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中孚鑑

    隋煬帝楊廣是隋文帝楊堅之子,楊堅本來立的太子是楊勇,但是後來因為楊勇不被隋文帝和皇后的喜愛而疏遠。同時楊廣也久有奪嫡之心,最終楊勇被楊堅廢去太子之位而改立楊廣為太子。

    隋文帝楊堅駕崩後,作為太子的楊廣登基為帝,是為隋煬帝。隋煬帝亂殺無辜、殘暴不仁,施行暴政,他大興土木勞民傷財,修宮殿、修大運河動用無數民力,他窮兵黷武、好大喜功而常年的對外用兵,讓當時的百姓生活的非常困難。故而隋煬帝大失民心,也動搖了隋朝的統治根本。

    從而導致天下大亂、起義不斷而狼煙四起。最終曾強大一時的隋王朝一步步的走向了滅亡。

    讓大隋朝一步步走向滅亡的隋煬帝真的無能嗎?

    其實隋煬帝並非無能。當然隋煬帝是一個暴君,但他在一定的程度上講,卻不是無能的昏君,相反他還是做出一些對後世影響深淵的事情。

    比如他根據當時的政治、經濟因素,他營建洛陽,雖然他也有是貪圖享樂的因素,但這件事對後世還是頗有影響。同時隋煬帝修大運河,雖然在當時是一件害民勞民之事,但是大運河修成後,卻加速了大運河兩岸的經濟發展,同時給後世百姓也帶來了很大的實際利益,所以他大運河,也是一件利在千秋的事業。

    隋煬帝好大喜功,因為他常年的對外用兵,的確給百姓帶來了苦難,但是在隋煬帝發動的戰爭中,因為他的勝利,不僅讓疆土得以向西北發展,而且他還向東南進行了一系列的開疆擴土的戰爭。

    還有一個就是關於科舉制度,雖然科舉制度是萌發於南北朝,成型於唐朝,但是在這之間還有一個重要的隋朝隋煬帝,隋煬帝增加進士科,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朝廷分科選才制度。這一點,隋煬帝典定科舉制度,這在歷史上是有著非常重大影響的,也是一件非常深遠的事。科舉制度也一直延用到了清朝。所以隋煬帝雖然是暴君,但他卻不是一個無能的君王。

  • 2 # 週週說古今

    隋煬帝是一個明星皇帝,因為他的一生波瀾壯闊,起伏跌宕,就像一部大戲,短短几十年卻經歷了其他朝代上百年才會遇到的劇情。對隋煬帝進行評價比較困難,尤其是在近幾年,各種分析還原那段歷史的文字不勝列舉,吐槽者有之,反轉者有之,騎牆者有之。總結梳理一下大概分這麼幾個階段:一邊倒階段,一致認為他是歷史上最荒淫昏庸的皇帝,沒有之一;大反轉階段,隋煬帝文治武功成績斐然,直逼秦皇漢武;平衡階段,聖君和昏君兼而有之,五五開。

    對楊廣的差評主要來源於隋的繼任者李唐王朝。地球人都知道,歷史上的繼任王朝一般都會帶著情緒地評價上一個王朝,於是乎唐朝就給楊廣賦予了一個很有特色的諡號——“煬”。這個字什麼意思呢?《周書·諡法》有云:“去禮遠眾曰煬,好內遠禮曰煬,好內怠政曰煬,肆行勞神曰煬。”意思大概是說荒淫怠政,背信棄義的人。這樣的字送給誰,那誰都很難洗乾淨,更何況是寫進了官方正史。在官方的鼓勵下,加上歷朝歷代的民間演義,那個禍亂朝綱,不理朝政,荒淫無道,魚肉百姓,最終導致國家衰亡的楊廣就更加深入人心了。

    拋開唐朝的評價不說,無論是後來的官方還是民間,對其評價仍然不高。因為人們雖然跟楊廣沒有什麼厲害關係,但對於一個標誌性的昏君,一個現象級的亡國之君,人們總是津津樂道。人們需要這樣一個符號,史家需要這樣一個標誌,演義界更需要這樣一個角色。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很不幸,楊廣跌進這個窟窿就再也沒有機會出來了。

    近年來,對楊廣的評價開始出現反轉,甚至出現了他是“千古一帝”的說法。主要是楊廣確實做了不少有利於後世的舉措,比如開鑿大運河。大運河的開鑿溝通了南北的漕運,將漕糧轉運到全國大部分地區,成為王朝調劑物資、制衡社會的有力手段。在教育方面,楊廣開創科舉制,為古代中國的育才政策做出來重大貢獻,也為打破關隴士族壟斷上升渠道提供基礎,讓寒門學子能相對公平的走上仕途。軍事上,平定吐谷渾,在對突厥的戰事是取得較大成就。此外,他最為人垢弊的三徵高句麗,也在客觀上推廣了中原王朝影響力,為後來唐朝征服高句麗奠定了基礎。

    再後來就出現了第三類騎牆的看法,即楊廣既是很有作為的有成之君,也是一朝失敗便一蹶不振的昏庸皇帝。對於第三種觀點,筆者雖然覺得它是騎牆者搞平衡的產物,但思之再三,卻又想不出一個更妥帖更周全的評價。對於這種觀點,筆者是有保留的同意。同意是因為對於隋煬帝,前兩種觀點是均出於立場不同而給予的極端化的評價,明顯過於偏激。歷史人物並不比現代人物簡單,都是有血有肉的靈魂,楊廣這樣的帝王更是如此。說有保留,是因為第三類觀點並不清晰,只是觀點的堆砌。

    如果以時間來量度,楊廣的前半生和後半生無異於神和魔的區別。前半生滅南陳,平青海,徵突厥,修運河,興科舉,簡直是天神般的君主。後半生,好美色,嗜飲酒,怠朝政,耗國力,一個活脫脫的惡魔。而這兩者的分界線就是徵高麗的慘敗。在他執政的巔峰時期,隋帝國國泰民安,萬邦來朝,唯一的例外就是高句麗這個偏居一隅的東海小國。隋煬帝為了大國威儀,不惜傾國力而勞師遠征,結果換來了一敗,再敗,三敗的結果。在高句麗這個方寸之地,隋煬帝狠狠地摔在了地上,丟了裡子不重要,關鍵是丟了面子,而且再也沒有找回來。於是乎,後半生那個帶有魔性的昏君就出現了。

    在筆者看來,楊廣這位皇帝是個極好面子的理想主義者,知進不知退。順境時豪情萬丈,氣吞萬里如虎;逆境時,把頭埋在土裡,消極倦怠乃至荒淫無度,隋王朝一副好牌在他手中幾近打光,儘管這副好牌也有他的很大功勞。

    為什麼好面子?為什順勢容易逆勢難?其實這跟楊廣的出身很有關係。隋煬帝楊廣本名楊英,小字阿摐,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亦既弘農楊氏族人。對漢魏晉隋歷史感興趣的人可能都知道,弘農楊氏是一個非常顯赫的家族,從西漢到隋唐,這個家族不知出了多少大人物,西漢丞相楊敞,三國楊修,西晉三楊,北魏楊播,隋文帝楊堅,武則天生母楊氏,貴妃楊玉環等等不勝列舉,均出自這裡!這樣的家族不能用名門望族來形容,簡直就是望族中的望族!在這樣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有一個特點,就是極度自信,追求完美,頭總是望著天的。但上帝是公平的,在給予你完美出身的同時,往往也會賦予你性格上的某些缺陷,比如易折!隋煬帝顯然就是這樣一個外表華麗,內裡脆弱的玉器,把它放在華麗輝煌的高臺它會放出耀眼的光芒,若不幸跌入瓦礫堆,則會粉身碎骨一文不值。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挫折教育不夠。從小接受貴族教育的楊廣,在高句麗吃了大敗仗,國內民變又風起雲湧,小小的心脹不能承受巨大壓力,也沒有臉皮承認錯誤,因而選擇了到發跡之地揚州去逍遙快活,結果徹底蛻變成昏君。假設換作是草根出身的劉邦或者朱元璋,本來就是亂世英雄,天生擁有大心脹,面對挫折就像家常便飯,我相信這段歷史或許會有更好結局。您覺得呢?

  • 3 # 有喜梅

    隨煬帝在統一國家的領土,和開挖隨唐大運河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南方的糧食要是人挑,車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打仗一個士兵一天一斤糧食,兩斤草,五十萬士兵每天吃糧七十五萬斤,草料一百五十萬斤,但每天要一萬八千人運輸,飲水,澆地南水北調方便多了…。謝謝邀請!謝謝大家!

  • 4 # 王勞米歷史匯

    隋朝國祚38年,共四帝,其中傀儡皇帝兩個,李淵長安擁立的隋恭帝楊侑、王世充洛陽擁立的皇泰主楊侗,有名無實,剩下正兒八經的在位皇帝只有兩位,除了開國皇帝楊堅,就剩下隋煬帝楊廣了。

    隋文帝在位期間,國泰民安,滅陳一統天下,分化突厥,巧妙化解北患,為隋帝國留下了豐厚的家底,繼位的楊廣是真正的“官二代”、“富二代”。

    隋煬帝楊廣,有大才,於後世有大功。堅定不移地推行科舉制,選拔寒門子弟,破除世家大族壟斷仕途晉升;修建京杭大運河,溝通南北水運,促進了經濟發展;威壓四方,揚兵邊塞,徵高句麗、契丹、吐谷渾,拓地千里,重振中原王朝聲威。

    這麼“英明神武”的皇帝,為什麼會成為隋朝滅亡的罪魁禍首呢?道理其實很簡單,不得人心。

    (一)荼毒民力,不得民心。

    修京杭運河,好事一樁;三徵高麗,維護北疆安定,也是政績一件。件件都是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可是為什麼老百姓不滿意要起來造反呢?原因無他,幹活的人太累了,生不如死。

    後人驚歎長城、京杭運河的偉大,那是從中得到了利益,可是當時的挖掘運河的民工是是很辛苦的,很多因此喪命,老百姓有怨言,有民憤,這個道理就很容易理解,孟姜女哭長城在歷史上並不是孤例。

    有些人不理解,甚至裝糊塗,只能說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奉獻精神,從來都是別人做,是最好的。一旦有些許損害自身利益的新政措施,那些習慣唱讚歌的人肯定是第一個跳出來的。

    (二)科舉取士,勳貴離心。

    新皇帝上位,第一件是理清人事,培養心腹;第二件是掌控軍隊,防止兵變;第三件是輕徭薄賦,爭取民心。新官上任三把火,屁股沒坐穩位子,稍有不慎,就會引火燒身,自取滅亡。

    推行科舉制,必然不被門閥世家大族所喜、所容,想要實現權力的和平過渡,隋煬帝就應當爭取寒門士族、黎民百姓的支援,盡最大可能維持穩定的社會狀態,等待寒門士族慢慢成長起來,從而破除世家大族對仕途的把持,這個需要時間來實現“溫水煮青蛙”的效果。

    可是隋煬帝太心急了,“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結果欲速則不達。經營東都洛陽,引起關隴集團的警覺;遠征高麗,國內空虛,楊玄感乘隙而亂;南下巡遊,烽火民變四起,旦夕間,“大好頭顱”離位,身亡國滅。

    (三)窮兵黷武,喪失軍心。

    “槍桿子出政權”。打仗勝利,自有軍功賞賜,皆大歡喜;打仗失敗,則白骨累累,累戰累敗,新皇帝的權威就會喪失殆盡,一旦喪失軍心,皇位再想保住已是妄想。

    高句麗,盤踞遼東和北韓半島,征討之,根本不需要百萬大軍,更不需要二百萬民夫隨軍出行,可是隋煬帝就是這麼任性,耗費無數的人力、物力,讓殘酷的戰場拼殺變成了自己臆想中的棋盤博弈,前線將軍的一舉一動尚需遠在後方的皇帝遙控指揮,喪失戰機,結果葬送了忠於朝廷的精銳之師,也揮霍掉了軍隊對朝廷的忠義之心。

    相對於隋煬帝的好大喜功,唐太宗李世民就顯得理性許多。李世民親征高句麗凱旋而歸,採取偏師入境騷擾,不斷消耗高句麗的有生國力,沒有“功成必在我”的執念,最後唐高宗李治一戰滅高句麗,收復遼東。

    隋煬帝,非昏君,實乃暴君,有功於萬世,為當世所不容,應該是其最為貼切的人生總結。

  • 5 # 嘉佑風雲

    隋煬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很獨特的皇帝,有才華、有能力、有雄心壯志,還不辭勞苦的跑到大西北視察邊疆,可是偏偏這麼一位皇帝居然亡國了,你說他窮兵黷武吧,他打的仗,漢武帝、李世民都打過,你說他濫用民力吧,洛陽城武則天也修過,明成祖朱棣建北京、開運河,工程也不小,那為什麼偏偏隋煬帝亡國了,他到底可惜不可惜呢?

    隋煬帝

    其實我覺得隋煬帝一點都不可惜,雖然他很有才,全唐詩有他40多首作品,雖然他開的大運河造福後人,可是他依然不值得同情。

    隋煬帝為什麼亡國,我認為有四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就是不把百姓當人看,百姓在隋煬帝眼裡都是任人宰割的魚肉

    看下資治通鑑和隋書就知道了,隋煬帝為了展示自己是天朝上國。讓京城所有的飯店免費請客人吃飯,一分錢都不收,為了展示隋朝的富饒,元宵節把全國的藝人都招到洛陽城,表演節目,還把樹纏上絲綢。

    宇文化及

    可是隋煬帝是怎麼對待老百姓的呢,老百姓沒有衣服穿他不管,寧願把絲綢纏到樹上,每次外出巡遊時,要求周邊的縣供應食物,多的吃不完,剩下的全部扔掉,可是周圍的老百姓卻大量餓死,隋朝從老百姓手裡徵集的糧食,用到唐朝都沒用完,可是老百姓餓的只能選擇造反。

    隋煬帝為了征服高麗,讓工匠們造船,這本身沒有錯,可是在隋煬帝眼裡。百姓的死活和他是沒關係,他眼裡只有工期,所以很多工匠為了敢工期晝夜泡在水裡,長時間在水裡身體都潰爛了,十個人起碼有三四個人因此喪命。還徵發江淮一帶的百姓往北京運糧食,晝夜不停,累死的人互相枕著,整個運糧通道都散發著臭氣。

    至於開運河、興宮殿就更不用說了,全天下的老百姓都在為隋煬帝幹活,最直接的後果就是田地沒人種了,因為都去幹活了,男人死了女人還要接著幹,安分守己的老百姓都被整死了,反而是搶劫落草的還有活路,所以你說,一個皇帝把天下的老百姓逼到這個份上,還能算是好皇帝麼。

    這樣的皇帝,這麼能折騰,不亡國怎麼可能。

    隋煬帝

    第二個原因就是剛愎自用,不聽被人意見

    隋煬帝這個人有個特點,只喜歡聽好話,聽不到半點逆耳之言,剛開始天下大亂時,很多大臣報告哪裡有動亂,需要去平叛,時間一久結果怎麼樣,凡是報告有起義軍的大臣都被隋煬帝殺了,隋煬帝這個人很有意思,他不是去解決問題,他是把解決問題的人給殺了。

    所以後來乾脆就沒人給他報告了,包括他最後被殺也是這樣,曾經有一個宮女向隋煬帝報告,說禁衛軍要謀反,皇帝要小心些,結果隋煬帝怎麼做的呢,他把通風報信的宮女給殺了,結果真造反的時候沒人管他了。

    江都政變

    你看漢武帝打匈奴打的當時也是國內很亂,但是人家肯改正,及時糾正錯誤,還下罪己詔,很快國家就好起來了,但是隋煬帝不是這樣,他是一條路走到黑,不回頭,覺得自己都是對的。

    隋煬帝曾經公開說:我生性不喜歡別人進諫,如果是達官顯貴想進諫以求名,我更不能容忍他。如果是卑賤士人,我還可以寬容些,但決不讓他有出頭之日,你記住吧。

    李世民善於納諫

    第三個原因 就是奢侈

    我們國家一直強調節儉、現在明白了,奢侈起來是能害死人的,隋煬帝就是其中的代表,隋煬帝的日子在古代那過的真是太爽了,在洛陽城的時候,因為晚上害怕,隋煬帝讓下屬去山裡抓螢火蟲,你看看現代人喜歡玩的東西,1000多年前隋煬帝就在玩了。宮裡的太監、宮女,每天就是抓螢火蟲。冬天樹葉落了,不好看怎麼辦,把絲綢剪成樹葉、小草掛在樹上、放在地上。

    還有就是到處建行宮,隋煬帝這個人不喜歡待在一個地方,每年到處跑,每個準備住下的地方都要建行宮,晉陽就是這麼建起來的,結果成全了李淵,如果不是晉陽有行宮,如果不是晉陽宮有隋煬帝的妃子,說不定李淵都不會造反,

    李淵

    一直到死,隋煬帝都沒改,隋煬帝在江都被抓後,裴將軍讓隋煬帝到金鑾殿上和大臣見個面,隨手把自己的馬牽了過來,讓隋煬帝騎馬去,可是隋煬帝死活不上馬,隋煬帝不上馬的原因讓人大跌眼鏡,他不是怕死,而且嫌馬鞍和韁繩太舊了,最後還是造反的將士重新換了一副新馬鞍,隋煬帝才上的馬,你看死到臨頭了,還不忘記奢侈一把。

    第四個 就是不講信用

    現代社會都提倡公信力,其實在古代更是如此,皇帝的話那是金口玉言,一言九鼎,說了是不能隨便改的,可是這個隋煬帝偏偏不把他當回事。

    隋煬帝

    有一年隋煬帝去太原視察,結果被突厥爆文了,最危險的時候,突厥士兵射出的箭都到了隋煬帝的御座前。

    隋煬帝為了激勵將士殺敵,對他們說,你們要努力殺敵,如果這次能活著回去,所有參加的戰鬥的人都有賞賜,所有有功的人都授予六品官,再賞絲綢百椴,已經有官職的,依次增長。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在隋煬帝的重賞下,突厥算是打退了,可是回去之後隋煬帝覺得當時給的賞賜太多了,要在考慮考慮,有大臣上書,皇帝還說:你這是要收買人心麼,嚇的又沒人提了。

    到了最後參加戰鬥的1萬7000人,得到封賞的只有1500人,搞計程車兵都很憤怒,為什麼隋煬帝會在江都被殺,都是自己不守信用埋下的禍根。

    此外隋煬帝看不得大臣比他強,他覺得天下最牛的人就是他,當時有個叫薛道衡,詩寫的很好, 結果被隋煬帝處死了,臨死前,還說你還能寫出空梁落燕泥這樣的詩句麼,你看,有才能的、敢說話的都被隋煬帝幹掉了,身邊留下的都是善於拍馬屁的,又怎麼能不亡國。

  • 6 # 反三角函式求導

    看一個帝王的能力我們不能用普通人的眼光來看,結合當時歷史環境我們來整體分析!

    隋朝整個中國是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的,雖然立國只有38年,但是確實上乘南北朝下接大唐帝國的!在統一南北朝的戰爭中隋煬帝楊廣是有功勞的,攻破南陳徹底為南北朝的分裂割據畫上句號!結束了人民群眾的戰爭疾苦!

    其二,隋煬帝重視人才;開創科舉制度使底層人民可以透過讀書來入仕。同時開創科舉制度選拔人才也起到了弱化門閥士族的作用,為中央政治集權的穩定打基礎!

    其三,修建大運河;真正修建大運河並不是後來人說的為了隋煬帝巡幸江南而造!修建大運河一是為了講南方的糧食透過運河運到北方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且水運速度快!二是為了促進南北方經濟文化的互通!在古代水運的速度高於陸地,且江南富庶。南北割據時間長兩地民眾幾無交流,所以開鑿大運河也有盤活兩地文化及經濟的韻味!

    其三,東征高句麗;隋煬帝時期高句麗已經是隋朝北面的一個大國,對隋朝北方的穩定存在著巨大威脅,且高句麗國家的政治制度與隋朝相似,農民生產形式也是手工勞作,並不會遊牧民族一樣居無定所!所以基於綜合考慮隋煬帝才會征討高句麗!

    修運河,徵高句麗都是大工程,當時的隋朝在隋文帝的勵精圖治下人口基數及財富都是龐大的。這給了隋煬帝大展拳腳的機會!只是隋煬帝操之過急,打突厥,吐谷渾,徵高句麗修運河極大的消耗人力物力財力!加之各地叛亂這才給了大唐崛起提供了契機!

    縱觀隋煬帝的同時我們可以對比漢武帝,漢武帝歷經了前期文景之治的積澱,所以在位的時間裡絕大部分用來打匈奴。因此也導致各地不時有叛亂!為此漢武帝自己檢討自己昭告天下頒發輪臺召!隋煬帝個人急功近利導致了隋朝滅亡,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隋煬帝對歷史的貢獻不可磨滅,大運河我們至今也在用,如今的高考也是基於科舉制的形式上演化而來!

    總結來說,隋煬帝並非無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泡發好的燕窩可以放冰箱下次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