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貓叔說歷史

    野狐嶺之戰是金朝與蒙古之間爆發的一場大規模戰役,算是蒙金戰爭的起點。此戰之後,金朝再也抵擋不住蒙古的進攻,從公元1211年開始,到1234年金朝被窩闊臺所滅,前後持續了長達二十四年,這段時間,金朝可以用“被完虐”來形容。那麼,這場戰役,強大的金帝國怎麼會敗得如此狼狽?咱不妨慢慢說來。

    放著自己的好日子不過,蒙古為什麼要胖揍金朝

    有人奇怪了,金朝貴族起源於東北白山黑水之間的女真人,屬於漁獵民族,入主中原之後,漢化非常嚴重,基本上是漁獵加農耕的模式,對草原的經營不算特別上心,蒙古人在草原上放牧,好好的日子不過,為什麼偏偏去招惹強大的金帝國呢?這個問題說起來就話長了,簡要概括一下,總體原因是這樣的:

    第一、蒙金是世仇,是金朝欺負蒙古人在先。女真人擊敗契丹人之後,對北方那片草原並未採取直接佔領的方式,因為女真人是漁獵民族,並不擅長放牧,再加上當時金朝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對付宋朝上,所以,對北方草原管理還是比較大意的。但是,大意不代表仁慈,這個“大意”指的是管理方式過於粗暴簡單。金人為了防止蒙古人崛起,對蒙古採取“減丁”的策略,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每過三年,派兵去屠殺一次,把青壯年男丁給清理清理。是不是很殘忍呢?眾所周知,連成吉思汗的祖宗俺巴孩就是被金人釘死在木驢之上。可以說,蒙古人對金人恨之入骨。成吉思汗也正是利用了這種民族仇恨情緒,發動了這場戰爭。

    第二、金朝皇帝換人,讓成吉思汗聞到了機會的味道,復仇之心頓起。在蒙古人心中,金人雖然非常可惡,但金朝畢竟是中土天朝,國家富足、實力強盛,想攻打金朝,那是要付出很大勇氣的。不過,皇天不負有心人,成吉思汗終於等來了機會。金章宗在位時,成吉思汗還是非常忌憚的,對金朝照常納貢。1198年,金章宗派遣衛王允濟前去接受蒙古的貢物,成吉思汗看到了這位金朝的王,但對他印象卻不怎麼樣,這位衛王看起來病懨懨的,顯得十分懦弱。巧合的是,此事發生不久,金章宗就一命嗚呼,新任皇帝恰恰是這位被成吉思汗瞧不起的衛王允濟。新皇帝登基,按照慣例,金朝朝廷要派使節前往蒙古接受祝賀,當成吉思汗得知新皇帝是允濟時,不屑一顧,《元史·太祖紀》是這樣記載的:

    我謂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此等庸懦亦為之耶!何以拜為?

    這句話可以看出,成吉思汗對新任皇帝是何等的輕視,所以,他最終下定決心,南下伐金。

    為什麼是野狐嶺?

    野狐嶺到底在哪裡?這個嘛,史學界還有一定的爭議,不過,在張家口境內的結論卻爭議不大。在萬全縣和張北縣交界處,有一道東西走向的小山脈,這道山脈以北就是廣闊無垠的蒙古大草原,山脈以南就是華北大平原了,所以,這是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的天然分界線,地勢非常險要,戰略位置非常突出,當為傳說中的“野狐嶺”。戰場之所以選在野狐嶺,就是因為這裡素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誰佔領了野狐嶺,誰就佔得了先機。

    身經百戰的成吉思汗對陣怯懦的完顏承裕,金軍安能不敗?

    經過激戰,金軍可謂是一觸即潰,丟盔棄甲,敗得非常狼狽,而成吉思汗則乘勝追擊,取得了很大的戰果,那麼,表面上無比強大的金軍怎麼會變得如此不堪一擊呢?

    第一、此時的成吉思汗已經不是以往那個任人欺壓的部落首領,蒙古各部基本上已經完成了統一,而在此過程中,成吉思汗調教出一支勇猛善戰的精銳騎兵。除此之外,成吉思汗還建立了領戶分封制,凡是15歲到70歲的蒙古男子都必須隨軍出征,自己準備戰馬和武器。可見,當時的蒙古戰爭潛力是多麼的可怕。

    第二、成吉思汗指揮有方,手下大將勇猛無敵、身先士卒,蒙古騎兵士氣大振。比如說,木華黎就自告奮勇,完全不顧自己的身份,率領一支敢死隊衝擊金兵方陣,同時,成吉思汗指揮其餘軍隊齊頭並進,形成了“鉗形攻勢”,金軍很快抵擋不住,被殺得七零八落。

    第三、成吉思汗是做了大量準備的,不僅包括軍事準備,還包括外交準備。為了能夠專心對付金朝,成吉思汗決定先收拾西夏,免得腹背受敵。1207年,成吉思汗再次出兵大舉進攻西夏,一路勢如破竹,至1209年,幾乎全殲了西夏的主力。這兩年期間,西夏曾經多次派遣使節前往金朝求助,只可惜,金朝皇帝完全缺乏戰略眼光,竟然說出“敵人相攻,中國之福,吾何患焉”的話來。完全不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無奈之下,西夏向蒙古投降。誰都能想到,此時的西夏王室對金朝是多麼的痛恨。成吉思汗不但解決了後顧之憂,而且還破解了金與西夏的聯盟,開始專心對付金朝。

    反觀金朝這邊,完全就是一副等著捱揍的姿態。事實上,金軍不僅人數、武器都佔有優勢,而且還有城堡為後援,以逸待勞。但是,金軍的防守策略卻是非常外行,居然把兵力平均放在各個山口,採取消極守勢。這種辦法就像是一條僵蛇,很容易被別人剁成幾段,分割吃掉。果不其然,雙方戰火一開,金軍頓時大亂,成了毫無組織的大潰逃,吃了大虧。

    除此之外,金軍統帥的懦弱無能也是關鍵原因。完顏承裕成了“完全逃跑”,根本缺乏對抗蒙古的勇氣,一敗而定全域性。《金史·承裕傳》是這樣記載的:

    承裕喪氣,不敢抗戰,退至宣平。縣中土豪請以士兵為先鋒,以行省兵為聲援。承裕畏怯不敢用,但問此去宣德間道矣。……其夜,承裕率兵南行。大元並踵擊之。明日,至會河川,承裕兵大潰,承裕僅脫身,走入宣德。

    這段話什麼意思呢?說的是,野狐嶺大敗之後,完顏承裕率兵退到了宣平,窩在城裡不敢出來迎敵。這時候,縣裡面的豪紳獻計,讓朝廷計程車兵為先鋒,行省的地方兵為掩護,出擊迎敵。可是,完顏承裕害怕,不敢出去,就是問了問去宣德的路該怎麼走,看來,此時,他都已經準備再次逃跑了。當天夜裡,完顏承裕率兵往南退卻,誰知蒙古人殺到,第二天,雙方在會河川大戰,完顏承裕再次大敗,只有他一人脫身,逃到了宣德。從這裡可以看出,完顏承裕壓根就沒有統帥之才,一心只想著逃跑活命,見識甚至不如一個地方豪紳。不敗,就沒有天理了。

    野狐嶺之戰只是蒙古與金之間的一場試探性戰役,真正使金國元氣大傷的是會合川那次大戰,金軍精銳幾乎一戰而全軍覆沒,最要命的是,這場戰役使金朝上下患上了“恐蒙綜合症”,對金朝士氣的打擊相當嚴重,之後,金人對蒙古的戰爭幾乎屢戰屢敗,一直到滅亡。

    好了,關於這個事件咱就聊這些,鄙人才疏,或許有言辭不當之處,還請方家多多擔待指教,無腦噴敬請繞行。

  • 2 # 大山坡前的coder

    1211年(金大安三年)八月爆發的野狐嶺之戰,一直以來被認為是決定蒙古與金國命運的重要戰役。一般說法中,此戰成吉思汗指揮十萬大軍,擊敗了四十五萬金國大軍。那麼當初號稱“滿萬不可敵”的金軍,怎麼會在那麼大的兵力優勢下,發而被蒙古人以少勝多呢?

    在復原野狐嶺之戰前,我們要有一個基本認識:在鐵木真對金宣戰前,大蒙就已經獲得了建立一支強大軍隊所需的良馬和鐵器。而這些軍備物資的源頭則是西遼帝國。

    成吉思汗四年(1209年),畏兀兒人背叛西遼投奔蒙古。成吉思汗六年(1211年),鐵木真又派大將忽必來招降葛邏祿(哈剌魯)人。至此,西遼三分之一以上的領土落入蒙古之手。

    ▲大將忽必來

    透過來自西域的精鐵、良馬,鐵木真得以武裝自己的軍隊。而在此之前,統一的蒙古人就有在野戰中擊敗已經衰朽的西夏軍,圍攻其都城的能力。現在如同天上掉餡餅一樣得到高昌和葛邏祿人的投效,財力、國力也大大增加。而此前的1203年,被金國安置在邊牆以北監視蒙古各部的汪古部也投效了成吉思汗,從而為蒙古南下攻金提供了極好的基地。

    而對於此時的金國來說,情況則很不妙。當時金國和南宋一樣,縱容豪強,土地兼併嚴重,財政困難。是以金國常備軍不多,每到戰時,都大量捕捉壯丁以為籤軍。《金史·兵志》:故混源劉祁謂金之兵制最弊,每有徵伐及邊釁,輒下令籤軍,使遠近騷動,民家丁男,若皆強壯,或盡取無遺。《金史·僕散忠義傳》:忠義奏官軍一十七萬三千三百餘人,留馬步軍一十一萬六千二百屯戍。上曰:“今已許宋講好,而屯戍尚多,可除舊軍外,選馬一萬二千,阿里喜稱是,步軍虞候司軍共選一萬五千,及籤軍一萬,與舊軍通留六萬。即便是金國全盛的金世宗時代,金國戰兵也不過17萬人。章宗中期開始,金國經濟不斷衰退,到蒙古入侵金國的衛紹王初年,正規軍實額不過十萬出頭。

    而按宋金於嘉定元年(1208年)三月再次議和,金國至少應留三萬以上戰兵在前線,而西夏方向亦必有兵守備。東京路(遼東)又是金國老巢,一向有重兵駐守計算,金國能放在河北、山西直面蒙軍進攻的戰兵至多五萬以上。

    ▲蒙古重騎兵

    而鐵木真統一蒙古初期,劃分蒙古各部為95個千戶,以一戶出一兵計算,當可出九萬戰兵。雖然野狐嶺之戰蒙軍出兵爭議甚大,但一般也都認為在九萬左右。總之,雙方實力對比,實際上是不利於金國的。金國國內也都知道自己虛弱,因此還沒大戰過就【金承平日久,驟聞蒙古用兵,人情恇懼,流言四起】。後來的明朝雖然也有土木堡之變,但人心惶惶是土木堡慘敗之後的事情。

    ▲焦頭爛額的衛紹王完顏永濟

    衛紹王於1208年繼位,此後兩年一直在穩固自己的位置,加上國內災荒不斷,如1210年(金大安二年)六七月連續發生地震。[ 【(六月)丙寅,金地震。金大旱。金主下詔罪己,賑貧民闕食者,曲赦西京、太原兩路,雜犯死者減一等,徒以下免。(七月)是月,金地震,後累月皆震。】]所以他在得知蒙古圖謀入侵時,採取鴕鳥心態,認為蒙古人會繼續和西夏作戰,暫時不會攻金,甚至將警告蒙古威脅的邊將下了大牢。[ 《續資治通鑑》:先是金納哈塔邁珠守北鄙,知蒙古將侵邊,奔告於金主。金主曰:“彼何敢然!且無釁,何能入犯!”邁珠曰:“近見者諸部附從,西夏獻女,而造箭制盾不休;凡行營則令男子乘車,蓋欲惜民力也。非圖我而何?”金主以為擅生邊隙,囚之。]

    而1210年下半年,金國得知蒙古撕毀和議之後,就開始修築烏沙堡,希望遏制蒙古的攻勢。鐵木真命哲別殲滅修築烏沙堡的金軍。[ 《續資治通鑑》:會邊將築烏舍堡,欲以逼蒙古,蒙古主命哲伯襲殺其眾,遂略地而東。]

    冷兵器研究所冷兵器第一自媒體,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

    當年滿萬不可敵,四十五萬金國軍隊為何打輸蒙金野狐嶺之戰?

    編者按:1211年(金大安三年)八月爆發的野狐嶺之戰,一直以來被認為是決定蒙古與金國命運的重要戰役。一般說法中,此戰成吉思汗指揮十萬大軍,擊敗了四十五萬金國大軍。那麼當初號稱“滿萬不可敵”的金軍,怎麼會在那麼大的兵力優勢下,發而被蒙古人以少勝多呢?

    在復原野狐嶺之戰前,我們要有一個基本認識:在鐵木真對金宣戰前,大蒙就已經獲得了建立一支強大軍隊所需的良馬和鐵器。而這些軍備物資的源頭則是西遼帝國。

    成吉思汗四年(1209年),畏兀兒人背叛西遼投奔蒙古。成吉思汗六年(1211年),鐵木真又派大將忽必來招降葛邏祿(哈剌魯)人。至此,西遼三分之一以上的領土落入蒙古之手。

    透過來自西域的精鐵、良馬,鐵木真得以武裝自己的軍隊。而在此之前,統一的蒙古人就有在野戰中擊敗已經衰朽的西夏軍,圍攻其都城的能力。現在如同天上掉餡餅一樣得到高昌和葛邏祿人的投效,財力、國力也大大增加。而此前的1203年,被金國安置在邊牆以北監視蒙古各部的汪古部也投效了成吉思汗,從而為蒙古南下攻金提供了極好的基地。

    而對於此時的金國來說,情況則很不妙。當時金國和南宋一樣,縱容豪強,土地兼併嚴重,財政困難。是以金國常備軍不多,每到戰時,都大量捕捉壯丁以為籤軍。《金史·兵志》:故混源劉祁謂金之兵制最弊,每有徵伐及邊釁,輒下令籤軍,使遠近騷動,民家丁男,若皆強壯,或盡取無遺。《金史·僕散忠義傳》:忠義奏官軍一十七萬三千三百餘人,留馬步軍一十一萬六千二百屯戍。上曰:“今已許宋講好,而屯戍尚多,可除舊軍外,選馬一萬二千,阿里喜稱是,步軍虞候司軍共選一萬五千,及籤軍一萬,與舊軍通留六萬。即便是金國全盛的金世宗時代,金國戰兵也不過17萬人。章宗中期開始,金國經濟不斷衰退,到蒙古入侵金國的衛紹王初年,正規軍實額不過十萬出頭。

    而按宋金於嘉定元年(1208年)三月再次議和,金國至少應留三萬以上戰兵在前線,而西夏方向亦必有兵守備。東京路(遼東)又是金國老巢,一向有重兵駐守計算,金國能放在河北、山西直面蒙軍進攻的戰兵至多五萬以上

  • 3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讓我們回顧一下這場驚世之戰。金軍之敗,不足為怪。

    恐蒙症,人心渙散。

    蒙金決裂後,金模仿漢人王朝,以長城以依託,防禦蒙古。

    金充分發揮了基建狂魔的優良傳統,“用工七十五萬”,開始加固300公里界壕防線。

    成吉思汗何等人?哪裡會受制於你這個防線呢?他一邊派三個兒子發起牽制性進攻,一邊選定烏沙堡,和金軍玩了起來。

    牽制性進攻中,蒙古軍橫掃晉冀與內蒙古交界的各地區。既打擊了金軍在相關區域的戰爭潛力,也牽制了金軍大部。

    來去如風的蒙軍,製造了強烈的恐怖情緒。

    與此同時,成吉思汗與金軍在烏沙堡玩了一陣(攻破、退去、再攻破、再退去,連續試探性進攻)後突然發力,發起猛攻。

    這次猛攻,雷霆萬鈞,與1940年德軍在法國戰役中的表現一樣,金軍雖有防禦,卻來不及對迅猛的攻擊做出恰當反應,一時間,金軍的防禦體系完全失效。蒙古軍攻破了居庸關,一度殺到中都,因金軍“奮勇死戰”,又因“凜冬將至”,蒙古軍才退軍。

    此次爆擊,對決戰的影響有:

    1、破西京,金軍原本建立的防禦體系被打破!

    2、完顏承濟為蒙古軍強大的機動力震撼,為了防止蒙古軍繞過金軍主力襲擊中都,收攏部隊,放棄了桓州、撫州等地。使得蒙古軍消除了決戰時的後路之憂。

    3、失去了地方豪帥的支援。如果一定戰力的豪帥能配合金軍作戰,至少可以牽制蒙古軍軍力,支援決戰戰場。而許多豪帥本是支援金朝的。豪帥們曾與金軍商討聯合作戰。但金軍統帥只顧詢問後退小路,使得各豪帥失望透頂,紛紛投蒙古。

    4、此戰後,金朝高層賞罰不公。表現拙劣的將領沒有得到應有的處置,依然領導了隨後的決戰。這些金軍指揮官有普遍的畏敵情緒,而金軍上下對他們也缺乏信心,一旦陷入苦戰,很可能失去信心!這極大影響了此後的決戰!

    宋襄公式的將領

    因歷史原因,金朝防務一直重南輕北,精銳多在對南宋方向。因此,初與蒙古軍交手時陷入被動也屬正常。

    鑑於此,金軍下定決心,調撥大軍,“三十萬,號四十萬”,決意與蒙古軍一戰,或討伐蒙古,或穩定北線,決意與蒙古軍一戰。

    當時,有人提出:蒙古軍正在攻略撫州等地,“馬牧於野,宜趁其不備掩擊之。”但金軍統帥拒絕,他決心以堂堂之陣與蒙古軍決戰。

    這種人一般都有個優點,講禮貌。於是,派人去質問成吉思汗,你為啥來打我?

    派去的人大約也是被雷到了,在履行完職責,把該說的話說完後,表示本人願意投奔蒙古!

    作繭自縛的部署

    金軍部署野狐嶺時,將軍隊部署於各險要關隘。

    歷史一再表明,分兵把守的消極防禦體系從來都是作繭自縛,金軍在長城防線如此,到了野狐嶺又是如此。

    在主力會戰中,山地對進攻方有利-《戰爭論》金人或許忘記了,當年他們在陝西與吳玠激戰時,無論是仙人關,還是和尚原,宋軍都以防線遲滯敵軍,以機動兵力把握時機,主動出擊的。

    可是,金軍坐擁絕對優勢兵力,卻分散部署於各關隘,彼此排程、支援困難極大,無異於作繭自縛。

    拔都魯,我們是騎兵,沒有馬,也比步兵能打!

    也許,金軍這樣的部署,是認為,這種地形,可以限制蒙古騎兵的發揮吧。

    以山地制約對手騎兵,是常見套路。

    果然,金軍主力戰力確實不一般,蒙古軍攻打竟日,毫無所得。

    木華黎看出了問題,指出:金軍人多勢眾,不死戰,搞不定!上敢死隊!此地不利於騎兵,那就不騎馬,沒有馬,我們依然是敢死隊!

    於是,他“率敢死士,策馬橫戈,大呼陷陣。”成吉思汗率領中軍繼進,大敗金兵。

    狹路相逢勇者勝!金軍放棄兵力優勢,消極部署於各狹路,為蒙古勇者提供了理想舞臺!

    一陣衝殺後,金軍中的陣勢潰散。由於指揮、排程不便,此時金軍雖多,但卻只能各自為戰,漢軍、契丹軍、女真軍,相繼潰散。

    金軍的精兵良將大半盡於此役!

    根本原因:金統治力量的沒落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這是當年對女真人超強戰力的描述。

    可是,此時的女真軍隊,無論基層還是高層,早已不是當年模樣了。

    先說基層。

    女真軍隊的基礎,是猛安謀剋制。猛安謀克統之,將勇而志一,兵精而力齊。

    猛安謀克,只有女真人才可以擔任。在無日不戰的年代裡,這是完全沒有問題的。承平日久,就會選材嚴重不足了。

    而且,金章宗即位後規定:各執掌兵權的猛安謀克都必須要科舉進士!這種理想化的政策使兵將難以滿員,以致於後來要改25人為一謀克,100人為一猛安了。而一謀克25人中,除去旗鼓手各一人,火頭軍5人,其他的戰鬥人員不過18人!

    再說高層。諸位可能對此戰中金軍眾將帥的素質有了一定了解了。一些在此戰中這些拙劣的將領(如胡沙虎),此後雖然依然不敢對蒙古作戰,但他們內鬥卻依然神勇無比!大敵當前的金朝高層長期保持著劇烈的動盪!

    金人的時刻,即將過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保羅·喬治單獨帶隊的表現,他和倫納德能相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