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馬繼華
-
2 # 易北辰
【北辰商業觀察】不認同。
二者雖同是網際網路江湖一代名將。張小龍在騰訊內韜光養晦、臥薪嚐膽,終成微信大業,穩固騰訊帝國社交霸主地位。而觀侯毅,食京東之祿,只因一時不得志,而投奔京東死敵阿里麾下。大有NBA球員凱文·杜蘭特之志,打不過金州勇士,就加盟之。才智蓋呂布,卻不如關羽忠勇。
~~~~~~~~~~~~~~~~~~~~~~~~~~~~~~~~~~~~~~~
《網際網路史料》
一、侯毅何許人也?
侯毅現任盒馬鮮生創始人兼CEO。
盒馬鮮生使用者畫像:
2017年7月,侯毅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盒馬營業時間超過半年的門店已經基本實現盈利。侯毅稱,盒馬未來主要將服務三類人群。第一,晚上大部分時間在家的家庭使用者。第二,基於辦公室場景推出針對性便利店或輕餐。第三,週末會去超市帶著孩子出去走走的使用者。
盒馬鮮生一路高歌猛進:
根據盒馬官方給出的資料統計,截至目前已經開業的盒馬鮮生店鋪已經達到了36家,分佈在華北、華南、西北、西南等中國各個地區,當然這其中還不包含正在籌劃中的待開業的門店,但是這在侯毅看來仍然算不上快,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侯毅給盒馬鮮生的定下的基調是“捨命狂奔”。
盒馬鮮生與餓了麼、口碑組成阿里新零售的“三駕馬車”。
二、棄京東 投阿里
侯毅於2009年6月加入京東,出任京東商城首席物流和供應鏈規劃師、大物流部規劃高階總監,負責京東商城物流體系建設、供應鏈體系建設、資訊系統建設和流程再造。
京東賴以成名的全套物流倉配體系都是在侯毅的主持下搭建完成的,而後侯毅轉到京東的O2O部門,開始負責整個京東O2O專案的推進。
侯毅是善於觀察的思考的一員猛將。在京東的日子裡便深刻的意識到線下零售的種種痛點。關於盒馬鮮生的雛形商業雛形已經在心中逐漸成型。
而與京東董事局主席劉強東的互動中,所提方案未在彼時京東戰略節奏中。便有了後續侯毅南下上海,在咖啡館與阿里結緣的後話。
結語:侯毅能將盒馬鮮生能帶到今日之高度,其才華毋庸置疑。而就題論題,在本命題中,卻不能與張小龍並論。
-
3 # 郝聞郝看
轉而再看看侯毅,他原來在京東做物流出身,到阿里後,因為有禁業協議,所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向阿里CEO張勇申請打造一塊新零售業務,當然,一個物流出身的人做零售,被零售老咖們各種笑話,說他不懂,但他憑藉自身的物流經驗和零售人脈,加上網際網路的思維,還是將盒馬做起來了。
當然,一開始,盒馬算阿里的保密專案,也是張勇鼎力支援的戰略級專案,畢竟新零售走線上線下結合,阿里太需要一個能“親力親為”的試驗田,迭代、試錯、證明。因此,侯毅也才能全心全意打造盒馬,全力做盒馬的第一產品經理。
就比如說,他對盒馬的很多菜色、產品要親自嘗試,經常在不是飯點的時候,邀請周圍員工一起試吃,評論其中好壞,確定烹飪方法是否合適,原料是否夠水準,所以經常聽他屬下說他又胖了,算“工傷”,而離他辦公室近的盒馬員工們也都胖了,更要申請“工傷”。甚至為了設計出合適當地使用者口味的菜品,還給高薪、高職,從各大著名酒店請來“總廚”滿足盒馬對吃喝的追求。
另外,在30分鐘送達周邊3公里等方面,更是侯毅的老本行,很多快遞路徑設計,呈送手段等都由他親自參與構造方法論。
所以,從這些角度上來看,侯毅算得上是“阿里張小龍”式的人物。但在小郝子綜合來看,“阿里張小龍”不該只有他一個,還有兩個人個人覺得擔得起如此稱謂:
其一,如今淘寶“一號位”蔣凡,此人是80後,阿里2013年收購友盟後,意外得來的人才。早年,馬雲說微信紅包“偷襲珍珠港”,為了讓阿里拿到移動網際網路“船票”,全集團下功夫做“來往”,想在社交上突破,後來,來往難以改變局勢,於是,B計劃啟動,蔣凡負責做手機淘寶,目標是幹掉PC端的淘寶,而蔣凡帶隊只用半年,就完成任務,讓阿里有了移動網際網路的定心丸,穩定了電商基礎,其後它才能氣定神閒地佈局線上線下,走向新零售。
其二,如今主管阿里影業的樊治銘,花名木華黎,原是支付寶團隊老人,正是他帶隊開發了幫助支付寶連線銀行卡的“快捷支付”,由此,開闢了第三方支付與銀行協同支付的正規化,更重要的是,他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與天弘基金開發出“餘額寶”,推動開啟二維碼支付,這不僅幫助支付寶啟用使用者,改變了僅是資金管道的宿命,更點燃了網際網路金融的這個火爆的新市場,激發了金融科技的各種創新。
因此,小郝子想說,如果說騰訊有一個厲害的張小龍,那麼侯毅、蔣凡、樊治銘就是阿里的張小龍們,所以,這兩家公司才能在全球市場上翻雲覆雨,成就中國網際網路的絕對兩極,牛X真不是吹出來的,是這群牛人帶隊,一起做出來的。
-
4 # 看見光
這種說法顯然是不妥的。只能說,大家都會說笑話。只能呵呵呵噠!
先看看侯毅創辦的盒馬鮮生是幹嘛的?按照盒馬鮮生的定位,是這樣描述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生鮮食品超市+餐飲+電商+物流”的新零售複合體,致力於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極致新鮮”的生活方式。盒馬鮮生是深度垂直的細分領域經營者。
這只不過是在踐行馬雲的“五新”中的新零售,而其在超市、電商方面,與阿里巴巴的淘寶、天貓等方面有重合。換句話說,阿里巴巴完全有能力取代盒馬鮮生的功能。也就是說,盒馬鮮生不具有不可替代性,其地位並不高。
所以,實話實說,盒馬鮮生在阿里系可與可無。侯毅的盒馬鮮生是阿里巴巴投資的一個小環節而已。侯毅也不可能成為左臂右膀的力量,其在整個阿里系中的地位並不顯赫。
張小龍的微信在騰訊系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眾所周知的,微信之於騰訊來講,是一塊肥肉,是騰訊未來強身健體、分離發展的驅動引擎之一,是騰訊業務中的中堅力量。因為微信的使用者數量龐大、流量入口便捷、支付能力極強,每一環都緊扣騰訊業務。
“侯毅是阿里的張小龍”這種說法只是一個笑話而已從以上簡單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侯毅的地位真沒辦法跟張小龍比。如果硬要這樣說的話,“侯毅是阿里的張小龍”這種說法只是一個笑話而已,一笑便了之。
-
5 # 南陽文化
秦國如果沒有各路人才的幫助就無法完成統一,難道那些人才在自己的國家憋屈死。一個有才華的人應該去找欣賞自己才華的老闆,如果你是侯毅,你的意見不被劉強東認同,你在京東一直憋屈到死?
-
6 # Alter聊科技
我覺得現在把侯毅和張小龍對比有些太早了。
張小龍在騰訊被“封神”是在微信出來之後,準確的說是在微信成功之後,連馬化騰都在2013年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如果微信不是騰訊的產品,騰訊早就玩完了。”畢竟在微信誕生之前,做出了Foxmail的張小龍還屬於名不見經傳的人物。應該說是,張小龍成就了微信,然後微信成就了張小龍。
至於侯毅能不能成為阿里的張小龍,在我看來需要滿足三個前提條件:
1、盒馬鮮生能否成為新零售領域的集大成者?
新零售的說法是馬雲提出來的,阿里CEO張勇更是對新零售給出了更詳細的解釋:即在大資料驅動下完成人、貨、場的重構,產生化學反應,形成新的消費價值和體驗。在阿里的標準體系中,盒馬鮮生看起來是為數不多滿足“新零售”概念的。
但盒馬鮮生到底改變了什麼,除了營銷和公關辭令,盒馬鮮生的線下店遠沒有滲透國內1%的消費者,是不是新零售的標準模式還不好說,畢竟京東、網易等也在進行類似的佈局,即便有著阿里的背景,盒馬鮮生並不見得能跑贏競爭對手。而微信已經有著數億活躍使用者,是國內最重要的超級APP,乃至小米在IPO時在使用者使用時長上都拿微信做對比,這一點盒馬鮮生恐怕永遠都做不到。
2、侯毅本身之於新零售的價值在哪裡?
在創辦盒馬鮮生之前,侯毅的身份是京東物流的負責人,盒馬鮮生最被看好的也是對線下3公里物流的解決,最典型的就算超市本身就是倉庫。《天下網商》報道了侯毅說服張勇不做前置倉的四個觀點“第一,損耗無法控制,尤其是海鮮水產類,一隻螃蟹養三天就算不死,也得瘦 2 兩;第二,租金高昂,上海的老工廠都改造成了創意園區,租金一平米七八塊,而且上海也沒有倉庫可租;第三,沒有流量,孤零零一個倉,怎麼匯聚流量,如果靠地推、靠買別的平臺流量,跟傳統電商就沒區別;第四,超市是可以盈利的,我本來就是傳統商超出身,有什麼好怕的。”
於是,盒馬鮮生的本質就是:做超市,以生鮮為特色,線下重體驗,線上做交易,大方向確定為超市+餐飲+物流。但這種模式是否可行還需要時間驗證,現在拿侯毅和張小龍對比還為時過早,現階段的侯毅只是新零售的探索者之一。
3、侯毅在阿里體系中的話語權。
侯毅是京東走出來的,這個背景決定了侯毅在阿里體系中的話語權。另外,盒馬鮮生之於阿里的價值,也決定了侯毅的地位。在阿里的一眾產品中,足以媲美微信的可能就是支付寶,而支付寶之父是樊路遠,親手打造支付寶、餘額寶等超級產品,離開螞蟻金服後又做出了“淘票票”,況且還有螞蟻金服創始人彭蕾這樣的存在。
侯毅的價值在於盒馬鮮生對於阿里的價值,但目前的盒馬鮮生只是阿里體系中的一個嘗試。或許侯毅自身的能力很出眾,終究是時勢造英雄。
-
7 # 高效率大機率小成本
有聊點的好題目!從點、線、面三個層面說說看點和啟示:
點上看,兩位都是職場勝出典範,抓到了人生中不多的機會,在不同領域和恰當的時間領銜做出令世人驚豔的絕代孤品。雖說時勢造英雄,英雄是不問出處的,但從兩位不同經歷和路徑裡,還是可以看出一些共同點的。
或者是自己獨當一面有多年在專業或業務部門的積累,嫁接了大公司的豐富資源,不謀求職場權位而全身心專注投入專案中。
線條上涉及大公司孵化專案的機制和策略,或者引入內部競爭,或者區域性先試,傾全部資源全力以赴挖掘各種潛力打造出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
面上來說就是技術升級必然會有顛覆性的換代產品出現,無論在資訊通訊領域還是在其它應用場景,時代趨勢形成後,偉大產品的出現就是早晚的事了,總會出現風雲人物。
至於這些人物之間的異同,完全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於奮鬥中的你,可以尋求自己未來發跡的蛛絲馬跡;對於頭部或者要彎道超車的企業,看如何運籌帷幄押注什麼人;對於我們大家來說,這是一個好時代,不僅可以經歷不少學到不少,或許還能發揮出自己的聰明才智,分享時代紅利,還有呢?
聽聽大家的…
-
8 # CEO來信
張小龍做出了一個日活9億的產品。
張小龍在騰訊內部話語權僅次於馬化騰、任宇昕、劉熾平。
張小龍在廣研院是絕對的老大,連騰訊其它部門的連結也說封就封,絲毫不給面子。
張小龍為人內向,不善交流。
張小龍喜歡打Golf球,春節前還去美國參加了全美巡迴賽。
張小龍是典型的程式設計師+產品經理型創業者。
張小龍設計的產品,已經滲透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線下支付習慣。
張小龍是60後,1969年出生。
侯毅目前是盒馬生鮮的創始人兼CEO。
侯毅此前是京東物流的負責人,劉強東的左膀右臂。
侯毅去京東之前,曾有多年連鎖超市工作經驗(零售和物流),加入京東後曾被任命為京東到家(當時名字還不叫京東到家)專案的負責人。
侯毅是軟體工程師出身,也有技術背景,但他後來從事的是物流行業。
侯毅也是60後。
我覺得一個是做社交產品,一個是做新零售、生鮮行業。直接對比張小龍與侯毅的話,難免有點關公戰秦瓊的錯覺。
但張小龍對於騰訊,侯毅對於阿里去做類比,我覺得張小龍對於騰訊是拯救性的,尤其是在2012年左右移動網際網路初期,張小龍的產品讓馬化騰都鬆了一口氣,小馬哥說如果這個社交產品不是出自騰訊內部,而是外部,那騰訊就危險了。
而侯毅之於阿里,我覺得盒馬生鮮的出現確實令人耳目一新,馬雲也曾親自去線下店消費站臺,但其戰略意義有多重要,還需要過幾年再看。
-
9 # 崔牛之父
這個問題,早在2017年10月14日阿里巴巴雲棲大會新零售峰會上,曾鳴總參謀長已經給侯毅及其他貌似新零售代表的企業及平臺蓋棺定論了……具體內容,請找完整版、完整版、完整版相關影片或文字版。劇透一下:曾總上臺就表達了對阿里系新零售的不屑一顧和不願意與他們同臺的意思
-
10 # 吳懟懟
他們對於各自的產品,是同樣重要的存在。
無論是張小龍還是侯毅都是業內首屈一指的人物,然而一個偉大產品的誕生靠的完全不是個人的能力,而是包括公司背景、經濟實力、團隊合作、乃至時代環境等天時地利人和的玄學。
微信之於張小龍,盒馬鮮生之於侯毅,不僅僅是一款產品,更是多年心血,是血脈骨肉一般的存在。他們之於各自的專案,都是舉足輕重的存在。這裡面不存在比較,每個創始人對於自己的產品都是百分之一百二十的付出,說的雞湯一點,產品裡真的是寄予了他們的情懷、信仰、過去以及未來、加上一半的生命。
偉大的產品是團隊協作的產物,不應該過於強調個人貢獻。
而侯毅締造盒馬鮮生的背後,也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的推動。
侯毅個人背景:
侯毅大學就讀計算機專業,畢業後卻選擇從事零售行業,做了20年便利店,積累了豐富的零售線下經驗,之後,加入京東,負責京東核心物流部門。零售和物流的經驗,侯毅都具備了。
在京東任職期間,侯毅也曾提出過盒馬鮮生的早期構想。但並沒有得到京東內部支援。從京東離職後,侯毅與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有過接觸,互相交流之後,決定加盟阿里打造盒馬鮮生。
的確,盒馬鮮生成功的背後,也離不開阿里的支援,以及侯毅個人深耕零售以及物流行業多年的紮實經驗,再加上網購市場培育完成,新零售風口漸起,以及侯毅以及團隊成員精益求精的產品打磨精神,這才締造了新零售界的盒馬鮮生。
然而,親手締造一個成功產品的創始人,從來不會停下探索和拓展的腳步,停下,就意味著被時代拋棄,所以盒馬鮮生上線“盒爾蒙”不停探索新零售領域更多的可能性,對他們來說,爭分奪秒做實事,比相互比較來得靠譜。
有人把阿里旗下盒馬鮮生的侯毅比做是阿里的張小龍。很多人業內人士也認為侯毅以及他創辦的盒馬是近年來阿里最出人意料的產品。你是否認同這個說法?
回覆列表
張小龍做出來了微信,將騰訊從PC網際網路時代快速過渡到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成為了第一張船票的獲得者,從而打開了未來成長的大門。也正是因為微信的紅包打通了支付環節,才給王者榮耀為代表的手遊拿到了快速獲利的機會。可以說,曾經是做郵箱的張小龍是騰訊有現在輝煌的第一功臣。
阿里巴巴這些年的發展也正在遭遇瓶頸,轉型到技術公司還需要時日,而國內面對騰訊系的電商進攻越來越猛烈,京東號稱要在幾年內打敗阿里巴巴,所以,阿里巴巴急需有一款革命性的創新產品。
也正是因為此,盒馬鮮生在侯毅與張勇之間成為了合作的產品,侯毅以自己做物流的經驗幫助阿里巴巴實現了對京東物流的彎道超車,被戲稱為“買一送一”,盒馬鮮生成為了新零售的樣板,這也符合阿里巴巴做樣板然後平臺化成長的路徑。可以預見,在未來,盒馬鮮生帶動的新零售將越來越成熟,而阿里巴巴平臺也將不再僅僅是電商平臺,而是新零售平臺,是包括線上與線下的統一商務平臺。
侯毅在點評京東運費漲價時稱,京東的根本問題在於“集中性的物流一定有個最佳規模的臨界點,超過臨界點之後效率降低,成本不減反增”,而新時代的物流必然是去中心化的,“盒馬所有的門店都是倉庫,面積更多,離消費者更近,物流作業更簡潔高效。”阿里巴巴表示,創造盒馬,不是單單為了要線上下開店(畢竟中國並不缺海鮮賣場),而是希望透過線上驅動淘系消費資料能力,線下佈局盒馬與銀泰商業,以及和百聯、三江購物等開展更豐富的合作形式。模式跑通後,其資料能力和技術能力會對合作夥伴開放共享。
與張小龍不同,侯毅是電商的老人,而且是京東物流的總設計師。盒馬鮮生CEO侯毅曾是京東的“老將”,設計搭建了京東物流體系的基礎架構,但因缺乏資源支援,侯毅的想法在京東沒能得到推動實施。所以,侯毅對京東的物流模式的癥結和問題了如指掌,然後可以揚長避短,成為了阿里巴巴在新零售上的重要人物,甚至有可能是決定中國電商格局的力量。
高人,總是層出不窮的,張小龍與侯毅都是高人,他們都成為了中國網際網路時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