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微史論
-
2 # 萌妹子軟軟
唐太宗李世民,中國古代的一代明君,在他期間,開創了貞觀之治。然而,他的帝位卻是發動玄武門之變,弒兄逼父奪來的,這其中什麼原因呢?
第一、李淵反悔給李世民的承諾。在太原起兵時,李淵曾經答應李世民幫他得到天下後,就封李世民為太子。於是跟隨他父親李淵從太原起義到穩定大唐江山,一路南征北戰,鞠躬盡瘁,為大唐的穩定建立下了汗馬功勞。可唐王朝穩定時候,李淵反悔了,沒有兌現他之前的承諾,而是立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為太子。雖然父親李淵沒有實現承諾,但李世民仍為唐王朝賣命。
第二、李世民功高震主,李建成聯合李元吉排擠李世民,想除掉李世民。一次恰逢遇到平陽公主病逝,李建成和李元吉假借宴請李世民喝酒想毒害李世民。李世民秉性豁達,認為大哥和三弟是真心道歉,於是痛快喝下了酒。回到府中不久後,李世民肚子疼痛難忍。之後他知道酒有蹊蹺,於是漸漸對李建成,李元吉產生了戒備之心。還有一次突厥的突然進攻,李建成和李元吉想調李世民的大將去打擊突厥,李世民得知事態嚴重,於是把李建成淫穢後官的事告知李淵。李淵聞後大怒,要求他們倆第二天進宮對質。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玄武門發動了事變,設計殺死了自己的大哥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7月5日,李淵不得已只好封李世民為太子,兩個月後李淵退位,李世民登上皇位,年號貞觀。
-
3 # 高粱179816305
重要的是,李世民開創了初唐的偉大基業,貞觀之治,國泰民安,經濟復甦,社會秩序穩定,使國家又重新步入了向前發展的正常軌跡,為後來的繼承者奠定了深厚而豐富的堅實基礎,以至誕生了大唐盛世經濟發展,文化空前繁榮的一個偉大輝煌的燦爛時代,深遠地影響了後世,在泱泱華夏發展史上留下了永遠不可磨滅的精彩一頁!
這就足夠了,再去費勁地去深究,恐不是我輩的興趣愛好所馳騁的範圍。
不知此回答,史先生能否頷首拈鬚一笑啊!
-
4 # 二曲人
唐朝初年會發生玄武門之變,其根子在唐高祖李淵身上。作為老牌政治家、父親的李淵,對秦王世民、太子建成、齊王元吉之間的鬥爭是心知肚明的。但他遲遲不徹底解決,一味的拖,夢想著以家庭教育方式協調矛盾,夢想著李世民能夠以做臣子的高姿態屈從於大哥、皇太子、皇帝李建成。但後來發現教育效果不大,便於武德五年(622年)起,著手採取措施來節制秦王。如關東戰事勝利在望,擊敗劉黑闥,正攻徐圓朗時,令秦王班師,以免秦王功勞過大;在後宮唆使下,嚴詞訓斥秦王,甚至要罪罰秦王;陸續把秦王府有名的謀臣、武將調離等等。而另一方面,為爭天下,又必須倚重李世民的才能,在入長安前,曾許李世民成事後為太子。即使在正統觀念支配下,立嫡長子李建成為太子後,雖然對李世民有節制,但也捨不得輕易革除。所以,遇到兩個集團相爭,便各打五十大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他看來,雙方已經息事寧人了,其實新的矛盾、衝突,甚至是驚天動地的大變亂卻正在醞釀中。否則,就不會有玄武門之變!由於史書是勝利者書寫的,所以,我們看到的大多記載是太子、齊王的蠻橫和秦王的無辜。其實,可能不完全是這樣的。李建成性格寬簡、仁厚,頗有軍事才能。起兵初期與李世民是左右統帥,很得民心。立為太子後,才協助李淵處理政事,疏於軍事。而秦王李世民對皇權的追求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在征戰中網路人才,組成秦王府集團,對抗太子集團。在中央內部緊要之處,也收買人員,據為已用。秦王能夠在玄武門變亂中,以800人對2000人而取得勝利,倘沒有收買玄武門衛隊首領何常這個步棋,可能玄武門這道坎是過不去的。
太子建成與齊王元吉也號稱集團,而且佔據天時、地利之便,但缺少人和,紈袴子弟自大本性未褪,關鍵時刻、關鍵位置缺乏親信支援的漏洞要了他們的命。以此來看,玄武門之變的最終結果也不委屈他們。
-
5 # 紅黑聖西羅
先改下題目吧,宣武門在北京,唐都長安那個叫玄武門。
玄武門之變發生的根本原因就是:皇帝李淵並無絕對的權威,二個兒子都有相當強的勢力,而且太子李建成也沒有絕對的優勢,和秦王李世民旗鼓相當,甚至在名望上還有所落後,而李淵又沒有限制李世民,又沒有給李建成鋪路,所以這種事遲早要發生。
李世民在奪天下的過程中戰功赫赫,名滿天下,而且手下謀士良將頗多,一時間風頭無兩,才幹和威望都隱隱蓋過李建成。
李淵立了太子,卻沒有限制住李世民的發展,既然確立了東宮,就必須要給他順利登基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可悲劇的是李淵立了太子後就基本不管了,等於是讓李建成和李世民直接肉搏,李建成除了有太子之名,其他都不佔優,也就註定了後面的命運。
-
6 # 武丁仗劍決雲霓
謝史先生邀!
縱觀歷史,我們不難發現,任何朝代的開國帝王無不是政治家暨軍事家,只唐王朝的開國皇帝李淵是個例外,似乎與軍事家沾不上邊。他原是隋朝世襲貴族,憑祖蔭擔任太原防衛司令官(太原留守),在隋末天下大亂時,受部下及兒子的鼓動、脅迫而被動起兵,幸運的登上皇位。客觀的說,李淵其人並不傑出,甚至還有點平庸。
不過李淵雖然平凡,他的三個兒子: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四子李元吉卻都是一代英雄。而尤以李世民最傑出,功績最大,幾個最強悍的對手,如薛仁果、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都被他率兵擊敗,於是新興不久的唐王朝,踏上隋朝的老路,發生奪嫡鬥爭。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無論那個王朝,第二代都是危險的瓶頸期,透過這個瓶頸,王朝就江山穩固,反之則二世而亡,秦、隋就是先例。同時,歷史的教訓也告訴我們,每逢親王的聲望和力量,跟皇太子相等或超過時,鐵定的要發生流血慘劇,這是專制時代無法解開的死結。
據史載,在起兵反隋,戰事正酣的危急關頭,李淵曾口頭許諾,只要李世民能率部反敗為勝,贏得此戰,化解危機,事成之後就立他為太子。這就為日後的玄武門之變埋下了伏筆。唐朝建立,李淵登基後後,卻在臣下的建議下(當然也是他的主意,這一是符合嫡長子繼承製的傳統,二也是緣於眼前隋朝血淋淋的事實)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於是朝庭就行成了兩大對立陣營,明爭暗鬥。李淵幻想著用爵位封賞來化解李世民的怨氣,也天真的認為時間能平復一切,骨肉親情能戰勝權力魔仗的誘惑。或者說,從他登基後的作為看,並沒有什麼好辦法消除這湧動的暗流,擺平這兩個寶貝兒子,只能祈求天老爺保祐,不要重蹈隋朝的老路一一骨肉相殘。
遺憾的是,天老爺並沒有眷顧李淵,讓他在深宮高牆內享受愜意的快樂。唐王朝建立的第九年,李世民終於按捺不住,先下手為強,伏兵玄武門(皇城中門),殺死入朝的同胞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同胞弟弟、齊王李元吉。此時李淵正在皇宮的內湖上同美人飲酒泛舟,李世民的軍隊衝到面前,聲稱護駕。他才知道兩個兒子已死。為避免與楊堅同一命運,他當即說李世民做的對,並立其為皇太子,一切軍國大事交付於他,更於幾月後主動(?)傳位,自已退居為太上皇。看來李淵雖然平庸,卻並不糊塗,有時候平庸也是好事,甚至是護身符。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既殺兄弟,又逼父親,更殺侄子,霸佔弟媳。他儼然楊廣第二,其實比楊廣更壞(楊廣的惡行好些證據不足)。意想不到的是,歷史重演到這裡為止,楊廣沒有透過瓶頸,李世民卻順利透過,以後即向相反的方向發展。李世民用他高度的智慧,勤奮而小心的治理他統御下的帝國,併為中國開創了一百三十年之久的第二個黃金時代,也使他自已成為中國古代最傑出的君主之一。
孤立的看玄武門之變,我會認為李世民為了權力,喪失人性;但站在大歷史的格局中,我還是同意歷代對他的評價一一英明傑出的帝王。畢竟那個時代,唐王朝是他們李家的天下,誰死誰活,誰勝誰敗,是他們自個兒的家務事,無論如何也輪不到姓馬的或姓周的姓陳的……別的什麼姓。
-
7 # 心周心長客91
首先是玄武門之變,為何發生在唐初呢,和唐初沒關係,主要緣由還在於李淵。
《唐創業起居注》中說,晉陽起兵是李淵本人的主意。
《唐書》中卻說太原造反是李世民的謀略,李淵曾答應他事成之後立他為太子。天下平定後,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淵卻猶豫不決。李建成隨即聯合李元吉,排擠李世民。
617年,李淵起兵反隋,封李世民為敦煌郡公、右領軍大都督,統帥右三軍,起兵攻入長安,並且滅隋。李世民官拜光祿大夫、唐國內史,徙封秦國公,食邑萬戶。李世民為右元帥,徙封趙國公,率兵十萬進攻隋朝的東都洛陽,不克而還,設三路伏兵於三王陵,擊敗隋將段達。
618年,李淵稱帝,尊古法立嫡長子李建成為太子,但同時又封李世民為尚書令、右翊衛大將軍,進封秦王。後讓太子李建成常駐宮內處理事務,讓秦王李世民,繼續率領武將集團帶兵出征,這就造成李世民的功勞越來越大。
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在虎牢之戰中連破夏王竇建德、鄭王王世充兩大割據勢力,並俘獲二人至首都長安,為唐王朝統一了中國北方。李淵認為李世民已經位列秦王、太尉(三公之首,主管全國軍事)兼尚書令(尚書省長官,宰相之首),封無可封,特設天策上將一職,並加領司徒。(《舊唐書-卷二》載:(貞觀)六年二月丙戌,置三師官員。“所以武德四年受封的天策上將李世民是
位居當任皇帝高祖李淵、太子李建成之下的唐王朝第三號人物。)
當時,唐朝最高的官位是三師,其次就是天策上將,親王,三公,三省六部等。然而三師空缺,天策上將為李世民,親王中,李世民秦王爵位又是首位,其次三公中,李世民又擔任太尉(三公之首,主管全國軍事)、司徒(三公的第二位,主管全國教化),其次三省中尚書令(尚書省長官,宰相之首)為李世民,中書令(中書省的長官)也是李世民,同時李世民還兼任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雍州牧、十二衛大將軍等職務,爵位、勳位還是職官系統,都是位於皇帝李淵,太子李建成之下第三人,在唐朝三省六部的官制下,還兼任三省中尚書省、中書省的長官,這樣就讓李世民心中有了父親想讓自己做太子的遐想,同時也讓太子李建成有了危機感。
這樣在李淵的這種平衡之下,就造成了太子自知戰功與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憚,就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聯合,一起排擠和陷害李世民;同時李世民集團亦不服太子,雙方持續明爭暗鬥。最終李淵還是偏向嫡長子李建成,這就造成李世民為了挽回敗局,破釜沉舟,發動搏命一擊,也就是玄武門之變,在玄武門之變後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逼迫李淵立其為太子,後逼迫其退位,李世民登基。
-
8 # 犬大將
本身宮廷之爭就是個難以說清的事,要說清楚這個挺難,宣武門之變的發生既是唐高祖李淵用人的安排買下的隱患,也是當時形勢發展的必然!首先李淵起兵以來由於形勢需要他的幾個兒子尤其是李建成和李世民都為大唐的創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早期的李淵起兵以來需要處理很多問題,就分派給了能幹的李建成和李世民,李建成早期的時候也在正面戰場作戰,當時的宋老生是塊硬骨頭,李世民先去征討久攻不下,李淵轉而叫李建成去攻打,李建成採用恩威並施的方法很快解決了問題,李建成和李世民各自都有戰功,並不是像隋唐演義上寫的只有李世民英明神武,李建成也拿下來很多地方,所以李建成是有才能的。局勢穩定以後,隨著李淵的事業越做越大,就有許多內務需要處理,而李淵是個喜歡休閒的人,於是就把李建成從戰場上召回來,叫他處理一些內務和後勤的事務,在李淵心目中長自李建成應該是他最心儀的接班人,因為做皇帝需要學會運籌帷幄處理很多事情,所以叫李建成處理後勤事務沒有什麼不對,剛才說到宣武門之變也是形勢發展的必然,彼時李建成坐鎮大本營處理所有後勤事務,李世民也確實能徵善戰,大唐創業後期,戰場上就主要是李世民在大顯身手,李建成就沒有帶兵打仗的機會,李世民得到尉遲恭、秦瓊、長孫無忌等人的支援也是在那個時候逐漸開始的,李建成和這些戰將接觸的機會越來越少,而李建成確是長子,將來是要繼承李淵的事業的,李世民本沒有資格成為太子,戰場上卻都是他的身影,這就矛盾了,李世民的威信逐漸超越了李建成,越來越多的人擁立李世民,作為太子李建成自然很擔憂,於是聯合李元吉等人排擠李世民。自古以來皇子之間矛盾達到這種地步,其中一方成為皇帝后另一方的日子可想而知,李世民由於常年征戰手下能征善戰的將領很多,如果李世民失勢跟隨他的一班將領也要跟著倒黴,於事李世民等人只能放手一博,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暴力奪權皇權,李世民成功了,當時的李淵根本無法左右兄弟相爭的局勢,只好傳位給李世民,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是個優秀的皇帝!往事越千年!今人都看到了李世民的雄才大略。
-
9 # 視覺黃河
一、皇位繼承權的鬥爭
李淵統一了全國,唐政權基本穩定下來後,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開始尖銳起來。李淵的竇皇后生有四個兒子,除三子元霸早死外,長子李建成經常在李淵的身邊協助他處理軍困大事,次子李世民經常率軍出征,他們倆人在建立唐朝的過程中,都立了大功。李建成在處理一些事情時比較謹慎,不象李世民那樣勇於進攻,所以政治主張比較接近李淵;而李世民的見解則常與李淵相左右。根據嫡長子繼承的封建制度,李洲傾向於把皇位傳給李建成,這樣在他們之間就爆發了一場爭奪皇位繼承權的鬥爭。他們的四弟李元吉,在這場鬥爭中一直是支援李建成的,因此李世民一開始就處於不利的地位。 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的鬥爭,為了擴充自己的力量,都各自結成了死黨,用各種明爭暗鬥的方式,來打擊對力。在皇宮中,李建成利用自己長期居住在首都的條件,在李淵的妃嬪中收買了一批支持者,她們經常藉機在李淵面前稱讚李建成,而說李世民的壞恬。李世民為了抵悄李建成在妃嬪中的影響,也讓自己的妻子長孫氏經常進宮, 拉攏和收買李淵的妃嬪。他們都在京城蓄養著精銳的王府兵和僚屬,作為自己身邊的骨幹力量。在地方上,他們也各自拉攏和樹立一批勢力,以作為外應。特別是雙方都收買對方的部下為爪牙,以便打入化部,分化瓦解對方的死黨。李建成曾以重金收買李世民的部下尉遲敬德和段志玄等人,但沒有成功,而李世民收買李建成的部下常何與王晊卻成功了。 李淵對他們之間爭奪皇位繼承權的鬥爭,採用了調和的態度。他立李建成為太子,但當李建成擴充私人武裝,勾結慶州都督楊文幹,準備用武力除掉李世民時,他又對李建成不滿,甚至想把他廢為蜀王。後來,李建成又想在酒中下毒,借邀請李世民飲灑的機會,把他毒死,但李世民倖免毒手。李淵看到這種情況,就想把李世民調開首都,讓他駐守洛陽,減少他們之間面對面的衝突。洛陽是李世民的老巢,在那裡有他強大的勢力,讓李世民去洛陽,在李建成看起來是放虎歸山,所以加以反對。這樣作的後果,必然會導致公開的內戰,所以後來李淵也認為不妥,而收回了自己的打算。
李建成因為毒殺李世民的陰謀未成,感到如不盡快下手收拾掉李世民,自己就會更被動。但現在李世民巳有充分的防備,用陰謀毒害的手段已難於達到目的。因此,他就想捏造罪名,用李淵之手除掉李世民。李元吉對李淵說:“李世民平定東都洛陽後,在那裡發展自己的勢力,不馬上趕回首都報告;他還發放錢糧給貧若百姓,想收買人心,又私賜淮安王土地,以培植私人勢力。這些都是想奪李淵的權,還不能以造反的罪把他殺悼?李淵猶豫決,正好這時突厥軍隊擾邊,李建成就推薦李元吉作統帥,把李世民的精兵強將都交給李元吉指揮,孤立了李世民,就很容易殺他了。李建成的這一密謀,被他的部下告給李世民,他聽了十分驚恐,知道已經到了馬上動手的時候了。李世民與長孫無忌等商量後,決定先發制人,發動宮廷政變,消滅李建成和李元吉。
李世民首先向李淵密告了李建成、李元吉淫亂後宮、搞陰謀詭計的事情。李淵決定第二天讓他們三個兄弟當面對質。李淵的身邊的人聽到後,馬上派人通知了李建成。李建成找李元吉商量對策,李元吉主張集結部下,借病不去,以觀動靜,但李建成認為李淵會支援自己,所以主張還是去。
二、發動政變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這一天是李建成的心腹在守衛玄武門,李建成認為這對自己有利,所以一早就和李元吉入宮朝見李淵。他不知追心腹早已被李世民收買,李世民早已率兵埋伏在宣武門周圍。當他們走到離宣武門不遠的地方,發現守門計程車兵全是李世民的部下,感覺情況有變,正想返回時,李世民一箭將李建成射死,李元吉也被殺。雙方的部下在玄武門一帶展開了激戰。 這時李淵還對玄武門發生的事一無所知,正和一些親信大臣在湖內划船取樂。李世民派人進宮向李淵報告了這一事變,李淵不知逍怎麼處理才好,這時支援李世民的大臣建議:“李世民功蓋天下,萬眾歸心,把他立為太子,將國家的大事託付給他,就平安無事了。李淵無可奈何,只能承認現實,並宣佈了這個決定。隨後,李淵也交權力退居幕後做太上皇,李世民正式即位。從穩定和鞏固唐朝的政權來說,宣武門之變讓年輕的李世民繼位,他利用自己非凡的才智和旺盛的精力,使唐朝出現了貞觀之治的盛世,並發展到了唐代政治和經濟的頂峰。
回覆列表
是玄武門之變,不是宣武門之變。
唐初發生玄武門之變印證了:一山不容二虎的俗語。
在繼承李淵皇位的人選上,本來傳統是立嫡長子為太子。但是,李世民又太優秀了,動搖了李淵的決心。
但是,為什麼會發生手足相殘的事呢?其實跟唐初的勢力有關。李淵打天下主要靠的是幾個兒子,而唐初的武將和謀臣基本上都是歸到李淵兒子麾下。而李淵沒有直接統領的將軍。也就是說唐初的軍事指揮是李淵~李建成/李世民~各自麾下大軍的三級模式。
所以在發生玄武門之變時,李淵是沒有另外的武裝力量來制衡倆兒子的。
其實李淵也想著倆兒子較量一番,誰贏了,做太子,別人也不會說啥了就,但是令李淵沒想到的是,李世民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所以說,唐初發生玄武門之變那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