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京平碩碩

    1小麥鏽病及其預防

    小麥鏽病是小麥生長中常見的病害,主要對小麥葉片造成損害,嚴重影響小麥的鞘和莖。小麥鏽病可以全年感染。在小麥防鏽過程中,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加強農業防治技術的應用,有必要選擇抗病能力強的小麥品種,及時播種,合理密植,及時施用有機肥料和磷肥在栽培過程中,合理施用氮肥,改善小麥生長髮育,有效預防小麥鏽病。其次,在小麥的拔節期和孕穗期,可採取藥物控制噴灑20%三唑酮,12.5%?? hecari WP,25%丙環唑可乳化濃縮液,20%生鏽可乳化濃縮液對小麥鏽病。有效預防。第三,播種小麥種子,將種子與黑果梨,拉斯廷和喜歡混合。拌種後,種子應在同一天種植。在拌種過程中,應嚴格控制劑量以避免過量。它對小麥有影響。

    2細菌葉條紋和控制小麥細菌性條紋病又稱薄帶病和條紋病。它主要對小麥葉片造成損害。感染細菌性條紋病後的病變最初表現為深綠色的水浸小斑點,然後在小麥的靜脈之間擴散成黃褐色的薄斑,並且細條的大小約為1×10mm ,病變的兩端顯示出滲透的綠色。通常會在病灶上濺出大量的串珠黃色膿液。當細菌性條紋嚴重時,條紋將合併成不規則的黃色至白色斑點,甚至整個視野中也可能出現黃白色。控制小麥細菌性葉片條紋的最佳時間是回到拔節期,還可以使用兩種農業控制和藥物控制方法:

    一是農業控制。在小麥栽培過程中,應加強小麥品種的選育,儘可能選擇抗病性好的雜交品種。在早春季節,應及時栽培,促進小麥幼苗的強壯生長,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同時,避免區域性施肥,晚施氮肥,施肥時施用磷肥和鉀肥,採用配方施肥技術,嚴禁在栽培過程中看到水和深水現象。二,預防藥物。發現小麥感染了細菌性條紋病,並及時用藥物治療。噴灑20%葉奎寧(葉青爽)可溼性粉劑,每公頃100克,水50升,每公頃10%氯黴素。 100g或70%葉死(殺死)懸浮液100-150g,25%葉提取物(渝-7802)可溼性粉劑175-200g。

    3小麥蚜蟲及其控制

    小麥蚜蟲是小麥栽培中常見的害蟲。它們通常存在於小麥葉,莖和幼葉中。蚜蟲主要吸收小麥汁,蚜蟲生殖能力強,生長迅速,對小麥非常有害。嚴重。在小麥種植過程中,要及時加強對蚜蟲害蟲的防治。一般來說,小麥種植較晚,小麥灌溉工作在冬季進行。可以使用10%吡蟲啉1000倍溶液和50%反向WP 4000倍溶液。 50%辛硫磷EC 2000在水之後噴灑液體或擬除蟲菊酯農藥。同時,可採用生物防治技術保護小麥蚜蟲的天敵,採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蚜蟲,提高小麥產量。此外,在小麥蝗蟲防治過程中,還需要結合農業防治技術,加強小麥種植過程的科學管理,及時深化土地,降低小麥種植密度,提高小麥種植水平。

    4小麥根腐病和防治方法

    根腐病是一種由根腐病引起的疾病,它會影響植物對水分和養分的吸收,最終導致植物死於營養不良。根腐病主要發生在小麥苗期,成蟲也可以被感染。在疾病的早期階段,一些根和纖維根一般都會擴散,然後逐漸擴散到主根。主要根部感染後的初始症狀不明顯,然後根部會腐爛。情況正在增加並逐漸影響植物對水和養分的吸收,使植物營養不良。一般來說,當室外溫度高,光線強烈時,會出現明顯的萎..當夜間溫度降低時,溼度將恢復正常,疾病將在白天繼續。這個迴圈會導致植物死亡。

    防治小麥根腐病也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農業控制和藥物控制。一是加強農業防治技術,選擇抗性較好的品種,種植前浸泡種子,以防止土壤植物的各種病害都會影響植物的主要根源,苗床應及時消毒。可以使用二甲雙胍和多菌靈對土壤進行消毒。在栽培過程中應進行認真的栽培和管理,苗木應小心栽培,移栽過程中不應破壞根系,應適當防止澆水和施肥,防止水分蒸發。二,藥物防治,早期根腐病的根治應儘早發現,可以用銅製劑或指甲膏對西瓜進行根系灌溉,還要及時防治地下害蟲。

    結論

    總之,小麥是裕民縣重要的糧食作物。在小麥種植過程中,容易產生各種病蟲害。小麥鏽病,紋枯病,蚜蟲,粘蟲等在小麥栽培中很常見。病蟲害。近年來,裕民縣小麥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為提高小麥的產量和質量,必須加強小麥栽培管理,及時控制小麥栽培中的常見病蟲害,採取“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式。及時有效控制小麥病蟲害,提高小麥產量和品質。

  • 2 # 寧寧說的話

    影響小麥生長與產量多病害和病蟲害有好幾種,我給大家一一例舉並解釋如何預防以及防治的措施辦法:

    1、小麥鏽病:

    這是很常見的一種小麥病害,主要有小麥條鏽病、葉鏽病和杆鏽病3種,主要危害小麥的莖葉片和莖杆。

    防治辦法:可以優先選擇有該病源抵抗能力的小麥品種。

    如果沒有的話,可以提前做好預防工作,採用登記拌種的方法,預防或者推遲鏽病的發生。大家都知道,小麥鏽病的防止關鍵在於旱季,主要病發時間點是在農曆的三、四月份。

    2、小麥紋枯病:

    這種病又叫做“小麥立枯病、尖眼病”,並且這種病害逐年會加重,導致小麥減產在一成到兩成之間。可算是小麥的一大病害。

    預防辦法:因為這種病害在小麥地各個生長期都會發病,小麥在感染後,其芽尾會變成褐色和灰色的病斑。

    其預防的關鍵是在於噴和拌,就是在小麥播種之前用藥劑拌勻和在小麥春天返青時期的噴灑農藥。

    3、小麥白粉病:

    這是一種跟隨麥地的肥水條件的改變和其種植密度增加而嚴重發生的小麥病害。在小麥地幼苗期和成熟期都會有感染的可能性。

    預防辦法:種植帶有抵抗該種病的小麥品種。在秋天播種的時候要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的播種。

    再有就是在施肥的時候要嚴格控制氮肥的用量,在其基礎上增加磷肥、鉀肥和尿素等有機肥的用量,這樣就可以防治。

    除此之外小麥其他常見病害還有:小麥的黴赤病、小麥吸漿蟲病、小麥蚜蟲病害等等。

    這是我的回答!我是萬寧寧,喜歡和大家一起說說三農的那些事兒!

  • 3 # 飛火流星905

    你好!飛火流星為你解答。

    在整個小麥的生長期內,影響小麥生長的病害很多,每一種病害如果不能及時發現甄別,合理防治,都會造成小麥減產,影響農民收益。

    一、小麥鏽病。小麥鏽病俗稱“黃疸病”,具體可分為條鏽病、稈鏽病和葉鏽病三種。

    【田間識別】

    (1)條鏽病:主要侵害葉片、葉鞘,莖稈也偶爾發生。葉片最初為褪綠色條斑,不久即形成桔黃色的“夏孢子”堆。在葉片表面沿葉脈縱向排列成行。孢子堆成熟後散出鮮黃色粉末,即夏孢子。冬孢子堆短線狀,扁平,常數個連在一起,埋伏在葉子表皮內,成熟時不開裂。

    (2)稈鏽病:主要侵害莖和葉鞘,其次是葉,穗部也發生。發病初期為褪綠黃斑,不久即變為長橢圓形鐵鏽色粉瘡,成熟後表皮大片開裂並向外翻起,散出大量鐵鏽色粉末,即夏孢子。冬孢子堆長橢圓形,黑色,成熟後表皮破裂,散出黑色鐵鏽,即冬孢子。

    (3)葉鏽病:主要侵害葉片,葉鞘也發生。初期為褪綠色小點,不久即形成橢圓形桔紅色不規則散生的孢子堆,一般不能穿透葉片,只在葉表面發生,成熟後表皮開裂一圈,散出桔黃色夏孢子。冬孢子堆有圓形和橢圓形,扁平,暗黑色,成熟時表皮不破裂。

    【發病規律】

    三種鏽病均由真菌侵染引起發病。條鏽病當平均氣溫高於-6℃時,病原孢子即能越冬,一般年份隨氣流從南方傳入北方。冬季溫暖日露多,病菌不但能順利越冬,而且還能不斷蔓延。葉鏽病也可以在秋苗上越冬。稈鏽病與條鏽病大體相同。三種鏽病以夏孢子世代在小麥為主的麥類作物上逐代侵染而完成其週年迴圈。在適合溫、溼度條件下,生活力良好的夏孢子在2-3小時內開始萌發。稈鏽病和葉鏽病的夏孢子芽管沿葉表生長,遇到氣孔後,形成壓力胞,粘牢在氣孔上,鑽入氣孔,而後在氣孔下腔處膨大長出侵染菌絲,侵入細胞內寄生生活。條鏽病從氣孔或表皮直接侵入,而且常不形成壓力胞。

    【防治處方】

    綜合防治並在小麥播種前拌種,每100公斤種子用2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120克,或40%衛福100克。春季返青發現後。可用12.5%速保利可溼性粉劑12-32克/畝,兌水60升噴霧。或者是20%萎鏽靈乳油200倍液噴霧。亦或是80%代森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噴霧。

    二、小麥白粉病

    【田間識別】

    小麥白粉病主要為害葉鞘、葉片。發病初期葉上出現白色黴點,逐漸擴大成圓形或橢圓形的病斑。上面長出白色粉末。後期白粉病孢子變成灰白色至淡褐色。感病葉片上散生針頭大小的黑色小粒,即子囊殼。

    【發病規律】

    白粉病是一種真菌病害。病原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狀態潛伏在土表麥苗葉鞘或底部葉片上越冬,冬季溫暖、雨雪多、土壤溫度高,有利於病菌越冬存活。借風雨傳播。白粉病喜溫耐乾燥,發病適溫15-25℃,25℃以上對發病有抑制作用,相對溼度25-85%均可發病。陰雨天多,溼度大,光照不足,是小麥白粉病流行的主要環境條件。

    【防治處方】

    小麥播種時選用1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按種子量0.2%拌種,預防發病。春季發現後,選用5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25%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噴霧。噴霧防治應在孕穗、齊穗、揚花期各用藥一次。

    三、小麥赤黴病

    【田間識別】

    病菌主要侵害幼苗及穗部,引起苗腐、莖基腐及穗腐。病苗葉片濃綠,地上部與根腐病苗症狀不易區別。如將病苗連根拔起,種子常見紫紅色斑。在開花時穗部開始發病,最初僅在1-2個小穗基部呈水浸狀,後漸失綠,在穎的合縫處出現橙紅色黴層。嚴重時全部小穗被害,籽粒乾癟,有的變成紫紅色。潮溼時長出白色或粉紅色黴狀物。多溼年份在小麥成熟時,穎及芒上有黑色小點。

    【發病規律】

    赤黴病病原菌在土表的麥株殘體和冬小麥上越冬。發病與降雨日數、相對溼度成正相關,與菌量有一定關係。冬麥區,4月上旬子囊殼明顯增多,抽穗後先在穎片外側蔓延,開始發病。

    【防治處方】

    赤黴病適合在發病初期用藥。可選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克/畝,兌水75升噴霧。或者是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60-75克/畝,兌水75升噴霧。播種前,用0.8波美度石硫合劑噴霧或用50℃溫水浸種5分鐘,再用福爾馬林400倍液浸種3小時可防。

    四、小麥根腐病

    【田間識別】

    小麥根腐病侵害小麥的各個部位,引起爛芽、葉枯、穗枯,以致形成黑胚粒。幼苗被侵染後,芽鞘和根部變褐色引起苗葉變黃,生育遲緩,嚴重時幼苗變褐腐爛。葉片上病斑橢圓形或不規則形,淡褐色,邊緣不明顯,上生淡黑色霜層,嚴重時葉片區域性或全株迅速枯死。穗部在灌漿期開始發生,在穎殼上產生褐色不規則形的病斑,穗軸及小穗梗也常常變淡褐色,天氣潮溼時則長出黑色黴層,籽粒不飽滿,嚴重時形成黑胚粒。黑胚粒發芽不良,播種後可引起嚴重爛芽。

    【發病規律】

    小麥根腐病病菌可在種子內、外越冬和越夏,也可在病殘體上直接越冬,成為小麥根腐病的初侵染源。種子萌發後,病菌先侵染芽鞘後蔓延至幼葉、根冠、根莖、地下莖等部分?分生孢子經風雨傳播,侵染幼苗基部葉片,然後在侵染莖、葉、穗部。發病受溫度、溼度和菌量影響。不耐寒或返青後遭受凍害的植株容易發病。抽穗後如多雨、多露、高溫有利於發病。土壤板結、播種過深、幼苗發育不良、後期肥水不足,可能發病嚴重。

    【防治處方】

    用2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150-200克/畝,兌水50公斤,或用50%福美雙可溼性粉劑600倍液噴霧。播種前可用50%福美雙可溼性粉劑,或者50%退菌特可溼性粉劑,2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5%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等以種子量0.2-0.4%藥劑拌種。

    五、小麥全蝕病

    【田間識別】

    小麥全蝕病侵染部位只限於小麥根部和莖基部1、2節,在小麥生育期均可發生?以成株期症狀最為明顯。其主要特點:病苗的種子根、次生根和地下莖變為灰黑色,分櫱期植株矮小,分櫱減少,基部葉片變黃,拔節期葉片自下而上變黃,根部和莖部腐爛變黑,基部葉鞘內側和病莖表面產生灰黑色菌絲層,抽穗灌漿期莖部腐爛變黑,小麥近收穫時可見黑色點狀突起的子囊殼。由於根部和莖基腐爛植株早枯,形成“白穗”。

    【發病規律】

    病原以菌絲體和子囊孢子隨病株殘體在土壤中或混雜在種子、糞肥中越冬、越夏。小麥整個生育期都可侵染,但以苗期侵染為主。當小麥播種後,病苗可以自幼苗的種子根、根莖下節、胚芽鞘處侵入引起苗期發病。春季小麥返青後,隨地溫升高,菌絲在根部不斷增殖,並向上侵害分櫱節和莖基部葉鞘,抽穗期侵入莖基部1-2節,出現典型症狀。病原菌在土壤中的適應範圍比較窄,土壤中的PH值越大,病害越重。PH5以下時病菌不能生長。增施氮肥可以明顯降低發病。侵染的最適宜溫度是12-16℃左右,潮溼有利於全蝕病發生。

    【防治處方】

    用1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100克/畝,兌水40公斤噴霧可防。小麥播種前,100公斤麥種用1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300克拌種預防。

    六、小麥叢矮病

    【田間識別】

    冬小麥越冬前第二葉伸展時就出現症狀。從葉基開始,出現葉脈之間的褪綠色或葉基發黃,以後逐漸向葉尖擴充套件。發病初期有四種症狀型別:短條紋型——植株高度正常,在葉脈間出現斷續的短而纖細黃白色條紋。窄條紋型——植株高度基本正常或略矮,葉色微呈黃綠色,葉脈呈綠色。寬條紋型——植株高度和葉色與窄條紋型相同,但褪綠條紋不受葉脈限制,從葉基到葉尖形成1-3條跨葉脈的平行褪綠色條紋,葉脈呈黃色。矮弱型——植株矮小,葉色變黃,新葉不能伸展,細弱成針狀。

    【發病規律】

    毒原傳播由傳毒昆蟲灰飛蝨所致。灰飛蝨刺吸帶毒植物汁液後,病毒進入腸胃,從血液淋巴進入脂肪層進行增殖,然後被傳染。病毒在蟲體內越冬。越冬代若蟲在春季活動始期,因每年溫度不同,略有早晚。冬小麥秋苗受侵染越早。第二年發病越重。

    【防治處方】

    在秋苗期和返青期防治傳毒昆蟲遷飛傳毒。選用50%甲基對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霧。

    七、小麥黑穗病

    小麥黑穗病主要有腥黑穗病、散黑穗病、稈黑穗病。

    (1)腥黑穗病

    【田間識別】

    病株一般比健株稍矮,分櫱增多。病穗較短,直立,顏色較健穗深,開始為灰綠色,穎殼略向外張開,露出部分病粒。小麥受害後通常是全穗麥粒變為病粒,初為暗綠色,最後變為灰白色。外面包有一層灰各色薄膜,裡面充滿黑粉,有腥味。

    【發病規律】

    腥黑穗病的病菌可以在種子、土壤、糞肥中越冬。以種子傳播為主,土壤、糞肥也可傳播。小麥播種後病菌就侵入剛剛萌動的幼芽,病菌在小麥植株體內以菌絲形態隨植株生長,隨後侵入開始分化的幼穗,破壞穗部的正常發育,形成病穗。但當第一葉展開後,病菌一定要經過傷口才能侵入。土溫5-15℃、土壤溼度20-22%時,最適宜病菌侵染。地下害蟲危害較重時,往往發病較重。

    【防治處方】

    用50%福美雙可溼性粉劑400克,或20%萎鏽靈乳油250克,或75%敵克松可溼性粉劑250克,或2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120克,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300克,拌種小麥籽種100公斤,均可有效防治。

    (2)散黑穗病

    【田間識別】

    主要危害穗部,莖、葉部也有發生。發病後,病株抽穗期略早,初期外面包有一層灰白色薄膜,病穗在未出苞葉前,就已經完全變成黑粉,不久即行破裂,散出黑色粉末,即冬孢子。只剩下裸露的穗軸。

    【發病規律】

    病原菌以休眠菌絲體在麥粒種胚內越冬,並以此傳播。田間黑穗主要借風力傳播,透過伸出或張開的小麥健株雄蕊穎片裂口侵入種胚內部。病菌侵染最適宜期在小麥揚花前的1-2天,或揚花授粉時。小麥播種後,當帶有病菌種子開始萌發時,潛伏在胚部的菌絲開始萌動,並隨著小麥的生長點發展到穗部,菌絲體在小穗內迅速發展,破壞花期形成,產生大量厚垣孢子呈黑穗,再飛散到健株上侵染花器。小麥抽穗揚花期間多霧或常有小雨,空氣溼度在70%左右,氣溫在20-25℃左右有利於病菌孢子的萌發和侵入,當年種子帶菌率高,次年發病就重。

    【防治處方】

    每100公斤麥種用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200-300克,或2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120克,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200克拌種。也可用冷水浸種4-6小時,再用篩子浸入52-54℃溫水10分鐘後立即放入冷水,再取出晾乾播種。

    (3)稈黑粉病

    【田間識別】

    發生於莖、葉、葉鞘及穗部。以拔節後症狀明顯,病株矮小,分櫱增多,葉子旋卷,在葉、葉鞘、麥稈上先產生銀灰色後變為黑色隆起條紋,破裂散出黑粉為病原冬孢子,重病株不能抽穗而枯死。有些病株雖能抽穗,但常捲曲於頂葉葉鞘內,多不能結實。

    【發病規律】

    以土壤傳播為主,種子、糞肥也能傳播。病株上冬孢子部分落入土中,大量在土壤中越冬、越夏,冬孢子在土壤中存活3-5年。小麥播種後,病菌在小麥出土前侵入種子芽鞘,以後菌絲進入生長點發育,進入葉片、葉鞘、莖稈。次年拔節後破壞葉莖組織,出現症狀。平均地溫14-22℃時,有利於病菌侵入植株。秋播時乾旱會引起次年病害大流行。夏季長期浸水,會大大降低孢子的成活率,從而減輕病害發生。出苗快,植株健壯,發病率就低。

    【防治處方】同小麥腥黑穗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版本的爐石傳說有哪些好玩且厲害的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