)的距離上攻破140mm的裝甲板。
“Gretchen”在1943年7月通過了德軍的定型,投產型號以“Panzerfaust 30”的名字生產。這種武器結構簡單而廉價,就是個火藥燃氣噴射榴彈的簡易無後坐力炮,一次性用完即扔。德軍將這種武器作為救命稻草大量生產,最高峰時僅1個月就製造了20萬支。
“Panzerfaust 30”只有30米射程,比扔手榴彈也強不了多少,而且這種武器還需要夾在腋窩下發射,無形中增加了人員的傷亡率。所以德軍後來開發了能打得更遠、破甲深度更大的型號,比如能打60米的,就叫“Panzerfaust 60”,能打100米的,就叫“Panzerfaust 100”,穿甲能力也從140mm提到了220mm。
後期德國還試圖開發150米和250米射程的“Panzerfaust”,但這些鐵拳都因為戰爭的結束沒有完成。
“鐵拳”總體來說還是相當成功的,距離是近了點,可當時美、蘇軍並沒有什麼坦克能抵禦它的直擊。它的效率也超過反坦克手榴彈、簡易燃燒瓶和不靠譜的反坦克槍,還遠比戰防炮、反坦克炮要靈敏。一時之間,美、蘇軍被“鐵拳”轟得猝不及防、頭破血流。
吃了虧的蘇軍也對德軍的新武器產生了點興趣,對繳獲的“鐵拳”進行了研究,但很快就不再關注。當時的蘇軍已經處於大反攻階段,“鐵拳”這種更適合單兵防禦的武器不太適合,再加上各個工廠的產能已經塞到了極限,根本沒功夫也沒閒心再去生產一種反坦克武器。
生產仿製雖然滯後了,但不代表蘇聯就真的對新武器充耳不聞,實際上他們有更多的打算,尤其是見識過德國坦克的重甲後,蘇軍對現有的反裝甲武器賦予了更高的期盼,而無論是“巴祖卡”還是“鐵拳”、“坦克殺手”,要麼太低效,要麼太粗糙,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這是蘇軍無法容忍的。
從1944年開始,蘇聯終於開始了大規模的反坦克武器試驗,“巴祖卡”、“鐵拳”、“坦克殺手”都被拉到試驗場上進行分析。蘇軍的理念很簡單,將三者的長處合為一體,那麼便有了最好的火箭筒。
負責蘇聯火箭筒設計的是喬治·帕夫洛維奇·洛明斯基(George P.Lominskiy),他們放棄了“鐵拳”的一次性設計,同時又對“坦克殺手”巨大的重量不滿,“巴祖卡”口徑太小,對未來的重灌甲肯定構不成威脅,那麼整合起來,蘇聯的火箭筒應該是:有巴祖卡的便攜性,可使用不同的大威力彈藥,使用鐵拳那樣的超口徑彈藥,還要能輕鬆簡單的裝填。
新型火箭筒在1944年內完成了設計和樣品的試製,蘇軍最初給它的名字是“LPG-44”,但很快就改成了“RPG-1”。
這種新型火箭筒採用了30mm的發射口徑,彈藥是更大的超口徑彈藥,扳機式肩扛發射,全重3.6公斤,空重2公斤,長1米,只能射出75米遠的攻擊範圍。蘇軍認為火箭彈這種武器並不精準,打遠了沒有絲毫的意義,還佔用重量,無端增大了發射筒的厚度,所以75米射程已經很好了,再遠不如讓重型火炮來說話。
不過,由於當年蘇聯科學技術上的短板,RPG-1雖然早早的成型了,卻一直沒敢大規模的用出去,連裝備部隊都不敢。原因主要出在蘇式空心裝藥的穿甲能力和火帽故障上,隨後還發現了推進劑也有問題,溫度變化會大幅度的影響發射效能,總而言之RPG-1的可靠性很差,狀況連連,以至於研究從1944年持續到1948年,最終被新開發的RPG-2取代。
雖然計劃失敗了,但RPG-1卻是個實實在在的奠基者,今天的RPG經典構型即源於RPG-1,與其說它是第一代RPG,倒不如說它是初號技術工程樣機。
RPG-2其實是RPG-1的並行專案,它取材了RPG-1的一些經驗,沒有等其完全結束研究工作便開始了獨立開發,隨後RPG-1的成品還與RPG-2的試驗品進行了對比測試。正是這場測試毀掉了RPG-1,蘇軍認為RPG-2已經很完美了,所以RPG-1的研究可以先暫停,集中力量一起將RPG-2變得更完美,結果這一停就是永遠。
GSKB-30設計局在1948年將全部的相關研究精力投入到RPG-2的研究之上,美軍當時已經推出了88.9mm的“超級巴祖卡”,這令蘇聯高層相當期待看到自家火箭筒的良好表現。
1949年,RPG-2的成品推出,它改用了40mm的發射口徑,使用82mm的PG-2超口徑火箭彈,全長比RPG-1多了20釐米,全重4.67公斤,空重2.89公斤,PG-2彈重1.8公斤,射程提高到了150米,能打穿200mm的均質軋製鋼板(RHA),可靠性上更是比RPG-1高一大截。
北韓戰爭以後,RPG-2得到了蘇軍的大量應用,同時也被援助給了許多同陣營國家,包括中國在內都獲得了RPG-2的生產技術和許可證。在隨後的世界衝突中,RPG-2的身影無數次的出現,不過由於被仿製的特別多,它們的名字也都不一樣。比如中國稱其56式40火,南斯拉夫叫M57,越南稱B40,捷克叫P-27,埃及叫PG-7,相當之多。
再之後,世界坦克裝甲車輛的發展異常迅速,RPG-2的反裝甲能力還沒過60年代便已經孱弱不堪,淪為直射榴彈發射器,所以蘇聯很快就順勢推出了RPG-4火箭筒。
不過還沒等到它大規模裝備,RPG-2的直系後代RPG-7便被推出了。各種方面都更優秀的RPG-7在1961年被蘇軍裝備,它被認為是RPG系統中最經典,也影響最廣泛的一型。
在後續的發展中,RPG-7具備了串聯戰鬥部、溫壓彈戰鬥部、殺爆彈等多種彈型,真正成為了多功能的步兵戰鬥武器,也成為美軍後來幾十年最咬牙切齒的裝備。
這便是RPG的由來,至於後面的發展,我想完全不必寫了,因為到RPG-7這裡時,神教已經足夠輝煌,沒有什麼是一顆RPG不能解決的……
回覆列表
RPG是蘇聯改進德國鐵拳發射器的一個型號,專門攻擊坦克,知道今天還在戰場上使用,二戰臨近尾聲的時候,蘇聯得到了鐵拳為代表的反坦克技術,他們如獲至寶,並對鐵拳刮目相看,成為蘇制RPG的藍本,首先,生產出RPG 2,後來又有了著名的RPG 7,與鐵拳不同,RPG不是一次性的,可以重複裝藥,而且威力更大,和早期和許多早期的型別一樣,RPG也是靠彈頭實現殺傷的,憑藉空間裝要技術摧毀目標,射手扛著發射器,瞄準目標,只需扣動板機,就可以實現精確的連鎖反應,第一,火箭助推器把彈頭以每秒110米的的速度打出去,另一級火箭點火,炮彈脫離發射器之後,穩定尾翼張開,炮彈在空中旋轉,穩定姿態,衝向目標,彈頭擊中目標破碎,金屬錐形孔周圍的炸藥點燃,致命的噴射流打竄裝甲,打進坦克內部,造成人員傷亡,引爆車載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