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賀的百寶箱
-
2 # 東風吹
謝邀。這事好多家庭都有,比如我孫子是在他姥爺家長大的,姥姥姥爺對他崇的很,而孫子學習也不太用功,一次他爸說了他幾句,給說哭了,結果姥姥姥爺一齊罵我兒子,兒子不服頂撞了他們,結果被老丈人拿笤帚給打跑了。還有兒媳給孫子輔導,聲音高了點,結果也被她父親給罵了,所以現在小兩口也是愁,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
3 # 人資大叔
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講,他之所以學習不認真,主要是還是因為他的注意力不集中,他年齡比較小,容易受外界其他因素的干擾,你可能別人說句話或者電視發出一點聲音他都會受到影響,啊。他還沒有完全的收心。
對於在家庭教育方面,我建議夫妻雙方應該有一個清晰的定位,也就是說兩個人要商量好誰負責孩子的生活,誰負責孩子的學習,愛,把責任明確化,對吧?這樣的話呢。對孩子要求命令和對孩子的這種作業的檢查學習的督促都是來自於一個聲音一種標準,孩子呢也很難從家長的這種意見相左的時候,來鑽空子。
所以說夫妻雙方。首先要討論好這個問題,就是雙方誰對孩子的學習負責,誰對孩子的生活負責,一旦決定了之後,那這個責任和權力都在這個身上。啊,同時呢,一旦決定了之後,另外一個人不要再這個時候去幹擾啊。小孩嘛,非常的聰明。他會看到大人之間的分歧來去鑽空子。
-
4 # 莞爾手工坊
跟老人在一塊帶孩子難免會出現這種狀況,家長想要理性的對待孩子的各種問題,讓他更優秀,但是隔代親,在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眼中,自家的孩子是最優秀的,所有的問題都是因為還沒到該懂事的時候,要等一等,這種就是不理智的愛,平時經常會有家長打電話說,孩子在家爺爺奶奶帶,爸媽說了不管用,讓老師多費心。當兩者發生衝突時,。,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我們可以做的,教育孩子的時候儘量避開老人,他們不可能時時盯著吧,如果想讓老人知道孩子的缺點,當著他們的面可以換一種方式表達,比如鼓勵的方式。
然後就是多與老人溝通,讓他們瞭解一下孩子的狀況以及現在教育孩子的方式,這隻能作為嘗試,因為大部分是不買賬的。
再有就是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讓孩子感覺你是對的,不然容易養成啥事兒都找老人告狀。
-
5 # 周文生WS
孩子讀一年級了,學習不認真是應該批評教育。批評孩子的時候,婆婆在一邊護著,失去教育的機會和教育孩子的意義。在現實生活中,父母教育孩子、長輩在扯後腿的現象普遍存在。應該怎樣做呢?(1)、前兩天,我有件事情去一個同事家。去的時候在水果店裡買了一個西瓜,到了同事家以後,同事把西瓜洗好用刀切了幾塊,我們每人吃了一塊,西瓜汁水很甜。同事的三歲孩子吃完一塊西瓜後又要吃第二塊,被同事從手中拿了回來,把剩下的幾塊西瓜一齊端走了。孩子沒有吃到西瓜,放聲大哭。孩子的奶奶看見後,又隨手把一塊西瓜遞給孩子。同事毫不留情地把孩子手中的西瓜要了回來,並問孩子:“剛才吃西瓜了嗎”?“吃了,還想吃”。“你的一塊西瓜已經吃完了,再吃西瓜就要吃別人的一份,你應該怎麼做”?奶奶又把一塊西瓜遞給孩子,並且說:“我的一塊不吃”。同事仍然把西瓜從孩子的手中要了回來,繼續教育孩子說:“吃奶奶的一塊西瓜,應該怎麼做?應該感謝奶奶”。同時,告訴老人家,這樣疼愛孩是不對的,不是疼愛而是把孩子養成了自私和貪心,站在一旁的老人家若有所悟。老一輩人教育孩子的理念與現在不一樣,作為晚輩應告訴婆婆,婆婆的做法錯誤所在之處,讓婆婆懂得怎樣做才是疼愛,又應該怎麼樣去教育孩子。(2)、孩子上一年級了,學習不認真。是由於在幼兒園期間,家長把孩子疼愛有加,就象婆婆所說的“孩子還很小”,沒有嚴格要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現在教育不算晚,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日積月累逐漸形成,是在家長的嚴格督管下養成的,所以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自己一定要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大人做到了,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總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只有大人做好榜樣,才能潛移默化地教育好孩子。
-
6 # 周凌溧親子家園
家庭教育中最忌諱的就是教育孩子的觀點不一致。
然而這種情況在家庭教育中很常見,這對於孩子來說有什麼影響呢?
心理專家認為,教育觀點的不一致會讓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
比如,孩子學習不認真,媽媽認為他應該改掉這個壞習慣,而婆婆則認為這不是壞習慣,孩子大點就好了,這樣,孩子就會認為自己就算學習不認真也沒有什麼,反正有奶奶維護自己,就容易養成不認真的習慣。
不僅如此,家庭教育觀點不一樣,還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調查表明:在有心理問題的兒童中,家庭採用“態度不一致”的方式的比例為17.3%,明顯高於正常兒童家長所採取該教育方式的比例9.24%。
因為家庭教育觀點不一致時,雙方容易產生爭執,甚至是爭吵,使家庭氛圍變得緊張,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就容易變得膽小,謹慎,害怕因為自己讓家人吵架,如此下去,孩子的心理健康就會受到影響。
心理學上有一個手錶定理,意思是說只有一塊手錶時,還能準確地把握時間,而當有了兩塊手錶後,反而無法確定時間了。
手錶定理用在家庭教育中,也帶給我們很直觀的啟示,教育孩子,家庭觀點要一致。
如何達到一致呢?
一,家庭成員要提前溝通。
很多孩子是由爺爺奶奶照顧,爺爺奶奶和父母的觀點是很難一致的,畢竟是兩個時代的人,這個時候父母就需要提前跟爺爺奶奶溝通好,這樣就能很好的避免教育孩子時,出現觀點的不一致的情況。
二,家庭成員要相互尊重。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這是很難改變的,但不能因為爭一個長短就在孩子面前爭吵。
爺爺奶奶說父母不對,父母說爺爺奶奶錯了,有句話說得好,環境即教育,孩子會對父母或爺爺奶奶失去信任,失去榜樣的力量,從而變得頹廢,沒有目標,對學習和生活失去信心。
如果家庭成員之間對彼此多一些尊重,即使觀點不一致,也不會影響對方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更不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問題。
三,家庭成員要多學習教育知識。
教育觀點不一致,主要就是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論。而且彼此都認為自己是對的。
爺爺奶奶認為自己教育孩子有經驗,父母認為自己的教育思想才適合現在的教育形式。
各有各的理,誰也說服不了誰。
怎麼辦?要想一致,那就一起看同一本有關教育方面的書,聽同一個教育專家的講座。畢竟,專家的教育理念還是值得學習的。
既然都是為了孩子好,那麼,家庭成員的觀點就得一致。
-
7 # 六和麥田
從你的表述中,不只是一個問題,我們對這幾個問題都得理一理,然後,針對不同的問題可是採取不同的解決方法,也許其中一個問題解決了,其他的問題就不是問題了。
第一問題是孩子的學習不認真;第二個問題是對孩子已經批評教育多次了,但是沒有收到教育效果;第三個問題是第二個問題沒有收到效果的原因就是婆婆的不配合所致;因此,還蘊藏著第四個問題,那就是認為是婆婆的影響,所以就沒有采取別的方式去教育了或者說是改變現狀了,其實也透露出你的無力感,感覺阻力無窮大。
這麼一呈現,是否發現這幾個問題的根源應該是在哪裡?不是婆婆的問題,而是孩子學習不認真的問題。如果有也只是其中一個影響因素,自然也包括你對孩子的多次批評問題。
其實,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的無力感會很強的,因此,都會把問題的根源指向他人,這樣的指向是無效的,甚至是有害的,我們能夠做的就是改變我們自身,在上述的問題中,我們可以對自己做哪些方面的改變呢?
第一,改變教育的語言表達模式,我們通常都是這樣批評教育孩子的“這是不對的!你這樣是不對的!我跟你講了這樣做是不對的!”就像現在我這樣跟你說一樣,“你這樣做是不對的,你有什麼感受?”這隻會增強你更強大的“無力感”或者是“無助感”或者是“茫然感”“迷失感”,孩子面對你這樣的批評語句是不是會這樣。
正如,我們常說的一句話,做得越多,錯得越多,被埋怨批評的也就越多,那還不如不做。如果不做了還是一樣會被批評,那麼親子關係就會越來越差,這時,隨便是哪一位“第三者”介入,都會讓你感覺到你的教育挫敗就是因為這個第三者的破壞所致。不管是孩子的爸爸,還是孩子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都是一樣的。
那麼改成什麼樣的模式呢?“我建議是你可又怎樣做也許會對你自己更好一些!”如“我覺得你把字寫得像這個字(有榜樣、有指向)一樣工整,你一定會得到老師的優評,那你在班級裡的評比又可以加分了。”平時我們都是說,你把字寫工整,卻沒有學習的榜樣,自然是無效的指導。
第二,改變否定形式,走向肯定形式。這是在上述要求的基礎上,把孩子的成長目標作為指導方向,是肯定的表達,是積極促進式的表達,例“你今天在15秒的時間完成了這幾題的口算,已經比昨天快了1秒了,照這樣的認真程度,你很快就會成為班上的口算達人了。”哪怕是孩子的作業很慢,我們也要給孩子計出時間,讓他自己知道今天與昨天的區別,今天比昨天的進步,他就會反思自己今天與昨天的學習態度,學習專注。
第三,讓自己成為輔導教育孩子的專家。如果是孩子的專注力問題,那就對孩子進行專注力的訓練;如果是孩子的生長髮育問題,那就透過醫療途徑去改善孩子的生成長髮育現狀;如果是孩子的坐姿不端正,那就對孩子的坐姿問題進行嬌正。
第四,在學業上表現出來的問題,是課堂不聽所致,還是學習能力弱的問題,都應該要有準確的判斷,然後針對自己孩子的學習問題進行輔導。
第五,關注孩子學習的意願問題,是被動的,還是主動的,是否有學科上差異,是否有能力上的差異。仔細去發現他的優勢,然後在優勢的基礎上進行拓展,讓他越來越有學習的自信,而不是總被批評著。
解決了孩子的學習問題,那其他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尤其是一年級的孩子,我們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成長能量問題,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關愛,讓孩子有上進的學習動力。
最後一個建議:面對孩子的問題,一定要開個家庭會議了,共同商議孩子的教育問題,完全可以共同努力,這樣也不會支讓自己有無力感,有了能量的你,才會帶給孩子能量,那麼我們的孩子定能茁壯成長!
-
8 # 全腦開發程老師
長輩眼中,孩子永遠“小”
在長輩的眼中,孩子們再大也是“小”,不管是兒女還是孫子輩的,始終是這樣。這個和孩子們的年齡沒有任何關係。
程老師在出差的時候,父母經常會說“出去要注意安全……”等等叮囑的話語,同樣在孩子上學或者出門的時候,我也會說出同樣的話。這個有時候無關乎年齡,只是單純的因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正如朱自清先生《背影》一文中所描述的那樣,父親雖然年齡大,腿腳又不靈便,但還是要自己去給兒子買橘子。
找到問題的根源孩子學習不認真?
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叫做“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在處理問題,尤其是子女教育方面的問題時,一定要,先平緩自己的情緒。認真回想問題發生的場景。
“孩子學習不認真”是一個客觀存在?還是我們的主觀臆斷?
如果是我們的主觀臆斷,那麼我們就要承認自己的錯誤,不管是對孩子還是對長輩,自己家人沒有什麼面子方面的問題,反而會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如果是一個客觀存在,我們就要思考產生問題的原因:
孩子在學校遇到問題了;孩子在學習中遇到了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孩子不是很喜歡現在的環境;……只有找到問題的根源,才會有對症的解決方法。“隔代親”的緣故俗話說“隔代親”,果然是經過千百年驗證的真理。
父母教育子女和教育孫子輩,有時候態度是不太一樣的,教育子女,有時候會上手,但在教育孫子輩的時候,通常是不會上手的,主要還是以說服教育為主。這是一個傳統觀念的問題,不要刻意去糾正(因為糾正一般也沒有用)。
教育子女時,爺爺奶奶提出不同意見,不要直接懟老人,而應該先以順從為主。然後,細想自己在教育孩子中有沒有不合適的地方,如果沒有,找合適的機會,委婉地和老人進行溝通。
結束語我們在生活中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尤其是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問題更多,只是我們要明白“情緒解決不了問題”。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並且找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在“三世同堂”或者“四世同堂”的環境中,家長的教育觀和長輩的教育觀不同是很正常的,因為彼此所處的位置不同,思考方式也不同。但溝通才是解決問題最好的途徑,只要我們勤和長輩溝通,這就是個很簡單的問題。
-
9 # Kathy生如夏花
隔代教育是現下很普遍的現象。
十月懷胎生寶寶後,迫於生活的壓力和各方面的原因,很多媽媽就投身職場,照顧孩子的任務就轉交給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畢竟長輩都說,那有什麼了,我們以前也是這樣做的,把你們交給爺爺奶奶帶大,因為我們要上班,不上班就沒飯吃,不上班辭職了,以後就再也沒有工作了,你們還不是這麼健健康康地長大?看起來,這種做法無可厚非。
每個時代的做法都不一樣,特別是現在,我們的教育理念跟側重於親子陪伴,親子互動,強調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隔代教育的缺點也慢慢顯現出來了。
1、教育方法的衝突。
對於我們的父母這代而言,他們的育兒經驗都是幾十年前的了,有些觀念真的不適合現代社會。
比如坐月子不能洗澡洗頭,不能碰涼水;比如孩子滿月就斷奶喂米糊;比如餵飯的時候,他們也會盡量給孩子多吃,吃的越多越好,結果造成了孩子肥胖或是厭食;比如孩子小的時候可以在農村裡瘋玩,保證安全就好,到上小學了再慢慢地跟老師學習文化知識。
有些父母總覺得自己把孩子順利健康地帶大,經驗豐富,你們這些小年輕懂什麼,只是抱著固有的老思想,既不願意聽建議,更不願意去學習,在育兒這個問題上就會存在很大的分歧,很多時候婆媳關係惡化的根源就在這裡。
2、心理觀念的衝突。
“隔代親”這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其實這也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心理呢?我們的父母這代,年輕時普遍經濟條件比較差,物質比較缺乏,現在他們退休了,退休工資充足,想給孫子更好的物質條件,孫子要啥買啥,不要也買,造成了孩子任性,不懂禮貌等不良的習慣。
3、孩子心理的衝突。
孩子比較聽老人的話,我們的話聽不進去
都是老人在教育,在問題分歧的情況下,孩子會跟說:“奶奶叫我這樣做的,爺爺說這樣才是對的”諸如此類的話,會給我們的親子教育帶來一些麻煩
像題主說的,一年級的孩子如果出現了不良的習慣,必須要好好教育,家婆在旁邊阻攔教育,孩子會覺得有人在幫我,我才不聽媽媽的話。
畢竟大多數人聽到批評都會有牴觸情緒,何況是孩子呢,這時候有個人出來“幫他”,他會更加依賴老人。
如果這種問題不解決,以後的親子教育會越來越難進行。
那麼對於隔代教育問題,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我們對於老人的付出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感恩。平時的言行舉止一定要注意尊重老人,過年過節,老人的生日要表示一下心意,不一定是要送物質的禮物,溫暖的話語也會讓老人開心。
然後,有條件的話,要多自己帶孩子。
實在沒辦法,就跟老人達成一致,老人負責飲食起居,自己來負責教育,在教育方面的事情儘量讓老人不參與,孩子是自己的,教得好還是不好,都應該有自己來負責。
最後,讓老人過個安詳的晚年。
我們告訴老人,多去戶外走走看看,放鬆心情,不要把孩子教育看做是老年生活的最重要的事情,孩子教育應該交給兒女來做。
我是八零後Henry媽媽。
我專注於家庭教育、英語啟蒙、計算機C++家教。
-
10 # 何小元
隔代教育的問題,真的是很困擾人,我感同身受。
拿我兒子來說吧,以前經常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我不讓,但是孩子的姥爺就覺得沒什麼,並且他自己也是這麼做的,所以就把我兒子帶偏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採取了以下幾個措施:
1 在學習的時候或者受教育的時候,儘量避免讓孩子和老人接觸。
老人總是捨不得孩子,那我們就在老人看不到的地方教育,讓孩子養成習慣。
2 做老人的思想教育工作。
老人是真心愛孩子的,我們父母也是為孩子的將來考慮,所以出發點都是一樣的。為了給我爸做思想教育工作,我時不時的就在他耳邊吹風,邊吃邊看電視的壞處,比如注意力不集中,會讓孩子上課聽講走神,學習成績上不去等等,也會給他找一些教育資料,慢慢的,孩子的姥爺思想發生了改變,現在也不讓我兒子邊看邊吃飯了。
3 做孩子的思想工作。
這裡的意思並不是讓你長篇大論或者把孩子打一頓,所謂真正的教育,永遠是潤物細無聲的。因此可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尋找教育的例子。
孩子小的時候愛吃糖,老人就給他很多糖,為了改變孩子這個習慣,在老人去看牙的時候,我特意也帶他去了牙科診所和醫院,在看到了真實的經過之後,孩子現在已經拒絕吃糖了。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我也有遇到過,為了避免以後出現這樣的情況
第一、跟孩子的爸爸商量好,由孩子爸爸出面跟奶奶溝通孩子教育問題,明確認孩子教育問題上由媽媽主導
第二、避免沒有你要的家庭矛盾,孩子讀書時需要獨立的空間,不要在客廳之內的地方做,一定要準備好自己的房間跟課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