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辛峰
-
2 # 蘇小妮
《紅樓夢》前前後後寫過好幾位太醫,給人的感覺那宮廷裡的太醫們,就像是賈家養在宮裡的醫生,隨叫隨到,隨便使喚。有人藉此推斷,賈家甚是了不得,也許跟皇族有關係,或者本身就是王爺,否則的話,怎麼什麼人都可以請太醫?連個丫頭生病都是請太醫診治?
慢著,請別急於下結論,讓我來給你慢慢分析,一點點給你道來。
一、給晴雯診病的是賈家的常用醫生。第五十一回,晴雯一冷一熱,受了風寒,如果讓王夫人知道,就要讓她搬回家去養息,免得傳染他人,這是府裡的慣例。寶玉因為不願意晴雯出去,又恐驚動府里人,只讓一位老嬤嬤去回了李紈,偷偷地請了大夫,只是這大夫究竟不行,不行到什麼速度呢?作者連這醫生的名姓都沒有說,只是在回目中說“胡庸醫亂用虎狼藥”。一個“胡”字,把那醫生的形象就白描出來了。究竟是胡亂的胡還是姓胡?不知道!
寶玉也是懂得點醫術的,看到這位胡庸醫開的藥方,連說“該死!這藥女孩兒哪能用。快快打發他出去,趕緊請個熟的來。”這熟的是誰呢?婆子說府裡每常來的是王太醫和張太醫,於是便請了王太醫:“一時茗煙果請了王太醫來。”
好了,問題來了,給晴雯治病的王太醫真的是我們平常意義上說的太醫嗎?如果連晴雯這樣的丫頭生病都會用太醫的話,那麼皇宮的太醫院裡該養著多少太醫?
有一個細節曝露了給晴雯看病的王太醫真的不是太醫。
二、給賈母診治的才是真正的太醫。我們再來看第四十二回,賈母因為前面陪劉姥姥,又跟姑娘們逛了逛園子,因此就受了風寒,賈珍、賈璉、賈蓉等將王太醫請了來,當時是什麼場景呢?“賈母見他穿著六品服色,便知御醫了。”
兩點說明給了賈母看病的是真太醫,一是太醫的身份需要賈珍這樣有身份的人去請,一個人請還不顯份量,三個人一起去請才顯誠意,二是太醫出診穿著官服。
看看,請真正的太醫需要什麼陣仗:賈珍、賈璉、賈蓉一起上,才把太醫請了來給賈母看病。
太醫是有品級的,特別是宮廷中太醫的頭,身份是很高貴的,得有身份的人去請。賈母因為是一品誥命夫人,她有相應的品級,可以請太醫看病,其他人用太醫都是違制的。
真正的太醫出門是要穿跟自己品級相匹配的官服,相當於我們今天的工作服任,胸前掛著主任醫生的牌子,那本身就是身份的象徵,也是給人信任的標籤。“賈母見他穿著六品服色,便知御醫了。”
給晴雯看病的王太醫沒有穿工作服,因為他沒有,壓根兒不是太醫。
如果給晴雯看病的也是這樣的太醫,豈是一個小小的茗煙能夠請得來的?知道是給一位丫頭看病,這太醫若回去回覆,賈家該當何罪?
所以,雖然給賈母看病的醫生是王太醫,給晴雯看病的也是王太醫,但是,前者是真太醫,後者只是平時負責給賈家看病的醫生,不是真的太醫。這兩個王太醫絕對不是一個人。
三、給秦可卿治病的張友士就是江湖郎中。這些醫生都不是太醫,那麼,《紅樓夢》中給秦可卿看病的張友士,是不是太醫呢?他就更不是太醫了,從書中可以推斷:張友士頂多也就是一個江湖郎中而已!
張太醫是馮紫英誇大的了神。
張太醫是怎麼來的,賈珍的朋友馮紫英介紹過來的。
馮紫英因為看到賈珍為秦可卿的病心急,向賈珍推薦了張太醫:“馮紫英因說起他有一個幼時從學的先生,姓張名友士,學問最淵博,更兼醫理極深,且能斷人生死。”脂硯齋在看到這裡的時候評論說:“舉薦人的通套,多是如此說。”什麼意思呀?我要給你推薦某一個人,肯定把他說得如花似玉般,把他身上有的沒的優點一起給他列一排,這樣方顯出我推薦的道理,也才能使被推薦者相信。
張太醫的真實身份。
張太醫是馮紫英小時候的老師,“今年是上京給他兒子來捐官,現在他家住著呢。”這句話資訊量好大,這張太醫根本不是宮裡,甚至都不在京城裡。他來京城是幹嘛的呢?小兒要參加高考了,他來通路子的了,給兒捐官的。
而且,張友士是馮紫英的老師,可是馮紫英並不是學醫的,從書中馮紫英少有的幾回出場,倒像個學武的。“更兼醫理極深。”醫理只是他兼學的,並不是他的主業,原來這張友士只是一位兼職的郎中。
哪裡跟太醫沾上什麼邊?
張太醫拿腔作調顯得反常。
馮紫英向賈珍推薦了張友士,賈蓉讓下人拿著賈珍的貼子去請了。看張太醫怎麼說的:“方才這裡大爺(指馮紫英)也向我說了。但是,今日拜了一天客,才回到家,此時精神實在不能支援,就是到府上也不能看脈。”
他說等調息一夜,明日務必到府。病人病得又急又重,現在名醫來了,人家又拿著貼子來請,難道醫生不是應該馬上去嗎?可是,張友士還是找了一堆藉口。甚至連賈珍的名貼他都沒接:“大人的名貼實不敢當,仍舊奴才拿回來了。”大概是覺得自己醫術不夠,不配拿,或者到時候見機不行,可以隨便腳底抹油——開溜!不便拿!
脂硯齋在這裡又給了他評語:“推三阻四,拿腔做調。”
王太醫和張太醫的醫術高下立判。
王太醫給賈母看過病是怎麼說的呢?“太夫人並無別症,偶感一點風涼,究竟不用吃藥,不過略清淡些,暖著些兒就好了。如今寫個方子在這裡,若老人家愛吃便按方子煎一劑吃,若懶待吃,也就罷了。”
王太醫一診,就把情況說得清清楚楚,而且告訴賈母就是飲食上注意些,我雖然可以開個方子給她,但是藥也是用不著吃的,方子也就是備著吧。
再看看給秦可卿看病的張太醫,說了一大堆專業術語,卻沒有說出秦可卿究竟是什麼病,只說“水虧木旺”,究竟是什麼病?不知道。什麼時候治好?要看醫緣了。“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總是過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可是,我們知道,秦可卿是過了明年春分的,而且又過了兩三個春分,也沒全愈,而是一病嗚呼了。
那個在馮紫英口中“能斷人生死”的張友士,卻沒有斷準秦可卿的病。
總結:所以,我給這馮紫英介紹的“張太醫”推斷出的結論他頂多只一過是一江湖郎中而已,秦可卿的身份,不可能有太醫給她看病。別說她是賈家重孫媳婦不可能有太醫給診治,真如劉心武老師所說是廢太子的女兒,就更不可能由太醫診治,一診不就露餡了?誰敢?
四、給黛玉治病的是不是太醫?這個存疑。
《紅樓夢》第三回,黛玉初進賈府,問起她的身體,是什麼病,吃什麼藥,黛玉說自己吃“人參養榮丸”,賈母道:“正好,我這裡正配丸藥呢。叫他們多配一料就是了。”
給黛玉多配一丸藥,是賈母配藥時候的順帶,不是專門為她而配,也不必專門請太醫。
第二十九回,一群人在閒聊,王夫人關心地問黛玉:“大姑娘,你吃那鮑太醫的藥可好些?”林黛玉道:“也不過這麼著。老太太還叫我吃王大夫的藥呢。”
寶玉聽了母親跟黛玉的對話,還特地說出一個很特別的方子,王夫人不信,寶玉就向寶釵求援,可是寶釵仍舊執行的是一問搖頭三不知:“我不知道,也沒聽見,你別叫姨娘問我。”
這個鮑太醫什麼時候換上的,我們不知道,只知道此前用的是王太醫,所以黛玉回王夫人說老太太還讓吃王大夫的藥。
書中沒有提到過給黛玉診病,而且黛玉的病一直也老毛病,並沒有添新症,所以很有可能太醫來給賈母診治的時候順便幫她號一號脈,開個方子。不用賈珍等人專門去請太醫,這樣的做法應該是不違規的。果真如此,書中給黛玉看病的有可能正是給賈母看病的王太醫。但也有可能就是賈府裡平常用的王太醫。作者沒有明說,我們也無從猜測。
五、太醫的收入也證明那些人都不是御醫。寶玉請了胡庸醫給晴雯看病,因為不是賈府裡的醫生,屬於那種請一次出診的臨時情況,自然要給診費。可是大家都不知道應該是多少錢,偏偏平常怡紅院裡當家的襲人也回了孃家。
寶玉問了一圈轎馬費要多少錢,婆子說少了不好看,得一兩銀子吧。這個應該是婆子的猜測,未必是準數。寶玉又問她王太醫給多少錢,婆子說平常張太醫王太醫來了是不給錢的,只在“過每年四節大躉送禮,那是一定的年例。”
什麼意思?也就是說這兩位太醫拿的相當於是年薪制,在一年四個節日裡湊總數拿的,並不是來診一回領一回銀子。這個數字應該只有賈府裡的當家人知道,婆子也沒有必要知道。
這個告訴我們什麼?賈家是自己養著醫生的,大概像我們現在所說的家庭醫生。這些醫生不住家,可能同時給好幾家像賈府這樣的大家族當差,然後在各家每年領年薪。
如果這些人真的是太醫,那麼他們應該是從宮裡按品級領俸祿,由宮裡出資養活他們,而不是在賈家領年薪。
關於“太醫這”這一詞的解釋有兩重,一重是指宮廷醫生,另一重就單單指醫生。事實上,太醫一詞最早出來的時候就是指代醫生。看到這裡我們會明白,《紅樓夢》裡那些動不動就出場的太醫,只是醫生而已。只有給賈母診治的王太醫,才是真正的宮廷太醫。
-
3 # 花落指間1
《紅樓夢》中出現過好幾個太醫,不僅給主子們看病,連晴雯病了也是請太醫,那就說明一個問題,賈府就是皇宮!作者熟悉宮內一切事物,不敢直接明寫,採用了賈雨村(假語存)和甄士隱(真事隱)的寫作手法。
-
4 # 95133閒雲野鶴
《紅樓夢》中,常在賈府出現的有御醫王濟仁,太醫張有士,王太醫(不是王濟仁,是另一位王太醫),鮑太醫,胡君榮,還有由賈母口頭提及讚譽″好脈息"王濟仁的家叔祖(去逝)。
在《紅樓夢》中,除王濟仁是太醫外,其他都不是真正的太醫。被稱為太醫,完全是出於對醫生的尊敬。在清代工作在太醫院的醫生,才能稱為太醫。御醫王濟仁,是不輕易出診的,更不可能給平民百姓看病。他除給宮庭統治集團人員看病外,要具有足夠品級的官員才能請診。賈母是國公夫人,當朝賈貴妃的祖母,朝庭誥封的一品夫人,他有資格享受御級醫療待遇。所以王濟仁被請到賈府給賈母看病。而賈府裡的主子、小姐、丫環,都不夠資格享受御醫的醫療。王太醫(非王濟仁)鮑太醫,常來賈府給主子和丫環們看病。王太醫給林黛玉配過藥,給襲人開過跌打損傷藥,給睛雯看病診斷為小傷寒。太醫都德高尚。胡君榮第一次給晴雯看病,寶玉認為開的藥不適合晴雯的病情,命人把胡君榮趕了出去。胡君榮給尤二姐看病時,把尤二姐懷的胎兒給打掉了,只好逃之夭夭。
-
5 # 新秦學開山人
書中,經常出現在賈府的御醫有王濟仁,太醫有張有士,王太醫(不是王濟仁,是另一位王太醫),鮑太醫,胡君榮,還有由賈母口頭提及讚譽″好脈息"王濟仁的家叔祖(去逝)。
賈府院裡太醫隨病即出現,透露出紅樓夢一個重磅暗線資訊:那就是賈府的真正原型是大清皇宮而不是江南曹家。
-
6 # 山石道人評紅樓
紅樓夢賈家原型就是康熙二十年前後的皇家
賈母說太醫給寶玉治不好就拆了太醫院
因為賈母原型就是孝莊皇太后
寶玉原型太子胤礽
太醫院就在賈家
如果是江南曹家,太醫們可不是召之即來的
-
7 # 婉兮歷史
《紅樓夢》裡面常在賈府裡面行走的太醫當屬太醫院正六品御醫王濟仁王太醫,這個太醫前後給賈母、巧姐、襲人、晴雯、寶玉看過病,就連黛玉的藥也是王濟仁配的,可見王濟仁太醫是來賈府最頻繁的太醫,並且這個王太醫看病很有意思,絕不過度治療,也就是能不用藥就不用藥,而且賈府裡面的人經常病,而藥方則是清清靜靜的餓幾頓就好了,可見病大多從飲食上來,也說明賈府奢靡過度了。
劉姥姥進大觀園就是全面展示賈府奢靡的巔峰情節,一個茄子就要用十多隻雞來配它,各色糕點螃蟹餡的餃子以及各樣面果子竟然沒人吃,反倒是劉姥姥沒見過的倒吃了滿滿一肚子,後來寶玉捱打就想吃那小荷葉小蓮蓬的湯喝,王熙鳳吩咐人把模具拿來以後就連薛姨媽都說沒有見過,可見賈府有多奢靡。
劉姥姥進大觀園賈母受了風病倒了王濟仁就來給賈母看病,並且說的很委婉,大致意思就是賈母魚肉吃多了,藥呢想吃就吃不想吃就算了,而看巧姐就直接說了,餓幾頓就好了,可見王濟仁是個好太醫,絕不亂用藥,是一個值得信任的太醫。
襲人被寶玉踢了以後,王太醫就細心的告訴寶玉怎麼敷怎麼服,而後來晴雯病了以後先是找了胡太醫,用了很多不合適宜的藥,連寶玉這樣的門外漢都看出來不對,後來到底還是找了王太醫來看病,用藥也很輕,並且大致意思也是讓晴雯以淨餓為主,看來病從口入還真是有依據的啊!
紫鵑情急試莽玉的時候,賈府還是請王太醫來看病,並且還說看不好派人拆了太醫院的大堂,可見賈母跟王太醫的熟識,有一次王夫人問黛玉吃鮑太醫的藥感覺怎麼樣?黛玉直接就說也不過這麼著,老太太還讓吃王太醫的藥,可見賈府裡面處處都有王太醫的身影。
提起這個王太醫就不得不提那個胡太醫,王太醫是醫術高明的代表,胡太醫就是亂用虎狼藥的行家,之前給晴雯亂開藥被護花使者寶玉看出了端倪,後來給尤二姐看病卻瞞過了賈璉的眼睛,把尤二姐的孩子生生打了下來,真是看的人牙癢癢,最後還跑了,這樣一個人真是個禍害啊,不愧姓胡。
-
8 # 江邊李
很高興有機會可以回答一下這個問題,賈府裡面經常出現的就是王太醫,還有一位張太醫,提到了,但是沒怎麼出場。給秦可卿治病的張友士,這個太醫他的醫術很高明,但是明顯的不是同一個人。這個張友士是賈珍透過馮紫英請的。在他沒有聽秦可卿的症狀的時先把脈,自己把脈以後,講述秦可卿的一些表現,然後就非常符合她的情況,但是呢,秦可卿說了,就算是神醫,醫得了病,醫不了命,所以秦可卿在小說裡面是病逝了,有的說她是上吊死了。
在賈府裡面出現的最多的一個太醫就是王太醫,他給賈母治過病,給寶玉,黛玉,巧姐湘雲,晴雯,襲人,賈瑞,可能也有鳳姐看過病,王太醫給寶玉看病時,賈母問到王君效是誰,王太醫說這個他的叔祖,這個王太醫一家醫術還不錯,其中,賈瑞,和秦可卿一樣,他們是為情所困,所迷,醫生是治不了的,神仙都救不了。要靠自己走出迷津,包括黛玉。
尤二姐呢,覺得自己懷孕了,然後身體狀況不好,那賈璉呢,他就急著去派人去請的醫生,這個醫生可能是請那個太醫的人,被風姐從中指使(有很大可能性),然後就是找了一個太醫,叫胡君榮,這個胡君榮不僅要看二姐的手,還要看尤二姐的臉,看到二姐的臉以後,胡君榮“魂魄如飛上九天,通身麻木,一無所知”這個表現有點詭異,尤二姐吃了胡君榮開的藥,當天晚上就被打胎了。這事促進了尤二姐生無可戀,死是必然了。
賈府裡出現的最多的就是王太醫,不知這是不是曹雪芹的一個暗示,賈府病了,要“王”來醫治,後來王太醫很少出現了(去軍前效力,回來好討蔭封的),後來賈府要配藥,王夫人找遍了都沒找到人生,找賈母去拿,派人給醫生送去,醫生說人生是好人生,只是時間太久了,快100年了,這個人生已化成灰了,沒有效力了。賈府的病已如並無膏肓,無醫可治了。
回覆列表
胡太醫是曹雪芹小說《紅樓夢》中的人物—— 一位太醫,曾給尤二姐打過胎。
《紅樓夢》:
1胡太醫誤給尤二姐打胎
胡太醫道:“不是胎氣,只是瘀血凝結。如今只以下瘀通經要緊。”於是寫了一方,作辭而去。賈璉令人送了藥禮,抓了藥來,調服下去。只半夜光景,尤二姐腹痛不止,誰知竟將一個已成形的男胎打下來了。(第69回)
“醫療事故”
胡太醫給晴雯搭脈後開了一帖藥,寶玉一看大驚,“該死該死,他拿著女孩兒們也像我們一樣治,如何使得!”後經王太醫複診後重改處方,寶玉才轉怒為喜:“這才是女孩兒們的藥。”虧得寶玉懂點醫道,才避免了一次醫療事故。
2胡太醫的狗肉
有一個狗屠,殺狗時不小心被狗咬了一口,傷口潰爛,怎麼也好不了。痛苦之餘,便慕名來城東找胡太醫。胡太醫醫品極好,乃當今德高望重的名醫,儘管在《紅樓夢》裡給尤二姐誤投了虎狼之劑,但人家行醫執照上早註明“擅長外科”,太醫院不予追究,故無傷大雅。
胡太醫瞥了一眼傷口,看定狗屠說道,好面熟。狗屠說我是賣狗肉的。胡太醫說,難怪!胡太醫說這病可治,但毒邪入骨需慢慢調理。便從藥葫蘆裡倒出藥來,分成小包,讓狗屠回家後敷用,狗屠再三謝過,離去。
狗屠回家後,敷上這胡氏瘡藥,還真可謂藥到即靈,他立馬就感到疼痛大減,又過信宿,傷口的潰面漸漸收攏。他很高興,又到狗作坊裡收拾狗去了。大約又過了七八天,狗屠發現傷口又潰爛開來,便又去找胡太醫,心想,該給人家送點什麼才是,便挑了肥嫩狗肉十來斤。
狗肉擱在案角,胡太醫看也不看,只看那傷口。半晌才說,還得換藥,又取下那祖傳秘方的藥葫蘆,倒出些黑色藥面來,鼓搗後給屠夫。診金和藥費收了那狗肉卻要狗屠拿回去。狗屠哪裡肯接,硬塞下走了,任胡太醫在後面埋怨哩。
於是也就這樣,每隔十天半月,屠夫的傷口又得換藥了,便提上狗肉,到太醫處取藥敷藥,一用藥,就見效,再隔幾天,便必須再犯病……
有一回,狗屠去取藥,胡太醫被寧榮二府召去會診了,只有胡太太在家。狗屠放下肥嫩狗肉後說,他等等胡太醫。胡太太說:“那點勞什子藥,乾脆我給你上得了。”狗屠礙不下情面,便答應了。胡太太便給了他些藥粉,狗屠又千謝萬謝地走了。
過了好一段時間,胡太醫發現家裡沒有狗肉吃了,才想起狗屠有好些日子沒有來,便問太太:“狗屠好些時辰不曾來過?”
胡太太想了想說:“那天你出診後,他還來過一次,我給他上了藥,他就走了,好象以後不再見面。”胡太醫問:“你給他上的什麼藥?”太太指了指左邊那個葫蘆。
胡太醫一怔,嘆了口氣說:“這難怪呢,我說他會飛了不成。你倒好,這藥一用,今後我又得買滷豬頭肉下酒了,我說你能幹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