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河護胃隊

    說說自己的看法!

    釣魚對現代人來說它是一種文化。集興趣愛好、休閒養生、娛樂身心為主要作用!

    但是在古代,釣魚的初衷是解決溫飽,是一種謀生手段!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釣魚這種謀生的技能變了,它變成了娛樂!而娛樂是有消費性質的!

    釣魚它有一個過程,剛開始是慢慢接觸,然後是喜愛,最後變得無法自拔,如痴如醉!

    有時間要釣魚,沒有時間創造時間也要釣魚!

    這是現在釣魚愛好者的狀態!

    既然是釣魚,那麼裝備也是不可少的!

    剛入行是買根魚竿就成了,慢慢的接觸了一些釣魚的“大神”,哦!原來釣魚是要分魚竿的,然後買了好多種魚竿。到最後又發現釣魚還得需要提前“打窩”的,接著是一袋袋魚飼料開始往裡灑!

    試想一下,釣上來那幾條魚,成本都不夠,有時還得花錢去魚塘釣!為的是魚上鉤遛魚時那短暫而激動的心情!

    舉個例子,這就好比騎行是一個道理,剛開始買個腳踏車沒事騎一騎是為了鍛鍊身體,但是自從加入騎行俱樂部之後發現,哦,原來腳踏車也分好多種,價格從1000多到幾萬元不等。那麼、好的,更新換代開始了,腳踏車不再是為了鍛鍊而騎,而是為了效能、炫耀!

    同理,不論是釣魚還是騎行,從剛開始單純的享受生活到現在的攀比,花費的是大量的金錢,比的是人心!

  • 2 # 鬍子周

    我所在的城市是山東威海,全世界50%甚至以上的魚具都是這裡生產的。不僅魚具生產廠家林立,而且這裡的各種釣魚比賽、魚具展、釣魚俱樂部、釣魚山莊比比皆是,形成了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產業鏈。

    首先,一個產業要持久,要做大做強,僅靠生產、銷售、消費、使用是不夠的。需要有意引導、策劃升級,賦予它一種積極的社會意義。

    釣魚,是帶動整個魚具行業發展的最終原動力。

    只有給釣魚賦予了更高的意義和使命,才能吸引和推動更多的人參與、熱愛這項活動,也才能讓整個產業鏈更興旺持久。

    在這樣的商業邏輯基礎之上,釣魚自然而然的被眾多具有商業眼光的企業和機構推動著發生變化和升級。

    同時,一種活動,要成為文化,需要有其歷史傳承和故事積澱。而釣魚這項活動歷史悠久,甚至是伴隨了整個人類的起源和發展歷程!幾千年來的各種故事成語和民間傳說層出不窮,廣為流傳。這些,構築了釣魚在文化層面的歷史基礎。

     

    所以,釣魚之所以成為一種文化,正是因為源遠流長的歷史基礎和現實社會的商業邏輯基礎的支撐。才讓這項古老的運動在新時代裡煥發出五彩華光!

     

    從單純是為釣到魚,到為消遣時光,再到技藝的展現和比拼,最終到收放自如一杆在握天下我有的大師級的心境修為。

    釣魚,不正是一種人生境界的歷練和提升的文化體現麼?

  • 3 # 凌雲渡

    釣魚,釣的是情懷,釣的是寂寞,釣的是物我兩忘的靈魂解脫。

    職場壓力大,人情往來多,日常瑣事雜,偶然“偷得浮生半日閒”。於是,越來越多的人,便想逃離這滾滾紅塵,找一處青山綠水,覓一方半畝野池,“閒來垂釣碧溪上”。

    靜靜的掛上魚餌,魚線在鉛錘的作用下,在空中畫了個優美的弧線,連同那傷心的、煩惱的、悲哀的,鬱悶的不快、不如意,拋入水底,靜靜的看那漣漪一圈圈的向外擴散,心情也隨漣漪慢慢歸於平和。

    如禪定老僧般安坐於岸,看那浮漂沉沉浮浮,像極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在慾望的誘惑下,越來越多的人成了上鉤的魚。是人在釣魚,還是魚在釣人?我們不得而知。

    “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也許是釣魚的最高境界了吧。

  • 4 # 廣視角顯示器

    1.為了吃魚而釣魚:大多數釣魚人認為,自己親自釣上來的魚新鮮,水域有沒有汙染自己清楚,野生魚吃著勁道,吃著放心。市場上賣的魚來路不明,不敢吃。在這種心態的催化下,野外休閒垂釣的人就慢慢的多了起來。

    2.為了生活而釣魚:一些人以盈利為目的,把釣魚作為一種職業,得知哪裡魚口好,上魚快,搶佔好釣位,晝夜輪流釣,把每天釣的魚,拿到街上去賣,換取錢,作為一項收入,這類人堪稱職業釣手。這樣既釣了魚,又過了癮,又換取了錢。

    3.為了娛樂而釣魚:這是一種只講過程不追求結果的一種釣魚方式。每到一個地方,不管釣魚費用有多高,釣釣魚解解壓,開開心心玩一把。當今,在南方大城市就有這樣的釣場,門票300元一張,釣魚人在規定時間內作釣,結束後淨身走人。這種釣魚方式雖然帶不走魚獲(結果),但是,透過釣魚放鬆了心情,收穫了快樂。尤其是與釣友在一起,增進了友誼,結交了朋友。

    4.為了交流而釣魚:隨著現代化程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勞動力被解放出來。休閒文化生活事業方興未艾,蓬勃發展。尤其是一些生意上的人不再把談生意放在酒桌上,茶臺上,而是走入大自然,親近大自然,放開心情交朋友,談生意。在休閒娛樂中增加彼此間的瞭解和友情。

    5.為了打發時間而釣魚:據最新資料顯示,在中國60歲以上老人達到2.7億人。人均壽命現在提高到78歲。這麼龐大的一群老人,除了在家看孩子,打打牌,散散步,更多的時間都非常喜歡戶外運動。儘管參與旅遊觀光,徒步,廣場舞的老人非常多,而休閒釣魚自然也是一部分人樂意追求的一個目標。

  • 5 # 益清風

    古有八雅:琴棋書畫詩酒花茶。

    釣魚亦是一種怡情雅緻的生活方式,為何古人未納入八雅呢?小益認為,也許是敗在一個“誘”字上。

    眾所周知:道家講仁慈,儒家講仁愛,佛家講慈悲。以餌誘魚,誠然與佛釋道三家的價值觀相違背。因此“釣魚”未被列入八雅。

    即便如此,不可否認釣魚仍是一種修身養性、找尋自我的興趣愛好,也是一種文化,因為它能豐富人的精神生活。

    據統計,去年“雙十一”當天,天貓上有超過百萬人購買垂釣的相關產品。一天之內平臺售出了約60萬支釣魚竿、300萬件漁線、魚餌和漁輪。

    從資料上看,愛上釣魚這項戶外運動的人還不少。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如此鍾情於這種運動呢?小益認為有一下兩點。

    一、釣魚使人逍遙愉悅

    先來看一個典故。

    有一次,莊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看見橋下暢遊的魚,覺得他們很快樂。惠子很是不服,說道:“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是快樂的?”莊子應答道:“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魚之樂?”

    這則典故所要表達的哲學思想暫且不談。大部分人都認為暢遊的魚是快樂的,而且很羨慕魚的這種快樂。

    人性有一種弱點,叫羨慕生嫉妒。魚不是快樂嗎?人們設法把它釣上來,它還能快樂嗎?釣魚的人以此生樂。

    但是這樣理解又是不對的,釣魚之人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魚的痛苦之上,解釋不通。

    其實釣魚能使人愉悅的根本原因,是能讓人靜下心來,忘卻煩惱,無憂生樂,自在逍遙,不在乎收成,管它是大是小、是鯽、是鯉還是草。

    二、釣魚是一項相對公平的運動

    在職場,有時候即使你的方案很優秀,最終也很難實施下去。付出不一定有收穫。

    在商場,有時候即使你的產品服務做的很好,客戶也不一定買單,他們更多地的是看重價格,你逼不得已,選擇降價。

    而釣魚沒有那些所謂的爾虞我詐,沒有外力干涉,沒有外人逼迫。選好漁具,掌握好方法,多一些耐心和信心,總會有所得。

    願者上鉤的遊戲規則,不存在任何貓膩 ,當定力不高的魚經不起餌的誘惑時 ,你的機會就來了。

    對於釣到的魚,要麼放了它,要麼吃了它 。沒有什麼理由,人吃魚很正常,只不過要保留一顆敬畏之心。

    但是小益認為:孔子可能不吃自己釣到的魚。

    子曰:“不義而富且貴 於我如浮雲。”透過誘惑手段釣上來的魚屬於不義之財,對孔子來說如浮雲一般,他應該不會吃。

    最後說下,選擇漁具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拔高。

    謹防“狄德羅效應”,當你換一個新魚竿時,你會一步步更換很多配套裝備,為方便釣魚,你甚至可能會換一輛純種越野車。

    最終漁具是新的,車是新的,釣上來的魚是新的,只有你這個人是舊的。

  • 6 # 硬核網

    為什麼感覺現在釣魚的人越來越多,已經成為一種文化,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

    釣魚本來就是一種文化。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農耕漁牧,幾千年農業社會下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要是在南方,從小水裡泡大的,不管是養殖還是捕魚再到烹飪,個個都是好手。這些都是民俗文化裡的一部分,釣魚只是其中一項而已。

    題中所問現在釣魚的人越來越多,已經成為一種文化,可能是因為北現在網路發達,直播平臺,小影片傳播較廣,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天南地北,給人感覺全民皆釣一樣。

    比如說:

    陶冶情操

    釣魚能陶冶情操是必須親身去體驗才能深刻感受到的。因為水是靈動也是帶有靈魂的,特別是山清水秀景色優美的天然漁場,能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洗盡鉛華。

    磨鍊耐性

    釣魚不是簡單的拋下鉤子看著浮子就行了,魚不來,則浮不動,一根菸過去,還是沒動靜,這個時候,性格急躁的人為了漁獲是得強忍衝動,繼續忍耐,這個操作就是磨鍊耐性了。

    寄情山水

    很多人在工作忙碌之餘需要找到一個寄託情感釋放壓力的點。就好像一些喜歡打麻將玩網遊一樣,投入了,就忘掉其他事了,選擇釣魚,于山水間選擇自己的一方小天地,遠觀山,近賞水,偶爾動一下,把魚收了,再拋竽,人的心情會放鬆舒緩很多。

    親近自然

    這是最直接的樂趣。特別是一家老小,支個帳篷,弄個野炊,一家人等你的魚下鍋時,人與自然渾然一體,魚在水中,水在山中,山在眼前,人在身邊,這是最舒服的親子互動。即使是一個人去野釣,也有獨處的樂趣,彷彿與世無爭,與天地山川自然萬物為伴,也是一大樂事 。

  • 7 # 胖哥網路文學

    垂釣是中國人民十分喜愛的一項傳統休閒健身活動,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留下了許多感人的故事、不朽的詩篇和眾多的歷史古蹟。古人垂釣十分講究文化精神境界,或名志、或備考、或欣賞、或品嚐,可謂千姿百態,妙趣橫生。

    一、等待時機,尋覓明主,以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最有名的當數姜太公釣魚。姜太公姓姜名尚,又名呂尚,是一位有遠見卓識和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聽說周文王公正廉潔、禮賢下士、銳意改革,就立志去輔佐周文王,但他又不願直接去找周文王,於是就來到周文王的領地渭水邊隱居下來,以垂釣為樂。姜太公垂釣之意不在魚而在乎政治,他經常在周文王打獵或出巡的必經之路渭水邊,即今寶雞縣磻溪河畔,用直鉤垂釣,一方面透過垂釣鍛練身體,磨鍊意志;另一方面又在思慮國家大事,研究對策,等待時機,以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這一待就是二十年,終於在80歲時,周文王來渭水邊打獵,聽說姜太公的奇事就決定親自拜訪姜太公,兩人一見面就談得十分投機,政治觀念和治國策略完全相同,於是周文王就請姜尚出山,幫助他出謀劃策,討伐殷紂。經過10年的奮戰,姜尚終於幫助周武王打敗了紂王,滅了殷,建立了周朝,姜尚也在他90歲時正式被封為國師。

    嚴子陵垂釣還有兩個典故也十分感人。一是“羊裘垂釣”,出自後漢書《嚴光傳》。說的是嚴光少年時和劉秀同學,兩人十分要好。而劉秀當了漢光武皇帝,嚴光便離開京城更換姓名隱入深山了。劉秀思其賢,便派人四處尋找,有人報告說有一披著羊裘在富春江邊垂釣的就是嚴子陵。於是漢光武帝派太監去請嚴子陵,遭到斷然拒絕。後人便用“羊裘垂釣”來表示對嚴子陵這種不慕官爵、隱居不士的精神加以讚揚,遂形成“羊裘垂釣”的典故。 再一個是“子陵魚”。說的是當漢光武帝派人手捧錦袍玉帶去請嚴子陵回京做官時,嚴子陵不但拒絕,而且說“釣魚人是用不著錦袍玉帶的”,隨手將錦袍玉帶撕成一條條一絲絲,拋入富春江,而這些一條條一絲絲銀光閃閃的錦袍玉帶一入水,立馬變成鱗光閃閃的小魚。這些小魚每年的五月都要叢集逆流而上,來到子陵釣魚臺,拜謁嚴子陵,年年如此,歲歲必來。後人感其誠,稱其為“子陵魚”。 其實“子陵魚”是棲居在山溪中的一種小型吻蝦虎魚,每年春夏之交,叢集逆江而上,成群覓食產卵洄游。這種吻蝦虎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無論是新鮮或是乾製品都是上等佳餚,成為當今旅遊富春江的一道名菜。

    三、追求淡泊寧靜、閒適自由、人與自然和諧的至高境界,這是東方人垂釣的精神支柱 中唐詩人柳宗元十分喜歡垂釣,在遭貶廣西柳州時,寫過一首千古絕唱“江雪”,詩云“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試想在那鳥都不到、人跡全無的深山裡,獨自一人在大雪天裡垂釣,可見其垂釣的環境是多麼寧靜,其性情是多麼孤傲,內心是多麼痛苦。柳宗元是一個有政治抱負的年輕人,他因參與王叔文倡導的變革,屢遭貶斥。先被貶湖南永州,一待就是10年,後又被貶廣西柳州。但他不屈不撓、頑強抗爭,堅強地生活下來。不僅為當地的老百姓做了大量好事,而且寄情於祖國的山山水水,以垂釣為樂,以寫詩、寫遊記為己任,借詩抒發心中的憂憤,表達對祖國山山水水的熱愛,追求淡泊寧靜、人與自然和諧的至高境界。

    另一位詩人張志和也是一個垂釣迷,自稱“煙波釣徒”。浙江金華人,唐肅宗時官至金吾衛錄參軍,因不滿官場的腐敗,棄官隱居江湖,以垂釣為樂。據說他在太湖垂釣,常常是不投餌,志不在魚,以表達自己不戀官場、怡情山水、自得其樂的情趣與志向。他的“漁歌子”一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就是其心境的最佳表露,追求的就是自然美,人與自然的和諧。而孟浩然的“垂釣坐磐石,水清心亦閒”,李商隱的“寒歸山觀隨棋局,暖入汀洲逐釣綸”以及張志和的“樂是風波釣是閒”,都是這種文化精神境界的最佳體現。

    四、以垂釣修身養性,陶冶情趣,解憂排遣,以激勵自己的創作熱情,提高自己的創作水平。這是又一種垂釣的文化精神境界 歷代大詩人、詞家、文學家、散曲家、畫家,諸如李白、杜甫、杜牧、王維、孟浩然、張志和、韓愈、蘇東坡、李商隱、范成大、陸游、紀曉嵐、唐寅、鄭板橋、馬樸臣以及女詩人李舜弦、花蕊夫人等,無一不是垂釣愛好者。他們透過垂釣,一方面欣賞大自然的美麗風光,享受垂釣的樂趣,抒發自己對生活、對生命的熱愛;另一方面,又透過垂釣,體驗生活,察看民情,蒐集了大量的創作素材,並將垂釣的感受融注到詩詞中,寫出了大量的優秀詩詞,成為中國重要的文化精神財富。如李白的《獨釣清溪江》、杜牧的《贈漁父》、王維的《清溪》、孟浩然的《臨洞庭上張丞相》、白居易的《渭上偶釣》、高適的《漁父》、韓愈的《獨釣》、花蕊夫人的《釣魚》、和凝的《漁人》、陸游的《漁父》詞、唐寅的《釣魚》、鄭板橋的《漁家》、馬樸臣的《漁》等等。這些詩詞,有的反映不戀高官厚祿,只追求享受自然和垂釣的樂趣與志向。如白居易的《渭上偶釣》詩云: 說我垂釣意,人魚又兼忘, 無機兩不得,但弄秋水光。 清代詩人馬樸臣的《漁》詩云: 自把長竿後,生涯逐水涯, 不爭魚得失,只愛傍桃花。 有以詩詞反映詩人憂國憂民、報國無門的悲痛心情,只有垂釣來排遣心中的怨恨和不得已。如杜甫晚年流落成都,在嚴武手下當差,因沒有什麼事幹,就經常去釣魚,嚴武為此專門寫了一首詩勸杜甫不要因釣魚而誤了為官,杜甫立即寫了兩首詩酬答,其一雲: 拾遺曾湊數行書,懶性從來水竹居, 奉引濫騎沙苑馬,幽棲真釣錦江魚。 其二雲: 兩映行宮辱贈詩,元戎肯赴野人期, 江邊老病雖無力,強似晴天理釣絲。

    五、借垂釣放鬆身心,使大腦得到充分休息,以備再戰,這也是古人垂釣的一種文化精神境界 清康熙年間,江蘇寶應縣城有一位年輕書生,名叫王式丹,他不僅自幼刻苦學習,飽讀經書,而且善於學習,將學習與休閒結合得很好。這一年江蘇舉辦鄉試,別的考生都忙於日夜苦讀,死記硬背,準備應考。而王式丹卻不急不忙,更讓人不解的是考試前三天,他拿起魚竿,跑到蘆葦叢生、綠樹成蔭的寶應湖邊垂釣去了。在垂釣過程中,王式丹一方面飽受了湖邊清新的空氣、優美的環境的薰陶,使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與放鬆,頭腦清醒、精力充沛;另一方面,他又在垂釣過程中,根據考試的要求,構思了一篇四、六對仗的駢體文,打好了腹稿,懷著必勝的信念參與了考試,一舉考中了舉人。接著他又參加了全國考試與殿試,奪得了第一名,成為當時的狀元。 再一個故事是發生在清乾隆年間,故事的主人公是紀曉嵐。紀曉嵐既是一個大文豪,出口成章,又是一個嗜垂釣如命的人,特別喜歡釣魚。一天乾隆皇帝與紀曉嵐一起出遊,乾隆皇帝想考一下紀曉嵐的文學才幹,指著遠處的釣翁命紀曉嵐寫一首嵌著十個“一”的絕句,紀曉嵐略一沉思就吟道:“一篙一櫓一孤舟,一個漁翁一釣鉤,一拍一呼又一笑,一人獨釣一江秋。”這首釣魚絕句用十個“一”將釣翁垂釣的情景串連起來,有動有靜,情景交融,躍然紙上,尤如一幅山水畫,使人不得不叫絕。紀曉嵐之所以能對答如流,短時間內吟出一首“釣魚絕句”,除了他才思敏捷,文學功底深厚外,也與他經常垂釣有關,這也是他十分熟悉的題材,故能立刻吟出。 六、美食家的垂釣情結 江鮮湖鮮不僅是現代人餐飲中的優選食品,古人也十分青睞,而垂釣則是獲取江鮮湖鮮的重要來源,尤其是親手垂釣所得、活水煮活魚,品嚐起來別有一番滋味。在歷代大詩人、文學家、畫家、散曲家中不乏美食家,而這些人又都與垂釣結下了不解之緣。最具代表的就是大文學家、美食家蘇東坡,他喜歡吃魚,更喜歡釣魚。蘇東坡的《春江晚景》一詩寫道: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在這裡,春天的野菜、長江中最名貴的河豚魚、鰣魚都是蘇東坡最喜歡品嚐的江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鑑別品質燕窩?哪裡可以買到品質燕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