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君玖渦

    半生緣,張愛玲,悲劇吧,多重的原因!當時的混亂的社會,處在朝代更替,反抗的是民國吧,女人出門賺錢,肯定比男人難的,畢竟比較弱,還有家庭,家庭中沒有人能支撐起來,讓一個弱女子支撐吧!因為很大的壓力壓在了姐姐身上,而小妹很善良,但是,還是沒有逃過一劫?而那個兒子,即使當時他比兩姐妹小,長大了,並沒有承擔起責任來!半生緣只有一半的緣分吧!十里洋場舊上海吧,我也沒看,因為一看就是很心酸哪!愛情,生活,弱小的人當然苦了,所以才有那麼多想改變命運的人!

  • 2 # 盈夢說

    盈夢以為,造成顧曼璐、顧曼楨悲劇的原因可以從三方面分析。

    第一,社會背景

    《半生緣》是張愛玲筆下的長篇小說,於1951年完稿。

    故事發生在舊上海灘,在那個時候,封建殘餘仍然影響著很多人,這其中就包括了顧家兩姐妹的媽媽、奶奶。

    在那個時代一個毫無背景、家世貧窮的女孩,想要賺錢養家餬口,很是不易。

    顧曼璐為了養家餬口,為了改變自己家庭的命運,最後選擇當一名犧牲色相、名聲、但能在短時間內賺取很多錢的舞女。

    眾口鑠金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為之付出的家人亦如那些多嘴饒舌的人一樣看待自己。

    第二、家庭因素

    顧家一家大小靠著顧曼璐才有了衣食無憂的生活,弟弟和妹妹也是因為顧曼璐才能有錢去上學,顧家媽媽、奶奶也是因為她才能不愁吃穿,有傭人照顧。

    可是,卻從沒有人真正的、發自內心的對她表示感謝。

    如果顧曼璐每一次回家時,都能得到家人的理解,不受到他們的冷眼、諷刺、挖苦,也許顧曼璐就不會活的那麼絕望、那麼自卑。

    如果弟弟妹妹對她說一句,姐姐,別怕,等你老了,我們養你,也許她也不會孤注一擲的將自己所有的希望寄託在一個明知不靠譜,只是有錢的男人身上。

    而顧曼楨,成也顧曼璐,敗也顧曼璐。

    沒有顧曼璐的保護,沒有顧曼璐金錢的支援,顧曼楨無法成為一名天真爛漫的新時代知識女性,亦無法認識她心中摯愛沈世鈞,是她的姐姐成就了她,但也是她的姐姐毀掉了她。

    第三、性格原因

    顧曼璐本可選擇嫁給豫謹,不理會一家大小,過自己的日子去,可是她選擇放棄愛情,挑起照顧一大家子的重擔,從中不難看出,她是一個很要強且重情重義的女孩子。

    只是,獨木難成林,當時那個時代和社會給予她的打擊是一個接著一個,她以“為家庭付出”的無私理念支撐,與社會上各階層的人打交道,她撐起了一個家。

    可到最後卻無一人理解她,那個曾經堅強的女子被生活、被家庭打跨,最終成為她曾經最不想成為的人。

    顧曼璐本以自己很堅強,殊不知她的“強”只是自以為,其實她的內心脆弱的不堪一擊。

    被現實擊垮的她,自暴自棄,為了抓住那個不靠譜的男人,為了保住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她出賣了自己曾經最高傲的靈魂,陷害了自己曾經最想保護的妹妹。

    而顧曼楨,與其說是在母親的照顧下長大,不如說是在姐姐的照顧下長大。

    顧曼楨是顧曼璐想成為的女子,獨立自主,受過教育,有理想、有追求的女性,可當自己越是不堪時,內心滋生的黑暗面就想毀掉那美好的一面。

    所以,顧曼璐毀掉了顧曼楨。

    而在顧曼楨和沈世鈞這段愛情內,兩個人都是天真的理想主義者。顧曼楨被顧曼璐照顧的太好,不諳世事、天真爛漫。

    如果顧曼楨有顧曼璐一半的手段,只怕,早就嫁入豪門,改變家庭生活,說不定,顧曼璐也就不用選擇嫁給祝鴻才。

    而且,這部劇告訴我們,有些重要的話,重要的決定就得和人當面說清楚,由別人轉述交待,是對那人的不尊重,亦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而教育孩子,不能一味的保護孩子,知世故而不世故,歷圓滑而彌天真,也許這才是教育孩子比較好的一個原則。

  • 3 # 微笑善

    相信有一些網友們看過梅豔芳,黎明主演的《半生緣》電影,或者林心如版的《半生緣》電視劇。《半生緣》是根據張愛玲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拍攝的。而由劉嘉玲,蔣欣,鄭元暢,郭曉東飾演的新版《半生緣》也即將播出。

    既然《半生緣》是根據張愛玲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拍攝的,那麼《半生緣》講述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半生緣》大結局是什麼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半生緣大結局是什麼

    參照《半生緣》的小說原著以及之前的影視劇可知,故事的結局是這樣的:

    顧曼楨的姐姐顧曼璐在顧曼楨離開祝家之後患上了癆病(肺結核),加上對曼楨的愧疚,她最終病死。在她去世後,祝鴻才也破產了。顧曼楨為了親生孩子,重新回到祝家,與祝鴻才結婚了。

    不過因無法忍受內心的痛苦,顧曼楨最終還是與祝鴻才離婚了。顧曼楨也徹底逃脫了那個讓她痛苦的地方。十幾年過去了,當沈世均與顧曼楨又相遇時,沈世均希望與顧曼楨再續情緣。不過顧曼楨卻說此情不再,大家都回不去了。顧曼楨也開始走向了新的人生。

    《半生緣》故事簡介

    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30年代的舊上海。《半生緣》的主人公叫顧曼楨。在一個紡織廠工作時,與同在一起工作的沈世均互相產生了感情。不過,因為兩人的家境問題,沈世均的母親希望沈世均與表妹石翠芝結婚。

    顧曼楨的姐姐顧曼璐,為了做了舞女,不過卻得不到家裡人的理解。顧曼璐後來也是嫁給了靠投機發家致富的祝鴻才。不過婚後的祝鴻才花天酒地,因為擔心自己的地位不保,顧曼璐想生孩子來保護自己的地位,不過卻因幾次墮胎而絕望了。而在此之後,姐姐利用顧曼楨的單純,使得曼楨懷上了祝鴻才的孩子。

    顧家欺騙沈世均說顧曼楨已經嫁給祝鴻才,於是沈世均在鬱悶中答應和表妹結婚了。顧曼楨在產下孩子後,逃脫離了那個備受凌辱的地方,逃出祝家後的顧曼楨卻發現世鈞已經和別人結婚。

    顧曼璐也在妹妹出走後,抑鬱成疾,因病去世。在顧曼璐死後,祝家也破產了,連給孩子看病的錢都沒有。顧曼楨為了自己的孩子重新回到了那個自己痛恨的男人身邊,但因為無法面對著那個讓自己覺得難受的人,最終也和祝鴻才離婚了

  • 4 # 長之安兮

    ……曼楨半晌方道:“世鈞,我們回不去了。”他知道這是真話,聽見了也還是一樣震動。她的頭已經在……

    這是張愛玲的長篇小說《半生緣》的結尾的一段描述,曼楨與世鈞最後重逢了,卻只剩下生離死別,讓人扼腕痛心。我再讀之,也忍不住潸然淚下,感慨張愛玲筆下女性悲劇人物的悲涼哀怨。

    作為新世紀的女性的我,今天來分析一下,小說中主要女性人物一一曼璐與曼楨兩姐妹悲劇命運的原因。

    一、中國幾千來年傳統宗法父權、男性社會主導的封建思想文化是根源,腐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處於弱勢地位的舊式女性無法擺脫自身不幸的命運。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三從四德”,舊上海,姐姐曼璐因為喪失生育能力,而一直活在被丈夫隨時拋棄的恐懼中,她害怕失去富太地位,失去唯一的靠山一一丈夫,哪怕這個丈夫原先鄉下有結髮妻子,哪怕年紀大,相貌醜陋,哪怕這個丈夫終日不歸流連風月,哪怕他怎麼罵她“爛汙貨”,哪怕他人倫喪失覬覦小姨子美色,卻還是一心想著收攏丈夫的心,沒有動過另外的想法,沒有一絲抗爭的心。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曼璐既是殘酷社會的受害者,又是加害者,幫兇,她最後定下陰謀,設計陷害親妹妹曼楨,直接毀了曼楨的人生,最後曼楨生下兒子,但事與願違,機關算盡,曼璐最終並沒有攏住丈夫的心,最後在無盡的悔恨中早早病死了。

    二、傳統封建門第、階層和社會身份、金錢至上的桎梏。

    曼璐為了養活一家人,被迫在上海灘十里洋場當舞女,而又淪落風塵,她介懷自己的卑賤的身份,深深自卑,放棄了真心相愛又有婚約的有為青年豫瑾,嫁給了不良投機商人祝鴻才。面對殘破的婚姻,又不願放棄“祝太太”的光鮮的身份,又害怕年老色衰前途無望,無法再過上有奴僕侍侯的上等人生活。

    曼楨呢,一箇舊時代都市的新式知識青年,她有理想,上進,獨立,自食其力,本應該可以大膽追求愛情,自由戀愛,有個幸福的婚姻。可是她始終對自己的家庭非常自卑,尤其對姐姐的身份耿耿於懷,擔心自身與世鈞家世不配,導致在世鈞從南京返回上海欲跟她求婚時,遲疑不決,負氣而散。

    三、個人性格缺陷對自身選擇的影響。

    因為父親的早亡,一大家子的生計迫在眉捷,十六歲的大姐曼璐主動放棄了學業,在十里洋場做了舞女,本來一個弱女子最初是應該被家人呵護心疼的,可她一個人主動扛起全家重擔,賺錢養家,呵護弟妹們,讓他們接受好的教育,令我佩服讚歎,又同情。就算當代社會,能有如此偉大犧牲精神的女性也不多見,男性尚且困難。

    可是後來曼璐走入婚姻後,面對這樣惡劣的丈夫,她卻不能自強自救,軟弱無能。她其實可以選擇離婚,找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哪怕是幫傭,但她拉不下臉面。她畢竟也是讀過書的,可以做點兼職,她可以主動跟母親、二妹商量,而不是吵鬧不休,自怨自艾,直至心生惡念。曼楨當時已經大學畢業有工作了,平時還兼做幾份家教。當然,舊社會女性找工作肯定不易,想獨立自主也難,多數女性只能依附男人而活,但總有其他辦法,不至於有如此令人髮指的惡魔行徑,直接毀了親妹妹的一生,自己也鬱郁不得善終。

    曼楨天真單純,落入至親圈套,她是無辜的,可是她雖為“新時代女性”卻也自卑,軟弱,不脫俗,不果斷,她與世鈞談戀愛兩年多,一直活在童話世界裡,面對現實婚姻,畏首畏腳,與男友若即若離,如果能早點與世鈞結婚,離開原生家庭,也不至於被曼璐算計。

    她受了害,明明知道祝鴻才的醜陋嘴臉和猙獰面目,在得知曼楨病死,孩子照顧有問題時,卻選擇屈身下嫁給祝。這個錯誤是她自己造成的,導致了與世鈞永遠無法再續前緣了,好在後來她終於痛定思痛,最後花費巨資與祝對簿公堂,奪得了孩子的撫養權。

    張愛玲小說最擅長的主題就是女性與命運。小說中從頭至尾充滿著一股濃濃的悲涼情調,描寫了一個個悲劇女性形象,令讀者深深關注,為之動容,將通俗小說昇華到了深沉高雅的境界。

  • 5 # 小扇筆記

    先說顧曼楨,她的悲劇主要是姐姐曼璐造成的,如果不是姐姐的囚禁就不會有後來的悲慘人生。但是沈世鈞太不夠堅定,這麼容易就相信了曼楨結婚的訊息,說到底愛不夠,否則不會這快娶別人。世鈞和曼楨之間門第的問題,姐姐的問題即使他們二人成婚也難以解決,這都會成為兩人矛盾的中心。世鈞不想去解決,也沒有能力,他扛不過家庭。

    曼璐的問題,主要責任在其母親身上。想當初,一邊是兩情相悅的未婚夫和垂手即得的婚姻,一邊是老老少少一家人。她不是不知道,這一次選擇自己的人生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比起安靜的少奶奶生活,再甜蜜的兒女情長也比不上弟妹們沒飯吃沒學上重要,倔強的曼璐不能眼睜睜看著家就這麼散了。主動退婚,將所有的過往深深藏在一個名字裡。可是母親當年還不老,她眼睜睜看著女兒進了煙花巷。

    糊塗的母親從來沒有為曼璐認真考慮過。她走入歡場,母親同意了,她嫁給笑起來像貓、不笑像老鼠的祝鴻才,母親也同意了,甚至慶幸曼璐嫁的好。但凡母親有些擔當,多辛苦一些為這個家分擔一些,曼璐或許不必走這條路。這個母親跟紅樓夢的尤老孃有一比,兩個如花的女兒跟繼女的丈夫兒子私混,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圖日子能過下去。

    曼璐失去的一切,在二妹身上卻一一呈現了。難道她不會羨慕嗎?甚至未婚夫也看上了曼楨,這對她來說是難已忍受的。這才引起她心理失衡,為了保全自己的婚姻去犧牲妹妹。

    正如糊塗的母親,曼璐到底是舊時代的人,對二女共事一夫看得理所當然。反正祝鴻才身邊必須有這樣一個人,自己的妹妹豈不是更放心。娥皇女英這樣做了,無數個王熙鳳也這樣做了。

  • 6 # 迷失了方向的馬

    人們惋惜顧曼楨和沈世均擦身而過的愛情,忘了顧曼璐原本也有這樣的愛情。

    當年看《半生緣》小說的時候,我哭了稀里嘩啦,尤其是讀到曼楨被自己的姐姐騙到家裡,被強姦懷孕那一段。我曾大膽的猜測過當時曼楨心裡一定恨死了曼璐。

    時過境遷,再重溫這段故事,我對這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女人除了恨還多了幾分憐憫。

    其實,愛情和錯過幾乎是充斥著《半生緣》這個小說的主線,不僅侷限於顧曼楨和沈世均的有緣無分,還有顧曼璐和張豫瑾。

    曼璐是真心愛著張豫瑾的,以至於後來曼璐的心態發生了變化,但她對張豫瑾還是保持著美好幻想的。曼璐自始至終都是渴望愛情的,從前她還是個天真少女的時候就渴望和未婚夫的愛情,後來經歷過歡場的人情冷暖讓她對愛情更加奢望,但是她很清楚自己的處境,所以她把自己所有的心思都寄託在妹妹曼楨身上,以至於後來嫁給祝鴻才,也是因為曼璐從心底裡認為他對自己是有感情的。

    她原本以為祝鴻才是愛她的,而她一個歡場女子也沒有計較那麼多,所以曼璐在結婚前是準備和祝鴻才粗茶淡飯一輩子的,她以為她找到了歸宿,於是她開始由衷的快樂起來,那是曼璐走上舞女之路後最快樂的時期。那段日子裡曾經七分潑辣三分風流的舞女也變成了一個簡單,幸福的小婦人。

    顧曼楨是一個新型的獨立女性形象,顧曼楨身世固然可憐,父親早忙,家庭少了個男人就如沒了支撐的柱子,姐姐顧曼璐也挺身而出,做舞女撐起整個家庭,她為顧家做出奉獻,犧牲了本該屬於自己的愛情和幸福,如顧曼楨維護自己的姐姐是說的“這不是她的錯,是這個該死的社會,要真的說可恥,和那些嫖客比起來還真不知道誰更可恥呢!”

    有人讀者認為顧曼楨畢業後有了工作,做打字員,晚上還做家教,她自己有能力了,不想再靠姐姐做舞女來支撐顧家,她還和顧太太多次說過不要在向姐姐要錢了,顧曼楨想透過自己的努力來養氣顧家如“媽,以後無論如何,家裡的開銷由我來拿出,姐姐從前供我讀書是為什麼的,我現在都還替不了她?”她外表看起來柔弱,內心卻堅強,她想獨立起來,像男人一樣撐起整個家庭,她開始很堅信自己的的能力是可以做到的,結識了沈世均後,她不願意和他結婚先,她媽媽顧太太勸說顧曼楨的時候,顧曼楨卻說“我結婚還早呢。至少要等弟弟大了。”不願和他就這麼走在一起,讓他回去接管他父親的家業和他建立一箇舊式的中國家庭等創造出了一番事業後再建立一個新式的家庭,她認為他應該出來做事,該以事業為重,她也可以照顧顧家,一旦男子結婚了就要照顧兩個家,那是一個拖累,會耽誤了他以後的事業的發展,她思想很先進,就是這樣才有了最後顧曼璐曹人遺棄後設計害她的故事,顧曼璐不能生子曹祝鴻才的遺棄,顧曼璐和祝鴻才本來就不是實名的夫妻,她為了鎖住祝鴻才的心居然傻到和祝鴻才一起設計海自己的親妹妹,讓祝鴻才強姦了自己的親妹妹,她居然想到了“借腹生子”的傻到家的辦法,這是何等的愚蠢,就算是顧曼楨欠了她的,她也不能做出這麼卑鄙的做法,天理不容,太不理智了,最終害人害己,連死也得不到多少同情,有點魯迅對阿Q的看法,“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她的奉獻將被她的愚昧所掩蓋,她淪為舞女,遭人遺棄不是她的錯,可是她還自己的親妹妹就是天大的錯誤了,所致都不能原諒她。

    全篇下來也講述了一個新女性的想要獨立的種種困難,想在暗淡無光的時代夜空裡找到光明的出路是困難的,就如在漆黑的夜裡胡亂的摸索,探究,跌跌撞撞的,最終還是惹得一身一生的傷害,在張愛玲看來這就是道不完的唏噓滄桑和無奈,理想和現實總是不和諧,美好的理想和殘酷的現實總要展開慘烈的碰撞。悲劇的人生觀看世觀,她造就的是一個悽美的上海愛情悲劇。顧曼璐的設計陷害,顧曼楨的性格,還有這個該死的社會決定了人的命運,造成了個性悲劇,社會悲劇

    曼璐從一開始就是家裡的犧牲品,但是她的犧牲並沒有換來全家人的尊敬甚至同情。

    電視劇一開場,我們就能看到,曼璐的幾個弟弟明顯看不起曼璐,覺得曼璐的職業以及曼璐那種市井潑婦的形象讓他們很沒面子。

    曼璐的媽和奶奶明顯對曼璐是恐懼,內心的態度是排斥。誠然曼璐靠做舞女養活了一大家子,可是畢竟她做得是舞女。

    曼璐的父親死得早,她又是家中老大,上有老下有小,她又不能像男孩那樣出去找份正經工作,所以只能下海做舞女,只能在魚龍混雜的交際圈裡將自己歷練得精明世故,刁蠻無賴。

    如果沒有她的沉淪於墮落,曼楨就不可能上完學後在工廠找份工作,她的幾個弟弟妹妹就不可能每天還能有吃有喝,她奶奶她媽媽這樣的家庭婦女就不可能還好好地在家待著。

    但是她的付出獲得的是家人有意無意的輕賤。

    除了家人拋棄了她,她的一段舊情也就此結束了。青春來得那麼早,卻結束得那麼快。

    而混亂的生活讓她身體早早失去了生育的能力,但她拼盡一口氣嫁給了祝鴻才,也算是給自己找了條後路。

    但是這條後路不可靠,她需要一個孩子。

    如果她抱怨,她早就抱怨為什麼是她而不是曼楨了。可是她沒有。

    曼璐也是下了很大的決心,她對自己夠狠,別人對她也夠狠,為什麼她不可以對曼楨狠呢?如果她不能繼續狠下去,她就會被生活與社會徹底拋棄。她害怕,因為她已經被家庭拋棄,被情人拋棄,被社會拋棄,她不能放棄最後一顆救命稻草。

    曼楨被祝鴻才強姦的那一晚,曼璐在雨中大笑著大哭,她知道自己這一輩子註定是被懲罰的,她即便心狠,卻還是沒能原諒自己。

    其實比起無情,誰能比得過曼璐與曼楨的媽呢?

    曼璐做舞女,她不心疼,曼楨被強姦,曼璐的幾句話也把她打發了。

    她錯生了兩個女兒,在毀掉一個之後,讓另一個狠心毀掉了另外一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孕期吃得太多,導致孩子在分娩過程中死亡,懷孕期間如何預防巨大兒?