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應作如是觀

    周亞夫用生命論證了兩個道理

    一個是不會做人,死得快,簡稱no zuo go die。

    另一個是“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這句話是錯的。

    正如我們所知道的,漢景帝即位三年,國內便發生了七國之亂,吳王劉濞自稱東帝,天下震動。周亞夫出,七國之亂遂平,功勞不可謂不大,而漢景帝雖然不是仁慈的君主(玩遊戲時沙子吳王劉濞的兒子),但也不是妄殺士大夫的皇帝,為何周亞夫卻死了呢?

    舉兩三事,便知原因。

    其一,七國之亂時,周亞夫曾領兵駐紮細柳,拱衛京城。漢景帝出城犒勞慰問三軍,未得周亞夫軍令,漢景帝身為一國之君,卻不得進入軍營。進入軍營之後,漢景帝的車輛又不得在軍營內行駛,周亞夫以甲冑在身,不行跪拜之禮.....

    漢景帝,身穿龍袍,乘輿黃屋,大張旗鼓的犒勞慰問三軍,如此宣揚仁政愛民的大好時機,周亞夫卻一點面子都不給皇帝,關鍵是周亞夫的細柳軍 ,身為一國之君的漢景帝竟然指揮不了,士兵忠於將軍,不忠於君王,這是大忌。細柳這個地方,距離長安只有幾十裡的路,周亞夫如有二心,漢景帝哭都找不到地方。臥榻之側,周亞夫鼾睡

    想來,那一段時間,漢景帝睡覺都不安穩吧。

    其二,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時,梁國被叛軍圍困。為了一舉殲滅對方,面對梁王的求救,視而不見,即便漢景帝親自頒下聖旨,周亞夫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為理由,依舊不為所動,漢景帝指揮不動周亞夫。

    其三,漢景帝廢除慄太子,改立漢武帝劉徹時,周亞夫曾極力反對,漢景帝不開心。後漢景帝賞賜周亞夫一起吃飯,卻沒有給筷子,周亞夫當場就給漢景帝甩臉色。

    由此可知,周亞夫雖是能臣武將,但是太不會做人,在與漢景帝交往中,一點面子不留,以頂撞皇帝“求名”,踩著漢景帝的面子留名青史。膽子忒大。

  • 2 # 翻滾吧腦洞君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這就是周亞夫的真實性格寫照,這種性格領兵打仗可以,處理政治不行。

    文帝在位時視察邊防,所到前兩出駐地,守衛軍士鬆鬆垮垮,軍機渙散,甚至都沒有斥候提前打探到皇帝的到來,文帝非常生氣,認為如此領兵打仗簡直如兒戲一般,匈奴攻來必敗無疑;而當他巡視到周亞夫的營地時,卻完全換了一副景象,只見到軍紀嚴明、守備森嚴、一絲不苟,甚至連皇帝的車駕都要通報才能放行,由此文帝認為周亞夫可堪大用。

    後來七王之亂,周亞夫被著升為太尉,領兵平定叛亂,在這次戰爭中周亞夫的軍事才能發揮的淋漓盡致,僅用三個月的時間就平定了叛亂。周亞夫因大功被任命為宰相,隨之問題就暴露出來了,他處處都按章程辦事,處處苛責其他同僚,甚至這樣去要求皇帝、太后,絲毫不懂得變通,自然就樹敵無數。

    俗話說“貪小便宜吃大虧”,周亞夫就是因為自己兒子的一次貪小便宜的舉動,別人抓住把柄。

    周亞夫的兒子周陽私底下找傭工打造五百甲冑,想在周亞夫百年之後發喪用。誰知這周陽對傭工極盡刁難,還拖著不給錢,傭工一氣之下就告到了官府,在當時按朝廷律例是不允許買賣甲冑的,有造反的嫌疑,於是周亞夫便被調查了。

    其實這件事本來不算什麼大事,要怪就怪周亞夫平時樹敵太多,包括負責調查的廷尉、以及皇帝在內都想為難一下他。但是對於周亞夫而言這就是奇恥大辱,他一個剛正不阿,眼裡揉不得一顆沙子的人,怎能忍受這種不白之冤,僅僅幾天後就被氣的吐血而亡。

  • 3 # 中孚鑑

    周亞夫,西漢開國功臣絳候周勃的次子,開始的時候是他的哥哥周勝之承襲周勃的爵位,但是後來周勝之因罪被廢去爵位,因為周勃有大功於朝廷,所以皇帝又讓周亞夫繼承絳候的爵位,後來在漢景帝時,平定七國之亂,從此德高望重,但是後來卻在獄中絕食而死!

    平定七國之亂的周亞夫,為何最終絕食而死呢?

    因為廢太子劉榮之事,漢景帝開始疏遠周亞夫!

    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後,漢景帝非常器重周亞夫,之後又封周亞夫為丞相,並且也曾想過要讓周亞夫做將來的託孤輔政大臣。

    當時的太子是劉榮,但是後來漢景帝想把他其他的兒子託付給劉榮的母親慄姬照顧,但是慄姬不願意,這讓漢景帝很失望,覺得要是劉榮以後為帝,慄姬就是太后,那他其他的兒子肯定很難得到善終。所以漢景帝想廢劉榮的太子位!

    但是周亞夫卻反對廢太子,漢景帝覺得周亞夫跟他不一條心,所以就開始疏遠周亞夫!

    和梁王關係不好!

    在平定七國之亂的時候,周亞夫、竇嬰和梁王的功勞都是很大,但是當時叛軍大舉攻擊梁王!

    周亞夫出於戰略的考慮,同時認為梁王能頂的住,所以一直沒有救援梁王。

    雖然後來平定七國之亂,梁王也因為抵抗叛軍有功,但是他始終記恨周亞夫當時不救援自己!

    因為梁王是竇太后很寵愛的兒子,所以每次梁王進京,都在竇太后和漢景帝面前說周亞夫的壞話,時間久了,周亞夫的情況更加不好!

    匈奴降將封候之事,漢景帝和周亞夫關係更加不妙!

    當時匈奴有五個降將投降大漢,漢景帝非常高興,為了想讓更多的匈奴人來投降,就想利用他們五個降將,想給他們五個人封為候!

    但是周亞夫卻反對,覺得如果封投降的為候,就會對為大漢衝鋒陷陣還沒有封候的將軍帶來影響。

    漢景帝聽了很不高興,還說周亞夫過於迂腐,就沒有聽從周亞夫的建議,還是封了他們五人為候!

    周亞夫於是一生氣就說自己生病了,要辭職,漢景帝也生氣就直接批准了他的辭職!

    試探周亞夫,不給筷子!周亞夫更加無理!

    周亞夫辭職一段時間後,漢景帝想看看周亞夫的脾氣改沒改,看他知不知道自己錯了,就把周亞夫叫到宮裡,請他吃飯。但是並沒有給周亞夫筷子!

    周亞夫不高興的向人要筷子,並且發了脾氣,因為漢景帝在場,所以周亞夫無奈向漢景帝請罪下跪。周亞夫還沒等漢景帝把話說完,就直接起身走了。

    漢景帝看到周亞夫這樣,很失望,以前還想讓他做以後託孤輔政大臣,但是現在看來讓他做輔政大臣肯定是個隱患。

    所以周亞夫和漢景帝的關係更加不妙!

    受到屈辱,以死明志,絕食而死!

    後來,周亞夫的兒子覺得周亞夫是個將軍,年齡也大了,就弄了些打仗用的東西,準備到周亞夫去世時,用來作為喪葬品!

    然而之後就有人告周亞夫謀反!但是周亞夫並不知道此時,所以廷尉問的話,他也不承認。漢景帝以為他在賭氣,所以更加生氣!

    後來周亞夫在牢獄之中,受到屈辱,於是決定以死明志,最終一代名將周亞夫絕食而死!

  • 4 # 趙劉果兒

    周亞夫,死在公元前147年間。今天的江蘇沛縣人,西漢政權建國功臣周勃的兒子。漢文帝后二年,沿襲他父親的位置做了絳侯。他是西漢政權時期很有名的一位將軍,他也是古代歷史上非常有造詣的一名軍事家。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鵰處,千里暮雲平。

    周亞夫的死,一是景帝對他起了疑心,二是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三是不懂得地域政治策略,可以說他是一個合格的軍事將領,但在政治生涯上就很一般了。

    漢景帝三年,大漢王朝的七個分封國,吳王濞、楚王戊、趙王遂、濟南王闢光、淄川王賢、膠西王印、膠東王雄渠。聯合發動叛亂,史稱七王之亂,吳王濞是此次叛亂的主謀。漢景帝任用周亞夫為大將軍,他僅用百餘天就平掃平了叛軍。吳王被殺,楚王自盡,其餘五國也紛紛潰敗,要麼自殺,要麼被誅,七國之亂迅速平定。七國之亂平定之後,周亞夫被封為丞相,從這一刻起,他就開始走向了悲劇。執掌任相期間,在一些國家政權決策的重大問題上政權領導者景帝發生了幾次非常嚴重的分歧,和皇族派系產生了深深的矛盾。後來被小人陷害,深陷牢獄之災,又不甘身受羞辱,絕食吐血而亡。

    周亞夫的死,可以說大部分是因為他不懂避讓整治策略,不懂迂迴,致使和景帝的關係逐漸激化,雙方矛盾加深,繼而產生不可避免的悲劇。另一方面反映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的矛盾。第一,開罪了竇太后母子。周亞夫用兵,本是為了捍衛大漢朝江山,因觸動了劉武的利益,劉武反覆造謠,讓竇太后對周亞夫心生敵意。身為功臣之後,手握大權又有重兵,竇太后也不得不防。第二,開罪了執政者漢景帝。漢景帝是一個冷酷無情心狠刻毒的人,當年曾腰斬晁錯,所以說殺周亞夫自然也不算什麼。再者說;周亞夫做事不懂得順著領導者的意願做事。一個奉勸皇帝不要廢長立幼,就讓皇帝下不了臺。所以說;一個身在官場卻和領導對著幹的人自然不受領導待見。再有竇太后冊封王皇后的兄弟做侯爵,周亞夫居然不懂得見機而動,以至於得罪了當時最重要的掌權者。第三,漢景帝的身體狀態不佳。周亞夫又手握軍事大權,尤其是擅長軍事,漢景帝可不願意今後周亞夫對自己的兒子產生威脅,上演歷史悲劇,所以說才會對周亞夫暗生殺機。

    綜合以上種種情況分析來看,周亞夫當時在朝中所處的地位可以說是相當孤立、非常危險。大老粗說話不會繞彎子,缺乏政治智慧的頭腦。在很多時候都讓景帝和大臣很丟顏面,漢景帝的許多建議都曾被他堅決否定,他還和梁王結有私仇。但性格耿直、全心全意為公的周亞夫對這些竟然沒有絲毫覺察。這一切致使他和漢景帝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 政權管理者更害怕功高蓋主,難以駕馭之臣。當年他那種軍中只聞將軍令,不聞天子詔的話,往往想起來,就讓漢景帝心有餘悸,又恨又怕,這些因素足以成為周亞夫必死無疑的原因了。

    曾國藩:周亞夫剛正之氣,已開後世言氣節者之風。觀其細柳勞軍,天子改容,已凜然不可犯。厥後將兵,不救梁王之急,不肯候工信,不肯王匈奴六人,皆秉剛氣而持正論,無所瞻顧,無所屈撓。

  • 5 # 行雲流水1437995

    周亞夫是漢初名將周勃的次子,因機緣巧合承襲先父的爵位。周亞夫為漢朝的鞏固立下了赫赫戰功,緣何最後卻陷入牢獄之災,絕食而亡?

    除了漢景帝薄情寡義之外,周亞夫是屢屢惹惱景帝。當吳王劉濞挑起"七國之亂"時,周亞夫領兵平叛。七國的軍隊圍攻景帝的胞弟劉武的梁國,因為梁國位於進攻長安的必經之地。梁王向兄長漢景帝請求周亞夫領兵前去解圍,漢景帝向周亞夫發出命令,周亞夫不為所動。執意去襲擊七國軍隊的補給線,最後雖然擊敗了七國軍隊,平定了叛亂。但是卻得罪了梁王,梁王向其母親竇太后告發周亞夫,當權的竇太后在日後的歲月裡處處為難周亞夫,周亞夫也無可奈何。漢景帝的母親和兄弟自己惹不起,只能低調處之。

    景帝時期北方匈奴時常南下搶掠漢朝邊境,景帝也派兵打擊匈奴,後來匈奴內部分裂,有幾位匈奴貴族歸降漢朝。這本是好事,景帝在朝堂與群臣商議,欲加封歸降的匈奴貴族為侯。周亞夫站出來反對封侯,最後結果還是將歸降匈奴貴族封侯,周亞夫氣的稱病不朝。

    還有一次竇太后欲加封王皇后的兄弟為侯,周亞夫又跳將出來,反對封侯。並將當初劉邦頒佈的非劉姓不得封王,無軍功者不得封侯的古訓搬出來。但景帝還是聽從了母親的建議,加封自己的小舅子為侯。

    景帝本來已經立長子為太子,後來經過考查,決定廢掉太子,立劉徹(即後世的漢武帝)為太子。周亞夫反對廢長立幼,景帝害怕劉徹對付不了周亞夫等人,為了給兒子掃除道路,不惜拿周亞夫開刀。

    周亞夫告老還鄉後,其子被人告發私藏盔甲。這些盔甲本是當做周亞夫百年之後的陪葬品,況且在家中沒有搜出其它的兵器。如果周亞夫在景帝面前好好解釋,本不算什麼事。但是倔強的周亞夫就是不肯低頭,最後在牢獄中絕食而亡,一代名將就這樣故去,豈不讓人心生感傷?

  • 6 # 目西

    周亞夫太過耿直,耿直讓他一門心思的撲在劉家江山的穩固上,耿直讓他有時出口直爽只講規矩不講情面,耿直讓他有時木納不言懶於爭辯,耿直讓他心高氣傲不堪羞辱,耿直讓他丟掉性命留下一個悲劇人生,讓人看後唏噓不已!

    在做丞相之前和做丞相之後的幾個月內,周亞夫一直受到漢景帝的器重,而可惜的是在漢景帝七年,發生了一件對漢景帝一朝乃至整個西漢來說最為重要的事情,原本作為太子的劉榮,因為其母親慄姬在和劉徹母親王娡的權力鬥爭中失敗,導致太子被廢。也就是在廢太子的這個時間周亞夫被漢景帝任命為了丞相。

    廢長立幼歷來都是皇家非常嚴重的事情,它關係到國本,關係到國家的穩定。作為丞相周亞夫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提出自己的建議,有必要維護國家的國本和穩定。在周亞夫看來即使慄姬本人多有不是,但這並不能牽連到太子,太子何過,要將其廢除。於是他據理力爭,企圖保住太子之位。

    然而景帝廢意已決,太子劉榮又沒有漢惠帝那樣的勢力,在周亞夫力爭的兩個月之後,王娡被封為皇后,膠東王劉徹被漢景帝立為了太子。周亞夫雖然出於為漢家朝廷著想,參與廢立之爭,本身沒有太大錯誤,卻碰觸了漢景帝的逆鱗!

    景帝立了太子之後,一心一意為劉徹鋪平道路,為其培植勢力。景帝的母親瞭解到兒子的心意,於是建議漢景帝封王娡的哥哥王信為侯,抬高王家的勢力。漢景帝對母親的建議感到欣喜,卻仍不敢輕易接受,因為他擔心遭到大臣們的反對,說“母親,父親沒有給王信封侯,我給他封了怕是不妥。”竇太后是玩兒黃老之術,愛搞權謀的,聽了兒子的說法淡然的說“一朝皇帝一朝臣,高皇后不就是這樣嗎?還有你舅舅竇長君活著的時候沒有封侯,死了他的兒子才被封,老孃我非常遺憾,你看現在王娡的情況不就和你娘我的情況一樣嗎?”

    可是畢竟劉家高祖有著這樣的家規“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 ,下共擊之”。於是景帝決定找丞相周亞夫商量一下,他希望自己的丞相亞夫,能像當初陳丞相和亞夫的父親周勃丞相一樣說“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稱制,王昆弟諸呂,無所不可。”但是漢景帝錯了,周亞夫跟他的父親周勃和叔叔陳平不一樣,他像王陵一樣耿直,一聽到漢景帝要封王信的事情就義正言辭“高皇帝約 ‘非劉氏 不 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 ,下共擊之 ’。今信雖皇后兄,無功,侯之,非約也。”

    亞夫做的以上兩件事兒,雖說是本職工作,也是按規矩辦事兒,卻徹底的得罪了現任的皇帝為下任皇帝的繼位增加了阻力,這讓漢景帝產生了懷疑,而這時景帝報有希望,希望亞夫能夠收斂自己耿直的性格,變得圓滑一些。

    有一天他找亞夫吃飯,給周亞夫故意上了大塊的肉,卻不給筷子,亞夫看到這種情況,耿直的性格又上來了,心想“就算你是皇帝,你也不能這樣玩兒弄我,好歹我也是一朝重臣”於是自己喊來主席的人給他新增筷子!漢景帝對此十分不滿說“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不久亞夫的兒子為父親賣陪葬用品“五百具甲楯”,並且更為嚴重的是,亞夫這個兒子盜買縣官器(【索隱】縣官謂天子也。)這事兒被告倒漢景帝那裡,景帝就責問他,亞夫覺得自己沒幹什麼事兒,也沒有什麼大逆不道的想法,閉口不談。漢景帝瞭解到這種情況,再想到之前的事說“你就別說話,看我怎麼整治你”,將亞夫交給廷尉處理。事件嚴重程度一下子上升了,面對廷尉周亞夫不再沉默只是淡淡的說“我買的是陪葬品。”廷尉瞭解景帝的心思於是說“君侯縱 不反地上, 即欲反地下耳。”

    周亞夫自認為一心為臣忠君,最後卻落得如此狼狽的下場,耿直的他怎能不怒火攻心,“因不食 五日,嘔血而死。”

    “彼背其主降陛下 ,陛下侯之,則何以責人臣不守節者乎?”這是當初漢景帝要封幾個投降過來的匈奴王為侯的時候 ,周亞夫說的話,縱觀周亞夫的一生,都在為人臣而守節,而他的死也正因為守節之事“守節不遜,終以窮困。”

  • 7 # 劉一千五

    周亞夫的死,是死在皇帝一家的親情關係這道邁不過去的坎上。

    在漢朝,臣子是做社稷之臣,還是做忠臣。這是有很大的區別。做社稷之臣的人,就是忠於國家,從國家的安危和法令制度出發來考察修正自己的言行得失,一段而言,結果很差;做忠臣,只對某個人(比如皇帝)就可以了,而結果又相當不錯。

    周亞夫就是個"一根筋"的社稷之臣。他的出發點首先以國家為重,其次才去考慮自己是否忠於皇帝。這有點像搭檔魏其侯竇嬰。開口閉口就是高祖云云,漢景帝自然是窩著心思聽臣下用先人把自己比下去的。心裡一定非常反感。自始至終,周亞夫當的社稷之臣,才有了反對封王信為侯,反對封匈奴降王為侯,反對皇帝廢長立幼,反對皇帝對平叛七國之亂時朝令夕改。這幾條於國家都是有利的,但對皇帝就是"不聽招呼"了。一個不聽招呼的人是不會受待見的。對於漢景帝尤其如此。

    周亞夫的功業自不必說,他的人緣恰恰與皇帝一家的風向有關。他是把皇帝一家全得罪了。平定七國之亂,漢景帝是給了周亞夫竇嬰"便宜行事"這道先斬後奏的權利的。他們從大局出發,才沒理梁王的要求(漢景帝也是同意的),致使梁孝王打得異常激烈。平亂之後,漢景帝踢皮球了,找人背鍋,周亞夫自然是不錯的人選。梁孝王在老媽竇太后前編排周亞夫等。自然竇太后就對周亞夫等人"刮目相看"了。其次是大長公主要把女兒阿嬌送給劉榮做太子妃一事,遭到劉榮母親慄姬拒絕。大長公主一臉是灰,與王夫人一塊兒構陷慄姬,搬倒了這對母子後,立王夫人之子劉徹為太子。周亞夫是劉榮的老師,定然堅決反對,但反對無效。這樣就不僅得罪,而是讓竇家王家兩家人感到了威脅。這對一個帶兵又有大影響向老將而言,是非常危險的。但周亞夫自覺對得起國家而於心無愧,不肯屈服一下"一根筋"的個性,埋下了被漢景帝尋釁關入大牢而餓死的種子。

    所以,周亞夫的死,與自己的個性碰上了更有吝性的頂頭上司,激烈相較勁而產生了悲劇。為太子劉徹之計,周亞夫死早點才讓這兩家子放心。而周亞夫也確實餓死在漢景帝之前,讓大家如釋重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皇帝為何都如此重視玉璽?沒有玉璽,會皇位不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