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猛虎薔薇Jason

    突厥是中國北方境內、北亞地區繼匈奴之後的又一個強悍、顯赫的遊牧民族。據歷史考證:他們帶有塞種和匈奴的血統。《北史》載:“突厥者,其先居西海之右,獨為部落,蓋匈奴之別種也。又曰突厥之先,出於索國,在匈奴之北。”突厥最先是生活在鹹海西邊的塞種,南北朝時期(6世紀初年)由葉尼塞河南遷高昌的北山(今新疆博格達山),又遷至金山(今阿爾泰山),因金山形似戰盔“兜鍪”,俗稱突厥,因以名其部落。

    南北朝後期,北方的北魏分裂成西魏、東魏(546年),突厥首領阿史那土門率領部眾,打敗和合並了高車各部五萬餘落,開始發展壯大起來。後來又打敗柔然,建立起幅員廣闊的突厥汗國,勢力迅速擴充套件至整個蒙古草原,和華北的北齊、北周政權並立。而北齊、北周為了試圖打敗對方,而又懾於新興突厥汗國強大的軍事實力而均採取向突厥納貢、和親的政策,以換取突厥帝國的支援,突厥藉機以和平或戰爭手段,獲得了大量經濟利益。

    公元581年,楊堅代周建立隋朝。突厥趁隋朝立足未穩,從甘肅一帶向隋朝發起大舉進攻,隋文帝楊堅不得不發兵抵禦,並修築長城。而此時的突厥族卻因內訌和鬥爭,統治集團分裂為東西兩部。西突厥在阿爾泰山以西,東突厥則控制著東起興安嶺西到阿爾泰山的廣大地區。隋滅陳完成南北統一後,與突厥的力量對比發生根本改變。隋利用軍事與政治手段開始反擊突厥勢力。其中東突厥不久被隋朝軍隊打敗,西突厥也因為內亂而一度衰落。隋開皇十九年(599年)十月,隋文帝封東突厥突利可汗為啟民可汗,顯著標志了隋強突弱的形勢。

    然而隋朝短命,只有短短的37年。隋末天下大亂,而東西兩大突厥部落趁機迅速統一,重新振作,勢力迅速發展,一躍成為雄居漠北、力控西域的強大軍事力量。而隋末群雄並起,自大業七年(611年)開始,全國各地先後興起的反隋起義軍大小不下100支,其中不少都曾經依附過突厥。《通典》卷197記載:“及隋末離亂,華人歸之者甚眾,又更強盛,勢凌中夏,迎蕭皇后,置於定襄。薛舉、竇建德、王世充、劉武周、梁師都、李軌、高開道之徒,雖僭稱尊號,俱北面稱臣,受其可汗之號。……控弦百萬,戎狄之盛,近代未有也。”

    大業十三年(617年)七月,太原留守李淵伺機在晉陽起兵。此時,突厥軍隊趁機襲擊晉陽,大肆掠奪一番而去。突厥的襲擊,使李淵、李世民父子意識到突厥不但是一支可怕的力量,而且也是他們爭奪天下的後顧之憂。迫於形勢,李淵父子決定與諸雄一樣自下於突厥,派出心腹劉文靜前往突厥談判。由唐公李淵親自給突厥國始畢可汗寫了一封卑辭修好,並許以“稱臣納貢”。而這時的突厥仍像北朝時代一樣,試圖對中原各勢力恩威並施,抑強扶弱,不時直接出手,藉以保持、提高自己的優勢地位,李淵父子的“稱臣納貢”之舉正中始畢可汗下懷。隨著李淵勢力的發展壯大,突厥人的胃口也越來越大。始畢可汗經常尋找各種藉口,要李淵進貢財物,史載:“及高祖即位,前後賞賜不可勝紀。始畢自恃其功,益驕踞;每遣使者至長安,頗多橫恣。高祖以中原未定,每優容之。”始畢可汗去世後,為了表示哀悼,李淵“為之舉哀,廢朝三日,詔百官就館吊其使者。”處羅可汗死後,李淵父子仍以“臣禮”致吊,仍詔百官到其使者處弔喪。

    一年後的夏天(618年5月),李淵在兒子李世民等的支援下正式取代隋朝而建立了唐朝,不久重新統一全國。這時,突厥的統治者意識到:中原只要一方坐大,就不可能像以往那樣從群雄割據中獲得諸多利益,因此將主要對手確定為唐,試圖扶植其他勢力與唐相抗,但不幸的是:失敗了!不甘心之餘,便趁唐朝建國之初人心未定、國力不強之際,連年進擾內地,掠奪人口和財富。突厥頡利可汗曾親率大軍15萬入攻幷州,擄男女5000餘口;又曾率騎兵10餘萬大掠朔州、進襲太原。武德九年(626年)8月,唐高祖李淵退位,李世民在發動“玄武之變”兩個月後登上皇位。而在他剛剛即位之時,突厥頡利、突利二可汗合兵20萬攻佔涇州,進至武功,京都長安震動。頡利可汗又領兵至渭水便橋之北(距長安城僅40裡),唐太宗被迫設疑兵之計,親率臣下及將士“與頡利隔水而語,責以負約”,頡利見唐大軍趕至,且軍容威嚴,見狀“請和”,雙方在便橋上,殺白馬,訂立盟約,太宗許以金帛財物,突厥軍隊乃撒離唐境。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渭水之盟”。

    便橋訂盟的屈辱使李世民“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他即位後,任人唯賢,知人善用;廣開言路,虛心納諫,注重經濟發展,國家與軍事實力持續增強。而此時突厥因安於現狀、屬國抗爭、上層分裂,導致實力逐漸下降。貞觀三年(629年)秋,唐太宗命李靖率眾將統兵10萬,分道出擊東突厥。李靖出奇制勝,在定襄大敗突厥,頡利逃竄,大將李世綪在白道截擊,降其部眾五萬餘人。兩將又督兵疾進,大破敵軍,頡利西逃吐谷渾,途中被俘。時值當年三月,東突厥滅亡。懾於大唐天威,“西北諸蕃,鹹請上(唐太宗李世民)尊號為天可汗”。從617年到629年的這12年裡,雄才大略的李世民無時無刻不在考慮如何解決突厥問題,無時無刻不在為突厥問題而咬牙切齒,終於抓住時機,徹底消除自己心中隱忍了12年的陰影,結束了寫大唐帝國突厥的臣服歷史。這時,唐太宗才30歲,當皇帝也就3年。

    貞觀十二年(638年),東突厥正式併入唐朝版圖;高宗顯慶四年(659年),西突厥為唐朝所滅而統一於唐。高宗調露二年(680年),南遷的東突厥之後北返復國,建立後突厥汗國,宣宗天寶四年(745年)亡於回紇(唐德宗時改稱回鶻,即現在維吾爾族的先祖)。

    唐太宗作為中國歷史上非常有作為的皇帝,創造出“貞觀之治”的繁榮局面而名垂後世,(本文由天天愛養生網整理釋出),同時他為統一全國及時調整與突厥關係的大局意識和他12年來不惜向胡狄之國稱臣納貢的忍耐能力,敏銳地感受到“突厥之眾雖多而不整,君臣之志惟賄是求”,值得後人學習和借鑑。唐太宗心繫民生,體恤百姓,對各族民眾“愛之如一”,得到各少數民族的共同擁戴,並被尊稱為“天可汗”,真正享受到一代英主的無限榮光。

  • 2 # 中國人文歷史徽鑑

    突厥汗國(552年~654年,682年~745年)是六世紀中葉崛起於漠北的由突厥人建立的以遊牧為主的部落聯盟國家。

    blob.png

      583年因隋分化離間突厥分裂為東突厥、西突厥,並分別於630年與654年亡於唐。

      682年後突厥復國,至745年為回紇汗國所滅,東西突厥前後共立國168年,曾對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等朝造成很大威脅。

    blob.png

      歷史

      第一汗國

      突厥汗國的締造者阿史那土門原是突厥部落的酋長(土門,Tüm?n,萬人長之意),他的部族經常為柔然汗國提供鐵器製品。

      546年,高車國殘餘欲擊柔然,被阿史那土門率眾打敗,土門自恃有功於柔然,向柔然求婚。柔然主阿那瓌可汗怒言辱罵土門:“爾乃我鍛奴,何敢發是言耶?”(見中國《周書》50卷,突厥傳)土門便轉向西魏政權(鮮卑血統)求婚,西魏把長樂公主嫁給了他,從此,突厥部落便開始對柔然的戰爭,並於552年顛覆了柔然汗國。

      阿那瓌自殺後,土門自稱“伊利可汗”(Il qagan ,盟主或國王之意)。

      553年,伊利可汗死,兩兒科羅、燕都相繼立,其中燕都號木杆可汗,“勇而多智,遂擊茹茹(柔然)滅之”(指滅柔然殘餘),“又西破囐噠,東走契丹,北並契骨,威服塞外諸國。”(《周書·突厥傳》和《隋書·突厥傳》)。他的工作主要是征服了金山以東蒙古草原諸族。而他們的叔叔,莫賀咄葉護(葉護為突厥高爵),即在突厥汗國分裂後被尊為室點密可汗(瑟帝米可汗Ist?mi qagan )的伊利可汗的弟弟,則開拓了西域和中亞。這樣,突厥汗國的疆域“東自遼海以西,西至西海萬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五六千里皆屬焉”。(西海即裡海,沙漠疑為塔克拉瑪干沙漠或中亞沙漠,北海指貝加爾湖,因此沙漠也可能指漠南戈壁)。汗國的牙庭設在於鄂爾渾河上游的于都斤山(?tük?n)。

      公元583年,突厥汗國分裂為東西二汗國,西突厥汗國為牙庭設在應娑,其址約在焉耆西北300公里。可汗是室密點可汗的子孫;東突厥汗國牙庭為原汗國牙庭,可汗則為創立者伊利可汗的子孫。

      在短短的三十多年間,突厥人就建立了一個疆域超過一萬華裡的國家。這是講突厥語的人頗自豪的一段歷史。由於處在這樣的地理位置,這個汗國在整個亞洲和東南歐洲的政治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如在室密點可汗管轄西域時就離間拜占庭帝國和波斯的關係,並慫恿他們戰爭,結果,東羅馬帝國和波斯在571 年起進行20 多年的戰爭。而在東亞,利用北周和北齊之間的矛盾,就不斷極盡縱橫之能事,或出兵北齊謀北周,或聯合北周攻打北齊,從中漁利,干擾中原的統一程序。

      隋帝國581年統一中國後,對突厥汗國採取分化離間兼以軍事進攻等政策。

      583 年,隋分軍八路反攻突厥。突厥本是一個靠軍事力量在很短時間內建立起來的多民族國家,部落之間、民族之間經濟文化強弱參差不齊,矛盾在鐵腕政策下被壓抑下來,隨著對隋的軍事行動的失利及隋的分化離間政策成功,突厥汗國最終分裂了(583 年)。此後,東西突厥的相繼復興,也沒能恢復西到裡海,東至小興安嶺的廣闊疆土。

      599年,東突厥南下降隋,隋文帝冊封其突利可汗為“意利珍豆啟民可汗”,隋政府並遷其屬於河套等地。

      603年,西突厥達頭可汗在內亂中流亡中國青海,不知所終,至此,名震中亞、東羅馬各國的西突厥也走向分解。

      但是,政治勢力的影響總是此消彼長,隋末年,煬帝治國窮兵黷武,東西兩突厥便有東山再起之勢。特別是東突厥,其始畢可汗竟把視察邊防的隋煬帝圍在雁門,幸得可賀敦(可汗妻的稱號)義城公主(隋帝室女)說好話,得歸。史稱雁門事變。此後到唐統一,(東)突厥一直是北踞蒙古草原的強勢軍事集團。以致隋末亂世時的軍閥薛舉、劉武周、梁師都、李軌、高開道、王世充,甚至李淵,這幫人為奪取中央政權都先後向(東)突厥始畢可汗稱臣,以求其軍事援助。並且有人打著其名號招搖。

      唐統一後,629年(貞觀三年)唐太宗便著手解決突厥,派李靖與張公謹領軍北擊。歷二年(在630年),東突厥再次衰亡,直至679年的五十年間,淪為唐帝國的屬國。

      西突厥在603年分解後,在611年由達頭可汗之孫射匱可汗乘中華大亂而組合起來,佔有準噶爾盆地,東北至阿爾泰,東南到玉門,西北到裡海,西南至興都庫什山的大片中亞土地。從太宗貞觀十四年(640 年)起,太宗高宗父子二帝悉心經理西域。

      唐軍在659年斬真珠葉護於雙河(新疆博樂),西突厥滅亡。

      融入中國的突厥人作為中國歷史上中華民族的一員為國家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在遼闊的中亞地區,阿史那土門的後裔們如阿史那獻將軍、阿史那昕將軍及著名的阿史那社爾將軍和其他軍人一樣,為保護中亞商道的安全,為保衛邊疆人民的平靜生活而馳騁在戰場,他們都是那雄偉的中亞高原上的中國老兵。阿史那社爾和李世民的更有著超乎尋常的君臣情誼,太宗逝世後,將軍竟自殉以“衛陵寢”。

    blob.png

      第二汗國

      興盛

      682年,突厥吐屯啜骨咄祿糾眾七百反抗唐朝,佔領黑沙城(今內蒙古呼和浩特西北),佔領漠北的烏德鞬山(今蒙古國鄂爾渾河杭愛山),重建突厥政權,即東突厥後汗國。次年進攻蔚州,擊敗唐軍。此後連年侵犯唐朝邊境,勢力趨於壯大,乃自立為頡跌利施可汗,並得謀臣阿史德元珍,令之掌管兵馬。此後,他東征契丹,北征九姓鐵勒,併入犯中原,擴地甚多。

      691年,骨咄祿死後,其子年幼,其弟默啜自立為為可汗。

      696年,武則天派閻知微冊拜默啜為遷善可汗,默啜幫助武周攻擊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獲勝。武則天再派閻知微持節冊默啜為特進、頡跌利施大單于、立功報國可汗。

      698年九月,默啜率兵侵犯河北趙州、定州,掠男女八九萬,重建東到渤海,西到天山的突厥帝國。

      716年,拔曳固部落潰兵頡質略將默啜伏擊斬殺,默啜的兒子拓西小可汗繼立大可汗,骨咄祿的兒子闕特勤將其擊殺。闕特勤奉兄長默棘連即位,稱毗伽可汗。

      安定

      毗伽繼位後,任用老臣暾欲谷為謀臣,招納離散的部眾,並於720年打敗中國唐朝的征討大軍,重振突厥汗國。暾欲谷認為“唐主英武,民和年豐”,不可為敵,毗伽遂在大勝之後向唐求和,“請父事天子”。727年,吐蕃約毗伽合攻唐朝,毗伽不但拒絕,還將這一情報及時通知唐朝,得到唐玄宗的讚賞,兩國遂建立良好關係,互相開展貿易。731年,闕特勤死,唐朝派專使弔唁,並派畫師協助突厥立碑。

      內亂

      734年,毗伽為權臣梅錄啜毒殺,在毒發之前成功復仇殺死梅錄啜。其子伊然可汗繼位。伊然可汗尋卒,弟登利可汗繼位。登利可汗從叔二人,分典兵馬,號左、右殺。登利可汗患兩殺專權,與其母合謀,誘斬右殺,自統其眾。741年七月,左殺判闕特勒兵攻殺登利可汗,立毗伽可汗之子為可汗;俄而被骨咄葉護所殺,更立其弟;尋又殺其弟,骨咄葉護自立為可汗。突厥進入全面崩潰階段。唐玄宗以突厥內亂,命左羽林將軍孫老奴招諭回紇、葛邏祿、拔悉密等部落。742年八月,阿史那骨咄葉護可汗被拔悉蜜、回紇、葛邏祿三部所殺,拔悉蜜酋長自立為頡跌伊施可汗,回紇、葛邏祿自為左、右葉護。突厥餘眾共立闕特勤之子為烏蘇米施可汗。

      滅亡

      唐玄宗想招降烏蘇米施可汗,可汗不理,唐玄宗派朔方節度使王忠嗣聯合拔悉蜜、回紇、葛邏祿三部烏蘇米施,擊潰。744年八月,烏蘇米施可汗被拔悉蜜部所殺,其弟白眉可汗即位,此時,回紇、葛邏祿共殺拔悉蜜頡跌伊施可汗。唐玄宗派王忠嗣出兵進攻突厥。745年正月,回紇懷仁可汗擊突厥白眉可汗,殺之,獻於唐朝長安。後突厥滅亡,阿史那家族完全喪失了草原的統治。

      疆域

      全盛時,其疆域東至大興安嶺,西抵西海(鹹海),北越貝加爾湖,南接阿姆河南,建立了官制,有立法,有文字。583年,隋將長孫晟用離間之計,使突厥汗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後在屢次與隋朝的戰爭中戰敗而走向衰落(參見隋與突厥之戰)。唐太宗貞觀四年(630年)與薛延陀攻滅東突厥,唐高宗顯慶四年(658年)唐又滅西突厥,餘部西遷中亞(參見唐與突厥的戰爭)。在唐高宗末年(682年),再度建立後突厥帝國,最後在744年,後突厥帝國亡於回紇。

  • 3 # 風光藝境

    突厥部族崛起於六世紀中葉,初附屬柔然。552年大破柔然,伊利可汗遂建立突厥汗國,樹王庭於漠北鄂爾渾河流域鬱督軍山(今蒙古國杭愛山東段)。突厥兵雄勢盛,成為中原政權十分畏懼的強敵,北齊、北周兩大政權懼其勢力,爭相厚賂與和親以博其歡心。迨至隋朝,隋文帝不慣突厥壞毛病,派兵出塞擊破突厥;後又採取“拉打”策略以分化之。582年,突厥西面可汗達頭與大可汗沙缽略不睦,分裂為東突厥與西突厥兩個汗國。

    東突厥處於阿爾泰山以東,自汗國分出後,因內部紛爭及為西突厥所迫,向隋朝求婚,納貢稱臣,並遷居漠南。隋末,中原群雄並起天下大亂,東突厥迎來振興機遇,國勢復盛,劉武周、梁師都背靠突厥勢力起兵造反,即便是大貴族李淵,起兵之初都主動厚賂示好於突厥。唐初,頡利可汗立,不時侵擾唐朝邊境。626年八月,李世民即位沒幾天,頡利可汗與突利可汗(頡利侄,突厥小可汗)便率領十餘萬精騎殺至渭水便橋北,與長安城西便門隔河相望,可謂是大兵壓城了。兵臨城下,唐太宗只好親自出馬與頡利可汗隔河對話,與之結盟於便橋之上,好歹算是未動干戈弄退了突厥軍,化解了京師危機。

    627年,突厥政亂,又趕上多年不遇的暴雪,民飢畜疲,飢寒交迫,幾乎陷於生存困境。飽受欺壓的屬部回紇、薛延陀等部趁機反抗,大破突厥十萬之眾。翌年,突厥內訌,頡利可汗與突利可汗叔侄相攻。突利遣使向唐廷求援;一年後,突利可汗朝唐歸降,唐太宗授其右衛大將軍,封北平郡王。

    突厥兩可汗叔侄反目,頡利可汗勢單力孤,懼怕唐王朝趁機攻剿,遂於629年八月遣使,請求向大唐稱臣並尚公主和親,修門婿之禮。唐太宗氣惱頡利可汗一方面請求和好和親,一方面又出兵援救梁師都(隋末造反軍首領,盤踞稱帝於陝北,倚靠突厥對抗唐朝,屢犯唐境,是隋末諸割據者最後滅亡者),屬於兩面三刀反覆無常的傢伙,不可信用接納,遂拒絕之。十月,唐太宗派遣李世勣、李靖、柴紹、薛萬徹、李道宗、衛孝節六大總管,共十餘萬大軍合擊突厥,各總管皆受李靖節制。

    630年正月,李靖出敵不意夜襲突厥於定襄(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西北);同時施以離間計分化瓦解突厥軍。李世勣出雲中(今山西大同市西),大破突厥於白道(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頡利可汗逃往鐵山。二月,李靖、李世勣會師於白道,復大破突厥於陰山,斬首萬餘級,俘獲男女十餘萬口,雜畜數十萬,其大酋長皆降,唐拓地自陰山北至大漠。頡利可汗勢蹙,西逃至沙缽羅設蘇尼失處。唐大同道行軍總管李道宗迫使蘇尼失擒送頡利,蘇尼失降唐,擒獲頡利可汗送交唐軍,東突厥汗國亡(唐太宗赦免頡利,並封官賜田宅,634年病故)。唐廷在突厥故地設十州,置都督府,以突利可汗等為都督,分統降眾。

    唐高宗永淳元年(682),頡利可汗疏屬骨咄祿復起,自稱頡跌利施可汗,重建東突厥汗庭,亦稱後突厥。後數世,與唐時有衝突,然貿易往來不絕,經濟文化得到發展。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後突厥因內亂及生產破壞,為回紇等部所滅——此為後話。東突厥前後共歷一百六十餘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越長大就會越迷戀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