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六月槐

    《水滸》的故事情節搖曳多姿,跌宕起伏,扣人心絃,細節設計合理,各人物故事既獨立成篇,又銜接自然,一個引一個,世界文學名著裡獨一無二,對後世小說影響很大。人物形象豐滿,透過語言,細節,動作,誇張,對比等手法,塑造出個性迥異栩栩如生的眾多英雄好漢,出場人物之多,也是罕見。同時也描寫了宋朝真實的方方面面的社會現狀,非常真實,甚至近乎為歷史。真實是藝術的生命。它沒有粉飾當時的社會,寫了很多陰暗面,正是北宋亡國前的畸形病態。

  • 2 # 濤說精彩歷史

    我是濤說歷史,我來回答。

    《水滸傳》的好漢形象,有金聖嘆的影子。他有“六才子書”的說法:“若《水滸》,則小說之代表;若《史記》,則史之代表:若《杜詩》《離騷》,則詩歌之代表;若《莊子》,則子之代表;若《西廂》,則戲劇之代表;”可見其對《水滸》評價之高。從今天來看,《水滸傳》是中國偉大的現實主義著作。與我們今天千篇一律的主角吊打一切,天下無敵的小說相比,《水滸傳》是一本難得的“隊友流”小說。它成功塑造了風格迥異的108英雄好漢形象,可以流傳千年。

    1、金聖嘆簡介與“六才子書”。

    金聖嘆(1608年4月17日—1661年8月7日),明末清初人,原名採,字若採。是個狂放不羈的才子,明朝滅亡後,改字聖嘆。

    他早年高中秀才,但因為遊戲考場,沒有進一步考取功名。而立之年過後便窮困療倒。後來因參與"哭廟案"陷入黨爭,與其他十八名秀才一起被問斬。

    (金聖嘆)

    作為憤世嫉俗的文人,金聖嘆用點評書奇書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俗:他“六才子書”的說法:“若《水滸》,則小說之代表;若《史記》,則史之代表:若《杜詩》《離騷》,則詩歌之代表;若《莊子》,則子之代表;若《西廂》,則戲劇之代表;”

    《水滸》《史記》《杜詩》《離騷》《莊子》《西廂》,並不佔當時科舉的主流,是金聖嘆個人率性而為;但因為觀點創新,金聖嘆也“誤打誤撞”,成為了明末清初文學批評的代表人物。

    2、其對《水滸傳》的推崇原因。

    我認為,理解金聖嘆對《水滸》的推崇,應注意其對佛道二家的推崇。

    金聖嘆學儒出身,但又傾向佛道二家的自由放任,譬如《水滸》,明末清初不登大雅之堂,他卻偏偏愛的不行,稱“吾既喜讀《水滸》,十二歲便得貫華堂所藏古本,吾日夜手鈔,謬自評釋”。更稱“夫固以為《水滸》之文精嚴,讀之即得讀一切書之法也。”

    (六才子書)

    尤其重要的是,在中國古代小說中,金聖嘆第一次把人物性格的塑造放到首位,指出:《水滸傳》“無非為他把一百八個人性格都寫出來”。而塑造性格成功的關鍵是捕捉住人物的獨特個性,使得“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即使同一型別性格,也要顯示出不同之處。

    但是,也不能忽視金聖嘆的儒生身份。他在追求老莊的同時,也有入世的精神,敬佩杜甫的忠君愛國,特別認同孔子弟子曾點——無意仕宦嚮往自由。因此,他的評點要強調,描寫一個人物性格、表現,既要體現多面性、複雜性,又應表現出統一性、連貫性。

    如順治十七年(1660年),皇帝對金聖嘆的作品讚美“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時文眼看他。”金聖嘆聽後,“感而泣下,因向北叩首”。

    總之,金聖嘆身上,體現了複雜“道釋儒”結合現象,因此,對於水滸這樣叛逆,又不失真實的現實主義著作,他才推崇備至吧。

    3、《水滸傳》本身即為經典,質量極佳,金聖嘆研究與推崇是必然,他的意義在於率先重視小說,讓其登上大雅之堂。

  • 3 # chensong

    大家都知道《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金聖嘆為什麼對此評價那麼高呢,首先水滸傳是是經典的章回小說,其主要特點是對人物鮮明的個性的細節描寫,故事情節,深入刻畫,故事之間的邏輯很完美,這就是金聖嘆為什麼如此評價高。

  • 4 # 奇聞趣事觀世界

    明朝中葉以後,一直到清朝初期,中國的通俗文學有了一個大發展。馮夢龍、凌濛初、李漁等人進行白話小說和戲曲的編纂與創作,使通俗文學日趨繁榮。同時,唐順之、茅坤、歸有光、孫擴等人開創了文章(小說)評點的做法,受到市民階層的歡迎。同樣的一本書,加上文人的評點後,方便讀者閱讀,也就更暢銷了。

    金聖嘆接觸通俗文學很早。十一歲那年,他無意中得到一本《忠義水滸傳》,立刻就被迷住,一口氣將全書讀完。放下書本時,他感到眼界大開:原來世上還有這樣未被列入聖賢書的好書。

    成年後,他仕途失意,遂專以評點古書為事業。他把《離騷》《莊子》《史記》《杜甫詩》《水滸傳》《西廂記》定為“天下六才子書”,並準備一一評點。在清軍入關之前,金聖嘆就完成了《水滸傳》的評點並出版。

    與今天我們大多數人看到的《水滸傳》版本不同,金聖嘆把《水滸傳》“腰斬”了:他把百回本《忠義水滸傳》第七十一回以下章節全都放棄,把第一回《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作為楔子;把第七十一回《忠義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改為《忠義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驚惡夢》,作為第七十回;以盧俊義做噩夢,夢見全夥被縛於嵇叔夜作為全書結尾。他自稱是根據古本《水滸傳》做出的改編。

    金聖嘆為什麼要“腰斬”《水滸傳》?因為他少年時讀《忠義水滸傳》就有一種感覺,認為小說七十回以後的文字是他人(羅貫中)續作,文字不好,是“惡札”。所以他裁剪《水滸傳》,使其截止於排座次,在水滸事業達到巔峰時戛然而止,並以水滸全夥被抓的噩夢預示水滸未來的走向。胡適說:“他刪去《水滸》的後半部,正是因為他最愛《水滸》,所以不忍見《水滸》受‘狗尾續貂’的恥辱。”

    從現代人的觀點來看,金聖嘆腰斬水滸也和當時社會形勢有關。胡適也指出:“聖嘆生在流賊遍天下的時代,眼見張獻忠李自成一班強盜流毒全國,故他覺得強盜是不能提倡的,是應該口誅筆伐的。”

    對於金聖嘆腰斬與評點《水滸傳》的功過,從清初以來就譭譽不一。但是《水滸傳》版本中流傳最廣、婦孺皆曉的本子,就是經他刪改的《金本水滸傳》。

    不過,這樣一個“半截”《水滸傳》,終究不能滿足人們的好奇心:這些人後來究竟怎麼樣了?畢竟以前有過全本的《水滸傳》,人們知道水滸故事在排座次後是有下文的。所以,到了清朝,世異情遷,於是又有人認為,水滸英雄“雖始行不端,而能翻然悔悟,改弦易轍,以善其修,斯其意固可嘉,而其功誠不可泯”,於是把一百十五回本的六十七回至結尾裁出來,稱《後水滸》(又名《蕩平四大寇傳》),附在七十回本之後發行。

    施耐庵像

    二、“天下之文章無出《水滸》右者”,該如何正確欣賞?

    金聖嘆對《水滸傳》評價非常高,認為“天下之文章無出《水滸》右者”。

    與同為四大名著的《三國演義》《西遊記》相比,金聖嘆認為:“《三國》人物事本說話太多了,筆下拖不動,踅不轉,分明如官府傳話奴才,只是把小人聲口替得這句出來,其實何曾自敢添減一字。”而《西遊記》,“又太無腳地了,只是逐段捏捏撮撮,譬如大年夜放煙火,一陣一陣過,中間全沒貫串,便使人讀之,處處可住”。《水滸傳》從來不說鬼神怪異之事,而《西遊記》每到弄不來時,便是南海觀音救了。(為什麼不與《紅樓夢》對比?因為那時候曹雪芹還沒有出世呢。)

    為什麼《水滸傳》這麼優秀?金聖嘆指出,《水滸傳》的方法都是從《史記》出來的,《史記》的妙處,《水滸》已是件件有;甚至《水滸傳》有許多勝似《史記》處。與《史記》比肩而立,毫不遜色。那麼,對這樣一部傑作,該怎樣正確欣賞呢?

    1、要了解作者心胸

    孟子說過:“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說的就是“知人論世”的道理:要深刻地理解一部作品,必須瞭解作者的為人;而要了解作者的為人,又必須研究他所處的時代。

    那麼,該如何欣賞《水滸傳》這部書?金聖嘆指出:“大凡讀書,先要曉得作書之人是何心胸。”比如說,《史記》是太史公一肚皮宿怨發揮出來,所以他於“遊俠”“貨殖”傳,特地著精神,乃至其餘諸記傳中,凡遇揮金殺人之事,他便嘖嘖賞嘆不置。一部《史記》,只是“緩急人所時有”六個字,是司馬遷一生著書的旨意。

    《水滸傳》卻不然。施耐庵本無一肚皮宿怨要發揮出來,只是飽暖無事,又值心閒,不免伸紙弄筆,尋個題目,寫出自家許多錦心繡口,故其是非皆不謬於聖人。

    2、要關注文章寫法

    關於讀書,有句俗話說:“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看小說,金聖嘆最討厭的就是那種只看故事情節,不注意文章寫法的人:“吾最恨人家子弟,凡遇讀書,都不理會文字,只記得若干事蹟,便算讀過一部書了。雖《國策》《史記》,都作事蹟搬過去,何況《水滸傳》?”

    《水滸傳》是金聖嘆所讚賞的“才子書”,書中有許多文法,也就是寫作方法,是其他書裡所不曾有的,金聖嘆總結出十幾種,都是可以作為今天的寫作者參考的。例如“背面鋪粉法”,就是今天所說的襯托法:要襯宋江奸詐,就寫李逵的直率;要襯石秀的尖利,就寫楊雄的糊塗。

    還有一種寫法叫“正犯法”,就是同一件事,偏要重複來寫。如武松打虎後,又寫李逵殺虎,又寫二解爭虎;潘金蓮偷漢後,又寫潘巧雲偷漢;江州城劫法場後,又寫大名府劫法場;何濤捕盜後,又寫黃安捕盜;林沖起解後,又寫盧俊義起解;朱仝、雷橫放晁蓋後,又寫朱仝、雷橫放宋江等。金聖嘆感慨,劫法場、偷漢、打虎都是極難寫的題目,施耐庵偏不怕,一定要寫出兩篇,卻“有本事出落得無一點一畫相借”,真是渾身都是方法,“真正其才如海”。

    金聖嘆還推崇書中的“草蛇灰線法”,如景陽岡勤敘許多“哨棒”字,紫石街連寫若干“簾子”字等,“驟看之,有如無物,及至細尋,其中便有一條線索,拽之通體俱動”。

    《水滸傳》章有章法,句有句法,字有字法。“固以為《水滸》之文精嚴,讀之即得讀一切書之法也”,金聖嘆甚至主張,“人家子弟稍識字,便當教令反覆細看,看得《水滸傳》出時,他書便如破竹。”看懂了《水滸傳》,別的書就都不在話下了。

    3、要注意人物塑造

    小說的根本在於塑造人物。在塑造人物方面,《水滸傳》取得極高的成就。金聖嘆說:“《水滸》所敘,敘一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夫以一手而畫數面,則將有兄弟之形,一口而吹數聲,斯不免再映也。施耐庵一心所運,而一百八人各自入妙者,無他,十年格物,一朝物格,斯以寫百千萬人,固不以為難也。”

    塑造人物的關鍵是語言與性格描寫。在語言描寫方面,“《水滸傳》並無之乎者也等字,一樣人便還他一樣說話,真是絕奇本事”;寫人物性格,“《水滸傳》寫一百八個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樣。若別一部書,任他寫一千個人拿也只是一樣,便只寫得兩個人,也只是一樣。”例如,同是寫人物的粗魯,魯達的粗魯是性急,史進粗魯是少年任氣,李逵粗魯是蠻,武松粗魯是豪傑不受羈約,阮小七粗魯是悲憤無說處,焦挺粗魯是氣質不好。

    《水滸傳》一個人出來,分明便是一篇列傳。至於中間事蹟,又逐段逐段自成文字。正因為如此,所以別的一部書,看過一遍就可以了,“獨有《水滸傳》只是看不厭,無非為他把一百八個人性格,都寫出來。”

    宋江

    三、誰是金聖嘆心目中一等一的英雄

    讀《水滸傳》,自然免不了要給英雄排排座次。這個排座次,不是聚義廳上排列一百八人地位高下的座次,而是從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論定的。

    金聖嘆認為,可以算得“上上人物”的只有九個:武松、魯達、林沖、吳用、花榮、阮小七、楊志、關勝。

    武松和魯達都是上上人物,兩者有何區別?魯達寫得“心地厚實,體格闊大”。論粗魯處,他也有些粗魯;論精細處,他亦甚是精細。然不知何故,看來便有不及武松處,金聖嘆認為:“魯達已是人中絕頂,若武松直是天神,有大段及不得處。”

    李逵是上上人物,寫得真是一片天真爛熳到底。看他意思,便是山泊中一百七人,無一個入得他眼。《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他的批語。

    林沖自然是上上人物,寫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徹,都使人怕。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業來,然琢削元氣也不少。

    吳用定然是上上人物,他奸猾便與宋江一般爭只是比宋江卻心地端正。宋江是純用術數去籠絡人,吳用便明明白白驅策群力,有軍師之體。吳用與宋江差處,只是吳用卻肯明白說自家是智多星,宋江定要說自家志誠質樸。宋江只道自家籠罩吳用,吳用卻又實實籠罩宋江。“兩個人心裡各各自知,外面又各各只做不知,寫得真是好看煞人。”

    花榮自然是上上人物,寫得恁地文秀。

    阮小七是上上人物,寫得另是一樣氣色。一百八人中,真要算做第一個快人,心快口快,使人對之,齷齪都銷盡。

    楊志、關勝是上上人物。楊志寫來是舊家子弟,關勝寫來全是雲長變相。

    相反,金聖嘆對於宋江是極度厭惡,“定考下下”,因為他太虛偽了。“《水滸傳》有大段正經處,只是把宋江深惡痛絕,使人見之,真有犬彘不食之恨。”金聖嘆認為這實際上是作者的誅心之策:“《水滸傳》獨惡宋江,亦是殲厥渠魁之意,其餘便饒恕了。”

    武松

    結語

    通常認為,金聖嘆是文論史上最重要的文學批評家之一。他的貢獻在於提倡通俗文學,開創了細讀文字的文學批評方法,提高了小說與戲曲在文學領域的地位,可謂遠見卓識。在二十世紀新文學運動中,文學史家都讚揚金聖嘆,胡適認為他是“大怪傑”,有眼光有膽色,林語堂稱他是“十七世紀偉大的印象主義批評家”。

    不過,作為才子的金聖嘆人生卻很不幸。雖然曾被順治帝“疑似”口頭表揚過(此事只是一個傳聞,並沒有確切的史料記載),但這並沒有帶給金聖嘆好運。就在順治帝去世的當年秋天,金聖嘆因為“哭廟案”被斬首了。關於他的死,也是當年的一場大風波。

    尤為可惜的是,他的評點事業只來得及完成《水滸傳》和《西廂記》便結束了。

    舉報/反饋

  • 5 # 中天月孤流

    透過金聖嘆先生的評點水滸傳所作的序,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幾個原因。

    金聖嘆十一歲時,身體常有小病痛。每次生病,只得告假在家,只能讀書為樂,最開始看得是《妙法蓮華經》。然後,屈原的《離騷》,太史公的《史記》。最後得見通俗話本《水滸傳》。 《離騷》多生字,雖然令人喜愛卻不得其意,只能記其一兩句吟唱而已。《法華經》、《史記》他還太小,實在看不下去。因而《水滸傳》成為其日夜懷抱的書籍,金聖嘆認為自從十一歲讀懂《水滸》後,感覺世上的任何書都想借來看看。到了12歲,就借出貫華堂所藏古本,日夜抄錄,大膽評價釋意,用5個月,就完成評價。

    二、少年的金聖嘆認為《水滸傳》並非忠義之作,認為施耐庵先生寫《水滸傳》的目的,是為了以史為鑑,警醒世人,起到防微杜漸的作用。

    是故由耐庵之《水滸》言之,則如史氏之有《檮杌》是也,備書其外之權詐,備書其內之兇惡,所以誅前人既死之心者,所以防後人未然之心也。

    三、金聖嘆對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特別推崇,認為“天下之文章,無有出《水滸》右者;天下之格物君子,無有出施耐庵先生右者”透過《水滸傳》學習耐庵先生格物致知的方法,《水滸傳》就是施耐庵格物致知的體現。

    《水滸傳》所寫的一百零八位好漢,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施耐庵匠心獨運,一百單八人,各有其妙,這就是其十年格物而一朝而知的結果,耐庵先生書中所寫的人就是世上千萬人的縮影。

    格物的方法,以忠恕為門。何謂忠?天下因緣生法,故忠不必學而至於忠,天下自然,無法不忠。火亦忠;眼亦忠,故吾之見忠;鍾忠,耳忠,故聞無不忠。吾既忠,則人亦忠,盜賊亦忠,犬鼠亦忠。盜賊犬鼠無不忠者,所謂恕也。夫然後物格,夫然後能盡人之性,而可以贊化育,參天地。今世之人,吾知之,是先不知因緣生法。

  • 6 # 錢塘泊廬

    因為《水滸傳》有不朽的藝術價值,金聖嘆對它的評價非常高。

    金聖嘆認為《水滸傳》描寫的人物,特別是那108個好漢,人人獨具面目,各有風采,各人行事為人都有自己的秉性特點。也從中看出世事世界的原形。

    他還認為,《水滸傳》的寫法,字有字法,句有句法,章有章法,部有部法。這也如同作畫,細節的處理,區域性的處理,全域性的把握都要做好,才是佳作精品,才是不朽。

    金聖嘆的眼光是高的,並且犀利和精準。他對《水滸傳》的評價是符合《水滸傳》的自身價值的。END

  • 7 # 淨心修道

    《水滸傳》被金聖嘆譽為六大才子書之一,稱賞倍加。也曾腰斬水滸把一百二十回,刪之七十一回,自增寫盧俊義夢見梁山將領全遭捕殺而結束全書,表現出正統文人仇視農民起義,極其露骨反動的立場。

    可金聖嘆實不愧一代高才,對《西廂》,《水滸傳》二書的評點,頗具合理性,也有深刻的藝術見解。

    比較重視人格性格刻畫,著重強調了情感在文學作品中的一定作用。

    以及刻畫人物性格的途徑和方法,情節的安排,結構的運用,語言的運用等許多方面,都作了不少的啟發性分析,對當時及後世的文學創作,小說發展,都有一定積極促進作用。

    尤其對《水許傳》作出的許多評語,極高讚譽,也為大多數所認可。《水滸傳》藝術造詣

    精湛,人物描寫各有神韻,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情節環環相扣,有張有馳。戰鬥場面,繪聲繪色,引人入勝。語言簡潔明快,生動豐富,以傳神見長。

    涵蓋三教九流,各各層面,市井人物,凡夫走卒,朝野官僚,帝王名妓,文人詞客,場面宏大,佈景廣闊。把卷細觀,確不失文壇名著佳作。全聖嘆讚譽頗高,自有自己的

    不少道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封建社會農民起義很少有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