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武陵風瀟湘雨

    航天員登陸月球后,人們知道月球表面是一片荒涼的沙漠,只有無盡的太空塵埃。不過,登陸月球后一些鮮少為人知的發現,反而使科學家對於月球的起源更加迷惑。目前,科學家對於月球的瞭解已超越當年未登陸月球前的想象,這些新發現的證據可以使人們開啟新的思維,重新認識與思考自己與生命的起源。令人驚異的巧合自古以來,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們都曾觀察過月球。月亮的圓缺盈虧,除了是詩人吟誦的物件外,更是農民耕作時的參考指標,中國的農曆就是以月亮執行週期二十八天為基礎的歷法。很久以前,人們就發現一個很有趣的事實,月亮老是用同一面對著人們。這是為什麼呢?經過長期的觀察,人們發現月亮會自轉,而自轉的週期剛剛好跟他繞著地球轉的週期是一樣的。所以不管月球跑到哪裡,人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都是同一面。人們還注意到,月球的大小跟太陽看起來是一樣大的。後來天文學家發現,太陽距離地球的距離剛剛好是月球距離地球的395倍,而太陽的直徑也剛剛好是月球的395倍,所以在地面上看到的月亮就恰好跟太陽一樣大。科學家們發現,月球是一個異乎尋常的天體,它比自然天體的衛星大得多。請看下列資料,地球直徑12756公里,月球的直徑3467公里,為地球直徑的27%。火星直徑6787公里,有兩個衛星,大的一個直徑23公里,是火星的0。34%。木星直徑14。28萬公里,有13個衛星,最大的一個直徑5000公里,是木星的3。5%。土星直徑12萬公里,有23個衛星,最大的一個直徑4500公里,是土星的3。75%。其他行星的衛星,直徑都沒有超過母星的5%,但是月球卻達到27%,這表明月球不是一般的天體。而且,月球不是繞地球旋轉,而是伴著地球對轉。其反常軸向自旋,速度非常之快,遠遠快於大孝距離與其類似的行星所應有的速度。一般天然衛星的軌道都是橢圓的,而月球軌道卻是圓形的,根據常識,只有人造地球衛星的軌道是圓的。月亮與同樣大小的行星相比,密度要小得多。預示它不同於其他行星,它內部可能是空的。地球對月球的引力遠遠小於太陽對月球的引力,但月球卻沒有被太陽吸引過去而仍留在地球的軌道上。如果月球是一顆宇宙中的天然星體,那麼它一進入太陽系就會被個大無比的木星吸引過去而不會跑到地球身邊。所以,很難想象月球是在宇宙中自然形成的。地球屬於類地行星,而類地行星除地球外,其他的都無衛星。也就是說月球不是地球的衛星,它更象人造天體。這些令人驚異的巧合使得天文學家開始思考一個問題,月球是天然形成的嗎?登陸月球后的新發現比地球岩石更古老的月岩阿波羅號宇宙飛船1969年登陸月球后,科學家不再只能遠遠望著月球了,航天員在月球表面上採集岩石標本,放置許多的測試儀器,對於月球的結構可以收集更深入的資料做分析。從採集到的岩石做年代分析後發現,月球的岩石非常古老,有許多岩石的年代超過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根據統計99%的月岩年齡超過地球上90%的古老岩石,計算出的年代是43億年到46億年之前。而月表土壤的年代也非常古老,有些甚至比月岩的時間還提前10億年。月震實驗:月球是空心的月震的實驗也許可以說明月球的結構。登陸月球的航天員要出發回到地球之前,會駕駛登月小艇飛離月球表面,與返回地球的太空艙結合後,登月小艇便被拋棄至月球表面。設定在72公里外的月震儀測得月球表面的震動,這個振動持續超過15分鐘,就像用錘子用力敲擊大鐘一樣,振動持續很長時間才慢慢消失。舉個例子,當人們用力敲擊一個空心鐵球時,它會發出嗡嗡而持續的振動,而敲擊實心鐵球的時候,只會聽到短暫的振動。這個持續振動的現象讓科學家開始設想月球是否是空心的。另外,一個實心的物體遭受撞擊時,可以測出兩種波,一種是縱波,一種是表面波,而空心的物體只能測到表面波。縱波是一種穿透波,可以穿透物體,由表面的一邊經過物體中心傳導到另一邊。表面波如同它的名字一樣,只能在極淺的表面傳遞。但是,放置在月球上的月震儀,經過長時間的記錄,都沒有記錄到縱波,全部都是表面波。根據這個現象,科學家非常驚訝地發現:月球是空心的!包著金屬殼的月球人們看月亮都會看到有一塊塊黑影子,這就是科學家所稱的黑影區。當航天員拿起他們的電動鑽想在那兒鑽一個洞時,他們發現很費力。仔細地分析此類區域的地表組成成分,發現大部分是硬度很高、用來建造宇宙飛船的鈦金屬。所以,月球的整體構造可以說就像是一個空心的金屬球。這個發現讓一個長久以來困惑專家的問題有了解答。月球上的隕石坑數量非常多,不過奇怪的是,這些坑洞都相當的淺。科學家推算一顆直徑16公里的小行星以每小時5萬公里的速度撞毀在地球上,將會造成一個直徑四到五倍深的大坑,也就是應該有64—80公里深。然而在月球表面最深的一個加格林隕石坑,它的直徑將近300公里,深度卻只有6。4公里。如果科學家的計算無誤,造成這個坑的隕石如撞在地球上,將會造成至少1200公里深的大坑!科學猜想:月球是人造的那麼,是誰有這樣大的本領製造了月球呢?持“月球製造”說的人認為是史前人。他們說,早在人類歷史之前地球上就生活著史前人。史前人擁有極高的科技文明,他們為了某種需要而製造了月球。曾有兩位蘇聯的科學家提出大膽假說,認為月球是外表經過改裝後中空的宇宙飛船。這個假設很大膽,也引起不少的爭論,現在大部分科學家仍然不敢承認這個理論。然而不爭的事實是,月球的的確確不像是天然形成的。科學家還發現,月球面對地球的一面是相當光滑的,幾大月海都是在月球的正面,背面則是密密麻麻的環型山。難怪月球能以非常高的效率反射太Sunny,在夜晚的天空發亮。如果將時光倒回遠古月球剛剛成型之時,光滑的月表沒有被隕石攻擊的坑坑疤疤,中秋節夜晚的月光一定比現在更皎潔。此外,還有人認為月球以光滑的一面面對地球,而以粗糙的一面背對地球是為了地球的照明。創造一顆類似自然的星體,利用它表面的反射能力照明地球,這個想法很符合環保概念,因為不需要發電製造大量的汙染;這個想法也很聰明,因為它能一次照亮整個地球黑暗的一面。雖然這是個很不可思議的想法,不過卻也不無可能吧!如果現代科技發展到這樣的程度,人們會不會這樣做?目前科學家不能解釋、不敢承認的事情,當人們放開思想並懂得用理智去分析,就會發現很多難以解釋的現象其實非常簡單。以科學家發現的證據早已透露出月球形成的不尋常之處,為什麼沒有引起科學界的重視,進一步探討呢?因為史前人類的存在,可以說是科學家的禁忌,大部分的科學家研究的證據不管多麼充分,理論多麼正確,一遇上與進化論相反的觀點時,誰也不敢提出來了。求“真”的精神應該是科學研究裡的最高原則,如果現代人能跳出前人思想的框框,不難想象有許多的科學研究將有一個非常迅速的飛躍。那麼,是誰有這樣大的本領製造了月球呢?持“月球製造”說的人認為是史前人。他們說,早在人類歷史之前,地球上就生活著史前人。史前人擁有極高的科技文明,是他們為了某種需要而製造了月球。月球是是外星人制造的?迄今為止,並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明“史前人”的確曾經存在過,因此“史前人”造月的觀點被絕大多數科學家所懷疑。相比之下,有關外星人造月球的說法就有一定的市場了。最先把月球與外星人聯絡在一起的,是蘇聯著名科學家瓦西里,他指出:“月球可能是外星人的宇航站。月球是空心的,在它的表層下存在一個極為先進的文明世界。”瓦西里不但語出驚人,而且“證據”十足:美國阿波羅號飛船登月時,有一次,登月艙突然失控墜毀在月球表面,當時,設定在離墜落點72公里處的地震記錄儀,記錄到了持續15分鐘的震盪聲;在“阿波羅”12號登月時,碰撞月球發出的回聲竟持續了四個多小時,而如果月球是實心的話,這種聲音只能持續一分鐘左右;月球的月震,震級很弱,但震動持續的時間卻很長……但是,即便月球是空心的,也不能據此認定月球就是外星人制造的。於是瓦西里的擁躉又找出了其他的新證據:蘇聯探月船月神九號1966年2月4日登陸月球背面時拍攝到兩排距離相等的塔狀結構物,“它們形成了很強的日光反射,很像跑道旁的標記號”……美國軌道二號探月船1966年11月20日在月球背面的高空上拍攝到數個以幾何形式排列的金字塔形的結構物,顏色比周圍巖石和土壤要淡得多,顯然不是自然物……有關月球上發現不明飛行物的訊息,更是把月球與外星人聯絡到了一起:阿波羅飛船1968年在調查將來的登月地點時,遇到一個巨大的、約l0平方英里的大“幽浮”,但在繞行第二圈時,這個“幽浮”卻消失了……1969年,阿波羅飛船載人登月時,宇航員艾德華突然發現了兩個“幽浮,它們以極快的速度從前方飛過後消失,數秒鐘後又出現了……紛紛紜紜的有關月球與外星人相聯絡的訊息,讓人迷惑,於是有些人就提出:月球很可能不是地球的自然衛星,而是一顆某種智慧生物(外星人)製造的類星體,是外星人用來監視地球人活動的“空間站”。這不是痴人說夢,因為持上面觀點的人中有大多都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

  • 2 # Tonyphotograph

    我覺得這個無需回答。月亮肯定比我們知道的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產生的時間更靠前很久很久。我們也無需糾結他什麼時候產生的,只需要欣賞它的美即可。

  • 3 # 破壁機資深銷售經理

    傳說月亮裡有一顆高五百丈的月桂樹。漢朝時有個叫吳剛的人,醉心於仙道而不專心於學習,被貶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隨砍隨合,後世因而得以見到吳剛在月中無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歷史上有關月球起源的假說,大致可歸納為共振 潮汐分裂說、同源說、浮獲說和撞擊成因說共4種類型。

  • 4 # 雨夜構想

    月亮,自古以來人們就對它充滿了好奇。自從人類有歷史記載以來,月亮就是人類最為好奇的天體之一。對月亮的好奇心從來就沒變過,只有越來越強。

    各種關於月亮的傳說,故事,記載,層出不窮。人們對月亮的好奇心從來就沒減退過。

    對與月亮的歷史,有人說比地球還久遠,有人說是外星人基地,有人說是空心的,還有人說是宇宙飛船。到底是什麼。好像沒有人有具體的答案。但我們可以從這些傳說中分析一下,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肯定是巧合。 月亮的歷史到底有多久,好像我們都沒有具體答案。

    話說很久以前,有一對夫妻感情很好,男耕女織,相敬如賓。男子英俊善射。每天去山裡打獵,由於射箭極其精準,每天打獵都收穫頗豐,女子漂亮賢惠。操持家務井井有條。小兩口的小日子過得甜蜜紅火。拿現在的話說就是小康生活了。

    有一天男子進山打獵,什麼獵物都沒打到,都已經很晚了才回家。到家以後告訴女子沒打到獵物的原因。原來男子進山以後就遇到了一位仙人,仙人說和他有緣就給了他一顆丹藥。告訴他這顆丹藥吃了以後就可以飛到月亮上去。所以這一天男子都沒心思打獵。就考慮這丹藥應該怎麼辦了。這麼晚才回家都是因為這顆藥的原因。

    女子聽了男子的話。也沒問清楚這藥該怎麼吃,什麼時候吃。安慰了幾句就把藥放起來了。日子繼續過著。可女子每天都鬱鬱不樂。她總想著那顆藥。有一天男子去打獵了。女子在家自己吃了那顆藥,結果她自己飛上了月亮。到了月亮上一看,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好啊。一座宮殿。一隻兔子,一棵樹,還有一個人好像叫吳剛。女子一看傻眼了,心想還不如我在凡間的家呢。這個鬱悶啊,宮殿沒名。就起個名叫廣寒宮吧!這地方這麼清冷寂寞,廣寒宮還真貼切。

    就這個傳說來看,這是神話傳說,也就是說月亮在上古時期就已經有了。那時候還沒有正經的文字記載。看來月亮很久以前就和地球一同存在了。目前看來我們沒有證據證明月亮的歷史比地球還久遠。

    近代以來,人類終於登上了這個我們每晚仰望的天體。一探月球的真面目。那個米華人還把他們的國旗也插在了月球表面。好像在宣示著什麼是的。其實他不知道,我們的人比他早上去好幾千年呢!他們就是不低調。後來很多新聞說他造假,說他根本就沒有上過月球。都是糊弄人的。 近幾年來,天朝連續發射多個探測器,飛船,空間站。馬上就要登陸月球,這回讓他們看看天朝怎麼開發月球的。到時候多蓋點房子,沒事了咱們也去月球溜達一圈。度個假啥的也方便。都說月球是空心的,也不到訊息準不,要是準的話也不錯,月球表面生存條件不好,就可以去地下生活,省的咱們費力挖了。月亮的歷史確實很悠久,比我們想象的要悠久。 不管怎麼歷史悠久,這月亮總是給我們遐想,自古多少文人騷客對著月亮詩興大發,引經據典,高談闊論,舞文弄墨。這裡邊有很多流傳千古的著名詩句。那是數不勝數啊!比如,算了我就不比如了,描寫月亮的詩句太多了,說了大家都知道。。。。反正我挺喜歡月亮,有生之年要是有機會一定去看看。拍幾張照片回來好顯擺顯擺。。證明我去過月亮。

    其實我喜歡,床前明月光,哈哈哈哈,就知道這一句描寫月亮的詩句。見笑了。。

  • 5 # 關不掉滴月光

    月亮對地球來說該有多重要啊!如果沒有月亮,地球的每一夜都會陷入黑暗,縱使星光再璀璨,它們也無法帶來月亮的光明,儘管,月亮自己不會發光。

    月亮這樣特別,你是否也和我一樣想過,它是怎麼來的呢?是和地球一同誕生的?是被地球的魅力吸引過來的?還是有其他的故事呢?

    一、關於月亮誕生的較早的假說關於月亮起源的猜測,一直都是科學探索的焦點之一。

    笛卡爾(René Descartes)在世界報上提出了最早、最粗糙的行星捕獲理論(planet-capture theory),不過文章發表的時間是1664年,他去世後的第14年。這個理論在20世紀初由美國的天文學家Thomas Jefferson Jackson(托馬斯·傑斐遜·傑克遜)進一步充實。

    笛卡爾後的兩個世紀,法國天文學家愛德華·洛希(Édouard Roche)提出,在久遠的過去月亮和地球是同時聚結形成的。 就在同一個時代,英國的天文學家喬治·達爾文(George Howard Darwin,英國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的兒子)則建議,月亮其實是在地球的進化過程中,從地球分離出去的一大塊。數年之後,地質學家奧斯蒙德·費舍爾(Osmond Fisher)為這個想法又補充了一點,他認為太平洋盆地就是月亮分離出去時留下的疤痕。 到了現代,隨著科學家們對月亮的情況瞭解的越來越多,上述的這些假說似乎都無法很好地解釋月亮的形成之謎。 和這些假設相比,在20世紀90年代,一個更加壯麗、更加激烈的故事開始出現,人們認為,這個故事可能和月亮的成因最為接近。

    二、流行理論:史詩般的碰撞 大約在45億年以前,一個火星大小的原行星傾斜地撞向了年輕的地球,強烈的衝擊使得兩個天體都損失巨大,大量的碎片飛入太空,形成了一個碎石圓盤,圍繞著地球執行,最終這些碎片逐漸匯聚,變成了今天的月亮。

    過去幾十年收集的資料在很大程度上符合這個假說模型。但是,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同位素地球化學家、宇宙化學家王博士(Dr. Kun Wang)則認為,這個“物理上沒有問題,數學上沒有問題”的模型,“在化學上,有很多問題。”

    基於最早的大碰撞假說(giant-impact hypothesis),月球的化學成分應該和地球有所不同,因為這個假說認為月球是由兩個天體的碎片聚集而成的,而衝擊地球的那個天體和地球擁有相同化學成分的機率則是很小的。隨著人類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帶回了月亮的岩石樣本,科學家們卻發現:在化學上,月亮和地球實際上是非常非常相似的。

    於是,科學家們開始想辦法修改碰撞模型,使它儘量符合地月之間的這種化學相似性。有一個模型認為,碰撞融化了地球低密度的、缺鐵的地幔,並將其拋入軌道,最終冷卻、增長,形成了月亮(人們透過阿波羅任務得知,現在的月亮密度比地球低,含鐵量更少)。此外,還有一個主要的模型則認為,在一個低能耗的撞擊情形下,形成了一層薄薄的矽酸鹽大氣,物質透過這種大氣層發生了交換。

    但是這些模型與王博士的測量結果依然不相符合。——王博士與他的同事斯泰因·雅各布森(Stein Jacobsen)分析了7塊月球岩石以及8塊地球岩石,以比較其中的鉀同位素的比率,從中尋找線索。鉀有兩個主要的穩定同位素,一個是鉀41,一個是鉀39,鉀41比鉀39要重。在月球的岩石中,王博士發現,其同位素比率使它的鉀比地球上的更重。這個結果首先排除了矽酸鹽大氣模型,因為在這個模型之下,月球岩石將更多的富含鉀39。而對於前一個地幔融化模型來說,則不能很好地解釋同位素差異。

    三、新理論的出現以及等待進一步的驗證 那麼,到底應該怎樣解釋地月化學相似性之下的同位素差異呢?這個新的發現又會給月球的起源之謎帶來什麼樣的啟發呢? 它帶來了一個全新的理論模型。這個新的理論模型大致是這樣的: 久遠以前,一個巨大的原行星猛烈地撞擊了早期地球,那次撞擊是如此暴力,以至於兩個星體的大部分地幔都因此而“蒸發”了,撞擊後的整個行星系統連同蒸發的碎片一同在太空中旋轉。在高能量的碰撞結束後,被蒸發的物質也開始慢慢冷卻。較重的同位素首先發生冷凝,例如鉀41,這些冷凝的物質後來逐漸被吸收進入月球;與此同時,較輕的同位素依然留在蒸汽中,由於地球的引力作用,充滿了鉀39的蒸汽卻沒有那麼容易依附到月球上。“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可以看到地球和月亮之間的同位素差異,”王博士這樣解釋。

    此外,德國明斯特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托馬斯(Thomas Kruijer)透過對月球岩石的化學分析發現,鈦和鎢的同位素資料也排除了最早的和其他版本的撞擊假說模型。

    但是這個新理論依然需要更多的證據,更多的驗證。好吧,有關月亮的歷史的確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謎題,儘管現在科學技術水平已經很發達,人們也從月亮上取回了岩石樣本,可還是有一些問題沒有得到徹底解決。畢竟我們沒法回到40多億年前,也沒有一個宇宙錄影帶可以給我們回放。科學家們需要大量的證據,更多的新證據,直到有一天,他們把每一塊拼圖都找到的時候,或許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真實、確鑿的過去,那時,我們可以完全瞭解月亮到底怎麼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監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