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魑魅涅槃
-
2 # 河東三叔
用最簡單的解釋是這樣的:戰列艦/巡洋艦想打航母,可是找不到也夠不著,然後航母艦載機代表正義找上門來了。運氣好的話可以在海上多漂一會,運氣差連人家航母面都沒見著就直接被飛機轟到海底餵魚。
大炮鉅艦曾經是海洋大國的標配,擁有多少萬噸軍艦才是實力的象徵,當年不叫核裁軍,而是噸位分配。一戰後華盛頓會議上,美國為保持自身戰備優勢同時限制他國海軍發展,強迫英、日、法、意等國簽訂了《五國海軍條約》。分別將美、英、日、法、意的主力艦噸位限定在52.5萬噸;52.5萬噸;3.15萬;17.5萬噸、17.5萬噸,打仗就是砸鋼鐵,誰多誰勝。
進入二戰就不一樣了,航母的大量建造,航母艦載機的優勢在戰爭程序中得到進一步展示。從前的大炮鉅艦在現代航母艦載機的立體打擊面前無所循形,就形成了前面提到的,大炮夠不著遠在數百公里外的航母、厚實的裝甲又防不住立體攻擊。
最具代表性的幾場對決可以詮釋航母對戰列艦的絕對優勢,如:俾斯麥級戰列艦、大和號戰列艦,兩艘曾經各自年代的全球最大戰列艦。
俾斯麥級戰列艦被英華人圍毆,致命一擊就是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的劍魚攻擊機空襲。
大和號戰列艦被美軍艦載機攻擊,被命中魚雷10枚,炸彈24枚,直接沉底。
隨著二戰後科技的進一步發展,導彈、噴氣式飛機等等新手段不斷出現,當年比拼無畏艦的時代已經過去,戰列艦被踢出歷史舞臺是發展的必然。 -
3 # 不正經的軍棍
航母的出現基本就宣告了戰列艦的時代的終結,而巡洋艦隻能給航母編隊作為一個輔助存在,而不是決定性武器了。
戰列艦
戰列艦曾經就是海上霸主,之所以沒落,因為飛機導彈的廣泛使用。戰列艦是什麼,簡單理解就是一個大船,加上幾門超大口徑的重炮。二戰前玩的就是巨炮,而海上就是大艦巨炮思想,這是當時世界的主流思想。戰列艦主要武器就是這幾門重炮,衣阿華級戰列艦,主要武器是它上面的九門408MM口徑的主炮,威力非常恐怖,然而,致命問題就是射程太短,最大射程只有42公里。
而航母誕生後,在二戰期間,航母的攻擊距離則是戰列艦攻擊距離的十倍二十倍,從這個時候開始,戰列艦就已經不是海上作戰的首選了,首選是航空母艦。即便是日本,襲擊珍珠港,他也沒拿戰列艦跑到珍珠港外面開炮吧。南雲中一帶著航母出去打仗了,坐鎮後方的山本五十六則是在一個戰列艦上運籌帷幄。
戰列艦PK航母,就是死路一條,幾百公里的距離上,航母的艦載機就可以起飛了,而戰列艦想打航母,就必須在距離航母三四十公里的距離上開炮。等你開了幾公里的時候,你會發現,人家艦載機已經在你的戰列艦上空飛了。
再一個武器就是導彈,隨便一個反艦導彈打個三五百公里根本不成問題,何況攻擊距離更遠的導彈有的是。而航母呢,艦載機加上導彈,隨便打個一千公里不成問題吧。戰列艦呢,電磁炮射程兩三百公里,和飛機導彈根本沒法比。
巡洋艦
說實話,巡洋艦是個好東西,放在現在依舊不過時。但是,巡洋艦在海軍裡還不是主角,主角是航母,但是巡洋艦並不差。
現在的巡洋艦就是把炮換成了導彈,加上了雷達。對於一個艦隊來說,巡洋艦是主要的防空力量,巡洋艦體積大,比驅逐艦護衛艦大得多。可以裝功率更大的雷達,可以裝更多的導彈
即便是這樣,巡洋艦的攻擊距離和航母比還是短,進攻還是不如航母,但是防禦能力出色,可以防空,可以反潛。放幾個艦載直升機,反潛能力是比驅逐艦出色的多的,而航母是沒有這種防禦能力的,航母是需要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護航的。
巡洋艦其實非常出色,但是問題就在於巡洋艦太貴,當年蘇聯人說,建造一個基洛夫級巡洋艦的成本差不多是建造一個200萬人的城市所需的資金,而美國的提康德羅加,使用宙斯盾系統,差不多12億美金,比當時的常規動力航母還貴。這東西,一般國家玩不起,美軍就是把提康德羅加送一個給菲律賓緬甸這些國家,你看他敢不敢要。
現在的海上霸主其實就是航母,射程就是王道,艦載機隨便飛,導彈隨便飛,戰列艦就是個淘汰的命,巡洋艦在航母面前就是輔助。
-
4 # 狼煙火燎
戰列艦是二戰以前一種噸位大裝甲厚,火炮口徑大,射程遠,以防護為主的海軍大型水面艦艇。還有一種裝甲薄但速度快的戰列巡洋艦,巡洋艦的噸位自然要小一些,裝甲也沒有這麼厚,主要特點是速度快,適合大洋偵查尋找目標,以及快速支援等!戰列艦的噸位一般達到了3萬~5萬噸,日本大和級戰列艦更是達到了驚人的7萬噸
戰列艦是大國海軍的夢想,主要用來奪取制海權的,想想半米粗的炮管,一噸多重的炮彈向你砸過來,是不是感覺毛骨悚然!
一戰時戰列艦是無敵的存在,當時空軍剛剛興起,飛機很多零部件都還是木材製造,各國空軍還沒有擊沉大型戰艦的武器和方法,戰列艦尤其注重防禦力,個頭大,炮彈威力和射程也比其他軍艦大,因此一戰時大洋決戰就是戰列艦的天下。即使二戰前期,誰也沒有意識到航母這種東西能夠威脅到戰列艦的地位,航母最初被各國用來掩護戰列艦前進到達作戰區域,再有戰列艦來決定勝負。甚至美國參戰前航母地位地下,因為空間大經常被當成運輸艦使用,前往各個島嶼運輸“泥巴”,偷襲珍珠港時美國的3艘航母全部都出去運“泥巴”去了,所以躲過一劫!
但戰列艦的攻擊手段太單一,只有火炮一種,防禦幾乎全靠裝甲硬扛。二戰前和戰爭過程中,各國武器發展非常迅猛,誰也沒想到戰鬥機“蜂群”能夠輕易的壓制戰列艦這個巨無霸,航母艦載機編隊就像“蚊子叮大象”,而戰列艦卻無可奈何,被慢慢的蠶食殆盡!而且戰列艦還有其他天敵。海里的潛艇也是神出鬼沒的用魚雷襲擊著這些大洋霸主,甚至裝備魚雷的小艇都可以擊沉戰列艦,大艦巨炮這種缺乏攻擊手段的艦船們失去了市場。
二戰後導彈雷達的出現空中、海上平臺打擊能力成倍增加,戰列艦脆弱的防空和高昂的造價,連生存都無法保障的前提下,等待他的只能是被淘汰了,要知道當年的戰列艦的造價遠高於航母造價,但是在戰場上的作用卻恰恰相反,世界最強大的日本戰列艦“大和”“武藏”號航母,在航母面前完全沒有用武之地,只能被動挨打知道沉沒!戰列艦這種巨無霸在海上一旦暴露,只能淪為活靶子。除非給他配備上和航母差不多的護航編隊,花費不比航母少不說,作戰能力恐怕還不如護航艦艇,那又有什麼用呢?
二戰後戰列艦被航母淘汰了,各國都不再建造戰列艦,在艦隊中服役的戰列艦也退出了現役,只有美國保留了幾艘。著名的衣阿華級戰列艦被用來做博物館。
-
5 # 聯合防務
海洋霸主在航母之前是戰列艦,巡洋艦沒資格爭海洋霸主。二戰時期,海洋霸主從戰列艦易手為航母,是因為在打擊半徑、速度和打擊靈活性,戰列艦都與航母差得遠。打擊半徑,戰列艦的主炮即便是460毫米,最大也才打出40公里,而航母艦載機輕輕鬆鬆幾百公里,是數量級的優勢;速度,戰列艦最快不過30節,航母艦載機在二戰中越來越快,300節so easy,是航母的10倍;打擊靈活性,戰列艦的主炮對艦和對岸轟擊沒毛病,但是在防空、反潛等方面就不行了。而航母艦載戰機能攻艦,能攻擊地面一切目標,能打空中一切目標,能反潛,打擊靈活性之大是戰列艦遠遠無法相比的。塔蘭託之戰,英國航母搭載的劍魚魚雷機就把義大利海軍炸的灰頭土臉;日軍偷襲珍珠港,航母艦載機將美軍太平洋艦隊的戰列艦幾乎炸的那叫個悽慘,並且日軍航母艦載機還攻擊了希卡姆空軍基地。日軍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橫掃東南亞,航母發揮了關鍵性作用,而日軍的戰列艦完全淪為打醬油角色;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美日雙方完全是航母對決。這幾次海戰,都表明了航母戰鬥力遠強於戰列艦,海洋霸主開始由戰列艦轉為航母。(S)
-
6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有著厚重灌甲的戰列艦與輕裝甲的巡洋艦之所以被淘汰是因為他們已經喪失了超視距遠端攻擊能力,所以它們就被歷史淘汰。說準確點,取代戰列艦的並不是航母而是航母上面的艦載機+導彈組合。戰列艦最遠動對動的命中紀錄是24.5公里,而最遠未命中的炮擊記錄是32公里,而二戰時期的艦載機作戰範圍至少都在500多公里以上,而且戰列艦的主炮射擊一旦超過10公里彈道弧度非常大,可以說是灌頂攻擊,這一招對任何目標來說都是致命的,而灌頂攻擊又是飛機的拿手好戲。
所以,最初開始威脅戰列艦地位的是飛機發動機技術的發展,像早期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航母艦載機都是木製雙翼機,不僅速度慢、航程短,而且結構強度小,搭載的武器極少而且還小。所以,這一段時期沒有人相信航母未來會取代戰列艦的地位,但是到了30年代末期,世界航空發動機技術快速發展,全金屬下單翼的飛機出現改變了原先的印象。由於飛機的結構強度越來越大所攜帶的武器也越來越重,所以這時候時間線走到了太平洋戰爭,給航母展現自我的舞臺。
而在二戰之後,航母雖然也已經取得了海軍第一主力艦的地位,但是還沒有將戰列艦趕下歷史舞臺,真正讓戰列艦退出歷史舞臺的其實是導彈。導彈做到了戰列艦那樣巨大威力的遠端打擊,而且效費比也比它高得多,飛機加導彈的組合更是無敵,所以戰列艦的主打招牌被航母搶過去了,那麼戰列艦就喪失了在海軍中立足的地位,所以戰列艦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
7 # 國平軍史
巡洋艦,自誕生之日起,就稱不上海洋霸主,說巡洋艦是海上霸主純屬扯淡,而戰列艦在相當長的歷史階段中,卻是妥妥的海上霸主。
日德蘭海戰,德國公海艦隊和英國皇家海軍在北海海域爆發了一戰最大規模的海戰,有多艘萬噸級的戰列巡洋艦被擊沉,海戰證明了戰列艦才是海上的霸主,投機取巧的戰列巡洋艦在挑戰戰列艦時只能甘拜下風。
二戰時期,航母被大量運用於海戰,特別是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偷襲夏威夷珍珠港時,出動了6艘航母以及航母上搭載的350餘架各類艦載機,重創了除航母以外美海軍以戰列艦和巡洋艦為主的太平洋艦隊。
事實上,日海軍偷襲珍珠港成功,意味著搭載艦艦機的航母登上了海戰的中心舞臺,戰列艦的地位受到了搭載艦載機航母的有力挑戰。
美日雙方都在本次珍珠港事件中,看到了航母在海戰中的巨大作用,但都依然認為戰列艦才是真正的海上霸主。
由於日本海軍在戰列艦數量上遠遜於美國海軍,所以就集全國之力專門研製了2艘排水量高達7.2萬噸的大和級戰列艦大和號和武藏號,憑藉艦上3座3聯裝460毫米主炮,企圖尋找美海軍太平洋艦隊進行決戰一戰定輸贏。
懾於日本海軍聯合艦隊2艘擁有3座3聯裝460毫米主炮戰列艦的強大威力,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極力避免與日本海軍聯合艦隊進行戰列艦海上大決戰,日本海軍始終找不到和美海軍戰列艦進行大決戰的機會。
隨著被日本海軍寄予厚望的大和號戰列艦被美艦載機發射的魚雷和航彈炸沉在距離日本九州西南50海里處,宣告了大炮鉅艦戰列艦時代的徹底終結,航母毫無疑問成了海戰的主角和新的海上霸主。
綜上,航母的戰鬥力,源自搭載的艦載機,即便二戰時的螺旋槳艦載機,也能掛載重型航空炸彈,以及空射反艦魚雷,在戰列艦防空火炮射程以外,即可投擲空射反艦魚雷,更有英雄的艦載機飛行員直接飛到戰列艦頭頂扔下重磅炸彈。
人類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戰列艦大和號,就是被美軍艦載機命中不下10條反艦魚雷以及多枚航空炸彈,才被徹底炸沉,被日本人譽為“永不沉沒的大和號”最終還是沉了。
而戰列艦儘管大口徑艦炮非常厲害,有的一發炮彈重達1噸以上,但一般情況下,卻打不到航母,因為航母有護航艦隊,特別是艦載機可以先出率先打擊敵方的戰列艦。
一句話,航母的艦載機能打到戰列艦,而戰鬥力貌似很強悍的戰列艦,卻不一定能打到航母,戰後,戰列艦海上霸主的地位就徹底喪失了,特別是有了射程更遠威力更強大的反艦導彈以後,戰列艦就消聲滅跡了
-
8 # 霹靂火觀察
我們在觀看一些二戰時期的影視作品時,都會發現在海戰時最厲害的武器就屬那些龐大的戰列艦。很粗的炮筒發射一枚炮彈,都能夠攔腰擊沉另一艘船,彷彿沒有什麼能夠抵擋住這種大炮的射擊。不過再反觀如今海軍,已經看不到那時候的戰列艦和巡洋艦了,反而航母才是這個時代最厲害的海上武器。看完終於明白!這才是航母取代戰列艦最大原因,效能差距太大!
當時流行一句話,口徑即是正義,這句話其實並沒有多大毛病,只不過要看使用的情況。在當時船隻戰鬥時行駛緩慢,而且本身裝甲很難抵擋這種口徑的炮彈。再加上大家並沒有遠端攻擊的能力,在近戰時也的確這種大炮可以稱得上無敵。不過如今雷達和艦載武器很先進,基本上能夠在幾十千米甚至上百千米之外就能夠發現敵人進行打擊,這個時候戰列艦甚至還來不及反應。
而且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飛機,這裡的飛機指的是現代噴氣式戰機,而不是二戰時候螺旋槳戰機。如今的飛機速度極快,而且產量很大,同時很高的機動效能也令一般戰艦很難擊中。相反反而能夠利用高機動性來進行輪流投彈,如果把二戰時候的戰列艦放在如今,哪怕一架落後的三代機也能夠做到吊打。
而且在戰列艦沒有完備的防空系統的,就拿今天來說,一般的防空系統也很難抵禦多枚導彈的同時攻擊,更何況當時的戰艦了,因此大炮鉅艦只能建立在對等實力的條件上,在今天完全會被飛機和導彈玩虐,哪怕有再厚的裝甲,在導彈面前也是不堪一擊,甚至戰機攜帶幾枚反艦導彈,也能夠對這個龐然大物進行毀滅性的攻擊。
而戰列艦最拿得出手的就是裝甲和巨炮,大炮的攻擊範圍在當時看來是不近,不過如今拿來跟導彈比就無話可說了,因此從作戰半徑上來說,它就已經過時了,如今艦載機動輒上千公里的作戰半徑,是笨重的戰艦難以匹敵的。
因此這種東西論遠端攻擊不如航母,機動性方面不如現代戰艦,在火力上也沒有什麼東西能夠拿得出手,因此會被航母取代是必然的事情。
回覆列表
航母雖然出現在一戰前夕,但是航母在軍事領域的成熟卻是在二戰期間,那二戰時期的航母的戰鬥力和今天相比是不是也是穩居“海洋霸主”地位呢?如果二戰時期的航母遇到巡洋艦、戰列艦等大型軍艦還能穩贏嗎?首先我們在對比誰贏誰輸之前,我們應該先看看二戰時期的航母和巡洋艦都是什麼樣的武器配置後再做對比,否則我們就只能透過今天航母和巡洋艦去評價半個世紀前的主力戰艦勝負結果了,這顯然是不客觀的表現。我們以美國在二戰時期比較著名的埃塞克斯級航母的具體效能引數來評價一下該航母的戰鬥能力吧。埃塞克斯級航母首艦在1942年下水服役,作為美國在二戰中全面改型的一款攻擊型航母,埃塞克斯級航母和今天的航母差不多都是主要以艦載機作為核心攻擊手段,該艦滿載排水量達到3.3萬噸使其可以搭載最多103架各種型別的艦載機,主要包括有二戰時期很常見的戰鬥機、偵察機、魚雷攻擊機、俯衝轟炸機共計可搭載103架,其次該航母畢竟受二戰早期的航母設計影響,在那個航母還沒有真正奠定“海洋霸主”地位的時代,在主要使用艦載機作為攻擊、防空手段的同時該航母也裝備了超過12門雙聯裝大口徑高平兩用艦炮和不計其數的中次口徑防空炮作為該航母的最後防禦手段。埃塞克斯級航母作為二戰期間美國建造數量最多的一款航母,該航母雖然服務於二戰的時期並不長,但是在整個二戰期間共有17建成服役於太平洋艦隊。在1944年的馬里亞納海戰和同年的萊特灣海戰中,埃塞克斯級航母共計擊沉了日本海軍包括飛鷹號、千代田號、千歲號、瑞鳳號、瑞鶴號五艘航母和武藏號戰列艦,當然也包括整個航母編隊中的其他巡洋艦等護航艦艇同年更是擊沉了日本海鷹號航母和榛名號、伊勢號、日向號大和號戰列艦和其他體型更小的護航艦艇。而巡洋艦作為特定時期海軍條約限制下的產物,雖然早在一戰前就已經出現,但是卻是從一戰末期和二戰期間開始發揮作用的,在那個戰列艦打天下的時代,各國的巡洋艦不管是重巡洋艦還是輕巡洋艦主要職責還是為航母和戰列艦保駕護航的,和今天我們熟知的巡洋艦一樣都不是被作為主力戰艦,而是作為艦隊中的護航艦艇使用的。但是巡洋艦在為自己陣營立下汗馬功勞的同時也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在整個二戰期間共有超過60艘巡洋艦被擊沉,也是整個二戰期間損失數量最多的大型水面艦艇,而整個二戰期間被航母擊沉的戰列艦的數量高達27艘,其中日本在太平洋海域被美軍艦載機擊沉的戰列艦就高達10艘,介於戰列艦在火力和防護能力等方面都要比巡洋艦高不止一個級別的定位來說,透過整個二戰期間被艦載機擊沉的戰列艦的數量和不計其數的護航軍艦的數量來看,過去那個不管是多大口徑艦炮的戰列艦和重巡洋艦都已經代表巨炮時代的徹底落幕,航母已經取代戰列艦成為了新一代的“海洋霸主”。雖然很多人覺得在二戰時期的戰列艦和巡洋艦都是搭載大口徑艦炮的,比如當時戰列艦的艦炮口徑普遍超過380毫米,而重巡洋艦我們以日本的古鷹級重巡洋艦的火力配置來看,其主炮包括3座雙聯裝203毫米和4門120毫米副炮,這樣的火力別說是挑戰連戰列艦都不放在眼裡照樣擊沉的航母了,就是和更高級別的戰列艦相比,口徑小的多的艦炮根本連戰列艦的主防護裝甲都不能擊穿,只能被對方一發巨型炮彈擊沉。而二戰時期的航母本身也是有戰列艦般的重防護裝甲防護和更好的水密抗沉結構設計,再加上航母上本身有數量不少的防空炮,所以就算是一艘航母近距離和五六艘重巡洋艦作戰可能重巡洋艦憑藉近距離多發優勢會戰勝航母,但是別忘了航母本身就是戰列艦的升級產物,航母從來不會單打獨鬥,都是以編隊形式作戰的,而且二戰時期的航母都是搭載有數量不少的偵察機的,所以航母編隊和其他軍艦近距離作戰的機率很小,就算是像中途島海戰中的航母大戰一樣,航母也是有贏的一方的,而護航的眾多巡洋艦就只能被擊沉,乖乖的成為魚礁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