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路過你的生命如水

    首先要普及艾滋病相關科學知識,讓大眾瞭解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和相關的防護方法,只有知道了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及有效的預防方法,才能使眾人瞭解到這種病,並有能力做好預防,才不至於產生恐艾心理。

  • 2 # 霍體清

    恐艾心理疏導如何進行?如何來調整對艾滋病恐懼的偏激誤區?

    恐艾是一種心理疾病,屬於疑病症的範圍,怎麼疏導才有效果,要看怎麼解釋問題形成的。恐艾的人往往比較敏感,一半做過一些出格、出軌的事,做的時候就緊張自責,但是被人知道,焦慮很高,在情緒不好的時候可能正趕上感冒、有些不舒服,就更加緊張了,以前聽說過不當的性行為可能會染上艾滋病,並且一旦得了艾滋病就治不好,一輩子就完了,再去百度,發現和自己的症狀相似,有升高焦慮,偷著去檢測中心檢查,結果是陰性,但是總感覺不舒服,總覺得檢查結果不對,惶惶不可終日。

    原理是這樣的,在感冒的時候,全身難受,自己是不是得了艾滋病,就非常焦慮,焦慮導致軀體症狀加劇,還以為是艾滋病的症狀,形成條件反射,總感覺有症狀。解釋得病原理,解釋焦慮自動執行會造成症狀,解釋長期焦慮體質變弱,無力等等,只要不停的積極暗示,恐艾問題就能解決。

    其他的疑病,如狂犬病,心臟病,腸胃官能症,等等,都是這樣的原理。

  • 3 # 孫經儼

    我想說的是,為什麼不去疏導艾滋病人,讓這個群體直面艾滋病,明確自己防止再傳染的義務和法律責任。只有艾滋病人能直面艾滋病了,正常人才不會恐慌,不理解,歧視這個群體。到底是誰在隱瞞什麼?害怕什麼?尊重不是誰給的,是自己贏得來的。

  • 4 # 趙醫生談肝說哎

    很多恐艾症患者總認為自己這麼恐懼艾滋病,是因為存在艾滋病感染的風險,從而變得敏感多疑,反覆分析艾滋病感染的可能性,以及去考慮萬一感染艾滋病,可怕的人生後半輩子,從而受到強烈的刺激,實際上,是這樣強烈的刺激直接導致了植物神經紊亂,神經性免疫降低,產生了大量的症狀。一旦症狀產生,艾滋病恐懼症患者就更加認為自己必然是艾滋病感染無疑,活生生的將本來是心理問題的障礙強行弄成生理性疾病暗示。這樣的情況在我的執診中多有看到。這些人幾乎都會查閱大量的書籍和網頁,對艾滋病了解深刻,並且很多人會網購試劑來檢測,也會逐條對照自己的相關情況或者相關“症狀”,但是他們常常出現一些誤讀和誤判,誤以為自己因為高危行為後,已經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甚至已經進入了艾滋病的中期或者晚期。

    針對這些對艾滋病恐懼心理的人員,我們應該如何去處理和疏導呢?

    一、宣傳教育

    積極地向社會大眾宣傳普及艾滋病的基本知識,把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它可能會出現的臨床症狀等基本知識進行大量的宣傳,使公眾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判斷,對艾滋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同時提倡社會不要歧視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同時告誡恐艾人員要正確地判斷自己的情況,不能按照書籍、網路上描述的內容去對號入座,應該聽從醫務人員的解釋和判斷。

    二、耐心解釋疾病的症狀

    對於檢測結果是陰性的,卻一直誤認為自己已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恐艾人員,長久地處於一種焦慮狀態,吃飯沒胃口、睡眠質量不好,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每天都處於一種超負荷的焦慮狀態,而出現了大面積的口腔潰瘍,甚至整個口腔都出現了“白膜”覆蓋等等各種“症狀”。其實這些症狀並不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特有的症狀,這個時候一般是建議去口腔科或者針對性的科室去看專業的醫生,而不是一直糾結於已經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了,已經發病了,沒救了等等。

    三、建議做些其他有益身心的事情,分散注意力

    有些人有了高危行為後,就特別後悔和恐懼,在家裡不敢抱孩子,對老婆或老公躲躲閃閃,甚至分房睡覺、分桌吃飯,認為自己會把艾滋病病毒傳染給孩子和老婆。於是表面上一直假裝很樂觀、很堅強,轉身又偷偷地哭泣。這樣的“兩面人”假裝到最後,家人不理解,自己很痛苦。然後一有空就打諮詢電話,日子過得像是“過山車”。這樣的人,建議多去參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事情,分散注意力,不要鑽“牛角尖”,沒病的人,自己不要當做有病的人。

    四、建議看心理醫生

    有一些個別的艾滋病恐懼人員,心理受影響的程度比較大,甚至有些人驚動了全家,搞得全家氣氛很消沉。那些人不是整天抹眼淚,就是整天一語不發地躺在床上,什麼事情都做不了。甚至以每週一、三、五的方式,輪流在幾個家人的陪同下來疾控中心,一呆就是整個上午或者下午,不是一言不發地呆坐,就是和醫生不停地交談,非要檢測出HIV-1型抗體陽性了才善罷甘休。這時單純依靠醫生的解釋、做思想工作,已經不可能消除他的恐懼心理,一般都是建議這些人員去找心理醫生進行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必要的時候要配合一些藥物。

    五、總結

    我們普通人對艾滋病存在一定的恐懼心理,少量的恐懼都是正常的,畢竟在現有的醫療技術下還是難以治癒的。所以一些恐艾人員,單純靠專業醫生或者心理醫生真的還是不夠的,還需要恐艾人員自己調節心態,同時一定要聽從醫生的解釋。因為醫生會根據其掌握的醫學知識,加上實驗室的檢測結果和臨床症狀會做一個綜合的判斷,判斷你是否感染了艾滋病。

    恐艾人員要正確對待自己的狀況,認真聽取醫生的勸告和判斷,接受醫生的判斷和指導,不要糾結於道聽途說的“症狀”,或者斷章取義地片面理解某些文字,誤判為自己就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加之,專業的艾性科醫生都或多或少會對恐艾人員進行必要的心理上的寬慰和疏導的,其實這樣就“OK”了。當然在未來的路上,潔身自好就可以避免很多的恐艾情緒的“糾纏”!

  • 5 # AAA奔跑中的兔子

    恐艾症和艾滋病的區別,想必這個是很多恐艾症患者最關注的問題之一。很多性病艾滋病恐懼症患者對於恐艾症和艾滋病的界限區別並不清楚,一會兒是艾滋病視窗期的疑惑,一會兒是恐艾症狀怎麼消除;一會兒是艾滋病初期症狀的糾結敏感,一會兒又會問恐艾症有什麼症狀,會引起什麼症狀。當然有很多恐友也慢慢知道了自己並非艾滋病感染者,情緒趨於穩定,但是恐艾七八九大錯誤讓恐友的認識依舊很偏激,恐艾症患者為了脫恐總是喜歡去探討具體高危行為指的是什麼,也會一不留神又越界到艾滋病潛伏期多長時間。關於越界,舉一個例子就像恐艾吧和HIV吧一樣,甚至包括艾滋病論壇和恐艾論壇,這就是典型的一個是關於艾滋病恐懼症患者的,一個是關於艾滋病感染者的。性病艾滋病恐懼症患者總是喜歡毫無顧忌的到處看,在潛移默化過程中將恐艾症和艾滋病的區別逐步放下,甚至一度認為自己如此糾結痛苦的內心都是拜艾滋病所賜,而非性病艾滋病恐懼症

    關於恐艾症和艾滋病的區別,在定義上的區別,我們在這裡大可不必介紹。稍微懂點艾滋病和性病艾滋病恐懼症基礎知識的恐艾症患者都很清楚,一個是心理神經症問題,一個是生理病毒感染病變問題。百度百科裡面有非常明確的定義,恐友們可以以此作區分。關於症狀,無論是恐艾症會引起什麼症狀,還是所謂的艾滋病初期症狀,都是恐艾症患者心中巨大的陰影。一提到症狀,恐友們都會卯足勁去研究,總覺得研究清楚了更方便自己脫恐,事實上這是一個很大的脫恐誤區。可是恐友們壓根也沒有搞清楚過什麼是恐艾症的症狀,什麼是艾滋病初期症狀,以至於極度混淆,導致了進一步恐艾。作為艾滋病初期症狀,恐友們大部分知曉是來自於曹奶奶的說法。是的,我們不可否認艾滋病感染初期會形成一些諸如所有病毒感染的特徵,但是考慮到空氣中存在著大量的病毒,人類無時不刻不存在著一種被機會感染風險,另外艾滋病初期症狀也沒有明確的諸如器質性病變的特異性症狀,也會存在著臨床症狀消失的可能,所以艾滋病初期症狀從來不作為是否感染艾滋病判斷的標準,對艾滋病感染的標準都是以艾滋病視窗期抗原抗體作為目前主要判斷標準。至於恐艾症,恐艾症患者幾乎95%以上的都會產生症狀,沒有人想到自己萬一感染艾滋病這種可能性的時候還無動於衷。這個時候恐艾症人群就會形成一種像咱們四川512地震這樣的即時性恐慌。恐慌是表達情緒的劇烈體現,恐慌帶來的是神經系統的多方位反應,神經通路影響功能器官,極其容易形成植物性神經紊亂,這種影響是極其快速的。而植物性神經紊亂的典型症狀有發熱頭疼頭痛,舌頭髮白,關節疼痛,全身遊走性疼痛,喪失胃口燒心,四肢麻木,視力下降,皮疹等等。顯然艾滋病初期症狀一般不可能十分明顯且長久的作用於人體,故而形成了一種不科學但是很實在的說法,就是感覺自己身上的症狀越多越嚴重,越能證明這樣的症狀更多是由於植物性神經紊亂引起的。因為艾滋病初期症狀和恐艾症症狀都被證明是存在的,但是兩者就時間持續,反應程度等都有很大的區別,很多恐艾症患者沒有一個專業素質和明確化的界限判斷,從而將恐艾症形成的症狀全部歸納為艾滋病初期症狀這樣的暗示,以至於思維從一開始就沒有被糾正,從而導致恐艾症遲遲無法恢復,以至於在檢測艾滋病很多次都無法脫恐,遂把自己歸為陰性感染者或未知病毒感染者的群體中去了。

    關於恐艾症患者和艾滋病感染者在心路歷程上的區別也是非常大的,艾滋病恐懼症患者其心理不穩定水平遠遠大於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恐懼症患者總認為我現在如此的痛苦,一定是感染了艾滋病。以前我也沒有感染艾滋病的機會,所以沒這個痛苦感覺,現在是真正的有機率感染艾滋病了,這是上天的暗示,才會如此的痛苦。事實上,感染艾滋病的人大多沒有這樣的感覺。對於艾滋病感染者大概會經歷如下幾個心理歷程步驟,“否認期”,“怨恨期”,“抑鬱期”,“妥協期”,“接受期”,否認就是對自己被感染艾滋病這個結果不接受,認為自己並沒有被感染艾滋病。怨恨就是自己被誰感染的,怨恨社會,這個時期可能會存在著報復的思想和想法。抑鬱就是指艾滋病被感染的事實無法改變了,意志消沉痛苦,這個時候鮮有自殺案例存在。妥協指的是慢慢的開始有點接受感染的事實了,還在進行最後的矛盾和疑惑。在經歷過以上四個不穩定的週期以後,大部分的感染者進入一個接受期,從而心理達到一個較為平穩的狀態。而相對於艾滋病感染者,恐艾症患者首先是一個極具劇烈的波動期,在波動期的同時,艾滋病恐懼症患者喜歡於到處搜和問,活躍於QQ群及論壇,普遍認為在網路上和志願者或其他恐友的經驗傳授下就能脫恐,脫恐很快,但是情緒又極其不穩定,喜歡走雙向極端,即時而覺得自己沒什麼問題,可以放心去生活,時而覺得自己一定被感染了,再也不能去奢望生活了。波動期是一個較為長期的過程,通常幾個月到一年不等。波動期過後是沉澱期,艾滋病恐懼症患者對自己所在網路上面對的事物和知識進行歸納分類,選擇適合自己的知識點和集合自己善於利用的技術。有時候恐艾症患者在這個階段也會疑惑自己所選擇的方法方向,相對於波動期,沉澱期的恐友波動已經不是主要狀態。自己逐漸意識到心理需求是脫恐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沉澱期過後會進入恢復期,恢復期的恐友有時會抑鬱,擔心自己恢復不到過去的狀態。當然在這個階段敏感也是會存在的,總體來說,在恢復期,波動進一步減少,搜尋頻率較上兩個階段大幅減少。並且在針對於自我脫恐上已經有了覺醒意識,明白什麼樣的方法和環境更適合自己的恢復,在這個階段的艾滋病恐懼症患者,基本不再和其他恐友有更多聯絡交集,也不會在網路上闡述自己對艾滋病恐懼的見解和意見,直至自我逐步成長到“脫恐期”。

    關於艾滋病,這是國家重點防治的一個疾病,是被國家納入了十三五計劃中的。國家每年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研究和干預艾滋病,國家針對於艾滋病從篩查發現和治療等,都形成了一套完善有效的規章管理制度,並且配置了作為防控監管的疾控中心對應科室,和治療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傳染病專科醫院。但是作為艾滋病恐懼症,雖然掛著艾滋病三個字,事實上和艾滋病並沒有關係,更多的是一種偏向於典型神經症的心理障礙。很多艾滋病恐懼症患者最喜歡打各地疾控中心電話,甚至找傳染病醫院的醫生進行脫恐干預,但是收效甚微。最根本的就是您讓一位有著豐富艾滋病臨床經驗的醫生對一個神經症患者實施臨床心理幫助,看似這就牛頭不對馬嘴了。所以在恐艾症和艾滋病的區別上,區分恐艾症和艾滋病的性質,以及對應的學科屬性十分重要。對於艾滋病感染者,去尋求有著豐富艾滋病臨床干預經驗的醫生,非常合理。向醫生告知具體的狀況,比如現在身體狀況,比如現在CD4的數量,肝腎功能是否正常,具體配置什麼樣的抗病毒藥物,什麼劑量怎麼來吃,感染科或者艾滋病科的醫生都能得心應手的去給予干預指導幫助,收效十分明顯。因為這就是艾滋病相關專業知識要素。但是對於艾滋病恐懼症患者,客觀上來說,需要那麼多艾滋病知識嗎,顯然這個並不需要。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傳染病科室的醫生也曾經嚴重恐艾,如果說掌握了大量的艾滋病知識就不會恐艾,那他為什麼會恐艾,而且恐得十分嚴重,甚至在一段時間嚴重影響了自身的工作生活。所以說對於艾滋病恐懼症患者,需要艾滋病基礎知識,但是需要的僅僅是幾個核心的框架,比如艾滋病初期症狀不作為判斷,艾滋病視窗期就是4-6周,艾滋病的傳播途徑也就那麼典型的那幾個,或許再瞭解多點就是我們國家或者全世界艾滋病流行分佈及流行趨勢也就足夠了。如果再需要更為系統的艾滋病知識,那就過逾了。畢竟單獨靠艾滋病基礎知識就去脫恐,解決的也僅僅是一些認識水平問題。最主要的那一塊,就是思維模式那一套,並沒有被改變。為什麼會有人得恐艾症,不就是因為突然覺得艾滋病離自己很近,以至於自己過去傳統的思維無法適應現在的狀況場景,心理產生極大的刺激。這些不都是屬於神經系列的板塊麼,既然神經症屬於精神衛生和心理方向,恐艾症主要還是尋求心理醫生和精神衛生科的幫助。只是很多恐友需要建立一種連結作為基礎,所以心理醫生有一定的艾滋病防治經驗這是有必要的。只是因為國家花了大量資金在艾滋病防治及治療工作方向,相對應有大量的專家集中在艾滋病研究,艾滋病感染者的心理輔導,艾滋病社會問題關注上面,所以對於艾滋病領域,幾乎是不缺專家的。可是艾滋病恐懼症患者相對於艾滋病感染者來說是少數群體,艾滋病恐懼症方向是混合型學科屬於真空方向。除了四川防艾組織成都市恐艾干預中心在政府的支援下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恐艾干預”脫恐核心技術,其他並沒有一個專業的機構在從事性病艾滋病恐懼症的神經症臨床研究中。目前網路上聚集的志願者大多數是從性病恐懼症患者轉化而來,自學成才,缺乏專業臨床試驗和接受防艾體系管理的經歷經驗。且艾滋病感染者的關懷治療都集中線上下,而性病艾滋病恐懼症患者卻總是大量的集中在線上,很多恐友都認為在網路上進行學習和求問就能脫恐。考慮到目前網路恐艾環境一如既往的混亂,透過網路有效脫恐的機率極低,甚至還會被一些恐友並不瞭解的非專業人員引導暗示從而延緩正常的脫恐進度。相對於恐艾圈子,恐怖分子和偽專家的盛行,聽到的訊息大都是以訛傳訛的假話。艾滋病有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規,其圈子幾乎看不到類似的恐怖分子或偽專家存在。

    關於恐艾症和艾滋病既有區別,也有一些比較相同的地方。比如從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除了大量的專業人才,還有更多艾滋病感染者,因為對艾滋病不瞭解所導致他們對艾滋病有所鬆懈,等到真正感染了艾滋病,很多人悔之晚矣。所以堅決的投入到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去了。而作為恐艾症患者,有一部分恐友在網路上學了一些艾滋病基礎知識,轉而幫助更新一批的恐友,成為了一名網路恐艾干預志願者。不同的是,艾滋病防治需要大量的宣傳基數去覆蓋全社會,且以線下的工作為主。但是目前恐艾症恐友的陪伴和知識交流僅僅針對於網路上恐艾的這一小波恐友,且又以線上的為主。恐艾症的患者喜歡以資料機率作為探討,矛盾的根源很多來自於機率分析,而對於感染者來說,感染了就感染了,該怎麼生活就怎麼生活。反倒是艾滋病感染者總體精神狀況好於恐艾症患者的。恐友在恐艾的過程中越來越覺得自己十分痛苦,越來越覺得自己挺不過去了,基本就是恐艾症患者了,只有對艾滋病假想的暗示才會這樣。對於恐艾症和艾滋病的區別,還有很多很多,那麼在以後的文章中逐步更新。

    注意事項不應該在網路上亂搜亂查,選擇合適可信的正規脫恐機構

  • 6 # 波波醫生說健康

    大家好,我是在疾控中心從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醫生,我來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恐艾的人群,有一部分是因為有過一夜情、賣淫嫖娼等行為而恐懼;有一部分人是因為在網上了解了一點艾滋病的知識,害怕自己感染上而恐懼;還有其他的一些原因而恐懼的。在這一部分人群中,有過一夜情的害怕自己感染,害怕對不起家人,害怕自己的整個生活毀了;有一部分人害怕感染艾滋病所帶來的後果,比如需要終身服藥,比如找工作受限等等原因。

    他們不論是有過高危行為還是沒有過高危行為,都會把自己身上所謂的一些“症狀”與艾滋病的相關症狀來對比。然而,艾滋病的症狀都不典型,再把所謂的“症狀”一對比,感覺自己都發病了一樣,這更加重了對艾滋病的恐懼,這樣陷入了一個惡性迴圈。

    要怎樣做到脫離對艾滋病的恐懼?

    首先,請到疾控中心或者醫院去做艾滋病抗體檢查,如果視窗期過了,檢查結果為陰性,請相信檢查結果,要相信科學。

    關於艾滋病的視窗期需要說明的是,在2018版《艾滋病診療指南》中將艾滋病的視窗期縮短到了一個月,也就是說有過高危行為後一個月去檢查,結果為陰性,那麼就沒有感染艾滋病病毒。

    第二,對檢查結果有疑問的,請諮詢專業醫生,讓專業醫生給你答疑解惑,不要去相信網上一些人寫的東西,比如貼吧或者一些其它的論壇,很多人都艾滋病不瞭解就去寫一些自己認為的“正確”的知識,結果很多人被誤導。

    第三,要想從根本上擺脫對艾滋病的恐懼,一定做到“知艾防艾”,只有對艾滋病防治知識足夠了解了,才能認識到和糾正自己的一些偏激和誤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彥宏演講被潑水,周立波斥其為“自導自演”,你認同這種說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