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作者
-
2 # 一貳一橙
很簡單,因為龐統太囂張了,不但周瑜、孫權討厭,就連劉備都不待見他。
周瑜死後,諸葛亮到江東弔祭,期間遇到了龐統,極力推薦他去劉備那裡效力,加上魯肅給孫權推薦龐統時,孫權因為他長得醜而不喜歡,所以魯肅也寫了一封推薦信,讓龐統可以去劉備那裡面試。
劉備討厭龐統,不但因為他相貌醜陋,還因為他恃才傲物本來有著諸葛亮、魯肅兩人推薦信的龐統,是很容易在劉備處謀到差事的,可他卻以“如果拿出書信,又好像是憑信受用,不能顯出自己的能力來”為由,就呆呆地站在劉備面前,讓他抉擇。“統見玄德,長揖不拜”,對著領導只彎腰行禮,卻不跪拜磕頭,這是一種十分沒有禮貌的行為。
本來龐統長得雖醜,但如果有禮貌點的話,劉備也許不會把發配到小縣城去做個小小縣令。可龐統長得又醜,情商又不高,俗話說“相由心生”,龐統如此行為,難道還能讓劉備相信此人能力出眾嗎?
所以劉備就把他安排到了耒陽縣做縣令了,龐統又故意罷工,想要以此發洩內心的不滿,或者吸引劉備的注意,搞到魯莽的張飛差一點手起刀落把他給殺了。後來龐統雖然以日斷百案,加上諸葛亮的推薦和魯肅的書信,劉備總算是高看了龐統一眼。不過由於龐統的性格實在不討喜,劉備表面上說得好聽:“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實際上卻是把龐統升為了副軍師中郎將。當時諸葛亮的職位是軍師中郎將,龐統相當於諸葛亮的副手而已。
之後龐統一直想著立功,他認為自己的才能絕不輸於諸葛亮,勸劉備拿下益州、殺劉璋、獻奪蜀三策,處處都表現了龐統急於立功,要蓋諸葛亮一頭的心理。到最後打雒縣,身為大軍軍師的龐統居然親身上陣,結果命喪落鳳坡了。
這是命嗎?不,是龐統那不甘於人下,驕傲自滿的性格害了他,也害了蜀漢大業。
-
3 # 長城說歷史
劉備一開始為何想幹掉前來投奔的龐統?
在三國時期,對於前來投奔之人,都要嚴加防備,這也是那個時代所造成的。我們都知道,曹操為人生性多疑,劉備視為仁義之師,他有沒有防備之心。筆者認為,對劉備來說肯定也要防備之心,只是沒有表露出來而已。
那麼龐統之死和劉備有沒有關係?筆者認為有一定的關係。
我們都知道劉備有一個的盧馬,此馬非常厲害,傳說此馬可以妨主,可是當初劉備要把的盧馬送給龐統。當時龐統看劉備用了的盧馬,一直還活著沒有任何問題,所以自己就接納了。
問題就出來了,龐統之死真的與的盧馬有關嗎?其實這個事情也無從考證。筆者認為,與劉備有一定的關係。
那麼劉備一項愛才如命的人,為什麼要幹掉龐統?這樣從徐庶講起,當初徐庶跟隨劉備的時候,讓劉備如魚得水。後來徐庶的老媽被曹操所擒獲,徐庶為了盡孝,棄劉備前去投奔曹操。在徐庶臨走之時,對劉備說起天下有兩大謀士,臥龍鳳雛,得一個可以安天下。
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句話,二人的一個便可安天下,那意思就是說,你得兩個人中的一個就可 以安天下,另一種意思是:此二人你得一個人就可以安天下,那就是不能容兩個人同時在世間。
最後劉備在選人的時候,為什麼選擇了諸葛亮,沒有選擇龐統。
諸葛亮才能在龐統之上,又聽劉備的話,如果你是劉備,肯定也會選擇諸葛亮。後面劉備遇見了龐統,就給他了一個縣令做,可是在做縣令的時候,龐統每天不務正事,整體吃喝作樂,對縣衙內的大小事務都不管,卷宗都堆得像山。
此時,劉備非常惱火,後來派張飛去質問龐統,雖然龐統把案件都審理了。
可是,龐統的脾氣不好,有時候還和劉備對著幹。一個這樣的人,劉備肯定不喜歡了。就是關羽和張飛脾氣也大,還是依然聽劉備的話。劉備給了龐統的盧馬,可是龐統被亂箭射死。
品史公曰:龐統之死,更多是自己的性格,以及劉備的想法,但是,龐統死後,劉備還是悲痛欲絕。你認為劉備是何等人?
文:長城品史
-
4 # 方圓論壇
在古代不論男女長相是很重要的。一個人的長相也決定了這個人的命運。而東漢末年龐統就是有名的“醜人”。龐統這個人非常的有才能,但是相貌卻非常的醜陋,而且因為相貌問題也沒少被別人嘲笑,所以就造成了性格上有點偏激。龐統最早出仕於東吳大將周瑜,替周瑜出謀劃策,說難聽點就是周瑜的謀士,嚴格意義上講並不屬於東吳的臣子。雖然龐統在替周瑜做事,但周瑜沒有一點慢待龐統,反而對龐統禮遇有加,因為他知道龐統很有才能。
後來周瑜死後魯肅接任東吳大都督,俗話說“是金子在哪都會發光”,才智雙全的龐統很快就被魯肅所發掘,他十分積極的想把龐統推薦給孫權,希望孫權可以重用龐統。上面我也講過龐統是一個醜人,所以孫權在見了龐統之後非常的不喜歡,因為他感覺龐統太醜了,而龐統也因為相貌問題很敏感。孫權的不喜被龐統發覺後龐統也顯得十分的高傲並沒有像孫權表露自己的真才實學。所以孫權誤以為龐統只是虛有其名所以拒不重用龐統。
後來劉備佔據了荊州之後龐統投奔了劉備,因為他知道孫權是個以貌取人的君主,這樣的不值得他效力。所以他想要去看看劉備值不值得他去效力。因為龐統雖然很有才能但沒什麼名氣所以劉備只是任命剛剛投奔他的龐統為耒縣縣令。但龐統上任之後卻不理政務每天飲酒作樂。這就讓劉備非常的不喜歡。所以劉備就把龐統給撤職了。正好這個時候諸葛亮之後龐統在劉備手下效力所以向劉備極力推薦龐統。而魯肅因為當時劉備和孫權需要連手抵抗曹操。所以劉備實力增強對東吳也有好處,所以他也寫了一封信告誡劉備龐統是多麼的有才能。劉備最後才親自見了龐統一面。和龐統聊過之後才得知龐統才能有多麼驚人,所以重用龐統。
以上屬於歷史真實發生的事情。而羅貫中小說杜撰龐統在耒縣不理政務,所以張飛知道後大怒想要去收拾龐統一頓。但張飛見了龐統之後質問他問什麼不理政務,龐統當著張飛的面把耒縣一個月的政務在短短時間內就處理完了,這下子張飛大吃一驚,然後張飛才把龐統極力推薦劉備。而這個時候龐統才拿出龐統給他寫的推薦信。這一段實際上是杜撰出來的。而後世一些人也以此來猜測,張飛之所以知道有龐統這麼個小縣令不理政務就是劉備說的,因為劉備知道張飛性格魯莽,他想借張飛的手下掉龐統。否則怎麼解釋張飛一個將軍竟然能知道耒縣這麼一個小縣城縣令的事情。
有人認為是龐統太狂妄引起劉備的不滿所以才要殺龐統。但這個論據根本站不住腳。首先龐統狂妄是肯定的,但是在龐統剛剛投靠劉備的時候,劉備壓根兒都不知道龐統已經在他麾下效力了。而且由於當時龐統名聲不顯,所以劉備根本就談不上不滿龐統。因為他根本就不認識龐統。其次,劉備佔據荊州的時候正是他求賢若渴的時候,當時的劉備勢力初具有規模但是人才太少了。劉備當時唯恐人才不夠用,所以即使龐統對劉備無禮,那麼劉備也依舊會重用龐統。
為什麼呢?首先成大事不拘小節,只要龐統能助他成事別說對他不敬了,哪怕是罵劉備打劉備他都可以忍受。其次正是因為劉備需要人才,所以他才需要“千金買馬骨”效應。哪怕是一個沒什麼才能的人,只要他是投靠自己的,劉備即使不重用對方也不會殺掉對方的。要知道擅殺賢才的罪名可是很大的。劉備真要是敢擅殺賢才那麼有誰還敢投奔他?所以不論如何劉備都沒有理由也不可能要殺龐統。所以說,所謂的劉備要殺龐統是不過是子虛烏有的事情罷了。
-
5 # 仁者厚德載物
龐統是東漢末年與諸葛亮齊名,都是劉備的主要謀士,龐統比諸葛亮大兩歲,諸葛亮號稱臥龍,龐統號稱鳳雛。
龐統的形象被三國演義醜化,歷史上的龐統並沒有像三國演義誇張的那樣相貌醜陋,也並沒有孫權劉備因為龐統相貌醜陋而嫌棄他的事情,更沒有劉備因為龐統傲慢而想殺龐統的事情。
與曹操手下人才濟濟相比,劉備手下的人才本來就為數不多,劉備怎麼可能在急需人才的創業階段殺害龐統這樣出類拔萃的人才,事實上,劉備對諸葛亮與龐統都非常愛惜,都封他們為軍師中郎將。
可惜,劉備的假仁假義心慈手軟最終害死了龐統,劉備採納龐統的建議想奪取劉璋佔領的四川,但當劉璋與劉備會面時,龐統建議劉備扣押劉璋,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拿下四川時,劉備卻顧及假仁假義的所謂臉面而優柔寡斷,把劉璋放虎歸山,結果還是與劉璋撕破臉皮,大打出手,最終導致龐統在與劉璋的戰爭中戰死,劉備雖然傷心欲絕後悔莫及,但為時已晚。
36歲的龐統英年早逝,是劉備集團的巨大損失,所謂臥龍鳳雛得一而安天下,劉備兩個都得到了,卻因為劉備優柔寡斷假仁假義的性格弱點導致的失誤而浪費了一個,也難怪劉備只能三國鼎立而不能像劉邦劉秀那樣一統天下。
龐統的才能不亞於諸葛亮,兩個人的才能是各有所長,諸葛亮思想正統,循規蹈矩謹慎穩重,而龐統不拘小節,為了成功不擇手段,如果龐統不英年早逝,有諸葛亮坐鎮荊州與關羽等一起北伐中原,而龐統輔佐劉備從漢中北伐關中,劉備消滅曹魏一統天下的可能性很大。
-
6 # 豹眼看歷史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後來龐統所葬之處遂名為落鳳坡。
為回答題主這個問題,我查閱了相關的資料,找不到劉備想殺掉龐統的橋段。
根據我瞭解的資料,對這個問題做個回答,敬請友友們指教。
《三國志·龐統法正傳》記載:
先主領荊州,統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吳將魯肅遺先主書曰:“龐士元非百里之才,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諸葛亮亦言之於先主,先主見與善譚,大器之,以為治中從事。龐統曾經是周瑜的功曹,周瑜死後,投奔了劉備。
劉備就安排龐統做了耒陽縣令,龐統不認真做事,就被免官啦。
後來,劉備看到魯肅和諸葛亮的推薦信,經過再次面試,覺得龐統的確是大器之才,就任命他做了治中從事。
這是正史中的說法。
《三國演義》的說法,也與之相差不大,只是添油加醋,更為精彩一些。
周瑜死後,魯肅向孫權舉薦龐統,說他是大才,而且說周瑜在世時,經常聽取他的建議。
但孫權一見到龐統,看到他長得很醜陋,就不喜歡。
聊了幾句,見龐統狂傲不羈,非常生氣,於是就把龐統趕出去啦,而且發誓永遠也不用他。
龐統沒法,為了生活只得另尋工作。
魯肅就寫了個推薦信給龐統,讓其去投奔劉備。
龐統也聽說過劉備禮賢下士,就想看看究竟如何,也就沒有拿出魯肅的推薦信來給劉備看。
劉備一見龐統這幅尊容,心裡就不太喜歡。
而且龐統見到劉備後,長揖不拜,劉備就更為不爽啦。
於是,劉備就說:“你大老遠的跑來,想找份工作也不容易。不過哪,荊楚剛剛平定,本公司才開張營業,經費有限,也沒有多餘的閒職。離這裡一百三十里有個耒陽縣,委屈你先去做個縣令。等有了空缺,再重用吧。”
龐統就去耒陽縣做了個代理縣令。
一開始就做個縣太爺也很湊合啊,可龐統心裡還是很不爽。就他那副模樣,還這麼多毛病,難怪沒人喜歡哪!
龐統總以為現在是社會動盪的時期,靠本事就可以混混,想不到也得靠顏值吃飯啊。
都說曹操好人妻,劉備愛搞基。果然如此,劉備喜歡小鮮肉啊。
因此,龐統到任後一百多天,只喝酒不理政務。
劉備得知後,就派張飛、孫乾前去看看究竟咋回事。
二人一到耒陽,全城軍民人等都出來迎接,單單不見縣太爺朝面。
張飛問:“咋不見龐統哪?”
眾人說:“縣太爺來了百多天,啥事也不管不問,就知道整日喝酒。”
張飛這小脾氣一上來,就要拿人。
孫乾趕忙說:“龐士元乃高明之人,稍安勿躁,看看情況再說。”
到了縣衙,看到龐統醉醺醺的樣子,張飛就責問他為何只知喝酒,而耽誤公事。
龐統繼續說著醉話:“百里之縣,區區小事,何足掛齒?”
張飛才要發作,只見龐統立馬叫人升堂,不需半天,就把百餘日以來所有的案件處理的明明白白。
張飛大為吃驚,回去告訴了劉備。
於是,劉備就召回龐統,龐統此時才拿出魯肅、諸葛亮的推薦信。
劉備看了大喜,拜龐統為副軍師中郎將,與諸葛亮共贊方略。
這或許就是龐統前來投奔劉備,而為何劉備要殺死他的出處吧。
從《龐統傳》看來,龐統做耒陽縣令這個橋段,或許是有的,但只是免官而已。
從演義看,劉備也沒有要殺掉龐統的意思,只是派張飛、孫乾去問責。
如果劉備真要想殺龐統的話,就不會讓孫乾一同前往,讓張飛自己去,看著辦就行啦。
就張飛那個小脾氣,如果真上來啦,不管三七二十幾,把龐統殺了就殺啦。
看來劉備還是慎重的。
儘管劉備也是以貌取人,但總算沒有魯莽行事,這是其高明之處。
-
7 # 歷史簡單說
劉備並沒有想要殺掉龐統,他一開始想殺掉的是另外一個人,那就是蔣琬。
蔣琬與龐統到劉備開始的經歷很相似,一開始,都是先被任命為縣令,比如蔣琬為廣都縣令,而龐統是耒陽縣令,他們對待縣令的職務的態度也是一樣的,那都是剛到任的時候都是不理縣務。
只是蔣琬比較過分,不僅如此,還喝醉了,不醒人事,讓劉備抓了個現行,劉備一氣之下,想將蔣琬處死,隨行的諸葛亮因為很瞭解蔣琬,他對劉備說:蔣琬是社稷之才,不是百里縣令之才,做一個縣令,其實是屈才。
劉備因為對諸葛亮向來是比較尊重的,所以就給了諸葛亮一個面子,將其免官,一直到建安二十四年的時候,劉備稱漢中王,將蔣琬召為尚書郎。
而龐統呢?龐統在荊州就比較有名氣,連在東吳的魯肅,都給劉備寫信說,龐統這個人也不是百里縣令之才,諸葛亮也極力推薦龐統,畢竟諸葛亮與龐統齊名,也是老相熟了。
劉備也是一個愛才的人,他就把龐統找過來,兩個人做了一番交流,劉備發現,龐統確實是個大才,怪不得與諸葛亮合稱為臥龍與鳳雛,確實有兩把刷子,劉備對龐統的敬重,僅次於諸葛亮,龐統與諸葛亮一起成為軍師中郎將。
水鏡先生司馬徽很會識人,龐統二十歲的時候去拜見司馬徽,而司馬徽跟龐統的伯父龐德公也很熟了,司馬徽與龐統兩人交談了很久,司馬徽給龐統的評價就是,龐統是南州士子裡面最優秀的,這個也使得龐統的名氣大了起來。
龐統當過周瑜的功曹,周瑜死的時候,他還送喪至東吳,東吳的人也都聽過荊州襄陽有個龐統,很多名族名士也來找龐統交流,比如陸績,顧劭,全琮,這些人都是東吳的望族人士。
龐統確實有才,可惜運氣不好,在隨劉備入益州攻打雒城的時候,流矢射中而死,否則,與諸葛亮,一個在荊州,一個在益州,那麼蜀漢的機會就能大一些了。
在三國演義,龐統的相貌被醜化,實際上,在歷史上,龐統的面貌無載,另外,他也應該沒有見過孫權。
-
8 # 白口歷史
三國時期流傳著一句話,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臥龍說的是諸葛亮,鳳雛說的是龐統,二者都被劉備收為己用。劉備三顧茅廬,才請得諸葛亮出山輔佐。龐統是自己主動來到劉備陣營,劉備不但沒有表現出足夠的尊重,還差點殺了他。
龐統的鳳雛名號,諸葛亮的臥龍名號,是襄陽龐德公最先叫出來的。龐統最先拜見曹操,後拜見孫權,在東吳任職,做的是周瑜的功曹。《三國志龐統傳》記載,劉表執掌荊州時,龐統就是南郡的功曹。曹操佔據荊州後,龐統為曹操效力。
赤壁之戰後,東吳佔領南郡,周瑜就任南郡太守,龐統又為孫權服務。
劉備佔據荊州,領荊州牧,龐統才離開東吳投奔劉備。龐統在曹操,孫權那裡不被重用,不得以才選擇了劉備。劉備也是要面子的,對龐統也有猜忌,就派龐統去耒陽這個小地方當縣令。
龐統不被劉備待見,還因龐統狂傲。龐統第一次見劉備,不行跪拜之禮,劉備重禮節,對他印象自然不好。龐統到任後,不理縣內政務,劉備派張飛前去調查。如果龐統沒有真才實學,就會被張飛殺掉,龐統最後是被免了官。
龐統拿出魯肅寫給劉備的推薦信,信裡說龐統不是百里之才,可處治中、別駕之任。諸葛亮也對劉備誇過龐統的才能,劉備才召見龐統。
經過一番交流後,劉備對龐統大為器重,與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最後,龐統還是替劉備喪了命,在落鳳坡走到了人生的終點。
回覆列表
《三國演義》這本書我看過幾遍,始終有一個疑惑:“臥龍”“鳳雛”齊名,為什麼劉備對高臥隆中的諸葛亮三顧茅廬,而對於送上門來的龐統卻不屑一顧呢?
在《三國演義》中,龐統一出場就立了大功,在赤壁之戰時使用反間計,透過蔣幹向曹操獻策使曹軍把船隻用鐵鏈相連起來,從而為孫劉聯軍的勝利打下了基礎。
而後龐統去投靠孫權,結果孫權因為厭惡他的長相沒有用他。這時魯肅就推薦他去見劉備,併為他寫了推薦信,還勸他不要投曹操。
在劉備遇到水鏡先生時,水鏡曾對他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兼天下。所以引發了千古流芳的“三顧茅廬”“隆中對”故事。但當龐統拜見劉備時,劉竟然用一個小小的耒陽縣令敷衍之。
而且,當聽說龐統在耒陽不勤政務時,他竟然又派張飛去調查處理。張飛因為脾氣極為暴躁,所以在《三國》中,獨自出去一般只是領軍打仗,劉備派張飛去處理這個事情,其實是暗藏殺機的。
如果龐統沒有獨特的本領的話,或許當時就被張飛給殺掉了。
劉備名滿天下,為什麼龐統一開始沒有去投劉而去投孫吳,在孫權處受辱後再轉而投劉備呢?
其實,龐統首選東吳,以及劉備對龐統起了殺心,是因為兩人都在擔心一個同樣的問題:
人才使用中的正正得負。因為諸葛亮已經在劉備處,所以龐統首選孫吳,而不是劉備,只是在不被使用的情況下才不得已而投劉。
同樣,劉備也擔心這個問題,所以一改求賢若渴的形象而婉拒龐統,希望他能夠自動離去。而龐統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一改狂傲的性格接受了耒陽縣令這樣一個小職,透過另外創造條件去表現自已。
當聽說龐統倦怠縣務時,劉備派張飛調查處理,實是想透過藉手張飛殺掉龐統,解決以後可能會出現的紛爭,但又不留下殺賢的罪名。
但在使用過程中,劉備還是儘量把諸葛亮和龐統分開的。即便如此,兩人還是存在競爭較勁的。後來,在進攻西蜀時,劉備欲採納諸葛亮信中的提醒,一下子就激怒了龐統,強行違背常理進軍。
龐統這樣做,不能說沒有賭氣的成分,結果死在落鳳坡,成為千古遺憾。折軍肯定不少,只不過由於作者對於鳳雛的尊敬和同情,沒有強調這一數字而已。
所以,在一個企業或團體內部,在人才的搭配上,要非常注意相互之間年齡及工作經驗和其它方面的差異,對於能力相當的人,要把他們分在不同的部門讓他們進行競爭,而要避免讓他們在一起協作。
當然,如果企業有足夠的能力進行思想教育和人才之間的磨合,又要另當別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